旅游地理学教案设计保继刚第二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320942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4.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地理学教案设计保继刚第二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旅游地理学教案设计保继刚第二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旅游地理学教案设计保继刚第二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旅游地理学教案设计保继刚第二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旅游地理学教案设计保继刚第二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旅游地理学教案设计保继刚第二版.docx

《旅游地理学教案设计保继刚第二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地理学教案设计保继刚第二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旅游地理学教案设计保继刚第二版.docx

旅游地理学教案设计保继刚第二版

旅游地理学教案保继刚版

第一章绪论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容

●旅游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一节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闲暇、游憩和旅游

Ø闲暇(leisure)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

Ø游憩(recreation)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它包含的围极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Ø旅游(tourism)是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

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Ø旅游者从居住地经过旅游通道到达旅游目的地参观、游览再回到居住地这个过程是旅游的本质属性。

Ø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郭来喜,1985)。

第二节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容

一、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容

皮尔斯(Pearce,1989)、郭来喜(1985)。

皮尔斯比较重视旅游主体的研究,郭来喜相对重视旅游客体的研究。

从地理学的观点来看,旅游由三个主要的成分组成,即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和联系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旅游通道。

 

图1-2旅游系统

二、研究容简析

1旅游产生的条件及其地理背景。

2旅游者行为规律。

3旅游流(旅游需求)预测。

4旅游通道。

5旅游资源评价。

6旅游地演化规律和重要旅游地研究。

7旅游环境容量。

8旅游区划。

9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

10旅游规划。

第三节旅游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根据本学科的对象和容,旅游地理学同许多相邻学科有密不可分、相互补充的联系。

 

图1-3旅游地理学基础树状图

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

●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历史回顾

●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

●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略)

第一节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历史回顾

一、二战之前

这一时期地理学者对于旅游的研究是不自觉的,只是在研究土地利用时将旅游作为一种土地利用方式而加以研究,涉及到这一领域的地理学者也只是个别的,麦克默里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

二、二战之后至20世纪60年代初

总的来说,地理学者对于旅游的研究没有明显的方向和兴趣,所做的研究工作仍然是零散的,这一时期参与旅游研究的地理学者人数仍然有限,如英国人文地理学家科波克(CoppockJT),美国克莱门特(ClementHG)。

三、20世纪60年代中以后

世界旅游业在此时期也进入发展最快最稳的时期。

这一时期地理学者对于旅游的研究以主动参与和多样化的研究容为特点。

地理学者在这一时期所做的大量旅游研究的实际工作,为旅游地理学的科学化和迅速发展提供了基础。

四、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

包括旅游地理学者在的各学科旅游学者在继续实用研究的同时,开始致力于理性成分更高些的研究的总结。

五、20世纪80年代初

旅游地理学这一学科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构架,发展是相当快的。

第二节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各国学者对自己的研究领域的称谓虽略有差别,总的趋势是将研究视野放到闲暇时间从事的所有活动。

研究旅游和休闲的地理学者部分同时还有其他的研究领域。

第三节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

一、古代旅游知识的积累

旅游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源远流长、浩如烟海、瑰丽多姿的中国古代文献中,有着大量的诗词、歌赋、散文、游记、专著,栩栩如生地描绘了祖国的锦锈山河,广阔而深邃地揭示了大自然的壮美与情趣。

二、现代旅游地理学的发展

在中国系统地开展旅游地理学的科学研究是以1979年底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组建旅游地理学科组为标志开始的。

传康、郭来喜、冠雄等是当代中国旅游地理学的主要开拓者。

经过20年的努力,旅游地理学已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在整个地理学领域中逐渐确定了其相应的地位,并开始受到广泛的重视。

第三章旅游者行为

●旅游者

●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及活动行为层次

●旅游者的决策行为

●旅游者的空间行为

●旅游者行为研究的实践意义

第一节旅游者

一、国际上的定义

Ø国际旅游者:

旅游者是指离开定居国,到其他国家旅行24h以上的人。

Ø国旅游者:

国旅游者指在本国某目的地旅行超过24h而少于1a的人,其目的是娱乐、度假、运动、商务、会议、学习、探亲访友、健康或。

二、中国对游客的定义

Ø海外:

指任何一个因为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活动,离开常住国到其他国家,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且在其他国家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得报酬的人。

Ø海外旅游者:

指来华旅游入境的海外游客中,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至少停留一夜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同胞。

Ø海外一日旅游客:

指来华旅游入境的海外游客中,未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过夜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同胞。

Ø国旅游者:

指我国大陆居民离开常住地在境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至少停留一夜,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国游客。

Ø国一日旅游客:

指我国大陆居民离开常住地10km以上,出游时间超过6h、不足24h,并未在境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过夜的国游客。

第二节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及活动行为层次

一、旅游需要分析

马斯洛需求层次:

基本的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尊重感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旅游动机及其种类

日本学者田中喜一将旅游动机归为四类:

心情的动机、身体的动机、精神的动机、经济的动机。

美国学者罗伯特·麦金托什也将旅游动机分作四类:

身体健康的动机、文化动机、交际动机和地位与声望的动机。

三、旅游动机的激发

旅游动力由三部分构成:

动力、外动力和中间条件

动力:

即人的旅游动机,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

外动力:

即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作用;

中间条件:

即收入、闲暇时间和交通条件。

产生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作用的条件有三个:

互补性、替代性和可达性。

互补性:

并不是任何客源地和目的地彼此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

替代性:

当游客从A地向B地移动时,A和B两地间介入了另一个与B地一样性质的旅游地,从而产生替代作用。

可达性:

尽管现代运输和通讯工具已经十分发达,但是距离因素仍然是影响旅游的重要因素。

四、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行为层次

✓基本层次:

旅游活动最基本的层次是游览观光。

✓提高层次:

娱乐旅游和购物是旅游的提高层次。

✓专门层次:

休养、疗养旅游;出席会议;朝拜;各种科学和社会考察、调查,以及其他专业活动。

✓相互关系:

一般来讲,较高层次的旅游行为的出现,是在较低层次的活动行为出现之后。

第三节旅游者的决策行为

从旅游决策的角度,我们可以将旅游活动分成两类:

一类是旅游者实际不参与决策或对旅游目的地选择余地很小的旅游,如会议旅游、商务旅游、团体福利旅游等;

另一类旅游则相反,其决策由旅游者本人完成,或在家庭成员、旅伴之间协商作出,如各种形式的自费旅游。

一、影响决策的主要因素

Ø感知环境

Ø最大效益的原则:

最小的旅游时间比

最大的信息收集量:

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旅游、选择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与居住地差异较大的旅游地旅游

Ø旅游偏好:

年龄、职业、学历

二、普雷德(Pred)度假者决策行为矩阵

1967年,普雷德提出一个度假者决策行为矩阵,矩阵中,H11至Hnn表示不同的旅游目的地。

显然,只有被感知的旅游目的地(感知机会)和旅游者经济能力围的旅游目的地(可达机会),才进入旅游决策,成为真正后选的旅游目的地(现实机会)。

王家骏(1997)完成的市居民对一些旅游目的地的感知机会和可达机会的调查结果对开拓市客源市场很有价值,其两点推论对一般旅游目的地营销也具有参考价值。

1、旅游者的可达机会随距离增加而急速衰减。

2、旅游目的地的感知机会主要靠历史积淀的人文事象得以提高。

三、旅行距离决策模式

旅游者旅程的长短是根据一定条件决定的,最重要的条件是时间、费用和旅途不适。

德国经济学者霍斯特·托特认为,如果时间限定,则旅行距离也是限定的。

四、旅游决策过程

旅游决策过程一般包括三个步骤:

第一步:

认识需要阶段;第二步:

信息收集阶段;

第三步:

评价对比

第四节旅游者的空间行为

一、大尺度旅游空间行为

✓力图到级别较高的旅游点旅游。

✓尽可能游玩更多的高级别旅游点。

✓力图采用环状路线旅游。

二、中、小尺度的旅游空间行为

✓采用节点状路线旅游。

✓旅行路线影响旅游效果。

第五节旅游者行为研究的实践意义

Ø资源个体的评价

Ø独特性、共性和近邻效应

Ø旅游路线的设计和宾馆选址

第四章旅游需求预测

●影响旅游需求的要素

●旅游需求的时空分布

●旅游需求预测模型

●趋势外推模型

●引力模型

●特尔菲模型

第一节影响旅游需求的要素

旅游需求定义:

旅游需在一定时期,一定价格上,旅游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即旅游者对某一旅游目的地所需求的数量。

一、影响旅游需求的要素

主要有两方面影响:

旅游客源地:

涉及到客源地旅游需要的水平和旅游者个人的情况。

旅游目的地:

供给部分。

•1经济发展水平,决定性因素

•2人口特征(出生率,年龄,性别构成)

•3收入与闲暇

•4职业和教育水平

•5资源和交通

•6价格和汇率

二、旅游需求预测资料的获取

按资料的来源和性质分:

|第一手资料主要方法:

调查法、观察法。

|第二手资料来源主要有三个:

·企业部材料;·旅游报刊、杂志、调研专辑;

·国际和区域旅游组织和专业旅游市场调研。

|机构年报及其他资料

第二节旅游需求的时空分布集中性

旅游需求的显著特点:

需求随时间变化而出现剧烈的变化;每一个旅游目的地都有自己相对稳定客源地。

一、旅游需求的时间分布集中性

✓季节性(时间)强度指数R

✓高峰指数

二、旅游需求的空间分布集中性

✓旅游需求的空间分布结构:

主要指旅游者的地理来源和强度。

✓其集中性可以用地理集中指数来定量分析。

第三节旅游需求预测模型

✓趋势外推模型

✓结构模型

✓仿真模型

✓定性模型

四种模型的相关关系:

实际应用、选择模型时主要考虑到精确性与时间、经费和其他资料限制之间的关系。

精确性要求越高,所需要的时间、经费和其他资料越多;反之,精确性要求较低,投入的时间、经费和其他资料都较少。

第四节趋势外推模型

一、简单回归分析

概述:

一元线性回归是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趋势外推数学方法,在研究以年为时间单位的旅游需求量变化时较为常用。

其数学形式为:

y=a+bx

式中:

y为因变量;x为自变量;a为常数项;b为y对x的回归系数。

二、时间序列模型

概述:

一般而言,旅游需求的时间序列图形为季节性需求图形。

季节性交乘趋势的应用:

·方法概要。

·举例分析:

颐和园游客分月预测。

模型的应用加上科学的分析,能使预测更为准确有效,更好地为决策服务。

第五节引力模型

一、引力模型的发展

|1929年,赖利(ReillyWJ)提出假定

|天体物理学者司徒瓦特(StewardJQ)第一个指出这些概念和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同型关系。

1948年,司徒瓦特定义了两地间的“人口统计力”(demographicforce)

|经济学家齐普夫(ZipfGK)于1949年创立了人类行为中的最少努力原则

|艾萨德(IsardW)1960年提出的模型,对所有系统进行了阐述以及修正了社会引力模型

|20世纪70年代初,英国地理学者威尔逊(WilsonAG)将引力模型和潜能模型混为一体,形成了放大的引力模型或称之为一般空间相互作用模型

二、旅游研究中的引力模型及其发展

|克朗蓬(CramponLJ,1966)第一个清楚地证明引力模型在旅游研究中是有用的,他的基本引力模型,也是绝大多数其他研究者应用的基本引力模型是

Dij=G*(PiAj/Dij)

该式给出的引力模型的弱点:

|模型无约束,也就是说模型预测的旅行次数没有上限。

|模型有过高估计短途旅行次数和过低估计长途旅行次数的倾向。

|解决的方法:

发展有确定的实际上限的有约束模型和修正距离变量。

三、实例分析

保继刚(1986)利用市委政策研究室组织的国游客抽样调查资料,建立起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到京游客量的预测引力模型,下面介绍这个工作,讨论引力模型的应用。

|影响游客量的因素分析

旅游业是一项季节变动很强的行业,因此根据预测模型结果进行外推时一般不宜任意变动时间季节。

6月份国游客预测引力模型的建立,基于一次抽样调查的数据进行模拟,从实际应用角度来讲是不充分的,但作为一种方法论应用探讨,在没有更详实数据的情况下则是可行的。

所以将模型限制在6月份。

第六节特尔菲法

一、概述

|特尔菲法是预测模型中最著名的也是最有争议的方法之一。

当历史资料或数据不够充分,或者当模型中需要相当程度的主观判断时,趋势外推模型和结构模型都无能为力,这时就得凭借特尔菲法预测事件的发展。

|特尔菲法最先由美国兰德公司(RANDCorporation)在20世纪50年代初创立在软科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大量令人满意的成果。

二、特尔菲法的工作步骤

|确定预测的问题,选择征询的专家组。

|制定和分发第一轮问卷。

|第一轮问卷回收后,整理结果。

|将第一轮问卷的统计总结附在第二轮问卷上寄给第一轮征询的专家组,各个专家自己第一轮回答的问卷也复印附上作为参考。

三、实例分析

|弗、莫勒和格蒂(ShaferEL、MoellerGHand.GettyRE)1974年应用特尔菲法预测未来有哪些发展将会影响美国的公园和游憩管理。

第五章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旅游资源和旅游地分类

●旅游资源和旅游地的体验性评价

●旅游资源的技术性评价

●旅游地和旅游资源的综合性评价

第一节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一、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有这样一些涵:

|旅游资源存在于旅游目的地这就排除了从客源地到目的地之间的因素;

|“资源”的概念本身即意含着“有用”的涵;

|旅游资源应该是直接用于欣赏、消遣等的因素,而不包括为了达到这些目的而必须使用的纯粹接待因素;

|在不同的地方,旅游资源的构成不一样,一个地方只是纯粹属于接待的因素,在另一个地方可能就是旅游资源。

二、旅游地:

一定地理空间上的旅游资源同旅游专用设施、旅游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其他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成为旅游者停留和活动的目的地,即旅游地。

三、评价的理论基础

根据评价的着眼点不同,可以将旅游资源和旅游地的评价分为三类:

|体验性评价

|技术性评估

|综合性评估

第二节旅游资源和旅游地分类

一、旅游资源分类所依据的标准主要有四个方面:

|以旅游资源本身的特性作为分类标准;

|以旅游活动的性质作为分类标准;

|以游客的体验性质作为分类标准;

|以综合资源的特性与游客体验作为分类标准。

二、旅游地的分类

一般认为,旅游地可以划分为七个大类:

|自然风景旅游地

|文化旅游地

|历史古迹旅游地

|娱乐旅游地(游乐园为主体)

|运动型旅游地

|产业旅游地(如以园艺业为主体)

|综合性旅游地

第三节旅游资源和旅游地的体验性评价

一、一般体验性评价

一般体验性评价是由旅游者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对某一或一系列的旅游地(旅游资源)就其整体质量进行定性评估。

二、美感质量评估

专业性质的旅游资源美感质量评价大都有旅游规划和管理上的实用目的。

这类评价一般是基于对旅游者或专家体验的深入分析,建立规化的评价模型,评价的结果多具有可比性的定性尺度或数量值,其中,对于自然风景质量的视觉美评估技术已经比较成熟。

关于自然风景的视觉质量评估,目前较为公认的有四个学派:

|专家学派

|心理物理学派

|心理学派

|现象学派

第四节旅游资源的技术性评价

旅游资源的技术性评价,是指对旅游资源各要素对于旅游者从事特定旅游活动的适宜程度的评估,大量技术性指标的运用是这类评价的基本特征。

一、气候的适宜性评价

气候对所有的户外旅游活动都有影响,其影响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对旅游者参与某一旅游活动的环境和活动质量产生影响,如在自然风景旅游区的多雨季节去赏景,旅游体验不能不大打折扣;

|第二,气候状况直接影响人的生理过程,影响人的体感舒适程度,因此,一个自然风景优美、海滩状况极佳的地方,如果常年气候偏冷,夏天适合海浴的时间极短,也不可能成为一个海浴胜地。

二、地形的适宜性评价

一般来说,地形因素对于运动型的旅游活动至为重要,是关键的旅游资源因子。

三、资源要素组合的技术性评价

在旅游开发的实际工作中,通常是要求对特定地域的旅游资源总体进行评估,就旅游资源的技术性评价而言,则是要求评价资源要素组合的适宜性状况和等级。

1970年,乔戈拉斯(Georgulas)在研究旅游地的一般特征时,提出如下的一级海滩评价标准。

Ø用于消极活动。

·海滩。

沙质细洁,海滩至少长91m,宽15m。

沙滩在全年中至少应有80%时间免于曝晒。

·后腹地。

有遮掩、有树木、环境幽雅,无人工废弃物和自然危害物。

坡度小于15度,因之易于通达。

具开发潜力。

Ø用于积极活动。

指游泳等。

水底没有或很少淤泥,水质无色,无味,大肠杆菌含量小于50/100mL,无生物垃圾,高潮时深8英尺(1英尺=0.3048m)的海底无珊瑚和尖石,无危险性激流。

与水域领接之海滩坡度不大于8度。

海滩性质同上,但要更长更宽。

一年应有9个月的时间适于游泳。

第五节旅游地和旅游资源的综合性评估

旅游资源或旅游地的综合性评估包含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含义和特点:

|评估的围包括现有的旅游资源和潜在的旅游资源;

|评估的目的是着眼于对不同地域的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价值比较;

|对于某一类型的旅游资源,评估工作遵循一个统一的评估系统,有着确定的通用的评估标准;

|评价系统中的各被评估因子大都带有合适的权重值;

|评估的结果多是数量化的指数值。

一、菲什拜因-罗森伯格模型

Aj=∑(Vi)(Bij)式中:

Aj为选择某一产品j的意愿;i为产品的第i个特征的重要性;Bij为本产品j相对于其它产品拥有特征i的程度;n为产品的特征项数。

二、评估的基本容和方法

旅游地综合性评估的工作分为两大部分:

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获得各评价因子的评估值

评价因子分为三个方面:

*旅游资源

*旅游地及其所在区域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包括旅游设施、基础设施、自然生态条件、用地状况、当地社区中心等因素

*旅游地的区位关联特性,包括旅游地与客源地的区位关联、旅游地之间的相互影响等因素

三、中国观赏型旅游地评价模型

我国大部分学者所着眼的评价工作也是集中在观赏性的旅游资源或旅游地,郭来喜、冠雄、保继刚等在这方面先后作过一些有意义的工作。

第六章旅游地生命周期与空间竞争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应用

●旅游地空间竞争

第一节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旅游地的发展演化规律研究方面,西方学者提出了几个演化模型,如戈曼森(GormsenE)的海滨旅游地的空间-时间模型,米塞克(MiossecJM)的旅游发展模型,奥珀曼(OppermannM)的发展中国家旅游空间模型(PearceD,1995),但受到学者们广泛注意和应用的是布特尔(ButlerRW)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模型)。

一、布特尔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布特尔根据产品周期的概念,提出旅游地的演化经过6个阶段:

探查阶段(explorationstage)

参与阶段(involvementstage)

发展阶段(developmentstage)

巩固阶段(consolidationstage)

停滞阶段(stagnationstage)

衰落或复阶段(declineorrejuvenationstage)

图6.1旅游地生命周期

二、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述评

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应用和讨论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1.作为旅游地的解释模型、

2.指导市场营销和规划、3.作为预测工具

就中国情况而言,布特尔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我们提供了研究旅游地演化过程的理论框架。

第二节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应用

一、具有广域旅游市场的国际级旅游地

以颐和园为例。

表6.1颐和园外地游客与本地游客比率(引自保继刚,1987)

图6.2颐和园游客年变化曲线(引自:

保继刚,1998)

二、具有区域旅游市场的国家级旅游地

以省市七星岩风景区为例图6.3七星岩游客量年变化曲线

三、喀斯特洞穴旅游地

图6.4英德宝晶宫、乐昌古佛岩洞、曲江狮子岩洞和弥勒白龙洞的游客量年变化曲线(引自保继刚,1995)

图6.5龙宫洞和泸西阿庐古洞的游客量年变化曲线(引自保继刚,1995)

图6.6建水燕子洞年游客量变化曲线(引自保继刚,1998)

第三节旅游地空间竞争

一、旅游地空间竞争的理论解释

旅游地的空间竞争可以用引力模型来分析。

旅游研究中的基本引力模型为Tij=G*PiAj/Dijb…

(1)

Ti1/Ti2=A1/A2*(Di2/Di1)b…

(2)

二、名山旅游地的空间竞争

✓名山旅游资源的特点

•遍在性旅游资源

•共性大,个性强

•重游率高低取决于名山的旅游功能

✓名山旅游地空间竞争的主要因素和特点

•名山旅游地空间竞争的特点是非名影响名山旅游地空间竞争的主要因素是名山的地位级别、功能和可进入。

•名山旅游地空间竞争的特点是非替代性竞争。

三、喀斯特石林旅游地的空间竞争

✓喀斯特石林旅游资源的特点

•非遍在性旅游资源

•地域分布相对集中 

•共性大、独特性小、以观光行为为主

✓喀斯特石林旅游地空间竞争的主要因素和特点

•影响喀斯特石林旅游地空间竞争的主要因素

影响喀斯特石林旅游地空间竞争主要因素是石林的地位级别和可进入性,而以地位级别为主要。

•喀斯特石林旅游地空间竞争的特点 

替代性竞争是喀斯特石林旅游地空间竞争的特点。

第七章城市旅游与主题公园

●城市旅游概述

●城市游憩商业区(RBD)

●主题公园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主题公园布局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城市旅游概述

一、城市旅游研究的起源和定义

Ø城市旅游研究的起源

Ø城市旅游的定义(简单概括):

城市旅游是指以城市为目的地的旅游活动,及其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二、城市旅游研究的容图7-1城市旅游的研究容

三、城市旅游吸引(资源)体系

Ø城市旅游吸引(资源)要素

Ø城市旅游吸引(资源)建设的主要容

第二节城市游憩商业区(RBD)

一、RBD概念

二、RBD与CBD的关系

✓在区位选择上

✓在形态上

✓在功能上

三、城市RBD的功能及意义

四、城市RBD的类型

Ø大型的购物中心型(shoppingmall)

Ø特色购物步行街型

Ø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

Ø新城文化旅游区型

第三节主题公园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一、基本概念

主题公园定义:

主题公园是具有特定的主题,由人创造而成的舞台化的休闲娱乐活动空间,是一种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