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大继续教育转岗培训作业全部.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319803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4.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大继续教育转岗培训作业全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黑大继续教育转岗培训作业全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黑大继续教育转岗培训作业全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黑大继续教育转岗培训作业全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黑大继续教育转岗培训作业全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大继续教育转岗培训作业全部.docx

《黑大继续教育转岗培训作业全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大继续教育转岗培训作业全部.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黑大继续教育转岗培训作业全部.docx

黑大继续教育转岗培训作业全部

《创新能力与培训》课程作业

一、概念题:

1、创新

创新:

产生在质上的新的现象”“人们需要把业已存在的各种要素组成一个新的组合。

2、扩散思维

从所给定的信息中,产生信息,从同一来源中产生各式各样的为数众多的输出。

他还认为,智力结构中的每一种能力都与创造性有关,但扩散思维与创造性的关系最密切。

3、集中思维

与发散思维是一对互逆的思维方式,它是在已有的众多信息中寻找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思维过程。

4、正向思维

正向思维是指与一般趋势为依据而进行的思维方式。

5、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则与正向思维背道而驰朝着它的相反方向去想,常常有逆常理

6、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

是指符合某种人为制定的思维规则和思维形式的思维方式,我们所说的逻辑思维主要指遵循传统形式逻辑规则的思维方式。

7、三段论

三段论是指由两个简单判断作前提和一个简单判断作结论组成的演绎推理。

8、创新意识

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

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

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

9、创新人格

所谓创新人格是指主体在后天学习活动中逐步养成,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和发展起来,对促进人的成才和促进创造成果的产生起导向和决定作用的优良的理想、信念、意志、情感、情绪、道德等非智力素质的总和。

10、企业文化

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团队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创新的含义?

①采用一种新的产品;

②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③开辟一个新的市场;

④开辟一种新的原料来源;

⑤建立一种新的组织结构。

2、如何理解创新与创造的关系。

(一)二者的共性

创新和创造在很大程度上都具有相同的“新颖性”,即都具有“第一”或“非重复性”的特点。

正因如此,人们在非学术活动中,或一般讲话中常把创新与创造混在一起使用。

(二)二者的差别

创新,它原意有三层含义,一个,更新。

第二,创造新的东西。

第三,改变。

“创新”这个概念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抛弃旧的,创造新的。

”是指提出别人未提出的思想,和作别人未做过的事情,它是在原来事物基础上,通过重新排列组合,引伸发散,否定重构等,设计创造出一种与原来既有一定联系又有明显区别的新事物,在某种意义上说,创新就是对旧有的错误的东西进行否定.创造,是指提供新颖的、独特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产物的活动。

创即花样翻新,造即从无到有。

创造出来的东西必须从未见过,同时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3、马斯洛的需求五层次论的内容是什么?

马斯洛的需要“五层次论”: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4、简述创新意识的作用

1)创新意识是决定一个国家、民族创新能力最直接的精神力量。

2)创新意识促成社会多种因素的变化,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3)创新意识能促成人才素质结构的变化,提升人的本质力量。

5、分析企业家的特质。

1.了解你的个人品牌。

成功的企业家非常了解自己,还能够准确地感知他人。

2.迎接挑战。

创办企业本身就存在风险。

3.全面考虑可能性和可行性。

企业家必须不断锻炼自己摆脱桎梏的能力。

4.推广企业。

成功的企业家是他们自己最好的代言人。

5.专注于业务成果。

无需多言,这是企业家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6.干到老学到老。

成功企业家都有终身学习的习惯,他们寻求得到更多的知识,学习更多帮助他们企业发展的技能。

7.自力更生。

企业家通常会担任多个角色,来解决初创企业的各种需求。

8.积极主动。

创立企业和发展企业都需要很长的工作时间、充沛的精力和体力。

9.分身有术。

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家早期单独决策的作风必须转变,把权力委派给多个代理人,自己转而担任团队经理的角色。

10.建立关系。

企业家可能会产生一个想法,但是几乎同时,他必须和别人互动来确保资源,联系潜在客户和供应商,雇用和管理员工。

6、企业家精神包括哪些?

1.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

2.冒险是企业家精神的天性

3.合作是企业家精神的精华

4.敬业是企业家精神的动力

5.学习是企业家精神的关键

6.执著是企业家精神的本色

7.诚信是企业家精神的基石

7、分析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

反思、社交、多样化、创新力、员工关系、业务能力,系统地展示一位“领导者”所具备的特质。

8、论述企业文化的内容。

1.强化以人为中心。

文化以人群为载体,人是文化生成的第一要素。

2.表里一致,切忌形式主义。

企业文化属意识形态的范畴,但它又要通过企业或职工的行为和外部形态表现出来,这就容易形成表里不一致的现象。

3.注重个异性。

个异性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4.不能忽视经济性。

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企业文化是一个微观经济组织文化,应具有经济性。

5.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

9、权力运用的原则是什么?

1.谨慎使用权力

2.遵纪守法原则

3.讲究实效(效用原则)

4.对下级尽量以发问代替命令

5.运用强制性权力要果断坚决

6.恰当运用奖励权

7.实事求是

10、你认为企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应从那几个方面入手?

动力方面,包括企业家和研发人员以及企业之间均缺乏创新动力;

能力方面,包括筹资能力、基础研究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和人才集聚能力;经验方面,包括现代技术开发经验、充分市场竞争经验和品牌经营经验;

品牌方面,包括培育、保护和发展自主品牌的战略、规划与实践;

环境方面,包括有效竞争环境、成果转化环境和政府管理环境。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与科学发展观》课程作业

一、概念题:

1、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是认为价值是一种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所创造的理论。

3、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党的先进性:

共产党的先进性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工人阶级作基础、以优秀分子为成员、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所形成的具体体现在党的理想、宗旨和路线、纲领、方针、政策之中,体现在党员和党的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之中的一种特质。

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党的先进性是党的执政合法性的根本来源,是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领导核心的根本前提。

因此,永葆党的先进性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要求,是党的建设的最核心问题。

5、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二、简述题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一个多世纪以来所取得的历史性辉煌成就;二、苏联、东欧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模式的僵化及主要教训;三、我国建国29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陷入的沉重困境;四、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一剂世界新科技革命兴起给我国社会主义带来的严峻挑战;五、时代主题的转变与实践的发展,呼唤马克思主义回答和解决有关当代中国发展的问题。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石之一,中共前书记赵紫阳在中共十三大上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即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整个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涵义:

一是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这个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有:

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全国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广大人民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3、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答: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

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

二,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社会发展。

三,坚持城乡协调发展,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研究和解决“三农”问题,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

四,坚持区域协调发展,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五,坚持可持续发展,高度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六,坚持改革开放,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统筹推进各方面的改革,使各方面改革相互促进。

适应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七,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4、简述帝国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答:

一、生产集中和垄断

二、金融资本形成金融寡头

三、资本输出

四、国际垄断同盟从经济上瓜分世界

五、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领土

5、简述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

答:

第一,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物质基础和阶级条件。

近代中国新的生产力主要是指近代工业和工人阶级。

20世纪后,中国民族工业有了较快发展,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也在不断壮大。

中国工人阶级是一个比中国资产阶级资格更老、社会基础更广的革命阶级,除具有世界无产阶级一般的优点以外,还有自身特殊的优点。

1919年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和领导力量。

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崛起,一方面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思想来指导,另一方面也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及其中国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阶级条件。

  第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与引进,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准备了思想理论条件。

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启蒙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准备了思想条件,1915年9月,参加过辛亥革命的陈独秀倡导的新文化运动,在思想文化领域发动了一场比辛亥革命时期更为猛烈的反封建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着们追求民主,提倡科学,以磅礴的气势给了封建的专制主义、伦理道德以及迷信、愚昧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启发了人们的理智和民主主义的觉悟,为国外各种思想流派的传入敞开了大门,激励人们去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从而也就为其中的先进分子接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为马克思列宁的引进与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成为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理论条件。

 

《教育管理学》课程作业

概念题:

教育管理学:

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按照教育管理对象的特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教育管理学是以整个国家教育系统的管理作为研究对象。

狭义教育管理学是以一定类型的学校组织作为研究对象。

教育管理:

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环境制约下,在教育管理部门领导者的教育价值观支配下,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所管辖的各级各类教育组织进行预测与规划、组织与指导、监督与协调、激励与控制,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开发和合理配置,以实现提高教育质量,增进办学效益,稳定教学秩序,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目的。

3、校本管理:

指在公立或政府学校系统中,把与重要决策相关的权力与责任(尤其是资源分配权)一致性地下放到学校,使学校成为自我发展的主体。

4、公务员制度:

公务员制度即文官制度,指在近代西方国家里政府以法律为依据,对各级文官进行分门别类管理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5、教育计划:

教育计划是指在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指导下,为实现预定的教育目标及任务而采取的规则、步骤、方法的总和。

二、简答题:

1、简述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的三个层次?

教育事业的管理、学校和其他教育组织的管理人员的自我管理。

2、教育管理不同于社会管理的特点有哪些?

(1)管理育人;

(2)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管理的中心任务;(3)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办好教育的关键;(4)教育管理主要是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

3、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

如何进行评价?

主要研究内容是政府效率问题,着眼于从制度改革入手改善政府行政的困境,减少政府扮演的角色,缩小政府的功能。

它主张政府必须改变包办一切的全能角色,集中力量管好自己应该管的事情,其职责主要是:

提供公共物品;弥补市场的不完善,调节宏观经济;消除外部效应;收入或财产的再分配;维护市场秩序。

评价:

新公共管理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带来了政府和社会的活力,经济和社会领域中的创新不断涌现。

最大的问题是新公共管理的改革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并且将政府的行为也部分市场化了,这与政府职责的“公益”价值取向可能发生矛盾。

4、教育政策过程包括哪些?

(1)教育问题的感知

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两种形式:

一是教育不能及时满足社会和人发展的新需求;二是教育的运行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偏差或障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社会发展。

这时,教育问题较会被社会公众感知,人们会提出解决问题的要求。

(2)教育政策问题的确认与议程建立

教育政策的基本功能就是解决教育领域出现的问题。

但是只有那些比较紧迫的或可能造成长期负面影响的教育问题才能进入政党、政府议事日程成为教育政策问题。

(3)提出和评估备选方案

在界定教育政策问题的基础上,政党和政府会就教育政策问题的解决,设定政策目标,提出多种行动方案。

教育政策方案评估主要内容包括对政策结果的预测、方案的可行性、造成的社会成本与收益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4)教育政策选择与政策合法化

在政策评估的基础上,教育政策制定部门将从备择方案中进行优化选择。

政策合法化包括教育政策议案的审查、通过与批准、签署和颁布等多个阶段。

(5)教育政策实施

教育政策实施是将教育政策所规定的目标和内容具体化过程,在教育政策过程中居于重要地位。

(6)教育政策评估

教育政策评估是根据教育政策目标,通过一定程序,对教育政策实施的效果和社会效益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过程。

这实际上是一个教育政策信息反馈过程。

(7)教育政策的调整、终结与废止

通过教育政策评估,需要对教育政策所设定的目标、采取的政策措施、行政组织及其行为进行修正和调整;对不合时宜的教育政策予以废止;对已达到预期目标的政策,则可予以终结。

5、如何理解教育督导的性质?

(1)教育督导的实质是行政监督。

所谓行政监督,就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内部,如行政领导机关或专门监督机关对行政管理对象实施监督,其价值取向主要是秩序和效率。

这种监督实际上是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的手段。

(2)作为行政监督的教育督导所具有的指令性、执法性和权威性。

教育督导工作所具有的指令性是有限的行政指令性。

教育督导是上级对下级的、以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为前提进行的,因此具有指令性。

但由于教育活动的复杂性以及现代督导的专业性和民主性,教育督导机构对被督导单位所提的意见和建议都是指导性的。

教育督导工作具有执法性。

作为行政监督的教育督导工作的内容主要是对下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及人员对有关法规、政策和方针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因此具有明确的执法性。

教育督导工作的权威性。

作为行政监督的教育督导的权威性,与行政监督一样来自其凭借的职权和法纪。

 

《教育学》课程作业

概念题:

教育:

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社会服务的人。

教学目标:

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学生权利:

青少年学生具有独立的社会地位,是权利的主体,依法享有生存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受尊重的权利和安全的权利。

活动课程:

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它是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动机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5、图例讲解法:

是指教师运用语言、文字、声像、实物及实际演示等各种手段传递信息,学生通过各种感受器官及操作活动接受信息的教学方法。

二、简答题:

1、简述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是等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

2、简述终身教育的基本性质?

(1)教育乃是一个人终身的事情,而非一个阶段;

(2)人们可以在环境、家庭和社会中获得大量的经验性知识,学校教育的主要作用在于使这种经验性知识加以系统化和概念化;(3)终身教育是开放系统,它不仅要求发展非正规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而且要求将整个制度化教育都纳入到本体系中;(4)保障公共教育的教育机会,使人们的整个一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成长和发展;(5)重新设计和整合教育系统,以促使每个人能够在最适当的时机和场所,接受最适当的教育;(6)通过把教育和人们的整个生活紧密地相结合,使每个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自由采用适合于本人的自我学习、自我训练和自我培养的手段,进而使每个人将各自的教育变义务为责任。

3、为什么说教育在儿童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引导着个体的发展方向;

(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科学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4、师生关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师生关系模式是指放任型、专制型和民主型三类师生关系。

放任型师生关系模式的特征是无序、随意和放纵;专制型师生关系模式的特征是命令、权威和疏远;民主型师生关系模式的特征是开放、平等和互助。

5、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其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适合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科研道德建设》课程作业

一、概念题:

1、道德:

道德是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社会舆论来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2、科研道德:

人们在科研计划制定、科研研究实施、科研成果交流中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

3、人类被试保护:

“人类被试”是指活着的个人,调查研究者用来进行“研究”以获取。

(1)通过介入或与这些个人相互作用而得到的数据;

(2)可以辨认私人信息。

如果研究人员出现:

直接与他们发生作用或介入:

收集他们的可以辨别的私人信息。

其研究对象就被认为是人类被试,应该受到保护。

4、名誉署名:

“名誉”署名,指把并不具备作者资格的人列为论文作者的做法。

5、重复发表:

重复发表是在不告知第一次发表的情况下,重复发布同一内容的行为。

二、简答题:

1、研究人员如何学习负责任的研究行为?

责任心,还有遵纪守法首先,要对科研人员加强科学精神的培养其次,要对科研人员加强科学方法的培训再次,要对科研人员进行科研规范引导。

2、人类被试保护的伦理要求:

“人类被试”是指活着的个人,调查研究者用来进行“研究”以获取。

(1)通过介入或与这些个人相互作用而得到的数据;

(2)可以辨认私人信息。

如果研究人员出现:

直接与他们发生作用或介入;收集他们的可以辨别的私人信息。

其研究对象就被认为是人类被试,应该受到保护。

实验心理学的伦理行为必须建立在实效的基础上,即研究者必须首先做到最好地保护被试,然后才考虑如何完成一项有意义且有效的研究。

这就是科学研究有效性与道德伦理的统一。

3、怎样进行数据存储?

答:

数据的储存。

对于数据的负责任处理,从适当地存储与保护数据的开始,以免它们遭受意外的损害、损失或失窃。

1、数据库中的存量数据现在一般的数据库DBMS,例如oracle等都有比较好的安全机制了,只要制定安全政策并认真执行,应该可以满足决大部分安全需求,不必要购买特别的产品。

2、对于传输或者交换过程中的数据,可以采用加密等措施。

例如用加密机进行加密。

加密的存储设备进行加密。

3、数据加密软件分为两种加密方式:

1)按文件格式进行加解密2)按应用程序进程实施强制加解密。

4、为什么要鼓励合作研究?

答:

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陪养合作的精2神和竞争的意识;2、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概念,使科研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

3、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其潜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有助于张扬个性和满足学者的需要,使学者有信心;合作学习活动能使科研者体会到相互间的关心和帮助,相互砥砺、取长补短的过程中达到在和谐中进取的境界

5、当要决定是用一篇还是多篇文章发表一项研究结果时,应当考虑哪些因素?

答:

一方面是要求广大学者明确编著的区别,另一方面是要树立踏踏实实、实事求是的学风。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业

概念题:

1、心理健康是一种内外协调的心理状态;适应良好,尤其是社会适应良好;心理健康是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发展状态。

2、催眠是指对人或动物刺激视觉、听觉或触觉来引起半睡眠状态,对人还可以用言语的暗示引起。

3、心理发展指的是个体从出生到死亡所发生的心理变化过程。

4、逆反心理就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传统定势和思维模式与特定教育情境下所产生的认知信息相对立的,并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

5、心理咨询是指咨询者运用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通过特殊的人际关系,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增进心身健康,提高适应能力,促进个性发展与潜能发挥。

二、简答题: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与方法?

(一)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三)心理辅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