墩柱盖梁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316755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墩柱盖梁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墩柱盖梁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墩柱盖梁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墩柱盖梁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墩柱盖梁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墩柱盖梁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

《墩柱盖梁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墩柱盖梁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墩柱盖梁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

墩柱盖梁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墩柱盖梁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项目名称

编制

审批

日期2014年9月

 

目录

1、工程概况··········································2

2、工程特点··········································2

3、编制依据··········································2

4、质量监理目标······································2

5、墩柱、盖梁结构施工监理流程························3

6、质量控制要点······································3

7、质量验收·········································13

8、风险分析与安全监理措施···························14

 

一、工程概况

二、工程特点

本工程主要是高架车站和区间,结构混凝土都为高性能混凝土,因而在施工中对钢筋的制作安装、模板的制作安装以及混凝土的配合比、浇筑质量和养护提出了非常高地要求。

三、编制依据

1、《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

3、《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

4、《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10)

5、施工图、施工说明及相关标准图集

6、现行国家及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

7、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

8、设计交底纪要

9、监理合同及施工合同

四、质量监理目标

1、工程所用的钢材、混凝土(水泥、砂、石子、粉煤灰、外加剂)、锚具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

2、混凝土配合比必须达到高性能混凝土结构的要求

3、墩柱、盖梁的混凝土强度、平面位置、平整度、垂直度、几何尺寸、预应力张拉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

4、主体结构必须达到泰山杯结构标准。

 

五、墩柱、盖梁结构施工监理流程

监理复核

墩柱测量定位、放线

巡视检查验收

墩柱(框架柱、梁)钢筋绑扎

隐蔽工程验收

巡视检查验收

模板安装

旁站监理

混凝土浇筑

盖梁(现浇梁)测量定位、放线

监理复核

巡视检查验收

支架、模板安装

巡视检查验收

盖梁(现浇梁)钢筋绑扎

隐蔽工程验收

旁站

旁站

灌浆

预应力张拉

旁站

混凝土浇筑

六、质量控制要点

1、质量预控

1.1审查施工单位资质、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人员资质和试验单位资质。

施工单位的资质等级和经营范围必须与施工内容相适应,安全生产许可证必须在有效期内。

1.2熟悉设计图纸,参与设计交底、图纸会审工作。

1.3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管理制度和质量、安全文明施工保证体系。

1.4审阅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关键部位、工序的质量保证措施),审批后才能施工。

1.5定期复核施工区内引设的控制点、水准点。

1.6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监理应对进场的原材料进行检查验收,并见证取样和平行检测。

1.6.1钢筋、钢绞线

1)钢筋及钢绞线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及《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等规定,钢筋及钢绞线进场须有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并按规定抽样进行复试检验。

2)当钢筋有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时,应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他专项检验。

3)钢筋及钢绞线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

1.6.2混凝土

混凝土的配合比必须达到高性能混凝土的要求,水泥、砂石料、粉煤灰、外加剂等质量必须符合要求,自建拌合站必须验收合格。

1)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合材宜为矿渣或粉煤灰,不宜使用早强水泥。

不同种类的水泥应分类存放,水泥由于受潮或其他原因而变质时不得使用。

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规定。

2)矿物掺和料应选用品质稳定的产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应有明显的标志,严禁与水泥等其它粉状材料混淆。

矿物掺和料性能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3)细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质地坚固、吸水率低、空隙率小的洁净天然中粗河砂,不得使用海砂。

4)粗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粒形良好、质地坚固、线胀系数小的洁净碎石,粗骨料应采用二级或多级级配骨料混配而成。

5)外加剂应选用质量稳定的产品,外加剂与水泥及矿物掺和料之间应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当将不同功能的多钟外加剂复合使用时,外加剂之间及外加剂与水泥之间应有良好的适应性。

6)不同原材料应按品种、规格、检验状态分别标识存放。

骨料含泥量超标时必须采用专用设备处理合格后方可入仓,严禁不合格骨料与合格骨料混放。

1.7模板、双抱箍支架应根据结构形式、地基承载力、施工设备和材料等条件进行设计并编制专项技术方案,其弹性压缩、预拱度和沉降值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1.8模板及双抱箍支架的材料质量及结构必须符合施工设计要求。

1.9检查混凝土的配合比,施工方在混凝土工程施工前应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试验。

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设计使用年限、环境条件和施工工艺等进行设计,并通过计算、试配、试件检测和试浇筑后确定。

2、本工程需要旁站监理的关键部位和工序

本工程需要旁站监理的关键部位和工序主要是混凝土浇筑、预应力张拉和灌浆。

3、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3.1钢筋工程

3.1.1检查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需作变更时,应办理设计变更文件。

3.1.2钢筋加工应有翻样清单,严格按清单的造型、数量和规程进行加工。

3.1.3监理工程师应要求承包单位对钢筋的下料、加工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要求技术人员根据图纸和规范进行钢筋翻样,且应亲自到加工场地,对成型的钢筋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承包单位整改。

3.1.4检查受力钢筋的弯钩和弯折是否符合下列规定:

(1)HPB235级钢筋末端应作180°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弯后部分的平直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

(2)受拉热轧带肋钢筋的末端应采用直角形弯钩,HRB400钢筋其弯曲半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3.5倍,弯后部分的平直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3.1.5除焊接封闭环式箍筋外,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

应为135°;

(2)箍筋弯后平直部分长度:

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3.1.6钢筋焊接、机械连接均应按规定批量进行机械性能试验,并对外观进行检验。

在钢筋工程施工中,监理工程师应到现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承包单位整改。

巡视应特别注意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箍筋加密范围、钢筋搭接长度、锚固长度、钢筋除锈情况等。

3.1.7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钢筋加工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受力钢筋全长

±10

尺量

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

20

箍筋内净尺寸

±3

3.1.8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3.1.9焊接接头的外观应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的规定,并按规定抽取钢筋焊接接头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应符合有关规程的规定。

3.1.10检查钢筋接头设置是否符合要求。

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并分散布置。

“同一连接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焊接接头在受弯构件的受拉区不得大于50%,在轴心受拉构件中不得大于25%。

2)机械连接接头的在受弯构件的受拉区不应大于50%,在轴心受拉构件中不得大于25%。

3)绑扎接头在构件的受拉区不得大于25%,在受压区不得大于50%。

4)钢筋接头应避开钢筋弯曲处,距弯曲点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5)在同一根钢筋上应少设接头。

“同一连接区段”内,同一根钢筋上不得超过一个接头。

6)“同一连接区段”长度:

焊接接头或机械连接接头为35倍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且不小于500mm,绑扎接头为1.3倍搭接长度且不小于500mm,凡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内的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

7)当施工中分不清受拉区或受压区时,接头设置应符合受拉区规定。

3.1.11钢筋安装时,检查是否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

安装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1.12检查钢筋保护层垫块规格、位置和数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要求时,构件侧面和底面垫块数量不少于4个/m²,并均匀分布,设置牢固。

3.1.13检查钢筋安装及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是否符合设计和相关专业要求。

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钢筋安装及钢筋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受力钢筋排距

±5

尺量两端、中间各1处

柱、梁

±10

分布钢筋间距

±20

尺量连续三处

箍筋间距

±10

弯起点位置(加工偏差20mm包括在内)

30

尺量

钢筋保护层厚度c

c≥30mm

+10,0

尺量两端、中间各2处

c<30mm

+5,0

3.2模板、双抱箍支架工程

3.2.1模板、双抱箍支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连接牢固,能承受所浇筑混凝土的重力、侧压力及施工荷载。

3.2.2置于地基上的模板及支架,基础承载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有防、排水或防冻胀措施。

3.2.3模板及支架与脚手架之间不应相互连接。

3.2.4混凝土浇筑前,监理应督促施工方对模板、双抱箍支架进行验收,验收合格方可使用。

3.2.5施工过程中,监理应督促施工方对模板、双抱箍支架进行检查和维护,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处理。

3.2.6模板、双抱箍支架安装与拆除的顺序与安全措施应符合施工技术方案的规定。

3.2.7模板、双抱箍支架安装必须符合施工设计要求,安装必须稳固牢靠,模板接缝严密,不得漏浆。

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必须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

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积水和杂物应清理干净。

3.2.8检查双抱箍支架安装是否按工序施工。

3.2.9督促检查模板支架的预压情况,预压重量采用1.2倍的重量系数进行计算。

预压之前在模板四周用设置8个观测点,预压2d后,测量点位的变化情况,如果所测数据趋于稳定,不再变化,抱箍下沉量不大于8mm,

3.2.10检查模板安装的偏差,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梁、柱

5

2

表面平整度

5

2m靠尺、塞尺测量不少于3处

梁、柱

±5

4

模板的侧向弯曲

h/1000,且小于15

拉线尺量

l/1500,且小于15

两模板内侧宽度

+10,-5

尺量不少于3处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2

尺量

3.2.11检查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留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预埋件和预留孔洞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要求:

预埋件和预留孔洞允许偏差应和检验方法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预留孔洞

中心位置

10

尺量

尺寸

+10,0

尺量不少于2处

2

预埋件

中心位置

3

尺量

外露长度

+10,0

3.2.12拆除承重模板及支架时,监理应检查混凝土强度是否满足相关要求。

拆除承重模板及支架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下表要求:

序号

结构类型

结构跨度(m)

达到混凝土设计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

1

≤8

≥75

>8

≥100

2

悬臂梁(板)

≤2

≥75

>2

≥100

3.2.13双抱箍模板支架拆除时,应先拆侧模,然后用钢丝绳将横梁、底模、抱箍固定于盖梁上,松开抱箍牛腿螺栓,使盖梁底模和抱箍沿墩柱滑下,下落到一定高度后可作为盖梁底部缺陷修补脚手架,修补完毕后卸下底模及抱箍。

模板检修后进行下一片盖梁施工。

3.2.14拆除非承重模板时,应保证混凝土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

3.3混凝土工程

3.3.1检查混凝土的配合比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使用前应进行配合比试验,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

首次使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其掺配料组成应满足设计配合比的要求。

开始生产时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作为验证配合比的依据。

3.3.2检查混凝土原材料每盘称量偏差,原材料每盘称量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要求:

原材料每盘称量允许偏差

原材料名称

允许偏差(%)

水泥、矿物掺合料

±1

粗、细骨料

±2

水、外加剂

±1

3.3.3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

当遇雨天时,应增加含水率检测次数。

3.3.4检查在混凝土拌制过程中坍落度的测定,混凝土拌制过程中,应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进行测定,每拌制50m³或每工作台班不应少于一次。

3.3.5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炎热夏天施工尤应注意。

混凝土到达现场,监理应对混凝土质量进行抽查,如遇不合格,坚决退货。

3.3.6送至现场的混凝土有分层离析现象时,必须进行二次搅拌后,方可入模。

在混凝土浇筑时,严禁在搅拌车中随便加水。

3.3.7检查混凝土入模温度,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宜大于30℃。

冬季施工时,混凝土的出机温度不宜低于10℃,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

3.3.8新浇筑混凝土入模温度与邻接的已硬化的混凝土或岩土介质表面温度的温差不得大于15℃。

与新浇筑混凝土接触的已硬化的混凝土、岩土介质钢筋和模板的温度不得低于2℃。

3.3.9施工缝的留设位置和连接形式应符合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

3.3.10在施工缝处新浇混凝土之前,应对已硬化混凝土的表面进行凿毛处理并充分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凿毛后露出的新鲜混凝土面积应不低于总面积的75%。

凿毛时,混凝土应达到下列强度:

1)人工凿毛时,不低于2.5MPa.

2)机械凿毛时,不低于10MPa。

3.3.11除水下混凝土外,混凝土浇筑时必须分层浇捣,不得随意留施工缝。

浇筑过程中,应及时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并保证其均匀密实。

3.3.12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连续3d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应采取冬季施工措施;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高于30℃时,应采用夏季施工措施。

冬季施工期间,混凝土在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40%之前不得受冻;浸水冻融条件下的混凝土开始受冻时,其强度不得小于设计强度的75%。

3.3.13夜间施工应有足够的照明,现场应安排电工值班。

3.3.14检查混凝土的养护情况。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按有关专业标准的规定和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不得采用海水养护混凝土:

1)养护期间,混凝土芯部温度不宜超过60℃,最高不得大于65℃,混凝土芯部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不宜大于20℃(梁体混凝土不宜大于15℃),养护用水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之差不得大于15℃。

2)自然养护期间,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h内对混凝土进行保温养护,养护时间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禁止洒水。

不同混凝土保温保湿养护的最低期限

水胶比

大气潮湿(RH≥50%)

无风、无阳光直射

大气干燥(20%≤RH<50%)

有风,或阳光直射

大气极端干燥(RH<20%)

大风,大温差

日平均温度

T(℃)

养护时间

(d)

日平均温度

T(℃)

养护时间

(d)

日平均温度

T(℃)

养护时间

(d)

>0.45

5≤T<10

21

5≤T<10

28

5≤T<10

56

10≤T<20

14

10≤T<20

21

10≤T<20

45

T≥20

10

T≥20

14

T≥20

35

≤0.45

5≤T<10

14

5≤T<10

21

5≤T<10

45

10≤T<20

10

10≤T<20

14

10≤T<20

35

T≥20

7

T≥20

10

T≥20

28

3.3.15拆模时混凝土芯部与表面、表面与环境之间的温差不得大于20℃。

混凝土芯部开始降温前不得拆模,大风及气温急剧变化时不应拆模。

3.3.16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预应力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标准条件养护试件的试验龄期为28d,其他混凝土力学性能标准条件养护时间的试验龄期为56d。

力学性能标准条件养护试件应在混凝土浇筑地点随机抽样制作,其试件的取样与留置频率应符合下列要求:

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³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3)现浇混凝土的每一结构部位,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4)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试件。

3.3.17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件的抗压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抗压强度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按设计要求、相关标准规定和实际需要确定。

桥梁的梁体、墩台身等重要部位应制作抗压强度同条件养护试件。

其取样、养护方式和试件留置数量应符合现行《铁路工程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规程》(TB10426)的规定。

对于标准条件养护试件试验龄期分别为28d、56d的,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逐日累积温度分别为600℃·d、1200℃·d,但养护龄期分别不宜超过60d、120d。

3.3.18当设计对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有要求时,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弹性模量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样制作,试件制作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随构件同条件养护的终张拉/放张弹性模量试件不得少于一组。

2)标准条件养护28d弹性模量试件不得少于一组。

3)其他同条件养护试件按设计要求、相关标准规定和实际需要留置。

3.3.19普通混凝土结构表面的非受力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0mm,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预应力区域混凝土表面不得出现裂缝。

3.3.20检查混凝土的外观质量。

混凝土结构表面应密实平整、颜色均匀,不得有露筋、蜂窝、孔洞、疏松、麻面和缺棱掉角等缺陷。

3.3.21检查混凝土结构外形尺寸。

结构外形尺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要求:

结构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梁、柱

10

2

表面平整度

8

2m靠尺、塞尺测量不少于3处

梁、柱

±10

4

垂直度

h/1000,且小于20

吊线尺量

5

截面尺寸

+20,0

尺量不少于3处

6

预留

孔洞

中心位置

15

尺量

尺寸

+15,0

7

预埋件

中心位置

5

尺量

外露长度

+10,0

4、预应力张拉

4.1检查张拉设备与仪表:

预应力张拉所用千斤顶、油压表,应定期校验,经计量检定部门检定合格,方可使用;压力表的精度不应低于1.5级。

张拉设备与仪表应配套标定,并配套使用。

张拉设备的标定期限为一个月,或不得累计使用超过300次;当使用过程中出现反常现象或千斤顶经检修后,应重新标定。

施工单位应向监理提供每套张拉设备与仪表配套标定曲线或标定记录;

4.2做好对材料的控制,钢绞线:

必须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并在材料试验监理工程师见证下,施工单位按比例(30t为一批)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

4.3孔道灌浆用水泥和外加剂,必须符合现行规范规定;

4.4锚具、夹具和连接器,检查锚具的出厂合格证和外观,每批(以不超过5000套为一验收批)抽查10%,且不少于10套,检查外观和尺寸,外观无裂缝,尺寸符合要求,合格者方可使用;

4.4硬度试验每批抽取5%且不少于5件,进行夹片表面硬度试验,合格者,方可使用;

4.5在外观、硬度检查合格后,督促施工单位从同批中抽取3套锚具进行静载锚固性能试验,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使用;

4.6钢绞线安装时,检查其品种、级别、规格、数量及钢绞线的线形,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当非预应力筋、水电管线与钢绞线发生冲突时,应优先保证钢绞线的尺寸;

4.7检查波纹管安装质量,波纹管的定位应平顺、牢固,浇筑混凝土时不应移位和变形,波纹管接头要严密,不得漏浆;

4.8预应力张拉时,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95%,弹性模量大于100%且混凝土龄期大于7天后,方可进行预应力张拉。

预应力张拉之前,施工单位应向监理提供混凝土试块抗压试验报告;

4.9张拉伸长值控制:

监理人员在预应力张拉时,需进行旁站监理,作张拉平行记录。

钢绞线实际伸长值与设计计算理论伸长值的相对允许偏差,不得超过±6%;

4.10孔道灌浆控制:

钢绞线张拉后48小时内进行孔道灌浆。

每孔道灌浆应一次完成。

灌注的水泥浆或水泥砂浆的配合比、强度等级、注浆压力等应符合设计要求或规范规定。

七、质量验收

1、检验批划分

本工程每一墩柱、框架梁柱、现浇梁、盖梁为一检验批。

2、质量标准

2.1保证项目

2.1.1钢材的品种、规格、砂石料、混凝土强度等级、性能及使用的外加剂等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2.1.2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2.1.3现浇结构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

2.2允许偏差项目

混凝土拆模后,对其进行外观质量检查和实测实量,混凝土偏差应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八、风险分析和安全监理措施

1、风险分析

1.1在盖梁和连续梁上施工,以及在墩柱脚手架上绑扎钢筋属于高空作业,临边防护不到位易发生高空坠落事故。

1.2连续梁支模架及盖梁支架属于承重支架,必须要按照要求搭设,若发生坍塌易造成群死群伤。

1.3钢筋焊接、气割等易发生爆燃和触电事故。

1.4路中段施工,由于滨海大道车流量大,车辆、人员进出工地需注意交通安全。

2、安全监理措施

2.1对现场的安全状况每天进行巡视检查,发现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及时签发监理工程师通知单,责令施工方限期整改,情况严重的由总监下达停工令,并报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拒不整改的及时报安全监督部门;

2.2督促施工单位按照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层层落实,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严格按照施工现场安全检查标准JGJ59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责令整改;

2.3督促施工单位专职安全员对现场的每道工序的安全状况跟班检查,对现场的违规操作及时整改落实,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施工安全;

2.4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有关规程实施,输电线必须采用“三相五线”制和“三级配电二级保护”,电箱电缆(线)必须按规定架设,不得随意乱拉,总电箱和分电箱要放置适当位置,并要有重复接地保护措施,“工作接地”、“重复接地”必须符合要求,执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制;

2.5、模板支架搭设、拆除前必须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架子工必须持有效证件上岗;

2.6模板支架采用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