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单元分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31349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单元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单元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单元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单元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单元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单元分析.docx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单元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单元分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单元分析.docx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单元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在学生(xuesheng)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xuesheng)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

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

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

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

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

 

  “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

“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单元分析  

  第一单元:

位置

  一、教材内容:

  

  “上、下”、“前、后”、“左、右”和“位置”(用两个数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这是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新增加的内容,是从空间方位的角度引入的。

 

  这些内容以前是作为常识性的知识,没有作为小学数学的正式的教学内容。

现在为了加强空间观念的培养,改变过去少“空间”少“图形”,多计算的做法,拓展几何知识的范围,把这些内容纳入到几何教学的范畴。

  “上、下”“前、后”“左、右”这三对方位,正好对应着三维空间的三个方向。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正确地确定物体的位置。

 

  三、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

 

  这一单元教学内容比较新,在教学方式上需要老师们进行有益的探索,我认为,在教学中要注意:

  

  1、根据学生认识空间方位的特点安排教学。

  

  “上、下”“前、后”“左、右”这三对方位,由于“上、下”“前、后”学生已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起来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儿童6岁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所以教材结合一些情境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让学生去进行两个物体、或三个物体之间的比较。

对于“左、右”方位的建立,儿童有自己的认知特点和规律,有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判断左、右的根据是身体的左、右两半,后来有人证明在左、右分化中起绝对优势作用的不是身体,而是手。

也就是说,儿童建立左、右的过程是:

先将左、右同自己的左、右手建立起联系,然后再与自己身体的两边对应起来,最后以自身为标准来进行判断。

教材教学左、右概念时,就是按这样的顺序来编排的。

①让老师背对着学生,学生模仿老师举右手,观察自己的左、右手,再让学生说明左、右两只手的习惯性分工,将左、右与自己的左、右手对应起来,②再通过“做一做”第1题,初步感知身体的左、右,③再通过“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以自身为中心确定物体的位置,逐步建立左、右的概念。

  对于左、右的相对性,儿童也有自己的认知规律。

心理学研究表明:

6岁左右有儿童在判断物体的位置时,是由以自身为标准逐步过渡到以他人为标准来进行判断的。

由于左、右的相对性比较难以理解,所以在教学时,要由具体到抽象,通过一些活动,如●先让两个学生面对面,伸出右手握一握,引起认知冲突,为什么同是右手,从自己的角度来看对面同学的右手和自己的右手不在同一方向?

这时还可以转到对方同学的位置感受一下,以此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两个学生面对面,判断两人中间的学具在对面同学的哪一边等,帮助学生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学习左、右的相对性,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在判断方位时,到底以谁为标准?

我认为以谁为标准,不是绝对的,要看具体情况。

如当我们要给他人指明方位,就要以对方为标准。

如要让对面的人把在他左手边的东西递给我,这时就以对方为标准。

而当我们看一幅图片时,往往是以自身为标准,来说明图片中物体的方位,当然“要以图片中的物体为标准”,也未尝不可。

考试时,为了明确可以注明以谁为标准。

  2、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方位感。

  用两个数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一些感性认识,因此,教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学生座位引出位置,使学生认识到用两个数表示一个物体的位置非常简明,从另一个角度感受数学的作用。

  

  这部分内容,教学的重点应是使学生初步掌握用两个数表示一个物体的平面位置,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重点就应放在如何确定物体的位置上。

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多种活动(正、反两方面的活动都应设计,如指定一个物体,用行、列说出它的位置,或给出行、列去找对应的物体),如●先让学生用前后、左右说明同学的位置。

再按教室的座位介绍好朋友的位置。

接着每个学生写出自己的位置。

再打乱座位卡,重新找座位。

然后按照教材设计的活动,帮助小朋友在电影院找座位,在方格纸上找位置,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每一项活动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逐步深入。

●对教材上的有些活动可以加以改进,如9页第7题,老师可以将这个活动改造得非常巧妙,把活动设计成送信游戏,将其中几人先遮起来(用纸做了两扇窗户),让学生根据信上的指令送信如“把信送给第二门第三层的老奶奶”,送到后,让学生打开窗户看一看送对了没有。

这题这样一改,就活了,学生争先恐后地想参与。

因此老师们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3、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如对左、右的相对性只要求学生通过活动初步感知,不要求进行抽象的判断,而对位置只要求学生能够用行、列来确定物体的位置,不要求用数对来描述。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一、教学内容  

  主要包括:

20以内的退位加法、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三、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表:

义务教材是按照十几减9、十几减8……的顺序编排的,在算法上主要教学“想加算减”的方法。

实验教材将此部分教学内容简化为:

十几减9、十几减几两部分,并在此基础上教学解决问题。

这部分内容编排同20以内的进位加类似。

 

  1.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学习计算方法。

  首先,应结合具体情境进行计算教学,可以从两方面来体现。

一要注意从具体情境中引出计算内容,二要用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不仅可以巩固计算知识,而且使学生体会到计算不只是写在纸上的一个个算式,而是蕴藏在生活中的一个个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如:

十几减9。

(主题图10~11页)。

从情景中提出数学问题。

呈现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游乐园情境,有四个小情境,让学生在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材以“卖气球”为例,提出15-9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解决。

教材呈现了点数结果、想加算减两种计算方法。

  

  这幅主题图还为学生学习十几减9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套圈游戏”通过学生的对话引出了条件和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初步参与14-9的学习。

“卖风车”“猜字谜”提供了背景资料,为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计算问题,探讨计算方法准备了丰富的材料。

 

  其次,要通过多种活动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动口说、动脑想等学习活动掌握计算方法。

  2.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提倡算法多样化,其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充分展示学生的学习潜能。

所以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算法。

 

  例1。

(P12)教学十几减9的算理和算法。

计算十几减9的算法很多,这里呈现了两种“想加算减”和“破十法”。

其他方法通过学生问:

“还可以怎样计算?

”来呈现。

以此体现允许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的编写意图。

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算法,并允许学生用他们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教材重点教学“想加算减”和“破十法”。

先利用实物图,通过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加深对两种方法算理的理解。

与义务教材相比,降低了说理要求,不再给出“想”思考的过程。

例1应与主题图结合起来教学,不要单独讲操作,应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例2。

(P15)教学十几减几。

由“小猫观鱼图”,从不同角度观察,引出13-8,13-5两个算式,让学生将“十几减9”的思维方法,迁移、类推到这里。

教材呈现了两种方法,还通过“你还可以怎样算?

”启发学生想出其他的算法。

  由于学生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已比较熟练,前面又有了“想加算减”的基础,再加上“想加算减”比较快捷,又能同时算出两道算式的结果,所以教材在保证学生自主选择的前提下,重视引导学生学生“想加算减”的方法。

这一编排意图在“做一做”和综合练习中都有明显的体现。

  本单元教学,如果让学生展开思路,可能会出现“破十法”“想加算减”甚至“连续减”“点数”等方法,虽然有些方法不很简捷,但是都是学生思考的结果,都应给以肯定,保护学生思维的火花。

但学习还有社会性的一面,应通过交流、比较,吸取别人的“长处”,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

因此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体验,反思,不断地优化自己的方法。

  3.加强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重要的基础知识,按《课程标准》P56评价建议中提出的相关目标,到学期末学生应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绝大多数学生应达到每分钟做8~10题。

这个目标不是轻易而举就能达到了,需要老师们想办法,挤时间,组织有计划、有效的练习才有可能达到。

 

  4、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学会用数学的头脑解决问题。

  “用数学”是本单元安排的解决问题的内容。

这是引导学生用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问题意识的培养,是低年级数学教学的又一重点。

和前面有所不同,前面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一般都是直观呈现的,也就是说都是可以数出来的,所求的问题也可以通过数来解决。

在这里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有的没有直观呈现,只通过文字来给出(举例),因此对于需要解决的问题,不能通过数来解决,只能通过分析数量关系,结合加、减法的意义来解答。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多观察,多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一要培养学生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二要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解决相关问题,三要培养问题意识,学会提出相关问题,四要学会怎样用自己掌握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  

  一、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