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导学案改变世界两次工业革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31184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19.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导学案改变世界两次工业革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三历史导学案改变世界两次工业革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三历史导学案改变世界两次工业革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三历史导学案改变世界两次工业革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三历史导学案改变世界两次工业革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导学案改变世界两次工业革命.docx

《高三历史导学案改变世界两次工业革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导学案改变世界两次工业革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历史导学案改变世界两次工业革命.docx

高三历史导学案改变世界两次工业革命

主备:

审核:

授课时间:

学案编号:

班级:

姓名(小组):

第7--8课改变世界的两次工业革命

§复习重点难点

1.重点:

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的重要成就、特点及影响。

2.难点:

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垄断的作用;工业革命历史时期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

【问题导读单】

一工业革命(蒸汽时代)

——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一)工业革命的进行

1.背景

(1)前提: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2)资本:

殖民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3)劳动力:

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4)技术:

手工工场的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5)市场:

英国是世界上最大殖民帝国,海外市场广阔。

2.进程

(1)开始:

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2)新阶段:

1785年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3)完成:

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工业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4)扩展:

19世纪初,扩展到欧美国家,法国和美国等国的工业革命也相继完成。

(5)主要成就:

①生产:

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②动力:

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工业革命进入新阶段。

(使工厂开始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

③交通运输:

1807年美国人发明富尔敦,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

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而不是瓦特改良的蒸汽机;珍妮纺纱机的出现,引发了纺织生产领域一系列发明创造,蒸汽机只是为机器大生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不是大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而是用机器制造机器。

3.影响

(1)经济领域。

①生产力:

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

②生产组织:

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③经济结构:

农业比重相对减少,工业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④城乡结构:

工业城市形成,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2)社会政治思想领域。

①阶级结构:

工业革命使社会关系发生变化,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②社会变革: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行了社会变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③思想意识:

工业革命以后,资产阶级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的自由主义

兴起,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步伐加快。

自由资本主义16世纪到19世纪70年代,资产阶级为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造成资本在各部门或各企业之间以自由转移为特征的竞争,其思想来源于亚当·斯密等人的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学。

他们在经济上宣扬自由放任主义,要求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政治上要求民主共和,提出“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

自由竞争迫使资本家加强经营管理,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资本主义被垄断资本主义所代替。

(3)世界市场:

19世纪中后期,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工业革命是一次生产技术的革命,导致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生产,促使了现代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推动了工业文明代替农业文明,奠定了世界经济近代化的基础;工业革命同时也是一次重要的社会变革,促使欧美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资产阶级统治进一步巩固,资本主义逐步确立其在世界范围内的统治。

(二)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条件。

①市场:

机器大生产的产品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同时也需要世界各地的原料。

②交通:

蒸汽机车和轮船使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2.途径:

资产阶级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推销工业品,收购原材料。

3.表现。

①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②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4.影响。

①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是世界市场的主导,攫取巨大利益。

②亚非拉国家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③客观上也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开始改变世界的面貌。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

——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

1.背景⑴前提:

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美的确立。

(政治保障)

⑵条件:

①技术:

自然科学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直接推动力)②市场: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③资本: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对殖民地掠夺,积累了大量资金。

④劳动力:

第一次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城市人口的大幅度增加。

2.成就

表现

发明者

国籍

成就

作用

电力的广

泛使用

西门子

德国

发电机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格拉姆

比利时

电动机

爱迪生

美国

电灯等

内燃机创

制和使用

卡尔·本次

德国

汽车

以煤气、汽油和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问世,大大提高工业生产力,迅速推动了交通运输的革新。

戴姆勒

德国

汽车

莱特兄弟

美国

飞机

化学工业

的发展

诺贝尔

瑞典

无烟炸药

多种化学合成材料,大大丰富了人类的生活。

新通讯手

段的发明

莫尔斯

美国

有线电报

为远距离提供信息提供便捷,加强与各地的联系。

贝尔

美国

电话

马可尼

意大利

无线电报

钢铁工业

的发展

钢材取代木材和铁,进入“钢铁时代”

 

3.影响

(1)经济方面:

①促进生产力的又一次飞跃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②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

③诞生了新兴工业(电力、石油。

汽车工业等):

推动传统工业进步(纺织、钢铁、造船)。

(2)生产关系领域:

垄断组织的出现,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原因:

直接原因:

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根本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

含义:

指的是资本主义大企业间为了独占生产和市场,摄取高额利润而联合组成的垄断经济同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新形式出现,首先在新兴工业和钢铁工业。

形式:

卡特尔、辛迪加和托拉斯。

实质: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影响:

①经济上,垄断组织的出现,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表现出资本主义制度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它实际上是资产阶级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

②政治上,控制垄断组织的大资本家为了摄取更多的利润,越来越多地干预国家的经济、政治生活,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

③对外关系,垄断组织跨出国界,形成国际垄断集团,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促使各资本主义国家加深了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

(3)国际关系:

①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狂潮。

②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二)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1.时间:

19世纪末20世纪初

2.原因:

⑴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促进生产力巨大发展,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更加密切。

⑵新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加强了世界各地经济联系。

⑶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3.途径:

⑴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瓜分世界。

⑵商品输出为辅,资本输出为主

4.影响:

⑴对列强:

促进了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⑵对殖民地:

①破坏性——给亚非拉国家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②建设性——客观上传播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

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艰难的发展历程。

(3)对世界:

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起来。

用“一、二、三”掌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相关知识一个实质:

资本主义初步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

双重影响:

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但客观上有利于推动其社会进步。

三个动力:

根本动力是工业革命;政治动力是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确立了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为开拓世界市场提供了政治条件;直接动力是殖民扩张。

三重点难点解析

1.准确理解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的过程:

①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新航路的开辟。

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早期殖民扩张。

③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

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特点:

①整体性:

世界各地逐渐连为一体。

②开放扩张性:

由资本主义固有属性决定。

③不平等性:

残酷掠夺殖民地供自己发展。

④进步性:

顺应近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客观上促进了人类进步。

(3)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积极影响:

①促进了世界各国生产力的蓬勃发展,进一步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有利于世界各地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使先进的生产方式扩展到世界各地,冲击和瓦解着各国传统的旧的经济结构,推动了人类近代化的进程。

③加强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加速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使世界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消极影响:

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中,充满着对落后国家和地区的残酷殖民掠夺和奴役,给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4)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以及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联系与区别

所谓世界市场,是在世界范围内通过对外贸易联系起来的各国市场的总和,广义上指世界范围内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狭义上指国际商品交易的场所或领域。

新航路开辟前,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已经开始发展;新航路的开辟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了地理条件;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

我们通常所说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也叫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它一方面是指落后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所控制,沦为其经济附庸,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原料、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另一方面是指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经济联系和经济依赖性空前增强,贸易往来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它开始形成于新航路开辟之后的16世纪;初步形成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19世纪中后期;最终形成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20世纪初。

其形成过程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对全球的侵略扩张逐步实现的。

所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指资本主义世界政治制度体系、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三者的总称。

资本主义世界政治制度体系最终形成于19世纪中后期,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和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两者最终形成于20世纪初。

所以,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才得以最终确立。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指被资本主义列强压迫、奴役的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

3.中国在三次工业革命中都“迟到”的原因

(1)第一次:

从根本上说是因为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阻碍。

具体表现为“两基两策”:

①自给自足的经济基础占主导地位,对科学技术缺乏迫切要求的推动力;②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基础,不利于自然科学的研究与发展;③“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科技成果的产生和发展;④“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同西方的文化交流,使中国失去了吸收西方科技成果的条件。

(2)第二次:

从根本上来说是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性质导致的。

具体表现为:

①列强侵华升级,瓜分中国,输出资本,严重阻碍了中国工业的发展;②清政府战败大赔款,洋务运动失败,“百日维新”和“新政”没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中国工业革命出现了缺企业、缺资金、缺制度的“土、肥、水”三缺的局面;③民族工业虽有所发展,但受到封建势力和资本主义侵略的阻碍,发展程度不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