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爱莲说》.docx
《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爱莲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爱莲说》.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爱莲说》
2020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爱莲说》
《爱莲说》总复习
一、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解词:
1、书下注释:
(1)爱莲说:
选自《周元公集》。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2)蕃(fán):
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
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4)李唐,指唐朝。
(5)淤泥:
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
沾染(污秽)。
(6)濯(zhuó)清涟而不妖:
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7)不蔓不枝:
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8)亭亭净植:
笔直的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
(9)亵(xiè)玩:
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10)焉:
助词。
(11)隐逸:
指隐居的人。
(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
(13)君子:
指品德高尚的人。
(14)噫(yī):
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15)菊之爱:
对于菊花的喜爱。
(16)同予者何人:
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17)宜乎众矣:
人该是很多了。
宜,应当。
2、补充解词
(1)晋陶渊明独爱菊只
(2)自李唐来从
(3)世人盛爱牡丹众、多
(4)香远益清更加
(5)陶后鲜有闻少
(6)宜乎众矣多
3、一词多义
(1)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表示舒缓语气
三、文学常识
1、作者: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
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2、出处:
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3、体裁:
“说”。
四、课文翻译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自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欢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只可以从远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莲是花中的君子。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唉!
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对于牡丹的爱,人该是很多了。
五、变型默写
1、入题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在描写中渗透作者对莲的无限赞美之情,突出了莲的洁净、单纯、雅致的语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3、总括莲的品格的句子: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作者运用感叹的方式含蓄地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的句子: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出菊、牡丹、莲象征不人群的句子:
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6、写莲的生长环境的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7、写莲长成后的形象的句子: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8、莲的形象具有的象征意义:
(1)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沉浮的品质的句子:
出淤泥而不染
(2)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的句子:
濯清涟而不妖
(3)象征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句子: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4)象征君子美好的资质的句子: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9、表现了作者对追逐名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的句子: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六、段意及中心
1、段意:
第一段表达作者对莲的美好品德的赞美之情。
第二段高度评价莲的品德,再次表达对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中心:
表现了作者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同时也表现了他对追逐名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七、简答
1、作者运用“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这种感叹的方式含蓄地表明自己怎样的人生态度?
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名利,表现了作者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同时也表现了他对追逐名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2、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
3、“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的作用?
此句是总提句,为下文将要说的菊之爱莲之爱牡丹之爱张本,是入题的准备。
4、莲的形象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作者将莲比作花中的君子,使莲具有象征君子美好品德的意义。
5、菊之爱有哪两重含义?
作者以菊作烘托的本意是什么?
菊之爱有两重含义:
一是做一个避世的隐士;二是像陶渊明那样保持独立
的人格“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作者以菊作烘托的本意是:
避世者不染世之尘埃,固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则境界更高。
6、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这是一个反问句。
既照应上文“与独爱莲”,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事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7、本文以“爱”为脉络,写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什么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这是运用了衬托的写法。
菊花具有不畏严寒,傲霜斗雪的品格;同时又是花中隐士,具有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超凡品格。
因此它是从正面衬托莲的形象。
牡丹雍容华贵,历来是富贵的象征,人们对它的喜爱充分反映了贪慕富贵,追逐名利的世风。
因此它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形象。
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个感叹句,表现了作者对追逐名利的事态的鄙弃和厌恶。
、
同步练习
一、解释下列加线字的意思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亲近而不庄重
2. 宜乎众矣 应当
3.出淤泥而不染 却
4.可爱者甚蕃 多
5.陶后鲜有闻 少
6.陶后鲜有闻 听说
7.亭亭净植 竖立
8.出淤泥而不染 沾染;污染
9.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我
10.香远益清 更加
11.不蔓不枝 生枝蔓 长枝节
12.濯清涟而不妖 洗
二、翻译句子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只爱莲花,(因为)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染”、“濯”、“妖”各0.5分)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喜爱菊花,陶渊明之后很少听说了。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对于牡丹的爱好,人该是很多了。
5.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6.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隐居的人。
三、课文内容理解
1.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
(5分)
相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
相同点:
表现出他们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1分)不同点:
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环境,选择了归隐;(2分)周敦颐强调人格修养,尽管周边的环境很不好,但人格可以是很高尚的。
2.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法,把“莲花”比喻“君子”_________的高尚品格。
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深情;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坚贞的爱情;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8分)
不慕名利,安贫乐道,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2分)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2分)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2分)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2分)(第一空两个要点各1分;默写题每空1分,每句出现一个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
3.《爱莲说》中爱菊、爱莲、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
爱菊代表的人生态度是隐居避世;爱莲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高洁品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功名利禄。
4.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白沙在涅(黑泥),与之俱黑”,而周敦颐则说莲“出淤泥而不染”。
围绕“环境与人”的关系,提炼出这两句话各自蕴含的观点。
环境可以改变人;人可以不受环境的影响。
5.阅读本文,许多同学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因为这两句写出了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
你还喜欢本文中描写莲的那些语句?
为什么?
(3分)
写出喜欢的句子1分,表述理由时写出莲的形象1分,进一步表述出其喻义1分。
示例:
我喜欢“香远益清”这句话,因为这句写出了莲的芬芳,比喻君子美名远扬。
6.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
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一种,你赞成哪种花?
并谈谈理由。
(2分)
示例1:
赞成兰花,兰花无论后于何处都是默默无闻的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具有纯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
示例2:
赞成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能凌霜傲雪,展示了逆境中奋进、战胜困难的精神。
示例3:
赞成桂花,桂花不仅香气浓郁,而且可以作为香料,入药、人茶,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自然让人联想到无私的奉献。
(由桂冠、月中的桂树想到桂花的高贵亦可)9.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
(请用原文回答)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甲】文用( )( )衬托了莲花的形象。
菊花 牡丹
中考真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子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2分)
①可爱者甚蕃()②亭亭净植()
1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落英缤纷B.香远益清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C.中通外直指通豫南D.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为具言所闻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4.阅读本文,许多同学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因为这两句写出了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
你还喜欢本文中描写莲的那些语句?
为什么?
(3分)
15.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
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一种,你赞成哪种花?
并谈谈理由。
(2分)
11.①多(0.5分)②树立或立(0.5分)
12.D(2分)
13.对于莲花的爱好(0.5分),像我g样的还有什么人呢(0.5分)对于牡丹的爱好(05
分)人该是很多了(0、5分)
14.写出喜欢的句子1分,表述理由时写出莲的形象1分,进一步表述出其喻义1分。
示例:
我喜欢“香远益清”这句话,因为这句写出了莲的芬芳,比喻君子美名远扬。
15.(2分)示例l;赞成兰花,兰花无论后于何处都是默默无闻的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具有纯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
示例2:
赞成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能凌霜傲雪,展示了逆境中奋进、战胜困难的精神。
示例3:
赞成桂花,桂花不仅香气浓郁,而且可以作为香料,入药、人茶,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自然让人联想到无私的奉献。
(由桂冠、月中的桂树想到桂花的高贵亦可)
2010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解释加点的字。
(4分)
(1)可爱者甚蕃蕃
(2)濯清涟而不妖濯
(3)不蔓不枝枝
(4)陶后鲜有闻鲜
10.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4分,每小题2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1.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君子”应是怎样的人?
(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12.你喜欢什么花?
请谈谈你喜欢这种花的原因或它寄托了你怎样的思想感情。
(可只谈原因或只谈思想感情)(4分)
(二)9
(1)多
(2)洗涤(3)长枝节(4)很少10
(1)我则惟独喜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
(2)(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11.具有不慕富贵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品德的人。
(或君子的美好形象: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正直不苟,豁达大度,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12.示例l;兰花,兰花无论后于何处都是默默无闻的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具有纯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
示例2:
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能凌霜傲雪,展示了逆境中奋进、战胜困难的精神。
示例3:
桂花,桂花不仅香气浓郁,而且可以作为香料,入药、人茶,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自然让人联想到无私的奉献。
(由桂冠、月中的桂树想到桂花的高贵亦可)
2010年湖南长沙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二)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可爱者甚蕃()
(2)亭亭净植()(3)出淤泥而不染()
16.翻译下面句子。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17.写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甚爱牡丹”有什么作用?
18.古人往往借助外物表达自己的理想情怀。
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_________________;韩愈在《马说》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周教颐借“莲”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
15.(3分,每题l分)①多②立③却,但是
16.(3分)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
17.(2分)用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盛爱牡丹”衬托作者的“爱莲”,表现了作者高洁的品质。
(意思相近即可)
18.(5分)陋室(或陋室不陋)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千里马的遭遇希望统治者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愿望对君子不同流合污、庄重、质朴、正直品质的赞美和追求(意思租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