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校园安全问题的研究.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309744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校园安全问题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学生校园安全问题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学生校园安全问题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学生校园安全问题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学生校园安全问题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生校园安全问题的研究.docx

《学生校园安全问题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校园安全问题的研究.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生校园安全问题的研究.docx

学生校园安全问题的研究

《学生校园安全问题的研究》

研究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安全是生命的保障,生命是人生的最大财富;活着才是最大的安全系数。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人类追求更高目标的物质追求的同时,也更日益关注到孩子的教育问题。

特别是当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也就愈来愈深刻地认识到:

惟有校园才是真正知识强身的主阵地,于是,教育也就日渐成为世人倍加关注的焦点--择校。

控生源等问题、现象也就日渐高涨,入学的年龄愈来愈小,书包的藏书也愈来愈多……而在这一系列的愈来愈多问题中,不容忽视的一个大问题--校园安全也就愈来愈受瞩目!

破解频发的校园安全问题,是对生命的尊重,更是对知识的认可,是维护与平衡推进教育向前发展的必然需要。

二、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是学生认识到以人为本,必须从珍视生命开始;关爱生命。

2.有利于强化未成人的安全防范意识。

3.在中小学进行安全教育活动与实践,总结中小学安全教育经验,探索中小学安全教育的规律,既是对国家关于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律精神的落实,又是对素质教育进一步的深化。

三、课题的界定

“学校安全无小事、事事育人”。

校园安全,一直是校园教育话题中的核心、焦点。

频发的校园暴力流血事件,意外伤亡事故,一次次地撞击着教育人、社会、家庭的心扉,、。

近期,国家教育部,公安部联合多家,以红头文件的形式下发“关于加强校园安全防范,呵护人性与生命”的加急令,再次敲响了“校园安全的警钟”—校园安全,聚焦着更多人的目光,视点,本着“教书育人—育德、育智、育才”的终极目标,串联“人性,人智,人文”的心理视觉,撇开教育惯有的育智话题,以“生命、安全第一”为宗旨,校园,这一凝聚着数千、数万个家庭希望与幸福的阵地,当应引起除教育人以外,更多人的关注与支持。

四、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状况

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报告,在世界大多数国家中,意外伤害儿童青少年致伤、致残的最主要原因。

在我国,学龄儿童的意外伤害多数发生学校和上学的途中。

意外伤害不仅造成了大量儿童的永久性残疾和早亡,消耗藞的医疗费用,而且削弱了国民生产力。

不仅给孩子及家庭带来痛苦和不幸,而且给社会、政府及学校造成巨大的负担和损失。

据调查,1999年—2002年间,仅北京市发生学校赔偿经济损失的学生伤亡事故360余起,其中有一半以上学校在处理事故时遇到困难。

学校安全工作是社会安全工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学生能否安全、健康地成长,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安宁和社会稳定。

因此,校园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保护好每一个孩子,使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意外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已成为中小学教育和管理的重要内容。

五、课题的理论假设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它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播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主动建构意义的方式获得的。

其理论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倡导的学习原则:

①在学与教的关系上,应该置学生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组织教学;②在教学目标上,要以教会学生学习为主,而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

3.多元智能理论主张尊重每一个学生的自然个性和公平地看待全体学生,最后比较全面评估个別学生的成就,并发展学生的潜能,从而重建学生的自信和学习兴趣,最终达到个人全面的改进和发展。

六、课题的研究目标

在教育教学的基础上,研究了解安全教育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通过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以及学生的自救自护能力,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生命、第一的意识。

七、研究内容

1.对当前中学生安全教育意识和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的现状分析

2.探究对中学生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有效措施和途径

3.传授自我保护以及应变突发事件的技能,开展行之有效的实践活动。

4.增强学生对生命的珍爱意识,及学生对自我安全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5.创设有安全特色的校园文化,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合作,形成良好的安全教育氛围,使学生的安全意识逐步增强。

八、课题的研究对象

本学区校1——9年级学生

九、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文献法、网络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归纳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等。

 

十、研究思路

1.教育教学理论学习

2.信息技术培训

3.行动研究

4.结论

十一、创新之处

1.课题研究与教学互动,相互促进,良性循环。

2.知识经济的飞跃发展,推动了校园硬件设施的发展,造就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教育有了它飞跃的基础:

教育不再缺物、缺人,都依旧又缺少着一些东西--安全保障;那是一些非常隐形的,易被人们忽视,却是想到却又防不胜防的诸多,意识形态领域中的问题,比如:

自虐、自杀、乘车、出游、饮食等安全;本次着手研究,期望着从校园内部细节着手,内容涉及学生思想、心灵、在校活动,安全意识防范,技能等方面,拟将采取跟踪调查,查阅资料、走访、谈心、图片说教等形式进行实录、分析、形成数据,作出对策!

十二、研究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2013年5月——2015年5月,共分为三个研究阶段。

(一)准备阶段:

2013年5月——2013年8月

1.调查分析学校内外情景,进行课题的可行性研究。

2.填写课题研究申请书,申报立项。

3.制订课题研究总体方案。

(二)实施阶段:

2013年9月——2014年10月

开展实质性研究。

根据研究方案开展各项研究。

1.收集、整理想相关资料,汇编成学习包。

2.查阅文献,了解社会、校园出现的安全问题及相关的原因、措施。

3.完善课题研究方案,设计校园安全案例,并组织实施。

4.及时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改进研究方案。

(三)结题阶段:

2014年5月—2015年5月

1.收集课题研究的资料,汇编成册

2.总结课题成果,撰写课题报告

3.申请结题。

十二、成果形式

1.安全教育校本小册子

2.专题研究论文

3.课题研究报告

4.研究过程中收集的各类资料:

问卷调查、学生手抄小报、录象、照片、活动记录等

5.茶田九年制学校校园网站

十三、课题研究的成果:

1.规范了学校的安全管理

完善了学校的各项安全制度,界定安全监管范围,锁定安全教育对象,签订各类“安全责任状”,做到责任到人。

建立了安全工作责任制度、安全工作检查制度。

明确了班主任在学校安全管理和教育方面的职责,使全体教职员工都承担起校园安全管理和教育的责任。

采取自查与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加大督查力度,建立安全检查档案,及时总结和改进安全工作;建立了安全工作及突发事件报告制度,明确了校内安全防范的重点环节和重点区域,采取切实的安全防范措施,促进了安全工作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从而减低了校园内的安全隐患。

2.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

加强了教师自身的法制观念,要求教师多看法律刊物,吸取法律知识,加强法律观念。

为了坚决杜绝各类责任事故的发生,在思想上,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看到“安全无小事”,在工作上一定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由于学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意识,教师必须把安全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挂在嘴上,处处讲安全。

3.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

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常规性教育。

要杜绝事安全故发生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时时刻刻牢记安全要素,随时发现自己身边的不安全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的避免事故的发生。

一年来,我们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让学生了解了各方面的安全知识,学生的安全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

学生能随时发现自己身边的不安全因素,提醒自己身边的人注意安全。

如我们学校初中部教学楼的两个楼道口都较狭窄,三百多个学生从这通过,每当吃早餐或集合的时候,各班学生个个争先恐后地从楼道口冲向食堂或操场,安全问题让人担忧。

无论老师怎么叮嘱,只要背了老师的眼睛,就是山河依旧,原形毕露。

通过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和宣传,观看安全教育动漫片,让学生认识到了这样做的危险性后,他们便能快速而有序地来到食堂,在楼梯间再也很少人拥挤了。

若发现有人拥挤,便有同学主动提醒:

“这样做很不安全,请不要拥挤,要对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负责呀”。

这样使学生上下楼梯的安全得到了根本好转,解除了学校教师的后顾之忧。

4.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过去学校组织的各项安全教育,安全活动,都是留于口头说服教育,以理论教育为主要手段。

可是只注重理论的教育,教育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学生没有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

在一年多的教学研究过程中,我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放在首位。

通过一系列的模拟活动,确实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如有一天下午放学后,几个同学正在打扫教室卫生,刘铭政负责擦玻璃,当擦到教室里的电灯开关边缘时,张雄剑同学你们连忙叫道:

“不让湿抹布碰到电灯开关,避免触电”。

当学生在学校感到身体不适时,能主动给老师讲。

如当代满园同学在操场上玩耍时,突然流鼻血了,他自己连忙跑去寻找蒿叶,搓乱后塞住鼻孔,并用冷水拍拍额头,然后将血迹洗干净。

这就是学生安全教育效果的体现,更是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表现。

5.培养了学生的应变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是难以预料的。

一念之间,就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

我们能为学生考虑到的是很有限的,隐藏在孩子身边的不安全因素,我们不可能预料到底什么时候会发生。

为了尽量避免这类事故的发生,只有提高了学生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让学生自己去面对,自己去学会处理突发事故,才能真正让学生得到安全。

通过一年多的安全教育,学生掌握了一些必备的安全技能,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逐渐增强。

记得有一次正在上晚自习时,天气突然发生了变化,电闪雷鸣,风雨交加。

我们教室里的电路出现了故障,发出了点点火花。

坐在电灯开关旁边的李兴皇同学连忙站起来,关上了电灯开关。

从这件小事上,我们便能发现,教育在实践中得到了应用,提高了学生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6.提高了自身的业务能力

我通过大量的理论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促进了自己的专业成长,在实践中加以学习应用,在研究中根据实际的问题总结了一些教育的方法,积累了一些教育教学的宝贵经验,提高了自身的业务能力,有利于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

十四、课题的反思 

1.由于这是一个关于安全的课题,范围比较宽,在具体实践中涉及到很多的法律法规和科学性强的制度和政策,教师在理论指导上显得单薄又浅显,从而对一些情况不能进行深入到位的点拨。

2.此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重点在中高年级学生中开展了活动。

我们应适当开展适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征的安全教育活动,使整个课题更加完善。

3.此课题的研究,有一定的生活随机性,如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会主动按照正确有效的安全途径去办事,难免总遭到一些社会顽固因素的阻挡。

如学生在马路上学做小交警,体会交通安全对人类的重要作用活动中,学生要求行人按规定走斑马线,可是有些人却对此不屑一顾,甚至嘲笑孩子的傻。

面对交通拥挤的现状,同学们也只能是发出倡议书,呼吁大家一起来加强安全意识,可是却缺乏有效有力的制止措施。

在一些活动过程中缺乏专业人员的有针对性的指导,使队员的个人活动流于形式,不能对队员的安全意识培养起到多大的促进作用。

4.本课题的研究需要校方和研究者还有相关单位的专业人员在活动设计和开展之前作好充足的后勤工作,有的大型的活动花费人力、物力、财力较大,如组织队员外出参观,进行科技夏令营等,虽然有研究者的精心策划,活动精彩纷呈,队员满载而归,安全知识和遇到险情应急处理能力获得大丰收,但也给学校带来一定的压力。

5.有的活动开展起来会受到一些家长的反对,比如劝说家长戒烟等活动,家长认为学校和老师“花样”很多,活动太多,影响了队员的节日休息,教师和家长常为此经常进行沟通,但有时还得不到家长的支持,使得一些队员个人的安全行动付诸流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