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 24 气候的基本特征第2课时教案 商务星球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297333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地理上册 24 气候的基本特征第2课时教案 商务星球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24 气候的基本特征第2课时教案 商务星球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24 气候的基本特征第2课时教案 商务星球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24 气候的基本特征第2课时教案 商务星球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24 气候的基本特征第2课时教案 商务星球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地理上册 24 气候的基本特征第2课时教案 商务星球版.docx

《八年级地理上册 24 气候的基本特征第2课时教案 商务星球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地理上册 24 气候的基本特征第2课时教案 商务星球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地理上册 24 气候的基本特征第2课时教案 商务星球版.docx

八年级地理上册24气候的基本特征第2课时教案商务星球版

2-4气候的基本特征(第2课时)教案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目标】

1、运用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分析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

(重点)

2、运用中国温度带分布图,说出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难点)

3、运用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说出四类干湿地区的分布,让学生了解我国气候为农业提供的有利条件,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读图描图法、计算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

1、我国的冬、夏季风的发源地、风向、性质及影响范围?

夏季风

冬季风

发源地

风向

特点

范围

2、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3、我国气候的重要特征?

“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重要特征,“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另一基本特征,下我们就来继续探究与学习。

学生积极思考回顾,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让学生指图说出分界线,山脉的位置及名称。

 

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合作,同桌之间相互提问,并指图描述;然后找学生代表指图回答。

通过知识回顾做到温故知新。

“导入”开门见山,直击目标,让学生带着的问题走进课堂,做到直击目标,有的放矢。

承接过渡

同是千禧之年的“春节”,为什么我国南北地方的气候有如此大的差异,回顾七年级学习的气候的两大因素:

气温和降水;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探究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

读图

观察

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

教师展示:

“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让学生读图观察并探究思考:

1、说一说:

读图观察16℃、8℃、0℃、—8℃、—16℃、—24℃等温线,冬季等温线大致与平行,越往北,纬度越,气温越,说明冬季气温分布受影响较大;此外,越往北,离冬季风的源地也越,受冬季风的影响也越,气温就越。

2、描一描:

让学生用红笔描出我国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观察它大致经过我国什么地区?

3、看一看:

读图观察我们的家乡——枣庄1月平均气温所在的范围?

4、算一算:

海南省海口市与黑龙江省的漠河县的1月平均气温相差多少度?

5、想一想:

学生读图观察并归纳总结:

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6、议一议:

影响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因素?

学生仔细阅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仔细观察等温线的分布,同桌之间相互思考讨论、合作探究,最后归纳总结:

1、纬线、高、低、

近、大、低。

2、学生用红笔描出我国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观察大致经过我国哪些区域,归纳总结:

它大致经过我国秦岭——淮河一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3、枣庄1月平均气温:

0℃~—8℃之间。

4、学生动手计算南北方地区气温相差多少度:

16℃——32℃=48℃

5、学生读图观察并归纳结,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总体上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相差很大。

6、主要是纬度因素,另外还有冬季风,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地区的寒冷。

通过一系列的读图观察、描图、思考与合作探究、计算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锻炼学生的学习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和归纳理解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能。

描图并识记

观察思考、

学以致用

计算对比、

加深记忆

归纳总结、

强化记忆

能力提升、

拓展延伸

读图

思考

教师展示“中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让学生读图观察并探究思考:

1、说一说:

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在什么高原?

为什么?

2、看一看:

读图观察我们的家乡——枣庄7月平均气温所在的范围?

3、议一议:

为什么我国夏季的南北温差不大呢?

原因是什么?

4、想一想:

学生读图观察并归纳总结:

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学生仔细阅读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仔细观察等温线的分布,同桌之间相互思考讨论、合作探究,最后归纳总结:

1、我国夏季气温最低在:

青藏高原;主要原因:

地形因素,青藏高原地势高即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降低6℃。

2、我们的家乡——枣庄7月平均气温所在的范围:

24℃~—28℃之间

3、我国夏季全国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等地外;主要原因:

我国进入夏天,南北方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都较高,获得太阳的光热就多;且越往北,白昼时间就越长,获得太阳光热就越多。

4、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除青藏高原等地外,夏季全国普遍高温。

读图观察、

质疑解惑

观察思考、

学以致用

能力提升、

拓展延伸

归纳总结、

强化记忆

承接过渡

气温的季节变化和地区差异,对农业生产意义重大,当日平均气温大于10℃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活跃生长;人们把≥10℃持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的总和叫做活动积温。

它反映了各地的热量状况,是划分我国温度带的主要指标。

观察

描绘

教师展示:

“中国温度带分布图”让学生找出我国主要的温度带类型并圈出其名称。

1、读一读:

我国的主要温度带的名称?

2、说一说:

我们的家乡枣庄属于哪一温度带区?

3、描一描:

读“中国温度带分布图”用红笔描绘我国主要温度带的分界线,并说出我国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大致经过的地方?

4、填一填:

特点

农作物习性

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农作物熟制

东北地区

华北地区

南方地区

学生读图,动手圈图,找出我国主要的温度带分布的位置及名称;

同桌之间互相指图介绍,然后找学生代表指图,说出我国主要温度带的名称及分布地区。

1、我国的主要温度带:

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高原气候区。

2、学生读图观察回答:

枣庄位于暖温带地区。

3、学生读图仔细观察,动手用红笔描绘各温度带之间的分界线。

然后分组讨论并把学生各自的观点进行总结与汇总,最后让学生代表发言。

我国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大致经过:

秦岭—淮河一线。

4、学生根据课本独立完成表格,然后同桌之间相互讨论,最后找学生回答:

东北地区:

喜凉作物

华北地区:

喜温作物

南方地区:

喜热作物

粮食作物:

南稻北麦(东北—春小麦、华北—冬小麦)

油料作物:

南油北花

糖料作物:

南甘北甜

熟制:

东北:

一年一熟、

华北:

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南方:

一年两熟至三熟。

通过观察生生互动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知识迁移,

学以致用

通过观察动手描绘等活动,加深学生对地理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及归纳总结能力。

通过填表加强学生对我国农业的了解与认识,利用比较法一目了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承接过渡

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还表现在各地的干湿状况差异很大,人们通常根据一个地区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来衡量该地气候的干湿程度,根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可以分为哪四个干湿地区,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

读图

识记

湿

教师展示:

“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让学生找出我国主要的干湿地区,并圈出其名称。

1、读一读:

我国的主要干湿地区的名称

2、说一说:

我们的家乡枣庄属于哪一温度带区?

3、描一描:

读“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用红笔描绘我国主要干湿地区的分界线,并说出我国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致经过的地方?

学生读图,动手圈图,找出我国主要的干湿地区分布的位置及名称;同桌之间互相指图介绍,然后找学生代表指图,说出我国主要的干湿地区的名称及分布地区。

1、我国主要的干湿地区:

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

2、学生读图观察回答:

枣庄位于半湿润地区。

3、学生读图仔细观察,动手用红笔描绘各干湿地区之间的分界线。

然后分组讨论并把学生各自的观点进行总结与汇总,最后让学生代表发言。

我国暖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致经过:

秦岭—淮河一线。

通过读图、描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学生读图相互述说,然后达到识记。

知识迁移、能力提升

让学生结合生活,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达到学习生活有用的地理。

合作

探究

说一说:

我国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它是我国800毫米等降水量线、1月0℃等温线、温度带中的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干湿地区中的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归纳运用知识的能力。

探究

追问

“说一说”为什么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教师展示我国温度带、干湿地区图和地形地势分布。

友情提示:

我国既有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又有多种多样的干湿地区;再加上我国复杂的地形和地势特点,加剧了我国气候的复杂

学生读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图,进行综合分析,思考回顾,我国的地形特点,复杂多样山地、高原面积广大;地势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降低60C加剧了气候的复杂程度。

教师通过追问、层层递进、循循善诱、培养学生的质疑探索能力和综合能力。

探究

实践

生活在线,小记者现场采访:

我们的家乡枣庄所在的区域,对农业的发展有哪些影响?

友情提示:

我们的家乡枣庄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农业类型以旱地为主的耕地,主要的农作物有冬小麦、玉米、花生、棉花等,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并把讨论结果进行统计,然后找一名学生扮演记者,进行现场采访,生生互动。

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感受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学会知识迁移,能力提升,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学习生活有用的地理。

对号入座

教师展示课下搜集的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景观图片,让学生先欣赏,然后说出它所在的气候类型。

采取抢答的形式完成。

学生边欣赏,边动脑思考然后抢答,以竞争与合作的形式进行,学生积极参与,兴趣浓。

以游戏形式,创设宽松氛围,培养学习自信。

收获平台

我的收获:

“想一想”:

这节课你对我国气候特征有怎样的了解与认识。

一起来分享一下。

学生总结我国气候的基本特征:

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显著和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强调重难点知识。

培养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并强化记忆。

活动探究:

利用星期天,学生走进农村实地考察:

从耕地类型、作物熟制、主要农作物等方面调查当地的农业生产状况,并结合当地的地形和气候特点,分析当地发展农业生产为什么不能单纯依靠天然降水,必须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种水利措施?

板书设计:

冬季:

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很大

气温季节变化夏季:

除青藏高原等地外,普遍高温

候温度带差异划分依据:

根据热量情况,结合农业生产实际

复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高原气候区

多干湿地区划分依据:

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样湿润地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

【当堂达标】

1、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一月0ºC等温线通过的地方B.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C.亚热带和中温带的分界线D.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2、判断题:

(1)、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地区全部为半湿润区。

()

(2)、我们的首都北京位于半湿润区。

()

(3)、我国海南省全部位于湿润区。

()

(4)、东北平原位于湿润区和半湿润区。

()

3、将下列地区与它们所属的干湿地区和植被类型用直线连起来

①长江中下游平原A半湿润地区

(1)森林

②河中下游平原B湿润地区

(2)草原

③塔里木盆地C半干旱地区(3)荒漠

④天山山麓D干旱地区(4)森林、草原

5、在下图中填出我国主要的温度带

的名称(代号)

A、热带B、亚热带

C、暖温带D、中温带

E、寒温带F、高原气候区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学习,本节知识内容来源与生活,所以学生对我国的气温和降水的知识容易理解与接受,真正做到学习生活有用的地理。

本课教学设计的优点主要体现在:

一是教学设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通过创设情景,提出的问题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让学生带着的问题走进课堂;分析我国气候的基本特征及对农业的影响,也是结合我们的生活来学习与理解,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二是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参与活动。

学生是课堂的真正主人,把时间充分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与合作;通过观察与思考、追问与探索以及学生动手描图、计算等活动,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去探索与认识我国气温和降水,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