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四术.docx
《外科四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科四术.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外科四术
创伤的现场急救
概述
一、现场救护原则
创伤在各种突发情况下发生,创伤程度各种各样,现场急救要根据现场条件和伤情采取不同的急救措施。
但创伤的现场急救又有其共同的规律,需要掌握以下原则:
(一)树立整体意识,重点、全面了解伤情,避免遗漏,注意保护自身和病人的安全。
(二)先抢救生命,重点判断是否有意识、呼吸、心跳。
如呼吸、心跳骤停,首先进行心肺复苏术。
(三)检查伤情,快速、有效止血。
(四)优先包扎头部、胸部、腹部伤口以保护内脏,然后包扎四肢伤口。
(五)先固定颈部,然后固定四肢。
(六)操作迅速、平稳,防止损伤加重。
(七)尽可能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戴上医用手套。
二、现场检查
创伤现场救护首先要通过快速、简洁的检查对伤情进行正确判断。
(一)检查伤病人意识、呼吸、循环体征。
(二)检查伤口,观察伤口部位、大小、出血多少。
(三)检查头部、脊柱及脊髓功能,检查胸部、腹部,检查骨盆、四肢,检查手腕部或踝部。
三、现场急救程序
创伤作为突发性事件,现场情况错综复杂,尤其是同时有多人受伤、多发伤、复合伤等严重创伤时,现场急救更需要快速、有效、有的防矢、有条不紊地进行。
(一)了解致伤因素,如交通伤、突发事件,判断危险是否已解除。
(二)观察救护环境,选择就近、安全、平坦的救护场地。
(三)按正确的搬运方法使伤病人脱离现场和危险环境。
(四)置伤病人于适合体位。
(五)迅速判断伤情,如同时有多个伤病人,要做基础的检伤分类,分清轻伤、重伤。
(六)有呼吸、心跳停止时,先抢救生命,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七)有大血管损伤出血时立即止血。
(八)包扎伤口。
优先包扎头部、胸、腹部伤口,然后包扎四肢伤口。
(九)有四肢瘫痪,考虑有颈椎骨折、脱位时,先固定颈部。
(一十)固定四肢。
(一十一)安全、有监护地迅速转运。
第一节创伤止血技术
止血的目的:
控制出血,保存有效的血容量,防止休克,挽救生命。
一、失血量估计
失血的速度和数量是影响伤病人健康和生命的重要因素。
突然失血占全身血容量20%(约800毫升)以上时,可造成轻度休克,脉搏增快,可达每分钟100次;失血20~40%(800~1600毫升)时,可造成中度休克,患者出现头晕,脉搏每分钟100~120次以上,血压下降,出冷汗,面色苍白等;失血40%(1600毫升)以上时,可造成重度休克,脉搏细、弱,摸不清,并有生命危险。
二、止血方法
常用止血的方法有指压止血法、加压包扎止血法、加垫屈肢止血法、
填塞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
一般的出血可以使用包扎、加压包扎法
止血。
四肢的动、静脉出血,如使用其他的止血法不能止血的,方可
用止血带止血。
三、操作要点:
1、带上医用手套。
2、充分暴露伤口,检查出血部位。
3、根据伤口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大小,采用不同的止血法止血。
4、不要对嵌有异物或骨折端外露的伤口直接压迫止血。
5、不要去除血液浸透的敷料,而应在其上另加敷料并保持压力。
6、肢体出血应将受伤区域抬高到超过心脏的高度(骨折除外)。
7、如必须用裸露的手进行伤口处理,在处理完成后,用肥皂清洗手。
8、止血带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方可使用。
(一)加压包扎止血法:
1、直接压迫止血法,通过直接压迫出血部位而达到止血目的。
操作要点:
1)伤病人卧位,抬高伤肢(骨折除外)
2)检查伤口有否异物
3)如无异物,用敷料覆盖伤口,敷料要超过伤口至少3厘米,如果敷料已被血液浸湿,再加上另一敷料
4)用手施加压力直接压迫
5)用绷带、三角巾等包扎
2、间接压止血迫法:
操作要点:
1、伤病人卧位
2、伤口有异物,如扎入身体导致外伤出血的剪刀、小刀、玻璃片
3、保留异物,并在伤口边缘将异物固定
4、然后用绷带加压包扎
3、指压止血法
用手指压迫伤口近心端的动脉,阻断动脉血运,能有效地达到快速止血目的。
指压止血法用于出血多的伤口。
操作要点:
1)准确掌握动脉压迫点
2)压迫力度要适中,以伤口不出血为准
3)保持伤处肢体抬高
4)常用指压止血部位:
颞浅动脉压迫点、肱动脉压迫点、桡、尺动脉压迫点、股动脉压迫点、腘动脉压迫点等等
4、加垫屈肢止血法
对于外伤出血量较大,肢体无骨折损伤者,用此法。
注意肢体远端的血液循环,每隔50分钟缓慢松开3~5分钟,防止肢体坏死。
5、填塞止血法
对于伤口较深较大,出血多,组织损伤严重的应紧急现场救治。
用消毒纱布、敷料(如无,用干净的布料替代)填塞在伤口内,再用加压包扎法包扎。
6、止血带止血
四肢有大血管损伤,或伤口大、出血量多时,采用以上止血方法仍不能止血,方可选用止血带止血的方法。
操作要点:
1)肢体上止血带的部位要正确
2)上止血带部位要有衬垫
3)记录上止血带的时间,每隔50分钟要放松3~5分钟
4)放松止血带期间,要用指压法、直接压迫法止血,以减少出血
6、止血操作的注意事项
1)首先要准确判断出血部位及出血量,决定采取哪种止血方法
2)大血管损伤时常需几种方法联合使用。
3)无论使用哪种止血带都要记录时间,注意定时放松,放松止血带要缓慢。
4)布料止血带因无弹性,要特别注意防止肢体损伤,不可一味增加压力
7、不同部位的止血法
第二节现场包扎技术
一、概述
包扎可以起到快速止血、保护伤口、防止进一步污染、减轻疼痛的作用,有利于转运和进一步治疗。
二、伤口判断:
现场处理时,要仔细检查伤口的位置、大小、深浅、污染程度及异物特点。
(一)伤口深,出血多,可能有血管损伤。
(二)胸部伤口可能有气胸。
(三)腹部伤口可能有肝脾或胃肠损伤。
(四)肢体畸形可能有骨折。
(五)异物扎入人体可能损伤大血管、神经或重要脏器。
三、包扎材料
常用的包扎材料有创口贴、尼龙网套、三角巾、弹力绷带、纱布绷带、及就便器材如毛巾、头巾、衣服等。
四、包扎方法
包扎伤口动作要快、准、轻、牢。
包扎时部位要准确、严密,不遗漏伤口;包扎动作要轻,不要碰撞伤口,以免增加伤病人的疼痛和出血;包扎要牢靠,但不宜过紧,以免妨碍血液流通和压迫神经。
(一)自粘创口帖、尼龙网套包扎
(二)绷带包扎
1、环行法:
此法是绷带包扎中最常用的,适用肢体粗细较
均匀处伤口的包扎。
2、回反包扎法:
用于头部或断肢伤口包扎。
3、“8”字包扎法:
用于手掌、踝部和其他关节处伤口用“8”字绷带包扎。
4、螺旋包扎法:
适用上肢、躯干的包扎。
5、螺旋反折包扎法:
用于粗细不等部位,如小腿、前臂等。
(三)三角巾包扎
使用三角巾,注意边要固定,角要抓紧,中心伸展,敷料贴实。
在应用时可按需要折叠成不同的形状,运用于不同部位的包扎。
1、头顶帽式包扎、头顶风帽式包扎法
2、肩部包扎:
单肩、双肩
3、胸部包扎:
4、腹部包扎
5、单侧臀部包扎
6、手(足)包扎
7、膝部带式包扎
8、悬臂带
①小悬臂带:
用于锁骨、肱骨骨折及上臂、肩关节损伤。
②大悬臂带:
用于前臂、肘关节的损伤。
(四)注意事项
1、伤口上要加盖敷料,不要在伤口上应用弹力绷带
2、不要将绷带缠绕过紧,经常检查肢体血运
3、有绷带过紧的体征,立即松开绷带,重新缠绕
4、不要将绷带缠绕手指、足趾末端,除非有损伤。
可观察甲床颜色变化。
第三节开放伤的现场处理
开放伤口不仅有出血,也可有细菌、异物进入伤口,引起感染。
血管、神经、骨骼甚至内脏会通过开放伤口外露,这些都需要得到现场的及时处理。
一、头部伤口
头部伤口常见。
头皮血运丰富、出血较多,常伴有颅骨骨折和颅脑损伤。
1、头部伤口要尽快用无菌敷料或洁净布料压迫止血。
用尼龙网套、三角巾固定敷料包扎
2、如有耳、鼻漏液说明有颅底骨折,这时禁止堵塞耳道和鼻孔,以防颅内感染及颅内感染及颅内压力增高。
现场如有条件,先用无菌敷料擦净耳、鼻周围的血迹及污染物,用酒精消毒。
二、肢体离断伤
用大量纱布压迫肢体残端,用回返式包扎法加压包扎,离断的肢体要用布料包好,外面套一层塑料袋,放在另一装满冰块或冰棍的塑料袋中保存;如果离断的肢体尚有部分组织相连,则直接包扎,并按骨折固定法进行固定;如有大的骨块脱出,应同时包好,一同送医院,不能丢弃
三、开放性气胸
立即将开放性气胸变为闭合性
四、腹部内脏脱出
发现腹部有内脏脱出,不要将脱出物送回腹腔,以免引起腹腔感染。
五、伤口异物的处理
伤口表浅异物可以祛除,然后包扎伤口。
如异物扎入伤口深部,不要轻易祛除,因可引起大出血及神经损伤。
这时应维持异物原位不动,待转入医院后处理。
第四节现场骨折固定
固定能迅速减轻病人疼痛,减少出血,防止损伤脊髓、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也是搬运的基础,有利于转运后的进一步治疗。
一、固定原则
(一)如现场对生命安全有威胁要移至安全区再固定。
(二)检查意识、呼吸、脉搏及处理严重出血。
(三)用绷带、三角巾、夹板固定受伤部位。
(四)夹板的长度应能将骨折处的上下关节一同加以固定。
(五)骨断端暴露,不要拉动,不要送回伤口内。
(六)固定后,上肢为屈肘位,下肢呈伸直位
(七)暴露肢体末端以便观察血运。
(八)肢体如有畸形、可按畸形位置固定
(九)临时固定的作用只是制动,严禁当场整复
二、固定方法
要根据现场的条件和骨折的部位采取不同的固定方式。
固定要牢固,不能放松、过紧。
在骨折和关节突出处要加衬垫,以加强固定和防止皮肤压伤。
前臂、小腿部位的骨折,尽可能在损伤部位的两侧放置夹板固定,以防止肢体旋转及避免骨折断端相互接触
(一)锁骨骨折
如无锁骨固定带,现场不做“8”字固定,因不了解骨折类型,尽量减少对骨折的刺激,以免损伤锁骨下血管,只用小手挂就可
(二)上肢骨折
1、肱骨干骨折
固定时,骨折处要加厚垫保护以防止桡神经损伤。
可用木板固定、纸板固定、躯干固定。
2、前臂骨折
前臂骨折相对稳定,血管神经损伤机会较小。
可用充气夹板固定、夹板固定、杂志、书等固定:
(三)下肢骨折
1、股骨干骨折
损伤严重,出血多,易出现休克。
可用木板固定、健肢固定:
2、小腿骨折
小腿骨折骨折端易刺破小腿前方皮肤,造成骨外露。
因此,在骨折处要加厚垫保护。
出血、肿胀严重时会导致骨筋膜室综合症,造成小腿缺血、坏死。
小腿骨折固定时切忌固定过紧。
可用充气夹板固定、木板固定、健肢固定。
(四)脊柱骨折
脊柱骨折可发生在颈椎和胸腰椎。
骨折部移位压迫脊髓能造成瘫痪。
1、颈椎骨折
头部朝下摔伤或高速行车时突然刹车,受伤后颈部疼痛,四肢瘫痪,应考虑有颈椎损伤,要立即固定。
(五)骨盆骨折
(六)开放性骨折
第五节创伤的搬运护送
目的:
使受伤病人脱离危险区,实施现场救护;尽快使伤病人获得专业医疗;防止损伤加重;最大限度地挽救生命,减轻伤残。
一、搬运护送原则
(一)迅速观察受伤现场和判断伤情。
(二)做好伤病人现场的救护,先救命后治伤。
(三)应先止血、包扎、固定后再搬运。
(四)伤病人体位要适宜。
(五)不要无目的地移动伤病人。
(六)保持脊柱及肢体在一条轴线上,防止损伤加重。
(七)动作要轻巧,迅速,避免不必要的震动。
(八)注意伤情变化,并及时处理。
二、搬运方法
操作要点:
1、现场救护后,要根据伤病人的伤情轻重和特点分别采取搀扶、背运、双人搬运等措施
2、疑有肋骨骨折的伤病人不能采取背运的方法
3、伤势较重,有昏迷、内脏损伤、脊柱、骨盆骨折、双下肢骨折的伤病人应采取担架器材搬运方法
4、现场如无担架,制作简易担架,并注意禁忌范围
(一)徒手搬运
对于转运路程较近,病情较轻,无骨折的病人所采用的搬运方法。
1、拖行法:
现场环境危险,必须将伤病人移到安全区域,用此法
2、扶行法:
用来扶助伤势轻微并能自行的清醒伤病人
3、抱持法:
用于运送受伤儿童和体重轻的病人
4、爬行法:
适用于在狭小的空间及火灾烟雾现场的伤病人的搬运
5、杠轿式:
为两名救护人的搬运
(二)担架搬运
担架是现场救护搬运中最方便的用具。
有2~4名人员,救护人按救护搬运的正确方法将伤病人轻轻移上担架,需要的话,做好固定可用铲式担架、帆布担架及简易担架,担架上要先垫被褥、毛毯等,防止皮肤压伤。
在颈部、腰部、踝下空虚处要加垫、衣物等垫起。
不适宜骨折病人的搬运。
三、护送
严密观察病情
(一)处理危及生命的情况
(二)具体病情的变化
在运送病人的途中,若病人的伤情出现了明显恶化,也需要进行紧急处理。
如对肢体包扎过紧,造成肢体缺血而使手指、足趾变凉发紫,则应立即调整包扎;远距离长时间转运伤病人,止血带需定时放松;病人频繁剧烈的抽搐、呕吐等,需要立即作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