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痛中医的临床分型治疗与调护.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288591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胃脘痛中医的临床分型治疗与调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胃脘痛中医的临床分型治疗与调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胃脘痛中医的临床分型治疗与调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胃脘痛中医的临床分型治疗与调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胃脘痛中医的临床分型治疗与调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胃脘痛中医的临床分型治疗与调护.docx

《胃脘痛中医的临床分型治疗与调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胃脘痛中医的临床分型治疗与调护.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胃脘痛中医的临床分型治疗与调护.docx

胃脘痛中医的临床分型治疗与调护

胃脘痛中医的临床分型治疗与调护

李文理

胃脘痛简称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是临

床脾胃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其疼痛性质有胀痛,刺痛,隐痛,剧痛,灼痛或痛

连胁背等。

常伴有胃脘胀满,嗳气或反酸,恶心呕吐,纳呆,便秘或便溏,神疲乏

力,面黄消瘦,甚至呕血,便血等。

“胃脘痛”之名最早记载于《内经》,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指出:

“胃

病者,腹瞋胀,胃脘当心而痛。

”并首先提出胃脘痛的发生与肝、脾有关。

如《素

问·六元正纪大论》“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

”《灵枢·经脉》“脾,

足太阴之脉,……入腹属脾络胃,……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

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

现代西医学中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

良,胃黏膜脱垂,胃下垂,胃神经官能症,胆道疾患等病,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症

状者,皆属中医学胃脘痛范畴。

胃脘痛发生的原因:

1.)外感寒、热、湿诸邪,内客于胃,皆可致胃脘气机阻

滞,不通则痛。

其中尤以寒邪为多。

如《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

原之下,血不能散,小络急引,故痛”。

2.)饮食不节,或过饥过饱,损伤脾胃,

胃气壅滞,致胃失和降,不通则痛。

五味过极,辛辣无度,肥甘厚腻,饮酒如浆,

则蕴湿生热,伤脾碍胃,气机壅滞。

如《医学正传·胃脘痛》“致病之由,多由纵

恣口腹,喜好辛酸,恣饮热酒…复餐寒凉生冷,朝伤暮损,日积月深…故胃脘疼

痛”。

3.)情志不畅-----忧思恼怒,伤肝损脾,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脾失健运,

胃气阻滞,均致胃失和降,而发胃痛。

如《沈氏尊生书·胃痛》:

“胃痛,邪干胃

脘病也。

…唯肝气相乘为尤甚,以木性暴,且正克也。

”气滞日久或久痛入络,

可致胃络血瘀。

如《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胃痛久而屡发,必有凝痰聚瘀”。

4.)素体脾虚----脾胃为仓廪之官,主受纳及运化水谷,若素体脾胃虚弱,运化失

职,气机不畅,或中阳不足,中焦虚寒,失其温养而发生疼痛。

一胃脘痛的分型治疗

由于病因病机不同,胃脘痛的临床治疗可分为以下几个证型:

关键词:

胃脘痛临床分型治疗调护

东方中医药进修学院第一届江西中医学院中医学士毕业论文精选

2

(一)肝气犯胃型:

胃脘胀痛,攻窜不定,连及胸肋,得嗳气或矢气稍减,遇恼怒或抑郁则

复发或加重,胸闷纳呆,泛吐酸水,口苦,大便成形而排出不畅,舌淡红

苔薄白或黄,脉弦或沉弦。

证侯分析:

本证以情志失调,肝气犯胃,气机郁滞为基本病机。

肝气郁

结,横逆犯胃,故胃脘攻撑作痛,胸闷嗳气,喜叹息。

胁为肝之分野,故

其痛连胁。

气机郁滞,肠腑传导失畅,故大便不爽。

病在气分,故苔薄

白,病在里,其痛因肝郁气滞所致,故脉弦或沉弦。

本证以胃脘攻撑作

痛,其痛连胁,胸闷嗳气为辩证要点。

治则:

疏肝和胃,理气止痛

方药:

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10g白芍10g枳壳10g川楝子6g陈皮10g

玄胡索6g砂仁6g制香附10g半夏15g炙甘草5g

茯苓10g郁金10g

(二)脾胃虚寒型:

胃脘隐痛,绵绵不休,喜温喜按,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症状加重,空腹

痛重,得食减轻,稍食即饱,食后脘胀,口淡不渴,纳呆,时吐清水,身

倦乏力,神疲懒言,畏寒肢冷,大便溏薄,或先硬后溏,舌淡苔薄白或白

滑,脉沉迟或细。

证侯分析:

本证以脾胃虚寒,失于温养,络脉拘急为基本病机。

脾胃阳

虚,中寒内生,故胃脘隐隐作痛,喜温喜按。

中焦虚寒,水饮内生,饮邪

上逆,故时而泛吐清水。

脾胃阳虚,健运失司,故纳食减少,大便溏薄。

中虚求食,故进食痛减。

中阳不振,失于温运,故四肢不温,神疲乏力。

舌淡苔白,脉细弱或沉迟均为中焦虚寒之象。

本证以胃痛隐隐,喜温喜

按,四肢不温为辩证要点。

治则:

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方药:

黄芪建中汤加减

黄芪20g桂枝10g生姜3片芍药15g茯苓10g

炙甘草8g大枣5粒制半夏10g陈皮10g

(三)胃阴不足型:

东方中医药进修学院第一届江西中医学院中医学士毕业论文精选

3

胃脘隐隐灼痛,空腹时重,似饥不欲食,口干喜饮,消瘦乏力,大便干

燥,或见手足心热,舌红少苔,或见花剥苔及裂纹,脉细数或弦细。

证侯分析:

本证以热盛伤津,胃阴不足,胃失润降为基本病机。

胃热素

盛,寒邪化热或气郁化火,灼伤胃阴,胃失润降,故胃脘隐隐灼痛,口燥

咽干。

胃虚不能受谷,故饥而不能多食。

阴虚内热,则渴不欲饮。

津液耗

伤,肠道失润,故大便干结。

舌红少苔,或光剥无苔,乏津,脉细数或弦

细,均为阴虚液耗之象。

本证以胃脘隐隐灼痛,口燥咽干,大便干结为辩

证要点。

治则:

养阴益胃,和中止痛

方药:

养胃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减

沙参15g麦冬15g生地10g川楝子8g天花粉10g

芍药15g甘草8g玉竹15g生扁豆8g杞子10g

(四)气滞血瘀型:

胃痛屡发,痛如针刺刀割,痛有定处而拒按,食后较甚,入夜为重,或

见黑便,时嗳气,舌质紫暗或有瘀点或唇黑,脉沉涩或细涩。

证侯分析:

本证以气滞导致血瘀,或久痛入络,络脉瘀阻为基本病机。

胃痛日久,反复发作,气滞血瘀,络脉阻滞,故胃痛如针刺刀割。

瘀血为

有形之邪,故痛有定处拒按。

久痛入络,络脉损伤,血不循经,上溢则呕

血,下溢则便血。

舌质紫暗有瘀斑,脉涩,均为瘀血停滞之征象。

本证以

胃痛如针刺刀割。

痛处固定为辩证要点。

治则:

理气活血,通络止痛

方药:

丹参饮合失笑散加减

丹参20g黄芪20g桃仁15g红花8g莪术8g

五灵脂10g蒲黄10g砂仁10g三七10g檀香6g

(五)寒热错杂型:

胃脘痛胀,灼热感,心下痞满作痛,按之不舒。

心下恶寒。

大便时结时

溏,泛吐清涎,嘈杂吞酸或牙龈肿痛,食冷则痛作,口苦心烦,舌尖偏红

苔白厚腻或薄黄,脉滑数或弦。

东方中医药进修学院第一届江西中医学院中医学士毕业论文精选

4

证侯分析:

本证以脾脏虚寒,胃腑郁热为基本病机。

因素体胃热盛,饮

食劳倦,损伤脾气,或恣食肥甘,情志与火相并,致胃纳脾运功能失调,

故见胃脘胀痛,灼热感,大便秘结,牙龈肿痛,吞酸嘈杂。

脾气虚弱,脾

运不化,故见大便溏泄,食冷则痛作,泛吐清涎。

舌尖偏红苔白厚腻,脉

滑数均为胃强脾弱之象。

本证以胃脘痛胀灼热,大便时结时溏,泛吐清涎

为辩证要点。

治则:

辛开苦降

方药:

半夏泻心汤加减

制半夏15g干姜15g苏梗15g砂仁10g大黄10g

黄连10g黄芩12g蒲公英15g

(六)饮食伤胃型:

胃脘疼痛,胀满拒按,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则病减,纳差

厌食,大便不畅,得矢气后及便后稍舒,舌苔厚腻,脉滑弦。

证侯分析:

本证以食滞胃脘,气机不得通降为基本病机。

因暴饮暴食,

食滞胃脘,致气机阻滞,故胃脘胀痛拒按,食积胃脘,和降失司,浊气上

逆,故嗳腐吞酸,恶食,或吐不消化食物。

得吐则宿食得出,得矢气则食

滞下行,故见痛减。

食滞中焦,腑气不畅,故大便不爽。

舌苔厚腻,脉

滑,均为宿食停滞之象。

本证以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嗳腐吞酸为辩证要

点。

治则:

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方药:

保和丸加减

山楂15g神曲15g莱菔子15g制半夏10g陈皮10g

茯苓10g连翘6g枳壳9g厚扑9g槟榔9g

(七)脾胃湿热型:

胃脘灼热,脘内嘈杂,胀满疼痛,呕恶厌食,肢体困重,大便不爽,小

便短赤不利,口干不欲饮,舌淡红,苔薄黄或黄腻。

脉弦数或滑数。

证侯分析:

本证以湿热蕴结,胃气痞阻为基本病机。

因饮食不节,嗜食

醇酒厚味,助湿生热,或外感湿热之邪,或素体湿盛,湿郁化热,蕴结脾

胃,升降失调,而致脘腹满闷,食少纳呆。

舌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均为

东方中医药进修学院第一届江西中医学院中医学士毕业论文精选

5

湿热蕴结之象。

本证以脘腹满闷灼热,呕恶厌食,口干不欲饮,肢体困重

为辩证要点。

治则:

清热化湿,和胃止痛

方药:

清中汤加减

黄连9g制半夏9g茯苓12g草豆蔻6g陈皮9g

甘草3g苍术12g黄芩10g大黄6g苡仁12g

栀子9g

(八)肝胃郁热型:

胃脘灼痛,热势急迫,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

弦或数。

证侯分析:

本证以肝胃郁热,壅阻气机为基本病机。

肝郁气滯,日久化

热犯胃,故胃脘灼痛,泛酸嘈杂,烦躁易怒。

肝胆互为表里,肝热夹胆火

上乘,故口苦而干。

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肝胃郁热之象。

本证以胃脘灼

痛,痛势急迫,泛酸嘈杂,口干苦为辩证要点。

治则:

泻热和胃

方药:

左金丸加味

黄连5g玄胡索9g蒲公英10g瓜篓9g制半夏9g

枳壳9g大黄6g黄芩9g川楝子6g吴茱萸2g

(九)痰浊中阻型:

胃脘胀满闷痛,病势较缓,头重如裹,肢体困重,呃逆呕吐粘液,纳呆

神疲,嗜睡多梦,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滑而濡细。

证侯分析:

本证以脾失健运,痰浊内生,壅阻中焦为基本病机。

外感湿

邪或饮食不节,过食生冷厚腻,或肝郁气滯,横逆犯脾,使脾胃虚弱,脾

失健运,水湿内停,湿聚成痰,脾失升清,故见胃脘胀满,头重如裹,嗜

睡。

痰浊停胃,胃气不和而上逆,故见呃逆呕吐,纳呆。

脾主四肢,痰湿

内阻,困遏脾气,故肢体困重。

痰邪蔽阻,心窍被蒙,故嗜睡多梦。

苔白

腻,脉滑而濡细为痰浊中阻之象。

本证以胃脘胀满闷痛,头重如裹,肢体

困重,呕吐粘液纳呆为辩证要点。

治则:

健脾化痰,芳香化浊

东方中医药进修学院第一届江西中医学院中医学士毕业论文精选

6

方药:

温胆汤加减

陈皮9g制半夏6g竹茹6g枳实6g茯苓6g

白术9g远志6g佩兰9g黄芪6g麦芽9g

石菖蒲6g

(十)胆胃不和型:

胃脘疼痛,痛及胸背,恶心欲吐,口苦口干,泛吐苦水痞满,小便黄,舌

红或淡红,苔薄黄或黄,脉弦滑。

证侯分析:

本证以胆胃失和,胃肠壅滞为基本病机。

饮食失节或情志抑

郁,以致胃肠壅滞,故胃脘痞满疼痛,恶心欲吐。

肝胆疏泄失调,胆汁淤

滞,胃气上逆故泛吐苦水,口苦口干。

舌红苔黄,脉弦滑为胆汁淤滞,胃肠

壅滞之象。

本证以胃脘痞满疼痛,泛吐苦水,恶心欲吐为辩证要点。

治则:

清胆利湿,和胃止痛

方药:

柴平散加减

柴胡12g云苓10g制半夏9g陈皮9g白术10g

当参12g黄芩9g厚扑6g甘草4g

(十一)寒邪客胃型:

胃痛暴作,疼痛剧烈,得温则减,遇寒痛增,口和不渴,喜热饮,舌苔

薄白,脉弦紧。

证侯分析:

本证以寒邪客胃,气机凝滞为基本病机。

由于外感寒邪,或

过食生冷,常服凉药,而致寒邪客胃。

寒为阴邪,其性凝涩,阳气被寒邪

所遏而不得伸展,气机阻滞,故胃痛暴作,且疼痛剧烈,得温则减,而遇

寒痛增。

胃无热邪,故口和不渴。

喜热饮,舌苔薄,亦为有寒之象。

脉弦

紧,乃气滞痛甚所致。

本证以胃痛暴作,得温则减,遇寒痛增为辩证要

点。

治则:

温胃散寒,行气止痛。

方药:

良附丸加味

高良姜10g制香附10g吴茱萸3g

干姜3g木香9g陈皮10g

东方中医药进修学院第一届江西中医学院中医学士毕业论文精选

7

二胃脘痛的调护

胃脘痛经过正规的治疗后,虽然其临床症状和客观指标已得到改善和

恢复,但是胃病具有慢性病程和反复发作的特点,常在外界各种不良因

素的作用下而诱发,甚至加重病情,如生活起居不慎,精神过度紧张,

过食辛辣食物或饮食不节等,往往导致胃病复发。

因此,胃病患者平时

应重视治疗后的调护,努力减少和消除胃病诱发因素,使胃病得到有效

的控制。

(一)精神情志的调节

精神的乐观和情志的舒畅在脾胃病的调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中医将

喜、怒、忧、思、悲、恐、惊称为七情,七情的异常变化,是胃病发

生的重要原因。

同样的,在胃病恢复期间,如情绪变化异常或强烈的

精神刺激,均能导致胃病的复发或加剧,尤其是过度的忧思恼怒、焦

虑和紧张,最易损伤脾胃。

古人有“思伤脾”之说,忧思过度,能使

脾胃气机郁结,脾不运化,胃不受纳,出现胃脘痞满,不思饮食,恶

心呕吐等,从而使病情加重。

又因郁怒会伤肝,如肝气郁滞,肝失条

达之性,则横逆犯胃,会导致胃痛,呕吐,呃逆,脘胁胀闷等。

此,胃病患者应时时注意精神情志的调理,避免或减少忧虑、烦躁、

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的影响,使疾病早日康复。

当然,喜怒哀乐是

人的正常的生理活动,人生活在社会中,外界的各种因素必然会引起

人的精神活动和七情变化,但并非一时的情志改变就会影响病情。

往是长时间的,或经常的,或剧烈的精神刺激,才会导致疾病的复发

甚至加重。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们经常在兴奋和恼怒的状态下,胃液的分泌

量大为增加,过量胃液中的胃酸会破坏胃黏膜屏障,甚至引起黏膜损

伤性病变。

如果人悲伤,忧虑则会减少胃血流量,明显地抑制胃酸分

泌,同时引起胃运动减弱。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若长期工作压力太

大,精神过度紧张,或诸事不顺心,常烦恼生气,就可能出现上腹部

疼痛,或胃胀不舒等症状。

因此临床上对胃病患者加强精神方面的调

护,不但能促进人体健康,提高治疗效果,使胃病早日康复,而且病

愈后也不易复发。

(二)食物餐饮调理

胃病期间的饮食调理在胃病的治疗和康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

不注意饮食调理,往往使病情愈而复发,或迁延日久,使病情加重。

对胃病患者进行饮食调理应注意以下三点:

东方中医药进修学院第一届江西中医学院中医学士毕业论文精选

8

1

节制饮食胃病期间适当增加些营养,对疾病的治疗和恢复

是有利的,但是食量要适当,食入过多反而有害,古代医家有“饮食

自倍,肠胃乃伤”之说,故在胃病的治疗过程中不可勉强进食。

疾病

初愈,肠胃功能逐渐正常,最忌暴食。

如急性胃炎、急性胃扩张、幽

门梗阻等疾病,在发病初期,常常暂时禁时1-2天,待病情逐渐好

转后,才改为食入少量流质易于消化的食物。

消化道出血或消化性溃

疡的病人应该控制饮食,一般以少食多餐为宜。

少食多餐是节制饮食

的好方法,如唐代王焘《外台秘要》指出的“食欲得少而数,不欲顿

而多,多即难消也”,阐明了少食多餐的重要意义。

2

有选择的饮食胃病患者一般宜进食易于消化、富有营养

的食物,可以根据病情选择流质、半流质、软食或普通饮食,但是也

要注意对一般的慢性胃病病人而言,不要长期食用太精细、太稀烂的

食物,以免影响病人的食欲,对胃病的治疗和恢复都不利。

正确的方

法是根据病情的恢复程度,逐步从流质、半流质向软食或普通饮食过

渡。

病人在家中休养,可根据具体病情选择相应的饮食,不同食物的

作用如下:

(1)流质食物:

又可分为普通流质、清流质、忌甜流质饮食。

普通

流质指食物为流体状,极易消化、尤易吞咽的食物。

如米汤、

稀米粥、豆浆、牛奶、稀藕粉、肉汤、绿豆粉粥、果汁、蔬菜

汁等。

清流质是指清淡流体状的食物。

如米汤、过滤的清肉

汤、骨头汤、清桂圆汤、清莲子汤、豆浆、牛奶、果汁、蔬菜

汁等。

忌甜流质饮食是指果汁、甜豆浆外的其他普通流质饮

食。

(2)半流质食物:

可分普通半流质和无渣半流质。

普通半流质食物

如稠稀饭、面条、馄饨、及少量鲜嫩易于咀嚼的蔬菜。

无渣半

流质食物的特点是食物中纤维素含量更少,各种食物均被剁碎

煮烂。

如细面条、稀饭、线面、鸡蛋羹、豆腐、肉泥、肉松等

都是无渣半流质食物。

(3)软食:

软食是指细、软、易消化,不含刺激性和粗纤维,不引

起胀气的食物,如面条、馄饨、发糕、花卷、鱼类、蛋类、内

脏类。

(4)普通饮食:

饮食无需特殊限制,与正常人相似,一般食物均可

采用。

食物应新鲜、品种多样、营养丰富、易于消化。

中医认为,食物与药物一样,同样存在着寒热温凉的属性,我们可以利

用食物的某些偏性,选择饮食,发挥一定的医疗作用。

一般是寒证宜温,热

证宜凉,阳虚则厚味温补,阴虚则淡味滋养。

对胃病病人,可以根据食物的

东方中医药进修学院第一届江西中医学院中医学士毕业论文精选

9

寒热属性进行合理搭配,如脾胃虚寒之人,平素宜食生姜、大蒜、胡椒粉等

温中散寒的调料;胃阴不足者,宜食牛奶、蜂蜜、藕、梨、荸荠等甘润生津

的食物;气滞胃胀者,可多食用金橘饼、橘皮、萝卜等;食积消化不良者,

宜食山楂、萝卜;脾胃虚弱者,常服莲子、红枣,淮山药等。

3

饮食禁忌

(1)忌食腌制食品:

有关资料表明,腌制食品含有较多的亚蛸胺,

进食过多,可诱发人体细胞癌变。

另者,腌制的肉、鱼、蛋食

品中有高含量的盐易于破坏胃黏膜屏障及增加致癌物在胃内合

成,使胃黏膜易受致癌物的作用而发病。

(2)忌食刺激和不易消化的食物:

辣椒类的刺激性食物,应尽量避

免,因刺激性食物能直接作用胃黏膜,不利于疾病的恢复。

笋、芹菜等纤维较多的食物,不易消化,常增加胃的负担,治

疗期间也应忌食。

胃病患者消化能力较弱,所以对芋头、地瓜

等不易消化食物,少食为宜,以避免加重饱胀,嗳气等症状。

油炸和熏制食品,常影响胃的消化机能的恢复,不利于病灶的

消除,因此对病人来说应尽量避免食用油炸、熏制的坚硬粗糙

食物。

(3)不宜吸烟喝酒:

酒是诱发胃病原因之一,尤其是烈性酒可使胃

黏膜出血、水肿、糜烂,甚至引起消化道出血;长期饮用烈性

酒,对胃黏膜的刺激和损伤较大,能导致胃黏膜发生长期而不

易恢复的慢性炎症。

烟草中的尼古丁对胃黏膜有刺激作用,能

使胃酸分泌增多,损害胃黏膜;烟草中的烟碱对胃黏膜的刺激

性也较大,可引起恶心呕吐,食欲下降,从而影响营养物质的

吸收;吸烟还可以使胃黏膜血管收缩,减少黏膜的血流,影响

胃的功能。

胃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如果不注意戒烟禁酒,病灶

往往不容易得到有效的控制,所以胃病病人应尽量避免吸烟和

饮酒。

(三)生活起居的调摄

普通胃病病人,在养病期间,要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适时

起居,使生活有规律,不过于劳累,适当地运动,胃病才能尽快恢

复。

1顺应四时: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有“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之说,指出人生活在自然界中,与自然界息

息相关,“阴阳四时”与万物相始终,人应顺应四时的变化,调摄自

己的生活。

这些观点,对胃病患者的生活起居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如春季的三个月中,草木萌芽,万物生发,春天的自然特性是

“生”。

故春时宜恬静少怒,早起缓行,调理气机。

夏季三月中,气

东方中医药进修学院第一届江西中医学院中医学士毕业论文精选

10

温由温变热,多雨多湿,湿热易困脾胃,所以夏季不宜贪图凉快,久

处湿冷之地,以免损伤脾阳而导致湿蕴中焦。

秋季三个月中,气温由

热变凉,但暑湿未尽,所以秋季早晚不宜衣被单薄以免误中寒邪。

季三个月中,气温由凉变寒,大地冰封雪盖,天寒地冻。

宜早卧晚

起,保养精神,并服适量的温补脾胃之品,以防止胃病的发作,同时

应避寒保暖,防止被寒邪所伤。

2生活要有规律:

生活无规律,起居不定时或过于劳累,也是胃病

发作的原因之一。

因此工作繁忙的人在胃病的治疗期间,一定要注意

休息;在胃病的恢复期,应注意保养和调理,以减少胃病复发的机

率。

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生活习惯制订一份作息时间表,

尽量做到工作、休息、饮食、活动有一定的规律性。

饮食要定时定

量,切勿过饥过饱,不可过分疲劳,劳累过度不但会影响食物的消

化、吸收,还会加剧胃病的病情。

3保证有足够的睡眠:

清代的李渔曾说:

“睡能还精,睡能养气,

睡能健脾益胃,睡能坚骨强筋。

如其不信,试以无疾之人与有疾之人

合而验之。

人本无疾,而劳之以夜,使累夕不得安眠,则眼眶渐落,

而精气日颓,虽未即病,而病之情形出矣……是睡……乃治百病,救

万民,无试不验之神药也。

”古人把睡眠视为人体健康的保证。

现代

生理学研究表明,人体大脑的活动是不断进行兴奋与抑制两个过程的

节律交替。

有兴奋,就必须有抑制,这样,大脑的活动才能正常。

眠是人体高级神经中枢的一种保护性调节状态。

足够的睡眠,有利于

机体的恢复,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抗病力。

对于慢性胃病的病人来

说,更要注意保证睡眠质量,应定时就寝,定时起床,这样才有利于

胃病的康复。

4注意休闲娱乐:

在胃病的恢复期间,可以进行一些情趣高雅,动

静结合的娱乐活动,以达到积极休息,使身体康复的目的。

如琴棋书

画、种花养鱼、邀友谈心、旅游漫步等,都是胃病患者休闲娱乐的重

要内容。

经常进行这些活动不但有利健康,而且对提高自己的精神修

养。

艺术修养和身体素质方面都有好处。

(四)合理用药,防止胃病加剧

在治疗胃病时,应合理用药,防止因用药不当而使胃病加剧。

在辩

证用药方面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苦寒败胃:

临床上常用苦寒药治疗某些脾胃病,但应用之得当。

“苦寒败胃”是指应用如黄连、胆草、大黄、苦参之类的苦寒药,导

致损伤胃气,从而出现纳呆食少,泛恶欲吐等症状。

如热性病后期胃

阴亏虚出现的胃痛,出现阴虚内热之证时,过用苦寒药,损伤胃气,

东方中医药进修学院第一届江西中医学院中医学士毕业论文精选

11

出现纳呆食少,泛恶痞满的症候。

又如脾胃阳虚出现脘腹隐痛,泄泻

下痢,误认为是胃肠实热证,而投苦寒药,使病情加剧。

另外,对于

一些病患,虽然辩证无误,但药方剂量过大,服用时间过长也可导致

败胃。

适当地、有针对性地应用一些小剂量的苦寒药,能起到健胃作

用,如应用大剂量苦寒药又缺乏适当的配伍以纠其偏,即使药证相符

亦常常出现败胃现象。

2甘药碍胃:

甘药是指甜味较浓的甘草、大枣、饴糖、蜂蜜等,这

类药物味甘易生湿,使人中满,有碍运化。

这些药物是补益脾胃或治

胃病的常用药物,但用之不宜过量,并非每个治胃病的药方中都加饴

糖、大枣。

古人有“呕家忌甘”之说,凡因湿浊、饮邪阻滞中焦引起

的胃脘痞满、恶心呕吐之症,当忌用甘味药,否则会导致呕吐加剧。

3辛散耗气:

具有健胃醒脾的药物多性温味辛,如橘皮、枳壳、厚

朴、乌药、木香、砂仁等,这些辛温行气药是调理脾胃的常用药,用

之得当能疏通气机,是治疗气滞的有效药物,用之不当则有辛散耗气

之弊。

例如,气滞型的脾胃病,其病因有多种,选药配方也应有所不

同,不能一概单纯应用理气药。

特别是脾胃虚弱,运化功能迟缓,导

致脘腹痞满者,这种病不宜单纯应用行气宽中药,否则会由于辛散太

过,耗伤中气,导致脾胃更虚,运化功能更差,往往会使症状加重。

总而言之,各种胃脘痛,凡病邪阻滞者,多为急性胃痛;肝气郁滞,脾胃虚寒

者,多为慢性胃痛。

病邪阻滞者经过治疗,比较容易见效。

但如不注意饮食、起居

的调理,情绪的舒畅,以及没有彻底治疗,也可以转为慢性。

凡胃痛日久不愈,不

论是病邪阻滞,肝气郁结,阴液亏虚,脾胃虚寒,都可以形成瘀血凝滞,因此,上

述各证,不是单纯不变的,而是虚实夹杂,寒热交错,在临床中尤为多见。

治疗胃

脘痛,以理气止痛为常用方法。

但理气药多偏于香燥,如平素肝旺,或偏于阴虚

者,则当少用,免伤胃阴,反致胃痛缠绵难愈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企业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