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城刘禹锡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287509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台城刘禹锡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台城刘禹锡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台城刘禹锡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台城刘禹锡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台城刘禹锡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台城刘禹锡答案.docx

《台城刘禹锡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台城刘禹锡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台城刘禹锡答案.docx

台城刘禹锡答案

台城刘禹锡答案

【篇一:

怀古试试题】

怀古咏史诗的思想内容:

1、借古讽今,借史实写现实。

(1)感慨个人遭遇,表现怀才不遇。

(2)抨击社会现实,表现对统治者的不满或对人民的遭遇的同情。

(3)抒发物是人非沧桑变化的感慨。

2、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对历史的认识与看法。

二、怀古咏史诗鉴赏应注意:

1、怀古咏史诗,以历史为题材,阅读鉴赏要弄清史实。

在阅读时一定要充分关注题目、作者、注释、题干。

2、诗人怀古咏史,一定有现实的原因。

应知人论世,认真分析诗人怀古咏史的意图,领悟诗人的感情。

三、常见的意象:

赤壁、台城、六朝、烟雨、历史人物的名称、著名的古迹名称

四、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

对比、用典、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五、答题模式:

通过典故(或古迹),表现了内容(古代及诗人当时的情况),抒发了情感。

六、练习

1、台城①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②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注释】①台城,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

②结绮临春,陈后主营造的两座楼阁。

(1)这首诗以“台城”为题,其中蕴涵着诗人怎样的历史反思?

(2分)

(2)结句“只缘一曲后庭花”显示了这首怀古诗高超的表达技巧,试作简要分析。

2、台城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韦庄(836-910年),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

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

为什么?

3、登金陵凤凰台①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①此诗系作者于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1)结合颔联分析,诗中的“凤去台空”有什么意味?

(3分)

(2)分析尾联的修辞效果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分)

4、西塞山怀古刘禹锡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释】①西塞山:

三国时吴国的西部要塞。

②王浚:

西晋龙骧将军,建造大型战船以伐吴。

王气:

帝王所在地有一种祥瑞之气。

黯然:

暗淡无光的样子。

③寻:

古代八尺为一寻。

铁锁:

吴国在长江险要处装置铁锁链。

降幡:

降旗。

④伤:

感伤。

往事:

这里指东吴和六朝破亡的历史。

山形:

指西塞山。

枕:

靠。

寒流:

指长江。

⑤四海为家:

指国家统一。

故垒:

指西塞山要塞。

萧萧:

风声。

芦荻:

芦苇一类植物。

(1)诗人写王浚攻破南京城时的情景,采用了什么手法?

这一情景的描写看似怀古,其弦外之音又是什么?

请作具体的分析。

(2)这首律诗以芦苇在秋风中颤抖着,发出了悲鸣作结,妙在哪里?

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

怀古咏史诗鉴赏答案

1、(6分)

(1)诗人反思了六朝相继灭亡的历史原因:

(1分)奢侈豪华,荒淫误国。

(1分)

(2)诗人借用《玉树后庭花》的典故,(2分)用听觉形象来代替议论,无边野草凄凉中,《玉树后庭花》的乐曲在空中回荡,使人联想起当年翠袖曼舞的场面,让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可听可感的具体形象。

(2分)

评分要点:

用典(2分),语言含蓄、委婉(或用听觉形象来代替议论或将抽象的议论具体化、形象化)(2分)

此诗人说它“无情”。

(答出“六朝如梦鸟空

啼”,而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种物是人非的对比关系,表述流畅连贯即可,错别字、病句酌情扣分。

(2)答:

同意。

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

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答出诗人怀古伤今的晚唐情结,表述流畅连贯即可,错别字、病句酌情扣分。

这里最有用的信息就是“晚唐”了。

在很大程度上,学生要靠这种特定的时间信息来解决问题。

题干上又说是凭吊六朝古迹,这样问题已能够基本解决。

诗句本身有“六朝如梦”之说,暗示了六朝如过眼云烟之意;台城柳为什么无情,因为它“依旧烟笼十里堤”。

要害在于“依旧”上,六朝及其繁华早已破灭,你为什么不随它而去,还要在这里卖弄风姿?

这是诗人严厉的责难,也是诗人痛心的缘由。

其实,进一步地说,责难台城柳也不过是一个幌子而已,实在是诗人眼见晚唐国势已日薄西山,一天不如一天,痛惜伤感之心溢于言表!

3、

(1)答:

作者用凤凰的飞去象征六朝的繁华不复存在,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感慨。

三、四句是说吴国昔时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了坟墓,这是对凤去台空之意的进一步书写。

(2)答:

“日”喻帝王,“浮云”喻小人,比喻修辞的运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皇帝被奸邪蒙蔽,而自己报国无门的伤痛,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情怀。

4、

(1)【解题指要】对诗词的分析、鉴赏不结合创作兹篇的时代背景是不行的,而怀古诗有弦外之音,只要是好诗则无一例外。

答:

采用强烈的对比手法。

其弦外之音是充满了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的无情嘲讽,你看“王气”也好,“铁锁”也好,岂能挡住祖国统一的步伐?

(2)【解题指要】以写景为结尾无一不含有余不尽之意,这是放之所有诗词而皆准的真理。

只是“意”是什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答:

它妙在含有余不尽之意,这破败荒凉的西塞山不就像割据一方的藩镇吗?

他们最终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

其讽刺入木三分,而诗人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的警告可谓义正辞严

【篇二:

训练6——10(答案)】

2.d(a“不失为”常用来表示“还可以算得上”比较好的意见、建议、方法、计策等,不用于负面的情形。

b“他山之石”比喻可以借鉴、效法的别人的好的东西。

c“胸无点墨”是说人没有文化。

3.c(a“但是”前后的内容并不构成转折的关系;b杂糅:

“绝大多数医疗事故发生的原因都是医务人员没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责任心不强造成的”可改成“绝大多数医疗事故都是医务人员没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责任心不强造成的”或者“绝大多数医疗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医务人员没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去做和缺乏责任心”;d“国家通过高考制度选拔、培养和提供了各类建设人才”不正确,“国家通过高考制度”只能“选拔”出优秀的考生,而“培养和提供了各类建设人才”不是“国家通过高考制度”实现的,而是通过高等学校的教育实现的。

4.c(审问、审讯)

5.b(于,在。

a以,拿、用/因为c乃,于是/竟然d其,他的,代词/难道,反问语气词)

6.d(①阿合马上言政事;②功高自负不算专权;⑤阿合马应对紧急事态所采取的举措)

7.a(“他本来不懂得怎样才能做官”错,应是“不知道他进入仕途的具体情况”)

8.

(1)①由此而对阿合马的才能表示惊奇,授于他政治大权,对他的话无不听从,却不知

道他的专权任性越来越厉害了。

(3分。

“奇”1分;“授以政柄”1分;“专愎益甚”1分)

②早晨派遣两个僧人到中书省去,让中书省购买供奉神佛的用品。

中书省的人员怀疑,对他们加以讯问,他们不肯伏罪。

(3分。

“诣”1分;“市”1分;“不伏”1分)

(2)乃命发墓剖棺,戮尸于通玄门外,纵犬啖其肉。

百官士庶,聚观称快。

子侄皆伏诛,没入其家属财产。

(…外/…肉/…快/…诛/…此四处各0.5分)

10.

(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杜牧《阿房宫赋》)(2)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韩愈《师说》)

(3)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3d(a“化妆”指的是“用脂粉等使容貌美丽”,根据语义,此处应该用“化装”。

b“万人空巷”指的是很多人都出来了,挤在一起,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此处用于看电视,明显不当。

c“涣然冰释”指的是流散消失得像冰块融化一样,比喻嫌隙疑虑误会等完全消除。

这里望文生义,用错了。

d恣意妄为:

恣意:

任意,随意;妄为:

胡作非为。

随心所欲,胡作非为。

此处用对。

4a(b歧义,是“瞒着”“你奶奶”一个人,和姑姑一起去,还是“瞒着”“你奶奶和你姑姑”?

c句式杂糅,应该去掉“竞选”或者把“角逐”改为“参加”。

d语句中主

语暗换,“缴纳一定会费”的是会员,不能省略。

三、

8c(迁:

晋升)

9a(a前一句“为”是介词,可译为“替”,后一句“为”也是介词,可译为“向”。

b“以”均有“把”意。

c“之”均为结构助词“的”。

d“乃”均有“于是”意。

10c(②是说陈表没有替自己辩护。

③是说陈表招降,扩充军队。

④是说陈表挑选察看自己的奴仆。

都与得到“健儿心”无关。

11d(d项前后没有必然的联系。

四、

12文言文翻译(8分)

(1)所在的州郡把这件事情报告给朝廷,孙权很赞许他。

(2分。

将“以”的宾语,省略部分补出1分;“嘉”1分。

(2)假如母亲不能够做到,只应当搬出另外居住罢了。

(3分。

“若”1分;“直……耳”1分;“出别居”搬出另外居住1分。

(3)你死去的父亲对国家有功劳,国家用这个来报答他,你怎么能推辞呢?

(3分。

“先”1分;国家用这个来报答他1分;“何得”1分。

14

(1)石破天惊逗秋雨。

(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3)泣孤舟之嫠妇(4)世事洞明皆学问(5)万条垂下绿丝绦

训练八:

9.翻译(6分)

(1)出使的人靠的是语言能力而不是靠随从武士,随从武士多,只能徒然使出使的事情受到牵累。

(3分)

(句意畅达1分,“行人”、“使事”翻译正确各1分)

(2)正好有盗窃内府银钱的人(被抓住),宰执认为盗贼是希望(逢新王登基)将大赦天下而故意偷盗,想杀掉他。

(3分)(句意畅达1分,“适”、“幸赦而盗”翻译正确各1分)

断句(3分)

天下之事//不可以力胜/力不可胜/则莫若从众/从众者/非从众多之口/而从其所不言而同然者/是真从众也/众多之口非果众也,特闻于吾耳而接于吾前,未有非其私说者也。

(选自苏轼《思治论》)

11.(6分)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2)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

(荀况《劝学》)

2.d作答成语类题目切忌望文生义,要准确记忆常见成语的意思,弄清使用对象,感情色彩,语法功能等,也要养成经常复习的习惯。

a.路不拾遗,指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

形容社会风气好。

此处使用对象错误。

b.一叶知秋,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此处使用不符语境,没有注意程度的深浅。

惊动世界的事情,就不是小事情,细微的事情了。

c.满城风雨,指城里到处刮风下雨。

原形容重阳节前的雨景。

后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

贬义词,用成了褒义。

3.a(注意语段中的因果关系:

上文先讲提高素质、品格。

后讲塑造精神;下文为“推动社会进步”)

4.a病句的判定要分清是语义类的,还是语法类的。

熟练掌握六种病因,学会主干枝叶分析法和仿造句法去判定。

同时还要不间断做题,做少量的,以提高对病句的敏感度。

b.结构混乱。

“自然增长率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以上,超过8‰”应改为“自然增长率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8‰以上。

”c语序不当,“贴近学生生活”与“关注社会发展”位置互换(三者范围逐渐缩小)d.成分残缺,缺中心语,应在句末加“作用”一词。

5.d(“驰骋”在文句中是放开手脚干一番事业的意思)

6.a(a“而”:

都是连词,表递进。

b“然”: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代词,这样。

c“于”:

介词,在。

\介词,比。

d“其”代词,他的。

\副词,大概,表推测。

7.c(①③是描述他的“侠”)

8.d(a句陈述“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错误;b句陈述“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错误,因为他壮年时“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c句理解有误,方山子自己就是一个“异人”,当然会同类相求。

9.

(1)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

(8处,错一处扣1分)

【解题探究】断句是新课程考试大纲要求重点检测的。

解答时要联系语境,整体把握其大意,然后根据句式特点(特别是对称句和判断句)和常用的虚词来断句。

⑵①(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和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

(注意“而”和“妻子”的对译)

②(他)都放弃不要了,偏要来到穷僻的山沟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

(注意“穷”的对译和反问语气的翻译)

【解题探究】翻译时一定要坚持直译为主的原则,要掌握句式的特点,准确翻译关键实词与虚词。

10.答案:

①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3分,答出“六朝如梦鸟空啼”,而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种物是人非的对比关系,表述流畅连贯即可,错别字、病句酌情扣分。

②同意。

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

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3分,答出诗人怀古伤今的晚唐情结,表述流畅连贯即可,错别字、病句酌情扣分。

11.

(1)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2)浩浩乎如凭虚御风。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3)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训练十一、语言基础知识

2.b(a项釜底抽薪:

是抽取锅低下的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应换成“雪上加霜”。

b项恒河沙数:

本佛教用语,像恒河里的沙子那样难以计数。

形容数量极多。

c项举重若轻:

指某人很有才干,能轻易地完成艰巨的任务。

应换为“无足轻重”。

d项敲门砖:

比喻借以谋取名利的工具,达到目的后即丢弃。

3.a

幽雅:

幽静而雅致,一般指环境。

优雅:

优美雅致、优美高雅。

遏止:

用力阻止,如洪流滚滚,不可~。

遏制:

制止,控制,如~对方的攻势。

从而:

表承接。

进而:

表递进。

4.c(a项“一座”是“四个大字”搭配不当。

b项“不仅”应和“而且”配对使用且“不

仅”“而且”后的内容应对调。

d项否定不当,应改为“避免语文教学中‘慢费差’现象再发生”。

5.a.(第①句要注意“宏观构思”和“粗犷”,“精巧布置”和“细腻”搭配;第②句要注

意“近山如镜”不仅与上下文相吻合,而且和“一湖幽静”押韵,“近水如练”与上下文不能衔接。

6.d(A句分号错,应为逗号;B句第一个问号错,应删掉或改为逗号;C句“诊治个性化”

之后的逗号应改为句号)

二、文言文阅读

(一)

7.d(假托、假借)

8.d(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a项都是连词,前表承接,后表修饰;b项都是介词,前译为“被”,后译为“替”;c项前连词,译为“因为”,后介词,译为“凭借”)

9.a(⑤是史可法对身后事的安排,非“忠烈”表现⑥是侧面烘托,非直接表明)

10.d(d项“自裁者”为八夫人,非可程妻。

参考译文:

顺治二年乙酉(年)四月,江都被(清兵)围困的(形势)很危急。

督相史忠烈公知道局势(已)不可挽救,(就)召集众将领告诉他们说:

“我发誓与扬州城同作殉国(之物),但(在)匆忙慌乱中不能落在敌人的手里死去,谁(能)替我在城破时完成这个(为国而死)的大节呢?

”副将军史德威悲痛激昂地(表示愿意)担负这一任务。

忠烈高兴地说:

“我还没有儿子,你应当凭同姓的关系作我的后嗣。

我(要)写信(禀告)太夫人,把你(的名字)记入(我的)家谱,排在(太夫人的)孙儿辈中。

二十五日,(江都)城沦陷,忠烈抽出刀来自刎。

众将领果然争着上前抱住他(不让他自杀)。

忠烈大声呼唤德威,德威(悲痛)流泪,不能举刀,于是被众将领簇拥着走。

到小东门,清兵像密林般地到来,副使马鸣碌等众将领都战死了。

忠烈就瞪着眼看敌人说:

“我就是(大明朝的)史阁部”。

被(俘)押到南门,和硕豫亲王用“先生”(的名称)称呼他,劝他投降。

忠烈大骂而死。

当初,忠烈(留下)遗言:

“我死后应葬(在)梅花岭上。

”到这时,德威寻找史公的尸骨不能找到,就拿(他的)衣冠(代替尸骨)埋葬他(在梅花岭上)。

【篇三:

古典文学的城市书写2015线上考试答案

(1)】

返回

《古典文学的城市书写》期末考试试卷

1820题量:

50满分:

100.0截止日期:

2015-12-3123:

59

提交试卷

一、单选题

1

苏轼《前赤壁赋》的写作地点是今天的b.

a、

湖北省蒲圻县

b、

湖北省黄冈市

c、

湖北省黄石市

d、

湖北省嘉鱼县

我的答案:

b

2

“山川得名,多因人杰,未有苏公之游,赤壁一顽石也。

苏公既游之,虽荒台残树,赤壁一名山也。

”这句话出自哪一位文学家之笔?

c

a、

董必武

b、

董说

c、

董以宁

d、

董潮

我的答案:

c

3

《南北文学不同论》的作者是a。

a、

刘师培

b、

魏征

c、

令狐德棻

d、

欧阳修

我的答案:

a

4

下列四部著作中,哪一部从种族、环境、时代等三方面论述文学艺术及其的精神气质,在文学史上影响深远?

d

a、

维特根斯坦

b、

海德格尔

c、

宇文所安

d、

丹纳

我的答案:

d

5

下列那个意象语汇和南京题材的咏史怀古诗歌无关?

d

a、

乌衣巷

b、

台城

c、

黄鹤楼

d、

凤凰台

我的答案:

c

6

“子落笔似有神助,令帝子声流千古,吾之名闻于后世,洪都风月,江山无价,子之力也。

”这里的洪都是指今天的哪个城市?

d

a、

武汉

b、

南京

c、

惠州

d、

南昌

我的答案:

d

7

下面哪位诗人提出了“四声八病”学说?

d

a、

谢朓

b、

沈佺期

c、

宋之问

沈约

我的答案:

d

8

李清照词作: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词作中的“双溪”在今天的哪个城市?

a

a、

浙江金华

b、

浙江杭州

c、

山东济南

d、

浙江绍兴

我的答案:

a

9

欧阳修笔下的《醉翁亭》在今天的哪个城市?

b

a、

安徽阜阳

b、

安徽滁州

c、

河南开封

d、

河南洛阳

我的答案:

b

10

在宋代,苏轼有诗曰:

“天下西湖三十六。

”下列哪个城市没有西湖?

b

a、

浙江杭州

b、

江苏苏州

c、

安徽阜阳

d、

广东惠州

我的答案:

b

11

《四时田园杂兴》在中国文学史上开创了田园组诗的形式,它的作者是谁?

诗歌反映的是今天哪座城市的自然风貌和风土人情?

c

a、

刘禹锡,成都

b、

范仲淹,苏州

范成大,苏州

d、

陶渊明,九江

我的答案:

c

12

古代流行的上巳节是农历的什么时候?

a

a、

三月初三

b、

六月初六

c、

冬至以后一百零三天

d、

正月十六

我的答案:

a

13

古人在表达日期的时候有曰:

“某月初吉。

”“初吉”是指一个月的什么时候?

a、

每个月的最后一天

b、

月末

c、

月中

d、

月初

我的答案:

c

14

《竹枝词》原是巴蜀地区的民歌,哪一位诗人对他加以借鉴吸收,大量进行创作,之后遂成为一种专门描写风土人情的独特诗歌样式?

a、

朱彝尊

b、

刘禹锡

c、

白居易

d、

欧阳修

我的答案:

b

15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这句诗的作者是谁?

a、

陆游

b、

范成大

c、

白居易

d、

苏轼

我的答案:

a

16

“莼鲈之思”这个典故出自于《世说新语》,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a、

刘义庆

b、

张九龄

c、

张说

d、

张翰

我的答案:

d

17

“轧神仙”是那个城市一直保留至今的风俗活动,它的具体时间是每年的什么时候?

a、

绍兴,农历七月初七

b、

绍兴,农历四月十四

c、

苏州,农历七月初七

d、

苏州,农历四月十四

我的答案:

d

18

乾隆皇帝御笔题写“高义园”是为了表彰哪一位历史人物?

a、

范允临

b、

范仲淹

c、

白居易

d、

苏东坡

我的答案:

b

19

《红楼梦》第五十二回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晴雯便冷不防欠身一把将他的手抓住,向枕边取了一丈青,向他手上乱戳?

?

坠儿疼的乱哭乱喊。

”其中的“一丈青”是什么东西?

a、

发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