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云乡场镇排水管网建设工程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285556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89 大小:9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罗云乡场镇排水管网建设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罗云乡场镇排水管网建设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罗云乡场镇排水管网建设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罗云乡场镇排水管网建设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罗云乡场镇排水管网建设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罗云乡场镇排水管网建设工程施工方案.docx

《罗云乡场镇排水管网建设工程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罗云乡场镇排水管网建设工程施工方案.docx(8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罗云乡场镇排水管网建设工程施工方案.docx

罗云乡场镇排水管网建设工程施工方案

13、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14、工程配合及协调管理措施

15、分包计划与管理措施

附表一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附表二拟配备本工程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

附表三劳动力计划表

附表四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或横道图)

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图

附表六临时用地表

 

1、综合说明

1.1工程概况

1.1.1工程建设概况

项目实施地点:

涪陵区罗云乡罗云坝社区一、二社。

工程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场镇雨污水管网改造和人行路面的恢复建设。

项目招标范围:

道路工程、给排水工程及涪陵区罗云乡场镇排水管网建设工程施工设计图、图说及工程量清单所包括的所有内容(具体以工程量清单明确的内容为准);

计划工期:

120日历天

1.2编制依据

1.2.1罗云乡场镇排水管网建设工程招标文件、施工图纸、工程量清单及补遗文件。

1.2.2本公司的技术实力及相关工程的施工经验。

1.2.3本工程相关的规程、规范

1.3施工条件

工程对外交通较好。

施工用水可直接接入场镇供水网中,也可建蓄水池,储水备用。

工程所需水泥主要由合格的水泥厂供应能满足工程需要的水泥。

钢筋和木材本地没有生产厂家,需从外地购买,也可从当地的销售商处采购。

工程施工用房可在施工区附近租用民房,也可在工地建少量工棚,作为仓库,加工厂和值班房使用。

工程区自然气候条件好,地处温暖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雨雪稀少;春季暖和,气温回升块,干旱少雨;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凉爽,气候晴朗。

一年的施工期较长,对工程施工有利。

1.4、设计说明

1.4.1工程概况

项目区域位置

本次设计项目位于重庆市涪陵区罗云乡场镇,距涪陵主城区约38公里。

设计内容与规模

为加快该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我公司受重庆市涪陵区罗云乡人民政府委托对涪陵区罗云乡场镇道路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进行施工图设计。

根据与甲方签订的设计合同,本次罗云乡场镇升级改造工程范围包括场镇范围内人行道及场镇雨污水管网改造等。

本工程包括光明路、星星路、农会路、红军路、文昌路,主要是完善罗云乡城市功能,项目地址在罗云坝村。

项目建成后,助推罗云乡快速健康发展。

1.4.2设计采用规范、规程

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2、《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

3、《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4、《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2011;

5、《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

6、《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7、《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范》CECS141:

2002;

8、《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012);

9、《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GB50220-95);

10、《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交公路发[2007]358号;

11、《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T82-99);

1.4.3设计依据

1、建设方与我公司签订的设计合同;

2、建设方提供的1:

500现场地形图;

3、项目组现场踏勘资料;

4、上阶段方案设计;

5、其他相关资料。

1.4.4项目现状及分析

1、道路现状:

路面破损较多,现状道路功能不清,交通性道路和生活性道路相互混淆,城镇主要道路又兼对外交通的功能,缺乏静态交通设施,尤其是停车场严重缺乏,现状停车一般是靠路边就近停车,加上道路等级低,如遇场镇赶场等人流、车流集中的时候,严重影响集镇交通组织的畅通。

造成对城镇形态发展的不科学引导,居民生活习惯及生活环境受到一定影响。

2、给排水现状:

集镇内现状无市政排水管网。

排水体制为雨污合流制,排水渠道多为石砌暗沟、暗渠,未经处理的生活污废水直接排入水体或农田,造成环境破坏。

集镇地形,有利于雨水、污水的分片排放。

在集镇北侧有一座污水处理厂,占地3048平方米。

3、路灯现状:

罗云乡现有电力线路来自焦石镇变电站。

由于农网改造工程的完成,各行政村均已经设有变压器。

现有路灯锈蚀严重,损坏较多,已无法正常照明。

1.4.5对现状道路的评价

根据对罗云乡镇道路及附属设施的调查,该段道路主要病害为在道路路面破损严重,人行系统不完善、街道照明设施不完善、生活污水随意散排等。

道路整体平整度较差,行驶舒适性低,影响通行质量,对过往车辆及行人通行造成安全隐患。

且随着罗云乡场镇的逐步发展,居民出行量日益增大,现有场镇基础设施无法满足居民出行及日常生产生活需求

1.5、设计原则

因本项目为乡镇基础设施工程,无相关规划且道路两侧建筑密集,道路平面原则上不进行调整,仅局部路段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微调,保证人行道畅通。

道路纵断面原则上不进行调整,仅对局部临街门面较低路段进行微调,保证人行道与临街门面的顺接。

1.6设计要点

1.6.1污水管线设计

(1)污水量计算

本设计污水量按城市综合污水量计算,城市综合污水量计算以城市综合供水量标准为基础,排水管线将负责收集、转输道路周边地块的生活污水。

污水管道设计流量。

计算公式:

Qmax=Qave*1.1*Kz(1/s)

式中

Qmax:

设计污水流量(L/S)——最高日最高时污水秒流量

Qave:

最高日平均时污水流量(L/S),根据综合污水量标准q计算

Qave=q*流域计算人口数(人)/(24*3600)

q=城市综合供水量标准*80%(L/Cap.d)

地下水渗入量系数

总变化系数,按下表取值

Kz

污水平均日流量(L/S)

5

15

40

70

100

200

500

>=1000

总变化系数Kz

2.3

2.0

1.8

1.7

1.6

1.5

1.4

1.3

(2)污水管道水力计算

Q=A*V式中

Q-污水干管设计流量,m3/s

A-水流过水断面面积,m2

V-流速,m/s

水力计算采用谢才曼宁公式

本次设计污水量按给水量的90%计,本次污水量计算中,日变化系数为2.3,城市综合污水量标准q(平均日)为120L/Cap.d,人口密度按0.0185人/m2计算。

根据污水量计算和水力计算,污水管道设计管径为DN400。

1.7排水工程设计说明

(1)设计标准及基本参数

①.设计年限

本工程排水系统规模均按远期规划进行设计。

②.排水体制

本工程排水体制采用雨、污水分流制,雨、污水管网分别自成体系。

③.设计规模

雨水量计算按重庆市暴雨强度公式和流域汇水面积计算,根据地块和道路设计的情况选用适当的暴雨重现期P和径流系数ψ。

污水按城市综合污水量(城市综合用水量标准的85%)和规划人口进行计算,规划人口按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

④.基本设计参数

⑴最大设计流速:

塑料管Vmax=5m/s。

⑵最小流速:

污水管道在设计充满度下为Vmin=0.6m/s;

雨水管道在满流时Vmin=0.75m/s。

⑶雨水管道按满流设计;污水按非满流设计其最大设计充满度按下表:

管径

最大设计充满度

200~300

0.55

350~450

0.65

500~900

0.70

≥1000

0.75

⑷最小管径与最小设计坡度:

市政排水管最小管径控制在d400,本工程最小设计控制坡度为i=0.003。

⑸本工程排水管道均采用管顶平接。

(2)雨水系统

1.雨水量计算

雨水设计流量公式:

Q=qψF(L/S)

·暴雨强度(q)采用重庆市暴雨强度公式:

(L/S·Ha)

·暴雨重现期:

道路P=3~5年。

·设计降雨历时:

t=t1+t2(min)其中,

地面集水时间:

t1=5(min)

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

t2(min)按计算。

·综合径流系数:

ψ=0.75。

·汇水面积(F)分地块计算(Ha)。

(3).雨水排水系统设计

1)道路雨水管道布置

功能:

道路雨水管道负责收集、输送该路段道路路面、相邻地块及上游雨水管道转输之雨水流量。

定线原则:

布置于一侧人行道下,雨水管中心距路沿1.2米(标准路副段),道路边缘设置雨水口,雨水口连接管段穿越道路。

雨水管道的布置考虑道路(包括人行道)路面及地块雨水收集的便利性。

1.8施工总体目标控制

1.8.1工期目标控制

根据招标文件要求,本合同工程计划施工工期为120日历天。

1.8.2质量控制目标

本合同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目标为:

合格工程。

1.8.3施工安全控制目标

本合同段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目标:

创建无重大安全事故工地。

1.8.4文明施工控制目标

本合同工程文明施工控制目标:

争创文明施工环境。

2、施工总体布置

2.1总体布置原则

以既能够满足工程进度和施工强度需要,同时还要符合创建文明工地为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对外交通等自然条件,综合考虑本工程规模、工程特点、工期、施工方案等因素,按照招标文件要求和《设计规范》标准,遵循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有利生产、方便生活、易于管理、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紧凑合理地布置管理及生活区、辅助企业区和施工交通道路、供水供电等。

2.2施工场区规划

根据已确定的场区布置原则,施工现场布置条件、该工程特征和施工工艺要求,将该每个单体工程划为三个区:

①施工区;②办公生活区;③施工辅助生产区。

具体布置详见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2.3施工交通规划及布置

2.3.1进场道路

本次施工的区域均有进出公路。

2.3.2场内交通

根据施工总体布置规划及场内交通需要,我方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可利用场镇道路。

场内运输主要包括土石方挖填、砂石料、砼、钢筋、块石、工程弃料等。

根据工程施工特点和运输量、运输强度、运输设备、运输距离及施工道路和生活区、辅助企业区之间的有效配合规划布置场内施工道路。

2.4施工供水、供风、供电及通讯

2.4.1施工供水

施工用水采用乡镇自来水,作为生产、消防用水。

2.4.2生活用水

生活用水采用乡镇自来水

2.4.3施工用电

(1)电源

施工供电电源分两路,一路是由采用场镇街道居民用电,一路由自备75KW柴油发电系统组成。

(2)施工照明

拌和站设400W卤化物投影灯照明,作业面设1000w投光灯或碘钨灯;生活区、生产区及施工道路每50m布置一只250w高压钠灯。

灯的数量及亮度要满足夜间施工照明的要求。

(3)避雷接地

变压器进线端装设阀式避雷器,共用接地系统接地电阻小于4Ω,低压供电线路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

(4)用电安全

每一配电箱(盘)的每一供电回路均装设漏电保护装置;露天安装的配电箱盘装设有效的防雨设施;变配电所和发电室配备干粉灭火器。

2.4.4通讯

主要管理人员配手机8部,保证随时与业主、监理工程师沟通和对外联系,作业区现场主要施工人员配对讲机4部,以便施工现场的指挥和调度。

2.5施工辅助生产区

2.5.1混凝土及砂浆拌和区

混凝土拌和区设于施工场地附近。

砂浆拌制可利用混凝土搅拌机间歇时间进行拌制。

2.5.2砂石骨料堆放场

砂子、碎石等材料直接堆放在混凝土拌和区附近。

2.5.3钢筋加工厂

钢筋加工厂布置在施工辅助生产区内,钢筋加工厂按原材料堆放场、半成品存放场、钢筋加工厂三部分规划。

原材料堆放场、半成品存放场按半露天布置,钢筋运至加工厂后,无论原材料,还是半成品都要用方木或其它材料架空堆放,以避免钢筋与地面直接接触。

钢筋加工厂内设置切断机1台、弯曲机1台、弯箍机1台、钢筋拉直机1套及电焊机1台等设备。

2.5.4木工加工厂

木加工厂与钢筋加工厂相邻。

木加工厂主要进行模板加工,本工程用模板主要采用九夹板,模板加工厂主要用于异型模板的制作和木模加工的任务。

加工厂按原材料堆放场、加工车间和半成品堆放场三部分设置。

2.5.5仓库

综合仓库分别布置在施工辅助生产区内,存放工程常用和消耗性材料。

2.6生活营地规划布置

主要生活管理营地布置就近租用民房解决。

职工宿舍采就近租用民房。

2.7消防设施

2.7.1管理及生活区每幢房屋侧墙挂5只(ABC)干粉灭火器,保持良好状态。

2.7.2机械修配厂配(ABC)干粉灭火器2只,木加工厂、水泥仓库各配(ABC)干粉灭火器2只。

2.8附图

施工总平面布置图详见附图。

3、现场施工管理组织机构及技术力量

3.1现场施工管理组织机构设置

根据本工程的施工项目规模、结构复杂程度、专业特点及地域特点,按项目法管理形式设置工程项目经理部,全面负责本项目的施工和管理。

项目经理部设项目经理1人,项目技术负责1人,下设工程技术科、质量检查科、物资机械科、财务科、安全保卫科、工地养护室、综合办公室以及各施工作业队。

现场施工组织机构框图如下:

项目经理

 

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框图

各科室职能如下:

项目经理部:

代表我公司对该项目进行合同管理及项目实施,满足合同要求。

接受本单位业务部门的指导、监督、检查和考核。

项目经理是企业法人代表在工程项目上的全权委托代理人,负责全部合同内容的履行和实施,是施工项目全过程所有工作的总负责人,同时亦是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的第一责任人。

具体对项目的实施全过程、全方位进行监督负责,根据项目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对管理人员的责任目标进行检查、考核和奖惩。

技术负责人是本项目的技术总负责,负责组织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施工计划及质量计划等的编制和实施。

负责工程技术及质量管理工作,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和质量问题,督促、检查职能部门的工作,对工程质量总把关。

工程技术科:

负责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在工程中的实施以及日常施工的技术管理工作,安排施工计划、编制进度报表及统计报表,负责施工测量放样等工作。

质量检查科:

负责工程质量全面管理,编制工程项目质量计划,通过检查试验,监督评定等手段的实施,保证工程质量达到质量目标要求,负责试验室管理及竣工资料等工作。

工地养护室:

工地养护室内设置砼工程、砌石工程、土方工程、原材料等检验取样设备及简单试验设备,负责工地上的土方工程、砼工程、砌石工程等及各种原材料的检验、试验工作。

物资机械科:

负责做好本项目的物资材料、设备的采购调度供应、仓储保管、机械维修并满足使用要求,配合质检科及时做好材料的检查、试验工作,做好产品的标识,满足可追溯性。

财务科:

负责资金计划、供应、成本核算、统计报表、信息综合等。

安全保卫科:

负责施工安全,制定安全施工操作规程,设置安全设施,对本项目安全施工进行有计划的控制,督促、检查安全生产,配合当地公安部门做好消防保卫工作。

综合办公室:

负责生产、生活、办公等临时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后勤保障、环境卫生、档案文件管理、创建文明工地等工作。

石方作业队:

负责完成输水洞洞身开挖工作。

砼作业队:

负责完成本单位工程中所有砼部分的施工工作。

3.2现场项目主要管理人员

项目经理:

项目经理根据企业法定代表人授权的范围、时间和内容,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和安全生产,对施工项目从开工准备至竣工验收,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管理。

按照我单位有效管理文件认真履行项目经理职责。

项目经理住工地时间每月不少于22天,并且保证完全服从工程施工需要。

技术负责人:

是本项目技术负责人,领导组织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施工计划、质量管理计划等的编制及实施。

负责工程技术及质量管理工作,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及质量问题,督促、检查职能部门的工作及其质量。

技术负责人住工地时间每月不少于22天,并保证完全服从工地需要。

4、主体工程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4.1主体工程施工内容

根据招标文件,罗云乡场镇排水管网建设工程主要内容是:

道路工程、给排水工程及涪陵区罗云乡场镇排水管网建设工程施工设计图、图说及工程量清单所包括的所有内容(具体以工程量清单明确的内容为准)。

4.2测量放样

进场后即对业主提供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点进行复测验算,核算无误后接引至工地现场埋设控制桩,控制桩要求通视良好,不受施工干扰,满足施测精度,并进行固定和保护,报请工程师认可,作为施工控制依据。

4.3平面控制

根据控制点坐标,建立施工现场的控制网点,绘制坐标网点,复测无误后对定位桩固定保护,并定期进行复测,若发现定位桩有位移迹象时,应及时复测、校正。

4.4高程控制

在适当位置建立施工用高程控制点,并从提供的水准点引测高程,高程控制点设在容易进入和通视的地点,并每周一次进行复测、校验。

4.5施工放样

钢筋砼工程立模前应放出结构纵横向轴线和立模线,以保证立模、扎筋位置的准确性,施工期测放人员与有关工种技术人员交底,以保证放样的准确性。

4.6竣工测量

工程全部完工后进行竣工测量,包括平面布置和高程控制点等,并整理汇编到竣工资料中。

4.7人员、仪器配备

人员:

根据工程需要项目经理部成立测放组,由工程科负责,配备测量工程师2人,技术员4人,测工2人。

测量仪器配备:

电子全站仪1台,DS3水准仪1台,以及必要尺牌、花杆、卷尺等工具。

所有测量仪器,检测设备全都经标准计量局检验、核定。

4.8主要工程施工方案

4.8.1施工的原则

(1)工期原则:

按控制性工期的先后次序进行施工。

(2)安全原则:

减少同一场地的多工种作业,避免交叉施工。

(3)工序原则:

开挖施工从上至下,分层开挖;回填施工从下至上,分层回填;先地下后地上的顺序进行施工。

4.8.2采取的主要施工措施

(1)进场后设立隔离措施,严格管理,统一协调,确保有序施工。

(2)充分利用业主提供的有利条件和我公司现有的设备和设施,进行优化组合。

(3)分部分项工程穿插流水施工。

兼顾资源平衡、生产均衡和工期原则。

(4)合理安排开挖施工程序,为管道安装、井室施工及时提供部位。

(5)各部位施工阶段,在现场设固定专用水准仪,专门负责协助土建施工和安装施工,通过反复校核,将土建施工及安装误差限定在允许范围内。

4.8.3施工准备

4.8.3.1技术准备

组织技术人员及施工人员细阅施工设计文件、招标文件和图纸;实地调查、复核工程数量;确定施工方法,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分工序、部位编写作业指导书和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交底、学习技术规范。

开工前做好各项试验准备工作,各种施工配和比委托区内有资质试验室进行设计,如集料、石料筛分等试验、砼、砂浆的配合比等。

配备配足试验人员和试验设备仪器以便施工过程中监控。

4.8.3.2施工现场准备

根据业主提供的总平面图和测图控制网,建立满足施工要求的平面和立面施工控制网;搞好“四通一平”;建造临时设施,对所有的施工机具在开工之前进行检查和试运行;并组织材料进场,按规定的地点和指定的方式进行储存堆放;做好围蔽施工设施;落实雨季、高温季节的临时设施和技术措施,做好施工安排;布置安排好消防保安等设施。

4.8.4施工测量

为确保合同段的坐标点、水准点的准确性,避免以后施工中出现偏差,确保工程质量,工程开工前首先组织测量队对线路进行复测,其内容包括坐标点、高程的复测,水准点的复查与增设,提请交监理工程师核备,同时根据拟好的方案,选择合适部位安排驻营及各系统位置,经审核同意后,进行施工放样,开始测量之前对仪器灵敏度和精确度的校核,符合规范规定的要求后方可进行工作。

4.8.4.1施工测量技术要求

(1)施工测量按招标文件和施工图纸、测量规范有关规定执行。

(2)对监理工程师提供的控制点进行复核测量,并与现有接点进行贯通联测,符合精度要求后,再进行工程的施工测量。

(3)全部测量数据和放样都须经过监理检查和批准。

(4)对整个工程场区地面平面控制网按精密导线网布设。

(5)对整个工程场区地面高程控制网按II等加密水准网布设。

4.8..4.2平面控制测量

(1)地面平面控制测量

根据本标段的工程特点,利用业主提供的测量控制点,在场区按精密导线网布设。

精密导线网点沿本标段所经过的实际地形选定;为了保证本标段与现有接点的贯通,导线测量用的控制点至少要贯通联测到相邻标段所用的控制点两个以上。

利用贯通平差后控制网点对轴线进行测设。

导线点位可充分利用己埋设的永久标志,或按城市标志标准埋设,点位可选在现有的建筑物上或按规范埋设。

所有导线点必须选在施工范围之外,稳定可靠。

(2)标段平面控制测量

利用测设好的平面控制网,以标段的两个轴线方向为基线,直接把轴线控制点投测到标段基坑边,经检查复核无误后,设立护桩,利用轴线控制点通过全站仪把轴线直接投测到标段基坑内,并对标段结构进一步进行施工放线。

4.8.4.3高程控制测量

(1)地面高程控制测量

利用业主提供的水准控制点按II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复测,复测结果在误差范围内,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测设数个水准基点作为高程控制及变形沉降观测用。

水准基点的埋设要稳固可靠。

地面高程控制网在II等水准点下布设精密水准网。

加密水准网在II等水准点之间部设成附合或闭合环线,往返附合或闭合环线闭合差≤±8√L(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路线长度,以km计算。

)。

采用水准仪为DS3。

标尺为因瓦尺。

(2)标段高程控制测量

对于标段施工时的高程控制测量,采用复核或增设的水准基点,按二等水准测量要求把高程引测至沟槽内,并在沟槽内设置水准基点,且不能少于两个,通过沟槽内和地面的水准基点对标段施工进行高程控制测量。

4.8.4.4控制测量

(1)开工前检查工程己测设的所有永久性标桩,并将遗失的桩在接管工地2天之内通知工程师,然后由工程师提供必要的工程测设资料和测量标志,在收到工程师提供的工程测设资料和测量标志之后,做好施工测量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坐标点、水准点复测,增设水准点,根据施工需要增设坐标点。

测量仪器使用前进行检验、校正。

增设的水准点、坐标点,点位选在比较稳固不易损坏的地点。

(2)复测及增设水准点:

复测及增设水准点测量采用DS3型水准仪。

高填深挖地段、工程量集中及地形复杂地段,增设临时点位,其精度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3)放样:

施工前按设计断面,用全站仪在现场放出检查井的具体位置桩,提请监理工程师批准。

对机械化施工过程中每15m设置一个控制标高的控制桩,进行施工控制,如有碰倒和丢失及时补上。

4.8.4.5相邻接口测量

施工前对接口位置轴线、高程与有关部门进行确认,并进行与有关部门或接口单位控制网的复核测量和本标段控制网的复核测量,保证接口正确连接。

4.8.5拆除工程

人行道、缘石拆除

施工准备—原有管线调查—方砖、沿石拆除—废渣外运

首先根据设计图调查原有管线的具体位置,并作好标记,然后机械拆除旧人行道道砖,人工开挖有燃气管道及供水管道,并作好保护工程,以免在今后的施工中损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待上述工作都完成后再用机械大面积开挖旧人行道。

4.8.6雨污水管网工程

4.8.6.1.基槽开挖与支护、排水

根据土质、地下水位、地下及地上构筑物以及施工环境等情况进行沟槽施工。

沟槽的开挖采用直槽的形式,人机结合。

挖掘机械采用3m3斗容量的挖掘机,运输土方机械利用15m3的自卸汽车。

首先挖掘机骑于沟槽上沿管道走向开槽,测量人员跟踪检测槽底高程,当挖至距设计槽底标高20cm左右时人工清底,避免超挖。

若管道基底位于淤泥层且层深<0.5米,应全部清除并挖至于好土层,还填级配碎石至管道基础底部,填实整平后再进行管道基础施工,超挖部分在填实整平后其压实度不得小于90%。

淤泥层层深>0.5米时,应抛石挤淤至管道槽底,并满足工程要求后进行施工作业。

根据设计要求,结合现场实际适当考虑支撑(木支撑或钢板支撑)。

沟槽开挖后及时挖排水沟排水,施工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试坑的涌水量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