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质量食品安全程序文件汇编新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274685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96 大小:87.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版质量食品安全程序文件汇编新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完整word版质量食品安全程序文件汇编新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完整word版质量食品安全程序文件汇编新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完整word版质量食品安全程序文件汇编新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完整word版质量食品安全程序文件汇编新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质量食品安全程序文件汇编新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

《完整word版质量食品安全程序文件汇编新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质量食品安全程序文件汇编新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9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word版质量食品安全程序文件汇编新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

完整word版质量食品安全程序文件汇编新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

XXX有限公司

 

质量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文件

程序文件汇编

文件编号:

MR-QFSP-2018

版本:

A/0

编制:

文件编写组

审核:

批准:

受控

受控状态:

 

实施日期:

2018-3-1

 

文件修订记录

序号

修订日期

修订内容

修订人

版本

备注

 

 

 

QFSP-01风险和机遇管理程序

QFSP-01A/0

1目的

内、外部环境是公司质量管理活动的立足点和根本前提。

充分开展企业内、外部经营环境的调查和监测,确定与本公司目标和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准确、及时地把握消费趋势和顾客需求,认清本企业的优势和劣势,从而抓住机会,化解威胁,实现质量管理体系与企业的环境变化动态匹配和优化适应,促使企业在竞争中求生存、在变化中谋发展、在经营中创效益,充分应对现状和把握未来。

2适用范围

适用于通过本公司经营环境内、外部因素识别,评价经营管理上面临的风险和机遇,制定应对措施的控制及企业的经营环境变化、业务流程动态调整和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优化控制。

3术语和定义

3.1企业环境:

是指一些相互依存、互相制约、不断变化的各种因素组成的一个系统,是影响企业管理决策和生产经营活动的现实各因素的集合。

包括企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3.2风险:

“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

”企业风险按其内容不同可分为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商业风险、营运风险等。

3.3机会:

指具有时间性的有利情况。

3.4企业风险评估:

是对所收集的风险管理信息和企业各项业务管理及其重要业务流程进行的风险评估,具体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应对措施等步骤,其目的在于查找和描述企业风险,评价所识别出的各种风险对企业实现目标的影响程度和风险价值,给出风险控制的优先次序并选择应对措施加以实施等。

风险评估要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专家咨询、管理层访淡、集体讨论、情景分析、统计分析、模拟分析、管理工具分析等。

管理分析工具包括条件危险性分析法D=LEC,SWOT分析法、PEST分析法、波特五力模型等,

3.5SWOT来自麦肯锡咨询公司的企业战略及环境分析工具,将对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

SWOT分别代表企业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

4职责

4.1办公室负责组织本公司的内、外部环境分析与评价,风险与机会应对措施的实施控制,业务流程动态调整和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优化控制。

4.2销售部负责供方风险分析、质量风险分析。

4.3销售部负责市场经营风险分析。

5工作流程和要求

5.1公司需考虑的主要风险

5.1.1质量风险,例如:

a直接质量风险:

产品和服务质量问题,导致退货、换货等风险。

b间接质量风险:

产品使用过程,损坏了顾客的其它财产权或人身权,应负民事赔偿责任。

5.1.2环境风险,例如:

a产品销售淡季与旺季,影响顾客的采购,也间接影响公司产品经营。

b人文环境:

主要体现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消费习惯不同。

c法规、政策环境:

国家法规及宏观经济政策、经济环境的变动,以及个别地方的相关政策的变动会间接的影响到企业资金融入以及企业运营的必要条件。

d经济环境:

利率的变动、汇率的变动、同伙膨胀或通货紧缩等。

5.1.3经营风险,例如:

A物料供应:

主要包括了物料的价格、质量和送货时间的变化、采购过程的欺诈行为,采购人员的疏忽,导致物料数量以及质量上的不达标等。

b员工风险:

采购人员、服务人员,技术人员和其他管理人员,由于他们的疏忽导致的风险,以及各岗位主要人员的离职等风险。

c设备:

设备出现意外的故障,甚至损坏等。

d供销链风险:

主要包括供应商及顾客违约,以及供应或销售渠道不畅通等风险。

e法律纠纷:

客户投诉等潜在的法律纠纷。

5.1.4市场风险,例如:

a市场容量:

对市场容量的调查所采用的方法不合适,没有准确的弄清市场对象对产品的用量,使得物料采购大于实际需求,而增加公司的投资风险。

b市场竞争力:

对竞争对手的错误分析可能导致对我们的产品市场的竞争力高估或低估,引发期望值风险。

c价格风险:

产品的价格风险受产品的成本、质量和声誉、顾客消费等的影响。

5.1.5财务风险,例如:

a融资/筹资过程中的风险:

比如风险筹资的费用很高,而且受到政策限制较多,加大了筹资的不确定性。

b资金偿还过程中的风险:

主要受到利率的影响,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增加偿还风险。

c资金使用过程中的风险:

主要表现为短期资金风险和长期资金投资风险。

d资金回收过程中的风险:

应收款无法及时到位,增加了坏账的出现率。

e收益分配过程中的风险:

主要表现在确认风险和对投资者进行收益分配不当而产生的风险。

5.2风险和机遇识别时机

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策划、企业宗旨变化、战略变化、内外部环境变化、组织及其背景变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变化等情况下进行风险识别。

5.3SWOT矩阵分析步骤

5.3.1环境因素分析。

列举企业环境因子:

要求列举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可能的机会与威胁。

列举要求充分、准确。

5.3.2构造矩阵。

将上述环境因子进行重点和优先排序,对公司发展有直接的、重要的、大量的、迫切的、久远的影响因素优先排列出来,而将那些间接的、次要的、少许的、不急的、短暂的影响因素排列在后面。

5.3.3策略组合。

将优势、劣势与机会、威胁的环境因子进行相互组合,形成SO、ST、WO、WT策略,罗列出一系列公司未来发展的可选择对策或策划出诸多行动方案。

5.3.4优选方案。

对SO、ST、WO、WT策略方案进行甄别和选择,确定企业优先选择采取的具体计划与方案,并加以实施。

5.3.5管理体系调整匹配。

上述方案实施过程如导致相关流程、职责、制度、目标等的变化,要及时将上述变化上升到管理体系的层面,使管理体系与应对措施保持动态匹配,积极适应企业环境的变化,又充分发挥管理体系的保障力、生命力和竞争力。

6记录

6.1风险评估报告

6.2风险应对行动计划

QFSP-02人力资源管理程序

QFSP-02A/0

1目的

制定和实施本程序,旨在对公司的人力资源进行管理,包括人员配置、人员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记录的管理,确保从事可能影响服务质量的人员能够胜任其本职工作。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从事影响服务质量的相关人员。

3术语和定义

本程序引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术语,包括:

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员工关系管理等。

4职责

4.1总经理批准公司《年度员工教育培训计划》和《职务说明书》。

4.2质量体系负责人审核公司《职务说明书》。

4.3人力资源部负责编制公司《职务说明书》和《年度员工教育培训计划》,负责公司员工的培训、招聘、借用外来人员等组织实施工作,负责组织对培训、招聘、借用外来人员效果进行评价。

4.4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员工的人力资源需求申请。

5工作流程和要求

5.1人力资源配置

5.1.1从事可能影响产品服务要求符合性的人员应具有相应的能力是能够胜任的。

对能力的判断是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等方面考虑。

5.1.2人力资源部根据各部门确定的岗位工作职责确定人员任职条件,编制公司《职务说明书》,呈送质量体系负责人审核、总经理审批。

岗位任职条件包括:

a专业技能;

b所接受的培训及所取得的岗位资格;

c能力;

d工作经历。

5.1.3人力资源部应按照《职务说明书》中的要求配置各岗位人员。

5.1.4人力资源部对不符合任职条件的岗位人员可以实施以下措施:

a岗位调整

b人员招聘

c教育培训。

5.2员工教育培训计划

5.2.1人力资源部于每年年底向各部门进行员工培训需求调查。

5.2.2人力资源部结合公司年度经营发展计划需要、公司各部门员工的培训需求编制公司下年度《员工教育培训计划》,报公司分管领导审核、总经理批准。

《员工教育培训计划》应明确培训范围、培训方式、培训内容、时间进度以及教师等。

5.2.3制定的培训计划项目应包括:

a公司管理方针、目标;公司管理体系文件、规章制度;

b质量意识教育;

c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d专业技能和继续教育;

e本公司需要传承的知识和经验、传统。

5.2.4有需要但未列入计划的培训,应由所在部门向人力资源部申请,经公司分管领导批准后实施。

5.2.5公司内部组织的培训,人力资源部应填写《培训记录表》,记录培训人员、时间、地点、

教师、内容及考核成绩等,培训后将有关记录、试卷或操作考核记录等存档。

5.2.6参加外送培训的人员,培训结束后应将培训考核取得的合格证书复印件交人力资源部存档。

5.3新员工入职培训

5.3.1新员工在进入公司一个月内,由人力资源部组织统一进行以下培训:

a企业文化培训:

介绍公司的简介、历史发展情况以及组织架构。

b规章制度培训:

对公司有关人事、行政、财务各部门的规章制度的培训。

c公司基础教育:

包括公司、员工纪律、质量方针、目标、意识、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标准基础知识、公司管理手册等的培训。

d岗位技能培训:

学习作业指导书、产品知识、设备操作知识等。

5.3.2新员工培训后,由人力资源部对其组织进行书面和操作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

5.4在岗人员培训

按照公司《年度员工教育培训计划》的安排,人力资源部每年负责组织对在岗员工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岗位技能培训和考核,其他部门负责予以配合。

5.5专业人员培训

按国家规定的须持证上岗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取得证书后持证上岗。

5.6转岗人员培训

(1)部门基础教育:

学习本部门制度文件、作业指导书。

(2)专业技术培训:

学习本岗位专业技术知识、标准规范、规程等。

(3)岗位技能培训:

学习作业指导书、工作制度等。

转岗员工培训后,由人力资源部对其组织进行书面和操作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

5.7培训的有效性评价

每次培训结束后,对受训人员通过笔试、面试、实际操作等方式进行考核。

评价接受培训的人员是否通过培训具备了所需的能力,评价培训工作是否有效,评价结果记录在《培训记录表》上,用于提高培训的有效性。

5.6人力资源管理记录

人力资源部负责保持所有员工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的有关记录,并纳入员工的人事档案。

6相关记录

6.1《年度员工教育培训计划》

6.2《培训记录表》

QFSP-03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管理程序

QFSP-03A/0

1.目的

本程序规定了本公司应确定、提供并维护和管理为实现产品的质量、卫生的符合性所需的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以确保产品满足顾客和适用的法律法规的要求。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的管理

3.职责

3.1生产车间负责基础设施配置计划的提出和生产场所的工艺和定置设计,并对生产设施的维护、管理以及生产环境管理进行监督。

3.2业务部负责设施的采购和提供。

3.3业务部负责支持性服务(如产品交付后的运输等)。

3.4品质部负责设施的检定、监视和测量装置的管理和设计。

3.5生产车间负责管理机械、动力、水、电、气等设施的提供和质量保证。

3.6生产车间及相关部门负责保持生产区域环境的管理和在用设施的日常维护。

3.7办公室负责支持性服务工作的管理(如通讯等)。

3.8经理负责为基础设施的确定、提供和维护给予必要的资源。

4.工作程序

4.1设施是实现产品符合性的物质保证。

应确定、提供并维护为实现产品所需的基础设施,确保过程能力,最终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基础设施包括:

a)建筑物、工作场所(办公和生产场所)和相应的设施(包括设备系统);

b)过程设备(机器、仪器等)、硬件和软件以及工具等;

c)支持性服务,如运输、通讯等。

4.2生产场所的环境条件是实现产品符合性的支持条件,各相关部门要根据产品实现过程的特点来确定、提供和控制。

4.2.1生产场所的控制

a)生产车间在主持设计车间工艺布置时,应综合考虑生产环境的要求,科学地设计,绘制工艺布置和定置管理图。

使设施、设备、工装、工位器具、物资等按工艺流程有序地放置;

b)各生产区域定置标志明显,定置物品(如各种、器具)按规定分类、有序置放,不得越区混放,以利于材料的交转、搬运和安全以及正确使用;

c)车间生产场地应保持清洁,定期、定时进行清扫、保洁及消毒。

4.2.2办公场所、档案资料室以及公共场所等由办公室根据各部门特点进行设置及监督,做到舒畅、整洁、通风采光好,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和职业卫生,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各部门的工作质量来保证产品质量。

4.2.3各生产岗位及相关部门必须严格执行生产安全、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要求,品质部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

4.3设备管理

4.3.1一般设备的管理

a)生产车间根据产品工艺要求,提出设备配置计划,经审批后进行采购;

b)新购置的设备由业务部会同生产车间负责验收、安装调试,合格后纳入日常管理;

c)设备的维护、保养、维修等应根据设备特性、生产状况执行。

4.3.2特殊设备的管理

a)本厂的特殊设备,是指精炼过程专用设备。

由生产车间负责按设备规程进行操作和维护管理并督促相关人员执行。

b)特殊设备的大、中修由生产车间提出计划,由经理组织论证、批准后实施;

c)特殊设备应有备件清单确保需要时供应,并有严格的操作程序和经培训的维修人员;

d)管理人员应收集特殊设备的有关信息和数据,分析评估管理的有效性和相关数据的发展趋势,为制定下次维修计划提供依据,使保养目标得到改进;

e)对特殊设备的每次检查、保养和维修均应有记录。

记录包括活动内容、完成的工作替换的零部件、测试结果(验证验收)等。

4.3.3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检定、管理由品质部负责,按《监视和测量装置管理程序》规定执行。

4.4支持性服务

4.4.1生产车间负责产品生产过程的动力、水、电、气(汽)的保障供应,确保不因上述原因造成计划外停产或事故。

具体实施按相关规定执行。

4.4.2办公室负责通讯监控,保证各点及持有通讯工具人员使用正常。

在得知某通讯器材出现故障或需配置新的通讯器材或工具时,应及时联系维修人员或给予安装,确保生产和工作所需。

4.4.3办公室负责按生产所需给予配置充足的人力资源,特殊、关键工序的操作人员以及从事检验、测量工作的人员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培训工作按《人力资源管理程序》规定执行。

4.4.4对交付的产品,业务部负责安排运输,按时交付给顾客,并做好顾客回访、沟通等方面的工作,增强顾客满意。

4.5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管理所涉及的所有记录,相关部门均应按《记录控制程序》的规定。

5.相关文件

记录控制程序

人力资源管理程序

监视和测量装置管理程序

6.相关记录

设备清单

加工设备维护保养记录表

车间清洗消毒记录

消毒液配制记录

QFSP-04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

QFSP-04A/0

1.目的

本程序规定了对监视和测量装置进行配置、校准、标识以及维护等的管理并进行控制,确保监视和测量活动的可行和有效,为产品符合规定要求提供证据。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产品实现、生产和服务等过程使用的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

3.职责

3.1品质部根据产品实现及服务等的过程的需要,确定需实施的监视和测量以及提出监视和测量的要求。

3.2业务部负责监视和测量装置的采购。

3.3品质部负责监视和测量装置的管理以及装置的校准,并按周期进行检定,是归口主管部门。

3.4各部门(车间)负责正确使用本部门和监视和测量装置,并进行日常维护保养。

3.5食品安全小组负责审批监视和测量装置的购置计划。

4.工作程序

4.1品质部在工艺准备中应明确产品实现过程中所需要的监视和测量(包括为验证产品符合性的全部测量、检验、试验和验证活动),以及所需的监视和测量装置。

4.2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

4.2.1购置

品质部申报所需监视和测量装置,报经理审批;

批准后的购置计划,由业务部订货采购。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采购,必须选择有资质的、国家认可的供方;产品或包装上有明显的认证标志或附有检测合格证明。

到货后,品质部组织验收,合格的入库,按有关规定管理;不合格的办理更换或退货手续。

验收、入库或更换、退货事宜按《采购控制程序》规定处置。

4.2.2校准

新购置的测量装置,在使用前要进行校准和调整,按国家标准,由有资格的操作人员进行调整,并为其提供作业指导书。

在用的测量装置按规定要求编制并实施周期检定计划,报经理批准后组织实施;检定合格的装置,按规定作出表明其状态的标志或经批准的识别记录;

所有装置的校准、检定按计量管理的相关制度执行,其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持有效的资格证书;无计量资格的项目,必须委托资格单位校准和检定;

记录校准结果。

记录应能表明该装置测量能力的等级及使用环境等。

4.2.3监视和测量装置的管理

监视和测量装置由品质部统一管理。

按使用说明书要求进行搬运和存放,定期进行检查维护,防止损坏或失准,并配备与使用要求相适应的环境条件,确保其监视和测量能力与要求相一致;

各使用部门领用监视和测量装置时,需办理手续;领用后,负责日常维护管理;计量标准器和贵重精密仪器仪表必须有专人保管和维护保养;

使用人员应了解、掌握装置的操作方法、测量范围和性能特点。

不允许使用无合格或合格证超期的监视和测量装置。

若在使用有效期内需监时校准的,应及时送回品质部;使用周期届满时,由品质部统一送检、校准;

使用过程中,遇有异常情况或出现故障时,应即停止操作(用电的装置切断电源),并报告品质部。

在找出原因、排除故障,确认性能未受影响后,方可继续使用。

4.2.4报废和启用控制

监视和测量装置经检定不合格,又无修复价值时,品质部提出报废意见,经经理批准后,销去台账,统一处理;

装置的封存,根据使用情况由品质部提出,并办理封存手续;封存须有明显手续;封存须有明显标识,并分区堆放;

封存的装置如需重新启用,在投入使用前须得新检定,合格后方可投入,启用后要列入周期检定计划;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报废、封存、启用、停用及标识等具体办法按计量管理相关制度规定执行。

4.2.5监视和测量装置发生故障和偏离校准状态时,要进行有效控制。

除按上述规定处置外,对已发生的检验、测量和试验结果、要加以标识和记录,并对该装置和任何受影响的产品或过程采取纠正措施,包括追回其测量过的产品和重新测量等措施,直至追查到该产品或过程符合要求的阶段为止。

4.2.6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档案,包括技术文件、使用说明书、验收结果,检定结果证书和使用维护记录等,由品质部统一归档管理,必要时可向第二方或第三方提供。

5.相关文件

计量管理相关制度

6.相关记录

计量器具订购申请单

计量器具检定报告

计量器具校准记录

QFSP-05与组织有关的知识管理程序

QFSP-05A/0

1目的

为保护和传承对过程运行及实现产品和服务符合性必要的知识,并鼓励公司和个人根据不断变化的需求和趋势获取必要的知识,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拥有的及与本公司有关、保证产品和服务满足预期要求的知识的管理。

3术语和定义

3.1知识:

组织在实践中从内、外部获得的经过验证的、正确的、科学的认识和经验。

4职责和权限

本公司的各个部门、人员均有获取、分享、应用、创新及保护本公司的知识的责任。

5工作流程及要求

5.1本公司过程运行所需的知识包括:

a内部知识,如:

成文信息、知识产权、经验教训、问题(包括突发问题)的处置措施、先进经验、工作和改进技巧/方法/成果等等;

b外部知识,如:

标准、法规、学术交流、专业会议/培训、外部相关方提供的信息等等。

5.2知识的获取

公司相关部门和个人通过编辑发布、建议收集、意见采集、网络搜索、数据对比、建立数据库/知识库等方式获取知识。

5.2.1接收公司知识的部门、个人均有保护公司的知识不被泄露、不被侵权的责任。

5.2.2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的应严格按照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规执行。

5.3知识的分享

公司通过以下方式分享获得的知识:

a成文信息的发放、传递;

b培训、交流会、研讨会等;

c内部信息系统、QQ群、微信群等;

5.4知识的应用

5.4.1适当时,公司知识管理的相关部门应对各种知识进行整理、分类、合成,建立系显性、有序的知识系统。

5.4.2公司保证相关部门在过程运行、产品和服务实现的过程中及时获得必要的知识。

5.4.3相关部门在应保证领会并严格遵守知识的内容。

5.5知识的创新

公司鼓励部门和个人对获取的知识进行更新、创新,知识的更新和创新应保持与行业同步发展,确保可持续性。

5.6知识的保护

5.6.1接收公司知识的部门、个人均有保护公司的知识不被泄露、不被侵权的责任。

5.6.2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的应严格按照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规执行。

6记录

无。

QFSP-06信息沟通程序

QFSP-06A/0

1.目的

对与管理体系相关的内部和外部沟通的方式、所沟通的信息的处理及其结果进行控制,促使信息交流,加强相互理解,确保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各部门之间和本公司与外部之间的信息沟通和管理。

3.职责

3.1食品安全小组负责内部和外部信息的收集和处理。

3.2各部门、车间负责提供内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的有关信息,并配合食品安全小组进行信息处理。

4.工作程序

4.1本公司通过以下过程和方法确保在各部门之间、不同层次的人员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a)文件沟通——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分发给各部门,以便各部门相互了解;

b)会议沟通——通过管理评审会议、内部审核会议、讨论会等各种会议,讨论、研究当前的形势和工作的开展情况,以利于评价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的有效性;

c)员工建议——通过员工日常的信息反馈,以便了解员工的情况和建议;

d)记录沟通——通过食品安全管理体运行中形成的记录,反映本公司所提供的产品、服务情况,使相关人员了解;

e)培训沟通——通过岗前培训及在岗培训,提高员工的生产操作技能、质量意识、卫生意识和与岗位相关的食品安全知识,使员工了解其在食品安全中的责任及如何在工作中发挥对食品质量与安全的作用;

f)电子媒体沟通——本公司各级人员通过电话、传真、网站等,传递本公司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信息,从而进行及时、有效沟通;

g)部门、岗位间沟通——促进各工序、岗位相互了解、理解与配合,为食品质量与安全共同努力;

h)专项沟通——通过《工作联络单》对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