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三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学案 人民版必.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268856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27.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三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学案 人民版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三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学案 人民版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三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学案 人民版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三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学案 人民版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三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学案 人民版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三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学案 人民版必.docx

《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三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学案 人民版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三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学案 人民版必.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三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学案 人民版必.docx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学案人民版必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一、科研的起步与国力的展示

1.背景

(1)新中国成立初期,专门科研机构少,科技人员不足。

(2)科研工作仅在地质学、生物学、气象学等领域。

2.措施

(1)确立自力更生的发展方针。

(2)成立科研机构:

①1949年1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

②1958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

(3)组织科研队伍:

①欢迎海外知识分子回国,如李四光、邓稼先等,成为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

②大力培养科技人才。

(4)制订发展规划:

编制出《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确定国家重点科技任务和发展尖端科技的紧急措施,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个“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3.成就

(1)国防科技:

①核能:

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②航空航天: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2)医学:

1965年,中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3)农业:

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

1.背景

(1)“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科技事业严重受挫,大部分科研工作陷入瘫痪。

(2)邓小平复出主管科学和教育工作,在全国科学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

(3)1978年召开全国科学大会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迎来科学事业发展的春天。

(4)1985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出台一系列有关科技体制改革的政策。

2.提出:

1988年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3.意义

(1)反映了鲜明的时代特点,是对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

(2)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4.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1)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2)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3)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有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三、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

1.主要原因

(1)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2)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

(3)“863计划”“火炬计划”等科技规划的实施。

2.主要成果

(1)核技术:

拥有比较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

(2)空间技术领域:

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的国家之一,并从1990年开始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

(3)运载火箭研究:

1999年11月以来,中国运用长征2号系列运载火箭进行了多次“神舟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4)信息技术领域:

1983年,成功研制出第一台“银河”巨型计算机系统;2002年,中国成功研制出运算速度可达每秒1.027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

(5)生物工程领域:

2001年至2002年,相继完成国际人类基因组合作计划中的基因测序任务和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序列图。

3.重大意义:

有利于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轻巧识记]

1.新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

2.中国科技发展历程

[概念阐释]“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期中华民族创建辉煌伟业的标志性成就。

[易错提醒]

我国进行核试验的目的是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维护国家安全。

中国的核政策,是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向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但不是不使用核武器,中国执行的是自卫性的核政策。

[名师点拨]

1.“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意义

(1)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我国的核威胁。

(2)展示了我国的实力,尤其是增强了国防力量,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3)促进了其他领域(如航天技术领域)的发展。

(4)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也有利于世界和平。

2.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原因

(1)突破经典遗传理论禁区,提出杂交水稻的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

(2)杂交水稻不仅种植面积广,而且增产增收创效益,是一次农业上的革命。

(3)目前世界上二十多个国家正在推广杂交水稻,因此,它也是一次世界性的革命。

1.“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使中国的国防实力大大增强。

2.袁隆平杂交水稻的研究成果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为世界农业科技作出了重大贡献。

3.中国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的研制技术已经居于世界前列,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为“科教兴国”战略奠定了基础,推动着中国科技走向世界。

建国以来我国科技发展的历程及助推因素

[材料一]要有原子弹。

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1956年《论十大关系》

(1)结合材料一指出我国20世纪50~70年代高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是什么?

根据当时的形势分析中国迫切需要原子弹的理由。

[教你读史]

关键句是“不受人家欺负”。

关注材料时间出处。

[提示]重点:

发展核武器技术,加强国防力量。

理由:

中美两国处于敌对状态,苏联与中国关系逐渐恶化,发展原子弹可以打破美苏核垄断,推动国家安全。

[材料二]数据显示,我国近年来开发的1000多种新材料中,80%是在航天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有近2000项航天技术成果已移植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研究表明,航天技术的投入产出比达到了1∶10。

可以说,航天产业是一个联动效应极强的高技术产业。

——2012年4月13日《西安晚报》

(2)材料二阐述了中国关注太空发展的侧重点是什么?

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其原因。

[教你读史]

材料中的最后一句话是核心语句,说明发展航天产业的重要性。

[提示]侧重点:

带动发展与航空航天相关的经济产业。

原因: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从国际上看,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国际环境趋于缓和。

1.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历程

时期

战略重点

重要成就

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

“两弹一星”;加快国防科技发展

“两弹一星”;杂交水稻;生物技术

“文化大革命”后,特别是1978年以来

强调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发挥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

原子能、载人航天工程、计算机等高科技与世界整体差距明显缩小

2.助推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

(1)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是科技发展的政治基础。

(2)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前提。

(3)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4)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为科技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5)社会生产、生活发展的推动和需要是重要动力。

(6)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和积极引进世界先进技术。

题组一科研的起步与国力的展示

1.邓小平指出: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由此可见,“两弹一星”的研制()

①体现了中国科技进步②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③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成果④为维护中国国家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选B③“科教兴国”战略制定于1995年,时间不符合。

2.电影《钱学森》再现了钱学森冲破重重困难最终回国报效祖国,成为“两弹一星”之父的传奇经历。

下列有关钱学森作出重大贡献的科技成就表述,正确的是()

A.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仿制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B.1964年我国自行设计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C.“文化大革命”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改革开放后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解析:

选B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不属于“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1976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是在1970年,不是改革开放以后。

3.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升空。

此卫星被命名为()

A.“东方红”B.“神舟”

C.“嫦娥”D.“银河”

解析:

选A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号成功升空,A项符合题意。

4.下列科技成就中,标志着我国在改革开放时期,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已经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C.成功将“东方红一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D.“神舟号”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

解析:

选D2003年“神舟号”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成为居美国、俄罗斯之后的第三个大国,故D项正确。

题组二袁隆平和杂交水稻

5.2001年,袁隆平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与他相关的重大科学成就是()

A.“两弹一星”B.杂交水稻

C.“神舟”五号D.“银河—Ⅰ号”

解析:

选B袁隆平的杰出贡献是杂交水稻,为中国和世界的粮食增产做出了重要贡献,所以选B项。

6.中国的农民说,吃饭靠“两平”(邓小平、袁隆平)。

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分别作出了如下贡献()

A.解放思想,杂交水稻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杂交水稻

C.改革开放,勤俭节约

D.“一国两制”,转基因技术

解析:

选B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民走向富裕之路。

袁隆平进行杂交水稻的实验成功,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故B项符合题意。

题组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7.2009年度诺贝尔生物学奖由美国三名科学家获得。

其实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在生物学领域就曾取得领先地位,它是()

A.依靠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B.依靠基因技术合成牛胰岛素

C.依靠杂交技术合成牛胰岛素

D.依靠克隆技术合成牛胰岛素

解析:

选A1965年,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成功实现,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合成。

8.“亿万星辰汇银河,世人难知有几多。

神机妙算巧安排,笑向繁星任高歌。

”下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航天科技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B.中国航天科技工作者流下了辛勤的汗水

C.中国每秒运算上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问世

D.21世纪中国取得的这一科技成果令人备受鼓舞

解析:

选C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银河”、“神机妙算”。

A、B两项把“银河”定位于航天领域不正确。

1983年,我国第一台命名为“银河”的每秒运算亿次的巨型计算机正式通过国家技术鉴定,这是改革开放初期在科技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

D项中“21世纪”这一时间错误。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这颗‘炸弹’更多的是一个心理武器,而不是一个军事武器,它将使中国获得一个核国家的形象和在亚洲增加威信。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有力打击了美苏的核讹诈

B.中国从此迈入了核国家的行列

C.中国提高了在亚洲的影响力

D.世界政治格局平衡因此而打破

解析:

选D本题考查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影响。

结合所学可以得出中国有力打击了美苏的核讹诈、中国从此迈入了核国家的行列、中国提高了在亚洲的影响力,但并没有改变现有的世界格局,所以答案选D项。

2.新华社电:

“这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材料表明()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国航天员首次进入太空

C.“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神舟5号”发射成功

解析:

选C材料“空间技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说明是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的巨大影响,C项正确。

3.“文化大革命”十年给我国科学技术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但在老一辈科学家孜孜不倦的努力下,中国亦取得了一系列科学技术成就。

下面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科技成就的是()

①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②我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的国家③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④袁隆平“南优2号”杂交水稻选育成功

A.①③B.①②

C.①④D.③④

解析:

选C“文化大革命”时期是1966~1976年,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是1970年;袁隆平“南优2号”杂交水稻选育成功是1973年,均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故①④正确,C项符合题意。

4.右图是中国邮政发行的一个纪念首日封,图中所示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是()

A.邓小平正式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

B.粉碎“四人帮”后,拨乱反正工作正在进行

C.《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制订

D.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开始实施

解析:

选B根据图片中的时间信息和所学史实,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的历史背景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开展的。

而邓小平正式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是在1988年;1956年编制出《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20世纪90年代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5.西班牙《世界报》报道:

“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而且飞得很高,它使整个中国充满了自豪。

”德国《汉诺威汇报》:

“中国正在奋起直追:

中国人进入太空的事实证明了这个经济迅速崛起的国家的实力。

”这两则关于我国科技成就的评论,最有可能是指()

A.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B.“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C.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D.“神舟号”飞船发射成功

解析:

选D由材料中“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中国人进入太空”可判断出符合这一材料信息的是B、D两项,“证明了这个经济迅速崛起的国家的实力”是改革开放的结果,故只能选D项。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

6.关于我国科技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20世纪70年代,“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B.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C.“神舟5号”飞船成功返回地面,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D.袁隆平选育出的杂交水稻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解析:

选C1970年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C项错误,符合题意。

7.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一些显著成就。

小明整理了一部分原因和成就用来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发展。

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A.20世纪60年代,成功研制原子弹,打破美苏在核武器上的垄断

B.科技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家的无私奉献,与社会环境无关

C.20世纪90年代以来,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致力于提高综合国力

D.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我国科技的发展

解析:

选B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原因及对其阶段特征的理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C、D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科技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家的无私奉献以及良好的社会环境,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科技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故选B项。

8.慈云桂七绝《银河颂》云:

“银河疑是九天来,妙算神机费剪裁。

跃马横刀多壮士,披星戴月育雄才。

”这首诗所描述的我国的科技成就是()

A.大亚湾核电站建成投产

B.超级杂交水稻选育成功

C.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D.基因工程技术不断进步

解析:

选C本题主要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

根据“银河”“妙算神机”等可以排除A、B、D三项。

这是指我国银河系列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泽东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据新华社1970年4月25日讯

材料二“嫦娥二号”是我国发射的第二颗绕月探测卫星,它……直接进入地月转移轨道、首次使用X频段测控、对“嫦娥三号”着陆区进行高分辨率成像……这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将为今后的“嫦娥三号”实现月球软着陆奠定基础。

从地面迈向天空,再迈向太空,继而迈向深空、迈向另外一个天体,我们可以离开自己栖息的摇篮,奔向原本陌生的宇宙空间,这是科学的力量、进步的阶梯、文明的标尺。

——新华网北京2010年10月1日电

《嫦娥二号:

中国航天事业的新阶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卫星发射的时代特征。

这次卫星发射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什么重要的影响?

(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从卫星的运行轨迹上看,这两种卫星有哪些大的区别?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人对天体(或月亮)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10分)

解析:

(1)问,通过时间可以得出此时的国内、国际背景,影响结合所学回答即可。

(2)问,东方红是地球卫星,嫦娥二号是绕月卫星,经历变化是从想象到对外太空的探索。

答案:

(1)国内:

“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国际:

处于冷战时期。

影响:

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在联合国席位的恢复。

(2)“东方红一号”是地球卫星,“嫦娥二号”是绕月卫星(或“东方红一号”是围绕人类自身所处天体运行,“嫦娥二号”主要是绕着另外一个天体运行)。

由想象到近距离探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