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检测试题一 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259246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5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检测试题一 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综合检测试题一 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综合检测试题一 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综合检测试题一 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综合检测试题一 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综合检测试题一 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docx

《综合检测试题一 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检测试题一 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综合检测试题一 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docx

综合检测试题一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

综合检测试题

(一)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测控导航

考点

题号

自然地理

1、2、3、4、5、6、7、8

人文地理

9、10、11、12、13、14、15、16、17

区域可持续发展

23、24

区域地理

18、19、20、21、22

选考模块

25、26

一、选择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北京的一场四月雪为清明小长假带来了不一样的风景。

4月5日下午,一位延庆网友发现在一片铺着方形地砖且空着的停车场上,出现了一个个白色的“馒头”状的小雪堆(如下图),且每个雪堆都位于一块方砖的正中央。

据了解,这种方砖的中心有个空洞,会露出土壤,属近年流行的“可呼吸”地面铺装。

据此回答1~3题:

1.形成北京这次“清明雪”的天气系统是(  )

A.冷锋B.暖锋

C.准静止锋D.反气旋

2.照片显示的“雪馒头”形成的原因有(  )

①土壤较地砖热容量大,升温较慢,其上积雪融化较慢 ②地砖中心空洞积雪厚 ③土温比气温低,积雪融化慢④砖面比泥土升温快,温度高,其上积雪融化较快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3.类似该停车场的城市地面铺装与水泥地面铺装比较(  )

A.热岛效应更强B.蒸发量比较小

C.城市内涝更严重D.地下径流更丰富

解析:

1.A 2.C 3.D 第1题,清明时节,东亚大气环流已实现从冬到春的转变,高低气压交替出现,冷暖气团时有交锋。

四月雪应是冷锋天气系统所致。

第2题,“雪馒头”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砖面比土壤升温快,温度高,落在地砖上的积雪融化快;土壤较地砖热容量大,升温较慢,其上积雪融化较慢;气温比地温低,残留的积雪与空气接触面积大,不易融化,得以较长时间存留。

第3题,“可呼吸”地面铺装的方砖中心有空洞,会露出土壤,利于地表水下渗,地表径流减少,城市内涝减轻,地下径流更丰富。

  某地地理老师组织学生对家乡河流进行考察,下列图表为学生的部分研究成果。

读图表,回答4~5题:

河流砾石平均粒径与距河口距离的关系表

与河口距离(千米)

50

100

150

200

250

300

平均粒径(厘米)

0.8

2.5

4.1

5.8

7.4

9.1

4.有关河曲叙述正确的是(  )

A.仅发育于河流的上游地区

B.岩性差异是河曲发育的主要原因

C.凹岸河水较深,利于建设港口

D.凸岸河水较浅,侵蚀作用明显

5.下列图示能正确反映该河流砾石平均粒径与距河口距离关系的是(  )

解析:

4.C 5.A 第4题,河流的大部分河段都有发育河曲的可能,河曲的发育主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河流凹岸侵蚀,河水较深,利于建港。

凸岸沉积,河水较浅,故选C项。

第5题,从关系表中可见,河流砾石平均粒径与距离河口距离大致呈正相关的关系,即距离河口越远,砾石平均粒径越大,反之越小。

据此可直接排除B、C选项,D选项可选取表中的几个数据进行验证后排除。

  下垫面与大气之间存在水热交换,由于水汽蒸发而产生的潜热释放被称之为“潜热通量”。

我国某湖泊常年水量稳定,下图反映该湖泊一年内潜热通量日均值变化及累计降水量。

读图,回答6~8题:

6.该湖泊主要补给水源为(  )

A.季节性积雪消融B.大气降水

C.地下水D.冰川融水

7.在下垫面水分充足情况下,潜热通量值通常(  )

A.夜大于昼B.晨大于昏

C.夏大于冬D.阴大于晴

8.对该湖泊12月~次年2月潜热通量值的表现,合理的解释是(  )

A.下渗强烈B.湖面结冰

C.云量增大D.风速减小

解析:

6.C 7.C 8.B 第6题,据材料知,“湖泊常年水量稳定”,说明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第7题,由材料“由于水汽蒸发而产生的潜热释放被称之为潜热通量”可知,白天温度高,潜热通量大于夜间;黄昏前后气温高于早晨的气温,故潜热通量黄昏大于清晨;夏季温度高,冬季温度低,故潜热通量夏大于冬;阴天气温低,晴天气温高,故潜热通量晴大于阴。

第8题,该湖泊12月~次年2月潜热通量值最低,说明水汽蒸发量较少;该季节,正值北半球的冬季,气温较低,湖面被冰层覆盖,蒸发量小;潜热通量与下渗无关;该季节降水量较少,多晴朗天气,云量少;该湖泊冬季多大风天气。

  位于粤西山区的云浮,有“中国石都”的美誉,明朝嘉靖年间当地就出现石材加工作坊。

20世纪90年代之前,云浮石材加工业大多靠山吃山,但现在,每年都要从欧美、中东、非洲等地进口大量的石材,进行加工后,再销往国内外市场。

改革开放后,东部沿海福建水头镇的石材产业依托厦门港强势崛起,目前,已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石材产销基地。

据此回答9~11题:

9.云浮石材加工业最初兴起的主要因素是(  )

A.原料B.交通C.市场D.技术

10.近年来,云浮从国外大量进口石材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外原料品质好B.本地石料面临枯竭

C.靠近原料进口地D.降低生产加工成本

11.与云浮相比,福建水头镇石材产业发展的优势是(  )

A.产业基础雄厚B.技术工艺领先

C.消费市场广阔D.海陆交通便利

解析:

9.A 10.B 11.D 第9题,根据材料,云浮在明朝嘉靖年间“靠山吃山”,出现石材加工作坊,可知云浮石材加工业最初主要是依靠当地丰富的石料资源发展起来的,选项A正确。

第10题,云浮石材加工从明朝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由于开发历史早,石料资源面临枯竭问题,为了获得加工原料,开始从国外进口,选项B正确。

第11题,根据题干材料中“福建水头镇的石材产业依托厦门港强势崛起”,加上其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海陆交通便利,选项D正确。

  据统计,20世纪50年代初的章丘,境内人口为73万,约有38万人以打铁养家糊口。

章丘手工铁锅制造需要历经12道工序,再过18遍火候,1000℃高温锤炼,经受36000千次锻打,直到锅如明镜。

2018年2月,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播出,渐受冷落的章丘铁锅受到关注。

章丘铁锅的销量同比增长近6000倍,生产的铁锅和库存被“抢光”,一时间,章丘“无锅”。

据此回答12~14题:

12.近几十年来,促进章丘手工铁锅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

A.历史悠久,制作经验丰富

B.铁矿丰富,原料充足

C.品质优良,市场需求量大

D.政策支持,财政补贴高

13.近些年,章丘铁锅备受冷落的主要原因是(  )

A.缺少铁匠艺人B.机械化生产锅具的冲击

C.锅具品质下降D.传统技艺的缺失

14.针对章丘“无锅”现象,合理的对策是(  )

A.提高章丘铁锅价格,降低公众购买愿望

B.提高机械化水平,降低成本

C.加强培训更多铁匠,提高产量

D.改进生产工序,提高生产效率

解析:

12.A 13.B 14.C 第12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章丘铁锅能够发展至今,与其悠久的制作历史和工艺的传承有着密切关系,当地矿产资源并不丰富,市场需求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萎缩,铁锅制作属于市场行为,生产技术水平低,可能仅仅作为文化遗产传承的一部分给予支持,但政府不会提供很高的财政补贴。

第13题,机械化生产的锅具技术投入多,生产效率高,价格低,竞争力强,更易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

第14题,因其传统工艺独特,生产的锅具品质优良,出现了章丘“无锅”的现象,更应当培训更多铁匠,传承原有工艺,打造高品质产品。

  安平桥是修建于南宋时期的跨海石桥,位于福建省安海镇和水头镇之间的淤泥质海湾上。

该桥桥墩采用“睡木沉基”的方法修建,即先由人工平整河床底部,然后将捆扎的条木沉入淤泥作为基底,基底之上再用花岗岩石垒筑成不同形状的桥墩。

水流急的航道采用单边或双边船形桥墩,水流缓的浅滩采用方形桥墩。

古代,安平桥不仅沟通了安海湾东西两岸的交通,桥面还被作为码头,促进了当地商贸的发展。

下图为南宋时期安平桥位置示意图及安平桥景观图。

据此回答15~17题:

15.安平桥采用“睡木沉基”方法修建桥墩的最适宜月份是(  )

A.1月B.4月C.7月D.10月

16.安平桥在水流急的航道处采用船形桥墩主要是为了(  )

A.减少桥底的泥沙淤积B.减少水流对桥墩的冲击

C.提高上游枯水期水位D.减少潮汐对河水的顶托

17.与在桥两端的海岸建设码头相比,南宋时期利用安平桥桥面作为码头的原因是(  )

A.桥梁坚固,便于马车通行

B.海湾宽阔,便于躲避台风

C.桥面平整,利于货物堆放 

D.桥下水深,利于船只停泊

解析:

15.A 16.B 17.D 第15题,“睡木沉基”需要人工平整河床,故应在枯水期时进行,该地地处我国东南沿海一带,河流冬季为枯水期,故A正确。

第16题,船型桥墩面向水流的船型尖头,利于减少河水冲击力度,保护桥墩稳固,故B项正确。

第17题,桥两端靠近岸边的地方,水深较浅,不利于船只的停泊。

桥下相对水深,故D正确。

桥梁上与岸边的平地相比,稳固性、广阔性、抗风性均较差,且桥面需要通行,不适合堆放货物,故其他选项错误。

  下图为尼日尔河流量的空间变化图,左边数字表示河段的位置,右边数字表示该河段位置的年平均流量。

中游河段有许多宽滩及湖沼地带,有“内陆三角洲”之称。

读图,回答18~20题:

18.河段①~⑥同为热带草原气候,但植被自西南向东北由森林草原过渡到荒漠草原。

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热量B.水分C.光照D.地形

19.流水沉积作用最为显著的河段是(  )

A.②~④B.④~⑥C.①~③D.⑧~⑩

20.河段⑥~⑧流量变幅小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季节变化小B.湿地的调节作用

C.水分蒸发强度小D.水库的大量修建

解析:

18.B 19.B 20.B 第18题,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影响因素。

河段①~⑥流量特征的变化关键取决于河流的补给方式,该河段的主要补给方式是雨水补给,流量变化反映出该河段降水先增加、后减少,而热量差异不显著,因此该地区植被变化的主导因素是水分。

第19题,本题考查外力作用。

流水沉积作用的显著程度与流水携带泥沙的能力以及流速密切相关,选项四个河段中,河段④~⑥流量较大,且流量从大减到小,减幅显著,导致河流搬运泥沙能力显著减弱,流量的大幅减小,导致沉积作用增强。

第20题,本题考查河流径流量变化的原因。

河段⑥~⑧流量快速减小,表明沉积作用强烈,所以该地区地势较为平坦;在该河段水分的大量损失形成了面积广阔的湿地,湿地的大量蓄水为下游河水的变化起到了显著的调节作用。

  库赛湖位于藏北高原,冬季湖面结冰,冰上多分布有风沙活动带来的砂砾。

下图为库赛湖地形及取样点沉积层垂直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21~22题:

21.该湖湖滨杂草湿地广布,其中杂草湿地面积宽广的是 (  )

A.甲B.乙C.丙D.丁

22.同一年份的粗颗粒层位于细颗粒层下部,粗颗粒层形成季节是(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解析:

21.A 22.A 第21题,杂草湿地主要分布在浅水区,从等深线分布看,甲地最稀疏,表明甲地浅水区最宽阔,故杂草湿地面积最宽广。

第22题,藏北高原冬春季节多大风,且植被覆盖差,风越大、携带的颗粒越粗。

冬季湖面冰封,有冰层阻隔,砂砾积累于冰面,春季时湖冰融化,砂砾沉积。

二、非选择题(共46分)

2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4分)

  茶卡盆地的南面有鄂拉山,北面青海南山,原为古海洋的一部分。

茶卡盐湖位于茶卡盆地的西部,是一个封闭的内陆盐湖,纯净透明的湖面晶状盐粒可折射倒影,将天空倒映其中,使得天地倒置,因此茶卡盐湖被称为中国的“天空之境”。

茶卡盐湖是一个工业生产与旅游兼顾的旅游景点,其开采历史已有3000多年,而茶卡盐湖的旅游资源是1980年开始开发的。

1984年5月全段建成通车的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从其边缘经过。

(1)简析茶卡盐湖的形成过程。

(6分)

(2)说明茶卡盐湖能形成“天空之境”的原因。

(6分)

(3)20世纪80年代前,该地运盐最适宜采用什么运输方式?

说出理由。

(6分)

(4)某地理研究性小组在研究茶卡盐湖的可持续发展时发生了争论,组员提出了两点观点,请你选择一种解释理由。

(6分)

①茶卡盐湖应停止大规模的盐湖开发,发展旅游业。

②茶卡盐湖的盐取之不尽,应加快其盐业资源开发。

解析:

(1)题,读图可知,茶卡盐湖是位于柴达木盆地的内陆湖,由于地势低洼,积水汇入后不能排泄,导致盐分汇聚,柴达木盆地属于干旱地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所以导致湖泊盐度升高。

(2)题,要注意对“天空之镜”的理解,根据材料提示:

湖面似镜子一样反射天空景色,被旅行者们称为中国的“天空之镜”。

所以从天气状况、人类活动、水质、湖面反射率等方面分析形成“天空之镜”的原因。

第(3)题,结合时间信息,当时还没有铁路。

另外,公路灵活性、适应性强,投资也较小,适合当时的情况。

第(4)题,若赞同停止开发,可从大规模开发对资源的耗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当地盐业开发竞争力不足,旅游业发展的潜力较大等方面分析作答。

若赞同开发,可从当地经济落后,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就业的促进,对收入的提高,盐业市场的广阔,交通(铁路)的改进等角度分析作答。

答案:

(1)茶卡盐湖原为古海洋,经地壳运动隆起抬升,由原先的外流湖演变成了内陆湖,四周的矿物质向湖泊沉积,随后气候变干,蒸发旺盛,周边径流汇入少,水量减少,湖水盐度不断上升,盐类结晶析出。

(6分)

(2)湖面光滑平整,且面积空旷,地表反射率极高;地处高原,空气稀薄洁净度高,晴天多,云量少;位置偏僻,经济开发程度低,盐沼区破坏少,大气污染少,湖水水质洁净。

(6分)

(3)公路运输。

该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交通建设难度大;公路运输的适应性强,公路建设对资金和技术要求相对较低。

(6分)

(4)①长时间开采,资源趋于枯竭;生态脆弱,对外交通不便,开采难度大,距市场远,成本高;其他地区盐业发展,竞争激烈;旅游资源得到开发,旅游市场潜力大。

(6分)

或②当地经济落后,开发盐业资源可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开发盐业资源,可以提供就业机会,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盐业市场广阔;铁路开通,交通越来越便利等。

(6分)

2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2分)

  兰斯塔德地区是荷兰经济发展的重心,因其多中心环状城镇格局与大面积的“绿心”农业区并存而闻名于世,被国际社会誉为开放空间保护的典范。

兰斯塔德“绿心”战略于1960年被提出,正值荷兰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保护”作为“绿心”战略的唯一原则,但在实施过程中反对声不绝于耳,“绿心”战咯并未完全实现“保护”目标。

下图示意兰斯塔德“绿心”和城镇布局。

(1)简述兰斯塔德“绿心”和城镇布局的优点。

(6分)

(2)试说明在兰斯塔德“绿心”战略实施过程中反对声不绝于耳的原因。

(8分)

(3)请为实现“绿心”地区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8分)

解析:

(1)题,“绿心”的设计一方面可避免中心城区的交通拥堵,另一方面利于改善城市环境。

多中心环状布局的特点,利于缓解城市职能过于集中造成的拥挤等城市问题。

(2)题,可从“绿心”战略对城市交通、土地供应、产出等角度的不利影响进行分析。

第(3)题,可从对“绿心”的保护,对绿心的高质量开发,对绿心区域各种功能的充分开发等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

(1)大面积农田、绿地有利于改善城市地区的生态环境;多中心环状城镇格局有利于控制城市规模,疏解城市职能,减轻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等城市问题。

(6分)

(2)“绿心”战略提高了城市间的交通成本;在快速城镇化时期,“绿心”战略的实施限制了土地的供应量,导致城市用地紧张,住房成本上升;“绿心”内单纯发展农业,经济价值较低;“绿心”政策限制土地开发,无法满足“绿心”内居民发展的需求。

(答案合理即可,8分)

(3)限制城镇化对“绿心”的侵占,基础设施建设应充分考虑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提高农业质量,促进农业的集约化、专业化发展,提升农业经济价值;加强财政支持,改善乡村环境,促进乡村地区发展;提供更多的游憩和自然空间,提升“绿心”的生态服务功能。

(答案合理即可,

8分)

三、选考题(共10分)(请从两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25.【旅游地理】(10分)

  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穿越崇山峻岭,在云南省境内并行奔流170多千米,形成了“三江并流”这一世界上绝无仅有的高山峡谷景观。

2003年7月“三江并流”以举世无双的自然风光、世界罕见的生物多样性和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然而,多年来“三江并流”地区旅游业发展缓慢,没有起到强力拉动当地经济增长的作用。

下图示意“三江并流”及附近地区简图。

分析“三江并流”地区旅游业发展缓慢的原因。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特征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

可从当地地形、地质条件,交通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与发达地区的经济距离、基础设施、服务水平、接待能力、安全保证、生态脆弱等角度综合分析

作答。

答案:

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交通建设难度大、成本高,交通不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口稀少,消费水平低,且远离经济发达地区,客源市场条件差;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不完善,服务水平较低,地区接待能力较弱;山高谷深、植被茂密、野生动物众多、自然灾害多发,游客安全难以得到保障;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合大规模开发。

(10分)

26.【环境保护】(10分)

  “种太阳”被认为是光伏发电的形象比喻。

近年来,河北省秦皇岛市加快发展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工程建设,利用荒山建设光伏电站,不占用耕地和林地,并开发建设“林光互补”等项目。

2017年,该市荒山光伏发电已并网装机容量达79.3兆瓦,预计到2018年底,该市荒山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将达到190兆瓦。

试分析该地区荒山光伏发电的生态环境效益。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能源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分析能力。

可从生态环境的几个要素着手分析作答,如对气候、对植被、对土壤、对水文的影响等。

答案:

电池板有遮阳作用,对土壤有保墒效果(减少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有利于植被恢复;减轻雨季降水对荒山的侵蚀,减轻水土流失;调整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矿物燃料使用,减少粉尘污染;减少硫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降低酸雨的危害;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

(10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