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基础知识综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25755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8.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业基础知识综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林业基础知识综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林业基础知识综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林业基础知识综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林业基础知识综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林业基础知识综合.docx

《林业基础知识综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业基础知识综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林业基础知识综合.docx

林业基础知识综合

林业基础知识综合

第一部分林业名词

1、森林资源:

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与微生物。

2、森林:

包括乔木林与竹林。

3、林木:

包括树木与竹子。

4、林地:

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荒山荒地与辅助生产林地。

5、有林地:

包括乔木林地与竹林地。

6、乔木林地:

乔木就是指具有明显直立的主干,通常高在3米以上,又可按高度不同分为大乔木、中乔木与小乔木。

由郁闭度0、2以上(含0、2)的乔木树种(含乔木经济树种)组成的片林或林带,连续面积大于1亩的林地称为乔木林地。

7、竹林地:

由胸径2厘米(含2厘米)以上的竹类植物构成,郁闭度0、2以上的林地。

8、疏林地:

由乔木树种组成,郁闭度0、10~0、19的林地及人工造林3年、飞播造林5年后,保存株数达到合理株数的41%~79%的林地;或低于有林地划分的株数标准,但达到该标准株数40%以上的天然起源的林地。

9、灌木林地:

灌木就是指不具主干,由地面分出多数枝条,或虽具主干而其高度不超过3米。

由灌木树种(含经济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于2厘米的小杂竹丛组成的称灌木林地。

灌木林地又分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与其她灌木林地;国家特规灌木林地就是指乔木生长线以上的灌木林地、林种为经济林的灌木林地与岩石裸露40%以上、石漠化或红色荒漠化严重、专为防护作用的灌木林地;其她灌木林地就是指国家特别规定以外的灌木林地。

未成林造林地:

包括人工造林(3年内)未成林地与封育(5年内)未成林地。

10、苗圃地:

固定的林木花卉、育苗用地。

11、无立木林地:

包括采伐迹地、火烧迹地与其她无立木林地。

12、宜林地:

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为林地的土地。

包括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其她宜林地。

13、辅助生产林地:

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与配套设施用地。

14、林木:

生长在林内达到林冠层的乔木树种。

林木的树干比孤立木通直、高大,能产生圆满度较好的原木,它就是构成森林产量的主体,就是经营与利用森林的主要对象。

15、森林分类:

森林分为以下5类:

  

(1)防护林:

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与灌木丛,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

  

(2)用材林:

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与林木,包括以生产竹材为主要目的的竹林;

  (3)经济林:

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与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4)薪炭林:

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5)特种用途林:

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试验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与林木,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与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

16、森林起源:

亦称林分起源或林分成因。

指森林形成的方式,也就就是森林的繁殖方式。

具体分为两种情况:

①林分最初形成时的起源。

因起源于天然繁殖或人工种植,有天然林与人工林之分。

②林木的形成,由于繁殖方法的不同,可将森林起源分为实生林与无性繁殖林两类。

17、人工林:

由人工播种、栽植或扦插而形成的森林。

18、天然林:

由天然下种或萌芽而形成的森林。

原始森林:

从来未经人工采伐与培育的天然森林。

19、次生林:

就是指原始森林或人工林经过人为的或自然的因素破坏之后,未经人为的合理经营,而借助自然的力量恢复起来的一类森林。

20、植被:

各种各样的植物成群生长,种类聚集,群落交织,就像绿色的绣花被一样把大地紧紧包裹起来,这一层生气蓬勃、千变万化的植物覆盖层,就叫做植被。

21、植物群落:

植被并不就是杂乱无章的拼凑,而就是在一定地段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由一定的植物种类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有规律的组合。

每一个这样的组合单位,就叫做一个植物群落。

22、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就是指多种不同的动植物群落类型、数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森林就是陆地上生物最多样、最丰富的生态系统,就是动植物与微生物的自然综合体,所以保护森林就就是直接与间接保护生物多样性。

23、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就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状况的总称。

生态环境亦可简称环境。

24、生态环境建设:

生态环境建设就是指运用生态系统原理,根据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规模的生态建设任务,模拟设计最优化的人工生态系统,按模型进行生产,以取得预期的最佳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

25、林业生态环境建设:

就是指从国土整治的全局与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以维持与再造良性生态环境以及维护生物多样性与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为目的,在一个地域或跨越一个地区范围内,建设有重大意义的防护林体系、自然保护区与野生动植物保护等项目,并管护好现有的森林资源。

26、林分:

内部特征大体一致,而与临近地段又有明显区别的一片林子。

一个林区的森林,可以根据树种组成、森林起源、林相、林龄、疏密度、地位级及其她因子的不同,划分成不同的林分。

27、立木:

包含两层意思:

①形成森林主要部分的树木的总与;②林地上未伐倒的生活着的树木。

树种组成:

指森林中的林木就是由哪些树种所组成的。

28、优势树种:

在一个林分内,数量最多的(一般指蓄积量所占的比例最大)的树种。

29、先锋树种:

能在荒山瘠薄地等立地条件差的地方最先自然生长成林的树种。

如马尾松、油松、枫香、沙棘等。

30、纯林:

由同一树种组成的林分叫做纯林。

31、混交林: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树种组成的林分叫做混交林。

32、林相:

有两种含义:

①森林的外形,指林冠的层次,有单层林与复层林之分。

②森林的林木品质与健康状况。

林木价值高,生长旺盛称为林相优良,反之称为不良。

33、郁闭度:

森林中乔木树冠彼此相接而遮蔽地面的程度。

用十分法表示,以完全覆盖地面的程度为1,分为十个等级,依次为1、00、90、8……0、1。

34、林龄:

指林分与林木的年龄结构,可分为同龄林与异龄林。

林分内所有林木年龄完全相同,这种林分称为同龄林。

如林分内林木之间的年龄相差不超过一个龄级的称为相对同龄林。

林木年龄相差一个龄级以上的森林,叫做异龄林。

35、龄级:

为简化森林年龄统计而划定的林分年龄级。

一般慢生树种以20年为一个龄级,比较速生的树种与中生树种以10年为一个龄级,速生树种5年为一个龄级。

36、龄组:

对林木生长发育时期的年龄分组。

有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之分。

幼龄林:

指林分完全郁闭前的时期。

37、中龄林:

林冠郁闭后至林分成熟前的时期。

38、成熟林:

林木在生物学及工艺方面都已进入成熟,直径生长已非常缓慢或基本停止。

39、过熟林:

自然稀疏已基本结束,林木生长停止,开始心腐,病虫害侵染,部分立木由于生理衰退而枯立腐朽,林分经济价值与有益效能开始不断下降。

40、蓄积量:

就是指一定面积森林(包括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与枯立木林分)中,生长着的林木总材积(用立方米表示)。

主要就是指树干的材积。

41、出材量与出材率:

出材量就是指实际采伐林分中生产的原条、原木、小规格材与薪材的数量。

不包括枝桠、树皮、伐根等。

出材率就是指出材量与采伐蓄积量的比率。

它就是反映森林资源利用的重要指标,出材率高,表明林木资源利用好;反之,说明利用差。

42、总生长量:

指树木自生长开始至调查时整个时间内的生长总量。

43、森林覆盖率:

就是指全国或一个地区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

它等于:

(有林地面积+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面积)÷土地总面积×100%得出的数称森林覆盖率。

44、林木绿化率:

林木绿化率就是指(有林地面积+灌木林地面积+四旁树占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45、人工造林:

用人工进行植苗、播种等方法营造森林的工作。

46、四旁绿化:

指在宅旁、村旁、路旁、水旁植树。

47、立地条件:

就是指造林地作用于森林植物的地形地势与气候、土壤等环境因子的综合。

48、适地适树:

就就是要使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特性与造林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使一定的营林地段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达到较好的生产水平。

49、全面整地:

全面翻耕整理造林地,彻底清除杂草、灌木。

50、撩壕整地:

又叫抽槽或沟带整地。

就是沿等高线从下而上开挖沟槽,把心土堆在下坡,筑成土梗的一种整地方式。

51、带状整地:

在所整地带之间保留一定宽度的生草带,以有利于防止水土流失的整地方式。

52、块状整地:

在种植点小块开垦,块与块的距离依造林的株行距而定。

53、植苗造林:

栽植苗木使它生长成林的造林方法。

就是目前林业生产上最常用的造林方法。

54、初植密度:

也叫栽植密度。

就是指人工造林与迹地更新时单位面积上最初栽植的株数。

55、直播造林:

就是将种子直接播于造林地上,使其发芽生长成林的一种造林方法。

56、封山育林(封育):

指对具有天然下种或萌蘖能力的疏林、无立木林地、宜林地、灌丛实施封禁,保护植物的自然繁殖生长,并辅以人工促进手段,促使恢复形成森林或灌草植被;以及对低质、低效有林地、灌木林地进行封禁,并辅以人工促进经营改造措施,以提高森林质量的一项技术措施。

57、丘陵:

没有明显的脉络,起伏较小,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58、山地:

地势相对高起,表面起伏很大的地区。

59、低山:

海拔绝对高度500~1000米,相对高度200~500米的山地。

60、中山:

海拔绝对高度1000~2000米,相对高度500~1000米的山地。

61、高山:

海拔绝对高度2000米以上,相对高度1000米以上的山地。

62、黄壤:

在热带与亚热带湿润气候、常绿阔叶林作用下发育而成的土壤。

土壤中富含铁的氧化物,故呈黄色或鲜黄色。

土质粘重,酸性大,含有效磷少。

63、红壤:

在暖湿气候与常绿阔叶林作用下发育而成的土壤。

土中铁铝丰富呈红色,土层中常有红、棕、黄、白交织的网纹。

一般酸性强,有效磷少,剖面深厚。

64、紫色土:

在紫色砂页岩上发育起来的土壤。

这种土壤的母质很容易风化,含矿质养分较多,土层疏松,但易遭水土流失,土层浅薄。

65、石灰性土壤:

含有碳酸钙或碳酸氢钙等石灰性物质的土壤。

呈中性到碱性反应,含矿物质养分丰富,但对磷酸的固定作用较强。

主要分布在半干旱与干旱地区。

石灰性强的土壤在剖面中下部常形成石灰结核,石灰磬层等石灰集聚层。

66、石漠化:

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与岩溶极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为活动干扰,使地表植被受破坏,造成土壤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石砾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

它就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

67、石漠化土地:

指基岩裸露度或石砾含量≥30%,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土地。

①植被综合盖度<50%的有林地、灌木林地;②植被综合盖度<70%的牧草地;③未成林造林地、疏林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未利用地;④非梯土化旱地。

68、造林质量管理“八率”:

指造林面积核实率、造林质量合格率、良种使用率、作业设计率、幼林抚育率、林木管护率、检查验收率、资料建档率。

目前要求造林质量管理“八率”均为100%。

  ①面积核实率=(∑调查小班的核实面积/∑调查小班的上报面积)×100%

  ②造林质量合格率=(∑调查合格小班面积/∑调查小班上报面积)×100%

  ③良种使用率=(∑调查造林使用良种的小班面积/∑调查造林小班面积)×100%

  ④作业设计率=(∑调查有作业设计的小班面积/∑调查小班面积)×100%

  ⑤幼林抚育率=(∑调查抚育合格小班面积/∑调查小班面积)×100%

  ⑥林木管护率=(∑调查有管护措施的小班面积/∑调查小班面积)×100%

  ⑦检查验收率=(∑调查检查验收的小班面积/∑调查小班面积)×100%

  ⑧资料建档率=(∑调查建档的小班面积/∑调查小班面积)×100%

69、母树与母树林:

供采种的树叫做母树。

很多母树生长在一起就叫做母树林。

70、优良母树:

指具有优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