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257219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

全册教学理念:

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全册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一册

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

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

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

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的实验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全册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全册重、难点:

   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全册课时安排:

共计约61课时

1、数一数………………………………………………约1课时

2、比一比………………………………………………约2课时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约10课时

4、认识物体和图形……………………………………约3课时

5、分类…………………………………………………约2课时

6、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约21课时

7、11—20各数的认识…………………………………约4课时

8、认识钟表……………………………………………约2课时

9、20以内的进位加法………………………………约12课时

10、总复习………………………………………………约4课时`

第一单元:

单元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第1—2页)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2—5页的内容,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图中有教师、学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的数目注意用到10以内的各数。

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20,而且画面中,每个数量出现了多种角度数的话,还会数出很多,这就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

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数画中的事物,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的能力,并不要求都数到,只要教师心中有数,在学生数出以后能给及时正确的评价即可`。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和谐愉悦的探讨氛围中,了解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3、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分利用材料资源,渗透思品教育。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的数感。

2、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3、引导组织好学生小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合作学习的快乐及要求。

单元课时安排:

约1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第2—5页(数一数)

教学目标:

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的意识。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一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拿出一封一份礼物——金龟子的信,让学生随着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听信: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从今天开始,你们将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了,在学校里,你们将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到许许多多有用的知识,学会许多的本领,会面为一个对社会有着巨大贡献的人,你们高兴吗数学书里都是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充满了神奇,学好数学非常有用,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一些你生活中的困难,你们想学习数学吗那么,从现在开始,你们的数学陈老师将会把你们带进数学的王国里,让你们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到那时,你们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生的,你们有信心吗

二、认真观察,小组讨论,了解数数情况

用实物投影仪出示书中第2—3页的画面。

1、这是什么地方你认为它美丽吗

2、请你说一说:

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图上的物体分别有多少(先小组讨论,互相说,教师深入到小组里了解情况,并且在个别组里探讨数数规律,然后再请小朋友说)

3、评价:

你认为你们组有什么优点,别的组呢

三、继续观察,小组交流,了解认数情况

用实物投影仪出示第2——3页的图画

活动形式同第二个环节一样:

观察——交流——汇报——评价,不苛求学生按怎样的模式说,让学生在相互启迪中自我感知怎样说好就怎样说,怎样说适合自己就怎样说。

四、操作感知,及时强化

1、数周围的实物(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数一数学校里的事物各有多少)

2、数字卡片

3、按方位数数

4、开放性练习

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一验

手里最多能拿几根粉笔

盘子里最多能放几个苹果

笔筒里最多能放几支笔

第二单元:

单元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

第6―13页(比一比)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这几个部分,按知识间具有的内在联系,将第二单元分为丙个部分:

一部分是比多少,另一部分是比长短和比高矮,这样化分是为了突出长短和高矮之间的内在联系,比长短是在水平面上比的,而比高矮是在垂直面上比的,但它们的方法是相通的,是相同数学思想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

可以说,比高矮是比长短教学的延续。

本单元体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为全册教材开了个好头,因为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社会生活的的密切联系,知道数学是有用的知识,对产生亲切感,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刚入学儿童对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并且本单元在编排上还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的特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还要给学生创造合作与交流的机会,给了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同时还体现了比较方法多样化的特点,鼓励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比较。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比多少、比长短和比高矮,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比较方法,知道多少,长短和高矮是比出来的。

2、通过学生操作、观察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语言表达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在与他人合作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合作交流的意识。

4、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曰常生活的联系。

单元重、难点|

1、学会运用自己认为适用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语言表达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初步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快乐。

单元课时安排:

约2课时

1、比多少………………………………1课时

2、比长短、比高矮………………………………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比多少(第6―8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主动参与学习和精神。

教学重、难点:

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好的比较方法。

教学准备:

师:

数字卡片一套(1―10),小猪、小兔卡片各一张,录音机

生:

学具盒一个,数字卡片一套(1-10)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小朋友看一看,在我们班中,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

还是一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比较多少。

(板书课题:

比多少)

二、主动探讨,获得新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小兔、小猪的卡片各一张并板书在黑板上,

问:

瞧,这是谁他们俩准备去干什么谁来猜一猜

师:

那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小猪怎么说(放录音:

小朋友,我和小兔正准备去参加义务劳动呢!

)小朋友,你们想一起去看看吗

2、引导观察,初步感知

A:

出示书中第6面的图画:

问:

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有多少呢(学生数一数)

B:

问:

小兔去搬砖,有几只小兔,有几块砖,小兔和砖谁多你是怎么知道的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

师:

这样一个对着一个,都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兔和砖的块数怎么样:

  板书:

 4=4 学生书空并齐读,(老师介绍等号)

3、动手操作,理解新知

A:

问:

小兔和小猪比,谁多,谁少呢

B:

学生操作:

用圆片代表小免,用正方形代表小猪在桌子上摆一摆。

C:

学生汇报结果老师演示

师:

小兔比小猪多。

也就是几比几多用一个算式表示是:

板书:

4>3 (老师介绍大于号,学生书空。

问:

你能读这个算式吗

师:

小兔比小猪多还可以怎么说

板书:

3<5   介绍小于号,(学生书空,再齐读。

4、小于号与大于号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老师小结)

5、现在,你能用大于号、小于号、等号说一个算式吗

三、巩固

1、说一说

问:

请你再仔细看一看图,你还能用多或少说一句话吗(4人小组讨论后汇报,可以不举手,谁先站起来谁就先说)

2、猜一猜

A:

老师从1―――10的卡片中任选一张,请学生猜卡片上的数是几,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作出“大了”或“小了”的提示,直到猜对为止。

B:

指名一学生拿卡片,老师猜,方法同上。

C:

同桌互猜,看谁猜得对

3、填一填:

(学生抢答)

A:

7○3  4○9   3○3  5○8   10○1

B:

2>□ 6>□  6=□  □=8  □<9

4、试一试

模拟活动:

把4块同样的糖放入相应的4杯水中,让糖溶化。

请你猜一猜,哪杯水最甜。

你是怎么知道的,请你说给大家听。

5、学生完成第11页的1――――4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比长短、高矮(第9―10页,完成第12页的第5题―――第9题)

教学目标:

1、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体会到长和短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

在比较的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3、学生在不同的解题策略过程中,选择自己认这最为适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教学重、难点:

在比较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准备:

长短不同的绳子、铅笔、纸条、玩具等

     师准备:

三个大小不同的小人卡片;二瓶大小相同的汽水和豆奶

一、情境导入

问:

你喜欢《神探柯南》中柯南吗柯南抓坏人可能干呢,为什么呢因为他观察事物非常仔细,细小的差别也能看出来。

今天我们就学习他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精神,看谁观察最仔细!

二、主动探究

1、活动之一

老师拿出二根长短不同的绳子,请学生认真观察:

看看你发现了什么你能用一句话完整的话来描述它们呢

2、活动之二

A:

教师拿出二根长短不同的尺子,请小朋友比一比,看一看谁比谁长,谁比谁短

B:

请每个小朋友拿出一支铅笔,然后比一比,看一看,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同桌互相说)

3、活动之三

师:

请每个小朋友拿出自己的两只小手比一比,看一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板书:

一样长

4、活动之四

1、教师任意指二名高矮不同的学生上台比高矮,并请小朋友说一说:

谁高,谁矮

2、老师再往旁边一站:

这时问同学:

这时又是谁高,谁矮呢我们三个人,谁最高,谁最矮(学生随意回答)

教师小结:

高矮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5、活动之五

1、比较谁喝的多

师:

今天,老师带来了二瓶饮料,我要请二个小朋友来喝,谁想来

先请大家比较它们的多少,然后让两个小朋友背对着大家喝,然后问其中一个小朋友:

(1)你认为自己与他相比,谁喝的多其他朋友有什么看法

(2)小组讨论:

想一想,到底是谁喝得多为什么

教师小结:

能从剩下的水比较出谁喝得多,真了不起!

三、独立思考:

(学生评价)

A:

让两个学生上台比较高矮(故意让其中一个学生踮着脚)学生马上会叫:

“不公平”。

师:

为什么不公平让学生明白:

事物比较,要在同一起点上。

B:

第12页的第5题―――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看一看有谁能得到一张小笑脸。

 1、自我评价。

 2、学生互评

 3、全班进行评价。

第三单元:

单元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

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14页―第31页)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本单元的安排是:

先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

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选择恰当的方法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并注意书写工整。

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提倡算法多样化。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建立数感,运用数学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流。

单元重难点:

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2、解决好多种算法与数的组成计算的关系

3、注重集合、对应、统计思想的渗透,不给学生讲这些名称。

4、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加减法的认识过程中,要发分类为基础。

也就是在分类的基础上提炼出数而进行大小的比较和加减法。

单元课时安排:

1、1――5的认识…………………………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的加减法……………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5的认识及书写(第14页―第16页),完成第21页的第1题―第4题

教学要求:

1、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

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能进行交流。

3、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学重、难点:

会写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准备:

师:

各种动物的卡片5张以内,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实物投影仪,生:

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主题画:

问:

你认为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画的是什么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主动探索:

认识1―――5各数

(一)认真观察,主动学习

1、认识1

(1)问:

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1表示的(学生随意回答)

  师:

凡是象这样:

1个人、1个太阳等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1表示的

(3)请你拿出1根小棒

2、认识2(教学方法同上)

3、认识3

(1)问:

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3表示的,请你说一说。

师:

象这样的,就可以用数字3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3表示的

(3)请你拿出3根小棒然后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请你摆一摆。

4、认识4、5(教学方法同上)

(二)、出示计数器

先拔一颗珠,问:

你认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

2)。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

3)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

4)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

5)

 板书:

1、2、3、4、5(全班齐读:

正、反读)

问:

3的前面是几后面呢与2相邻的两个数是几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

(三)、教师说,学生操作

1、请你伸出4个手指头 

2、请你画出3个三角形

3、请你拿出5个圆片。

三、教学写数字1――5

1、教师教拿笔姿势

2、教写每个数字的起笔,运笔、落笔。

先教师示范,紧接着,学生书空,然后学生在书中描红。

四:

练一练

 第21页的第1―4题,学生做在书上

(1)学生互评  

(2)集体评  (3)教师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比大小(第17页),完成第21页的第5、6题

教学要求:

1、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2、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3、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并能够进行正确熟练地比较。

教学重难点:

建立数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

师:

主题图或小猴图片三个、梨的图片4个,桃的图片3个,香蕉的图片二个。

生:

1-5的数字卡片、<、>、=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昨天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请你说一说。

(2)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3的后面是几

(3)有谁能够写出1-5每个数字。

请你试一试。

二、新授 

1、出示主题画

问:

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还有需要补充的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小猴 梨  桃  香蕉)

            3  4  3   2

  从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板书:

 3=3      3>2       3<4

3等于3    3大于2      3小于4

(1)教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2)谁会读,请会读的学生带领大家读

(3)你还有其它的比法吗

2、出示第17页下面思考:

(1)学生自由看图:

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小免和胡萝卜各有多少请你一数

  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来(指名上台写)

(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5<3,谁会读

(4)一只小免吃一个萝卜,够吗你有什么好办法让他们够吃(再增加一个萝卜或者是赶走一只小免)

三、练一练

1、第21页的第5题,学生自由独立完成,然后学生互评,最后全班集体评价。

2、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评价,最后教师评价。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第几(第18页)完成第22页的第7、9、10题

教学目标:

1、具体的情境图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和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序数含义,会区分基数与序数,明确数的方向决定的次序。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生交流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云一个你们非常熟悉的地方,想知道是哪里吗

2、出示实物投影的书中第18页的图画。

动物园的售标处,井然有序的排队买标。

师:

问:

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有哪些人他在什么地方吗

二、探求新知

1、初步感知

师:

(1)请大家猜一猜谁最先上车你是怎么知道的

(2)那小朋友排在第几排在他前面的阿姨呢后面的两位叔叔呢

(3)你是怎么知道阿姨排在第2的

(4)请你说一说:

两位叔叔排在第4和第5的理由。

(5)教育学生在公共场合应该自学排队,遵守公共秩序。

2、初步感知基数与序数

(1)请大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队买标有谁能指一指排在第5地是谁

(2)动画展示:

穿红衣服的阿姨已经走了,后面的人次上前。

问:

有几个人在排队这时谁排4小朋友排第几解放军叔叔呢

3、进一步体会基数、序数的含义

(1)请几位同学上讲台

先请大家数一数共几人再问一问从左数第3人是谁××同学是从右数的第几他还可以排第几

(2)分小组做排队游戏

三、反馈练习:

1、投影出示:

5只小鸟

把左边的4只小鸟圈起来,给从左数的第4只小鸟涂上颜色。

2、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关于“第几”的例子

先4人小组互相说,然后向全班汇报。

四:

作业:

书第8页“做一做”的第2题

看图片可以说一说:

照片上共有几个人从右数,爷爷排第几奶奶和爸爸排第几等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几和几(第19页和20页的教学内容:

5以内数的组成)

     完成两个“做一做”和第22页的第8题。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4和5的有关组成,并有效地渗透有序的思想。

2、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4和5的组成,初步建立学生数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计数器:

老师拔数,学生观察

1、

(1)先拔二颗珠,问:

这是几颗珠,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2)如果再增加一颗珠,这时又是几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指名说,并请一名学生上台写数字3

(3)如果再增加一颗珠,这时又是几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指名说,并请一名学生上台写数字4。

(4)请你比一比:

4和3谁大,谁小请你用符号连接。

二、学习新知:

(一)、主动探索:

4的组成

1、请你拿出4个小棒,摆一摆,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

2、你能把这4根小棒分成两堆吗请你试一试。

(学生自由活动,老师巡视)

3、学生汇报操作结果,边板书边问:

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板书)

444

132231

4、读的组成

(1)先领读:

4可以分成1和3,1和3组成4………

(2)再学生自由地读,同桌对口令

(3)全班齐读可以采取各种不同的形式。

5、观察上面数的组成:

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然后再发言)

(先分成1和几,再分成2和几,再分成3和几……

我们在记得的时候可以只需要记2个就可以了

(二)、学生合作:

学习5的组成

师:

刚才,你已经拿出了4根小棒,现在想一想,再增加几根小棒就是5根小棒了请你赶快行动吧!

1、师:

刚才你们真能干!

发现了这种奇妙的规律,那么你能用这种方法来把5分成两堆吗并请你把分的情况像老师一样写出来,可以吗请你们小组合作,试一试。

2、学生分小棒,老师巡视。

3、学生汇报分的情况,学生边回答,老师边问:

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5     5    5     5

1   4  2  3  3  2  4   1

4、读一读

师:

有谁会读,请你试一试,我们请会读的好的小朋友当小老师带大家读,好不好

(1)小老师带读     

(2)小组开展竞赛读

(3)师生对口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