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厚江我心中的真语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254962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6.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厚江我心中的真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黄厚江我心中的真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黄厚江我心中的真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黄厚江我心中的真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黄厚江我心中的真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厚江我心中的真语文.docx

《黄厚江我心中的真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厚江我心中的真语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黄厚江我心中的真语文.docx

黄厚江我心中的真语文

黄厚江:

我心中的真语文

全国真语文论坛腾讯教育[微博]2014-05-0510:

52

真语文,也可以说我个人倡导的“本色语文”的核心主张是:

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

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体现在三个“语”上:

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学习活动为主体,以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为目的。

体现了这三个“语”,就是我心中的真语文。

第一,以语言为核心。

例如,王安石的著名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

没有上过学的小孩子看到这句诗会说:

“春天来了,江南是绿的。

”他可能一个字不懂,但还是能理解这个情景,这就是感受语言。

上小学后,他会认知到这句诗里有个“绿”,所以江南的春天是绿的,这个时候他已经进入到品味语言的层面。

如果再大一点,我们可以跟他讨论,为什么“绿”会让我们想到江南的春天是绿的呢?

这就进入到较高的品味语言的层面了。

老师就可以跟学生讲:

“绿”是使动用法,它包含丰富内涵。

这就是品味语言。

感受语言,品味语言,解读语言,运用语言,积累语言,这是语文课的五件大事。

这五件大事告诉我们老师,要以“语言”为核心。

第二,以语文学习活动为主体。

什么叫语文学习活动呢?

很多老师讲文言文,他可能就读一下参考书上的译文,让学生记一下,这样的课堂没有学习活动。

在45分钟的语文课上,第一种常见的课堂模式是:

了解作者和背景—整体把握全文内容—理解文章层次和结构—概括人物特征。

这种课堂是教学内容的堆积,我们看不到老师对教学内容的二次加工,看不到老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的智慧。

不管是教学还是教人,都要用心灵去教育,用智慧去唤醒。

稍微好一点的老师把教学参考书的陈述句改成疑问句。

课本上说的本文以情感变化为线索,他就问:

“同学们,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呢?

”他可以马虎10分钟,最后就把教参书上的答案公布出来。

提问题、找答案是目前课堂教学的第二种常见模式。

第三种课堂模式更可怕,我把它称为一键式展开——“一指禅”。

现在很多老师上课只需要一台电脑。

例如,上课时打开电脑,学习课文《一件小事》,看一下屏幕上作者鲁迅的个人简介,读一下屏幕上的问题,看书找出问题答案,再对照一下屏幕上给出的答案。

智商在50左右的人估计就能做这种课堂的语文老师了。

我们在这过程中看不到教、看不到学。

语文课要通过语文学习活动来展开,词条分析、课文阅读才是语文学习活动的主体。

第三,以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为目的。

很多老师认为语文知识的获得和语文训练成正比,这比较狭隘。

语文本身不是狭隘的教育,一个人语文能力的高低,语文知识起的作用非常小,语文训练起的作用同样不大。

比如,考查莫言的写作知识,问他什么叫议论,他可能说不清楚,甚至不知道有几种描写方法,不知道什么是倒叙、插叙、平叙。

其实能不能读懂一篇文章,与一个人的情感世界密切相关。

他的情感世界不丰富,不管用什么方法,都读不出文本的感情。

为什么别人能够从文本中看五点内容,他就看出来三点,这关乎一个人综合素养、思想水平、生活阅历、情感阅历。

一些语文老师认为做几个语文题目就能解决一切问题,这很不恰当。

好的语文教师,要教给学生语文知识,教给学生一种方法和能力,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家长和老师在思想引领方面共同起作用,当学校生活慢慢多于家庭生活时,我们作为语文老师,更要把学生领上思想的高地,丰富其情感。

什么是真语文?

(王旭明)

来源:

中国青年报作者:

堵力

来自河北的一位二三十岁的女教师,在讲坛上,面对20多名第一次见面的山东即墨初二学生,深情地讲起了散文《斑羚飞度》。

音乐、图片、PPT各种教学手段使用得让人眼花缭乱。

她姣好的外形,投入的状态无疑打动了很多观众。

台下一位老师忍不住发了条微博,被实时打上背景墙:

燕赵人民的骄傲!

时隔不久,署名王旭明的一条微博也上了墙:

“老师无节制放纵情感,什么老羚羊的无私奉献呀,勇敢付出呀,伟大与崇高谱写动人之歌云云,在音乐和画面的烘托下,闹极。

这是当下时髦而虚伪的语文课,真的假语文。

“太刻薄了,太尖锐了!

”台下听课的一些老师有点不能接受。

王旭明作为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现在的语文出版社董事长、本次活动的组织者,当着5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学语文教师的面,批评那么年轻的女孩子,那么不留余地,她受得了吗?

老师们不禁四处扭头寻找那位声音婉转,讲解认真的女老师。

一位老师匿名在墙上回敬了他:

旭明社长真毒舌也,什么是真语文?

你知道现在的压力下语文老师的探索有多不易吗?

你用自己专家权威的身份,直接批评人家是假语文,那么你是否也失去了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有的宽容与厚道?

由语文出版社主办、即墨一中承办的全国真语文系列活动近日在青岛举办。

什么是真语文,怎么教语文课,使用多媒体的边界在哪儿?

各种思路与观点在会上激烈碰撞。

王旭明毒舌的背后

社会舆论诟病中学语文教育已持续了近20年。

近些年,一方面新媒体的运用在冲击传统语文课堂,用什么手段、怎么用成了新课题;另一方面,人们拿来了美国、欧洲的母语教育方法,台湾省的或者民国时期的语文教材,让语文教师莫衷一是。

更重要的是,他们无论怎么探索,都要围着高考指挥棒转,考不好,高考成绩下来了,没法向社会和家长交代。

“与其骂语文,不如静下心实实在在推进语文教学。

”本次活动主办方说。

自然语文、智慧语文等各流派也在相互借鉴,各自寻找话语权。

而真语文大赛,因为有了像王旭明这样的毒舌,显得波澜起伏,他曾承认,喜欢别人对他爱恨交加。

对那位河北女教师的课,不少听课者认为,一位来自青岛的教师评价也许更公允:

“老师太好了,学生也太好了,预设得有些天衣无缝,课堂推进得有些太顺了,显得完美无缺。

而那种真正课堂的危机四伏与化险为夷,起伏跌宕与柳暗花明,攻坚与发现的快感不多!

”一次有瑕疵的讲课本来可以私下指出,留有余地也更符合王旭明的权威身份。

一位多次参加新语文活动的教师告诉记者,上次王旭明在会上指着一位教语文的校长毫不留情地批评,弄得非常尴尬,校长后来说,自己都懵了。

当中国青年报记者问王旭明:

“活动中有教师说你是毒舌,不够宽容厚道,你怎么看?

王旭明称,首先,这与我崇拜鲁迅有关,我一边反对将鲁迅先生从教材中删除,一边践行他的风格,学他的思辨精神、解剖社会人生的精神。

其次,我当过语文教师,重回语文教学领域后我发现,与20多年前比起来,语文课不是进步了而是倒退了,我对此深恶痛绝。

现在有些教学方法是对语文纯洁性的亵渎,我忍无可忍!

当然也是我性格使然,眼里揉不进沙子去。

对假语文现象我要毫不客气地宣战。

尖锐点可以呼唤大众的觉醒。

“当今中国语文教育之现状,需要的不是鼓励和肯定,而是反思和批评,这样才能对语文教育进行抢救性扭转。

”王旭明的回答一改他当年做教育部新闻办领导时的语境,他承认进入出版界后,他的观点变了很多。

语文教育的四重危机

什么样的危机让王旭明将他的犀利尖刻提升到了唤醒大众的高度呢?

在他眼里,现在语文教育最大的危机用一个词概括就是“假”,用一句话形容是违背语文教学规律的教学、教材、教师和评价在大行其道。

教材危机表现为强化话题,却忽视知识传授;强化学生活动,缺技能训练。

第一重教学危机表现为多媒体的滥用。

多媒体只是实现教师教学的灵魂的手段,但现在造成光顾了热闹,就像河北的那位女教师,又是图画又是放音乐又是PPT,不断煽情,上课像演戏,需要学生配合老师,跟着老师的感慨走,而忽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考力的培养。

用福建特级教师陈成龙的话说就是,老师教的必须是真语文知识,不要在语文课上展示音乐知识、政治知识、美术知识,干了别人的活,荒了自己的田。

而且你所教的语文知识,是从语文教材中提炼出来的,适合教学对象的有机的,融合了知识、技能、情感的学习内容。

“就要把它和曲解文本的知识、不顾教学对象实际硬塞的知识,与那种非语文的知识区别开来”。

第二重危机是教师的整体素质不能适应教学需要。

陈如龙举例谈了程翔老师的成长史。

程翔是山东培养起来的语文教师,后来到北大附中任教,现在是101中学的副校长。

“在一段时间里,程翔老师没有在报刊上发表什么文章。

我也在琢磨着,程翔老师是不是有点想退出江湖了。

后来我发现他是沉下来,花了很多的时间去研究《书苑》这个古籍。

他写了一本很有学术价值的书,听说出版社要再版,列入了古籍书里。

可以看出来程翔老师的的确确下了工夫,他也告诉我们一个教师要成为名师、成为大师,那真是要花一点工夫。

”在王旭明眼里,更多的教师满足于应试,去迎合各种时髦的趣味。

第三重危机是各级教育系统的领导对语文的行政干预造成了新的危机。

现在的领导都爱听语文课,仿佛谁都懂,不断地发指示,但有些指示并不符合教育规律,造成行政化的危机。

山东章丘第二实验小学年轻女教师焦丽辉的课在会上得到很多语文名师的赞美。

但她说,在省里课程的评优中,她落选了。

有老师曾事先善意提醒过她,你改改吧,别那么老套,加上多媒体,煽情一点。

“当然表演对于我来说并不难,但我坚持了自己认为最好的语文风格,结果落选了。

”有与会老师说,上有所好下必效焉,有些行政领导喜欢声光电,喜欢表演,觉得时髦,大家一哄而上。

第四重危机是考试制度的欠合理,老师的更多精力用于应付考试。

中央高层在转文风转会风

语文教学也要转作风

那么,什么是真语文,凭什么王旭明指明的方向就是真语文呢?

王旭明解释:

真语文的逻辑性就在于它是相对于假语文而产生的,所以别的语文教育理论都可能是长青树,而真语文理论有寿命,假语文消灭之日就是真语文离开之时。

因此,我们热烈地期待着假语文早一天死亡。

真语文就是语文。

祖国语言文字的本来含义就是真语文的含义。

他与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的所长张世平是好友,两人一唱一和,在台上用最近发生的实例解读真语文的境界。

他以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秦刚为例。

2014年年初,日本舆论叫嚣对中国开战。

按过去思路,一般是强烈抗议,我们谴责,严正指出这类话。

而秦刚说:

2014年是中国人民传统的马年,我们希望日本领导人在马年到来之时,悬崖勒马,马上改正回到正确轨道上来。

他把三个马巧妙地用在一起,记者们特别高兴,引用点赞率就特别高。

王旭明认为,语文教师就是要深入介入到新闻事实中去,引导学生关心时事,学会很好地表达自我见解。

张世平说,十八届三中全会在相关的决议中涉及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到三条:

一是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是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再有就是推进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

他认为真语文就是要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真实地发挥作用,把语文课作为主渠道。

打好语文基础,真切地提升我们学生、我们全体国民的语言应用能力和应用水平。

“实际上,高考语文改革已经在倒逼语文教学的改革了。

”他说。

他倡议,语文老师一定要关注身边的语言现象,关注身边的社会生活。

用我们母语的技巧,或者是语言的能力来反映、概括、提炼、升华,构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的语文生活。

什么是本真语文

学语文学什么

积累掌握语言材料和运用的经验感觉

1.学习凭借:

沉淀语言精华(文选、名著)2.学习过程:

感受、理解、领悟、积淀

3.能力形成:

熟读成诵,量变质变4.学习渠道:

自读、教读

阅读课干什么

精品精读,师生共同高效完成阅读的一个个过程

陶不求甚解,疏狂不可循。

甚解岂难致?

潜心会本文。

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惟文同彼此,譬如梁与津。

(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

1.导入激发,披文入情2.疏通理解,积累语言材料

3.感受意义、再现画面、产生共鸣4.鉴赏领悟,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5.借鉴运用,仿写、改写、扩写、缩写,生发、点化

阅读课老师干什么

引导方向,指点迷津,传授知识,表扬鼓励

1.训练阅读习惯:

动手动心、瞻前顾后,前勾后连、反复积累

2.提示阅读方法:

批注、猜读、总结,梳理,概括、鉴赏

3.传授阅读知识;文章学、文艺理论、术语概念、语法修辞、语言风格

4.引导思考方向:

题目、开头、展开、高潮、深化、结尾意义、情感、结构、韵味、色彩、

四、呼唤语文归来

正本清源,回归本真,摈弃虚浮,讲求实效

1.基础回归:

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在继承中创新

2.职业回归:

脚踏实地,牺牲精神,作好“匠人”

3.备课回归:

自我感悟,适当借鉴,教案精要使用

4.课堂回归:

一句句读,一段段悟,读读想想议议

正道语文(首倡:

李华平)

2014年4月17日,首届全国“正道语文”高端学术论坛暨成都市教师发展基地校中学语文菜单培训在双流中学隆重举行。

本届论坛的主题为:

重读叶圣陶,学习“那一代”

语文教学就是实实在在的教会学生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那么,什么是“正道语文”?

大会组委会给出了这样的诠释:

“正道语文”的提出,正是要倡导将文本的关照回归到语文教学的本体地位,即更加注重“语”和“文”,更加注重文本本身的价值,更加注重人文精神的培育的自然、合理与科学,让语文教学回归到对文本本体和学生本体的研究中来,让语文教学回归“老老实实教学生正确和熟练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正道”。

而钱梦龙老师则用更加朴实通俗的一句话给了我们具体的解释:

“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接触文本,实实在在地触摸语言,实实在在地学会读书和作文(包括听和说)。

”“语文教学的“正道”,就是通过范文的教学和读写听说的训练来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熟练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参与此次会议的专家、老师们均希望通过此次会议能让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课程观。

共同追寻语文之正道。

中文名:

正道语文会议时间:

2014年4月17日主题:

重读叶圣陶,学习“那一代”首倡:

李华平参会专家于漪、钱梦龙、刘永康等会议地点:

成都市双流中学

首届“正道语文”是由四川师范大学李华平教授首倡的,参与会议的是来自各地的名师。

全国著名语文教育专家、“语文导读法”创立者、老一辈特级教师代表钱梦龙先生亲临现场,参加此次会议的嘉宾还有杭州师范大学学科教育研究所所长倪文锦教授、四川师范大学副校长谢名春教授、四川师范大学刘永康教授、四川省教科所语文教研员何立新老师和成都市教科院语文教研员程一凡老师等,双流县研培中心教师发展室赵剑云副主任、双流县研培中心高中语文教研员司新华老师也亲临会议现场指导工作。

会前成都市教科院教师发展研究所所长李瑞松对此次论坛和培训十分重视,成都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王秉蓉老师也对该项工作做了具体指导。

学校研培处在承办此次活动中充分依靠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大家团结协作,全身心投入到了这次论坛和培训中。

来自上海、江苏、浙江、广西、云南、重庆、四川等省内外的一千二百多名语文老师参加了此次会议,其中有重庆垫江中学、西昌川兴中学、平昌中学、红原中学、青白江大湾中学、崇庆中学等友好学校的代表,还有双中教育集团校的语文教师、双流县王泽军工作室、双流中学刘一忠工作室的全体成员也参加了此次会议。

四川师范大学教师培训学院副院长李华平教授主持了此次研讨会的开幕式。

大会伊始,杭州师范大学学科教育研究所所长倪文锦教授简要陈述了此次大会的缘起,以及期望通过此次大会实现的主要目标。

即提醒教师们认识到现有教学过程中的“泛探究”和“泛合作”现象,不断加强语文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

倪教授和参与此次会议的专家、老师们均希望通过此次会议能让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课程观。

紧接着,四川师范大学副校长谢名春对四川师范大学做了简要介绍,双流中学校长熊伟就双流中学的办学作了介绍,指出双流中学的“二元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正好与本次研讨会所倡导的“让语文教学回归‘正道’”的观点不谋而合。

浙江省特级教师肖培东老师和双流县中[1-2]学刘小芳老师分别为我们献上了一堂精彩的示范课。

肖老师为我们展示的是八年级课《春酒》,师生互动良好,整堂课紧紧围绕文中的四句话展开,从这四句话中去细细体味作者的情感,足以见得教师对文本的深入研读,而学生也在老师的步步引导下,读出了其中的情和味。

而刘小芳老师的课,如涓涓流水,娓娓道来,从叙述者的角度切入,为我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涉江采芙蓉》,同时,刘老师合理地运用了合作展示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两位老师的课堂都紧扣了文本,挖掘了文本的丰富意蕴,对文本的解读细致而深刻,得到了与会的各位专家的一致好评,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参培的教师们的交口称赞。

示范课结束后,四川省教科所何立新老师就肖培东老师的课作了精彩点评,云南省特级教师周丽蓉则对刘小芳老师的课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同时也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此次大会上午半场的活动在众多老师们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下午两点不到,双流中学多功能一厅已经座无虚席。

由于与会老师太多,部分老师在多功能二厅的分会场观看现场直播。

下午的研讨活动分为两个部分,在成都市教科院语文教研员程一凡老师的主持下与会代表广西贺州学院的林润之老师、四川双流中学的陈剑泉老师、重庆古南中学的欧循刚老师、西华师范大学的陈勇老师分别做了小专题发言。

老师们紧紧围绕回归语文正道展开,对我们当今的语文课堂教学作了深刻反思,也为我们今后语文课堂教学的应有之义提出了他们的意见和看法。

接下来,此次研讨会渐入高潮。

首先,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倪文锦教授做了《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语文教育观》的报告。

倪老师用略带上海口音的普通话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生动的演讲。

他强调日常的交际,表情达意的需要才是语文学习的本质和根本任务,语文教师不可脱离了这一个根基。

而继倪教授的报告之后,我们迎来了年逾80的钱梦龙先生的报告。

钱梦龙先生在一开始便用他略微沙哑的磁性嗓音高呼:

“语文教学要走正道。

”钱先生的报告分为三个部分:

语文教学是怎样偏离正道的,语文教学的正道在哪里,正道语文必须重视训练的价值。

钱先生的报告幽默风趣,以自身经历为切入,步步论述,发人深省,为语文教学的一线教师上了生动的一课。

而钱老师沙哑的嗓音不仅不减其风采,他那种终身为语文教学而思考、而行动的精神更令在场的所有老师们动容。

而应邀参加此次会议的于漪老师由于身体原因,未能出席会议,我们没能目睹其风采。

然而,于漪老师在知悉此次大会主题之后,以带病之身一气呵成地写下了长达七页的报告,这一报告几经辗转,有幸由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刘永康先生转述给了在座的各位老师,让我们聆听到了来自千里之外的于老师的心声和对中国语文教学的深切期盼。

此次研讨活动在老师们热烈的掌声和满满的收获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1.钱梦龙简介:

男,上海嘉定人,语文特级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

他多年探索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为理论框架,以“自读、教读、复读”为基本课式的“导读”思路,长期从事语文教学、成绩显著。

著有《语文导读法探索》、《导读的艺术》、《和青年教师谈语文教学》等。

教学主张:

针对传统的讲读教学摸式,钱梦龙老师最突出的就是创新性地提出了导读教学模式“三主四式”。

“三主”是导读教学的指导思想。

“三主”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

“以学生为主体”即确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具有独立的地位和极大的认识潜能的实践者。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需发挥主体作用,获得“发现真理”的主动权,在个性的全面发展以至世界观的形成上必须由主体来实现。

“以教师为主导”即确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领导、支配的地位,而教师的领导、支配作用,只有通过“导”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导之有方,学生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主体。

“以训练为主线”即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进入“训练过程”,二者达到和谐的统一,这种以师生双向活动为特征的训练,贯彻于教学的过程,成为“主线”,其他的教学措施都是服从于训练并为之服务的。

钱梦龙指出:

“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前提,着眼于使学生“善学”;教师为主导,是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的条件,着眼于“善导”;而学生的“善学”与学生的“善导”都必须通过“善练”的科学序列才能实现。

“基本式”为导读教学的结构形态。

“基本式”即基本课型,表现形态为“自读式一教读式一练习式一复读式”。

“自读式”是在课内以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为目的的一种训练方式。

在训练过程中自读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过程,不是学生随心所欲的自由阅读。

“教读式“是教会学生自读。

教读与自读同步,或先教后读或先读后教,或边读边教。

在教读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

第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第三、帮助学生克服阅读中的困难。

“练习式”是指学生在学习新课以后,完成一定的口头或书面作业,目的是为加深对新课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是为了促进知识的迁移。

“复读式”是一种复习性的阅读训练形式。

把若干篇已教过的课文按一个中心组成“复读单元”,指导学生读、想、议、练,达到温故而知新,复读大致有三种:

一是以知识归类为目的的复读;二是以比较异同为目的的复读;三是以发现规律为目的的复读。

实际教学中,钱梦龙老师把一堂堂语文课当成了一件件艺术品,去精心地雕琢、刻画;他的学生,也把他充满智慧的语文课堂,看成了自己的乐土。

对于一些成绩差的学生,钱老师采用的是“激励、唤醒、鼓舞”。

2、窦桂梅简介:

女,1967年4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

从教于清华附小教师,现任清华附小党总

支书记、校长,博士。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教育系统劳动模

范,全国师德标兵,提名十杰教师。

北京教育学院兼职教授,东北师大、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重点课题语文教材编写组的编委及编写人员。

2001年作为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演讲团主讲人之一在人民大会堂作专题报告。

从“三个超越”的实践理念,到“主题教学”的理论提升,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并

获相关奖项。

《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课程教材教法》等杂志以及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分别作过系列专题介绍。

教育理念:

理想课堂:

“理”“想”并蓄。

“理”字当头先说“理”字。

理字可以组词为“理念”。

现在我觉得不是缺乏理念,而是缺少怎样把更好地转换理念为课堂行为的逻辑能力。

因此,理念要具有“理性”。

“理想的课堂”在我眼里第一条就是要有“理性”。

没有了理性的课堂,盲目随着时代的风向游走,忽视了课堂本来固有的不变的东西,那就成了天上的飘絮、水上的浮萍,再怎么改革最终会成为空中的楼阁、海市的蜃楼。

“想”跟其后,说到这个“想”,要组词那可就多了,什么“想象”、“想法”、“思想”啊等等等等。

就我自己的理解,我把这个“想”理解为一种思考。

这也许是理想课堂的一个重要的翅膀,还可以理解为像刚才张家港实验小学校长说的“智慧”。

她说:

我觉得,不管什么样的课堂,无论如何最后要给孩子们沉淀下来的是一种欲望,换句话说就是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说明他在思考,有了欲望说明他有了进一步想探究的热情,渐渐就生成了自己头脑中的智慧。

我在想,我们的课堂怎样让她既有“厚度”——语文的扩展,还要有“温度”——情感态度,更重要的还要有深度——也就是我们的思考。

3、黄厚江

简介:

男,1958

年出生,江苏盐城人。

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国标本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主要编写者,国标本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组核心成员,省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学语文学科专家委员,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江苏省中语会副理事长,

苏州市中语会副理事长,苏州大学硕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苏州市名教师,苏州市教育科研带头人,江苏省苏州中学校长助理兼总督学。

教育理念:

阅读教学“五个现代化”一、阅读教学的贵族化所谓贵族化,是指运用一些一般情况无法运用,一般教师不能运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

这样的课堂不能说不好,甚至也可以说的确很美,但对教师素养的要求之高,远远超出了一般教师所能达到的程度,或者说在日常教学中几乎无法实现,即使对于执教者来说,或许也只能是“十年磨一剑”而已。

这样的课,只能是观赏性的,只能是少数人所能做到的,只能是偶然为之,没有普适价值。

应该说,这样的课本身没有什么不对。

但问题是,如果让一线教师以为这种贵族化的课就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