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化学上册导学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254774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36 大小:1.6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化学上册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6页
九年化学上册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6页
九年化学上册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6页
九年化学上册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6页
九年化学上册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化学上册导学案.docx

《九年化学上册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化学上册导学案.docx(1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化学上册导学案.docx

九年化学上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学案第一课时

执笔人:

迟春玲审核人:

授课时间:

序号131401

学习目标:

1、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

2、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学习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判断

自主学习:

教材P6~8

学习过程

【课前知识必备库】

1.日常生活中水的常见状态有、、三种。

2.在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到的现象是

一.预习内容与指导(阅读课文内容及有关插图,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①概念:

___叫做物理变化:

②特征:

没有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2)化学变化①概念:

_____________叫做化学变化。

(又叫化学)

②特征:

有生成。

常表现为改变,放出,生成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常表现为,,等。

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

二.课堂演练

1.下列物质发生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激凌融化B.苹果腐烂C.玻璃打碎D.海水晒盐

2.下列诗句中只涉及到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3.能用于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A.生成新物质B.生成沉淀或气体C.发生颜色变化D.发光发热

4.下列成语描述的变化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木已成舟B.花香四溢C.烛炬成灰D.滴水成冰

5.人类需要能量。

下列能量转化的例子中不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A.燃气篝火烘烤食物  B.太阳能热水器烧水

 C.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D.煤燃烧发电

三.巩固练习

1.(2012.吉林)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镁条燃烧B.切割玻璃C.菜刀生锈D.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

2.(2012揭阳)、以下做法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建筑工地上倾倒河沙B.用醋除水壶中的水垢

C.住户烧天然气煮饭D.用糯米、酒曲和水酿制甜酒

3.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食物腐烂;冰雪融化B.酒精挥发:

酒精燃烧

C.水结冰;玻璃破碎D.铁生锈;纸张燃烧

4、蜡烛燃烧时,发生的变化是()

A、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B、只是形态的变化

C、只有化学变化D、只有物理变化

5、判断块状石灰石与稀盐酸混合后发生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A、固体溶解B、产生气泡

C、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等D、放出少量热

6.一种固体物质受热后变成气态,则这种变化()

A一定是升华B不可能发生,固态物质要先变成液态再变成气态

C.一定是化学变化D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教(学)后反思:

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学案第二课时

执笔人:

迟春玲审核人:

授课时间:

序号131402

学习目标:

1、知道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2、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学习重点: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判断

自主学习:

教材P8~9

学习过程

一.预习内容与指导

2.物质的性质

(1)化学性质:

物质在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例如

、、、、、等。

(2)物理性质:

物质需要发生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讲述:

这里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有两层含义:

一是不需要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一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的物理性质一般是由人的感官感觉出来或用简单的仪器应能测量得出。

例如,、、、、、、、、、

、、、、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3)变化和性质的关系:

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

能、会、可以、易、难等。

如:

木柴燃烧是化学变化,木柴能燃烧是化学性质。

酒精挥发是;酒精易挥发。

3.闻气体时的正确操作

闻气体时应该小心,用轻轻地在,使少量的气体进鼻孔。

二.课堂演练

1、下列前者为物理性质,后者为化学性质的是()

A、汽油易挥发,蔗糖能溶于水

B、胆矾是蓝色固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金属铁能导电,金属熔化.

D、酒精能燃烧,金刚石很硬

2.下列关于酒精的描述:

A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B.易挥发;C.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D.易燃烧;E.常用作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F.点燃酒精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在A---F中描述酒精物理性质的是;描述酒精化学性质的是;描述酒精发生化学变化的是;描述酒精的用途的是;

3、下图所示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三.巩固练习

1、下列描述:

①铜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②铜绿是一种绿色粉末

③加热铜绿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碳与水④氧化铜为黑色粉末

⑤加热时产生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冷凝成水珠⑥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⑦二氧化碳不可燃⑧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填序号,下同);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2、把某种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用镊子夹取放入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可看到金属与水发生了剧烈的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而本身熔成银白色的小球浮在水面上,试根据以上的叙述,推测该金属的性质:

(1)物理性质:

①硬度;②密度比水;③熔点,④状态;⑤颜色。

(2)化学性质

3、今年9月,我国爆发三鹿婴幼儿奶粉受污染事件,导致食用了受污染奶粉的婴幼儿产生肾结石病症,其原因是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三聚氰胺为纯白色晶体,无味,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低毒.在一般情况下较稳定,但在高温下可能会分解放出氰化物,

根据以上信息,

(1)描述三聚氰胺的物理性质的是,

(2)描述三聚氰胺的化学性质的是.

(3)一般含有“三聚氰胺”的食品都会标注“不能放入微波炉加热”,为什么?

 教(学)后反思:

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案

执笔人:

迟春玲审核人:

授课时间:

序号131403

学习目标:

1、理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2、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领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3.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学习重点: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自主学习:

教材P11~15

学习过程

【课前知识必备库】

(1)二氧化碳可以使变浑浊,白色沉淀越多,说明气体中二氧化碳。

(2)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小木条,木条燃烧的越旺,说明氧气。

(3)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

一.预习内容与指导(阅读课文)

1、化学是一门以为基础的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和等,可以 发现和验证 ,学习的方法并获得新的化学知识。

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点燃前:

蜡烛是由____和____组成的,是____色,____味,____体(填“液”或“固”),____溶于水(能或不能),质(硬或软),切下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会____(漂浮或沉入),说明石蜡的密度____水(大于或小于)。

(2)燃烧时:

蜡烛燃烧时有明亮的火焰,发光、放热,火焰分______层,由内到外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层最亮。

罩在烛焰上方的干燥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蜡烛燃烧后生成了__________。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蜡烛燃烧后生成了_____。

(3)熄灭时:

熄灭蜡烛时会发现有一缕______从烛芯飘出,用火柴去点,可观察到蜡烛______。

白烟具有可燃性,是______的固体小颗粒

3、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___,而且白色浑浊越多,说明气体中____越多。

氧气可以使燃烧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的含量____。

4、化学学习的特点:

三个关注

(1)关注物质的性质(包括性质和性质)。

例如石蜡的颜色等,能否燃烧等。

(2)关注物质的。

石蜡受热熔化是变化,石蜡燃烧是变化。

 (3)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及,并进行比较和分析,得出可靠的结论。

5、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人体的呼吸作用通常是将空气中__吸入体内,通过呼吸作用产生__和_。

实验步骤

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结论

一、1.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将两个集气瓶分别盛满,并用玻璃片先盖住瓶口的小部分,然后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把盛满水的瓶子连同玻璃片一起(“倒”或“正”)立在水槽中;然后将饮料管小心地插入集气瓶内,并向集气瓶内缓缓吹气,直至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已经收满的标志?

)。

在(“水上”或“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将集气瓶口盖好,然后取出集气瓶(“正”或“倒”)放在实验桌上。

2、提问:

排水法收集的气体应该具有怎样的性质?

3.另收集两瓶空气,用玻璃片将瓶口盖好。

四瓶气体均为____色。

二、分别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滴入澄清石灰水,并。

盛有空气的集气瓶:

_____

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

澄清的石灰水变_______

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______

三、将燃烧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

插入空气集气瓶中的小木条比插入人呼出气体集气瓶中的小木条燃烧更______,且燃烧时间要_______

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氧气含量_______

四、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个玻璃片呼气

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后,玻璃片上产生_________________

人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_____

【教师讲述】上面的实验探究过程告诉我们,实验探究是研究化学问题常用的一种方法。

实验探究并不神秘,它通常包含着以下几个环节或者说几个要素:

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评价交流等,了解了这些探究要素,对我们以后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是很有帮助的。

二.巩固练习

知识点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化学是一门以为基础的科学,因为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得到的。

2、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有氧气参加反应B、只发生化学变化

C、既发生物理变化又发生化学变化D、生成两种新物质

3、下列关于石蜡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石蜡是无色、无味且硬度较大的固体

B、石蜡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

C、石蜡熔点低,受热易熔化成蜡油

D、石蜡可燃,燃烧时放热,并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

4.红红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请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人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

石蜡的密度比水。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右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处最先碳化。

结论:

蜡烛火焰的层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

 

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人少量,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

石蜡燃烧后生成______和____________。

知识点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5、人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相比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人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二氧化碳含量高

B、人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水蒸气的含量高

C、人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氧气的含量高

D、人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氧气的含量低

6.在下列气体中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

①空气②人体呼出的气体③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④氧气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

7.我们擦眼镜的时候,经常把眼镜先放在嘴边呵一呵气,再去擦,会擦的

比较干净,这是因为呼出气体中比空气中含有更多的()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

三.综合提升

8.问题探究  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

有人提出了如下假设:

 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

实验探究

(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__(填序号),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原因是__;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提供了证据。

同时可排除假设,因为__________ 。

9、高雅同学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没有复燃,则可能的原因是(2条):

10、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

但人体排出的

二氧化碳气体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有人采用了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1)人吸气时,应将活塞A(填“打开”或“关闭”),活塞B (同上);

(2)人呼气时,应将活塞A,活塞B,此时

可观察到(Ⅱ)瓶内的现象是;

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能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所含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代谢的产物

 

教(学)后反思:

 

第一单元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学案第一课时

执笔人:

迟春玲审核人:

授课时间:

序号131404

学习目标:

1、了解常见仪器的名称和使用。

2、记住实验室化学药品取用规则。

3、掌握药品的取用操作。

学习重点:

化学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和药品的取用操作。

自主学习:

教材P17~20和P151~152

学习过程

一、预习内容与指导(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一)、常见的仪器

(1)试管:

用途:

a、在常温或时使用,用作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b、溶解少量固体c、收集少量气体

注意事项:

a、加热时外壁必须,不能,一般要先(“均匀”或“集中”)受热,然后才能受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

b、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倾斜,避免管口冷凝水使试管。

C、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使试管与桌面约

成的角度,管口不能对着(防止)。

(2)试管夹:

用途:

试管

注意事项:

①从部往套,夹在距管口处(防止杂质落入试管)

②防止烧损和腐蚀,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长”或“短”)柄上。

(3)玻璃棒:

用途:

、过滤或转移液体。

注意事项:

①搅拌不要碰撞容器壁②用后及时擦洗干净

(4)胶头滴管:

用途:

用于和少量液体,

注意事项:

使用胶头滴管时应保持_________,不要_____或_____,防止___________,用后的胶头滴管要立即____________,以备下次再用,但是滴瓶上的滴管______(“能”或“不能”)清洗. 

(5)烧杯:

用途:

用于和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注意事项:

受热时外壁要,并放在上.

(6)集气瓶(瓶口上边缘磨砂,加热)

用途:

①用于或少量气体。

②用作物质在气体中燃烧的反应器。

(二)、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

①“三不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节约原则:

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取用药品。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_______,液体___________,固体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处理原则:

实验时剩余的药品不能________;不要_________;更不要拿出__________,要________________。

(三).药品取用方法(往试管里加固体药品或倾倒液体药品)

1.固体药品:

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________中

①块状:

用夹取,操作要领是“一横、二放、三慢竖”(将试管____放.用____将块状固体药品____入试管口,然后将试管____竖立起来,使块状固体缓缓滑至试管底部)。

②粉末状:

用(或)取用;操作要领是:

“一斜、二送、三直立”(将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或送入试管,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落入试管底部)。

2.液体药品:

液体药品盛放在_______里.

(1)取用较多量药品时采用倾倒法:

操作要领是:

取下瓶塞(“正”或“倒”)放在桌子上(目的是),容器口应紧挨着试管口倾倒液体,为什么?

  。

标签朝向,(目的是)缓慢倒,用完盖紧原处放。

(2)取用较少量药品时采用滴加法:

操作要领是:

垂直悬空滴入

(3)定量取用液体药品时使用量筒

 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的方法:

仪器:

量筒与配套使用。

(量筒不能加热,不能作为,也不能用作配制或稀释溶液的容器。

(“有”或“无”)零刻度,刻度下上。

步骤:

选、慢注、滴加

注意事项:

①应根据量取液体体积的多少,选用量程适当的量筒。

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

②读数时,应将量筒放置_______,视线应与保持水平

③若仰视则读数偏,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

俯视则读数偏高,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

二、巩固练习

知识点1.常用仪器

1.在

(1)烧杯

(2)蒸发皿(3)量筒(4)试管(5)集气瓶等仪器中,

不能加热的是____________,能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要放在石棉网上加热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时,不宜用作反应容器的是()

A、烧杯B、烧瓶C、试管D、量筒

3.下列仪器,能够用来溶解固体、配制溶液、加热较大量液体的是()

A、试管  B、量筒C、烧杯D、广口瓶

4.如图1-4所示,根据仪器图形回答下列问题。

①用于洗涤玻璃仪器的用具是________。

②用作热源的仪器是________。

③可盛放反应物作反应仪器的是________。

④用于盛放和贮存液体试剂的仪器是________。

5.用胶头滴管向试管里滴加液体的正确操作是()

A.滴管伸入试管竖直滴加B.滴管位于试管口上方垂直滴加

C.滴管口斜靠在试管壁滴加D.滴管水平向试管中滴加

知识点2.固体与液体药品的取用

6、现有下列仪器:

①量筒;②试管;③胶头滴管;④酒精灯。

量取25mL液体,应该选用的仪器是()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7.关于药品的取用,不正确的操作是()

A.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应用药匙

B.取用较大块或颗粒状固体药品用镊子

C.实验室没说明用量,一般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D.从试剂瓶取出的溶液如果超出了需用量,应将超量的部分倒回原瓶内

8.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正确的读数方法是:

视线应与量筒内凹液面的______________保持水平。

吕荣斌同学在量取10ml水的操作过程中仰视,则读数_______________,真实体积。

若俯视量筒,则读数_____________,真实体积。

9.欲量取8.2mL稀盐酸,最好选用的量筒是()

A.5mL量筒B.10mL量筒C.50mL量筒D.100mL量筒

10.下列仪器中,不能作为反应仪器的是()

A.试管B.集气瓶C.量筒D.烧杯

 教(学)后反思:

第一单元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学案第二课时

执笔人:

迟春玲审核人:

授课时间:

序号131405

学习目标:

学习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仪器的连接方法、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

学习重点:

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

自主学习:

教材P20~23

学习过程

一、预习内容与指导(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①禁止向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②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点燃另一只酒精灯;

③酒精灯火焰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部分,其中____温度最高,应用_ _加热。

④熄灭时,用灭,不能用吹;

⑤盛酒精量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也不得少于。

不要碰倒酒精灯,若有酒精洒到桌面并燃烧起来,应立即用,不能用水冲,以免火势蔓延。

(2) 给物质加热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a、给液体药品进行加热,

①加热玻璃仪器时,要把容器壁外的水;

②加热后容器(能或不能)立即接触冷水,用冷水冲洗.以免受热不匀而;

③给盛有液体的试管加热时,试管内液体的量不可超过试管容积的;

④加热前应先试管;

⑤试管应与桌面成度角;

⑥试管口不能朝着的方向;防止。

b给固体药品进行加热

给试管里的固体药品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 倾斜,目的是;先再加热。

c给液体物质加热的仪器:

可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等;其中不能直接加热需垫上石棉网的是,。

d给固体物质加热,可用、燃烧匙、等

e可以加热的仪器有:

不可以加热的仪器有:

2.玻璃仪器的洗涤。

①洗涤方法:

倒净废液→用自来水荡洗→试管刷或上下移动洗,不能用力过猛,以防试管→倒放在指定位置或试管架上。

②洗涤干净的标准:

内壁附着的水既,也。

3.天平(准确称量到克)的正确使用方法是:

物码,添加砝码要用不能用手直接拿砝码,并先后;称量完毕,砝码要放回砝码盒,游码要回零。

称量时:

M物=M码M游码

若不小心做成了:

右物左码,称量时:

M物=M码M游码

任何药品都不能直接放在盘中称量,干燥固体可放在称量。

称量有腐蚀性或易潮解的药品(如氢氧化钠等)应放在_____________里.

4.连接仪器.装置。

(1)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

先把要插入塞子的玻璃管的一端,目的,然后稍稍用力,使它插入。

(2).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

先玻璃管口,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3).在容器口塞橡皮塞:

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

5.检查装置气密性:

先连接好装置,然后把导管插入水面以下,手握容器外壁,当导管口有,表明气密性良好。

移开手,冷却后导管口会有一小断。

二、巩固练习

知识点1加热

1、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的量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A.1/2B.1/3C.1/4D.2/3

2.酒精灯的火焰可分为()

A.内焰、中焰、外焰B.焰心、内焰、外焰

C.焰心、中焰、外焰D.下焰、中焰、上焰

3、用酒精灯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可能原因是:

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②加热前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④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⑤加热时没有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⑥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内液体的中下部。

其中与之相关的是()

A、①③⑤⑥B、②④C、②③⑥D、③④⑤

4、给试管加热时,试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