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9 01 说书人.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248926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1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819 01 说书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1819 01 说书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1819 01 说书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1819 01 说书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1819 01 说书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819 01 说书人.docx

《1819 01 说书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19 01 说书人.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819 01 说书人.docx

181901说书人

18-1901说书人

说书人

[预习——夯实基础]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一、单音字

笸箩(  ) 呐喊(  )

踌躇(  )(  )吹嘘(  )

玉墀(  )蝙蝠(  )(  )

喑哑(  )灵柩(  )

阡陌(  )枸杞(  )

荒冢(  )瘟癀阵(  )

城隍(  )摊肆(  )

【答案】 pǒ nà chóuchú xū chí biānfú yīn jiù qiān qǐ zhǒnɡ huánɡ huáng sì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节

 

(2)渐

(3)闷

(4)创

【答案】 

(1)jié jiē 

(2)jiàn jiān (3)mèn mēn (4)chuànɡ chuānɡ

2.语境辨析法

(5)这两批货物都打折(  )出售,严重折(  )本,他再也经不起这样折(  )腾了。

(6)詹姆斯压(  )根儿没感到防守压(  )力。

【答案】 (5)zhé shé zhē (6)yà yā

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1)

  

(2)

季节性流感爆发突然,不合语境。

(3)× 此处强调监管部门无能为力,应用“鞭长莫及”。

[常识·速览]

乡村的叙述者——师陀

  师陀(1910-1988),原名王长简,笔名芦焚、师陀,河南杞县人。

早年在杞县、开封就读,“九一八”事变后投身抗日运动,后开始文学创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作协上海分会理事。

主要作品有短篇集《谷》《里门拾记》《果园城记》,散文集《江湖记》《上海手札》,中篇《无望村的馆主》,长篇《马兰》《结婚》,话剧《大马戏团》,以及杂文等。

小说《谷》曾获1937年《大公报》文艺奖。

  读了师陀的作品,你会发现,他是个滞留城市却未忘情乡村的叙述者,写作总是突出乡村文化背景,总是赋予平民百姓更多的关怀和热情;无论写人写景,似乎都着重从平凡的人生中细细品味,寄寓自己的人生理想。

读着读着,你会被带着哀伤的抒情基调、荒凉的自然界和辛酸的人事所打动。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师陀流落洋场,写了短篇小说集《果园城记》。

作者带着浓厚的怀旧情绪,以他特有的一种凄凉而又温暖的笔调,写一个小城的历史和各种小人物的命运。

全书共19篇,除第一篇《果园城》(此篇介绍小城地理历史,类似序言)外,每篇基本上是集中写一两个人物,这里有豪绅地主、地痞流氓、知识分子、邮差先生、说书人、行商走贩、小渔夫、小学教师、寡妇的老女儿,也有革命家、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人。

这些人物都和小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各个侧面反映小城的历史、现状,透视着小城惨淡的未来,从某种意义上说,小城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

《说书人》便选自《果园城记》,原来的副标题是“果园城记之十一”。

文学常识

京派小说

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到30年代,文学的中心南移到上海,继续留在京、津地区或其他北方城市的一个自由的作家群,被称为“京派”作家,当时也称“北方作家”派。

“京派”并没有正式的组织,只是一种名称的沿用。

“京派”作家创作的小说被称为“京派小说”。

京派小说文风淳朴,贴近底层人民的生活,在现实主义的创作中融入浪漫主义的、表现主观个性的多种艺术手法。

主要代表作家有沈从文、废名、芦焚(师陀)等。

评 书

评书,也叫评词、说书、讲书,流行于华北、东北、西北一带。

在江南则称为评话。

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的评书艺术,作为一种独立的说书品种,大约形成于清代初期。

许多渠道的资料证明,评书虽然是口头讲说的表演形式,但其艺人来源却多为“唱曲”的转行。

评书已有十代演员。

其中最负盛名的有:

“评书大王”双厚坪(第六代),“净街王”王杰魁(第八代),评书艺术家连阔如(第九代),评书演员刘兰芳(第十代)。

他们都擅说冠笏袍服、金戈铁马的历史演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编演新书方面有成就的演员有袁阔成、田连元、李庆良、田占义等。

[探究——精研文本]

[整体·感知]

《说书人》中的主人公是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说书人。

他的全部财产就是一把折扇、一块惊堂木、一个收钱用的小笸箩。

他一天天地说书,一天天地更黄更瘦,长衫变成了灰绿色,后来又咳嗽、唾血,最后终于悲惨地死去,被人给送到乱葬岗,随便掘个坑葬掉。

“说书人”遭遇悲惨,但竭尽毕生的精力,迷住了听众,向沉闷的世界吹进一股生气,在人类的平凡生活中,创造了一个世人永不可企及的,一个侠义勇敢的新天地,给小城的听众以感动和幻想。

[文脉·梳理]

【答案】 ①更黄更瘦、咳嗽、唾血、嗓子塌了 ②死了,葬于乱葬岗

[文本·深读]

■自主探究······················································································

一、阅读课文第1~4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文章开头描写说书道具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文章开头描写的道具很简单,这一方面突出了说书人家境的贫寒,无力购买多余的道具;另一方面衬托出说书人说书技艺的高超,为下文写其说书作铺垫。

2.作者想做个说书人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理由是“觉得这种职业可爱”,被说书人“迷住”了。

说书人对说书职业的执着以及讲述中所展示的英雄世界,感染了“我”,以至于说书成了“我”的一种爱好,一种思念,一种向往。

二、阅读课文第5~12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3.如何理解“再请八个,一个馒头的钱。

还有六个;还剩四个;只剩三个了,哪位一动手就够了”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是对说书人的语言描写,他讲述的动人的侠义故事让人痴迷,却常换不来一个馒头钱。

温饱尚不能解决,再加上他的病体,这请求之中尽显生活的沉重与凄苦。

三、阅读课文第13~28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4.“感动过多少人”,“给了人多少幻想,将人的心灵引得多么远”,他“向这个沉闷的世界吹进一股生气”,“另外创造一个世人永不可企及的,一个侠义勇敢的天地”。

这些描述,说明说书人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说书人尽管自己孤苦无依,被社会抛弃,但他利用自己高超的说书技艺创造了“一个世人永不可企及的,一个侠义勇敢的天地”,给小城的听众以感动和幻想。

说书是他唯一的谋生手段,他对说书的痴迷,对说书的方式和书中内容的挚爱,对书中英雄的崇拜和书中世界的憧憬,也是他的人生的存在方式,他的生命的表达方式。

可以说,他是在利用自己的生命为小城听众带来希望和快乐。

这些描述,是作者对说书人善良本质的最好诠释。

5.小说末尾说“我抬头望望前面,这个小城的城外多荒凉啊”,请探究“荒凉”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荒凉”是本文的抒情基调。

①小城外的景象荒凉;②说书人活着贫困无依,无人关心,死后草草下葬,被人遗忘,他的人生境遇荒凉;③说书人死后,无人给小城带来幻想、感动、生气,小城人们的内心更贫乏荒凉;④小城人们面对死亡冷漠,面对生命麻木,其内心的冷酷让“我”感到荒凉;⑤回忆中美好的事物,那些传统文明逝去不再重来,对逝去的眷恋焦虑造成了“我”内心的渺茫、空虚。

6.本文题为“说书人”,作者为何花大量的笔墨写“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我”是本文的线索。

通过“我”的所见所闻见证了“说书人”的一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②“我”与小城人们的态度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小城人们漠视生命的态度的批判。

③“我”是作者情感的载体。

通过“我”的所思所想表达了作者对“说书人”的人生境遇,小城人们的生存状态、精神状态的情感态度,更有助于表达主旨。

■合作探究·····················································································

7.鲁迅先生曾经说过:

“《孔乙己》的主要用意,是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

”有人认为,《说书人》受鲁迅的影响,也是大体上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

你认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我认为这两篇小说都是在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

《孔乙己》中,咸亨酒店之里与之外的所有人——顾客、掌柜、小伙计、小孩子等都把孔乙己当成嘲弄与取乐的对象,竟然毫无同情与怜悯之心。

而对他施以同情怜悯的,唯有作者——鲁迅。

《说书人》中,同情怜悯说书人的,也只有师陀。

鲁迅以酒店老板“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的反复念叨,师陀以说书人下葬时嘲弄者的“带书下去”的嘲弄,把对“苦人”的悲悯情感推到极点,这也是两位作家为笔下人物最后的悲情结局作的“一声叹息”。

(示例二)我认为《说书人》主要表达的不是“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它表达的是“我”对说书人的“同情”。

师陀在叙说说书人命运的时候,总是伴随着浓郁的感情色彩。

对说书人不仅怀有同情、怜悯,而且还怀有赞美的情感,并且让这种赞美之情流溢于全篇,作者对说书人的情感态度是同情,而不是“凉薄”。

[迁移——学以致用]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细节描写

小说《说书人》中有很多精彩的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说书人的形象和技艺的高超。

小说还通过描写说书人的长衫由“蓝布长衫”到“灰绿色”,到最后的“破长衫”的变化细节,暗示了他生活的艰辛,为他穷困病死做了铺垫。

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

可以说任何一篇文学作品中,无论是人物性格的刻画,还是故事情节的展开,典型环境的描绘,都离不开真实而又生动的细节描写。

因此,在文章中,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就应该学会对细节进行描写。

2.写法指导

细节描写三要

所谓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

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连接故事情节、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生动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

(1)细节描写要真实典型。

所谓真实,是指细节描写能够精确而又惟妙惟肖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的特征。

所谓典型,是指描写的细节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能够通过个别的、细小的事物,反映一般与全貌,由现象揭示本质。

(2)要精心锤炼词语。

在细节描写中,我们要选择恰当的词语,以期以少胜多,乃至一字传神。

(3)要巧妙运用修辞。

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

3.迁移运用

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

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

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

这是某学生作文中的一段文字,写的是他知道考试成绩前后的心理活动。

虽然,他用了“紧张得要命”“很是伤心”等词,但我们并不感觉到他有多紧张,有多伤心,原因就是他用抽象的概述代替了具体可感的描写。

请结合所给文段,写一段细节描写,使之变得具体可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 

我用有点颤抖的手去掀开试卷一角,一个鲜红的“4”字映入我的眼帘,我的手一抖,试卷又合上了。

我一咬牙,把手伸到试卷底下,用力一翻,随着“啪”的一声,我看到了我的分数——48,可怜的“48”,我“唉”的一声便瘫在了椅子上。

[素材·应用]

1.课内素材

改名不改志的师陀

1910年3月,师陀出生于河南杞县的一个小地主家庭,那时家境已在走下坡路,他被取名“王继曾”,可见长辈希望他长大后能“光宗耀祖、重振家业”。

师陀自幼聪颖好学,父母不惜重金送他到省会读中学。

然而他出乎家长意料地受到新文化思潮和大革命的感染,高中期间更进一步受到左翼思潮的影响,不但无心于“光宗耀祖、重振家业”,反而自作主张改名为“王长剑”,以表示对革命事业的向往。

1931年秋,高中毕业的王长剑断然放弃了考大学的“正道”,怀着一腔的革命激情,跑到北平去寻找中国共产党,准备参加革命。

由于当时正处于白色恐怖时期,单是“王长剑”这个名字就可能带来无谓的麻烦,所以他又改名“王长简”,但追求革命的志向仍然坚定不移。

【应用角度】 “志向”“追求”“关注民生”等。

2.精彩应用

爱是什么?

爱如果是雪域高原,那么胡忠、谢晓君夫妇会不顾一切地攀登。

在那片高原上,他们用爱心培育着那些孩子,不求回报,孩子们的笑脸是他们最大的欢愉。

他们是雪域绽放的并蒂雪莲;与那些虐打孩子的老师相比,他们的灵魂更加高尚。

有人问,心灵在哪里?

心灵不在它生活的地方,而在它所爱的地方。

胡忠、谢晓君夫妇的心灵就在他们所爱的雪域高原上!

爱是什么?

爱需要人的付出和奉献,这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大问题。

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那些弱者只能乞讨或者横尸街头,不是吗?

师陀《说书人》中的主人公,有高超的说书技艺,也因此迷住了听众,但是却没有摆脱食不果腹、无钱就医而死的悲惨命运!

师陀违背了父母的意愿,投身于拯救穷苦百姓于水火之中的革命洪流中去!

这就是舍小爱追大爱的行动!

爱不是大难来时各自飞,爱是对周围人的关心、爱护;爱不是地震来时的范跑跑,爱是地震来了,怀抱六台电脑,身背三台单反,手提一只小乌龟冲出去的“最美室友”黄昱舟。

患难见真情,危难时刻他一个人拯救了全宿舍的财产。

[佳作·领悟]

邮差先生

师 陀

邮差先生走到街上来,手里拿着一大把信。

在这小城里,他兼任邮务员、售票员,仍有许多剩余时间,就戴上老花眼镜,埋头在公案上剪裁花样。

当邮件来到的时候,他站起来,念着将它们拣好,小心地扎成一束。

“这一封真远!

”碰巧瞥见从云南或甘肃寄来的信,他便忍不住在心里叹息。

他从来没有想到过比这更远的地方。

其实他自己也弄不清云南和甘肃的方位——谁教它们处在那么远,远到使人一生也不想去吃它们的小米饭或大头菜呢?

现在,邮差先生手里拿着各种各样的信,从甘肃和云南来的邮件毕竟很少,最多的还是学生写给家长们的。

“又来催饷了,”他心里说,“足够老头子忙三四天!

他在空旷少人的街上走着,如果碰见母猪带领着小猪,便从旁边绕过去。

小城的阳光晒着他花白了的头,晒着他穿皂布马褂的背,尘土从脚下飞起,落到他的白布袜子上,他的扎腿带上。

在小城里,他用不着穿号衣。

一个学生的家长又将向他诉苦:

“毕业,毕我的业!

”他将听到他听过无数次的,一个老人对于他的爱子所发的充满善意的怨言,他于是笑了。

这些写信的人自然并不全认识他,甚至没有一个会想起他,但这没有关系,他知道他们,他们每换一回地址他都知道。

邮差先生敲门。

门要是虚掩着,他就走进去。

“家里有人吗?

”他在过道里大声喊。

他有时候要等好久。

最后从里头走出一位老太太,她的女婿在外地做生意,再不然,她的儿子在外边当兵。

她出来得很仓促,两只手湿淋淋的,分明刚才还在做事。

“干什么的?

”老太太问。

邮差先生告诉她:

“有一封信,挂号信,得盖图章。

老太太没有图章。

“那你打个铺保,晚半天到局子里来领。

这里头也许有钱。

“有多少?

“我说也许有,不一定有。

你能怎么办呢?

对于这个好老太太。

邮差先生费了半天唇舌,终于又走到街上来了。

小城的阳光照在他的花白头顶上,他的模样既尊贵又从容,并有一种特别风韵,看见他你会当他是趁便出来散步的。

说实话,他又何必紧张,手里的信反正总有时间送到,又没有另外的什么事等候着他。

虽然有时候他是这样抱歉,因他为小城送来——不,这种事是很少有的,但愿它不常有。

“送信的,有我的信吗?

”正走间,一个爱开玩笑的小子忽然拦住他的去路。

“你的信吗?

”邮差先生笑了,“你的信还没有来,这会儿正在路上睡觉呢。

邮差先生拿着信,顺着街道走下去,没有一辆车子阻碍他,没有一种声音教他分心。

阳光充足地照到街道上、屋脊上和墙壁上,整个小城都在寂静的光耀中。

他身上要出汗,他心里——假使不为尊重自己的一把年纪跟好胡子,他真想大声哼唱小曲。

为此,他深深赞叹:

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

一九四二年二月

【亮点借鉴】

1.学开头

文章一开始就将满蕴着生活情味的主人公推到读者眼前:

“邮差先生走到街上来,手里拿着一大把信。

”可谓开门见山。

2.学语言

本文语言生动风趣,富有幽默感。

邮差手里拿着学生们从外地写给家长的信,心里说“又来催饷了”,而学生家长则向他诉苦,发出善意的怨言:

“毕业,毕我的业!

3.学场面

本文场面描写真切动人,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如写邮差去某家送信,敲门,久等之后走出来一位老太太,她“两只手湿淋淋的”,分明正在做什么家务事,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4.学结尾

本文结尾借说天气,表达了邮差对小城生活的满意;写“这个小城”的天气,说明是对生活通常状态的感受。

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即对于小城生存状态的礼赞。

[训练——落实提升]

1.改正下列加点字中有误的注音。

笸箩(bǒ) 玉墀(chí) 企及(qǐ)

卑陋(bēi)踌躇(shóu)蝙蝠(biān)

勉强(qiǎnɡ)琼花(qiónɡ)莽夫(mǎnɡ)

绝迹(jī)枸杞(ɡǒu)阡陌(qiā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笸”读“pǒ”,“踌”读“chóu”,“迹”读“jì”。

2.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醒木  灵枢  城隍庙  诚惶诚恐

撤谎  台衔  志愿书  自怨自艾

制钱  喽啰  俱乐部  面面具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枢—柩,撤—撒,具—俱。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虽说艺术家较为浪漫,在不断追求自己的理想,但终究也要考虑现实生活的需求,而不能只是空中楼阁啊!

B.值得注意的是,神话时代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的最早阶段,更多的国家的神与人是分离的,神是高高在上,生活在仙境的,而人只能向往而不可企及,神与人有着本质的区别。

C.包括英语在内的所有语言都并非研究的对象,而是熟悉的对象。

D.我把钓竿放低,让竿伸到水里,漫不经意但小心谨慎地把蜻蜓赶下竿梢。

C [C项,熟悉:

知道得很清楚,了解。

根据语意,应该用“熟习”。

熟习:

学习得很熟练或了解很深刻。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导学号:

81462019】

A.这时候,我们即使过后回想起来,还有什么是比这更令人感动的?

B.在调整改革方案时,他们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抓紧搞好产品设计、工艺、设备等技术基础工作的整顿。

C.“生存美学”的发展彻底改变了实践美学一枝独秀的格局,形成了多样并存、相互促进,为美学走向更高层次的综合创新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D.这项调查旨在了解中国公众对肺癌的实际认知情况,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公众对肺癌这一致命疾病的关注和了解程度偏低。

D [A项,语序不当,“即使”应放在“我们”之前。

B项,“围绕”与“以……为中心”杂糅。

C项,残缺宾语中心语,在“促进”后加“的局面”。

]

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但是如其有人教我填志愿书,即使现在,我仍会宁可让世间最爱我的人去失望,放弃为人敬仰的空中楼阁——什么英雄,什么将军,什么学者,什么大僚,全由他去

②我很难说出所以要如此决定的理由

③我不知道别人对于这种职业抱的态度

④这无疑是一种贱业

⑤也许这是唯一的理由,我觉得这种职业可爱

⑥我甘心将这些台衔让给别人,在我自己的大名下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