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5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末综合测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24704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5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末综合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 第5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末综合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 第5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末综合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 第5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末综合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 第5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末综合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5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末综合测试.docx

《高中地理 第5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末综合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5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末综合测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 第5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末综合测试.docx

高中地理第5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末综合测试

第五章综合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我国四大工程示意图”,完成1~3题。

1.四大工程中属于能源调配的是(  )

①西气东输 ②南水北调 ③西电东送 ④青藏铁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答案】 D

【解析】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属于能源调配。

2.关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

B.减轻沙尘暴对北京的危害

C.根本上解决黄河的断流现象

D.减轻淮河的水污染状况

【答案】 A

【解析】 南水北调自南向北依次跨越了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

3.四大工程中,所经过的地区全部位于同一地形区的是(  )

A.西气东输B.青藏铁路

C.南水北调D.西电东送

【答案】 B

【解析】 青藏铁路经过地区全部位于青藏高原。

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工程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山东省水资源优化配置、缓解胶东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重要水利基础设施。

读图,完成4~5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降水最丰富的区域位于鲁中南低山丘陵

B.自西向东输水是因为降水西多东少

C.生态环境恶化、干旱频率加大是胶东地区缺水的主要原因

D.南水北调对调入区和调出区均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答案】 A

【解析】 由图中年等降水量线可知,鲁中南低山丘陵在图示区域中降水最为丰富,该地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胶东半岛经济发达,需水量大,加上水资源利用中存在污染、浪费等现象,导致水资源不足。

5.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工程建成后计划每年11月至次年2月调水,其原因是(  )

A.冬季山东降水稀少,胶东地区缺水最严重

B.冬季黄河含沙量较低,同时可避开春秋季农业用水高峰

C.胶东地区冬季工业生产需水量最大

D.冬季黄河流域的降雪对引黄调水工程的水源有一定的补充作用

【答案】 B

【解析】 冬季调水能避开春秋季农业用水高峰,而且此时黄河水量小,含沙量较低,河水较清。

冬季并不是胶东地区缺水最为严重的季节。

国内最大规模运煤专线——蒙西到华中运煤铁路(即蒙华铁路)北起东乌铁路浩勒报吉站,终点到达江西省吉安市,线路全长1837千米,规划设计输送能力为2亿吨,预计2017年将建成并投入使用。

据此完成6~7题。

6.建设蒙华铁路决定性的因素是(  )

A.地质地形B.河流分布

C.人口数量增加D.国民经济发展

【答案】 D

【解析】 社会经济的需要是现代铁路建设的决定性因素。

7.下列措施中不利于缓解华中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状况的是(  )

A.实施能源多元化,积极开发新能源

B.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冶金工业

C.实行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率

D.增强西电东送、西气东输能力

【答案】 B

【解析】 华中地区能源资源并不丰富,若大力发展高耗能的冶金工业,必然要增加对煤炭等能源的需求量,进而加剧华中地区能源供应紧张局面。

(2015·安徽阜阳模拟)下图是“某区域能源调配图”。

读图,回答8~9题。

8.图中“西电东送”南线工程的电力构成是(  )

A.火电B.以火电为主,水电为辅

C.水电D.以水电为主,火电为辅

【答案】 D

【解析】 西电东送南线工程起点为云贵高原,该地区地势落差大,降水丰富,水能资源非常丰富,同时也是长江以南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因此以水电为主,兼有火电。

9.近年来该区域从越南中部进口煤炭数量逐渐超过晋煤,原因是(  )

A.越南煤储量丰富,质优价廉

B.晋煤面临枯竭,产量减少

C.越南距珠三角近,运费低廉

D.晋煤综合开发利用,外运减少

【答案】 C

【解析】 越南煤与晋煤综合比较,品质不占优势,但越南与珠三角地区距离近,运费相对低廉。

读“中缅油气管线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中缅油气管线在施工过程中的最大限制性因素是(  )

A.地形、地质构造复杂B.资金短缺

C.技术力量不足D.多年冻土的存在

【答案】 A

【解析】 中缅油气管线穿过横断山区,地形、地质构造复杂,工程难度大。

11.中缅油气管线的修建(  )

A.是为了开发缅甸的石油资源

B.有利于提高中国能源安全

C.是为了促进沿线少数民族脱贫

D.主要用于中国天然气出口

【答案】 B

【解析】 中缅油气管线缓解了中国进口石油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程度,降低海上进口石油的风险。

下图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线路示意。

读图完成12~13题。

12.该线路最不利于调水的条件是(  )

A.沿途为喀斯特地貌区,水的下渗严重

B.沿途排污量多,水质较差

C.地势南高北低,需逐级提水

D.沿途全年高温,水的蒸发量大

【答案】 C

【解析】 结合图例从图中可以看出调水线路的南部地区地势高,调水过程中需逐级提水。

13.该调水工程给沿线地区带来的最大生态问题可能是(  )

A.某些物种灭绝B.土地盐碱化

C.土地荒漠化D.水土流失

【答案】 B

【解析】 调水线路南部地区夏季高温少雨,蒸发旺盛,输水时可能会导致沿线地区地下水位上升,从而产生土地盐碱化。

(2015·铜仁高二检测)目前,中国制造业面临双重危机:

一是部分低端制造业流向东南亚、南亚等地,原有的产业链条被打断;二是智能时代某些可用机器的高端制造业重新回流至美国。

据此材料完成14~15题。

14.影响中国制造业面临双重危机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市场 运输成本

B.劳动力成本 技术

C.原料成本 劳动力成本

D.技术 运输成本

【答案】 B

【解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原先依靠廉价劳动力发展起来的低端制造业难以生存,只能寻找劳动力更为廉价的东南亚地区,主要因素为劳动力成本,A、C、D即可排除,高端制造业主要影响因素为技术,B正确。

15.近年来,美国政府重提“美国制造”战略,下列制造业中较难回流到美国的是(  )

A.电子工业B.汽车工业

C.服装工业D.医药工业

【答案】 C

【解析】 美国为发达国家,劳动力素质高,成本也高,回流到美国的产业主要是技术要求较高,附加值高的产业,服装工业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较难回流到美国。

(2015·山东潍坊高二检测)在东部沿海地区纺织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过程中,抱团转移成为一种新型转移模式。

如南通纺织和服装等企业组团“扎堆”投资有30多年纺织产业历史的太康,在太康形成了一座“南通纺织城”。

据此完成第16~18题。

16.太康吸引南通纺织产业迁入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A.交通便捷,进入市场快B.中原地带,市场广阔

C.劳动力丰富且价格低廉D.基础设施完善

【答案】 C

【解析】 太康位于河南省,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纺织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故选项C正确。

东部沿海地区交通更为便捷,基础设施更为完善,市场更为广阔,选项A、B、D错误。

17.与企业个体分散转移相比,纺织和服装等企业抱团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

A.环境改变较小B.协作条件较好

C.接近原料产地D.地租更加便宜

【答案】 B

【解析】 纺织企业和服装企业之间具有很强的生产工序上的联系,抱团转移可以更好地实现生产之间的协作,选项B正确。

18.纺织和服装等企业抱团转移对南通市的影响主要是(  )

A.造成产业结构失调,不利于经济发展

B.造成人口性别比失衡,社会失稳

C.有利于促进城市化和工业化

D.短期内造成部分劳动力失业

【答案】 D

【解析】 纺织企业和服装企业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大规模外迁在短期内会造成部分劳动力失业,选项D正确。

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外迁会加快迁出地产业升级的速度,并不会造成社会失稳等问题。

下图是“某跨国企业产品在A、B、C、D四国的生产量与消费量比值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19~20题。

19.该企业生产的产品最可能是(  )

A.飞机B.运动鞋

C.计算机D.精密仪器

20.关于该企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企业在D国设厂的主要原因是该国技术力量雄厚

B.该企业在A国始终保持对该产品的出口

C.该企业给予B、D两国工人相同的工资

D.该企业的产品在C国经历了“进口→加工出口→进口”的过程

【答案】 19.B 20.D

【解析】 因为纵轴是生产量与消费量之比,所以可知A国是最先研发该产品的国家,而后转移到其他国家。

B、C情况相似,都经历过“进口—加工出口—进口”过程,说明生产也发生过转入和转出。

而D国生产在不断增加,说明生产量的扩大,可见D国是一个大的生产和消费市场。

因而综上判断其生产的不可能是高技术产品,只可能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的产品。

21.下列关于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A.促进了移入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

B.促进了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国际产业的转移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

C.改善了产业转出区域和转入区域的环境质量

D.产业移入国家或地区扩大了就业范围,增加了就业机会

【答案】 C

【解析】 可以改善产业转出国家或地区的环境质量,但对产业转入国家或地区则加剧环境污染。

如下图为“四国产业结构示意图”。

读图,回答22~23题。

22.图中人均国民收入最高的国家是(  )

A.甲B.乙

C.丙D.丁

【答案】 D

【解析】 由图可知,甲国第一产业比重很大,属于落后的农业国;乙、丙两国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比重较大,说明这两国处于工业化过程中;丁国第一产业比重最小,第三产业比重最大,属于发达国家,是人均国民收入最高的国家。

23.下列产业转移方向最可能的是(  )

A.甲→乙B.乙→丙

C.丙→丁D.丁→甲

【答案】 D

【解析】 根据国际上产业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产业转移方向最可能的是丁国向甲国转移。

(2015·东营质检)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

读图完成24~25题。

24.保定在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具有的突出优势条件是(  )

A.科技力量雄厚

B.距离北京、天津和石家庄较近,交通便捷

C.矿产资源和水资源丰富

D.市场广阔

【答案】 B

【解析】 保定经济发展水平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较少,科技力量不强;保定没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水资源;人口数量较少,市场需求没有优势;而从图示分析,保定距离北京、天津和石家庄较近,交通便捷,便于承接京津产业转移。

25.保定为承接京津产业转移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

①建设产业转移基地 ②为大力发展重化工业腾出足够的空间 ③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④快速推动城市化,为产业转入储备足够的劳动力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答案】 C

【解析】 为了承接产业转移,需要建设产业转移基地;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保证转入产业正常运转;而承接大量的重化工工业,会引起环境污染;快速推进城市化,会加剧城市环境问题。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50年规划,50年建设,5000亿元投资——中国南水北调工程,注定要被历史冠以“世界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

南水北调东线、中线、西线按规划建成后,将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域相互连接,从而构建起“四横三纵”的中国水利地理版图。

读“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2分)

(1)三峡工程位于长江______(上、中、下)游,修建以后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有何好处?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