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环境重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246496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99.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森林环境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森林环境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森林环境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森林环境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森林环境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森林环境重点.docx

《森林环境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森林环境重点.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森林环境重点.docx

森林环境重点

第一单元森林植物概述

名词解释

林层(林相):

是指乔木树冠的垂直配置所构成的层次。

郁闭度:

是指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它可以反映一片森林中林冠彼此衔接的程度或是林冠遮盖地面的程度。

立地质量(立地条件):

是对影响森林生产力的所有生境因子(包括气候、土壤、地形、生物等)综合评价的一种量化指标。

生活因子:

生态因子中有一些是森林植物所必需的,没有这些因子植物便不能生活,这些因子称为生活因子。

填空

1.根据树种组成,可将森林划分为单纯林和混交林

2.森林的层次通常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植物层3个基本层次

3.按照林层或林相一般可将森林分为单层林和复层林

4.森林中生长着一些没有固定层次的植物,如藤本植物、寄生植物和腐生植物等,称其为层间或层外植物

5.按照森林的起源,可将森林分为天然林和人工林两类

6.森林按年龄结构的不同,可以区分为同龄林和异龄林

7.通常将生物因子分为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和人为因子五大类

判断题

1.大量树木聚合在一起就是森林。

(×)

2.森林是受环境强烈影响的,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森林。

(√)

3.人工林有较规则的株行距,林木分布比较均匀整齐,树种较单纯,多为单纯林。

(√)

4.北方寒冷的地区易于形成复层林,温暖湿润的南方易形成单层林。

(×)

5.天然林不含人工林采伐后萌生形成的森林。

(√)

6.林分密度大,其郁闭度也大,但郁闭度大的林分,其密度有时并不大。

(√)

7.不同树种,龄级期限的长短是不同的,主要是根据树木生长的快慢确定年龄范围。

(√)

8.在相同年龄时,林分越高,说明立地条件对该树种越适合,林地的立地条件越好,林地生产力越高。

(√)

9.一般按林分平均高(

)和林分年龄(A)来确定森林的地位级。

(√)

10.树种的生态学特性与各种生态因子之间,存在有规律的联系和统一。

(√)

11.有垂柳生长的地方,常常指示其生长环境的土壤水湿,表示生态因子作用的阶段性。

(×)

单项选择题

1.(A)的树干,一般高大、通直、圆满,自然整枝良好,枝下高长,树冠较小,且多集中于树干上部。

A.林木B.孤立木C.下木D.灌木

2.森林已不单纯是一个客观存在的自然体,而是与人类息息相关的以(B)为主体的生物生态系统和环境生态系统。

A.草本植物B.木本植物C.菌类植物D.藻类植物

3.在林业生产实践中,森林的组成,主要就是指(D)的组成。

A.灌木B.草本植物C.蕨类植物D.乔木树种

4.单纯林(或称纯林)是指仅由单一树种组成的森林。

在森林经营中常将虽有几个树种组成,但某一树种占绝对优势,其它树种所占比重不足(A)的森林也称为单纯林。

A.一成B.二成C.三成D.四成

5.森林的层次是指森林中各种植物成分所形成的(B)。

A.水平结构B.垂直结构C.混合结构D.营养结构

6.郁闭度在(A)为疏林地。

A.0.1~0.19B.0.2~0.4C.0.41~0.69D.0.7以上

7.一般按林分(C)和林分年龄来确定森林的地位指数。

A.平均胸径B.平均基粗C.上层高D.平均高

8.每一个生态因子都是在与其它因子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中起作用,在生态环境中,既没有孤立存在的生态因子,也没有单一生态因子的环境。

这是生态因子的(A)规律。

A.综合作用B.主导作用C.阶段作用D.指示作用

1.天然林和人工林有什么特点?

答:

天然林通常没有规则的株行距,林木分布不均匀,没有规则的树种结构和比例,林下植物种类较多,林内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

人工林通常有较规则的株行距,林木分布比较整齐,树种较单纯,多为单纯林,或几个树种在林地上的分布具有某种明显的规律性;同时树木年龄基本相同,一般为同龄林,林下植物也较为单一。

4.森林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答:

1)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2)生态因子的主导作用3)生态因子的同等重要和不可替代性4)生态因子的可调节性和可补偿性5)生态因子的限制作用6)生态因子作用的阶段性7)生态因子作用的统一性8)生态因子作用的指示性。

5.森林的三大效益是什么?

答:

1)经济效益2)生态效益3)社会效益

6.森林环境的特点有哪些?

答:

1)森林环境的多样性2)森林环境的时空性3)森林环境的有限性4)森林环境的可塑性5)森林环境的公益性

第二单元光与森林

太阳高度角: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称为太阳高度角。

光周期现象:

植物开花受白天与黑夜,光照与黑暗的交替及时间长短影响的现象称为光周期现象。

填空

1.太阳辐射光谱按其波长分为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3个光谱区

2.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由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两部分组成

3.光对数木的生态作用主要表现在光谱成分、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日照时长)3个方面

4.根据树种的耐荫程度,可将树种分为喜光树种、耐荫树种和中性树种3个主要生态类型

5.根据植物光周期反映的不同,可将植物分为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和日照中性植物3个主要生态类型,其中长日照植物接受的光照时间越长,开花越早;而短日照植物在一定范围内,接受黑暗的时间越长,开花越早

6.太阳高度角(h)越大,太阳直接辐射大,散射辐射也大

7.可见光中对植物生理活动最有效的光是红橙光和蓝紫光,而生理无效光是绿光

8.城市里路灯下的植物在春天萌动早,秋天休眠晚,主要因为日照时间增长,生长期增长

9.一般,耐荫树种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均低,而喜光树种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均高

10.单向光会使树木发生偏冠现象,即出现树木向光面枝叶生长茂密,背光面枝叶生长稀疏

判断题

1.通常,在太阳高度角一定时,大气透明度越大,太阳直接辐射越强,散射辐射也越强。

(×)

2.阴天时,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仅由散射辐射组成。

(√)

3.在北半球,夏半年可照时数随着纬度的增高而增长。

(√)

4.植物的光合作用总是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

(×)

5.紫外线能促进植物的节间增长,引起植物徒长。

(×)

6.耐荫树种属林冠下更新的树种,而喜光树种是迹地、空旷地更新的树种。

(√)

7.充足的光照,能促进苗木根系的生长,形成较大的根茎比率。

(√)

8.耐荫树种的叶片往往为阴生叶,而喜光树种的叶片往往为阳生叶。

(×)

9.森林中的光照时间明显缩短。

(光谱成分改变,光强变弱)(√)

10.短日照植物由南方向北方引种时,往往出现生长期延长,发育推迟的现象。

(√)

11.林内光照中生理辐射显著增加,且绿光占的比例较大。

(×)

选择题

1.短日照有利于植物(A)。

A、秋季落叶,促进休眠B、生长,延长生长期C、不一定

2.通常生长在湿润温和的气候条件下,树木比较(A)。

A、耐荫B、喜光C、不变

3.冬半年(秋分至春分)可照时数小于12h,并且随纬度的增高而(B)。

A、延长B、缩短C、延长

4.太阳高度角一定时,海拔越高,太阳直接辐射越强,散射辐射(B)。

A、越强B、越弱C、不确定

5.短日照植物多是在(B)季节开花

A、昼长夜短B、昼短夜长C、昼夜长短相等

6.长日照植物是指每天的光照时间超过(C)才能形成花芽开花的植物

A、8hB、10hC、12-14hD、16h

3.光谱成分对林木的生长发育有哪些影响?

答:

光谱对某些植物的种子萌发有促进或者抑制作用;植物能利用太阳辐射光谱中的部分光能;不同波长的光对光合作用的产物的成分也有影响;对诱导植物形态形成,向光性以及色素形成等方面不同波长的光作用也不同。

5.树种的耐荫性除受自身遗传性影响外,还受到哪些因子的影响?

影响的情况如何?

答:

树木在幼苗阶段比较耐荫,随着年龄的增加需光量逐渐增加,开花时最多。

生长在湿润温和的气候条件下,树木比较耐荫,而在干燥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则多趋向喜光。

生长在肥沃湿润土地上耐荫性较强,生长在干燥瘠薄土壤上树木耐荫性较弱。

纬度越高,海拔越高,树木喜光性越强;反之,耐荫性越强。

8.试述林内光照的基本特点。

答:

强度减弱,光质改变,分布不均,日照时间缩短。

9.试述提高林木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答:

1)合理密植,混交和林农间作2)调整光合产物的积累和消耗3)加强水肥管理4)科学育苗5)选育良种

第三单元温度与森林

积温:

之树木完成其生活周期或某一生长发育阶段所需的一定温度总量。

有效积温:

指树木完成其生长发育期或整个生长发育期内超出生物学最低温度的温度值总和,或可表示为某一时期内的平均气味减去生物学最低温度。

温周期现象:

植物对温度昼夜规律性变化的反应。

物候:

植物长期适应于一年死机温度的节律性变化,形成于此相应的生育节律,称为物候。

填空

1.土壤的容积热容量和导热率随水分的增加而增大,随空气的增加而减少

2.一般,温度日较差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小,温度年较差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

据海越远的地方,温度日较差和温度年较差越大

3.温度25℃的正确读法25摄氏度

4.我国的气温日较差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增大,“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农谚正是我国西北地区气温日较差大的真实写照

5.日平均气温在0℃以上的持续时期为温暖期,0℃以下的持续时期为寒冷期

6.生物学三基点温度指生物学最高温度、生物学最适温度、生物学最低温度

7.通常,发生在0℃以上的低温危害称为寒害,发生在0℃以下的低温危害称为冻害

8.不同植物或同一种植物的不同生长发育期能忍受最低温度的能力不同。

一般来说,休眠期抗寒能力最强,营养生长期居中,生殖期最弱

9.初霜冻和终霜冻对植物危害最大,因为春季正值林木萌芽,秋季苗木或新木尚未木质化

10.按照树种对温度的要求程度,可把树种分为耐寒树种、喜温树种和半耐寒树种

11.温周期对树木的有利作用,是因为白昼适当高温有利于光合作用,夜间适当温度使呼吸作用减弱,从而使净积累增多

判断题

1.潮湿紧密土壤的昼夜温差大于干燥疏松土壤的。

(×)

2.土壤表面的温度日较差最大,越往土壤深层温度日较差越小。

(√)

3.空气的绝热冷却是空气在绝热上升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

(√)

4.平流逆温是由于冷空气流经暖的下垫面上而形成的。

(×)

5.只要平均温度能满足林木生长发育的需要,林木就可正常地生长发育。

(×)

6.最低温度表的游标离球部近端的示度就是前一段时间内曾经出现过的最低温度。

(×)

7.在夏季炎热的日子里,08时观测后,将地面最低温度表收回,放于阴凉处,到20时观测前重新调整后安放回原处。

(√)

8.背风坡的平流霜冻比迎风坡严重。

(×)

9.霜冻对树木的危害并非霜的本身,而是低温所引起的伤害。

(√)

10.在北方的冬季,树干的南面尤其是西南面常易发生树干冻裂现象。

(√)

11.最低温度表酒精柱中的游标在温度降低时不移动。

(×)

12.最高温度表中的测温液柱(水银柱)在温度降低时不下降。

(√)

13.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昼夜温差值愈大,植物的产量愈高。

(√)

选择题

1.日灼多发生在(B)。

A、树皮粗糙树种的成年树上B、树皮光滑树种的成年树上C、A和B

2.抗寒能力较弱的果树和苗木可种植在(C)。

A、谷地B、山顶C、山坡中部和靠近水体边的地方D、洼地

3.原产于热带、亚热带的喜温树种不能在温带栽种的主要原因是(A)。

A、低温的限制B、高温的限制C、长日照的限制D、短日照的限制

4.最高温度表调整后放回原处时,应(B)。

A、先放表身,后放球部B、先放球部,后放表身C、不分先后顺序

5.一般,(D)以上的持续期为树种的生长期。

A、20℃B、15℃C、10℃D、5℃

6.当下垫面的热量差额为正值时,下垫面就(A)。

A、增热升温B、冷却降温C、不变D、不确定

7.日射型的土温垂直变化特点是(C)。

A、土温随深度的增加不变B、土温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C、土温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

1.土壤温度的日变化和年变化各有何特点?

答:

日变化:

1)土壤地面温度的最高值和最低值2)土壤温度日较差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3)土壤日最高温度和日最低温度出现的时间随着深度的增加而推后

年变化:

1)土温年较差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这是因为太阳辐射的年变化是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2)土温的年变化是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的3)一年中,土温最热月和最冷月出现的时间也随深度的增加而落后

4.极端温度对树种分布有何影响?

答:

高温会使树木呼吸作用加强,光合作用减弱,代谢平衡失调以及树木在高温地区缺少必要的低温刺激而不能开花结果。

而低温限制主要表现为代谢失调组织结冰,导致机械组织损伤。

9.极端低温对林木危害的种类有哪些?

答:

1)霜冻2)冻害3)寒害&冷害4)冻拔或冻举5)冻裂6)生理干旱

10.预防霜冻的措施有哪些?

答:

1)合理的栽培管理和管理技术措施2)物理方法(应急措施)-熏烟法灌水法覆盖法

11.一个地方有山地,有谷地,点烟防霜的烟堆应该放在什么地方?

为什么?

答:

晚上,上风口。

因为山谷地形山脚霜冻最重,山中端最轻,山顶只有轻的平流霜冻。

12.极端高温对林木的危害的种类有哪些?

可以采取哪些预防措施?

答:

1)日灼或皮伤预防措施:

注意造林树种的选择和混搭交配,加强浇灌,为树木树干涂白。

2)根颈倒伏或根颈灼伤预防措施:

早晚喷灌浇水,地面覆草,局部遮阳,适当早播。

计算题

1.已知某植物的生物学最低温度为10℃,某苗圃3月20日播种,到3月27日出苗,在这8天里的日平均气温是16℃。

请计算该植物从播种到出苗所需要的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

解:

已知X0=10℃,X=16℃,Y=8天

那么,该植物从播种到出苗所需要的活动积温A=X﹒Y=16×8=128℃

有效积温K=(X-X0).Y=(16-10)×8=48℃

第四单元水分与森林

相对湿度:

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露点温度:

当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不变且气压一定时,通过降低气温,使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简称露点。

1.一般,气温愈高,相对湿度越小

2.在我国季风气候区,夏季相对湿度较大,冬季相对湿度较小

3.霜是当近地气层温度在低于0℃时出现的水汽凝结物,而露是近地气层温度在高于0℃时出现的水汽凝结物

4.按降雨的性质,可把雨分为连续性降雨、阵性降雨、毛毛状降水三种

5.根据水的物理形态以及水分子在土壤中所受吸力,并考虑被植物利用的关系,土壤水分可分为吸湿水、膜状水、毛细血管水、重力水和地下水五种类型

6.年平均降水量在400mm以上才有茂密的森林分布

7.树种对水分的适应性是树种对土壤水分条件的要求

8.根据树种对土壤水分的适应性,可把树种分为旱生树种、湿生树种和中生树种。

其中,中生树种的种类多,数量大,分布最广

9.树木对水分的需要量通常用蒸腾量和蒸腾系数表示,其中蒸腾系数可以反映水分在树木体内的有效利用程度

10.土壤水分的有效范围在萎蔫系数和田间持水量之间

11.按性质,可把干旱分为大气干旱和土壤干旱;按发生季节,又可把干旱分为春旱、夏旱(伏旱)和秋旱

判断题

1.酸雨是指PH值小于4的降水。

(×)

2.由于湿生树种控制蒸腾的组织很弱,所以叶片采摘下来后常常迅速凋萎。

(×)

3.对水分需要量多的树种必然要求在湿度大的土壤上生长。

(×)

4.吸湿水是土壤中的无效水分,而毛管水是土壤中最有效的水分。

(√)

5.在实际大气中,空气经常处于未饱和状态,所以干球温度常高于湿球温度。

(√)

6.相对湿度能直接反映出空气的干湿程度,相对湿度越大,表明空气越干燥;相对湿度越小,表明空气越潮湿。

(×)

7.从露点温度的概念可知,,露点温度时的饱和水汽压就是当时空气的实际水汽压。

(√)

8.对于水分充足的土壤,应通过中耕松土切断毛细管来阻止蒸发,以减少土壤深层水分的损失。

(√)

9.在有植被的地方,既有土壤蒸腾,又有植物蒸发。

蒸发与蒸腾之和,称为蒸散。

(×)

选择题

1.暴雨的标准是24h内的降水量在(C)。

A、150.0mm以上B、100.0mm以上C、50.0mm以上D、25.0mm以上

3.通常,干湿球差值越大,空气湿度(B);干湿球差值越小,空气湿度(A)。

A、越大B、越小C、不确定

4.饱和水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A)。

A、增大B、减小C、不变

 

5.土壤水分调节的措施有哪些?

答:

1)深耕改土,增施有机肥料2)中耕松土时结合除草3)合理灌溉4)排水方式5)遮阳覆盖6)应用土壤保湿剂和有机水

6.旱生、湿生和中生树种各有何特点?

答:

旱生树种:

细胞渗透压高、根系发达、具有控制蒸腾作用的结构,或者叶器官不发达退化。

湿生树种:

根系不发达,分生根少,根毛少,部分树种生长着板状根和气生根,细胞液浓度低,渗透压小,叶片大而薄,控制蒸腾作用的组织弱。

中生树种:

介于湿生和旱生树种之间。

7.干旱和洪涝对树木各有何危害?

怎样预防?

答:

干旱会造成植物体内水分平衡收到破坏卖淫缺水而使植物的生长受到抑制,引起叶片枯萎甚至整株植物死亡。

洪涝对树木的危害主要是淹水情况下,土壤毛细管中充满了水,使土壤严重缺氧,导致根部呼吸作用减弱,阻碍根部呼吸和养分的释放,使根部中毒腐烂,长期会导致树木窒息死亡。

预防措施:

1)兴修水利2)营造水土保持林和农田防护林3)采取有效的农业技术措施4)人工降雨

8.水分异常对树木有哪些影响?

答:

会造成植物体内水分平衡收到破坏卖淫缺水而使植物的生长受到抑制,引起叶片枯萎甚至整株植物死亡。

使土壤严重缺氧,导致根部呼吸作用减弱,阻碍根部呼吸和养分的释放,使根部中毒腐烂,长期会导致树木窒息死亡。

第五单元大气环境与森林

干洁空气:

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杂质的整个混合气体。

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是指自然界及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的各种有害物质,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超过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净化能力,打破了生态平衡,足以对生物及人类的正常生存造成危害的现象。

季风:

一年中大范围地区盛行风向随季节而改变的风叫做季风。

小气候:

所谓小气候是指在局部地区内,因下垫面条件的影响而形成与大气候不同的贴地气层和土壤上层特殊的气候。

1.大气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三大部分组成

2.二氧化硫是目前存在最普遍、危害最大的大气污染物

3.大气污染物主要是从叶片气孔侵入树木体内,对树木造成危害,所以植物受害症状一般首先在叶面表现出现

4.大气污染物对树木危害可以分为急性危害、慢性危害和不可性危害3种情况

5.通常树木的抗毒性夜间大于白天

6.树木对大气污染物的抗性可分为抗性强、抗性中等和抗性弱3级

7.防风林带的结构类型分为紧密结构、疏透结构和透风结构,其中防风效果最好的是疏透结构,因为它既有防风距离又有风速降低

8.按预报内容来划分,可把天气预报分为天气形势预报和气象要素预报;按天气预报时效来划分,可分为短期预报、中期预报和长期预报

9.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有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面状况和人类活动4个

10.入侵我国的寒潮路径有寒害与冻害、雪害和风害3条,其中风害势力最强

判断题

1.臭氧层是地球生物的保护伞,因为它可以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伤害。

(√)

2.目前,我国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煤烟型污染物。

(√)

3.同一树种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其抗性也有差异,其中开花期的抗性最强。

(×)

4.等压面上的各点气压相等,但高度不一定相等(√)

5.在山区,通常白天吹山风,夜间吹谷风(×)

6.低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低(√)

7.焚风是在山的迎风坡产生的又干又热的风(×)

8.一般在高压范围内,其中下层有明显的辐散下沉运动,常为晴朗天气(√)

9.时效1~5天的天气预报为短期预报。

(×)

10.我国绝大多数地区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是夏多冬少,并且愈向高纬度夏雨愈集中,冬雨愈稀少。

(√)

选择题

1.我国降水具有(C)等特点。

A、平原多于山地,迎风坡多于背风坡B、平原多于山地,背风坡多于迎风坡

C、山地多于平原,迎风坡多于背风坡D、山地多于平原,背风坡多于迎风坡

2.长江中下游的梅雨天气以及华南早春的阴雨天气都与(D)

A、第一型冷锋静止锋B、第二型冷锋C、暖锋D、静止锋

3.使用轻便风向风速表测定风向风速时,观测者应手持仪器高出头部,并且站在仪器的(B)。

A、上风方向B、下风方向C、A或B都可以

4.在沿海地区,,当天气晴稳时,白天吹(A),夜间吹(B)

A、海风B、陆风C、山风D、谷风

5.一般,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B)。

A、升高B、降低C、不确定

6.常见的温室气体有(D)。

A、CO2、CH4、O3、N2O和O2B、CO2、CH4、O3、N2O和N2等

C、CO2、CH4、O3、N2O和Cl2等D、CO2、CH4、O3、N2O和水汽等(水汽可以吸收太阳辐射)

3.优良的检测树种必须具备哪些特点?

答:

1)受害症状明显,干扰症少。

2)生长期长,能不断抽生新枝,新叶。

3)栽植、管理和繁殖容易。

4)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

4.大气污染对树木的伤害程度与气象和地形等环境条件有何关系?

答:

1)风2)光照3)降水和大气相对湿度4)地形

5.森林净化空气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

1)森林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维持大气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平衡2)森林能吸纳粉尘,减少粉尘污染。

3)森林能吸收有毒气体,降低有毒气体的浓度。

4)森林有杀菌作用5)森林能减弱噪音。

10.全国的寒潮标准是什么?

本省的寒潮标准是什么?

答:

全国的寒潮标准:

受冷空气影响24小时内气温剧烈下降10℃以上,或者48小时气温剧烈下降12℃以上,同时最低气温降至5℃以下。

我省的寒潮标准:

11.寒潮对林木有何危害?

如何防御?

答:

1)寒害和冻害2)雪害)3风害)防御:

1)小面积的育苗地,可采用温室、冷床、暖床、风障和覆盖等措施2)大面积防御就要掌握当地气候变化,注意收听天气预报,科学安排生产活动。

12.了解常见天气符号图形的含义。

答:

第六单元地形与森林

1.地形也称地貌。

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

2.我国陆地地貌的基本类型通常分为平原、山地、丘陵、盆地和高原

3.山地按其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的不同区分为极高山、高山、中山和低山

4.秦岭山脉海拔高2000m左右,对我国南部地区有良好的屏障作用,成为我国亚热带和

暖温带的天然分界线

5.山地地形因子有海拔高度、坡向、坡位、坡度和沟谷宽度

6.山脉走向对气候的影响较大,对温度和降水量的影响尤为显著

7.在山地海拔每升高100m,年平均气温下降0.6℃。

在一定范围内,空气湿度和雨量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

8.海拔高度是山地地形变化最明显,对树木生活影响最大的因素

9.达到一定海拔高度后,由于温度太低,风力太大,而不宜于树木生长,所以高山上存在着树木分布上界,即高山树木线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