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内乘法教材分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34223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4.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表内乘法教材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表内乘法教材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表内乘法教材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表内乘法教材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表内乘法教材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表内乘法教材分析.docx

《表内乘法教材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表内乘法教材分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表内乘法教材分析.docx

表内乘法教材分析

表内乘法教材分析

表内乘法这个单元是学生与乘法运算的首次见面,这个单元的教学质量直接关乎后面所有有关乘法运算的问题,甚至波及到除法计算的正确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深刻的感觉到:

学生在此之前对于加法和减法两种运算的认识根深蒂固,这次学习乘法,如果教学成功,那么孩子会在掌握一种新的运算技能的基础上,进而体会到数学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独特魅力,反之,如果教学不扎实,则会与之前的知识混为一谈,甚至会干扰对本来能够做对的题目的判断,从而起到相反作用,所以我们对这个单元的教学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再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之上,深入浅出、寓教于乐的为学生揭开本单元的学习篇章,为今后相关内容的学习奠基!

乘法的意义

认识:

口诀的来源

表关于倍

内口算一步乘法口算

乘两步乘加乘减

法应用:

一步几个几求和

解决问题两步乘加乘减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平均分

除法的意义

认识:

口诀的应用包含除

表关于倍

内口算:

一步除法口算

法应用:

一步应用的问题

解决问题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本单元大体说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知识:

一、乘法的认识二、应用。

其中,第一部分乘法的认识中,分为乘法的意义、口诀的来源、关于倍的问题,即: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三个版块。

第二部分应用里面,主要涵盖口算和解决问题两大方面。

另外,辐射开来,紧接表内乘法的学习,就是表内除法。

表内除法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知识:

一、除法的认识二、应用。

其中,第一部分除法的认识中,分为除法的意义、口诀的应用、关于倍的问题,即: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三个版块。

第二部分应用里面,也主要涵盖口算和解决问题两大方面。

回到第一方面表内乘法中的第一小部分:

乘法的意义,刚才说到这个单元的教学举足轻重,那么作为这个单元的起始课,学生与乘法运算的“见面课”,其重要性自不必言说,这一部分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突破难点的关键是让学生认识并理解同数连加和乘法的关系。

我们所要做的突破点便是,引导学生意识在学习了用加法求和这一计算方法之后,由于实际问题中,用加法计算非常麻烦,所以产生了将其简化的必要性,于是乘法便应运而生,从中对学生渗透:

解决一个问题的方法多样化和最优化之间的潜在关系,意识到乘法相对于加法计算的优越性。

在这里教师的首要任务,便是要通过教学,使学生对于乘法和加法的异同之处,渐渐明晰:

相同点是两者都是以求和为目的,不同之处在于能用乘法计算的情况,其里面必须符合含有几个几相加的要求,也就是说只有加数一样的加法算式,才能直接改写成乘法算式,而加法则不然,任何求和的问题,都可以加法计算。

另外,它们之间也确有联系,乘法是加法的一种简便运算。

以上所述,是乘法和加法的关联,我认为教学中,沟通这一点及其重要,这为今后孩子在解决问题时,乘加混淆消灭了机会。

第二小部分:

口诀的来源。

在正确计算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的乘法口诀,对于学生在学习一步乘法、多步乘法、以及除法的计算过程中,作用重大。

学生要在理解的基础之上掌握,其中仍有特别容易混淆的几条口诀,需要引起我们教学中的注意,例如二六十二、三六十八、五九四十五、六九五十四等。

其中,类似于2个6相加时,学生在列乘法算式时,容易写成6×6,这也体现了从根本上区分乘法和加法含义的重要性!

第三小部分:

关于“倍”的问题

再看第二方面应用:

口算中,理解乘法的含义是基础,灵活利用乘法口诀是助力,因为理解乘法的含义了,明白了这个乘法算式是想求什么,就为成功的审题助了一把力,降低了学生会把乘法算式按其他运算的可能性。

再熟练掌握了乘法口诀,便帮助学生在正确的方向下,得以正确的计算。

教材编排中,教学每部分乘法口诀时都将所有相关的乘法算式排列在口诀表的两边,既便于学生理解一句口诀可以用于计算两个乘法算式,也自然地渗透了乘法的交换律,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

本册教材主要设计应用口诀对乘法算式的计算,解决几个几是多少的问题,之后是比几个几多或少的计算,即乘加乘减。

本册教材涉及用数学和乘加乘减两个方面,其用意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同一组口诀中两句相邻口诀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记忆乘法口诀。

其次在对口诀的学习和计算的基础上,引申到蕴含几个几在内问题的解决,包含后面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相关题目的解决方法,从而对于二年级下册学习表内除法打下坚实基础,以及为三年级的多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四年级的三位数乘两位数、四则运算、简便运算,五年级的小数乘法、倍数,六年级的分数乘法的学习奏响前音!

下面与老师们交流本单元几节重要课例的教学策略:

第一:

乘法的意义

乘法的意义是重要的基础知识,是学生必须切实学好的。

低年级学生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

教学中要特别重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乘法概念的建立置入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这一部分的教学策略,要尽可能地选择一些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采用提问引导探究式的教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从而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乘法”这样一个抽象的概念。

重点是乘法的概念。

难点是两个因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虽然现在新课标已经不再对哪是被乘数、那是乘数有所要求,但是只有孩子明白乘法算式中,两个数到底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才能准确地列出乘法算式,此外关键是运用直观手段使学生形象地理解相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

1.明确“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等概念的含义,为构建乘法概念打下基础。

为了建立加法和乘法的联系,首先要使学生认识:

什么是相同的加数、什么是相同加数的个数。

引导学生能够把相同数连加用“几个几相加”的句式叙述出来。

能正确写乘法算式。

2.分层次建立乘法概念。

(1)学习把连加算式怎样改写成乘法算式,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以及它所表示的意义。

乘法算式是由连加算式得来的。

(2)使学生掌握把相同数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的方法。

其方法的关键是正确判断相同加数与相同加数的个数,弄清楚是几个几连加。

(3)通过对“乘”与“加”的比较,使学生理解相同数连加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的道理,概括出乘法的意义。

教学中可以补充相同加数个数较多的连加式题,如:

4+4+4+4+4+4+4,让学生把它改写成乘法算式,再与原来的连加算式比较,观察它们的书写形式和计算过程哪个简便。

引导学生得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比较简便”这一结论。

这样教学,层次清晰、意图明了:

是为了让学生利用以前学习的旧知,来解决问题,原有方法复杂麻烦,所以在解决的过程中,又有所思有所悟,使学生朦胧地意识到同样解决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方法,自己也完全有权利不放弃自己的坚持,但是并不一定喜欢的方法就是最实用高效的,在经过实践反思之后,自己学会在已有只是经验基础之上,发展自己的方法,并会在实际应用中,查找不足、取长补短,从而最终取舍,保留最优化的方法,同时渗透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数学思想,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滋润效果,学生的感受十分深刻,从而使教学意图变得更加清晰。

第二、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

这一部分的教学是本册教材的重点,约占总课时的70%,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的教学又是计算教学,很机械、枯燥、乏味。

我们要贯彻的教学策略是:

让学生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从本质上改变口诀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这部分内容的教育价值。

表现在:

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口诀,发展抽象、概括等数学思考能力,而且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乘法口诀的主要环节可以是:

在现实情境中提炼数学问题——按乘法意义把几个几写成乘法算式——根据乘法算式编出相应的口诀——用编出的口诀计算表内乘法。

在相对稳定的教学线索上,各道例题的编写又各具特点,如教学口诀“二三得六”,从图画里看到1只小船坐3人,2只小船坐6人(即2个3人)求2个3人是多少人可以用2×3=6计算;2×3=6是2乘3得6可以说成一句口诀“二三得六”;3×2=?

是3和2相乘——可以用口诀“二三得六”求出积是6。

编写1—6的乘法口诀时教师教学时要先扶着学生走,教给学生编口诀的方法,同时后面的学习,又是教师放手锻炼孩子们独立行走的好机会,学生有了初步的经验后可以放手,试着把口诀补充完整,教师要注意逐步加大学生自编口诀的力度.有了前面的知识经验,所以在教学后面的7—9的乘法口诀时重点不是如何编出口诀内容是什么,而应把重点放在如何让孩子明白乘法口诀是意义感悟口诀的变化规律,加强学生学以制用的应用能力更加的重要。

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也很重要,教师教学时要落实在两个层面上:

一个层面是,理解每一句口诀的具体意思,它表示几个几相加;另一个层面是,感受口诀的作用,能很快得到乘法算式的结果,从而进一步体会乘法是求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从结构上分析每句口诀的具体意义:

在乘法口诀的推导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结构上认识每句乘法口诀的具体意义。

如二四得八就是2个4得8。

一个数是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一个数是表示相同的数,结果则表示两个数相乘的积。

二四得八

(相同加数个数)(相同加数)(两数相乘的积)

(相同加数)(相同加数个数)(两数相乘的积)

基于这样的认识,所以“一句口诀可以计算两个乘法算式”

如下图排列的圆片:

○○○3×4=12

○○○

○○○

○○○

4×3=12

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

横着看是4个3。

竖着看:

每列4个,共有3列。

是求3个4是多少。

3×4和4×3都反映图中所包含的数量关系,积不变。

所以,3×4和4×3都只用一句口诀计算。

由此也可以得出一句乘法口诀可以写两个乘法算式(当然同数相乘则例外)。

其中,关于一的乘法口诀,貌似简单,实则不然。

就拿一一得一来说,可以让学生联系“一二得二、一三得三、一四得四”来推理:

1个2是2、1个3是3、1个4是4,也就是说1个1还是1,由此推理,来深化对口诀的理解。

这一点至关重要,尤其在学习了表内除法之后,在计算9÷1和9÷9等类似题目时,学生往往容易混淆出错。

第三、教学乘加、乘减,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帮助记忆乘法口诀。

教材在这里编排乘加、乘减,主要目的不是教学运算顺序,而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记忆乘法口诀。

因此,本单元中出现的式题都是乘号在前面,加号或减号在后面。

“学情分析”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悄然兴起的教学策略,从学生学情出发的教学是有效的教学。

它所带来的课堂变化是前所未有的。

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深入了解学生。

了解班级的整体状况,分析学习任务;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探究空间;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选择教学策略等等……根据学生的学情选择恰当的学习方式与教学策略,为我们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条件,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在教学用乘加乘减的算式解决数学问题时,让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并提出数学问题,当学生提出“一共有几个玉米?

”后,有的学生用算式“3×4”来解决,有的学生用“3×4-1”来解决。

这时,教师没有下定论,而是组织学生进行辩论。

学生分两派进行辩论赛,在学生的辩论中,学生驱散了心中的迷雾,慢慢统一了认识,各自心里都有了一块明镜,清晰的照出了每种方法的思路脉络,这样的环节设计,教师根据班级的整体情况,照顾到了不同层次学生的理解需要,给了他们充分发表见解的机会,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各抒己见,其实孩子们的眼睛是最雪亮的,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很快便会比较优劣,明确自己的立场。

紧接着后面,教师可以适时插入:

“同学们的方法,都是我所没有想到的,真佩服你们的想象力,像这样的奇思妙想,能不能再说一说,好给我们一个欣赏的机会呢?

”肯定会有孩子们说还可以3×3+2,这可真所谓百花齐放,给孩子们一缕春光,他们自会报以满园春色。

在乘加乘减的学习过程中,题目大多以图的方式呈现,这里可以训练孩子利用拆分和合并的思路来分析问题,例如: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要求和,先分析题目中包含几个几,得知包含4、4、4、3,这些甚至可以让学生拿笔标在每一部分的下面,想一想,这几个条件中,哪些联系更紧密,不难发现前3组,每组都有4个,是3个4,只有最有一组是一个3。

思考一下,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什么?

学生会说利用每组4个,有3组,就可以求出前三组一共多少个?

再加上最后剩下的单独的3个,求一共多少个。

换一种思路,用乘减解决这个题,学生可能年纪小,无法用言语表述清楚自己的意思,其实非常简单,无外乎两个字——“假设”,即假设最后一组也有4个,这样就有4个4,但是只是假设,其实那一个实际上是没有的,所以应该再去掉假设的那一个,问题迎刃而解,我觉得二年级的孩子,语言表达水平较之一年级时,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是仍需借助外力,来帮助表达,从刚刚谈到的两个例题而言,一“标准”、一“包含”、一“假设”,便不经意间降低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难度,言简意赅,初学一类题时,我们提倡给学生建筑“模型”,帮助其知识内化,那么在孩子需要张嘴表达时,我们不妨给他一个关键词,帮助他理清思路,寻找捷径,少走弯路,我想这也正是我们数学课要留给孩子们的一份财富,另外在刚才谈及的题目里面,用乘减解决问题,所用的方法,我们暂且称之为“假设法”,这也是数学上经常会用到的一种方法,让学生的思路更宽广,初步感知一个问题的多样化解决方法,在解决难题的时候,又可以多种思路去思考,而不至于眼巴巴的望眼欲穿,但却无能为力。

这也正是对于学生“条条大道通罗马”的最启蒙的认识吧。

第四,倍的认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关于它,我也听了不少节的公开课,自己也经常思考:

如何教学,学生更容易理解、更扎实的掌握,现在的我忽然明了,我们与其将一个复杂的问题想象的如此复杂,其实不妨简单的理解为一个“标准”的问题,其实每个数量里面蕴含了几个这样的“标准”,那么另一个数也就是它的几倍。

同样就此理解,到二年级下学期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时,只不过是反之,找到“标准”后,另一个数量的里面,包含了几个这样的“标准”,另一个数就是这个数的几倍,学生也就不难理解了。

其实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标准问题”,例如长度、面积、体积等不也如此吗?

找到这个“标准”,其他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这般想来,不免有种恍然大悟的顿悟,如果我们为学生们渗透这样的数学思想,那么孩子们在今后面对如此的问题是,会不会变得简单一些呢?

对于这个单元的教学,倾向计算,所以前面我们设想的再好,最终仍要靠大量的练习去保证,也就是说会于学,精于练:

在进行本单元的练习题之前,应该首先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知识根本,例如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用乘法来计算,关于乘法,3个5可以写成3×5,也可以写成5×3.倒回来想,一个乘法算式,也会有两种不同的意义解释,其次便是关于算式读法,以及各部分名称、乘法口诀,也就是这个单元的主要知识框架。

本单元内容难度较小,其中关于计算占了很大比重,孩子学会了,但能否熟练计算呢?

从每次的质量调查中反应出的突出问题就是计算,计算是其他一切的基础!

是否能达到课标要求单元结束时,平均错误率6%、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期末时,平均错误率4%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呢?

大量有效的练习必不可少,乘法口诀作为基础的数学知识和我国数学教育的特色内容之一,有必要要求学生熟练记忆。

这样的记忆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的记忆,而不是死记硬背。

为此,教师要安排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富有效率的练习活动。

1、理解口诀:

6×6=4个6加2个6;

7×6+6=8个6;

后一句在前一句的基础上,续写口诀

结合图形或者实物理解每句口诀的实质含义等

2、记忆口诀:

齐背诵;

对口诀:

三六(十八),打乱顺序;

倒背;

读口诀和背口诀拍手进行(逼迫孩子动起来,专注起来);

边背边擦,先擦口诀,再倒着擦算式等

3、运用口诀:

看算式说口诀(运用哪句口诀);

看口诀说算式(有的两个,有的一个算式);

看得数说口诀:

36,24,24等等(有的有多个,有的只有一个);

看数说比较接近的口诀:

41(六七、五八),为今后的试商打好基础,也是发展学生对数的感觉;

看图片说口诀:

有规律的,变式的,需要移动或填补才能用口诀的;

设计较特殊的乘加式题,渗透记忆乘法口诀的方法。

如书56页:

“想想做做”第2题编排了四道乘加或乘减的式题,这些题起巩固“先算乘法”和练习口算的作用。

其中有的题目都是特别设计的,如4×3+4=16可以理解成3个4是12,再加1个4得16;2×3-3=3可以理解成2个3是6,再减1个3得3。

这些理解渗透了相邻乘法口诀间的关系,有助于今后记忆乘法口诀。

教师要让学生在比较中记忆。

比如:

7的乘法口诀,先算7×3+7,然后计算7×4和4×7,学生观察比较理解计算7×4和4×7用同一句口诀,发现这一句口诀中的积就是第一个算式中前一句口诀中的积再加上7。

再如:

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师可以安排一组练习:

7×535÷7和35÷5,学生比较体会这3题都是用了同一句口诀。

在教学时教师对学生容易混淆和记错的口诀也要经常进行比较,帮助学生记忆。

在低年级开展形式活泼的游戏能够激发学生记忆口诀的兴趣,如果游戏操作再能顺手方便,就求之不得了。

比如:

“我心里有两个数,但是不能告诉你,只能告诉你它们相乘的积是18,你知道这两个数分别是几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甚至会说出18×1=18,再听听他对这个算式含义的解释如此准确,老师心里真是有说不出的高兴,孩子们也在记忆口诀的过程中,再次回顾了乘法算式的含义,颇有以点带面的效果。

比如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在“用”中“记”,在“记”中“用”吸引学生充满情趣地练习和记忆乘法口诀。

学生能运用口诀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他们可能体会到熟练记忆口诀的价值,不断提高学生运用口诀的熟练程度。

加强估计,培养能力。

结合乘法的意义培养估计能力。

比如这样的题型:

“不用计算,比一比就知道了!

”,有比较5×3和3×4的大小一题,教师引导学生把这两个算式分别看作求3个5和3个4或者分别看作求5个3和4个3来判断得数的大小。

让学生明确不用计算,比一比,估一估就能知道了。

教师教学时可以多借此题型有利于结合乘法意义来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

结合计算教学解决实际问题:

生活中经常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问题,应用乘法解决这些问题,能加强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和乘法口诀的掌握。

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找到其中的求几个几相加的数学问题,据此列式计算。

有些题的图画里能直接看到几个几相加,有些题要通过形象思维体会几个几相加。

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多说一说图意或题意,让学生在说一说中体会求这个数学问题也就是求几个几相加,教师要慢慢尝试引导学生对乘法数量关系的分析,可以先安排直观体会几个几相加的题目,再安排比较形象思维体会几个几相加的题目。

建议这里的教学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尽可能自行解决,切不可因过分引导而丧失培养创新意识、学习数学思考的时机。

教师教学练习时可以适当加入5×()=20此类形式,这样的练习可以加快学生计算除法的思考过程,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另外,应当注意的是,一题多解:

比如说在处理练习九第一题时,这是个情境题,让学生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和提出的问题,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使学生体会乘法意义的同时,巩固乘法算式的写法,让学生观察画面,自主收集解决“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问题的信息,给学生探索的空间。

出现4+4=8和2+2+2+2=8的加法算式都是正确的,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比如有的学生说:

“每个跷跷板上坐4个小朋友……”寻找有几个4;或者“跷跷板的每一边都坐着2个小朋友……”看有几个2,所以列的加法算式是不同的,但是无论是2个4,还是4个2,乘法算式可以2×4或4×2,通过说对加法算式的理解,顺其自然的过度到乘法计算,加深了学生对乘法的根本:

也就是几个几相加的认识,教师应指出虽然同学们观察的视角不一样,但是都可以归纳到几个几求和,帮助学生体会乘法的含义。

同是练习九中第7题,要求把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的写出来。

通过练习,使学生明确同数相加的算式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练习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对于把3+3+3+2改写乘3×3+2或4×2+3和4×3-1,应给予肯定和表扬,如果考虑孩子的接受水平还不高,也可以将题目要求改写成“把可以直接改写成乘法算式的写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