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总复习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245321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7.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总复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总复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总复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总复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总复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总复习教案.docx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总复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总复习教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总复习教案.docx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总复习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课题: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复习,帮助学生梳理本单元的知识要点及知识间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掌握整理和复习知识的方法。

3、情感与目标:

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使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学习重点:

分数的意义及基本性质的应用

学习难点:

分数的意义及基本性质的应用

教、学具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前预习布置(或导学提纲):

预习本课。

教学程序(第1、2课时)

教学策略

教后记

课时1

一、导入复习

出示课题:

我们已经知道了整理的重要性,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整理一下我们学过的分数知识

二、交流、建构网络

1、学生小组归纳、梳理知识点

提问:

回忆这个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哪几部分知识?

每部分又有哪些主要概念?

这些概念之间有什么联系?

(小组间交流归纳)

2、全班交流归纳,集体补充

小组汇报并随机板书

(1)分数的意义——单位“1”的含义

(2)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a÷b=ab(b≠0)

(3)真分数和假分数、假分数与带分数

(4)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约分最大公因数——通分最大公倍数(分数大小的比)

(5)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3、引导学生梳理交流各知识间的联系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出示:

13454677963130

2、交流

(1)选一个分数,说说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分数单位是什么?

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把它写成除法的形式吗?

分数与除法又有什么联系呢?

用字母怎么表示?

板书:

a÷b=ab(b≠0)

交流

归纳

集体补充

汇报

交流

教学程序

教学策略

教后记

(3)对这些分数进行分类、说说假分数是怎样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的

(4)这个单元里的哪些知识运用了分数的基本性质?

(约分、通分)

(5)这五个分数中哪些可以约分?

怎样约分?

大家试着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进行约分(指名板演)你是怎么想的?

(6)通分的方法是怎样的呢?

请你选两个分数通分。

(7)分数可以化成小数,小数也能化成分数,谁愿意来说一个小数考考你的同学,看他能不能化成分数?

四、小结:

复习完这节课,你想说些什么?

课时2

一、自主检测,完善提高

1、填一填:

①把4米长的绳子平均剪成5段,每段绳子是全长的(),

每段长()÷()=()米。

提问:

你是怎么想的?

②分母是最大的一位数,分子是最小的合数,这个分数化成小数是()(保留两位小数)

③分母是10的最简真分数有()个

④45的分子加上12,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加上()。

⑤在()里填上“<””“>”或“=”?

你是用什么方法比较的?

259()2734()56

1520()5858()97

2、课本138页4题

3、课本138页5题

二、拓展延伸:

用1、2、3、4、5、6、7、8、9九个数字,写出三个大小相等的分数,每个数字只能使用一次。

指名板演

检测

拓展

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分数的意义——单位“1”的含义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a÷b=ab(b≠0)

真分数和假分数、假分数与带分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约分最大公因数——通分最大公倍数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课题: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同分母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

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情感与目标:

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互帮互助的思想品质。

学习重点:

进一步理解同分母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学习难点:

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和应用能力。

教、学具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前预习布置(或导学提纲):

复习本单元知识。

教学程序(第1、2课时)

教学策略

教后记

课时1

一、小组交流,补充整理知识

师:

课前我们对分数的加减法进行整理和复习,现在给大家一段时间,把整理的结果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大家相互补充,比一比谁整理的全面,系统?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整理的情况)

二、全班交流,构建知识网络

师:

下面我们请几位同学来展示整理的结果。

实物投影展示:

学生大概会出现不同样式的网络结构图。

如:

表格整理图,大括号整理图,编号整理图等。

梳理内容: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注意计算结果要约分)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2)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的基本性质、通分)

(1)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2)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a、不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b、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3、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简便运算)

学生交流时,采用边展示边补充的合作方式。

下边的同学可以随时向台上的同学提问,质疑。

构建知识结构,进一步理解认识。

三、小结: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展示

教学程序

教学策略

教后记

今天我们复习整理了分数加减法有关知识,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课时2

一、综合应用、自主检测

基础练习:

1、在下面的分数中,任选两个分数,组成加法或减法算式,计算出结果。

89、12、310、49、13

56、1112、910、34、512

要求:

先组几个能直接相加减的,再组几个不能直接相加减的。

最好让每个算式的特点各不相同。

2、课本139页第6题

3、解方程:

X+110=56X-(23+14)=1112

4、用简便方法计算

17+35+67=211+815+911+715=

12-112-512=78+19-78=

5、一段红布,做红领巾用去了310米,做小红旗用去了58米,还剩下710米,这段红布原来长多少米?

提高练习:

哪两个分数相加的和或相减的差是1112?

可以自己动笔算,也可以同学之间商量。

(答案有无数种)

二、拓展延伸:

学校举行绘画比赛,设一、二、三等奖若干名。

其中一、二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25,二、三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910,获二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检测

拓展

板书设计

分数加减法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注意计算结果要约分)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2)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的基本性质、通分)

(1)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2)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a、不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b、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3、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简便运算)

课题:

空间与图形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复习图形的变换,掌握对称和旋转的特征及应用。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够根据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正确地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2、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3、情感与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能正确地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学习难点: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具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前预习布置(或导学提纲):

复习第一、三单元知识点。

教学程序(第1、2课时)

教学策略

教后记

课时1

一、整理知识、构建网络

(一)小组间交流,补充整理知识

师:

课前我们对图形的变换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现在给大家一段时间,把整理的结果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大家相互补充,比一比谁整理的全面,系统?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整理的情况)

(二)、全班交流,构建网络

师:

下面我们请几位同学来展示整理的结果。

实物投影展示:

1、图形的变换:

对称、旋转的图形特征

2、长方体和正方体: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特征:

面、棱、顶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的概念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及计算:

6个面的总面积

体积及计算:

长X宽X高底面积X高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000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米

容积和容积单位:

1000毫升=1升

二、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教材139页7题,说一说图一通过怎样的变换得到

小组间交流

全班交流

展示

教学程序

教学策略

教后记

图二的?

2、教材139页8题,填表交流,巩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及体积的计算

3、教材140页第9题,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答案,集体交流

三、全课总结:

通过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课时2

一、自主检测、完善提高

1、填空:

(1)表面积和体积的意义不同,表面积是物体()的大小,体积是物体所占()的大小。

(2)、表面积和体积所用的计量单位不同,计量表面积用()单位。

常用的单位有();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计量物体体积用()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相邻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3)5800毫升=()升=()立方分米

(4)一个保温瓶能装水4()。

(填上适当的单位)

(5)一个长方体的长是2分米,宽是8分米,高是5分米,那么它的棱长总和是()分米。

(6)一个长方体鱼塘长8m,宽4.5m,深2m,这个鱼塘的容积大约是()立方米。

(7)、一个长方体,长2米,宽5分米,高0.4分米。

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体积是()。

2、判断:

(1)、棱长6厘米的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

(2)、把一个长方体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它的体积大小不变,所以表面积不变。

(3)、正方体的6个面是完全一样的正方形。

()

(4)、3、两个长方体的体积相等,表面积也一定相等。

()

3、应用:

(1)完成142页第10题

(2)完成143页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讨论

二、拓展延伸:

牛奶厂要把20盒牛奶装一箱,牛奶盒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高是10厘米。

请你帮牛奶厂设计一

检测

判断

应用

独立完成,集体讨论

拓展

教学程序

教学策略

教后记

个包装箱。

怎样包装所用的包装纸最少?

 

板书设计

空间与图形

1、图形的变换:

对称、旋转的图形特征

2、长方体和正方体: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特征:

面、棱、顶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的概念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及计算:

6个面的总面积

体积及计算:

长X宽X高底面积X高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000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米

容积和容积单位:

1000毫升=1升

课题:

统计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众数的含义及其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并深入理解众数、平均数和中位数在表示一组数据时的不同之处。

2、过程与方法: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充分了解其优点及绘制方法,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3、情感与目标:

⑴培养大家勤于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

⑵引导大家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每个事物。

学习重点:

熟练掌握本单元的知识和方法。

学习难点:

对原始数据的处理和从统计表中获取合理的数字信息。

教、学具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前预习布置(或导学提纲):

复习统计单元知识。

教学程序(第1、2课时)

教学策略

教后记

课时1

一、复习相关内容。

同学们回忆一下这部分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

问:

众数、平均数和中位数在表示一组数据时有什么不同之处?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

(既可以看出每组数据变化的整体趋势,还能对每组数据的差异进行分析、比较,并通过所获得的信息对事物的发展进行推测。

二、巩固练习。

1.教材143页第13题。

独立完成第

(1)题,总结众数、平均数、中位数的区别。

用哪个数表示两个班的成绩更合适?

说一说你的理由。

注意:

跑相同的路程,用的时间越少,跑得反而越快。

2.教材140页第11题

师介绍:

“学龄儿童”是指6——12岁进入义务教育初级阶段的孩子。

学生独立完成前两个小题,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总结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区别(可以方便地看出学龄儿童人数与入学儿童人数在每一年的差的变化趋势……)

3.教材第144页第14题

回忆

独立完成

介绍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总结

教学程序

教学策略

教后记

提示:

这个题目还涉及到分数,做题时注意分数的应用。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讨论交流,订正。

请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预测2005年年人均支出和年人均食品支出的趋势。

三、思考题(教材143页思考题)。

大家试一试,看自己能不能解决。

可以先用卡片摆一摆,再找规律。

有什么规律?

要组成偶数,个位数有什么特点?

(只能把2或4这两张卡片放在个位)

当2放在个位上时,组成的两位数有3个,12、32、42。

当4放在个位上时,组成的两位数又有哪些呢?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时2

一、综合应用打电话

编排思想

1.探索最优方案(每个人都不空闲)。

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指导,全班汇报交流。

提示学生利用画图表的直观形式解决问题。

2.发现规律(第n分钟接到电话的人数是前n-1分钟接到电话的学生总数加1(老师),前n分钟接到电话的学生总数是2的n次方减1)。

3.应用规律。

二、综合应用粉刷墙壁

活动步骤

1.明确设计方案需要做的工作。

2.收集数据。

3.整理数据、分析与比较信息。

4.书面呈现粉刷围墙方案。

展示方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一比,看看哪组的方案更合理、更有实际效益,激发学生之间的互评,使学生在交流中理解并接纳别人较好的方法。

提示

独立完成

预测

找规律

探索

小组合作,教师指导

明确工作

收集数据

整理数据

呈现方案

板书设计

统计

众数、平均数和中位数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是:

既可以看出每组数据变化的整体趋势,还能对每组数据的差异进行分析、比较,并通过所获得的信息对事物的发展进行推测。

第一单元

作文题目:

童年生活中最难忘、最有趣的事情

教学目标:

通过言语训练提高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把自己讲述的内容整理后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导说话。

播放《童年》的歌曲,听了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

二、明确交流要求。

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课文中《绿叶的梦》的作者是在大自然中度过的,最令他觉得有趣、难忘的是采集绿叶,制作标本。

而《芦叶船》的作者最难忘的是采芦叶做各种各样的芦叶船,放在家乡的小河里,放在长江里。

现在,我们来回味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选择一件最有意思,令自己最高兴的事,讲给同学听,让大家分享你的快乐。

三、每组推荐一个同学向全班同学说。

四、师生合作评价:

态度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规范流畅是否能把最有趣的地方说具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习作兴趣

二、明确习作范围和要求

1、读题

2、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3、交流:

本次习作要求是什么?

你准备选择哪一件事来写?

三、提出要求,指导习作

l、回忆自己和别人做了什么,说了什么。

2、在众多的童年趣事中,选择一件你认为最有趣,最难忘的写下来。

学习本单元的写法,把最有趣的地方写具体。

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

四、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修改作文。

范文:

童年趣事

我特别喜欢听童话故事,我一直记得小时候与童话有关的一件趣事。

那时我只有三、四岁,一天,妈妈因晚上有事,就把我从幼儿园接到了姥姥家。

我一下子就听出姥姥的声音和平常一点儿都不一样!

既低沉又粗哑。

不知怎的,我一下子想起了幼儿园老师刚给我们讲的童话《小红帽》。

我心里顿时充满了恐惧。

睡觉前,趁姥姥没注意,我把手伸进被子摸了摸姥姥的脚,这一下,我更害怕了:

姥姥的脚上摸上去毛烘烘的!

那一定是长满茸毛的狼爪子!

哎呀,不好!

真的姥姥肯定已经被狼吃掉了,狼装扮成姥姥想趁我睡着以后吃掉我!

怎么办哪?

我大哭起来,坚决不肯上床睡觉!

姥姥怎么劝也不能让我安静下来,只好给妈妈打电话,让妈妈劝我睡觉。

我接过电话就语无伦次地说:

“妈妈,姥姥变成狼啦!

”妈妈笑着说:

“哎哟…傻孩子,姥姥…姥姥感冒发烧啦,所以喉咙哑了,戴帽子和穿毛袜是因为怕冷啊!

”我惊魂未定地看着捧腹大笑的姥姥,自言自语地说:

“原来姥姥没被大灰狼吃掉呀!

如今,每当我想起童年那有趣的一幕,还是会忍俊不禁。

习作讲评:

 

第二单元

作文题目:

写周记

教学目标:

l、指导写周记。

2、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自由读文,想想《周记一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师生交流。

知道周记是把一周里那些重要的和有趣的事情记下来。

二、你知道周记的写法吗?

指导周记的格式。

知道写周记先要写上哪月哪周,然后在写具体的事情。

三.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走进“语文大课堂”

1.启发谈话,明确要求。

2.小组讨论,为推广普通话可做些什么活动,有哪些形式,商定计划。

3.师生交流活动的内容及形式,小结。

4.小组交流“推普”的做法。

5.学生模拟“推普”的情景。

6.老师引导学生在班内交流感受或收获

7.指导写周记。

二.用好“指南针”

1.明确题目要求。

2.小组交流应如何与别人交流自己的看法。

3.总结这种学习方法。

4.用这种学习交流的方法,就题目提出的问题小组交流自己的看法。

5.拓展,师生交流,总结。

范文:

推广普通话周记

金秋九月,果实累累,我们迎来了第十四个全国普通话推广周。

汉语,传承了巍巍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普通话,不但是中华民族各地区之间进行交流的通用语,还是联合国的六种语言之一。

推广普通普通话是全国通用语言,是我们与同学、老师、家人及陌生人沟通的工具。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顺利达成我国与世界的接轨,广泛规范地使用普通话已成为我们每一位少先队员的责任。

能克服语言隔阂,增进民族地区交流;推广普通话,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推广普通话,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

校园推广普通话,能够规范师生言行、美化育人环境、提升全体师生的语言素质和文明意识。

湘西州民族中学作为同类学校的标杆,集民族性、地区性、标志性于一体,这决定了“推普”对于我校的发展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

我校以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为己任,切实将积极普及普通话作为提升学校文明形象的重要途径,将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当成师生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人生目标,真正使普通话成为我校第一服务用语、第一工作用语和第一交际用语。

在第十四届“推普周”到来之际,为落实本届活动的主题:

“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加快我校推普步伐,营造文明活泼的校园氛围,特向全校师生员工发出以下倡议:

首先从我做起,积极学习普通话,文明使用规范字。

其次课堂内外、师生、同学之间使用普通话交流,形成良好的语言交际环境。

接着日常家庭生活中时刻注意自己的口语发音,使用文明语、规范语,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主动的推广普通话。

然后社会活动中坚持使用普通话,共同为城市形象的塑造及人们文明程度的提高尽一份力量。

最后把说普通话和维护祖国语言的纯洁与健康、弘扬民族精神结合起来,使学普通话、说普通话成为一种维护民族荣誉、崇尚祖国汉语言文化的行为。

老师们、同学们,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人人都说普通话,处处盛开文明花。

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课堂做起,从校园做起,字正腔圆共推普,使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以实际行动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语言环境,个个争当文明和谐的中国人。

习作讲评:

第三单元

作文题目:

夸夸同学的闪光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发现、收集别人身上的闪光点,“由衷地赞美”他们的可贵品质,来发现“真、善、美”;同时也可以从别人身上汲取好的东西,促使自己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快进步。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注意观察,提高认识能力,学会赞美别人。

3、学习在习作中运用多种方法搜集资料,为习作做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引入

1、你们最喜欢吃的水果是什么?

为什么喜欢吃?

教师评价:

喜欢外形

喜欢味道

喜欢营养

2、水果的味道、形状、营养可以统称为水果的什么?

3、教师小结:

看来水果的特点可以从味道、形状、营养等多方面介绍。

二、新课讲授:

水果谈得不错,我们再换个话题好吗?

,请同学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注意把字写的大一些。

(一)在我们班,你最想夸奖的同学是谁呢?

写好后把答案举起来,给周围的同学看看。

1我要进一步采访了:

为什么你要夸他呢?

2指名2~3名同学回答,在同学介绍的时候,其他同学要仔细听,看看他夸的人物有什么闪光点?

3教师小结:

看来介绍人物特点也可以从很多方面表现,而且要想让别人记住自己介绍的人物,就要抓住他与众不同特点,而且用自己熟悉的、印象深刻的事例来介绍。

第二课时

一、通过采访我们发现了不少有闪光点的人,也回忆了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例,如果让咱们把这个同学写下来行吗?

题目:

夸夸我的同学

要求:

1、通过一件或几件事写出同学拘闪光点。

2、注意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教师点拨:

1、这的确是个很实际的问题,因为我们举的事例都是以前发生的事,可能有些细节记得不太清楚了,大家有什么好方法解决这个

困难呢?

2、访问就要事先有准备,就像今天老师采访你们一样,我们可以问些什么呢?

谁能具体谈谈。

3、人物的特点,特别是性格方面的特点会时常在生活中表现出来,如果你能再创设一个环境,让这个人真地说一说、做一做,你

观察起来就更清楚了。

例如:

写同学耐心讲题,可以再拿一道自己不会的难题向同学请教,观察、记录下同学给自己耐心讲解时的语言、动作、神态。

4、教师小结:

当然,无论是使用再次回忆,还是访问、创设情景这些方法,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能很具体的得到人物做事时的语言、动作、神态,为完成习作的第二个要求服务。

范文:

夸夸同学的闪光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闪光点,有的同学爱集体;有的同学助人为乐;有的同学作文写得好等等。

  我最好的朋友是刘震,他长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一个高高的鼻子,一对大大的耳朵,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

他的闪光点也很多,例如:

每次作业都完成得很好,字写得非常好,学习也委优秀,爱劳动,爱帮助别人等。

  今天早晨,看上去天气晴晴的,可是上最后一节课时天气逐渐变阴了。

到了中午放学时,突然狂风骤起,乌云翻滚,不一会儿就下起了倾盆大雨。

我着急的等着爸爸来接我,可是左盼右望,爸爸不是没有出现。

我想爸爸可能不会来接我了。

这时,我们院子里的同学打着伞走过来说:

“你怎么不带伞呢?

”我还没回答他,他就走了。

这时刘震跟上来说:

“我借你这把雨伞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