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检测卷二专题四五六人民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244351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1.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专题检测卷二专题四五六人民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 专题检测卷二专题四五六人民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 专题检测卷二专题四五六人民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 专题检测卷二专题四五六人民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 专题检测卷二专题四五六人民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专题检测卷二专题四五六人民版必修1.docx

《高中历史 专题检测卷二专题四五六人民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专题检测卷二专题四五六人民版必修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 专题检测卷二专题四五六人民版必修1.docx

高中历史专题检测卷二专题四五六人民版必修1

专题检测卷二(专题四、五、六)

时间:

90分钟 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共同纲领》规定:

“在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委员会内,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制度。

各下级人民政府均由上级人民政府加以委任并服从上级人民政府。

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均服从中央政府。

”这说明当时(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建立

B.新中国国家政权组织原则得以确立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日臻完善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统一战线组织

解析:

《共同纲领》颁布于1949年,可排除A、C。

1949—1954年的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人大的职能,D无法体现,排除。

材料主要讲述了新中国国家政权的组织原则,故B正确。

答案:

B

2.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和通过了300多个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地方人大制定了4000多项地方性法规。

这说明(  )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立法机构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③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在不断健全和完善 ④各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有制定各种法律的权力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D.①③

解析: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只能制定地方法规,没有制定各种法律的权力,故④不正确。

②虽然属于正确的认识,但它不属于题干材料所能够说明的问题。

答案:

D

3.1953年中共长治市委宣传部普选传单:

“旧社会,太可恨,不把妇女来当人!

新社会,大改变,男女都有平等权。

积极参加大普选,认真行使民主权。

”这主要是为了(  )

A.宣示新中国与旧社会的区别

B.进行民主训练实践新民主主义

C.准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解放妇女建立男女平等新社会

解析:

材料出自“普选传单”,最后说的是“积极参加大普选,认真行使民主权”,目的是动员人民参加普选,结合时间“1953年”,可联系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因而选C项。

答案:

C

4.邓小平曾经指出:

“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的制度,而是……我们认为这个制度比较好,适合中国的情况。

我们有很多优越的东西,这是我们社会制度的优势,不能放弃。

”“这个制度”指(  )

A.基层民主选举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一国两制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解决民族问题”,四个选项中只有C项是新中国为解决民族问题而实行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制度。

答案:

C

5.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了新宪法,第31条规定:

“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

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这一规定说明(  )

A.各地方可以根据实际自行决定实行何种制度

B.使“一国两制”的实践有了宪法保证

C.特别行政区不必遵循国家宪法,可以单独制定法律

D.特别行政区能够行使独立主权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

要准确理解“一国两制”概念的含义,前提是“一国”。

新宪法中的明确规定是其法律保障。

答案:

B

6.“文化大革命”给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造成的重大破坏,主要表现在(  )

①人民代表大会多年不能召开 ②公检法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③各种违宪违法行为不断 ④社会极度混乱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践踏情况的掌握。

“文化大革命”时期,人民代表大会多年不能召开,公检法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各种违宪违法行为不断,社会极度混乱。

答案:

D

7.正式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历史任务的会议是(  )

A.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

B.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

解析:

中共十五大正式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答案:

D

8.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就以下两幅图片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图1      图2

A.见证了澳门地区历史的沧桑与新生

B.都是澳门地区“一国两制”的表现

C.是澳门由外国统治走向高度自治的历史见证

D.是中国从屈辱走向强盛的有力注解

解析:

B项只体现了图2的含义,没有全面体现两幅图片的含义,符合题意。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C、D三项表达均正确。

答案:

B

9.渡江战役期间,毛泽东发表声明:

“外国政府如果愿意考虑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力量的关系”。

新中国成立初期,与此声明相一致的外交方针是(  )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求同存异

解析:

“一边倒”,就是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另起炉灶”,就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首先是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求同存异”是

在1955年亚非会议上提出来的。

故选B项。

答案:

B

10.联合国大厦有一幅彩色大型壁画,其主题是“黄金法则”:

“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

”我国外交政策最能体现该法则的是(  )

A.“一边倒”政策B.不结盟政策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多边外交政策

解析:

“黄金法则”实际上体现了尊重国家主权、互不干涉的原则,是新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内容。

答案:

C

11.新时期我国确定对外关系的出发点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的论断

D.不结盟政策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新时期我国面临的外交形势。

时期在对战争与和平做出新的科学判断基础上,邓小平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重要论断,成为我国制定和调整外交政策的出发点。

答案:

C

12.“越顶外交”一词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日本媒体将当时世界一大国绕过日本率先访问另一国家的外交举动称为“越顶外交”。

与“越顶外交”一词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毛泽东访问苏联B.邓小平访问美国

C.尼克松访问中国D.周恩来访问印度

解析:

结合时间1972年以及材料中“越顶外交”的含义可知此大国应为美国,与此相符的只有C项“

尼克松访问中国”。

答案:

C

13.老照片是

历史的见证。

如图是1979年1月29日,邓小平应邀访美,卡特总统主持欢迎仪式,宾主在白宫向欢迎者挥手致意。

在这次访问中,邓小平与卡特就签署贸易协定进行了谈话。

该照片反映的历史背景最贴切的是(  )

A.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解析: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邓小平首次应邀访美

,故C项符合题意。

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干的时间限制:

1979年。

答案:

C

14.近年来,中国在国际外交舞台上非常活跃。

比如在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国组织了“中非论坛”、在俄罗斯等国开展“中国年”活动、国家领导人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中国派出维和部队等。

以上事实不能反映(  )

A.新时期我国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与任何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B.新时期我国开展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C.新时期中国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

D.我国外交僵局开始被打破,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解析:

我国的外交僵局在改革开放以前已经打破,题干所表述的完全是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活动,因此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15.如图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为中美外交关系缓和这一重大事件所绘制的油画,命名为“寒冷流涕的尼克松终于握到毛泽东火热的手”。

下列有关该事件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的共同要求

B.中美关系缓和促进中日关系正常化

C.中国需要美国支持以对抗苏联

D.有利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解析:

尼克松访华是1972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1971年。

所以D项说法错误。

答案:

D

16.下列漫画《梅开三度》反映了(  )

A.世界多极化格局基本确立

B.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发生变化

C.大国结盟成为国际交往的发展趋势

D.外交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稳定的政治环境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国际关系变化的实质的理解能力。

《梅开三度》恰巧体现了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发生了变化,故选B。

答案:

B

17.据报道,中国是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军事人员最多的国家。

到2012年底,有近2000名来自中国的维和军事

人员在联合国进行维和行动。

这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中国热爱和平、积极履行国际法义务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它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一特点(  )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

B.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

C.重视经济外交

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解析:

依据材料中的核心信息,中国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体现了中国在新时期开展以联合

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故选D。

答案:

D

18.据统计,希腊的土地面积中,超过80%是崎岖的山地,只有不到20%的土地可供耕种,境内也没有大河可资灌溉。

这一地理环境直接导致了(  )

A.实行城邦政治

B.造船、航海业发达

C.粮食产量有限,无法承受人口增长的压力

D.进行海外殖民

解析:

对于希腊的地理位置,大家都很熟悉“山多地少靠海”,因A、B、C、D四个选项都是它的后果,可是题目要求回答的是直接导致的后果,根据“只有不到20%的土地可供耕种”就可以得出直接导致了粮食产量的有限,无法承受人口增长的压力。

答案:

C

19.《论民主》一书指出,“希腊人的政治体制是……一种乡镇会议式的民主”。

其依据是(  )

A.希腊民主面向全体居民

B.古希腊小国寡民基础上的民主制

C.财产等级制的推行

D.梭伦改革中分区管理民众的政策

解析:

据材料中“乡镇会议式”分析,体现了古希腊人数少、面积小,因此是一种小国寡民式的民主,故选B项。

答案:

B

20.如图是雅典公民大会上自由发言的情形。

有资格参与这种场合发言的是(  )

A.外邦人和全部居民

B.广大奴隶

C.成年男性公民

D.妇女

解析:

城邦公民一般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能够自备武装服兵役。

出身于公民家庭的妇女拥有不完整的公民权,奴隶以及外邦移民则被完全排除于公民范畴之外。

答案:

C

21.美国历史学家悉尼·胡克在《历史中的英雄》

中指出:

“民主社会对于英雄人物必须永远加以提防……因为天才和能力时常会被滥用。

”古代雅典为防止出现这一现象而采取的关键措施是(  )

A.设立公民大会B.成立五百人会议

C.实行“陶片放逐法”D.设立陪审法庭

解析:

“陶片放逐法”是为防止滥用职权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其他三项主要是保证公民行使民主权利和保护公民权益的措施。

答案:

C

22.雅典有占人口一定比例的常住外来移民,为雅典人提供税收,但却没有政治权利,也没有占有土地的经济权利。

这说明雅典民主政治具有(  )

①狭隘性 ②排他性 ③不公正性 ④阶级性

A.①③④B.①②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解析:

这里受到不公正对待的是“外来移民”而非“被统治阶级”,不能体现阶级性,所以④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23.《十二铜表法》规定,“利息不得超过一分(年利息最高为8.33%)”;债务人对所欠债务的偿还“有30天的法定宽限期”。

这一条款(  )

A.保留了习惯法的条文

B.维护了借贷双方的平等权利

C.否认了高利贷的存在

D.体现了对平民利益一定程度上的保护

解析:

限制利息和对还债实行宽限期,体现了对平民利益一定程度上的保护。

答案:

D

24.“罗马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这段材料意在说明(  )

A.罗马人完全依靠法律征服了世界

B.罗马法最终带来了罗马帝国疆域的扩大

C.完善的法律是国家稳定繁荣的基础

D.罗马法对后世各国法律制定都产生深远影响

解析:

根据题干“第三次征服也许是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说明法制建设对于罗马帝国的稳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答案:

C

25.“这力量一方面将整饬腐化堕落的希腊化世界,使它那散漫放荡的作风就范于一种铁的纪律和不可伸缩的法律;另一方面将消除希腊文化中刚刚出现的分裂和二元对立状况,以一种片面性的单纯来取代希腊的和谐之美。

”材料中“这力量”来自(  )

A.中国B.古罗马

C.意大利D.德意志

解析:

把握材料信息“铁的纪律和不可伸缩的法律”,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推断材料反映的是罗马帝国的扩张和万民法的实行,由此得出“这力量”应来自古罗马,故选B项。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6题18分,27题14分,28题18分,共50分)

26.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材料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

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上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

时至今日,“中国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

……青年评论家俞可平所说,中国是采取“增量民主”的办法,“增量民主”表现为渐进的积量变为部分的质变……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文章说:

“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

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不是抽象的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中国新闻网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6年间,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4分)

(2)依据材料二、三归纳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

(6分)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8分)

解析:

(1)问注意问题中的要求“有自己特点”,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回答即可。

(2)问分析特点时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即可。

第(3)问可从民主政治的前提、趋势、发展道路等角度回答。

答案: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特点:

民主政治不断完善和发展;民

主政治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并举;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既借鉴吸取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又坚持独立自主道路。

(3)认识:

新中国的成立是民主政治实现的必要前提;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符合本国国情;民主政治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建设必须相适应。

27.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外交正谱写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篇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在不同时期是不相同的。

当美国刚刚取得国家独立时,它对大洋彼岸的中国是完全陌生的,因而首当其冲地表示了尊重的态度。

但是,随着中美双方国力的此消彼长,这种态度逐渐淡化,逐渐演变成了轻视……到1949年,双方的关系进入了令人心痛的30年公开敌对时期。

——《浮光掠影——美国

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

材料二 

100年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在人类告别风云变幻的20世纪时,中国告别了上个世纪曾经的苦难,经过100多年的求索与奋斗,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中国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

世纪跨越,中国人跨越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节点,伴随着国家一起迈入21世纪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

——《复兴之路》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简要分析中美关系进入“公开敌对时期”的政治背景。

双方“公开敌对时期”是怎样结束的?

(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外交方面说明在世纪跨越的关键时期,中国是如何“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的?

(6分)

解析:

本题考查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

(1)问,“政治背景”注意从中美双方的角度分析,“结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

(2)问,注意从经济和外交两个角度,外交方面突出“融入”的含义。

答案:

(1)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美国孤立中国,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方针。

结束:

1972年发表《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或维和行动);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或参加亚太经合组织活动);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等。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而且是最重要的是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第二是任何人都有自愿替被害人要求赔偿的自由,第三是向陪审法庭申诉的权利,这一点据说是群众力量的主要基础,因为人民有了投票权利,就成为政府的主宰了。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古希腊]伯里克利

《在阵亡将士国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三 关于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的材料。

雅典

人口

总数

雅典

公民

总数

陪审、审判人员及

产生方式

表决

形式

程序

罪名

陪审员

审判员

产生

方式

约40

约4.2万

6

000

501

抽签

举手

一审制

怠慢神

和蛊惑

青年

(1)据材料一,指出梭伦改革维护了“人民”的哪些权利。

归纳材料体现的雅典民主政治的突出特点。

(6分)

(2)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主要机构有哪些?

简要指出雅典民主政治在参与范围上有何局限性。

(6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指出雅典民主制度存在的问题。

(6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理解。

(1)问的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归纳;第二小问思考材料得出答案。

(2)问判定“黄金时代”是伯里克利执政时期,回忆相关知识作答。

第(3)问据材料三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从民主范围、表决方式、权力运用上说明问题。

答案:

(1)权利:

人身自由、财产安全、法律维权。

特点:

人民主权、直接民主。

(2)公民大会、陪审(民众)法庭、五百人会议(五百人议事会)、十将军委员会等;

局限性:

奴隶、妇女、外邦人被排除在民主殿堂之外。

(3)民主范围狭隘;表决方式简单;公共权力滥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