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 第二章 第4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docx
《必修1 第二章 第4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1 第二章 第4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1第二章第4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第4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最新考纲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考纲解读
1.掌握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周期和速度。
2.理解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影响。
3.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纬度变化及其成因。
考点一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1.公转特征
(1)方向:
自西向东。
(2)周期(一恒星年):
365日6时9分10秒。
(3)速度
公转位置
时间
公转速度
A点
近日点
1月初
最快
B点
远日点
7月初
最慢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黄赤交角
(2)影响:
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1.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黄赤交角的产生原因要注意两点。
一是地球在公转时,总是斜着绕太阳转,即地轴与黄道(地球公转轨道)之间不垂直,而是有一个小于90°的夹角,使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之间产生了一个23°26′的夹角,即黄赤交角。
二是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任何地点地轴的倾斜方向都保持不变,使黄赤交角始终存在。
黄赤交角产生的地理意义是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2.黄赤交角的大小变化及其影响
(1)与黄赤交角相关的几组数据关系
理解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关键是弄清几组数据间的关系。
如图:
①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
②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
③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
(2)影响
①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
在南北纬23°26′之间。
②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1)(2009·重庆文综)根据下图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当地球从甲运行到乙期间,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先减小后增大;当地球在甲位置时三峡水库处于“排浑”期。
( × )
解析 根据图中地球公转轨道的形状首先确定甲、乙位置所代表的节气,是进行解题的前提。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处日地距离较小,乙处地球还未公转到远日点附近,根据轨道划分状况可知,甲为近日点附近,刚过冬至日,乙有向远日点靠近的运动趋势且已过春分日。
由于重庆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在近日点处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故地球从甲运行到乙期间,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图中甲为近日点附近,时值1月初,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三峡“排浑”期在北半球夏季。
(2)(2009·福建文综)下图中若EF为赤道,P点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的范围是0°~20°N。
( × )
解析 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的最低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互余,从图中可以看出,若EF为赤道,则P点的纬度为70°N,该地出现极昼,则表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20°N及其以北。
读图,完成2~3题。
2.P、Q表示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两个特殊点,则图中字母L和S代表的角的度数为( )
A.20°B.23°26′
C.30°D.66°34′
3.P、Q表示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两个特殊点,地球超过P点后的一段时间内,太阳直射点( )
A.在北半球向北移动B.在南半球向北移动
C.在北半球向南移动D.在南半球向南移动
答案 2.B 3.C
解析 第2题,读图中信息可知,P、Q分别为夏至日和冬至日,L和S代表的是黄赤交角。
第3题,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仍在北半球,但开始向南移动。
考点二 昼夜长短的变化
时间
变化特点
北半球夏半年(春分日至秋分日)
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图1代表日期是6月22日前后,此时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北半球冬半年(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
北半球各纬度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图2代表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此时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小值,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
春、秋分日
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如图3所示)
1.昼夜长短时空分布规律
(1)纬度分布规律
①对称规律:
同一纬线上各点昼夜长短相同(同线等长);南北半球同纬度昼夜长短相反。
②递增规律: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为夏半年,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另一半球为冬半年,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
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的各纬度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极昼的范围也达到最大,南半球反之。
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极夜的范围达到最大,南半球反之。
太阳直射赤道时(即春分、秋分),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③变幅规律:
赤道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④极昼、极夜规律: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极四周出现极昼(南极四周出现极夜);
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南极四周出现极昼(北极四周出现极夜);直射赤道时,全球没有极
昼极夜现象发生。
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南、北极圈上,一年中只有一天极昼(极夜),南、北极点各约有半年极昼、半年极夜,纬度愈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愈多。
北极地区极昼天数多于南极地区,主要是因为北半球冬半年,地球公转经过近日点附近,角速度、线速度较大,公转需时间较少,此时正值北极地区极夜,南极地区极昼;而在北半球夏半年时,公转速度较慢,运行时间较长,此时正值北极地区极昼,南极地区极夜。
(2)季节变化规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
以上可概括为:
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太阳直射点在哪一半球,则该半球处于夏半年,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向北回归线(南回归线)移,则北半球(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实际的昼长比理论昼长要长。
2.昼夜长短的计算与判断
(1)根据昼(夜)弧的长度计算
昼长=
,夜长=
(2)根据日出、日落地方时计算
昼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夜长=(24-日落时间)×2=日出时间×2
(3)昼夜长短的判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同一纬线上各点的昼夜长短相等。
②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夜长相等,例如40°N的昼长等于40°S的夜长。
③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均为12小时。
④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均为12小时。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1)(2013·海南地理)某海洋考察船的航行日志记录:
北京时间8时太阳从正东方海面升起;日落时北京时间为19时45分。
那么该船可能向西南方向航行。
( × )
解析 由“太阳从正东方海面升起”知该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根据题干信息知考察船上的昼长为11时45分,小于12小时,比实际昼长变短,应向偏东方向航行。
(2)(2012·天津文综)第30届奥运会于2012年7月27日19时12分(零时区区时)在伦敦开幕。
开幕当天,英国昼长长于巴西。
( √ )
解析 本题考查昼夜长短分布规律。
7月份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下图为“某日120°E经线上日出时刻随纬度的变化关系示意图”。
据此完成2~4题。
2.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该日,可能在7月初
B.该日,长春日出方向为东南
C.该季节,正值尼罗河枯水期
D.该季节,马达加斯加岛昼长于夜
3.甲地日落时刻为( )
A.19时B.17时C.18时D.20时
4.某地的昼长比甲地略短,且两地同时迎来日出,则该地位于甲地的( )
A.东北方向B.西南方向
C.东南方向D.西北方向
答案 2.A 3.B 4.C
解析 第2题,由图可知越往北日出越早,为北半球夏季。
该季节长春日出方向为东北;正值尼罗河丰水期;马达加斯加岛昼短于夜。
第3题,该日甲地日出7时,上午时长5小时,据此可知日落时刻为12+5=17时。
第4题,此日越往北昼越长,日出时间越早。
画出晨线即可得出答案。
考点三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纬度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①夏至日:
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c折线所示。
②冬至日:
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a折线所示。
③春秋分:
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b折线所示。
(2)季节变化
北半球节气
达最大值的地区
达最小值的地区
夏至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
南半球各纬度
冬至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
北半球各纬度
春、秋分
赤道
2.四季更替和五带
(1)形成原因: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导致太阳辐射随季节有规律的变化。
(2)天文四季
(3)北温带国家的四季:
3、4、5月为春季,夏、秋、冬以此类推。
(4)五带的划分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纬度变化规律
①同一时刻,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地球上,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直射点所在纬度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90°)。
(2)季节变化规律:
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作有规律的变化。
其数值具有“来增去减”的特点,即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
如下图所示:
各纬度变化具体如下:
地区
最大值
最小值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一次最大值(6月22日前后)
一次最小值(12月22日前后)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一次最大值(12月22日前后)
一次最小值(6月22日前后)
南北回归线之间(除赤道外)
两次最大(太阳直射时最大)
一次最小(南半球出现在6月22日前后,北半球出现在12月22日前后)
赤道
两次最大(3月21日前后和9月23日前后)
两次最小(6月22日前后和12月22日前后)
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
其中当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时,该纬度差即为所求点与直射点纬度差的绝对值;不在同一半球时,该纬度差为二者纬度数之和。
[特别提示] 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其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ΔH=23°26′+Φ(Φ为当地纬度);在回归线与极圈之间的地区,其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恒为46°52′;从极圈到极点之间的地区,其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从46°52′逐渐降低至23°26′。
3.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
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确定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位置有关。
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且日影
方向背向太阳。
如右图中各点旗杆日影长短及日影所在方向(图中是6月22日前后,经
线和纬线的交点是直射点)。
(4)确定当地的地理纬度
纬度差多少度,正午太阳高度就差多少度。
根据某地某日(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可判断该地区纬度大小。
(5)确定楼距、楼高:
为了更好地保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
以我国为例,见下图,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为:
L=hcotH。
(6)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
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受热板成直角。
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为α+h=90°(如下图)。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1)(2012·浙江文综)地表点Q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之间的纬度差为α,其正午太阳高度为H。
若H等于α,则Q点的纬度变化范围是11.5°至45°。
( × )
解析 根据正午太阳高度H=90°-纬度差,已知纬度差为α,H=α,得出α为45°。
则太阳直射点最北端和最南端是23.5°,因Q的纬度-23.5°=45°或Q的纬度-(-23.5°)=45°,得出Q点的纬度变化范围是21.5°至68.5°。
(2)2012年6月8日,科学家在某地观测一物体的日光成影状况,根据其影长的变化绘成示意图。
据图判断,该地位于北极圈内。
( √ )
解析 由图示知该地0~24时均有日影,为极昼区域,6月8日为北半球夏半年,极昼
出现在北极圈以内。
(2013·山东文综)气温的日变化一般表现为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读图回答第2题。
2.该日( )
A.日落时刻甲地早于乙地
B.日落时刻甲地晚于乙地
C.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大于乙地
D.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小于乙地
答案 B
解析 题干信息:
“该日丙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即该日太阳直射在20°N纬线上,该日该地区(北半球)由南向北,昼渐长夜渐短,日出时刻提前,日落时刻推迟,故甲地(21°N)日落时刻晚于乙地(19°N),A项错,B项对;甲、乙两地距直射点纬差相等(均相差1°),所以,该日甲、乙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等,C、D项错误,正确选项为B。
(2013·福建文综)福建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可调节窗户遮阳板,实现教室良好的遮阳与采光。
下图示意遮阳板设计原理,据此回答3~4题。
3.遮阳板收起,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 )
A.全球昼夜平分B.北半球为夏季
C.太阳直射20°SD.南极圈以南地区极昼
4.济南某中学生借鉴这一设计,若两地窗户大小形状相同,则应做的调整是( )
①安装高度不变,加长遮阳板 ②安装高度不变,缩短遮阳板 ③遮阳板长度不变,降低安装高度 ④遮阳板长度不变,升高安装高度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 3.D 4.A
解析 第3题,当遮阳板收起且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到一年最大值时,也就是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时,福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此时南极圈及其以内为极昼。
第4题,济南较福建纬度高,在夏季为减少到达室内光照面积,需加长遮阳板;同样,在遮阳板长度不变的情况下,需降低安装高度。
下图为“地球某时刻太阳高度分布示意图”,图中粗线为等太阳高度线。
读图,回答5~7题。
5.此时北京时间为( )
A.7时B.15时
C.17时D.21时
6.若①②两点经度相同,②③两点纬度相同,则此刻的太阳高度( )
A.①<③B.①<②
C.②<③D.①>②
7.此日Q点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图是( )
答案 5.C 6.D 7.A
解析 据图可以判断此图是以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
此时太阳高度等值线以①点为中心向四周递减,即①点为太阳直射点。
结合图中已经注明度数的两条经线可以确定①点所在经线为45°E,该经线地方时为12时,①点的纬度是23°26′N。
第5题,根据45°E地方时,结合地方时计算方法计算北京时间。
第6题,由题干知①②此刻太阳高度均为正午太阳高度,由于①地为直射点,所以此刻太阳高度①>②;同一纬线上的各点,在某一固定时刻的太阳高度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②点此刻为正午太阳高度,结合“②③两点纬度相同”知此刻太阳高度②>③。
第7题,图中Q点为北极点,这一天太阳高度始终不变,是一个定值,结合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得出其值约为23°26′。
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方法
太阳高度等值线图即为昼半球太阳高度相同的点形成的等值线图。
其特点是(以下图为例):
(1)圆心(O)为太阳直射点,同心圆为太阳高度等值线。
数值从圆心90°向外围降到0°,最大的圆为晨昏线。
(2)晨昏线上最北点(A)和最南点(B)把晨昏线分为晨线和昏线,东面为昏线,西面为晨线。
(3)赤道上昼弧长为180°(即赤道上从晨线到昏线,经度差为180°)。
(4)圆心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时,该经线上太阳高度为各点所在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
(5)注意图上太阳直射点的经纬线、赤道、北极点或南极点在图上的位置、晨昏圈最南点和最北点的经纬度位置。
考点四 光照图的综合判读
一、光照图的常见类型及判读内容
1.主要类型
2.以极地投影图为例说明光照图的综合判读内容
二、光照图的判读及绘制
1.光照图的判读中的“五个关键”
抓住重要的点、线、面、角和方向是判读光照图的关键,具体判读要点见下表:
解题关键
主要特征与相关现象
点
太阳直射点
位于南北回归线上或南北回归线之间,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时
直射点的纬度和晨昏线与纬线圈相切点的纬度互余
所在经线各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正午太阳高度);全球太阳高度的分布:
从太阳直射点向四周依次递减;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
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
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
晨昏线和纬线圈的切点
所在纬线纬度是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的最低纬度;所在经线圈中一条是太阳直射经线(昼半球中央经线)、另一条是0时或24时经线(夜半球中央经线)
极点
无东西方向,只有南北方向;无地方时,无明显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大致每年3月21日前后至9月23日前后,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极圈内出现极夜。
只在每年春分日和秋分日,晨昏线经过极点,与某一经线圈重合
线
晨昏线
沿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到昼的界线为晨线,昏线则相反
晨昏圈是地球表面的大圆,晨昏面与太阳光线始终垂直,始终平分赤道
与晨线相交的经线的地方时就是交点所在地的日出时刻,与昏线相交的经线的地方时就是交点所在地的日落时刻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
日期分界线
界线:
0时或24时所在经线和180°经线(理论上);沿地球自转方向,0时所在经线向东至180°为今天,向西至180°为昨天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20°W以东为东半球,其西侧为西半球;160°E以东为西半球,其西侧为东半球
面
南北极圈内极昼和极夜的范围
若越向北,昼越长,则北半球处于夏半年,反之,北半球处于冬半年;北极圈出现极昼的时间为6月22日前后;出现极夜的时间为12月22日前后。
只在每年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南、北极点周围无极昼、极夜现象。
南、北极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是相反的
角
晨昏圈和地轴夹角
晨昏圈和地轴夹角的度数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变化范围为0°~23°26′
方向
地球自转方向
东经度增大或西经度减小的方向为地球自转方向;反之,顺地球自转方向,经度数变大为东经度,经度数变小为西经度
2.光照图的绘制技巧
(1)先在太阳光直射点处画一个垂直于球面的箭头,表示直射光线。
以夏至日图为例说明直射光线的画法:
用直尺对好圆心与北回归线的一个端点,垂直于晨昏线,在圆的外侧画一条线段,即直射光线。
(2)用若干条彼此平行、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太阳光线。
(3)任何节气的光照图,晨昏线与太阳光线都是垂直的。
(4)冬、夏至日的光照图上,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
(5)在冬、夏至日图上画黄道平面(要用一条直线表示,不必用平行四边形表示),将太阳光线延长即可。
黄道平面要经过的三个重要的点是:
北回归线的一个端点、圆心、南回归线的另一个端点。
(6)地球的地轴和黄道平面可以延长到圆的外边,其他的线(经纬线、晨昏线)都不要画出圆外。
(7)画冬、夏至日光照图时,如果地轴是倾斜的,太阳光线应画水平,如右图所示: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1)(2013·江苏地理)图中EF线表示晨昏线。
当P点正值日出时,塔里木河一年中流量最大。
( × )
解析 结合题干信息知EF为晨线,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以北的某点,此时为北半球冬半年,而塔里木河受冰川融水补给主要发生在夏季,河流进入汛期,流量最大。
(2)(2012·大纲全国文综)6月上旬某地约5时(地方时)日出。
6月份该地看到的日出和日落方向分别为东北和西北。
( √ )
解析 6月份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除极昼和极夜区外)各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2012·四川文综)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东半球图。
此刻,曲线MN上各点太阳高度为0°,MN与EP相交于N点;该季节,北美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
读图,回答2~3题。
2.由图文信息可知( )
A.M位于N的西北方向
B.悉尼正值少雨的季节
C.此季节是南极考察的最佳时期
D.这一天甲地日出时刻早于乙地
3.图示时刻( )
A.东经10°各地处于夜
B.澳大利亚与巴西不在同一日
C.全球属于夜的范围大于昼
D.地球位于公转轨道远日点附近
答案 2.C 3.B
解析 解答本题组的关键首先是要明确等温线的凸出规律,其次是要明确晨昏线与极昼最外围纬线的切点问题。
第2题,图中显示极点位于大陆上且周围分布着澳大利亚和非洲,故该极点为南极点。
M点位于赤道上且在N的东侧,故M位于N的东北方;由于该季节北美大陆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说明北半球是冬季,南半球是夏季,悉尼在南半球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故正值高温多雨季节;由于南半球是夏季,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有利于去南极考察;南半球是夏季,纬度越高,白昼越长,日出越早,图中甲、乙两地位于同一经线上,且甲地纬度低于乙地,故甲地日出时刻晚于乙地。
第3题,图示时刻,所有经线都经过南极附近的极昼区域,故图示同一条经线上不可能所有地区都为夜。
根据题意,N点是晨昏线与出现极昼现象最外围纬线的切点,过该切点的经线地方时是0时;根据已知条件推知过该切点的经线为40°E,因此从40°E向东到180°为地球上新的一天范围,可见澳大利亚位于新的一天,而巴西则明显属于旧的一天。
不管什么时刻,全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范围总是相等的。
北半球冬季时,地球应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
(2013·四川文综)下图是亚洲中纬度地区一种适应环境、别具地方特色的民居,称为土拱。
这种民居较高大,屋顶为拱顶或平顶,墙体由土坯砌成,厚度很大。
据此回答第4题。
4.6月8日当地地方时15时,照射土拱的太阳光来自( )
A.东北方向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D.西南方向
答案 D
解析 6月8日应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地球上(除极昼和极夜区外)日出方位均在东北,日落于西北。
(地方时)6时前太阳位于东北,6时时太阳在正东,6时后向东南天空运行,12时位于正南,12时后位于西南,18时在正西,18时后在西北。
所以当地地方时15时,太阳位于西南。
5.2013年2月中旬,普查专家飞往乌鲁木齐(44°N,88°E)做前期调研,于北京时间12:
50抵达。
读“乌鲁木齐不同日期太阳升落路线、太阳高度、日出日落时间示意图”,专家抵达乌鲁木齐时当地太阳高度情况大约为( )
A.①B.②
C.③D.④
答案 A
解析 9月21日与3月21日太阳运动情况大致相同,故图中①②所在太阳运动情况与2月中旬相吻合;依据乌鲁木齐经度可知,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