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梳理课本一 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238890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8.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梳理课本一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初三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梳理课本一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初三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梳理课本一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初三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梳理课本一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初三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梳理课本一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梳理课本一 2.docx

《初三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梳理课本一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梳理课本一 2.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梳理课本一 2.docx

初三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梳理课本一2

初三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梳理课本

(一)

初三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梳理课本

  复习目标

  1、侧重字词、名句、课文背诵积累;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文章中心内容、写作特点;

  3、熟记文学文化知识;

  4、能背诵及赏析诗词;

  5、重点掌握文言文字词解释和句子翻译。

  第一册第一单元

  复习内容

  一、字词积累

  1、注音

  轶事摞诠释憧憬裨益广袤帷幕跌宕真谛昧霎眼奇崛枯瘠犀利琢萧乾盎然皓齿丰腴蹊跷嫣红萤火虫争妍斗艳

  2、字形

  潜移默化危言耸听风烛残年故弄玄虚

  二、文学文化知识

  1、我国最早的解释词义的转著是。

  2、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是、、。

  3、冰心的两部著名诗集是、。

诗集仿用印度诗人《》的形式。

  4、圣诞是教徒耶稣的生日,是每年的月日。

  三、名句积累

  1、,则不如无书2、轻风扶细柳,3、多行不义,4、行百里者半九十,5、,是知也6、江山代有才人出,

  7、,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吾贼也8、,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

  四、综合阅读

  【课文精读】阅读下面的课内评估语段,回答问题。

  ⑴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是人类历史的最形象的诠释。

⑵一个民族的文学,是这个民族的历史。

⑶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这个时代的心声,是这个时代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线,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

⑷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

⑸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生的意义,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

⑹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⑺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一种知识的积累,一种智慧的积累,一种感情的积累。

⑻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也能丰富人的感情。

⑼如果对文学一无所知,而想成为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那是不可想象的。

⑽有人说,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

⑾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⑿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

⒀这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诠释(   )憧憬()裨益() 潜移默化()

  2、本段共有13句,请你理清其关系,并划分出层次,写出大概意思。

                                        

  3、你认为本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4、如何理解“有人说,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

”这一句的?

 5、本文,请结合自己所读的文学作品,就“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生的意义,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

”这句话中的某一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第二单元

  一、字词积累

  1、注音

  确凿菜畦桑椹油蛉斑蝥珊瑚攒敛髓觅食秕谷宿儒蝉蜕拗盔甲栅栏徜徉浩淼纷呈雕镂镌刻幼稚丘壑腻味颓唐绺茬烙印蹑手蹑脚鲜为人知人声鼎沸眼花缭乱心旷神怡雨晦谆谆教导

  2、字形

  受宠若惊无足轻重自告奋勇照本宣科无师自通著作等身搜索枯肠辘辘无为渊博

  二、文学文化知识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是,选自《》,这是作者回忆早年生活的一本集。

  2、《论语》是记载言行的书,后来被列为家经典之一。

  3、《生命的意义》作者是(国家),选自《》,这部小说主人公是,列举出代表主人公精神的几个词语

  4、查字典的方法有、部首查检法、。

  5、辛弃疾,(朝代)词人,字,号。

  三、名句积累

  1、学,然后知不足;教,2、行远必自尔,3、安不忘危,

4、,桑榆非晚5、,更上一层楼6、沉舟侧畔千帆过,

  7、,粒粒皆辛苦8、不识庐山真面目,

  9、春色满园关不住,10、拾穗虽利,;,不如早行

  11、万紫千红总是春12、春城无出不飞花

  13、绿树阴浓夏日长14、五月榴花照眼明  15、青女素娥俱耐冷,

16、梅雪争春未肯降,17、梅须逊雪三分白,

  四、文言文阅读

  第一部分:

夯实基础

  1、本文选自       ,作者     是    代文学家。

  2、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⑴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  )(         )⑵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  )(         )

  ⑶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   )(        )⑷以土砾凸者为丘。

(   )(       )

  ⑸凹者为壑(  )(      )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明察秋毫:

鹤唳云端怡然自得:

庞然大物:

  4、文章所记闲情之趣有多种,请填写:

  有想象之趣,比如:

                    

  有细察之趣,比如:

                     

  有童稚之趣,比如:

                    

  5、各写一个含有下列词的成语:

  张(      )  昂(      )  素(      )

  6、翻译下列句子:

  ①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③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第二部分:

阅读训练

  

(一)课内阅读: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此皆幼时闲情也。

  7、第一段中统领全文的一个词语是        。

  8、“我”能得到许多闲情之趣的原因是什么?

  

  9、点明时间的一个词语是         。

  10、第二段所记之趣源自于                 。

  11、第二段中点明所写内容属想象的一个词语是        。

  12、文中“昂首观之”的内容有哪些?

  

  13、说说“项为之强”的表达作用。

  

  14、摘出文中的一个被动句。

  

  15、与课文首句相呼应的一个句子是              。

  16、第四段中具体表达“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句子是哪一句?

  

  17、第二段中“又”的用法应该是(  )

  A、表示重复或继续。

  B、表示几种情况或性质同时存在。

  C、表示意思上更进一层。

  D、表示转折,有“可是”的意思。

  18、第一段与二、三、四段的关系是           。

  19、文章具体叙述了幼时的几件趣事,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性格和情趣?

  

  20、“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的意思是。

  21、写出本文中延用到今天的三个成语、、。

  

(二)课外拓展:

怪哉

  汉武帝幸甘泉,驰道中有虫,赤色,头牙齿耳鼻尽具,观者莫识。

帝乃使东方朔视之。

还对曰:

“此虫名怪哉。

昔时拘系无辜,众庶愁怨,咸仰首叹曰:

“‘怪哉!

怪哉’盖感动上天,愤所生也,故名怪哉。

此地必秦之狱处。

”即按地图,信如其言。

上又曰:

“何以去虫?

”朔曰:

“尺。

忧者,得酒而解。

以酒灌,当消。

”于是使人取虫置酒下,须臾糜散。

  [注释]①幸:

临幸,古代皇帝到某地称为“幸”②拘系:

拘押,关押③庶:

庶民,百姓④按:

察看⑤信:

的确,确实

  22.解释加点词语。

①观者莫识()②还对曰()

  ③咸仰首叹曰()④信如其言()

  ⑤何以去虫()⑥以酒灌()

  23.翻译句子。

  ①此地必秦之狱处。

  

  ②于是使人取虫置酒下,须臾糜散。

  

  24.《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到,鲁迅小时候曾经问他的先生:

“怪战这虫是怎么一回事?

”先生不予回答。

你能根据本文作出回答吗?

  

  25、东方朔对“怪哉”的解说,是否含有更深的意味?

  

  第三部分:

提升能力

  26、你有哪些幼时趣事?

请用一个片断表现出来。

注意突出一个“趣”字,注意事件的完整性。

  

  

  

  第三单元

  一、字词积累

  1、注音

  窘踌躇摩挲赫然抖擞恣情驿路竹蔑撵麂子恍惚修葺惺忪垧凝眸娴熟坎坷杳倏谛听戈豁达自诩荟萃

  跻身骷髅履历白驹过隙蓦然积攒骤然摒弃安恬惆怅撷取

  2、字形

  不系之舟耳目一新谈笑风生通幽曲径一视同仁小心翼翼茫然若失沸沸扬扬咬文嚼字出谋划策道听途说一鸣惊人无动于衷茅塞顿开不屈不挠扣人心弦不能自已

  二、名句积累

  1、尺有所短,2、,行者常至3、,不见泰山;两豆塞耳,

  4、差之毫厘,5、,驿路梨花处处开

  三文学文化知识

  1、桃李指。

  2、《基督山伯爵》是(国家)作家写的。

  3《铁流》是(国家)作家的长篇小说。

《毁灭》是(国家)作家的长篇小说。

  四、课内点拨

  抓住特征突出个性

  ——《一面》外貌描写的运用

  《一面》写于鲁迅逝世的当月,是为悼念鲁迅先生而作的。

课文通过写在书店偶然与鲁迅相遇的“一面”之见的“小事”,以小见大,反映了这样一个深刻的主题:

鲁迅先生关心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崇敬鲁迅先生。

  为了表达这个主题,课文注重了对人物的思想性格的刻画,使鲁迅先生朴素谦逊、乐观爽朗、关心青年、不辞辛劳的精神,以及鲁迅先生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跃然纸上。

  那么,课文又是怎样成功的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的呢?

这主要得力于作品中成功的外貌描写。

外貌描写,即通过对人物的容貌、姿态、神情与服饰等外部特征的描摹,以显示人物的性格、气质与精神状态。

  《一面》中对鲁迅先生主要有三次外貌描写,这三次外貌描写都抓住了鲁迅先生一个共同特征,即鲁迅先生的“瘦”的特点。

三次外貌描写的顺序是由远及近,由粗到细,由整体到局部,使鲁迅先生的形象随着作者的观察和感受,逐渐丰满起来,清晰起来。

第一次外貌描写(第三自然段):

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整体),穿一件牙黄长衫(服饰),咬着一枝烟嘴(用物)。

第一次是在远处,在暗中,“我”是在无意中“望了一下”,因而人物形象“模糊”,只是粗线条的从整体上勾勒出人物的身材、年龄、国籍、衣着和抽烟的神态。

这一次着重写概貌,但鲁迅先生“瘦”的主要特征已很突出。

  第二次外貌描写(第十九自然段):

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整体)。

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

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局部)。

第二次是在近处,在明里,是有意识的进行观察,刻画比较具体、细致,重点描写人物的面容和精神,由形入神,形神兼备的写出了人物的气质和精神状态:

瘦,但精神很好。

  第三次外貌描写:

(第三十二段):

黄里带白的脸,瘦得叫人担心(整体)。

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

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局部)。

牙黄羽纱的长衫(服饰)。

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用物)。

第三次是直接面对,是特写。

作者面对面地、“惊异”地望着鲁迅先生,不仅观察更细致,而且把前两次的观察不到的细微的特点再补写出来了。

例如,第一次只看出长衫是“牙黄”的颜色,第三次连质料是“羽纱”的也分辨出来了;第一次只看见烟嘴上的火花和烟雾,第三次连烟嘴是“黄色”的、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也看清了。

第三次还把人物的头部和全身结合起来写,使鲁迅先生这一人物形象更加完整、更加清晰起来。

  外貌描写要求必须围绕文章题旨去描绘人物形象,抓住特征突出个性,富于情感。

作者运用饱含着对鲁迅先生的思念和敬仰之情的语言,三次成功地运用外貌描写刻画鲁迅先生,抓住鲁迅先生的“瘦”,反衬鲁迅先生的精神之“旺”,突出鲁迅先生把整个生命献给人类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这种外貌描写方法很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五、课外补充:

  

(一)名著阅读题集锦

  1.下列故事不是《三国演义》中的一项是:

(  )

  A.三顾茅庐 B.三气周瑜C.桃园三结义D.三打祝家庄

  2.填空

  “花和尚倒拨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是名著《_______________》中的一个回目,其中“豹子头”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西游记》中选出一个主要人物,完成下列各题。

  

(1)将该人物的称谓作为上联,与下联相对:

  上联_______下联祖冲之

  

(2)用几个字概括出能体现该人物性格特点的一件事,并简要写出该人物的性格特点。

  

  4.写出下面故事涉及的人物的名字。

  

(1)《水浒》中“智取生辰纲”的组织领导者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三部古典名著你读过吗?

请用简洁的语言各写出一个你熟悉的故事。

(小学、初中课文除外。

  例:

《红楼梦》葫芦僧断案

  《西游记》_____________________《水浒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国演义》___________________

  6.《水浒》中有108条梁山好汉,其中最能体现出被逼上梁山的人物是人称“豹子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威尼斯商人》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的著名喜剧。

夏洛克是这出喜剧中塑造的一个的形象。

(要求具体说明)。

  

  8.文学常识

  

(1)第四届上海国际艺术节上上演的甬剧《典妻》是根据柔石的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编和创作的。

  

(2)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物及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物及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及时雨”“马谡”“各妮娅”“星期五”各是哪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及时雨《____________________》马谡《____________________》

  各妮娅《____________________》星期五《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面对文学名著的点评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用虚构的情节和幻想的手法,揭露批判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与罪恶。

  B.《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这部小说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C.《鲁滨孙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孙热衷于航海,性格坚毅。

他在小人国、大人国历险多年,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可观的财富。

  D.《水浒》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

晁盖劫取生辰纲是“义”,宋江私放晁盖是“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也是“义”。

  11.名著内容填空。

(任选一题。

  

(1)写出鲁滨孙在荒岛上救人的一个故事名称。

(自拟6个字以内。

  

  

(2)写出鲁智深救林冲的故事名称。

(自拟6个字以内。

  

  

(二)初中课本中吟咏名人名家对联集锦

  解题要求:

依据对联,明确所指,即指出对联所指的作家及主要作品集

  1、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剌贪剌虐入木三分

   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

  2、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南宋)李清照《漱玉词》

  3、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北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

  4、书易象春秋,永垂道德出类拔萃,河山泰山麟风,莫喻圣人———孔子《论语》

  5、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北宋)范仲淹《范文正公集》

  6、枫叶四弦秋,枨触天涯迁谪恨

    浔阳千尺水,句留江上别离情

    唐代论诗人,李杜以还,惟有几篇新乐府

    苏州怀剌史,湖山之曲,尚有三亩旧祠堂

    ———(唐)白居易《白氏长庆集》

  7、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联)

    ———(唐)杜甫《杜少陵集》

  8、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李白《李太白全集》

  9、举世闻名,读纵横识共源———苏洵、苏轼、苏辙

  10、踏草原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呐喊痛毁灭吹而已十月噩梦万众彷徨———鲁迅

  11、铜板铁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采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辛弃疾《稼轩长短句》

  12、萃父子兄弟于一门,八家唐宋占三席悟骈散诗词之特征,千变

  13、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

  14、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笛在,二水汇百川支流,古今无尽大江流———黄鹤楼

15.依然极浦遥天,想见阁中帝子安得长风巨浪,送来江上才人———滕王阁

  16.洞庭西下八百里,淮海南来第一楼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昔闻今上,杜少陵始可言诗———岳阳楼

  

  

  

  【课文精读】为你打开一扇门答案

  1、quánchōngjǐngbìqián  2、第一层(1-4句)揭示了文学的本质特征及其丰富的内涵;第二层(5-11句)阐述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第三层(12-13句)总结全段,提出中心。

 3、第12句。

4、“高智商的野蛮人”是对立的概念,道出了对文学一无所知者的本质特征。

让学生自觉得去掉“重理轻文”的思想,主动地培养自己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5、学生只要从“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生的意义”这四点的任何一方面谈受到的益处即可。

比如: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教我学会了坚强,保尔的故事启示我们要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只有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这样的生命才最有意义。

  《幼时记趣》答案

  1、略 2、注音略。

⑴能“僵”,僵硬;⑵鸣叫;⑶愉悦,高兴;⑷碎石;⑸山谷 3、略 4、“私拟作群鹤舞空”等句;“定神细视,以丝草为林”等句;“神定,捉虾蟆……别院” 5、略 6、因此常有超脱于尘世以外的乐趣。

便在其中安闲自在地神游着。

突然有一个大家伙掀倒“山”压倒“树”地走过来。

 7、物外之趣 8、细察 9、童稚时 10、夏蚊成雷 11、私拟作 12、前句 13、写出了“我”的专注,侧面烘托出想象世界的美好 14、舌一吐而二虫为所吞 15、“余年幼”句 16、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17、C 18、总分关系 19、两件事,表现了作者的童真童趣和富于热情幻想的性格。

20、把草丛当作树林,把虫蚊当作野兽 21、明察秋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22、①识辨②回答③都④确实⑤除去⑥用 23、①这儿肯定是秦朝的牢狱所在的地方。

②于是派人把“怪哉”虫捉来放到酒中,过了一会这虫子就化掉了。

 24、传说中因人含冤怨愤而变成的虫子,在酒中就会化掉。

 25、东方朔的解说,含有劝喻汉武帝要宽待百姓的意思。

 26、略

  名著题参考答案

  1.D

  2.《水浒》(《水浒传》《水浒全传》林冲(林教头)

  3.

(1)孙行者(填为“孙悟空”“孙大圣”扣0.5分)

(2)事件:

大闹天宫、过火焰山等。

性格特点:

蔑视权威、追求自由,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叛逆性格,大智大勇,爱憎分明,嫉恶如仇等。

  4.

(1)晁盖

(2)孙悟空

  5.略

  6.林冲

  7.莎士比亚因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就无情报复的贫婪、残忍、惟利是图的高利贷者。

  8.

(1)为奴隶的母亲

(2)赤壁之战附加题:

如:

三顾茅庐,刘备三请诸葛亮;身在曹营心在汉等。

  9.《水浒》《三国演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孙漂流记》

  10.C

  11.

(1)“智救星期五”“智救落难船长”等

(2)“大闹野猪林”“野猪林救林冲”等。

 第一册第四单元

  复习目标

  1、了解说明文的一般知识(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文章结构等);

  2、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学会观察事物的特点,并作简单的说明。

  复习内容

  一、字词积累

  1、注音

  瞻仰镏金上溯重幔挑衅逾越天堑根深蒂固孜孜不倦汲取潟湖屏障拾级俯瞰无稽之谈擎天庇护络绎不绝

  2、字形

  功过利弊观光胜地付之一笑熙熙攘攘安步当车弹丸之地锲而不舍不言而喻一事无成持之以恒

雍容典雅浑然一体错落有致

  二、文学文化知识积累

  1、《圣经》是的经典,包括《旧约全书》和《》。

  2、古人一般都有名、字、号,李白自号,杜甫自号,白居易自号,苏轼自号。

  3、“盖大苏泛赤壁云”中大苏指的是,他贬居黄州时写过、,等作品,小苏指。

  4、“虞山王毅叔远甫”中用虞山代替。

  5《核舟记》作者是,选自清朝人编辑的《》。

  三、名句积累

  1、山高月小,2、清风徐来,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