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24司马光说课稿.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238824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6.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24司马光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24司马光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24司马光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24司马光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24司马光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24司马光说课稿.docx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24司马光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24司马光说课稿.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24司马光说课稿.docx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24司马光说课稿

2019-2020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

24.司马光(说课稿)

《司马光》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文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司马光七岁的时候砸碎缸救人的故事。

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故事的插图生动、形象,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有助于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体会词句的意思。

课文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的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感召作用。

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懂得遇到难题,要开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课文内容的理解我已经在第一课时完成。

会写的字放在第二课时教学,但是考虑学生会存在差别,教学中,我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第二课时(生字教学)制定了以下目标。

二、说目标

会读、写、运用7个字。

三、说教法

在教学方法上,根据学生特点,我先利用对唱形式导入,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回忆部首,增进学生对部首巩固。

并突出了以自学互动为主的线索,促使学生在互动自己学会生字。

四、说学法

学习方法是学习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

为了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节课我主要引导学生用“讨论、质疑、交流、探究”的方式来学习,通过学法指导,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观察、思考、学习。

并在课堂中渗透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如:

同桌相互抽卡片认读,相互纠错等。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定标

1、复习导入

⑴、问答对唱:

学生分两小队,老师进行指挥。

先由师唱“什么字广字头?

谁猜对了谁就走”。

唱完,每排第一名同学接着唱,对答老师“庭字是个广字头,我猜对了我就走”,回答完毕回到座位。

⑵、读一读数量词:

一座假山、一口水缸、一块石头、一个小朋友。

2展示学习目标:

会读、写、运用7个字。

二、自学互动

(一)、识字互动

小组交流,要求:

会读,分析结构,懂笔画顺序,组词等。

(二)、写字互动(突出重点字的指导,培养良好写字习惯。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我会写”中的7个字,发现7个字的规律:

左右结构。

组织学生讨论在书写中应注意什么?

2、自由练写,教师有意识地指导难点字。

3、书写展示,相互评价,引导学生把不好写的字多写几遍。

(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扎扎实实的加强写字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字能力,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

三、测评训练

想一想,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  )水缸  一(  )石头  一(  )毛巾

一(  )水

一(  )小朋友 一(  )花园  一(  )假山 

一(  )扫帚

四、总结

1、这节课就要结束了,小朋友们都学会这7个生字了吗?

(适时表扬)

2、我们在书写左右结构的字时,不仅要注意左右的宽窄,而且要注意每一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将笔画搭配得当,书写正确、端正、匀称。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教案:

第八单元: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爱”。

围绕这一主题编排了《司马光》、《掌声》、《灰雀》和《手术台就是阵地》四篇课文。

编写意图是引导学生阅读这些故事,感受人物的仁爱之情,学会理解课文的意思。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本单元“宁、惹”等39个生字,学会“雀、郊”等23个生字,理解“婉转”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够背诵古诗《司马光》《掌声》,形成古诗文化的积累。

3.感受文中人物形象,体会文中人物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爱动脑筋的品质。

4.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需要关心、鼓励。

5.体会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及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做自己的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本单元“宁、惹”等39个生字,学会“雀、郊”等23个生字,理解“婉转”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够背诵古诗《司马光》《掌声》,形成古诗文化的积累。

教学难点:

1.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把古文的内容表达出来。

2.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3.通过人物的语言和神态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及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做自己的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

课时安排

24《司马光》2课时

25《掌声》《父亲、树林、鸟》2课时

26《灰雀》《带刺的朋友》2课时

27《手术台就是阵地》1课时

口语交际:

请教1课时

习作《那次玩的真高兴》1课时

语文园地1课时

 

 

课题

25掌声

总课时

2

使用时间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文中的“默、落”等13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落、调”,会写“掌班”等11个字。

正确理解“小儿麻痹症、忧郁、文静、犹豫”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3.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两次掌声里的深刻含义,从而懂得并愿意主动关心、鼓励他人,并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教学难点:

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三、教学策略选择(教法、学法)

导学法、点拨法。

四、教学资源准备

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我们每个人都听过掌声,有些掌声是你给别人的,有些掌声是别人给你的。

掌声响起来,你的心情怎样?

(让学生自由说说)

  2.教师评议并小结:

是啊,我们在学习、生活当中经常会给予别人或者接受别人掌声。

当别人给予关心时要用掌声表示感谢;当别人自信不足时要用掌声表示鼓励;当别人表现出色时要用掌声表示赞美。

反过来也一样。

我们也可以从别人的掌声中获得谢意、鼓励和赞美。

在我们的生活中,掌声无处不在,它代表着欢迎,饱含着祝福。

掌声还曾经改变了一个小女孩的命运,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课文一起去认识她。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

掌声,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指导书写“掌”。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他的主人公是英子,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小女孩的生活,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多读几遍,遇到不懂得做上记号。

2.检查读书情况:

(1)出示生字

①指名读,集体评议。

注意读准平舌音“姿”,翘舌音“势、述、掌”,前鼻音“班、联”,后鼻音“况”,边音“烈、联”。

②指名领读。

③齐读。

(顺序读,倒叙读,跳读……)

④开火车合作读。

(2)多音字

làoluòlà

落下了残疾落叶丢三落四

落枕降落

diàotiáo

刚调来的空调调皮

曲调声调风调雨顺

①指名读,集体评议。

②指名领读。

③齐读。

(顺序读,倒叙读,跳读……)

④开火车合作读。

三、再读课文,初步感悟。

1.同学们读得真好,接下来,老师想请几位同学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是不是读正确了?

(指名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2.同学们都能正确地把课文读正确了,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边读边想:

从课文中了解到什么?

3.小组交流,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我了解到英子从小患了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有一次老师让她上台讲故事,刚开始她还不敢上台呢?

英子走上讲台后,同学们送给她热烈的掌声,英子的故事讲得很好,声音也很动听,故事讲完了,同学们又向她送去热烈的掌声。

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

四、识记生字,写字练习。

出示生字:

掌班默腿轮投调摇晃烈勇

1.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2.识记生字。

3.开火车认读,一边读一边说说怎样写好这个字。

4.教师重点指导:

“掌”注意写得扁一些,最上面的竖和下面的竖勾都压住竖中线,“手”的撇从横中线上起笔。

“勇”,上下结构,不宜写长,要写得扁一些,中间的“用”不带勾,中间的竖压住竖中线。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6.多媒体实物投影展评优秀作业,小作者说说是怎样把字写好的。

第二课时

一、生字检查,复习引入。

1.出示生字,认读。

2.指名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师生评议。

3.谈话过渡:

上节课我们通过读文,了解到和我们差不多大的英子同学,被残酷的病魔带走了健全的肢体,折断了她梦想的翅膀。

这节课,我们将走进课文,走近英子,去了解英子和同学们的情感世界。

学生齐读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还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英子从小患了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有一次老师让她上台讲故事,刚开始她还不敢上台呢?

英子走上讲台后,同学们送给她热烈的掌声,英子的故事讲得很好,声音也很动听,故事讲完了,同学们又向她送去热烈的掌声。

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

这节课我们继续了解英子的变化过程。

二、精读课文,体会变化。

1.出示:

上小学的时候,我们班有位叫英子的同学。

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

因为她小时候生过病,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1)让学生自由读。

(2)用横线画出描写英子特点的词句。

(3)互相交流。

(4)从两个“总是”可以看出,过去的英子是怎么样的呢?

(过去的英子不太爱说话,太孤独了,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以前的英子,好像不大愿意和同学们一起玩,她总是最早一个来到教室,又是最后一个离开)

(5)为什么英子不大爱说话,又不大愿意跟同学们一起玩儿呢?

(腿脚的残疾让过去的英子非常忧郁,很不自信。

(6)原来的英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女孩?

(7)学生自由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进行小结。

出示:

文静胆怯自卑忧郁

(8)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9)谈话过渡:

后来英子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出示:

从那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

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

(1)请同学们大声读一读这一自然段。

(2)用横线画出描写英子特点的词句。

(3)互相交流。

(4)指名朗读。

(5)出示:

英子变成了一个什么样的小女孩?

(6)学生自由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进行小结。

出示:

活泼乐观自信爱与人交往

(7)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8)谈话过渡:

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变化的呢?

(因为同学们的掌声给了她很大的自信和勇气。

3.出示:

两次掌声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响起的呢?

(1)学生交流。

(2)教师小结。

出示:

第一次掌声: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

出示:

第二次掌声:

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自己的一个小故事。

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

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3)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部分内容,画出自己感兴趣的语句,跟同桌探究交流。

(4)第一次掌声,大家为什么为英子鼓掌?

他们可能会在心里给英子说什么?

①小组交流,代表汇报,教师评议并小结。

②第一次掌声,大家为了鼓励英子,为她鼓掌。

他们可能会在心里给英子说:

你终于克服了自己的懦弱,你真勇敢,你一定行,我们大家都相信你……

(5)第二次掌声,大家又为什么为英子鼓掌?

他们又在心里给英子说什么?

①小组交流,代表汇报,教师评议并小结。

②第二次掌声,大家为了赞扬英子,为她鼓掌。

他们可能会在心里给英子说:

你讲得太精彩了,你终于成功了,你是一个敢于挑战自己的人……

4从英子的变化和两次掌声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小组交流,代表汇报,教师评议并小结。

尊重,理解,鼓励可以改变一个人!

(板书:

尊重、理解、鼓励)

5.假如你是英子,你觉得全班同学们掌声给了你什么?

小组交流,代表汇报,教师评议并小结。

假如我是英子,我觉得两次掌声给了我同学们的关爱,他们没有轻视我,嘲笑我,反而为我鼓掌,我感到这种友谊很宝贵;假如我是英子,我觉得两次掌声给了我自信,让我不再为腿脚残疾而自卑;假如我是英子,我觉得两次掌声给了我很大的鼓励,使我微笑着面对生活。

6.谈话小结:

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

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7.当英子由一位忧郁的小女孩转变成一位自信的女孩子时,想想他还敢自信地参加哪些活动?

(学生自由发言。

8.几年以后,英子对这两次掌声感受更深刻了,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英子写给同学们的信吧!

出示: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

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1)微笑着面对生活是什么意思?

(对生活中的困难有直面的勇气和克服的信心!

(2)从英子的信中,你读懂了什么呢?

(从永远这个词中读懂了,这两次掌声影响着英子的整个一生;这两次掌声,给英子带了同学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友谊;两次掌声,就是同学们给英子的爱。

9.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潜心品读,升华情感。

1.正因为掌声可以改变人生,所以很多人对掌声进行过精彩的描述。

下面是老师搜集到的有关掌声的一首小诗,请同学们自由地进行朗读。

2.出示:

掌声

掌声是一首美妙的歌,能唤起人们的勇气!

掌声是一朵芳香的花,花香能够使人振奋起来!

掌声是一轮早晨的太阳,能给我们带来一缕阳光!

掌声是一把钥匙,可以打开勇气的大门!

掌声是一片宽阔的海洋,能把害羞淹没!

掌声是闪闪的星星,能把孤独的黑夜照亮!

3.老师衷心的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得到更多的掌声,让我们懂得珍惜别人的掌声;更希望同学们不要吝啬自己的掌声,要懂得适时地把自己的掌声送给需要的人。

四、联系实际,课外延伸。

1.你搜集到了哪些有关反映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关爱的名言或谚语呢?

和同学们进行交流,互相分享。

2.假如你的一个好朋友考试考得不好,他很难过,请你写一两句鼓励他的话。

板书设计

25掌声

尊重、理解、鼓励

忧郁自卑逃避活泼乐观自信 

掌声

课题

26灰雀

总课时

2

使用时间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会认“宁、惹”等10个生字,会写“雀、郊”等12个生字。

正确读写“郊外、散步、欢快、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1.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那些得体的交流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2.通过人物的神态和语言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三、教学策略选择(教法、学法)

自读自悟、合作交流、教师点拨。

四、教学资源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引题,激发兴趣。

1.出示列宁的照片,指名学生谈谈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简介列宁。

3.出示灰雀图,板书:

灰雀。

师:

我们来和这只灰雀打打招呼吧。

齐读课题三遍。

指导书空“雀”。

师:

《灰雀》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有关列宁的故事,为了这只可爱的灰雀,列宁和一个男孩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有趣的故事呢?

让我们赶快走进课文,美美地去读一读吧。

二、初读感悟,过关检测

同学们,课前大家认真地预习了本课,你在预习中有哪些收获和疑惑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一次闯关比赛。

(一)第一关:

随文识字词

出示比赛规则

闯关任务:

逐段读文,圈画出生字新词,读准文中生字词的读音,尤其注意多音字、平翘舌音。

过关奖励:

完成任务的选手奖励“智慧星”一颗,取得星星最多的小组评为优秀小组。

1.闯关准备

(1)自由朗读《灰雀》,圈画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小组内朗读生字、新词。

2.闯关过程:

出示生字

(1)指名读。

(2)重点强调:

读准翘舌音“者、诚”,前鼻音“男”,后鼻音“养、冻”,边音“粒”。

(3)指名小组齐读生字。

(4)全班齐读。

出示词语

(1)指名读。

(2)打乱顺序,随机出示词语,指名读。

(3)用“或者”一词练习说话。

(4)全班齐读。

3.过关评价

(1)表现好的同学、小组发放小星星。

(2)小结:

在本轮比赛中多名同学、多个小组都得到了星星,后面的比赛会更加精彩,相信同学们表现得会更加出色。

(二)第二关:

熟读课文

出示比赛规则

闯关任务: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不添字不落字,尝试读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过关奖励:

完成任务的选手奖励“智慧星”两颗,取得星星最多的小组评为优秀小组。

1.闯关准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小组内朗读练习。

2.闯关过程

出示:

“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没……我没看见。

“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

天气严寒,它怕冷。

“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

它还活着。

“会飞回来?

“一定会飞回来!

(1)指名读。

(2)抓住“没看见”“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一定”等词语,体会男孩的心理变化。

抓住“多好的灰雀”“可惜”读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3)练习情感朗读。

(三)第三关:

书写生字

出示:

雀郊养粉粒男或者冻惜肯诚

1.识记生字

你是如何识记这些字的?

(1)形声字识字。

如,“粒”,植物的一部分,“米”是表意的,“立”是表音的。

另外“冻、惜、诚”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识记。

(2)熟字比较。

如:

羊一养

(3)组词扩展:

“雀、男、或、者”,可以组词为“麻雀、男人、男生、或者、或许”等。

2.链接前置性学习,反馈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小组内评价书写。

3.小组长汇报本组内写的错别字或不规范的字。

4.依据小组长的汇报,重点对以下几个字进行范写指导。

“养”——注意倒数第二笔是撇。

“男”——上下结构,“力”的撇不能写到“田”里去。

5.学生针对易错的生字再次练写。

6.展示学生作品。

7.过关评价。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不仅学会了生字的读音,生字的书写,还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很多同学、多数小组都闯关成功,让我们用掌声再一次祝贺。

期待大家在下一节课有更精彩的表现。

第二课时

一、出示课件,问题导入。

1.出示三只灰雀在枝头的画面。

2.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

列宁每天都来这儿散步,和他们打打招呼,可是有一天,列宁发现风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去哪儿了呢?

(板书:

灰雀惹人喜爱)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读课文的2—10自然段,看看哪几段话是列宁讲的,哪几段话是小男孩说的?

找出来。

2.列宁看见了一个小男孩,他对小男孩说了什么呢?

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出示:

(1)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2)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

天气严寒,它怕冷。

(3)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4)会飞回来?

(板书:

可惜)

细细读这些话,你对哪句话特别有体会?

可以用朗读的形式把你的体会告诉大家。

指导朗读。

列宁的关心、惋惜、焦急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字来概括,是什么呢?

(爱)

4.聪明的孩子,小灰雀去哪儿了呢?

你是从哪儿知道的呢?

说一说。

出示:

(1)没……我没看见。

(2)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

它还活着。

(3)一定会飞回来!

板书:

男孩:

没看见一定会飞回来

细读这几句话,你对哪句话特别有体会?

可以用朗读的形式把你的体会告诉大家吗?

指导朗读。

5.小男孩为什么要捉这只灰雀?

(喜欢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

(小男孩把灰雀捉回家圈养起来)讨论,交流相关语句。

列宁:

(1)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板书:

每次都要经常带来)

(2)灰雀不见了,列宁的心情是怎样的?

(急)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出示:

“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指导朗读。

教师相机指导:

列宁的爱是给小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小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分角色朗读课文的2—10自然段。

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出示灰雀在枝头歌唱的画面。

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男孩把灰雀放回了森林。

看,灰雀又在枝头歌唱了。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11—13自然段。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质疑,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体会:

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男孩,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3.朗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4.课堂练笔:

如果你是那只重新站在枝头歌唱的灰雀,你想对男孩和列宁说些什么呢?

请在课本的空白处写下你的“三言两语”。

学生交流。

四、拓展延伸,积累巩固

1.这个故事写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感动了男孩,放回了灰雀。

男孩及时改正了错误,是一个诚实的孩子。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2.个别交流。

3.摘抄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

板书设计

26.灰雀

   惹人喜爱

 列宁  男孩

每次……都要……“没看见”

经常带……“一定会飞回来”

可惜  果然

 

 

课题

27*手术台就是阵地

总课时

1

使用时间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斗、棒”等13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斗、大”。

理解“仍然”等重点词语,读懂每句话,为段的训练做准备;结合句子练习“陆续”“继续”“连续”,会用“不断”“迅速”造句。

2.培养自学能力。

继续培养独立识字能力,借助字典,尤其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3.培养读的能力。

练习默读课文,指导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在独立的阅读和思考中培养阅读能力。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白求恩大夫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坚守阵地,连续三天三夜冒着生命危险为伤员动手术的事迹,感受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

5.学习白求恩大夫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1.理解描写危险环境和白求恩大夫在这样的环境中怎样坚持手术台这块阵地,为伤员做手术的语句,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2.结合具体内容理解为什么手术台就是阵地。

三、教学策略选择(教法、学法)

读写结合

四、教学资源准备

课件,阅读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课文摄影插图。

2.教师讲述:

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八路军野战医院紧张抢救伤员的情景。

看,这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