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二中高中化学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231891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0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安阳二中高中化学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河南省安阳二中高中化学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河南省安阳二中高中化学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河南省安阳二中高中化学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河南省安阳二中高中化学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安阳二中高中化学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docx

《河南省安阳二中高中化学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安阳二中高中化学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安阳二中高中化学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docx

河南省安阳二中高中化学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河南省安阳二中高中化学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某未知溶液可能含Cl-、CO32-、Na+、SO42-、Cu2+。

将溶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红;取少量试液,先滴加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在上层清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A.一定没有Na+、Cl-

B.可能有Cl-、CO32-

C.一定没有CO32-、可能有SO42-

D.一定有SO42-、Cu2+

【答案】D

【详解】

将溶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红说明溶液呈酸性,则CO32-不存在;因为Cu2+水解呈酸性,所以有Cu2+;取少量试液,滴加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有SO42-;在上层清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有Cl-,因为前面已滴加了氯化钡,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Cu2+和SO42-,一定不含CO32-,可能含有Cl-、Na+,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溶液中离子的检验,题目难度中等,熟练掌握常见离子的性质及检验方法为解答关键,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灵活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2.将等物质的量的Cl2和SO2混合后通入品红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A.迅速退色B.不退色

C.先退色后又恢复红色D.慢慢退色

【答案】B

【详解】

Cl2和SO2同时通入到溶液中,发生反应:

Cl2+SO2+2H2O=2HCl+H2SO4,若Cl2和SO2的物质的量相同,它们在溶液中反应恰好没有剩余,即没有漂白性的物质剩余,故溶液不会褪色,故选B。

【点睛】

Cl2、SO2都具有漂白性,同时它们的漂白性都需要在湿润的环境中才能得以体现;若将这两种气体以物质的量比为1:

1的方式通入到溶液中,二者优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l2+SO2+2H2O=2HCl+H2SO4)生成无漂白性的物质;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种气体的漂白原理也不相同,Cl2是因为溶于水后生成了HClO,该物质具有强化性,漂白作用是不可逆的,而SO2是因为溶于水后生成了H2SO3,该物质可以和有色物质结合生成无色物质,漂白作用是可逆的。

3.将SO2分别通入下列4种溶液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试管a中实验可以证明SO2具有漂白性

B.试管b中溶液褪色,说明SO2具有强氧化性

C.试管c中蓝色退去,说明还原性:

SO2>I-

D.试管d中无明显现象,说明SO2不是酸性氧化物

【答案】C

【详解】

A.SO2与KMnO4酸性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表现了SO2的还原性,故A错误;

B.SO2使品红溶液褪色,表现了SO2的漂白性,故B错误;

C.二氧化硫能使含有碘的淀粉溶液褪色,说明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碘是氧化剂,二氧化硫是还原剂,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I2+SO2+2H2O=4H++2I-+SO42-,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表明I-的还原性比SO2弱,即还原性:

SO2>I-,故C正确;

D.SO2是酸性氧化物,NaOH溶液中通入SO2,生成Na2SO3和水,无明显现象,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4.某同学用含有铁锈(Fe2O3)的废铁屑来制取氯化铁晶体的装置(省略夹持装置,气密性已检查)如图所示。

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烧杯中H2O2溶液的作用是将Fe2+氧化为Fe3+

B.A中存在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的反应

C.利用B装置不能准确测量生成氢气的体积

D.将反应后的溶液放入烧杯中再通入少量SO2,则溶液颜色立即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

【答案】D

【分析】

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因铁与铁离子反应,则A中得到物质为氯化亚铁,反应后打开K2,过氧化氢可氧化亚铁离子生成铁离子,据此解答。

【详解】

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因铁与铁离子反应,则A中得到物质为氯化亚铁,反应后打开K2,过氧化氢可氧化亚铁离子生成铁离子;

A.双氧水具有氧化性,可将Fe2+氧化为Fe3+,A项正确;

B.氧化铁为碱性氧化物,可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B项正确;

C.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所以B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氢气,可用排水法测量生成氢气的体积,C项正确;

D.因H2O2溶液过量,所以通入少量SO2先被H2O2氧化,将H2O2还原完后才还原Fe3+,D项错误;

答案选D。

5.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火树银花”中的焰火实质上是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

B.从海水提取物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

C.二氧化硫可广泛用于食品的漂白

D.“玉不琢不成器”“百炼方能成钢”发生的均为化学变化

【答案】A

【详解】

A.许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这在化学上称为焰色反应,“火树银花”中的焰火实质上是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A正确;

B.从海水提取H2O、NaCl等物质,不通过化学反应就能实现,B错误;

C.二氧化硫是有毒气体,不能用于食品的漂白,C错误;

D.“玉不琢不成器”,玉的加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与化学性质无关,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6.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

粉末变红

铁与水在高温下发生反应

B

将Na投入到CuSO4溶液中

生成气体,并有固体产生

气体是H2,固体是Cu

C

将SO2通入滴有酚酞的氨水中

溶液红色褪去

SO2是酸性氧化物

D

向某溶液中先加入少量BaCl2溶液,再加入足量盐酸

产生白色沉淀

原溶液是硫酸溶液

 

A.AB.BC.CD.D

【答案】C

【详解】

A.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反应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固体,说明铁在高温下和水反应,故A错误;

B.将Na投入到CuSO4溶液中,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故B错误

C.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或亚硫酸氢钠,碱性减弱,红色褪去,与漂白性无关,体现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故正确;

D.先加氯化钡溶液,后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原溶液中可能存在Ag+,故D错误;

故选:

C。

【点睛】

检验硫酸根离子,先滴加盐酸没有现象,再滴加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滴加的顺序不能颠倒。

7.锌与100mL18.5mol·L-1的浓硫酸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气体甲33.6L(标准状况)。

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1L,测得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0.1mol·L-1。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反应中共消耗1.8mol硫酸B.气体甲中二氧化硫与氢气的体积比为4∶1

C.反应中共消耗97.5g锌D.反应中共转移3mol电子

【答案】B

【分析】

Zn和浓硫酸先反应:

Zn+2H2SO4(浓)=ZnSO4+SO2↑+H2O,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浓度降低,发生Zn+H2SO4=ZnSO4+H2↑,然后在具体分析;

【详解】

A.Zn和浓硫酸先反应:

Zn+2H2SO4(浓)=ZnSO4+SO2↑+H2O,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浓度降低,发生Zn+H2SO4=ZnSO4+H2↑,反应后溶液稀释至1L,测的溶液中c(H+)=0.1mol·L-1,说明硫酸过量,剩余硫酸的物质的量为

×1L×0.1mol·L-1=0.05mol,总硫酸物质的量为100×10-3L×18.5mol·L-1=1.85mol,即反应过程中消耗硫酸的物质的量为(1.85mol-0.05mol)=1.8mol,故A说法正确;

B.令生成amolSO2和bmolH2,则有:

得到2a+b=1.8mol,反应后得到气体物质的量为(a+b)mol=

,联立解得a=0.3,b=1.2,即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SO2和H2的体积之比为0.3:

1.2=1:

4,故B说法错误;

C.根据选项A的分析,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H2SO4和ZnSO4,根据硫酸守恒得出n(H2SO4)+n(ZnSO4)+n(SO2)=n(H2SO4)总,得出n(ZnSO4)=(1.85mol-0.05mol-0.3mol)=1.5mol,消耗Zn的质量为1.5mol×65g·mol-1=97.5g,故C说法正确;

D.整个反应中Zn失电子,反应中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1.5mol×2=3mol,故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B。

【点睛】

浓硫酸氧化性强,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锌先与浓硫酸反应:

Zn+2H2SO4(浓)=ZnSO4+SO2↑+H2O,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降低,然后发生Zn+H2SO4=ZnSO4+H2↑,最后根据反应方程式以及守恒进行计算。

8.如下图,将甲、乙两个装有不同物质的针筒用导管连接起来,将甲针筒内的物质压到乙针筒内,进行下列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实验序号

甲针筒内物质

乙针筒内物质

乙针筒里的现象

A

H2S

CuSO4溶液

产生黑色沉淀

B

H2S

FeSO4溶液

产生黑色沉淀

C

SO2

H2S

出现白色固体

D

SO2

紫色石蕊溶液

先变红后褪色

 

A.AB.BC.CD.D

【答案】A

【详解】

A.H2S与CuSO4溶液能反应生成硫化铜黑色沉淀,A正确;

B.H2S与FeSO4溶液不能反应,B错误;

C.H2S和SO2反应SO2+2H2S=3S↓+2H2O,析出浅黄色固体,C错误;

D.S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后不褪色,二氧化硫不能漂白指示剂,D错误;

故选A。

【点睛】

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但其遇到石蕊溶液时,溶液显红色。

9.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SO2使品红溶液褪色B.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

C.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D.漂白粉使某些染料褪色

【答案】C

【分析】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详解】

A.SO2具有漂白性,与品红结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而使品红溶液褪色,A项错误;

B.氯水中存在HClO,HClO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有色布条褪色,发生了化学变化,B项错误;

C.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没有产生新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C项正确;

D.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与CO2等物质结合生成HClO,HClO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有色物质褪色,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D项错误;

答案选C。

10.下图是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颜色变化,下表选项物质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M

N

P

Q

A

NH3·H2O

Ba(OH)2

KSCN

B

Na

BaCl2

FeO

KSCN

C

NaOH

Ba(NO3)2

铁粉

KSCN

D

Na2O2

MgCl2

锌粉

KSCN

 

A.AB.BC.CD.D

【答案】C

【分析】

硫酸铁与M发生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红褐色沉淀为Fe(OH)3沉淀,M为碱或与水反应能生成碱的物质。

硫酸铁与N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可以为BaSO4沉淀,N可能含有Ba2+。

P与硫酸铁反应生成浅绿色溶液,浅绿色微粒为Fe2+,P起到还原剂的作用;硫酸铁与Q作用溶液变为红色,则Q为硫氰化钾。

【详解】

A.N不能是氢氧化钡,因为它与硫酸铁反应除了生成硫酸钡,还会生成氢氧化铁,二者的混合物为红褐色,不是白色沉淀,A错误;

B.P不能为氧化亚铁,因为FeO不能与硫酸铁反应生成Fe2+,B错误

C.M若为NaOH,与硫酸铁反应生成Fe(OH)3红褐色沉淀;N若为硝酸钡,与硫酸铁反应生成BaSO4白色沉淀;P若为铁粉,还原+3价的Fe3+为+2价的Fe2+,C正确;

D.N不能为氯化镁,它不能与硫酸铁反应生成白色沉淀,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点睛】

本题考查了有关铁元素的化学反应,注意各种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及常见物质的颜色及溶解性。

11.A是一种正盐,D相对分子质量比C相对分子质量大16,E是酸,当X无论是强酸还是强碱时都有如图转化关系。

当X是强酸时,A、B、C、D、E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当X是强碱时,A、B、C、D、E均含有另一种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D生成E的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B.当X是强碱时,C在常温下是气态单质

C.当X是强酸时,E是H2SO4

D.当X是强碱时,E是HNO2

【答案】B

【分析】

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C的相对分子质量大16,且观察C是由B+Y→C,D是由C+Y→D,可知C和D含有的元素相同,且相对分子质量相差一个O的相对原子质量;在中学化学中很容易想到是NO,NO2 或者是SO2 和SO3 等,推知Y一定是O2 ,E是酸,当X无论是强酸还是强碱时都有以下转换关系:

;且A是正盐,很容易想到NH4+ 的正盐。

再根据当X是强酸时,A、B、C、D、E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强酸则要想到是HCl、H2SO4 、HNO3 ,再根据当X是强碱时,A、B、C、D、E均含有另一种元素。

由NH4+ 的性质与碱反应生产NH3,则可推出;当X是强碱时E是HNO3 ;当X是强酸时,E是H2SO4,综上推出A的离子中含有NH4+ 离子,且含有S元素,可推出A为(NH4)2S。

【详解】

A.当D为SO3 时,E为H2SO4 ,SO3与水化合成H2SO4,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当D为NO2时,E为HNO3,NO2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A正确;

B.当X是强碱时,B为NH3 ,C为NO,D为NO2 ,E为HNO3;当X是强酸时,B为H2S,C为SO2 ,D为SO3 ,E是H2SO4 ,B不正确;

C.当X是强酸时,B为H2S,C为SO2 ,D为SO3 ,E是H2SO4 ,C正确;

D.当X是强碱时,B为NH3 ,C为NO,D为NO2 ,E为HNO3,D正确;

故选C。

12.下列实验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将浓硫酸滴到蔗糖表面

固体变黑膨胀

浓硫酸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B

常温下将Al片放入浓硝酸中

无明显变化

Al与浓硝酸不反应

C

过量的Fe粉中加入稀HNO3,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

溶液呈红色

稀HNO3将Fe氧化为Fe3+

D

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

粉末变红

铁与水在高温下发生反应

 

A.AB.BC.CD.D

【答案】A

【详解】

A.将浓硫酸滴到蔗糖表面,固体变黑膨胀,浓硫酸具有脱水性使蔗糖脱水生成碳变黑,碳和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气体表现浓硫酸的氧化性,故A正确;

B.常温下将Al片放入浓硝酸中,无明显变化,铝和浓硝酸发生钝化现象,发生反应生成一薄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反应进行,表现了强氧化性,故B错误;

C.过量的Fe粉中加入稀HNO3,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由于铁粉过量,生成亚铁离子,不能变成红色,故C错误;

D.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反应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固体,说明铁在高温下和水反应,不是生成氧化铁,故D错误;

故选:

A。

13.将气体a通入溶液b中(装置如图所示),始终无明显变化的是

选项

气体a

溶液b

A

CO2

CaCl2

B

Cl2

KI

C

SO2

Ba(NO3)2

D

NO2

FeSO4

 

A.AB.BC.CD.D

【答案】A

【详解】

A.由于酸性HCl>H2CO3,所以将CO2通入CaCl2溶液中不会产生碳酸钙沉淀,始终无任何明显现象反应,选项A符合题意;

B.氯气通入碘化钾溶液中,发生反应:

2KI+Cl2=2KCl+I2,导致溶液呈紫红色,选项B与题意不符;

C.将SO2通入Ba(NO3)2溶液中,由于SO2有还原性,在酸性条件下,H+、NO3-起硝酸的作用表现强的氧化性,二者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3SO2+2H2O+3Ba2++2NO3-=3BaSO4↓+2NO↑+4H+,会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同时产生一种无色气体,该气体遇空气变为红棕色,选项C与题意不符;

D.将NO2通入FeSO4溶液中,发生反应:

3NO2+H2O=2HNO3+NO;4H++NO3-+3Fe2+=3Fe3++2H2O+NO↑,因此会看到溶液变为黄色,同时产生无色气体,选项D与题意不符;

答案选A。

14.下列实验得出的推理或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推理或结论

A

向某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该盐一定是碳酸盐

B

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C

把一小块钠放入水中,立刻熔成小球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D

向某溶液中通入Cl2,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A.AB.BC.CD.D

【答案】C

【详解】

A.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气体可能为二氧化硫或二氧化碳,则溶液中可能存在HCO3-、SO32-、HSO3-、CO32-,A错误;

B.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溶液中可能含有SO42-、SO32-、CO32-或Ag+,B错误;

C.钠熔成小球,说明钠和水放出的热量使钠熔化,同时说明钠的熔点较低,C正确;

D.因为该检验方法是先通入氯气,再滴加KSCN溶液,在通氯气前滤液A中就可能含有Fe3+,无法确定溶液中是否含有Fe2+,D错误;

故选C。

【点睛】

钠的密度小于水,钠的熔点较低,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且放出热量,钠熔成小球,说明钠和水放出的热量使钠熔化。

15.浓硫酸与下列物质反应(可以加热),既体现酸性、又体现氧化性的是()

A.铜B.炭C.五水硫酸铜D.氧化铜

【答案】A

【详解】

A.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浓硫酸表现酸性和强氧化性,A符合题意;

B.炭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浓硫酸表现强氧化性,B不符合题意;

C.五水硫酸铜中加入浓硫酸,生成无水硫酸铜,浓硫酸表现吸水性,C不符合题意;

D.氧化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浓硫酸表现酸性,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6.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在稀盐酸中投入大理石粉末:

+2H+=CO2↑+H2O

B.1mol氯气通入含1molFeBr2的溶液中:

2Fe2++2Br-+2Cl2=2Fe3++Br2+4Cl-

C.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

2Na+Cu2+=2Na++Cu

D.过量SO2通入NaClO溶液中:

SO2+ClO-+H2O=HClO+

【答案】B

【详解】

A.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为CaCO3,难溶于水,不能改写成

的形式,A不正确;

B.0.5molCl2先与1molFe2+反应,另外0.5molCl2再与1molBr-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2Fe2++2Br-+2Cl2=2Fe3++Br2+4Cl-,B正确;

C.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钠先与水反应,产物再与硫酸铜反应,而钠不能与Cu2+发生置换反应,C不正确;

D.过量SO2通入NaClO溶液中,产物中HClO与

还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二者不能共存,D不正确;

故选B。

17.下列反应在指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A.HClO

HClB.Fe

Fe2O3C.S

SO3D.S

Fe2S3

【答案】A

【详解】

A.HClO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分解,生成HCl和O2,A正确;

B.Fe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Fe3O4和H2,B不正确;

C.S在O2中点燃,只能生成SO2,不能生成SO3,C不正确;

D.S与Fe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只能生成FeS,D不正确;

故选A。

18.一定量的锌与100mL18.5mol·L-1的浓硫酸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气体A33.6L(标况)。

将反应液稀释至1L,测得溶液的c(H+)=0.1mo1·L-1,则叙述中错误的是()

A.气体A为SO2和H2的混合物B.气体A中SO2与H2的体积之比为4︰1

C.反应中共消耗97.5gZnD.反应中共转移3mol电子

【答案】B

【分析】

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1.5mol,溶液剩余硫酸的物质的量为0.1×

=0.05mol,参加反应是硫酸的物质的量为0.1×18.5-0.05=1.8mol,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逐渐减小,设生成xmol二氧化硫,ymol氢气,则有x+y=1.52x+y=1.8,解x=0.3,y=1.2;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

2n(Zn)=2n(SO2)+2n(H2)=2×0.3+2×1.2,所以n(Zn)=1.5mol,据以上分析解答。

【详解】

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1.5mol,溶液剩余硫酸的物质的量为0.1×

=0.05mol,参加反应是硫酸的物质的量为0.1×18.5-0.05=1.8mol,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逐渐减小,设生成xmol二氧化硫,ymol氢气,则有x+y=1.52x+y=1.8,解x=0.3,y=1.2;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

2n(Zn)=2n(SO2)+2n(H2)=2×0.3+2×1.2,所以n(Zn)=1.5mol,

A、由以上分析可知气体为二氧化硫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正确,不选A;

B、气体为二氧化硫和氢气,体积比为0.3:

1.2=1:

4,错误,选B;

C、由以上分析可知,反应中共消耗金属锌的质量为1.5×65=97.5g,正确,不选C;

D、由以上分析可知,根据金属锌计算转移电子数为1.5×2=3mol,正确,不选D;

故答案选B。

19.某溶液X中仅可能含有K+、Na+、Fe2+、Fe3+、NH4+、SO42-、SO32-、CO32-、I-、Cl-中的一种或多种,且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相同。

现进行下列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溶液X中可能有Fe3+、Na+

B.取样溶液Z,滴加氯化钡溶液出现沉淀,可推出X中一定存在SO42-、SO32-中的某一种

C.该溶液可能由是硫酸亚铁、碘化钾和氯化铵溶于水后得到的

D.如果气体Y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NH4+

【答案】C

【分析】

由题给实验现象可知,向溶液X中加入过量氯水和四氯化碳后,溶液分层,下层呈紫红色,说明溶液中一定存在I-,一定不含Fe3+;向上层一份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此时不能确定是否含有Cl-,向另一份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共热,生成红褐色沉淀,说明溶液X中一定含有Fe2+,一定不含有SO32-和CO32-;有气体生成,说明溶液中一定有NH4+;溶液Z的焰色反应为黄色火焰,此时不能确定是否含有Na+,透过蓝色钴玻璃片,火焰为紫色,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K+,由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相同,结合电荷守恒可知,溶液中含有SO42-和Cl-,综上可知,溶液X中一定含有K+、Fe2+、NH4+、I-、SO42-和Cl-,一定不含有Fe3+、SO32-、CO32-和Na+。

【详解】

A项、溶液X中一定没有Fe3+、Na+,故A错误;

B项、因溶液X中一定含有Fe2+,一定不含有SO32-,若取样溶液Z,滴加氯化钡溶液出现沉淀,可推出X中一定存在SO42-,故B错误;

C项、由以上分析可知,溶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