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预习导学知识点+练习.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230139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7.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预习导学知识点+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预习导学知识点+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预习导学知识点+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预习导学知识点+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预习导学知识点+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预习导学知识点+练习.docx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预习导学知识点+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预习导学知识点+练习.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预习导学知识点+练习.docx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预习导学知识点+练习

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学习目标】

1.了解隋朝“繁盛”的历史,包括隋朝的建立和统一,大运河的开通及科举制的创立等基本史实。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社会繁荣的前提。

【重点难点】

重点:

隋朝的统一、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难点:

科举制的创立及影响。

【自主学习】速记手册

 

1.隋的统一:

①建立:

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杨坚又被称为隋文帝。

②统一:

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③意义:

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④巩固政权的措施

(1)经济上:

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2)政治上:

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作用: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认可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2、大运河的开通(隋炀帝)▲▲▲

(1)目的: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概况:

隋炀帝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长达27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①中心、起始点:

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②四个组成部分: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③连接五条河流: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2)开通的作用:

(意义和影响)

(积极作用):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消极作用):

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3、科举制(隋炀帝)▲▲▲

(1)创立:

①初步建立:

隋文帝废除前朝的选官制度,初步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②确立:

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2)影响:

①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②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4、隋朝的灭亡

(1)根本原因: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暴政体现:

①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②隋炀帝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2)直接原因:

大规模农民起义和各地反隋队伍。

灭亡: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

5、比较秦朝和隋朝的相似之处

(1)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2)都创立了许多重要的制度,并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秦朝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隋朝确立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3)都修建了重大工程。

秦修长域、灵渠;隋开凿大运河。

(4)两个朝代存在的时间都很短暂,二世而亡。

【合作探究】

 

1.隋朝统一全国的原因和意义。

 

2.开凿大运河的条件有哪些?

 

3.秦朝和隋朝的相似之处?

 

【自我检测】

 

1、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589年,结束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长期割据分裂的局面,使国家重新统一的皇帝是( )

A.汉武帝

B.光武帝

C.隋文帝

D.隋炀帝

2、589年,隋朝灭掉最后一个割据政权统一全国,这个政权是(     )

A.宋

B.齐

C.梁

D.陈

3、在我国历史上,开通大运河,设立进士科的皇帝是(    )

A.汉武帝

B.光武帝

C.隋文帝

D.隋炀帝

4.隋朝末年,家住余杭的一位商人想通过最便捷的方式去洛阳,他选择出行的方式应是(    )

A.乘马车

B.坐轿子

C.乘船

D.步行

5.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开凿最早的运河,目前我国正在将其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

隋朝大运河的南北起止点分别是( )

A.余杭涿郡

B.洛阳涿郡

C.余杭洛阳

D.涿郡余杭

6.古人诗赞“人生四大喜”:

“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与“金榜题名”相关的制度正式诞生于(     )

A、隋朝

B、唐朝

C、汉朝

D、宋朝

7、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

“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分科考试。

”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它的正式创立者是(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光武帝

D.唐太宗

8.成语“罄竹难书”出自《旧唐书·李密传》:

“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这是隋末李密为声讨(     )而写的。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光武帝

D.晋武帝

9.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

隋朝的统治与下列哪一个朝代相似(  )

A.秦朝

B.汉朝

C.西晋

D.东晋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6世纪80年代,在结束了200多年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中国也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材料二  在隋文帝统治时期,隋朝出现了鼎盛的局面。

材料三  炀帝遂恣荒淫。

登极之初,即建洛阳,每月役丁二百万人。

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丁男不充,以妇人兼役,而死者大半。

——杜佑《通典·历代盛衰户口》

(1)“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的标志是什么?

(2)“隋之鼎盛”与哪位皇帝有关?

由此可见国家繁荣与开放的必要前提是什么?

(3)材料三中列举了哪些征发农民的史实?

你认为隋朝短命而亡的原因有哪些?

(4)通过上述的探究,你从中有什么感悟?

 

 

 参考答案

 

【合作探究】

1.

(1)原因:

客观上:

北方民族的大融会、南方经济的发展。

人民渴望统一。

南方陈政权统治的腐败。

主观上:

隋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战略战术得当。

(2)意义:

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的长期分裂局面,为隋唐时期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基础,是秦汉以来的第二次大统一。

2.

(1)隋朝前期经济的繁荣提供经济实力。

(2)国家的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

(3)前代开凿的古运河基础。

3.

(1)都是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完成全国统一。

(2)都创立了对后世有重大影响的制度,即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和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度。

(3)都修建了伟大的工程,长城和大运河。

(4)都是历史上短命的王朝,都是因为暴政,历经二世而亡,都被农民起义推翻。

【自我检测】

1、C 2、D 3、D 4、C5、A6、A7、A 8、B 9、B 

10. 

(1)589年,隋灭陈。

 

(2)隋文帝。

国家统一。

(3)史实:

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

隋亡原因:

隋炀帝在位期间,不恤民力,奢侈无度,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4)成由勤俭败由奢;得民心者得天下;统治者要体恤百姓等。

(言之有理即可)

 

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学习目标】

1.了解唐朝建立基本史实。

理解并记住“贞观之治”这一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

2.了解开元年间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

识记唐玄宗时期盛世经济繁荣的表现,包括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

 

3.知道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

【重点难点】

重点: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

难点:

如何帮助对学生正确的评价唐太宗。

【自主学习】速记手册

 

一、唐朝的建立和统一(618年-907年)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以长安为都城,李渊就是唐高祖,并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二、626年,李世民 即位,次年改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1)主观原因:

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因此,他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2)革新措施:

①任用贤能:

唐太宗广纳贤才,有敢于直言的魏征;知人善任,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房谋杜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

②政治方面: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③经济方面: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3)表现: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君民关系: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三、女皇武则天

(1)称帝:

武则天改国号为周,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统治措施:

①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②在科举考试方面创立了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扩大了统治基础。

③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3)作用:

武则天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和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

这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奠定了基础。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四、唐玄宗与“开元盛世”(唐朝最鼎盛时期)

(1)背景:

唐玄宗即位以后,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贤相姚崇和宋璟的辅佐下。

实施了一系列改革。

(2)改革措施:

①政治方面:

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②经济方面: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③文化方面:

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3)表现:

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尤藏万家室)

▲▲▲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1)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2)统治者都励精图治,任用贤臣,重视农业生产。

(3)统治者都注意加强民族关系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4)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为盛世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

【合作探究】

1.材料研读,为什么唐太宗把君主与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

 

2.如何评价唐太宗。

 

3.“开元盛世”出现的条件及其实质。

【自我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小刚为了深入了解和全面评价唐太宗,进行了探究性学习。

下列能为他的学习提供丰富而有效的信息的文献是(  )

A.《史记》

B.《汉书》

C.《贞观政要》

D.《三国演义》

2.我国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写道:

“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

”这里的“委员制”是指(  )

A.三公九卿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3.小明将参加学校组织的“话说唐太宗政绩”的知识擂台赛,他准备的下列材料中不正确的是(  )

A.知人善任,虚心纳谏

B.制定法律,减轻刑罚

C.鼓励生产,减轻劳役

D.开通运河,创立科举

4.魏征去世后,唐太宗说: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魏征逝,朕亡一镜矣。

”由此可见,唐太宗( )

A.提倡节俭

B.爱民如子

C.善于纳谏

D.勤于政事

5.《旧唐书》称:

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

武则天遗言在自己墓前树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

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朝政

C.她能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D.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6.杜甫在《忆昔》一诗中写道: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倶丰实。

”诗句反映了唐朝的( )

A.对外开放

B.政治清明

C.经济繁荣

D.文化昌盛

7.中国古代就有一位“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皇帝,他在魏征劝谏后,即能身体力行,持之以恒。

这位皇帝是(  )

A.隋文帝

B.唐太宗

C.唐玄宗

D.宋太祖

8.“吾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反映了唐太宗(  )

A.勤于政事

B.善于纳谏

C.节俭治国

D.唯才是用

9.贞观政要》记载,太宗谓侍臣曰:

“守天下难易?

”侍中魏征对曰:

“甚难。

”太宗曰:

“任贤能、受谏浄,即可,何谓为难?

”……(太宗)又谓(太子)曰: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反映的唐太宗的治国策略有(  )

①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②任用贤才 ③虚心纳谏 ④合并州县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0.“中书主出命,门下主封驳,尚书主奉行。

”这段材料介绍的是( )

A.西周分封制

B.唐朝的三省制

C.元朝的行省制

D.明朝的廷杖制

11.“开元初,四方丰稔(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所反映的经济发展盛况是在(  )

A.唐太宗时期

B.武则天时期

C.唐玄宗前期

D.唐玄宗后期

二、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历史学家郭沫若评价武则天: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材料二: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杜甫《忆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郭沫若对武则天的评价的历史依据。

(2)材料二描写了中国古代哪一盛世局面?

当时的皇帝是谁?

他采取了哪些治国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

 

参考答案

 

【合作探究】

1.唐太宗亲身经历了隋末农民起义推翻隋王朝的事实,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吸取隋亡的教训,因此他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2.

(1)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实行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措施,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

(2)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他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

(3)唐太宗在晚年骄傲自满,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社会矛盾加剧。

总之,纵观唐太宗一生,他的功绩卓著,是我国古代帝王杰出的典范。

3.

(1)条件:

借鉴前朝衰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缓和社会矛盾;发展生产,减轻对人民的剥削压迫;社会局面相对稳定,政治清明;统治者知人善任,重视教育;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外开放,互通有无,互相促进。

(2)实质:

统治者调整政策的目的是巩固和维护其封建统治;盛世的创造者是人民群众,但盛世是建立在剥削和奴役人民基础上的,即便是盛世中,人民所受的压迫和剥削也是很重的。

【自我检测】

一、1、C  2、C 3、D 4、C 5、D6、C 7、B 8、D 9、D 10、B 11、C

二、

(1)武则天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以巩固和开拓,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2)“开元盛世”。

唐玄宗。

励精图治,重用贤能;整顿吏治,裁减冗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3)社会安定;统治者励精图治;政府减轻农民负担;统治统治者重用人才,注重节俭等等。

 

第三课盛唐气象

【学习目标】

①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三个方面归纳唐朝前期经济繁荣的表现,识记曲辕犁、蜀锦、唐三彩等标志性成就。

②了解唐朝与吐蕃等少数民族交往的史实,识记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两个历史人物。

③知道唐朝诗歌和书法领域的代表人物,理解其艺术特点。

④从积极开放和兼收并蓄两个角度了解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

【学习重点】民族交往与交融 唐诗

【自主学习】速记手册

 

一、经济的繁荣:

 

1、农业:

唐朝前期,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过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重视兴修水利,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2、手工业

①纺织业:

品种繁多,尤其以丝织工艺水平最高,其中蜀锦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

②陶瓷业:

著名的有越窑的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的白瓷(类雪似银),和闻名中外的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亮丽)

③其他:

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等颇具规模

3、商业:

唐朝的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唐都长安即是当时中国政治、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长安(城中有东市、西市——是主要的商业区;坊——是居民区)。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1、军事打击:

唐太宗发兵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2、民族政策:

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被各族首领尊称为“天可汗”,意为各族共同的君主。

3、册封首领:

①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

②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③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4、设置机构:

唐朝还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5、吐蕃和亲:

①唐太宗时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他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来唐朝求婚。

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他。

②641年,文成公主进藏,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理发、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

③作用:

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1、慨况:

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2、表现:

 

①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多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等活动.

②当时的社会风气兼容并蓄,人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多受西北少数民族的影响,刚建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1、概况: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唐朝的书法、绘画、音乐、歌舞、石窟和雕刻等方面的艺术创作成就斐然。

2、表现:

合作探究

1、唐朝前期经济繁荣的原因。

2、唐朝处理民族关系主要采取了哪些方式?

3、继文成公主入藏后,唐和吐蕃还有哪些友好交往的史实?

4、我国古代民族交融的主要方式

5、唐朝时期文化繁盛的原因。

自我检测

 

一、选择题

 

1.曲辕犁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不仅有着精巧的设计、精湛的技术、还蕴含着一些美学规律,其历史意义、社会意义影响深远。

在当代农具设计中,曲辕犁仍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曲辕犁制成于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隋朝

2.陶瓷业在唐代有了重要的发展,唐代瓷器闻名于世界的工艺珍品是

A.唐三彩 

B.白瓷  

C.青瓷 

D.景德镇瓷器

3.唐朝的城市中既是当时各族交往的中心,又是国际性大都市的是:

A.洛阳  

B.长安  

C.扬州  

D.成都

4.《土贵要与赋水轮》中写道:

“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

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上下无时了。

”材料中的物指的是

A.楼车   

B.筒车  

C.水排  

D.曲辕犁

5.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显示出的精神风貌是

A.胡汉交融、中西贯通

B.昂扬进取、积极向上

C.完全模仿北方少数民族

D.完全模仿周边国家

6.唐朝有一位诗人,被称为“诗风壮浪纵恣,诗情一泻千里,笔势灵活矫健,充满大胆夸张和奇特想象”。

根据描述,这位诗人应该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杜牧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抒发了杜甫对唐都长安遭受“安史之乱”的悲怆情怀。

他被后人称为

A.医圣 

B.书圣 

C.诗圣 

D.诗仙

8.“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是唐朝《陇西行》中的一句诗,它反映了当时的汉藏关系,对诗句的理解符合史实的是

A.金城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B.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C.藏族社会风俗完全汉化   

D.吐蕃归属唐朝管辖

9.有一位著名的皇帝,他统治期间民族关系和睦,被少数民族首领拥戴为“天可汗”,他是

A.汉武帝   

B.隋文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10.周杰伦的《青花瓷》中唱道: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赞美了我国古代瓷器的精美。

你知道唐朝时期陶瓷业的典型代表有哪些吗

①唐三彩②青瓷③白瓷④青花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说: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 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会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于吐蕃,弄赞率其部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

见道宗,持子婿之礼甚恭。

既而叹大国服饰礼仪之美,俯仰有愧沮之色。

及与公主归国,谓所亲曰:

“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示后代。

”……仍遣酋豪子弟,请入国学以习诗、书,又请中国知文之人典其表疏……

——《旧唐书》

(1)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2)材料二中的“弄赞”指的是谁?

(3)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该事件有什么历史作用?

12.诗句一: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诗句二: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诗句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依据三句诗歌的风格特点,请判断作者分别是谁?

导致三人不同创作风格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合作探究】

1.①国家统一、强盛、交通发达,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比较畅通。

②前期统治者推行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的政策

③国内各民族交往密切,互通有无。

④唐政府对外采取较为开放的政策,中外经济交往频繁。

2.①战争:

唐太宗发兵反击突厥的骚扰。

②联姻:

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

③任职:

朝廷中,很多重要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

④册封:

唐玄宗册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云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⑤设置管理机构:

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朝保持着友好而密切的联系。

3.①唐中宗时,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迎娶金城公主,与唐“和同为一家”。

②唐穆宗时,唐蕃两个政权相约盟誓互不侵犯。

专门刻“唐蕃会盟碑”。

4.①战争:

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兼并战争,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交融

②民族迁徙: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和五胡内迁,长期杂居促进了民族交融。

③改革:

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政策。

5.①唐朝时期国家长期处于统一局面,政治稳定,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保障。

②唐朝时期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吐蕃等少数民族和睦相处。

促进了国内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③唐政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注意吸收国外的科技文化,如朝鲜音乐传入中国,在民间广为流传。

④唐朝经济繁荣,农业发展,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对外交往频繁,这些都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自我检测】

1-10CABBB ACBCA

11、1)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2)松赞干布。

3)事件: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作用:

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12.李白、杜甫、白居易。

所处的社会现实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