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学笔记.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226190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4.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政学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市政学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市政学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市政学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市政学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政学笔记.docx

《市政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政学笔记.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市政学笔记.docx

市政学笔记

《市政学》的大纲笔记

第一章绪论

研究当代中国市政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1、作为执政党的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问题

 2、从政治体制上说,中国不搞“三权分立”,而实行权力统一原则

 3、当代中国正在全面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当代中国的“市”,比较复杂,具有很大的差别和特殊性

 5、当代中国的“市”,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城市政府

市政的主要特征:

(多选或判断)P4

1、政治性(市政实质上也是一种国家管理活动,或者说它是国家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2、历史性(市政也是个历史概念,有一个长期历史发展的过程)

3、整体性(市政是一个由各系统、各要素、各五一节组成的有机整体)

4、综合性(现代声调作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具有集中、开放、多元、有机等特点)

5、动态性(市政不仅是组织、制度、体制等方面的静态结构,而且也是一个有序运行的动态过程)

市政学的研究对象:

P7

1、市政学研究市政主体2、市政学同时要研究市政客体(即市政管理内容)

3、市政学要研究和探索市政管理规律(市政学是研究市政现象、市政过程内在本质联系的科学)

市政学研究范围和基本内容:

P10

1、专门分析城市2、重点分析市政主体及其运行

3、对市政管理的主要内容分别进行阐述

市政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P10

1、与政治学P102、与行政学P113、与城市学P11

市政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P12

1、系统的研究方法2、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3、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4、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5、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

学习与研究市政学的意义P15

1、加强市政学研究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提出的迫切要求

2、加强市政学研究,也是实现城市管理的迫切需要

3、加强市政学研究,有助于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现代市政管理人才

城市功能的特征P47

1、整体性(城市功能是各种功能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结合的整体)

2、结构性(指城市系统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要素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方式)

3、层次性(城市功能是由不同层次的了系统构成的大系统)

4、开放性(城市的各种功能都是相对于一定的外围区域而言的)

城市功能的类型(次要)P48

1、共同功能2、主导功能3、特殊功能4、综合功能

影响城市功能的主要因素(次要)P50

1、自然条件(经济地理条件、交通地理条件、自然资源状况等)

2、城市的经济实力及其主导产业(城市的济实力制约着城市吸引力和辐射力的形成,而城市的经济实力又依赖于城市的主导产业)

3、行政区划(大中小城市一般是一定地区范围内的政治中心和行政管理中心,而城市的政治和行政管理中心功能会带动城市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的发展,促进城市其他功能的形成和发展)

为什么说叠加性发展规律是城市功能发展的一般规律?

(论述)

1、在前工业社会时期,城市功能出现了叠加性发展的趋势。

城市的产生过程首先是城市的政治功能和贸易功能叠加发展的过程,后来城市手工业功能和文化功能的叠加促进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2、在工业社会时期,城市除了继续保持原有的政治功能外,经济功能开始成为城市的主要功能。

在工业生产的带动下,城市的商贸中心、交通中心、金融中心、教育中心、科技中心、文化中心、信息中心、消费中心等功能逐渐增强,城市功能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3、在后工业社会时期,城市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三产业成为城市的主导产业。

产业结构的这种变化,推动了城市功能的变化。

城市功能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单一功能到多元功能的过程,原来没有的功能产生并发展起来,原来有的功能在被继承的同时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使得现代城市成为多元功能的集合体。

这就是城市功能叠加性发展规律。

城市功能的具体规律P52

1、城市功能叠加倍增效应规律2、主导功能变异进化规律3、功能升级增量规律

城市功能结构的合理化途径P55

(注:

每个途径都是一个简答题或论述题)

1、实现以市场中心功能为主的城市功能多元化发展

2、因势利导地确定和发展城市的主导功能3、增强城市外部功能,完善城市内部功能

城市经济结构主要内容P58(1-4条简答或多选)

1、城市的产业结构

城市产业结构的内容(简答)

城市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简答、了解)

2、城市的企业结构3、城市的所有制结构

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简答)

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简答)

4、城市的流通结构、分配结构和消费结构

城市流通结构主要包括的内容(简答、多选)

城市分配结构主要内容

城市社会结构的内容P63

1、城市的政治结构2、城市的文化结构3、城市人口的自然结构4、城市人口的社会结构

城市空间结构主要表现形式及作用P67

1、城市密度(作用)2、城市布局(作用)3、城市形态(作用)

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因素P69

1、经济发展2、企业行为3、居民行为

建立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的原则P70

1、依据城市性质选择合理的城市总体形态2、端正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

3、综合运用法律的、经济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空间结构

实现城市总体结构的合理化,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P70

1、实现社会生产总过程四个基本环节的平衡2、实现物的生产与人的生产的平衡

3、实现社会生产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

4、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5、实现城市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空间结构的协调发展

6、有利于充分发挥城市的主要功能和多种功能

城市体系的特点P73

1、整体性2、动态性3、开放性4、层次性5、重叠性

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的条件(次要)P74

1、互补性2、中介性3、可输性

城市体系的类型(次要)P75

1、金字塔型2、多核型3、网络型4、带状型

城市与区域的关系及其作用P76

1、城市与农村的关系2、城市之间的关系

建立城市与区域密切联系的作用P77

(1)它是城市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

(2)它能促进城市内部的新陈代谢

(3)它是发挥城市中心作用的前提(4)它是形成地区市场和全国市场的先决条件

(5)它是建立合理的城市体系的基础

经济区的特点P79

经济区的运行原则P79

1、经济开放、横向联合的原则2、平等竞争、利益共享的原则

3、依托中心、统一规划的原则4、生态独立、突出特色的原则

5、区域协调、优势互补的原则

符合什么条件的城市是中心城市?

P81

1、中心城市不是一般的中小城市,而是在地区和全国社会经济活动中具有重大影响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2、中心城市具有综合性功能或多种主导功能

3、中心城市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历史条件

4、中心城市与经济中心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不同的概念

中心城市的类型P82

1、全国性中心城市2、地区性中心城市3、省区中心城市

中心城市的作用P83

1、中心城市是组织和发展专业化协作的枢纽2、中心城市是发展现代市场经济的先导

3、中心城市是调节国民经济活动的枢纽

影响中心城市强度的因素P84

1、中心城市规模的大小和社会经济的发达程度2、城市生产的专业化、社会化和市场化程度

3、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

第四章城市性质、规模和类型

城市性质和城市职能的区别和联系P86

区别:

1、城市性质是标明城市类属的概念,即反映特定城市的性质。

而城市职能是标明城市功用的概念,反映特定城市的作用和承担的义务。

2、在多职能的城市,城市性质的范畴里有城市职能的部分,但城市职能只构成城市性质的一部分,并非所有的城市职能都能概括城市的性质。

3、城市性质是相对稳定的,而城市职能是多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资源、交通运输、供水、用地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联系:

1、城市性质由城市主要职能所决定,并属于城市主要职能之中。

2、在单一主要职能的城市,城市性质与城市主要职能是一致的。

而在多种主要职能的城市,城市性质是城市多种主要职能的高度概括。

确定城市性质的意义P86

1、确定城市性质,能为城市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2、确定城市性质,能为确定城市的合理规模提供科学依据

3、能明确城市部门结构,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

4、能合理租用城市土地资源,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

确定城市性质的原则P88

1、全局与局部相结合的原则2、区域内各城市合理分工的原则

3、城市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4、详尽地占有和分析资料

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P90

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计划、远景规划和区域规划

2、区域自然、资源、能源、国防及历史条件3、城市发展现状

4、城市发展远景5、经济地理位置和交通运输条件

确定城市性质的方法P91

1、定性分析法2、定量分析法3、比较分析法4、综合分析法

衡量城市规模大小的指标:

城市人口数量、占用地面积、国民生产总值

城市规模包括两个内容:

城市总规模和单个城市规模

城市规模分布意义P93

1、有利于生产力的合理布局2、有利于充分利用区域的经济、资源优势

3、有利于确定和保持城市的合理发展规模4、有利于促进大、中、小城市发挥各自的优势

城市等级规模结构的影响因素:

P94(次要)

1、国土面积和资源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3、城市发展的历史4、人口规模等因素

城市规模分布的规律P94

1、规模一位序分布规律2、城市规模等级分布规律3、规模-----中心地分布规律

影响城市规模的因素P95

1、自然资源和能源2、经济地理位置和交通地理位置

3、基础设施和经济实力4、城市的性质和结构

城市规模的效益特点P97(次要)

1、规模性2、空间性3、外在性

城市规模效益所涵盖的范围P98(次要)

1、从城市居民个人看,城市居民因人口和社会经济活动在城市的聚集能获得的外在效益主要有:

(1)就业机会

(2)货币收入(3)从一个城市所能提供的广泛设施中得益

2、从城市厂商看,与城市规模相关的效益主要有:

(1)厂商生产成本的降低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市场需求的扩大

3、从整个城市的角度看,人口和社会经济活动在城市的聚集主要是能带来综合的聚集效益和规模效益

城市规模成本主要包括:

P98(次要)

1、外部成本2、“门槛”成本3、疏解成本

适度城市规模的内涵P100

1、适度城市规模首先是一个相对的概念2、适度城市规模是一个历史性范畴

3、适度城市规模是一个区间量和动态量

判断一个城市的规模是否适度和合理最重要的指标是社会经济效益

城市适度规模的目标模式应符合的要求P101

1、既能在宏观上满足全国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能在微观上促进城市自身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2、能使企业以比较少的投入获得比较多的产出,即有利于企业取得比较高的经济效益

3、能给居民提供比较多的就业机会,居民既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又能获得比较高的收入

4、能建设和有效地经营各种现代化的城市设施

5、城市环境优美,成为一个花园城市

城市分类的意义P102(次要)

1、城市分类有利于我们分析研究城市的共性与个性

2、城市分类有助于我们掌握各种类型城市的发展规律,正确地分类管理和指导城市的发展

城市分类的原则P103

1、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2、经济分类的要求与行政分类的现状相结合的原则

3、城市体系对城市功能的要求与城市功能现状相结合的原则

按照城市的性质或功能分类P107(次要)

1、综合性城市2、工业城市3、矿业城市4、交通港口城市5、商业金融城市

6、风景旅游城市7、科学文化城

按照城市的行政地位分类P108(次要)

1、直辖市2、副省级市3、地级市4、县级市

按照城市的人口规模分类(次要)

1、特大城市2、大城市3、中等城市4、小城市5、镇

按照城市的地理位置分类P108(次要)

1、沿海城市2、内地城市3、边境城市

按照城市的结构进行分类(次要)

1、单中心城市和多中心城市2、封闭式城市和敞开式城市3、集中式城市和分散式城市

第五章市政体制

市政体制的本质:

是处理城市中的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

市政体制的基本关系:

政党组织与国家机构、城市的代议机构与行政机构,它们决定着市政体制的其他关系

市政体制的内容P112

1、城市的代议机构、行政机构、司法机构之间的关系

2、城市的国有机构与正党组织、社会团体之间的关系

3、市级国家机构与所辖区、县的国家机构之间的关系

市政体制的基本关系:

P113

1、城市的政党组织与国家机构、城市的代议机构与行政机构是两对基本的关系,它们决定着市政体制的其他关系。

2、在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市委与城市的国家机构的关系是市政体制的主要关系,它主导和决定着市政体制的其他关系。

3、社会团体对城市的国家机构的利益表达,主要是通过中共市委集中后,转化为权力机构的意志

4、市与区县的关系,大量的是市级代议机构、行政机构与区县代议机构、行政机构的关系

市政体制与国家政体关系P114

1、市政体制是国家政体在城市延伸,国家政体的内容决定着市政体制的内容,市政体制的形式必然与国家政体的形式相统一

2、市政体制一方面与国家政休具有统一性,另一方面与国家政体相比较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

3、市政体制具有巩固和发展国家政体的作用。

城市政权是国家政权的重要基础,国家政权的巩固,有赖于城市政权的巩固

市政体制的作用P116

1、市政体制通过调整统治阶级的内部关系,啬统治阶级的团结,调动统治阶级成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2、市政体制通过协调城市政党组织、代议机构、行政机构和司法机构之间的关系,不断调整城市政权的组织形式

3、市政体制通过改革和完善城市政权的组织形式,巩固统治阶级在城市的统治地位

4、市政体制通过调整城市政权的组织结构,适应城市政权先例统治和管理职能的需要

5、市政体制通过促进城市政权有效地先例统治的管理职能,适应城市经济体制和生产力的发展

西方国家市政体制的特点P119(次要)

1、西方国家市政体制的形式多样化2、政党组织通过竞选掌权

3、西方国家的市长、市议员和市法官一般分别由市民直接选举产生

4、城市一般不辖区和县,市和县、乡镇的政府是独立平等的地方政府,都直接受省、州的领导

5、利益集团比较活跃

西方国家市政体制的形式多样化P119(次要)

1、政党组织通过竞选掌权2、分权制衡3、市不辖区4、利益集团活跃

西方国家市政体制的类型(了解)P122(次要)

1、市议会制2、议会市长制3、市长议会制4、市委员会制5、市经理制

议会市长优点是:

有利于市议会监督市政府的工作;作为市政府工作部门的特别行政市长和市议会双重负责,在西方国家的市政管理中是比较独特的

缺点:

市议会对市政府工作不适当的监督,会降低行政效率

看P124、P125、P126、P127

大都市地区的管理体制(解决跨地区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需要,同原有的市县乡镇相互分割的管理体制之间的矛盾的途径)P128

1、极少数大城市市辖区、市、区的政府分工协作,管理城市公共事务

2、大城市兼并小城镇3、大城市与县乡镇的合作

中国市政体制的特征P131(可单独作为简答)

1、全国城市的市政体制比较统一

2、中共市委在市政体制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

3、市政府、市法院和市检察院对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

4、中共市委和市级国家机构全面地领导中共区、县委和区县级国家机构的工作

5、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在市政体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国市街体制类型P134(次要)

1、市、区和街道三级型,直辖市和多数的地级市属于这种类型

2、市和街道两级型,县极市属于这种类型

市街体制的改革P134(次要)

1、适当合并市辖区和街道,从而扩大它们的范围

2、市政府向区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向街道办事处适当下放权力

3、使市政府、区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的职权分法制化、制度化

市领导县的条件P136(次要)

市领导县的类型P136(次要)

1、地市合并型2、划县入市弄3、升市领县型

第六章市政管理机关

中国共产党市级组织机构的具体构成P138

1、市党代表大会2、市委员会3、市委常委4、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市委的领导作用主要体现的三方面P140

1、政治领导2、思想领导3、组织领导

各民主党派的市代表大会拥有的职权:

P141

新时期城市民主党派组织发展的方针P142

1、有计划地稳定地发展组织

2、大力吸收德才兼备的青壮年人才进入领导班子,逐步实现新老合作与交替

3、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骨干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领导的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

4、在配备领导班子和吸收新成员时,把好政治关,防止反对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人和严重违法犯罪的人进入民主党派组织和掌握领导权力

城市民主党派组织在城市社会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P142

1、发展城市社会主义民主2、为城市现代化建设出力3、协助城市有关部门开展统战工作

充分发挥城市各民主党派作用的对策P143

人民政协委员会的组成、任期和职权P144

市人民政协的组织原则P145

市政协的基本职能和主要任务P146

基本职能: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主要任务: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促进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建设,为将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作出贡献。

市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P147

市人大常委会的职权P149

市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的职权P152

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体制是行政首长负责制

市长的职权P155

城市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目标P158

1、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城市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

2、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行机构改革

3、深化城市人事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完善公务员制度

4、按照权现一致的原则,调整城市政府工作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划分工作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

5、按照依法治市、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城市行政体系的法制建设,实现城市行政机构组织、职能、编制、工作程序的法定化

城市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P160

1、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2、既要考虑城市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到社会的承受能力

3、弱化微观管理,强化宏观调控,做到宏观管住管好,微观放开搞活4、加强服务,提高效率

市各级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必须遵循的原则P163

第七章市政与市民参政

为什么说传统的市民概念正受到新的挑战P168

1、从身份上看,城市居民的首要条件是持有有效的城市户籍

2、从地域上看,市民是指居住和生活在市辖区或城区范围内的居民

3、从职业上看,市民是指从事非农业生产劳动的职业群体

在现代城市社会中,对市民行为和市政管理影响较大的市民构成,主要有三个层次:

人格构成、审计署构成、文化构成

市民在人格构成上的主要特征P171(次要)

1、理性重于情感2、时尚重于传统3、个人主义倾向4、消费主义倾向

5、较强的心理调试与平衡能力

影响市民素质的因素P173

1、市民素质取决于市民对城市现实生活的基本态度

2、取决于市民的语言、地理、历史和传统的情感与意志特征

3、取决于市民的文化、价值、知识和能力素质状况

4、取决于市民的道德水平和城市精神的塑造

市民素质的特点P175

1、具有整合性特点2、市民素质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相对稳定性特点

3、市民素质在其发展中具有可塑性特点

市民的基本权利P179

1、享有政治权利和自由2、享有宗教信仰自由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3、享有人身自由方面的权利和义务4、享有劳动、休息和社会福利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5、享有文化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市民的法定义务与公共道德P181

作为一个城市居民,既要认真履行公民的法定义务,又要遵守城市政府制订和倡导的各市政管理法规、规章、公约和公共道德规范

1、要认真履行公民的法定义务P181

2、遵守城市政府制订和倡导的各市政管理法规、规章、公约和公共道德规范P182

3、有义务遵守城市公共道德规范,发扬良好的道德风范P182

市民政治权利的保障P183

1、选举权P1842、罢免权P184

3、在市民与政府的关系中,市民可以通过一引起行政法规,维护市民的合法权益

4、市民的各项自由权利也有法律和制度保障(如“集会、游行示威”自由权利的有效实现)

市经济与劳动权利的保障P185

1、通过民法通则和经济合同法保障2、通过宪法中有关劳动问题的保障

3、市民的知识产权也有相关法律和法规保护

消费者权益保障P187

1、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2、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3、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

4、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

5、6、。

P188

市民权利的自我保护P189

1、市民要知道到哪里去起诉2、市民起诉时须明确自己提供的基本材料

3、市民在遇到法律问题时,可以向当地的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市民参政的主要内容P192

市民参政的意义P193

1、市民参政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切入点

2、市民参政是市民当家作主的集中体现3、市民参政是廉政建设的推进器

市民意见表达的主要方式P197

1、扩大基层和地方选举的范围和力度,广开言路,创造意见表达的途径和条件

2、大力开发市民智力、人力资源,努力发展教育事业3、市民利益表达方式的创新

市民利益表达的主要途径P198

1、个人联系渠道2、代理人或代表渠道3、集团参与渠道4、市民监督渠道

第八章市政职能

把握市政职能概念应该注意的问题P201

1、市政职能状况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性质和城市政府在国家政权体系中的地位,不同国家的城市有着不同的市政职能

2、市政职能是历史的产物,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政府有着不同的市政职能

3、市政职能的主体是城市人民政府4、市政职能的客体是城市公共事务

市政职能的特征P202

1、广泛性特点2、服务性特点3、规范性特点

4、城市政府在其职能范围内享有较大的自治权,具有自主性特点

5、市政职能的实现方式具有多样性特点

市政职能的意义P203

1、市政职能是城市政府各项公共事务及其管理活动的组织化,代表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