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复习重点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225576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复习重点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毛概复习重点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毛概复习重点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毛概复习重点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毛概复习重点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概复习重点资料.docx

《毛概复习重点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复习重点资料.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概复习重点资料.docx

毛概复习重点资料

目录

第1点1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P145)1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P145)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1

三、党的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论述:

(P145)1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P145)1

五、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成分1

六、非公有经济的作用:

(P150)1

七、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P151)按劳分配。

1

八、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类型:

(P152)1

九、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

(P153-P154)2

第2点2

一、我国的政党制度:

(P157)2

二、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实派的行方针(P158)2

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

(P155)坚持人民民主专政2

四、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P155-P157)2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性质;2

六、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P158)民族区域自治2

七、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

(P158)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2

八、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P156)2

九、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P159)依法建国2

十、人民民主专政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

(P157)——简答☆2

十一、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P160-P162)2

十二、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应遵循的原则:

(P161)3

第3点3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3

二、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XX)3

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P163)——简答☆3

四、文化强国的概念:

(P167)3

五、建设文化强国措施:

(P168)3

第4点3

一、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P169)党的十六大3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

(P170)3

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P170)3

四、正确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简答☆4

五、党的十八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的社会建设的目标:

(P170)4

第5点4

一、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国策:

(P175)节约资源,保护环境4

二、生态文明的核心:

(P173)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4

三、生态文明的理念:

(P174)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4

四、生态文明制度:

(P175)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4

五、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材料☆4

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P173-1P75)--材料☆5

七、十八大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

(P173)--简答☆5

第6点5

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P179-P182)5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核心(P187)5

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5

四、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P187)5

五、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

5

第7点6

一、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的基本思想(P198)6

二、当今世界格局发展的趋势:

(P198)6

三、建国以来各个时期的外交方针:

(P206-P208)6

四、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P211)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6

五、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P209):

6

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P206):

——简答☆6

七、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依据(P203-P205):

——简答☆6

第8点:

7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P218):

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

7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新的特点(P219)7

三、中国民族政策的基石(P226)7

四、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P226):

7

五、统一战线的核心问题(P224):

党的领导问题是统一战线的核心问题7

六、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P224)7

七、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P217)--简答☆☆7

第9点7

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与宗旨:

7

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

(P248)--简答☆或知识点8

三、正确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P241-P242)--简答☆8

四、加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

(P249-P250)--材料☆8

五、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P243)--材料☆8

六、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材料☆8

简答题:

a人民主专政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b(怎样)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d十八大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e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f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依据g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

h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i正确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材料分析:

a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应遵循的原则

b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C如何加强党的领导和建设;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坚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第1点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P14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要点有:

1、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

2、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

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性,但与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具有不同的性质。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P145)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1992年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使市场在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做应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3、党的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论述:

(P145)

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P14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宏观调控三个方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一方面,它必然体现社会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另一方面,它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作为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

三是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们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5、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成分

公有制经济:

(P148)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非公有制经济:

(P149)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商独资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

 

6、非公有经济的作用:

(P150)

可以弥补我国建设资金的不足;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工艺设备、技术和管理经验;可以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商品出口,改变出口结构;可以增加就业,训练培养技术人才,促进我国企业素质提高。

7、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P151)按劳分配。

8、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类型:

(P152)

一是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二是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

三是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如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参与分配。

9、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

(P153-P154)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走坚持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

④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第2点

1、我国的政党制度:

(P157)

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基本内容:

第一,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

第二,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第三,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第四,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

二、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实派的行方针(P158)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

(P155)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四、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P155-P157)

第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坚持我国发展的社会方向,人民当家捉住和依法治国才能有可靠的保证。

第二,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第三,依法治国适当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人民在领导下,以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事务和经济文化事业,保障自己当家做主的各项权利,这是依法治国的实质。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性质;

六、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P158)民族区域自治

七、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

(P158)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八、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P156)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九、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P159)依法建国

十、人民民主专政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

(P157)——简答☆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一规定表明:

人民专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对人民实行民主和敌人实行专政的国家政权,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人民专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的理论同我国革命的具体时间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斗争中的一个创造。

综上所述,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际上是无产阶级专政,因为它与无产阶级专政的性质相同,作用、职能和历史使命都相同。

11、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P160-P162)

一是只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才能为经济体制改革扫清道路,巩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果;二是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展的要求;三是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

十二、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应遵循的原则:

(P161)

(1)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3)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必须分步骤、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保持国家稳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第3点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1)基本内容:

(P163)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2)相互关系:

(P164-16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3、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4、社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二、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XX)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24个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P163)——简答☆

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事关文化改革发展全局的根本问题。

四、文化强国的概念:

(P167)

  是指这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这种力量表现为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国民,也表现为发达的文化产业,还表现为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五、建设文化强国措施:

(P168)

①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②需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③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

第4点

1、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P169)党的十六大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

(P170)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P170)

1、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2、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3、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4、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5、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四、正确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简答☆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属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现实起点一致、未来目标一致、实践过程一致,而且相互包含、相辅相成。

作为社会建设过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

十六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志性要求—“六个更加”,明确提出了“社会更加和谐”的要求。

作为社会建设水平和社会发展程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更高、时间更长、任务更重,我们在完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后,还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长期奋斗。

五、党的十八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的社会建设的目标:

(P170)

人民生活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小;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

第5点

1、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国策:

(P175)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2、生态文明的核心:

(P173)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3、生态文明的理念:

(P174)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4、生态文明制度:

(P175)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五、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材料☆

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是须臾不可脱离的。

离开生态文明单纯地去抓经济发展,不仅不会成功,反而会使经济发展远离既定的目标。

同样,离开经济发展来谈生态文明,也不会有真正地发展。

(一)生态文明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态文明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自然基础。

我们都知道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

经济发展虽然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但是,如果离开了生态环境这一前提条件,经济的发展就是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

(二) 生态文明的建设离不开经济的发展, 

生态文明的建设离不开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物质保障。

生态文明是在把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地、能动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新型的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而生态文明建设中遇到的一切问题都要靠发展来解决。

 

可见,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建立在生态文明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才更有利于实现人、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如果我们在生态文明观的指导下,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发展理念,那么在协调经济与生态的相互关系中积聚内部力量,谋求经济的极大发展是可能的。

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P173-1P75)--材料☆

七、十八大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

(P173)--简答☆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第6点

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P179-P182)

⑴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⑵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人物;

⑶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核心(P187)

一个中国

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⑴基本内容:

(P187)

第一,一个中国。

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第二,两制并存。

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第三,高度自治。

祖国完全统一后,台湾、香港、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不同于中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的高度自治权。

第四,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就需要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因此要积极促谈。

不承诺放弃武力,不是真的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祖国统一和台湾分裂势力高搞“台湾独立”图谋的。

第五,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台湾人民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是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力量。

(2)重要意义:

(P188-P189)

第一,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第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第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四、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P187)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五、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

第一,坚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

第二,坚持在认清历史发展趋势中把握两岸关系前途。

第三坚持增进互信、良性互动、求同存异、务实进取。

第四,坚持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

第7点

一、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的基本思想(P198)

 1987年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的论述,提出了和平和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这一深刻判断。

对时代主题的判断,其基本点是:

第一,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第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第三,和平与发展是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条件;第四,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要清醒地看到,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一个都没有得到解决,还需要各国人民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

2、当今世界格局发展的趋势:

(P198)

A、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B、政治格局多极化

C、经济全球化

三、建国以来各个时期的外交方针:

(P206-P208)

(1)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三大外交方针。

(2)进入20世纪60年代,世界形式仍然处于“冷战共处”状态。

我国外交政策重心由“一边倒”调整为同时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到处侵略扩张、肆意干涉别国内政的霸权主义政策。

(3)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态势。

毛泽东审时度势,果断决定打开中美关系的大门,提出了“一条线”的外交战略。

(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

邓小平在对国际形势作出新的分析和判断的基础上,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外交思想。

(5)20世纪8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邓小平根据形式地变化,果断及时地知道我们党改变了以往的外交战略,确定了“真正的不结盟”战略,向全世界表明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决反对超级大国的争霸夺权,绝不依附于任何大国或集团。

(6)冷战结束后,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江泽民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外交思想,继续开创我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他指出,和平和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要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要正确把握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和尊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进一步加强同发展中国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努力发展大国间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

(7)根据新世纪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胡锦涛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强调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永远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

四、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P211)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5、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P209):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加强同发展中国的团结与合作。

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P206):

——简答☆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七、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依据(P203-P205):

——简答☆

实现和平发展,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和不懈追求。

在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成功地走向了一条与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

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又坚持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

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来的苦难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

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但坚决不能放弃我国的正当权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