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第3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章末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4.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224870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8.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 第3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章末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 第3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章末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 第3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章末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 第3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章末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 第3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章末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 第3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章末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4.docx

《高中化学 第3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章末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 第3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章末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4.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化学 第3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章末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4.docx

高中化学第3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章末综合检测新人教版选修4

第3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9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下列各组物质全部是弱电解质的是(  )

A.H2O、NH3·H2O、H3PO4、HF

B.Cu(OH)2、CH3COOH、C2H5OH、CH3COONa

C.H2SO3、Ba(OH)2、BaSO4

D.SO2、H2S、CO2

解析:

B项中,C2H5OH是非电解质,CH3COONa是强电解质;C项中,Ba(OH)2、BaSO4是强电解质;D项中SO2、CO2是非电解质。

答案:

A

2.化学平衡常数(K)、电离常数(Ka、Kb)、溶度积常数(Ksp)等常数是表示、判断物质性质的重要常数,下列关于这些常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温度升高时,弱酸、弱碱的电离常数(Ka、Kb)均变大

B.Ka(HCN)

C.向氯化钡溶液中加入等体积同浓度的碳酸钠和硫酸钠溶液,先产生BaSO4沉淀,则Ksp(BaSO4)>Ksp(BaCO3)

D.化学平衡常数的大小与温度、浓度、压强有关,与催化剂无关

解析:

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越大,表明其酸性越强;组成相似的难溶电解质的Ksp越小,越易产生沉淀;化学平衡常数大小与温度有关,只有A选项正确。

答案:

A

3.加热下列物质的稀溶液,可能使离子总数减小的是(不考虑溶液的挥发)(  )

A.Fe2(SO4)3B.CH3COOH

C.NaOHD.Ca(HCO3)2

解析:

本题考查电解质溶液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化学理论的应用能力。

A项,考虑Fe3++3H2OFe(OH)3+3H+,升温该平衡正向移动,离子总数增大;B项,考虑CH3COOH的电离,升温该电离平衡正向移动,离子总数增大;C项,考虑水的电离,升温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

离子总数增大;D项,Ca(HCO3)2受热分解生成CaCO3,使离子总数减小。

答案:

D

4.同温度下的四种溶液,当NH

浓度相同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

A.NH4Al(SO4)2B.NH4Cl

C.NH3·H2OD.CH3COONH4

解析:

本题考查电解质溶液,意在考查考生对弱电解质的电离和盐类水解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Al3+抑制NH

的水解,CH3COO-促进NH

的水解,则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四种溶液中,c(NH

)大小顺序为:

NH4Al(SO4)2>NH4Cl>CH3COONH4>NH3·H2O,则c(NH

)相同的四种溶液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顺序为:

NH4Al(SO4)2

答案:

C

5.(2014·山东卷)下列有关溶液组成的描述合理的是(  )

A.无色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Al3+、NH

、Cl-、S2-

B.酸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a+、ClO-、SO

、I-

C.弱碱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a+、K+、Cl-、HCO

D.中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Fe3+、K+、Cl-、SO

解析:

本题考查微粒共存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离子反应概念的理解能力及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A项,Al3+与S2-因发生水解相互促进的反应生成Al(OH)3与H2S气体而不能大量共存;B项,ClO-与I-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D项,中性溶液中,Fe3+不能大量存在。

答案:

C

6.(2015·厦门适应性考试)对于常温下pH=2的醋酸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H+)=c(CH3COO-)

B.加水稀释时

增大

C.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中性

D.加入醋酸钠固体可抑制醋酸的电离,电离常数Ka变小

解析:

本题考查电解质溶液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电解质溶液理论的运用能力与辨析能力。

由电中性原理可得c(H+)=c(OH-)+c(CH3COO-),故A错误;加水稀释时,若电离平衡不移动,则醋酸根离子浓度与醋酸分子浓度之比保持不变,但稀释会促进CH3COOH的电离,故二者比值增大,B正确;pH=2的醋酸溶液中c(H+)=0.01mol/L,而醋酸总浓度远大于0.01mol/L,pH=12的NaOH溶液中c(OH-)=0.01mol/L,二者等体积混合时,醋酸过量许多,反应结束时溶液呈酸性,C错误;对某种弱电解质而言其电离常数Ka仅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故向溶液中加入醋酸钠固体虽然可以抑制醋酸的电离,但是并不改变其电离常数Ka的大小,D错误。

答案:

B

7.下列关于电解质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室温下,pH=7的NH4Cl与氨水的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Cl-)>c(NH

)>c(H+)=c(OH-)

B.将pH=4的醋酸溶液稀释后,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均降低

C.中和pH与体积均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溶液,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相同

D.室温下,同浓度的Na2S与NaHS溶液相比,Na2S溶液的pH大

解析:

A项由电荷守恒得离子浓度大小顺序应为:

c(Cl-)=c(NH

)>c(H+)=c(OH-),B项加水时c(H+)减小,c(OH-)应增大,C项醋酸浓度大,耗NaOH多。

答案:

D

8.25℃时,浓度均为0.2mol/L的NaHCO3与Na2CO3溶液中,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均存在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

B.存在的粒子种类相同

C.c(OH-)前者大于后者

D.分别加入NaOH固体,恢复到原温度,c(CO

)均增大

解析:

在NaHCO3和Na2CO3溶液中都存在水解平衡和电离平衡,选项A正确;HCO

水解和电离后与CO

水解和电离后的粒子种类一样,此时两溶液中均存在HCO

、CO

、H2CO3、OH-、Na+、H+、H2O,选项B正确;因为CO

水解能力大于HCO

,所以Na2CO3溶液碱性更强,选项C错;CO

水解使溶液呈碱性,加碱可以抑制水解,使c(CO

)增大,而NaHCO3直接与NaOH反应生成Na2CO3,使c(CO

)增大,选项D正确。

答案:

C

9.(2015·福建泉州质检)常温下,浓度均为1.0mol·L-1的NH3·H2O和NH4Cl混合溶液10mL,测得其pH为9.3。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入适量的NaCl,可使c(NH

)=c(Cl-)

B.滴加几滴浓氨水,c(NH

)减小

C.滴加几滴浓盐酸,

的值减小

D.1.0mol·L-1的NH4Cl溶液中c(NH

)比该混合溶液中的大

解析:

根据题意等浓度的两种溶液混合后,溶液呈碱性,说明NH3·H2O的电离程度大于NH4Cl的水解程度,即c(NH

)>c(Cl-),加入适量的NaCl,可使c(NH

)=c(Cl-),A项正确;滴加几滴浓氨水,虽然电离程度减小,但c(NH

)仍增大,B项错误;加入几滴浓盐酸后c(OH-)减小,由于电离常数不变,

的值增大,c项错误;由于NH3·H2O的电离程度大于NH4Cl的水解程度,1.0mol·L-1的NH4Cl溶液中c(NH

)比该混合溶液中的小,D项错误。

答案:

A

10.常温下用pH为3的某酸溶液分别与pH都为11的氨水、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a、b两种溶液,关于这两种溶液酸碱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b不可能显碱性 ②a可能显酸性或碱性 ③a不可能显酸性 ④b可能显碱性或酸性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

常温下pH为3的某酸溶液可能是强酸溶液也可能是弱酸溶液。

若是强酸溶液,与pH为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得到的a溶液显碱性;若是弱酸溶液,与pH为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得到的a溶液的酸碱性由弱酸和氨水的电离程度的相对大小决定,因此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

总之,a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故②正确,③错误。

同理可分析得知,b溶液显中性或酸性,故①正确,④错误。

答案:

A

11.(2015·山东济南实验中学月考)实验室用标准盐酸测定某NaOH溶液的浓度,用甲基橙作指示剂,下列对测定结果评价错误的是(  )

选项

操作

测定结果评价

A

酸式滴定管在装酸液前未用标准盐酸润洗2~3次

偏高

B

开始实验时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在滴定过程中气泡消失

偏高

C

锥形瓶未干燥

无影响

D

盛NaOH溶液的锥形瓶滴定前用NaOH溶液润洗2~3次

偏低

解析:

未用标准盐酸润洗。

滴定时标准液用量增多,使测定结果偏高,A项评价正确;开始实验时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在滴定过程中气泡消失,使测定结果偏高,B项评价正确;锥形瓶未干燥,对测定结果无影响,C项评价正确;盛NaOH溶液的锥形瓶滴定前用NaOH溶液润洗2~3次,相当于待测液取多了,使测定结果偏高,D项评价错误。

答案:

D

12.已知:

Ksp(AgCl)=1.8×10-10,Ksp(AgBr)=7.8×10-13。

现将AgCl与AgBr的饱和溶液等体积混合,再加入足量浓AgNO3溶液,发生的反应为(  )

A.只有AgBr沉淀

B.AgCl和AgBr沉淀等量生成

C.AgCl和AgBr沉淀都有,但以AgCl沉淀为主

D.AgCl和AgBr沉淀都有,但以AgBr沉淀为主

解析:

在AgCl和AgBr两饱和溶液中,前者c(Ag+)大于后者c(Ag+),c(Cl-)>c(Br-)。

当将AgCl、AgBr两饱和溶液混合时,发生沉淀的转化,生成AgBr沉淀。

当加入足量的浓AgNO3溶液时,AgBr沉淀有所增多,但AgCl沉淀增加更多。

答案:

C

13.(2014·高考福建卷)下列关于0.10mol·L-1NaHCO3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质的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

B.25℃时,加水稀释后,n(H+)与n(OH-)的乘积变大

C.离子浓度关系:

c(Na+)+c(H+)=c(OH-)+c(HCO

)+c(CO

D.温度升高,c(HCO

)增大

解析:

本题考查电解质溶液的性质,意在考查考生对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A项中HCO

不能拆开,正确的电离方程式为:

NaHCO3===Na++HCO

,A项错误;B项,n(H+)×n(OH-)=[c(H+)×V]×[c(OH-)×V]=[c(H+)×c(OH-)]×(V×V)=KW·V2,由于水的离子积不变而溶液体积增大,故n(H+)×n(OH-)的值增大,B项正确;由电荷守恒可知:

c(Na+)+c(H+)=c(OH-)+c(HCO

)+2c(CO

),C项错误;温度升高,HCO

水解程度增大,反应HCO

+H2OH2CO3+OH-平衡右移,HCO

浓度减小,D项错误。

答案:

B

14.(2015·上海十三校联考)在K2CrO4溶液中存在着如下平衡:

2CrO

+2H+===Cr2O

+H2O,K=1×1014。

若用0.05molK2Cr2O7配制成1LK2CrO4溶液,其中c(Cr2O

)<10-5mol/L,则所配溶液的pH(  )

A.>7B.<7

C.=7D.无法确定

解析:

本题考查电解质溶液中的平衡问题分析,意在考查考生对电解质溶液理论及化学平衡理论的运用能力。

K=c(Cr2O

)/[c2(CrO

)×c2(H+)]=1×1014。

因为c(Cr2O

)<10-5mol/L,可得c(CrO

)≈0.1mol/L,代入K的表达式可得c2(H+)<10-17(mol/L)2,所以溶液的pH>7,A项正确。

答案:

A

15.(2015·安徽理综)25℃时,在10mL浓度均为0.1mol·L-1的NaOH和NH3·H2O混合溶液中滴加0.1mol·L-1盐酸,下列有关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未加盐酸时:

c(OH-)>c(Na+)=c(NH3·H2O)

B.加入10mL盐酸时:

c(NH

)+c(H+)=c(OH-)

C.加入盐酸至溶液pH=7时:

c(Cl-)=c(Na+)

D.加入20mL盐酸时:

c(Cl-)=c(NH

)+c(Na+)

解析:

NH3·H2O发生微弱电离,溶液中c(OH-)>c(Na+)>c(NH3·H2O),A项不正确;加入10mL0.1mol·L-1盐酸时,混合溶液中:

c(Na+)=c(Cl-),根据电荷守恒:

c(Na+)+c(H+)+c(NH

)=c(OH-)+c(Cl-),B项正确;加入盐酸至溶液pH=7时,c(H+)=c(OH-),结合电荷守恒可知c(Na+)+c(NH

)=c(Cl-),C项不正确;加入20mL盐酸时溶液中溶质为NaCl和NH4Cl,溶液显酸性:

c(H+)>c(OH-),结合电荷守恒可知:

c(Na+)+c(NH

答案:

B

16.(2015·青岛模拟)常温下,Ksp(CaSO4)=9×10-6,C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任何溶液中,若有CaSO4沉淀析出,则c(Ca2+)与c(SO

)一定相等

B.d点溶液通过蒸发可以变到c点

C.a点对应的Ksp等于c点对应的Ksp

D.b点将有沉淀生成,平衡后溶液中c(SO

)一定等于3×10-3mol·L-1

解析:

本题考查沉淀溶解平衡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理解能力及计算能力。

有CaSO4沉淀析出的溶液中,一定存在c(Ca2+)·c(SO

)=Ksp(CaSO4),但c(Ca2+)和c(SO

)不一定相等,A选项错误;d点溶液未饱和,蒸发溶剂时,c(SO

)不可能不发生变化,B选项错误;温度不变时,Ksp也不变,C选项正确;b点没有在曲线上,平衡时,c(Ca2+)和c(SO

)不相等,D选项错误。

答案:

C

17.20mL0.1mol/LFeCl3溶液中含有部分Fe2+,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至pH=4,溶液中有沉淀生成,过滤,得沉淀和滤液。

已知:

Ksp[Fe(OH)3]=4.0×10-38,Ksp[Fe(OH)2]=8.0×10-16。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沉淀中只有Fe(OH)3

B.沉淀中有Fe(OH)3和Fe(OH)2

C.滤液中c(Fe3+)=4.0×10-8mol/L

D.向滤液中滴加FeCl2溶液,无沉淀产生

解析:

本题考查了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

pH=4时,若产生Fe(OH)2沉淀,则Ksp[Fe(OH)2]=c(Fe2+)×c2(OH-)=8.0×10-16,c(Fe2+)=8.0×104mol/L,而溶液中c(Fe2+)较小,所以无Fe(OH)2沉淀,只有Fe(OH)3沉淀,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Ksp[Fe(OH)3]=c(Fe3+)×c3(OH-)=4.0×10-38,c(Fe3+)=4.0×10-8mol/L,C选项正确;向滤液中滴加FeCl2溶液,c(Fe2+)达不到8.0×104mol/L,所以无沉淀生成,D选项正确。

答案:

B

18.一定温度下,三种碳酸盐MCO3(M:

Mg2+、Ca2+、Mn2+)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已知:

pM=-lgc(M),p(CO

)=-lgc(CO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gCO3、CaCO3、MnCO3的Ksp依次增大

B.a点可表示MnCO3的饱和溶液,且c(Mn2+)>c(CO

C.b点可表示CaCO3的饱和溶液,且c(Ca2+)

D.c点可表示MgCO3的不饱和溶液,且c(Mg2+)>c(CO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沉淀溶解平衡曲线,意在考查考生通过识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A项,据图可知,pM相等时,MgCO3、CaCO3、MnCO3所对应的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的p(CO

)依次增大,p(CO

)越大,c(CO

)越小,因此MgCO3、CaCO3、MnCO3的Ksp依次减小,错误;B项,a点可表示MnCO3的饱和溶液,p(Mn2+)=p(CO

),所以c(Mn2+)=c(CO

),错误;C项,b点可表示CaCO3的饱和溶液,p(Ca2+)>p(CO

),所以c(Ca2+)

),正确;D项,c点可表示MgCO3的过饱和溶液,p(Mg2+)>p(CO

),所以c(Mg2+)

),错误。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

共46分)

19.(8分)常温下,将0.01molNH4Cl和0.002molNaOH溶于水配成1L溶液。

(1)该溶液中存在的平衡体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溶液中共有________种不同的微粒。

(3)这些微粒中浓度为0.01mol·L-1的是________,浓度为0.002mol·L-1的是________。

(4)物质的量之和为0.01mol的三种微粒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微粒的物质的量之和比OH-的物质的量多0.008mol。

解析:

将0.01molNH4Cl和0.002molNaOH溶于水配成1L溶液,反应后生成0.002molNH3·H2O和0.002molNaCl,剩余0.008molNH4Cl。

(1)该溶液中存在水和NH3·H2O的电离平衡、NH

的水解平衡。

(2)由三个平衡式可知溶液中共有8种不同的微粒。

(3)Cl-和Na+没有参与反应,其物质的量不变,根据溶液体积可求其浓度。

(4)根据物料守恒可得出答案。

(5)根据电荷守恒c(H+)+c(NH

)+c(Na+)===c(OH-)+c(Cl-)可得,c(H+)+c(NH

)-c(OH-)=0.008mol/L。

答案:

(1)H2OH++OH- NH3·H2ONH

+OH- NH

+H2ONH3·H2O+OH+

(2)8

(3)Cl- Na+

(4)NH3、NH

、NH3·H2O

(5)H+ NH

20.(6分)

(1)已知NaHA水溶液呈碱性。

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NaHA水溶液呈碱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NaHA水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5℃时,向浓度均为0.1mol·L-1的MgCl2和Cu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先生成________沉淀(填化学式),生成该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已知25℃时,Ksp[Mg(OH)2]=1.8×10-11,Ksp[Cu(OH)2]=2.2×10-20。

解析:

(1)NaHA水溶液呈碱性,说明HA-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即HA-+H2OH2A+OH-(水解平衡)程度比HA-H++A2-(电离平衡)程度大,因此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为c(Na+)>c(HA-)>c(OH-)>c(H+)>c(A2-)。

(2)因Ksp[Cu(OH)2]

答案:

(1)①HA-+H2OH2A+OH-

②c(Na+)>c(HA-)>c(OH-)>c(H+)>c(A2-)

(2)Cu(OH)2 Cu2++2NH3·H2OCu(OH)2↓+2NH

21.(10分)现有浓度均为0.1mol·L-1的下列溶液:

①硫酸、②醋酸、③氢氧化钠、④氯化铵、⑤醋酸铵、⑥硫酸氢铵、⑦氨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②、③、④四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填序号)________。

(2)④、⑤、⑥、⑦四种溶液中NH

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填序号)________。

(3)将③和④按体积比1∶2混合后,混合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

(4)已知t℃时,KW=1×10-13,则t℃(填“>”、“<”或“=”)________25℃。

在t℃时将pH=11的NaOH溶液aL与pH=1的H2SO4溶液bL混合(忽略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若所得混合溶液的pH=2,则a∶b=________。

解析:

(1)酸或碱抑制水的电离,酸中c(H+)、碱中c(OH-)越大,水电离程度越小,所以②>③>①。

盐水解促进水的电离,则④>②>③>①。

(2)⑦中NH3·H2O部分电离,c(NH

)最小;⑤中CH3COO-和NH

相互促进水解;⑥中NH4HSO4===NH

+H++SO

,H+抑制NH

的水解;所以c(NH

)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⑥④⑤⑦。

(3)NaOH溶液与NH4Cl溶液按体积比1∶2混合,反应后得到同浓度的NH3·H2O、NH4Cl和NaCl混合溶液。

溶液中NH3·H2ONH

+OH-,NH

+H2ONH3·H2O+H+,因电离大于水解,溶液显碱性,离子浓度c(Cl-)>c(NH

)>c(Na+)>c(OH-)>c(H+)。

(4)t℃时,KW>1×10-14,则t℃>25℃。

混合后溶液pH=2,溶液显酸性。

则c(H+)=

=10-2

9b=2a,a∶b=9∶2

答案:

(1)④②③①

(2)⑥④⑤⑦

(3)c(Cl-)>c(NH

)>c(Na+)>c(OH-)>c(H+)

(4)> 9∶2

22.(10分)

(1)在粗制CuSO4·5H2O晶体中常含有杂质Fe2+。

①在提纯时为了除去Fe2+,常加入合适氧化剂,使Fe2+氧化为Fe3+,下列物质可采用的是________。

A.KMnO4B.H2O2

C.氯水D.HNO3

②然后再加入适当物质调整溶液至pH=4,使Fe3+转化为Fe(OH)3,调整溶液pH可选用下列中的________。

A.NaOHB.NH3·H2O

C.CuOD.Cu(OH)2

(2)甲同学怀疑调整至溶液pH=4是否能达到除去Fe3+而不损失Cu2+的目的,乙同学认为可以通过计算确定,他查阅有关资料得到如下数据,常温下Fe(OH)3的溶度积Ksp=1.0×10-38,Cu(OH)2的溶度积Ksp=3.0×10-20,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L-1时就认为沉淀完全,设溶液中CuSO4的浓度为3.0mol·L-1,则Cu(OH)2开始沉淀时溶液的pH为________,Fe3+完全沉淀[即c(Fe3+)≤1.0×10-5mol·L-1]时溶液的pH为________,通过计算确定上述方案__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

解析:

(1)①四个选项中的物质均能将Fe2+氧化成Fe3+,但只有H2O2的还原产物为H2O,不引入新的杂质。

②加入CuO或Cu(OH)2时既不引入新的杂质,同时能消耗Fe3+水解生成的H+,从而促进Fe3+完全水解为Fe(OH)3而除去。

(2)Ksp[Cu(OH)2]=c(Cu2+)·c2(OH-),则c(OH-)=

mol·L-1=1.0×10-10mol·L-1,则c(H+)=1.0×10-4mol·L-1,pH=4。

Fe3+完全沉淀时:

Ksp[Fe(OH)3]=c(Fe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