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课后题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219825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课后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课后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课后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课后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课后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课后题1.docx

《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课后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课后题1.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课后题1.docx

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课后题1

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第1节种群的数量特征

练习与应用

一、概念检测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判断下列与种群密度有关的表述是否正确。

(1)一块草地上所有蒲公英的数量就是这个蒲公英种群的种群密度。

()

(2)调査青蛙等活动范围不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可以用样方法。

()

(3)种群密度与出生率成正比。

()

2.科技人员为了检验某新型除草剂对麦田杂草猪殃殃的防治效果,随机选3块麦田,在每块田中做对照实验,施药60天后调查猪殃殃的密度。

取样方法为每个处理随机取5个样方,每个样方为Im2。

调査结果为对照组411.75株/m2,实验组35.00株/m2。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样方数量过少,面积适当B.样方面积过小,数量适当

C.杂草株数应为整数,对照组数据有误D.实验组数据可信,该除草剂施用效果显著

二、拓展应用

1.在某池塘中,第一次捕获鲫鱼106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91条,其中有标记的为25条。

由此估算该池塘中共有鲫      条。

2.下图A、B分别为两个国家人口的年龄结构图,纵轴示年龄,横轴示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据此图可判断,未来人口增长率高的国家是      。

3.2003年,我国颁布法律,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非医学需要的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请简要说明这一规定的意义。

 

第1章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

练习与应用

一、概念检测

1.在自然界,种群数量的增长既是有规律的,又是复杂多样的。

判断下列相关表述是否正确。

(1)将一种生物引入一个新环境中,在一定时期内,这个生物种群就会出现“J”形增长。

()

(2)种群的“S”形增长只适用于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

 ()

(3)由于环境容纳量是有限的,种群增长到—定数量就会保持稳定。

()

2.对一个生物种群来说,环境容纳量取决于环境条件。

据此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对甲乙两地的蝮蛇种群来说,环境容纳量是相同的

B.对生活在冻原的旅鼠来说,不同年份的环境容纳量是不同的

C.当种群数量接近环境容纳量时,死亡率会升高,出生率不变

D.对生活在同一个湖泊中的鲢鱼和鲤鱼来说,环境容纳量是相同的

二、拓展应用

1.种群的“J”形增长和“S”形增长,分别会在什么条件下出现?

你能举出教材以外的例子加以说明吗?

 

2.假设你承包了一个鱼塘,正在因投放多 少鱼苗而困惑:

投放后密度过大,鱼竞争加剧,死亡率会升高;投放后密度过小,水体的资源和 空间不能充分利用。

怎样解决这个难题呢?

请査阅有关的书籍或网站。

 

第1章第3节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练习与应用

一、概念检测

1.种群数量变化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据此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

(1)林下光照较弱会使所有林下植物的种群数量下降。

 ()

(2)只有影响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环境因素才能影响种群数量。

  ()

2.在自然界,有些捕食者种群和猎物种群的数量变化呈现周期性的波动,如下图所示的模型。

请分析该图所示二者数量变化的关系及影响因素。

(1)对这种现象合理的解释或概括是()

A.与种内竞争无关B.二者总是此消彼长

C.与植物种群数量无关D.二者相互制约、互为因果

(2)捕食者种群和猎物种群的数量变化并不都符合该模型,对此不合理的解释是()

A.该捕食者种群有多种猎物B.该猎物种群有多种捕食者

C.猎物逃避捕食者的能力明显提高

D.捕食者种群数量过小,不足以制约猎物种群增长

二、拓展应用

1.一本生态学专著上写道:

“当能预报未来时,生态学就变成一门预测性科学;当能决定未来时,生态学就变成了一门管理科学。

”结合本章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有兴趣的话,还可以査阅更多资料,了解生态学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2.20世纪初,人们将驼鹿引入一个孤岛。

该种群1915-1960年的数量变化情况如下表。

(1)用曲线图表示该种群1915—1943年的消长情况。

 

(2)1915—1930年,该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3)该种群的数量后来急剧下降,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复习与提高

一、选择题

1.下列叙述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

A.一公顷水稻的年产量B.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

C.某湖泊每平方米水面鲫鱼的数量D.某地区灰仓鼠每年新增的个体数

2.某地区由于秋天过早降温,许多蝗虫在产卵前死亡。

第二年,该地区蝗虫的种群密度明显下降。

对蝗虫种群密度下降合理的解释是()

A.出生率下降  B.死亡率上升C.迁入率下降   D.迁出率上升

3.根据种群的年龄结构,可以推测出生率、死亡率的变化趋势。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B.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D.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4.关于种群的增长,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引入到新环境的种群,一定时间内都能呈“J”形增长

B.在环境条件变化的情况下,种群数量都会在K值附近波动

C.在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种群的增长都有在K值上下维持稳定的趋势

D.自然界的种群增长到一定程度都会在K值保持稳定,因此,都呈“S”形增长

5.用酵母菌酿酒的主要阶段为:

加料→接种→通气培养→密封发酵。

从接种后到密封前这一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图为()

 

二、非选择题

1.大树杜鹃是一种集中分布于我国云南高黎贡山山区的高大乔木。

它的分布范围很小,很难引种到其他地方,是濒危物种。

大树杜鹃林下凋落物厚,种子难以散布到土壤基质层,因此在自然环境中发芽率很低;幼苗生长缓慢,要生长很长时间才能开花;植株耐寒能力弱,在-2℃环境下会死亡,幼树死亡率高。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哪些环境因素影响了大树杜鹃的种群数量?

 

(2)有人建议,人工清除林下的凋落物以提高大树杜鹃的种子发芽率,促进种群数量增长。

你如何看待这一建议?

 

(3)由于大树杜鹃植株高大、花大而艳丽,很有观赏价值,因此存在人为破坏的风险。

你对保护大树杜鹃有哪些建议?

 

2.普氏原羚是我国特有的濒危动物,现仅分布于我国青海湖周边地区的草原上。

1994年,我国普氏原羚的数量不足300只。

近些年来,由于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普氏原羚数量持续上升。

据报道,2018年时其数量已达2793只,但它们面临的威胁依然存在。

在牧场围栏附近常可见到普氏原羚的尸骨,有的是狼捕食后的残骸,有的是被围栏上刺丝勾挂致死的。

由于道路和牧场围栏阻隔,普氏原羚被隔离在13个分布区内。

(1)从遗传与进化的角度看,不同分布区的普氏原羚种群处于隔离状态,这对该物种的延续有什么不利影响?

 

(2)有人建议大量捕杀狼等天敌以保护普氏原羚,你是否赞同这一建议?

说说你的理由。

 

(3)许多牧民响应政府号召主动拆除牧场围栏,但之后却出现家畜被狼、狐咬死的情况;严控放牧可以为普氏原羚腾出空间,但是会减少牧民的收入。

应该如何协调保护普氏原羚与保障牧民利益的关系?

 

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第1节群落的结构

练习与应用

一、概念检测

1.长白山北坡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岳桦林和高山冻原。

针阔混交林中的乔木层有红松、红皮云杉、白桦等多种植物,在林冠层生活着小杜鹃、大杜鹃、黑枕黄鹏等鸟类。

判断下列表述是否合理,

(1)针阔混交林中的红松和红皮云杉存在种间竞争的关系。

()

(2)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不同的森林类型,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

(3)小杜鹃主要生活在林冠层,这是小杜鹃的生态位。

()

2.某弃耕农田中的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见下表。

下列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物种丰富度趋于增加B.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

C.物种丰富度呈现“S”形增长D.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了变化

3.河蟹是杂食性动物,以鱼、虾、螺、蚌、水生昆虫和水草等为食,它们喜欢潜伏在水草或底泥中。

在生产实践中,人们不会将河蟹与食性和它相似的青鱼混养。

为什么?

 

二、拓展应用

1.《诗经•小雅•小宛》写道:

“螟蛉有子,蜾蠃负之。

”古人以为蜾蠃不产子,因此捕捉“螟蛉”当作“义子”来养育。

南北朝时期,医学家陶弘景发现,蜾蠃把螟蛉衔回窝中,用尾上的毒针刺入螟蛉体内,并在其身上产卵。

所以,他认为螟蛉不是“义子”,而是蜾蠃幼虫的食物。

这两种生物存在怎样的种间关系?

 

2.在群落形成的过程中,如果两个物种的生态位相似,你认为这两个物种的发展将是什么结果?

 

3.捕食者在猎杀猎物时,场面比较血腥,这往往会让人认为捕食者很残忍。

有的地方曾经为了保护某些食草动物而人为消灭捕食者,但结果却事与愿违。

请从群落中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这种关系是如何形成的等角度,分析群落中存在捕食者的生态意义。

 

第2章第2节群落的类型

练习与应用

一、概念检测

1.不同类型的生物群落,物种组成也不相同。

判断下列相关表述是否正确:

(1)生活在草原的动物不能生活在森林里。

()

(2)森林、草原、荒漠生物群落中的生物分别与它们各自生活的环境相适应。

 ()

2.貂熊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成体重十多千克,耳小、尾短、毛长、四肢短,足掌像熊掌、掌面较大。

它经常吃狼、猎稠吃剩的食物,也捕食小型动物,在积雪环境下还能捕食大型动物。

在我国,貂熊主要分布于寒温带针叶林,以下推测成立的是()

A.狼和貂熊之间是互利共生关系

B.足掌面积大有利于在积雪上奔跑

C.耳小、尾短、毛长不利于适应环境

D.貂熊、猎狷、狼占有相同的生态位

二、拓展应用

农田中的生物形成人工生物群落。

为什么说它是群落?

它与森林、草原等自然生物群落有哪些不同?

如果没有人工干预,农田生物群落能长期保持农田的特征吗?

 

第2章第3节群落的演替

练习与应用

一、概念检测

1.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物种的组成和数量会发生变化。

判断下列相关表述是否正确。

(1)群落演替就是群落内原有物种逐渐恢复到原有状态。

()

(2)演替早期的种群可能在新形成的群落里出现。

()

2.演替过程中乔木逐渐取代了灌木的优势地位,其主要原因是()

A.灌木寿命较短B.乔木繁殖能力较强

C.灌木生长极为缓慢D.乔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

3.我国北方某地区实施退耕还林三年后,对该地区蜘蛛类群的研究表明,地面蜘蛛丰富度增加,但原来分布于农田的蜘蛛种类部分消失了。

 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退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次生演替

B.部分农田蜘蛛消失说明退耕还林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C.退耕还林后群落总体上朝着物种增多、结构复杂的方向演替

D.蜘蛛类群的变化说明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组成是动态变化的

4.对一处弃耕农田的演替过程的记录如右上表所示,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草本植物的演替速度   (填“快”或“慢”),木本植物的演替速度  。

(2)一般来讲,与草原相比,针叶林中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    (填“简单”或“复杂”),原因是      。

(3)如果一块弃耕农田位于半干旱地区,群落演替最可能发展到哪个阶段?

 

二、拓展应用

1.一个湖泊经历了一系列演替阶段以后,可以演变为一片森林。

演替过程大体经历从湖泊到沼泽、到草原,最后到森林这几个阶段。

请参照从裸岩演替到森林的过程,描述从湖泊演替到森林的大致过程。

 

2.收集你所在地区不同年代的地图,比较湖泊、沼泽或林地的今昔面积,试分析变化的原因。

 

3.外来物种入侵会对当地群落的演替产生严重的影响。

凤眼蓝(俗称“水葫芦”)疯长是大家所熟知的实例(如下图)。

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外来物种人侵的实例?

请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调查或收集有关资料,以“警惕外来物种入侵”为题,写一篇科普文章。

 

复习与提高

一、选择题

1.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受多种因素影响。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层现象与光照有关

B.动物群落的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有关

C.植物群落的水平分布现象与地形有关

D.动物群落的水平分布一般都是均匀的

2.甲地发生森林火灾导致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

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

C.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

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

3.甲、乙、丙是食性相同、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捕食关系。

某研究小组在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所示。

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B.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

C.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

D.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

二、非选择题

1.种植过大片草莓的农田,闲置多年后被木本植物覆盖,成片的草莓不见了。

请解释其中的原因。

为什么草莓不能和木本植物共同繁盛呢?

 

2.我国南方某地的一个稻田群落,近30年来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原来种群密度较高的青蛙,现在已经很少;原来有大量的泥鍬、鳍鱼、田螺等动物,现在它们几乎绝迹。

(1)试分析该稻田群落的物种组成发生变化的原因。

 

(2)上述变化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

对农民的收入会有影响吗?

 

(3)按此趋势发展下去,再过30年,稻田群落还会发生什么变化?

 

(4)现在有些地区发展稻田养鱼,建设“稻—萍—鱼”等立体农业。

你认为这是人类的创造还是对大自然本来面貌的回归?

 

3.我国南方很多的村落背后都有一片充当绿色屏障的防护林。

防护林保留了部分原始植被的特征,但同时由于深受人类活动的干扰而与自然群落有一定差异。

研究表明,在华南某地,随着干扰(主要是砍伐成树)强度的增加,防护林林下的植物丰富度增加,阳生植物增多。

在人工干扰强度不同的防护林中,占优势的树种也有差异。

受到重度干扰的防护林,比自然林更容易遭受外来物种的入侵。

(1)砍伐成树有助于林下植物的生长,主要是影响了哪一类种间关系?

干扰后林下的阳生植物为什么会增多?

 

(2)一定程度的人工干扰可能会增加防护林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3)为什么重度人工干扰的防护林比自然林更容易遭受外来物种入侵?

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3.1

一、概念检测

1.研究表明,在我国华北地区某苹果园里生活着多种昆虫,害虫主要有卷叶蛾、蚧虫、蚜虫和食心虫等;害虫的天敌(即天敌昆虫)为草蛉、异色瓢虫、螳螂等;既非害虫又非害虫天敌的中性昆虫有蚊、蝇、蚂蚁等。

在果园中种草,天敌昆虫的种类和数量都有增加。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卷叶蛾、蚧虫、蚜虫等植食性动物是初级消费者。

()

(2)卷叶蛾→螳螂→黄雀,构成一条食物链,其中螳螂位于第二营养级。

 ()

(3)中性昆虫在果园生态系统中是多余的。

()

(4)种草后,果园中的食物网更复杂,有助于果园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

()

2.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形成食物网。

以下有关食物网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每种动物可以吃多种植物B.每种生物都被多种生物捕食

C.每种生物都只位于一条食物链上D.一种生物可能属于不同的营养级

3.动物园里饲养着各种动物,栽培了多种植物。

它们构成一个群落吗?

动物园是个生态系统吗?

 

二、拓展应用

下图是某海洋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数量与水深关系的曲线。

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 在远洋水域,从水深30m处开始,随着水深增加,固定太阳能的数量逐渐减少,影响这一变化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

(2) 近海水域水深为_____________时,生产者的数量最多。

(3)生活在水深100m以下的生物,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主要是  ________   。

3.2

一、概念检测

1.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而不同营养级的生物获取能量的途径是有差别的。

据此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

(1)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输入到生态系统中。

()

(2)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

(3)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是单向的。

()

2.流经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总能量是()

A.该保护区中生产者体内的能量B.照射到该保护区中的全部太阳能

C.该保护区中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D该保护区中所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体内的能量

3.在一定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值为a,全部消费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b,全部分解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c,则a、b、c之间的关系是()

A.a=b+c  B.a>b+c  C.a

二、拓展应用

1.下图是两个农业生态系统的模式图。

图a中农作物为人类提供的食物、为家禽和家畜提供的饲料,都与图b相同。

(1)分析这两幅图,完成这两个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

 

 

(2)哪个生态系统的能量能够更多地被人类所利用?

为什么?

 

2.将一块方糖放入水中,方糖很快就会溶解,消失得无影无踪。

溶解在水中的方糖还能再自行变回原来的形状吗?

为什么?

 

生活在水中的硅藻,它们能利用溶解在水中的硅化物制造口己绚丽精致的外壳,而通常情况下水体中硅化物的含量极为微少,仅有百万分之几,这比方糖溶解后水中的含糖量低得多。

硅藻依靠什么力量筑造自己的精美小“屋”呢?

 

通过以上事例,你对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3.3

一、概念检测

1.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

判断下列相关表述是否正确。

(1)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

()

(2)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

2.竹子中纤维素含量很高。

大熊猫每天要吃大量竹子,但一般只能利用其中一小部分纤维素。

研究表明,大熊猫的基因组缺少编码纤维素酶的基因,但是肠道中有多种纤维素分解菌。

(1)大熊猫与它肠道内某种纤维素分解菌的种间关系为()

A.捕食   B.寄生   C.互利共生    D.原始合作

(2)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 大熊猫是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

B.大熊猫未消化的纤维素会被分解者利用

C.纤维素分解菌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D.能量流动方向是竹子→大熊猫→纤维素分解菌

3.在生态系统中,使二氧化碳进入生物群落的生物主要是()

A.细菌   B.真菌  C.动物    D.绿色植物

二、拓展应用

1.生物圈是不是一个在物质上自给自足的系统?

为什么?

 

2.同碳元素一样,氮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也是不断循环的。

为什么还要往农田中不断地施加氮肥呢?

 

3.下表为生活在某库区水域中层的几种鱼体内重金属的含量(单位:

ng・g-1)。

请据表推测,这几种鱼中,草食性的鱼是      ,   杂食性的鱼是      ,肉食性的鱼是      ,为什么?

3.4

一、概念检测

1.黄鼬(俗称“黄鼠狼”)主要捕食鼠类,它们体内有臭腺,在遇到威胁时可排出臭气麻痹敌人,鼠类闻到臭气时往往选择逃离。

以下有关解释不合理的是( )

A.释放的臭气是一种化学信息B.这种气味信息只对黄鼬有利

C.释放臭气有利于黄鼬躲避危险D.臭气作为信息可调节种间关系

2.“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燕燕于飞,上下其音”(《诗经•国风》),燕子表达的是哪一类信息?

二、拓展应用

机场附近的鸟类严重危害飞行安全,因此有必要进行人工驱鸟。

请将以下人工驱鸟的措施按原理进行归类。

①播放鸟类天敌的鸣叫声,②放置无公害的驱鸟剂,③燃放爆竹,④使用激光,⑤架设煤气炮(模拟猜枪的响声和火光),⑥布设鸟类害怕的图案,⑦声光威吓(将爆竹、猎枪声、激光、驱鸟火焰等方法结合),⑧遥控航模模拟天敌。

煤气炮

上述方法利用物理信息的有        ,利用化学信息的有       ,利用行为信息的有         。

3.5

一、概念检测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判断下列相关表述是否正确。

(1)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比热带雨林的抵抗力稳定性低。

()

(2)不同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强度不同。

()

2.封山育林能有效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因为()

A.封山育林控制了物质循环B.延长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C.增加了生态系统中消费者数量D.使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复杂性增加

3. 天然森林很少发生的松毛虫虫害,却经常发生在人工马尾松林中,合理的解释是()

A.马尾松对松毛虫抵抗力差B.人工林内松毛虫繁殖能力强

C.人工林成分单一,营养结构简单D.当地气候适于松毛虫的生长和繁殖

二、拓展应用

某江南水乡小城,曾经是一派小桥、流水、人家的怡人景象。

几百年来,当地百姓在河流上游淘米洗菜,在下游洗澡洗衣,河水的水质一直保持良好。

20世纪70年代,由于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河道,水质恶化。

20世纪90年代,当地采取措施对工业废水排放进行控制,同时将河道支流很多入水口封闭以减少污水流入,河道内水量减少、河水流速降低,水质仍然较差。

请基于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认识,回答以下问题。

1.当地百姓在河流中淘米洗菜,洗澡洗衣,为什么河水仍能保持清澈?

 

2.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河道以后,为什么会引起水质急剧下降?

20世纪90年代采取的措施没有明显效果,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3.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改善该地河流水质?

 

复习与提高

一、选择题1.下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沼气池中的微生物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B.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

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

D.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2.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能量可驱动物质循环B.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

C.能量只能在食物链中流动D.能量金字塔和生物数量金字塔均可倒置

3.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每时每刻都在进行,下列与之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循环往复意味着任何生态系统在物质上都是自给自足的

B.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C.只有生物才会对信息有反应,因此信息传递只发生在生物群落内部

D.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都是沿食物链进行的

4.毛竹与榜树、苦楮等阔叶树形成的混交林,其稳定性比毛竹纯林的高。

以下分析不合理的是()

A.毛竹纯林易发生病虫害B.混交林中物种多样性高

C.混交林中食物网更复杂D.混交林中能量可循环利用

二、非选择题

1.将以下概念之间的关系分别用概念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物群落、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

 

2.下图是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作用示意图。

请据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