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302回采面作业规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21350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43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安302回采面作业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文安302回采面作业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文安302回采面作业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文安302回采面作业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文安302回采面作业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安302回采面作业规程.docx

《文安302回采面作业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安302回采面作业规程.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安302回采面作业规程.docx

文安302回采面作业规程

文安煤矿回采工作面

工作面名称:

302回采工作面

编制人:

吴成林

施工负责人:

总工程师:

吴成林

矿长:

文方平

编制日期:

2012年3月

批准日期:

年月日

执行日期:

年月日

文安煤矿302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

会审表

单位及职务

姓名

日期

安监科

通防科

生技科

机电副矿长

生产副矿长

安全副矿长

技术负责人

矿长

审签意见

 

审签人:

时间:

目录

会审意见

第一章概况……………………………………………….1

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1

第二节煤层………………………………………….2

第三节煤层顶底板………………………………….3

第四节地质构造…………………………………….5

第五节水文地质…………………………………….5

第六节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7

第七节储量及服务年限…………………………….7

第二章采煤方法………………………………………….8

第一节巷道布置…………………………………….8

第二节采煤工艺……………………………………10

第三节设备布置……………………………………11

第三章顶板控制…………………………………………12

第一节支护设计……………………………………12

第二节工作面顶板控制……………………………14

第三节运输巷、回风巷及端头顶板控制…………16

第四节矿压观测……………………………………18

第四章生产系统…………………………………………..18

第一节运输………………………………………….18

第二节“一通三防”与安全监控………………….20

第三节排水………………………………………….24

第四节供电…………………………………………24

第五节通信照明……………………………………26

第五章劳动组织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26

第一节劳动组织………………………………..….27

第二节作业循环…………………………….……..28

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29

第六章煤质管理………………………………….……….30

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30

第一节一般规定……………………….………….30

第二节顶板………………………….…………….31

第三节防治水……………………….…………….35

第四节爆破…………………………….………….35

第五节“一通三防”与安全监控…….………….38

第六节运输…………………………….………….42

第七节机电………………………….…………….44

第八节其它………………………….…………….47

第八章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49

作业规程学习和考试记录………………………….……...53

作业规程补充学习和考试记录……………...…….………54

作业规程复查记录…………………………………………54

 

一,存在主要问题

 

二,处理意见

 

第一章概况

城口县西部矿业有限公司文安煤矿为整合技改矿井,属私营企业,业务管理隶属于城口县煤炭工业管理局,设计生产规模4万吨/年。

城口县西部矿业有限公司文安煤矿位于城口县城西北,方向326°,直距34km,行政区划属城口县沿河乡文安村所辖,矿山距离沿河乡政府所在地6.5km。

矿区中心地理坐标:

东经108°26′20″,北纬32°01′59″。

矿山有村级公路1.5km与城万(城口-万源)公路相接,矿区距城口县23km,距离万源县城77km,距离万源火车站75km,交通方便。

本工作面地面相对位置位于城口县沿河乡文峰村,位于本矿区范围内+640风井井口以西的山地,地面相对标高+675m~+975m,相对高差约110~410m。

工作面布置在矿井主平硐西翼K2煤层中,工作面标高位于+565m,302工作面设计走向长约280m,倾斜长70m,煤层厚度0.8~1.0m,工作面回风顺槽位于+640m。

根据煤层赋存情况302工作面预计可采期为5.6个月。

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302采煤工作面在+565m~640m标高之间的K2煤层中,其上部顺槽靠+640m总回风平巷,+640K2回风顺槽再上部为原整合前的采空区,下部为原生煤区。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见表1

 

表1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水平名称

565水平

工作面编号

302

地面标高

675m~975m

井下标高

565m~640m

地面相

对位置

该地面投影位置:

在大山下,全是荒山,对应区域无人居住

回采对

地面设施

的影响

工作面对应地面为荒坡草地,无建筑物和水体,无住户。

井下位置

及与

四邻关系

工作面西面为303工作面(计划接替工作面,正在掘进),东面是原301工作面薄化区,上部为原整合前的采空区,下部为矿界煤柱原生煤层。

走向长度/m

280

倾斜长度/m

70

面积/m2

19600

 

第二节煤层

本工作面设计开采煤层为K2层煤,通过地质资料与本矿掘进巷道分析煤层赋层情况见表2

表2煤层情况表

煤层厚度/m

0.8~1.0

煤层结构

简单

煤层倾角/(°)

67

开采煤层

K2

煤种

无烟煤

稳定程度

稳定

煤层情况

描述

K2煤层呈似层状,为单一煤层,结构简单。

煤厚0.8~1.0m,平均厚0.90m,煤层厚度基本稳定。

K2煤层属半暗半亮型煤,以亮煤为主,少量暗煤,玻璃光泽,阶梯状断口,内生裂隙发育,条带状结构,层状构造、性脆。

第三节煤层顶底板

工作面煤层顶底板情况见表3

表3工作面煤层顶底板情况表

顶、底板名称

岩石名称

厚度/m

特征

基本顶

石灰岩

煤层直接顶板为炭质、钙质泥岩(局部缺失);老顶为吴家坪组二段的燧石条带灰岩。

直接顶

泥岩

0~0.6

伪顶

直接底

粘土岩

0.3~0.8

直接底板为含黄铁矿的粘土岩。

基本底

灰岩

基本底为茅口组厚层状灰岩。

附图:

地层综合柱状示意图

 

第四节地质构造

一、断层构造及其对回采的影响

根据地质资料和302运输巷、回风巷掘进过程中,未见断层构造。

二、褶曲情况及其对回采的影响

根据地质资料与302运输巷、回风巷掘进推测,没有明显的褶曲存在

三、其它因素对回采的影响(陷落柱、火成岩等)

根据实际掘进揭露资料分析,本工作面内无岩浆岩侵入体、冲刷带、陷落柱等。

第五节水文地质

一、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1、地表水体

矿区内无大的地表水体,但第四系冲沟发育,季节性冲沟流量最大为100m3/h,最小为10m3/h,无历史最高洪水位记录。

雨季地表水大多沿冲沟汇集于排出矿区,部分沿岩溶裂隙渗入地下。

矿区北侧为坪坝河,属季节性河流,但离矿区较远,对开采无影响,地表水体对开采影响不大。

2、含、隔水层

矿区含水层有二叠系中统栖霞组(P2m)、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1d),二叠系上统吴家坪组第二段(P3w2),它们均为岩溶裂隙水,为含水层。

隔水层为二叠系上统吴家坪组第一段(P3w1)。

现分述于下:

1)二叠系中统栖霞组(P2q):

灰黑色厚—块状沥青质灰岩,下部多夹黑色钙质页岩,泥质粉砂岩,厚52m~136m,岩溶、溶斗及裂隙发育,含水性强,大气降水补给多,由于距离煤系地层远,因此对开采影响较小。

2)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

煤系地层之底板,浅灰色厚层状灰岩,中部夹燧石团块及条带。

厚96~220m,茅口灰岩出露面积大,岩溶、溶斗及裂隙发育,含水性强,因此大气降水补给多,因此对开采影响大。

3)二叠系上统吴家坪组一段(P3w1):

该段主要为含黄铁矿的粘土岩和煤层组成,该层主要起隔水作用,由于厚度小,隔水作用不明显。

4)叠系上统吴家坪组第二段(P3w2):

煤系地层之顶板:

灰~深灰色,中~厚层燧石条带灰岩夹块状燧石团块灰岩,厚57m~81m灰岩出露面积大,岩溶、溶斗及裂隙发育,含水性强,因此大气降水补给多,因此对开采影响大。

5)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1d):

位于煤系之顶部,部为厚层状灰岩,鲕粒灰岩及白云岩,中下部薄层灰岩夹条带状蠕虫状泥质灰岩及厚层状鲕粒灰岩,底部夹泥质粉砂岩,厚656m~751m。

灰岩出露面积大,岩溶、溶斗及裂隙发育,含水性强,因此大气降水补给多,由于距离煤系地层较远,因此对开采影响中等。

二、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矿井充水因素主要有四个:

大气降水、含水层、老窑采空区积水、地表水。

1)大气降水:

大气降水是矿井主要的充水来源,它通过构造裂隙和采空区裂隙渗透入矿井。

2)含水层:

前已述及,矿井直接充水含水层为茅口组(P2m)灰岩、二叠系上统吴家坪组第二段(P3w2)灰岩,他们的导水性、富水性强,对矿井充水影响大。

3)老窑、采空区积水:

煤层老采空区范围为调查所得,矿井在开采期间,应加强探放水措施,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防止老窑穿水事故的发生。

在矿井延深开采的情况下,老窑水会沿着采空裂隙向下渗透。

因此,老窑采空区水是矿井充水的因素之一。

三、矿井涌水量预计

根据近期观测现矿井涌水量平均为:

正常=14m3/h,最大=303/h。

矿井已开采面积约为95239m2。

本次采用水文地质比拟法,根据公式Q预=Q0预测矿井涌水量。

式中:

Q预:

预测涌水量(m3/h);

Q0:

现矿井最大或正常涌水量(m3/h);

S0:

现开采平面积(m2)95239m2

S1:

预测范围的面积(m2)1601820m2

+550m水平涌水量预计:

最大涌水量:

Q预最2=Q0=30×=40(m3/h)

正常涌水量:

Q预正2=Q0=14×=18(m3/h)

预测+550m矿井末期水平最大涌水量Q预最为40(m3/h),正常涌水量Q预正18(m3/h)。

综上所述,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中等。

四、矿井涌水量及水文地质条件对工作面的影响

根据本矿井对涌水量的调查、观测,矿井正常涌水量为14m3/h,矿井最大涌水量为30m3/h。

根据水文地质条件综合分析,302工作面无直接水害威胁,但在采煤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回风顺槽上部与原整合采空区煤柱间的防水隔离煤柱的观测和外部气象天气暴雨时采空区的渗水观测,防止上部原整合前采空区积水受采动影响直接溃入工作面或通过采动裂隙大量渗入工作面(包括地表气象天气暴雨产生的水)。

第六节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

一、影响回采的其它地质情况见表4

表4影响回采的其它地质情况表

CH4

本矿2011年鉴定结果为低瓦斯矿井,矿井CH4绝对涌出量为0.71m3/min,相对CH4涌出量为9.13m3/t。

CO2

根据2011年瓦斯等级鉴定结果为:

CO2绝对涌出量为0.38m3/min,相对CO2涌出量为4.89m3/t。

煤尘爆炸指数

煤尘具有爆炸性。

煤的自燃倾向性

煤层自燃倾向性为二类,自燃。

地温危害

冲击地压危害

二、冲击地压和应力集中区

矿井在原开采和技改建设中未发现有冲击地压动力显现;302采面为第三水平2#回采工作面,上部水平原采空区已回采多年,预计本工作面在回采推进一定距离后工作面上段可能存在局部的应力集中,在上部回风顺槽掘进时已预留了10米与采空区相隔离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