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6回采作业规程.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406431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6.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106回采作业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106回采作业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106回采作业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106回采作业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106回采作业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106回采作业规程.docx

《2106回采作业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06回采作业规程.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106回采作业规程.docx

2106回采作业规程

第一章:

地质资料

一、层及顶底板展出性质

2号煤层位于山西组上部,全区稳定可采。

煤层厚度为1.40-1.46米,可采煤层厚度为1.43米,不含夹矸,结构简单,为稳定可采的中厚煤层。

该煤层倾角4-6°,单斜构造,为黑色、块状,半亮-光亮型煤,沥青—玻璃光泽,性脆、内生裂隙发育,宏观煤岩组分以亮煤为主,属半亮型煤。

根据《煤炭质量分级》GB/T15224-2004标准,该煤层属特低灰、特低硫、高热值-特高热值焦煤。

煤层的直接顶和老顶为灰色砂质泥岩、粉砂岩,煤层有一层伪顶,岩性为砂质泥岩,厚度0.2-0.5M,性脆、节理较发育,易冒落。

属于Ⅱ,中等稳定顶板。

煤层底板为灰色泥岩、砂质泥岩。

二、煤尘、煤的自燃

根据临汾市煤炭中心化验室检验报告,2号煤层煤尘爆炸性实验火焰长度为90mm,岩粉用量60%,吸氧量0.70cm3/g,有爆炸危险性,自然等级Ⅱ级,属自燃煤层。

据调查,本井田所属区域煤矿均未发生过煤的自燃现象。

三、地质构造

该面地质构造较简单,在掘进过程中,所揭露断层落差不大,对安全生产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回采过程中要加强顶板管理。

落差大于1.0m的断层要制定专门技术措施。

四、水文地质情况

在2号煤层和围岩中含水量不大,预计涌水量在0.2-0.4m3/h,主要水源为顶板砂岩水。

附:

煤层顶底板综合柱状图

 

第二章采煤方法和回采工艺

一、采煤方法:

1、采煤方法的选择:

根据矿井设计及地质资料,确定该面采用走壁采煤法,使用单体液压支柱配合金属铰接顶梁支护。

2、采高的确定:

根据所采2煤的厚度(1.3—1.46M),采用一次采全高的方法。

二、回采工艺:

(一)落煤

1、落煤方法:

爆破落煤。

2、落煤工具:

MZ—1.2型煤电钻;

MFB—100型发爆器;

长1.4米,直径35MM的麻花钎子两根;

手镐、铲子等。

3、爆破说明书:

(1)炮眼布置:

采用双排眼布置(见图2—1);

(2)工作面爆破采用毫秒雷管,分段布置,联线方式采用串联。

(3)火工品消耗表(见表2—1)。

(二)、装煤

1、装煤方法:

爆破装煤和人工装煤相结合;

2、装煤工具:

铲子。

(三)运煤:

1、运煤方式:

机械运煤。

2、运煤机械的型号和特征:

2106工作面采用SGB—420/40Z型(双电机)可弯曲刮板运输机运煤,溜槽宽420MM,溜子道采用一部40Z溜子和一部SPJ-650皮带运煤。

(四)工作面支护

工作面支护采用单位液压支柱配合金属铰接顶梁扶一梁一柱正悬臂走向棚,支柱打在梁子靠老塘侧1/3处,梁销子小头向上出口方向,支柱三用阀平行于煤壁,注液孔朝向下出口方向。

根据顶板控制及工作面实际情况,选定工作面排距为1.2米,柱距为0.70米,最大控顶距时的支护密度为1.19根/平方米,最小控顶距时的支护密度为1.58根/平方米。

辅助支护材料采用枇子和水平楔。

每棚根据实际需要穿枇子;工作面煤帮一排配备水平楔,在炮后挂梁时使用。

支护材料的规格:

单体液压支柱为DZ1.4—2.2/100,金属铰接顶梁为HDJA—1200,水平楔采用煤矿通用的水平楔。

支护工具采用在材料道安装两台XRB2型乳化液泵(其中一台备用,交替使用),油泵压力不低于18Mpa,乳化液配比浓度为2-3%。

支护工具采用DL-Q型注液枪、卸载手把、水平楔、镐、铲子等。

支护顺序及要求:

支护顺序为:

放炮落煤—挂梁子—插紧水平楔—穿枇子—打贴帮柱子—攉煤—移溜—打正规柱子。

支护要求为:

放炮前要先整理好棚子,搞好二次补压,准备好支护材料,炮后先扶好被炮崩歪的支架,并敲帮问顶,找掉易矸、易炭,然后刨梁窝挂梁子,插紧水平楔、穿插枇子,工作时须有专人观察顶板、帮、支架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煤壁用水平楔楔梁达到三个就要打贴帮支柱,移溜时,煤帮支柱要棚棚打齐,预防煤壁片帮。

特殊支护采用木垛、全承载等:

木垛的材料规格:

1000×150×200立方毫米和1200×150×200立方毫米两种,架设规格为:

1000×1200×采高。

初放期间,面内上、下出口都须有木垛,其它地方中-中20米一个。

打木垛时,长料平行于工作面,短料垂直于工作面,要求四角上下成线,出头大于100MM,垂直于顶底板,打在实底上,接顶木鞋1-2块,四角用木楔掼足劲,木垛的煤帮侧留有宽不少于600MM的人行道。

全承载要求:

回出的料及时打在新切顶线一排的棚梁下和棚梁间的枇子下,垂直于顶底板,随回随打,超前一棚,上下成线。

工作面支护图(见图2-2)。

初放及正常回采期间,工作面两道距工作面100米处要备有备用料,有工作面发生特殊情况时使用,平时不得使用,用后要及时补充。

加强铁料的管理:

下井的柱梁必须进行检修,柱达不到要求的一律禁止使用。

新支柱(包括检修的支柱)下井使用前必须放气,放气的方法是将支柱注液起到最大高度,而后降柱,直到放液孔出液为止。

面内不得出现空载柱,不得用镐锤敲打三用阀。

面内发现损坏的柱梁一律作上记号,并及时转出工作面,集中码放等回收上井。

工作面的柱子、梁子要按照相关要求查清交接清楚。

(五)顶板管理

1、顶板管理的方法:

采用全部垮落法

2、控顶距和放顶步距:

该面采用三、四排控顶,最大控顶距为4.8M,最小控顶距为3.6M,煤壁做超前棚,端头做超前一档,倾斜长6棚,最大控顶距6M,最小控顶距4.8M,放顶步距为1.2M。

3、回柱放顶:

回柱方式:

面内及三道采用人工分段回料,两至三人一组,拉茬距离不少于15米。

回料工具:

卸载手把、3吨回柱器、镐、铲子、水平楔、长把工具、5米的麻绳、6分钢丝绳小筋头、回柱绞车等。

面内回料顺序及方法:

顺序:

从下向上,从老塘向煤帮。

方法:

选择好拉荐地点开始拉茬,先打好收尾挡矸柱后拉茬,在切顶线一档内向上连续3棚插好水平楔,随着回料向上交替移动,回柱器挂在距迎头3棚以上的老塘侧第三排梁头处,如梁子有孔可挂在孔内,无孔时挂在水平楔上,固定好回柱器后,将其勾头挂在需回的柱子的手把体上,用卸载手把使支柱卸载(顶板破碎、岩子头处、压力大时采用远距离卸载),拉出支柱,并按全承载要求打好,然后投掉水平楔、梁销子、回出梁子。

梁子被埋住时,用回柱器挂小绳头拉出,老塘侧有悬顶时,用长把工具勾拾料。

第三章循环作业、劳动组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一、循环作业

(一)循环方式

1、循环进度的确定:

根据支架规格和放顶步距确定循环进度为1.2米。

2、循环个数的确定:

根据现场和人员配备确定昼夜循环为1个。

循环产量:

Q循=120×1.2×1.45×1.35=286吨,循环率为90﹪,循环量为286×2×90﹪=515吨。

(二)作业方式:

“两采一准”,即中、夜班采煤,早班准备。

(三)循环作业图表(见图3-1)。

二、劳动组织(见表3-1)。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3-2)。

第四章生产系统

一、材料运输系统

1、新料下井路线:

副井—材料运输石门—采区上部车场—采区轨道下山—2106材料道—工作面。

2、旧料上井路线:

工作面—2106材料道—采区轨道下山—采区上部车场—材料运输石门—井底车场—副斜井—地面。

二、运煤系统:

1、运煤路线:

工作面—2106溜子道—采区皮带下山—采区储煤井—主斜井皮带—地面架空皮带—地面储煤场。

2、机械运输设备安装图见供电系统(图附后)。

三、排水系统:

2106溜子道、材料道—采区水仓—副立井水仓—副立井—地面

四、供电系统:

1、工作面供电系统图(附后);

2、供电安全技术措施:

(1)2106工作面电源来自采区变电所,供电电压为660伏。

(2)工作面电气设备、五小设备按完好标准安装,并进行交接验收,符合要求后方可移交生产。

(3)运行中的电气设备要清洁卫生,包机到人并保持完好状态。

(4)电缆要吊挂整齐,不破皮漏电、无埋、挤、压等现象,消灭鸡爪子、羊尾巴、明接头。

(5)三大保护装置必须齐全,灵敏可靠,符合煤矿井下三大保护的要求。

(6)馈电开关整定除机电科人员外,任何人不得调整。

(7)有故障的线路不准强行送电,电气设备保护装置失灵不准送电,不准带电搬迁,不准明火操作,不准明火打点。

(8)跟班维护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汇报。

五、通风防尘系统

(一)工作面风量配备:

1、按瓦斯涌出量计算:

Q采1=100q×K

Q—工作面瓦斯绝对涌出量;q=1.5M3/min

K—工作面瓦斯涌出不均衡系数;取1.4

Q采1=100×1.5×1.4=210M3/min

2、按一次放炮最多消耗量计算:

Q采2=25A

A—一次放炮最多消耗量(Kg);A=1.2Kg

Q采2=25×1.2=27M3/min

3、按空气温度与风速关系计算:

Q采3=60×V×S采×K

V:

工作面适宜风速(取值1.0M/S)

S采:

工作面平均断面积。

S采=采高×(最大控顶距+最小控顶距)/2

K:

风量调整系数,取值为1

则:

Q采3=60×1×1.43×(4.8+3.6)/2×1=360.4M3/min

4、按工作面人数计算:

Q采4=4N

N—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N=35人

Q采4=4×35=140M3/min

通过以上计算,工作面配风量为Q采=360.4M3/min。

5、。

按采煤工作面允许风速验算:

(1)、按采煤工作面允许最低风速验算

0.25×60×S采=100.8<Q采

S采—工作面最大控顶距时的断面积

(2)按采煤工作面允许最高风速验算

4×60×S采=1209.6>Q采

S采—工作面最小控顶距时的断面积

经过验算,采煤工作面的配风量符合要求,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二)、通风路线及设施

新鲜风流—主斜井—采区皮带下山—2106溜子道—2106工作面—2106材料道—采区轨道下山—回风石门—回风斜井—地面

六、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1、加强通风管理,施工地点附近通风设施未经通风部门许可,任何人不得加以损坏,两道风门严禁同时打开。

2、工作面风量严格按本规程规定配备,每旬必须测定一次,并及时进行调整。

3、工作面两道及出口高度符合本规程规定,有效通风断面不小于3.5平方米。

4、加强防尘工作,按规定使用好防尘设施,工作面两道每两天至少冲洗一次,任何地点严禁煤尘积聚、飞扬。

5、加强瓦斯检查,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和“三人连联放炮”制度,严禁空班、漏检。

严禁现场瓦斯超限作业。

(1)检查点的规定:

进风流、工作面上、中、下部、上隅角、回风流等处。

(2)检查次数的规定:

有人工作时每班至少检查三次,无人工

作时每班至少检查一次。

(3)工作面风流和回风流中需要按《矿井通风安全监测装置使用管理规定》安装、使用沼气报警断电仪。

(4)工作面瓦斯异常时,由通风科另行编制措施处理。

6、防灭火措施

(1)严格按标准搞好自燃发火的预测、预报工作,严禁CO浓度超限作业。

工作面结束后,必须在二十五天内回料完毕,并撤出所有设备,在一个月内全部封闭完毕。

(2)加强浮煤和费旧可燃物的回收。

(3)各运输转载点要有喷雾洒水装置,并配有沙箱和灭火器材。

(4)消防管路按规定敷设。

7、其它仍按有关规定执行。

二、防尘系统:

地面净压水池主斜井采区下山材料道、溜子道工作面

三、安全监控系统:

1、监控设备井下安装要求:

1接地电阻小于2Ω,分站电源箱内、外部必须接地良好。

2各传感器安装在不易被矿车、行人碰到的地方。

3设备开停传感器在安装时,应避开大磁场的电器设备,注意周围磁场的干扰。

4馈电传感器的安装要调整其电缆位置及注意周围磁场的干扰。

5主通道几传感器信号电缆选用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的阻燃电缆,电缆不得悬挂在风水管子上,不得遭受淋水,电缆与压风、供水管路在巷道同一侧布置时,必须敷设在管子的上方,并保持0.3m以上的距离。

信号电缆同动力电缆同侧掉挂时,应敷设在电力电缆0.1m以上的地方。

6电缆之间的联接,必须经过符合要求的母线盒进行联接。

2、瓦斯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及设置:

1传感器应吊挂在回风巷距工作面10m内,距顶不大于0.3m,距帮不小于0.2m无淋水的地点;

2其报警浓度为:

1.0%CH4,断电浓度为1.5%CH4,复电浓度为0.99%CH4;

3T1断电范围为:

工作面巷道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的电器设备。

3、安全监控系统维护与管理:

1设备的安装、拆除,由技术负责人审批,由监控维护人员负责实施。

2井下传感器的管理,由专职瓦斯员进行检查、移动。

放炮前后要维护好传感器和传输电缆。

3每班专职的瓦斯员,必须对照瓦斯传感器显示的数据,作到瓦斯牌板、原始记录手册、日志报表、传感器显示数据“四对口”。

4瓦斯传感器报警,必须先停止工作面的工作,向值班矿长报告,通知瓦斯员查明原因,并处理完毕方可继续作业。

5传输电缆、分站、井下设备,由每班的瓦斯员巡视监护,如丢失、损坏要及时更换。

6瓦斯传感器每7天送检验站调试校正一次,使用中对每台仪器的使用故障情况进行逐一记录。

附:

监控设备布置示意图。

 

第五章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一、装面、刷面:

1、装面要在切眼内放好中线,按中线扶棚,装面前将切眼内杂物清理干净,支护材料准备好。

2、装面由下向上分段进行,组与组之间不得少于15米。

3、装面时一定要先扶后拉,扶一棚拉一棚。

4、替棚使用单体液压支柱和铰接顶梁,扶一梁一柱正悬臂走向棚,柱子支设在梁下靠老塘侧1/3处,梁销子小头向上出口方向。

5、替下的点柱要及时运走。

6、刷面第一档轻打轻放,项眼装药不超过一块,以手镐为主,顶板破碎时不准放大炮,放炮后要敲邦问顶及时挂梁,穿好枇子。

7、严禁扒后腚回采。

二、采煤支护

1、人员进入工作面应对煤壁、支架、顶板进行全部检查,发现隐患要及时进行处理,否则不准干其它工作。

2、开工前要准备好支护材料,并检查油枪等情况,只有一切准备工作做完后方可开始采煤工作。

3、炮后及时挂.梁插紧水平楔,穿好枇子,局部顶板.不平或掉顶时要用木料将顶板衬平、接实。

4、支柱的初撑力应大于9T,初撑力达到9T的比例不小于70%,其余最低不得小于5T。

I注意:

打正规柱时要扶好煤帮侧支柱,以防倒柱伤人。

5、梁头端面距超过300MM时,扶一梁二柱倾斜撅顶棚,其规格:

长2米,厚度大于等于12CM的半圆木。

当端面距达到800MM时,必须向前挂梁任柱。

6、工作面扶棚二人一组,一人观察,一人操作,相互配合。

挂梁使用好水平楔,严禁用枇子、木楔替代。

7、挂梁后要及时在煤帮打上贴帮柱,贴帮柱要打在硬底上,且升足劲,宽度大于1米。

8、工作面支架要正规有劲,梁子垂直于煤壁,不得任意上下调斜,梁销子要销实,不完好的顶梁不准使用。

棚档要调匀,大棚档及时加棚。

9、顶梁要铰接使用,按线调棚时,要扶好三梁三柱,禁止出现单撅棚,顶板破碎时,要有不少于5CM的梁窝。

10、工作面使用的单体支柱要完好,损坏的支柱禁止使用,并及时转出工作面,工作面严禁有空载支柱。

11、工作面当班结束后,叉档处要棚棚打上临时支柱,严禁出现空顶、空棚、空柱现象。

12、工作面要保持煤壁平直,打柱前验收员要拉好大线,按线进行打柱,保持支柱上下成线,浮煤及出口要清理干净。

13、工作面发生冒顶时必须做到:

(1)首先加固其周围的棚子,备好支护材料和接顶料;

(2)处理冒顶应从上向下逐棚进行,严禁空顶作业,现场应有安全检查员监视顶板,班亲自现场指挥把关,安排有经验的人员进行装顶维护;

(3)冒顶区必须用木料接实劲;

(4)处理后的大块矸石、物料等杂物严禁进入溜子内。

三、放炮

1、打眼、装药、放炮严格按照炮眼布置和爆破说明书进行。

2、打眼必须用水外喷,装药滞后回料不少于15米。

3、放炮必须分段进行,每段长度1至20米,留煤垛宽度不少于3米,严禁大扒皮放炮。

4、放炮进警戒距离不少于35米,放炮母线长度不少于35米,联炮前母线要脱离放炮器扭结成短路。

5、放炮前要加固好周围5米范围内的棚子,若放炮崩倒棚子,必须先维护好,然后再放炮。

6、顶板破碎、初次放顶、周期来压、地质变化带及煤壁片帮时,要降低顶眼的高度,减少装药量,轻打轻放。

7、班长未许可不准放炮,靠近上下出口1米内,冒顶区上下2米内不准放炮。

8、处理瞎炮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相关规定执行。

9、上下面不得同时放炮,全面只准使用一个放炮器。

10、打眼装药后的雷管脚线应扭结短路并悬挂,严禁拖在溜子内。

四、顶板管理

(一)初次放顶

1、工作面初次放顶前,要按本规程要求打好特殊支架。

2、初放期间,工作面除木垛外,所有特殊支架的架设和拆除必须执行先补后回的顺序。

木垛的架设和拆除必须交叉进行。

3、初放期间顶板大面积来压时,要及时撤人,等顶板稳定后,经安全员、班长检查同意后,人员方准面作业。

进入工作地点要先改好压歪的支架,加强支护,然后再干其它工作。

4、初放期间,对新支设的支柱要做到棵棵测压,保证初撑力不低于9吨。

加强工程质量的检查验收,消灭不合格品。

(二)回柱放顶

1、回料前各组要将放顶范围内所有不正规的棚子全部改好,未使用的柱、梁移到新切顶线一档内,浮煤、杂物清理干净,保证后路畅通。

2、特殊支架要提前打好,否则不准回料。

3、对于工作面顶板破碎地段,岩子头等处,要先将此处的棚子回掉,拉茬回料地点要打上收尾挡矸柱子,收尾柱子的注液孔朝向才塘侧,以便于收尾时放液。

4、如在木垛处拉茬时,必须在木垛上口距木垛不少于3米。

5、回料必须按顺序进行,一棚料未回完不得中止工作。

回料要二人一组,一人回料,另一人监护,相互配合,严禁单独作业。

6、回出来的柱子实行全承载,全承载要超前一棚打好。

梁子、枇子靠放到新切顶线一档,铁鞋挂在煤帮侧第二排支柱手把体上,严禁乱放。

7回料时必须正常使用规定的工具,任何人不得进入老塘无支护区取料,回收柱、梁及小料,必须用回柱器或长把工具。

8、回料过程中要密切注意顶板、支架变化的情况,发现顶板来压、支架变形等现象时要停止回料,人员撤到安全地点,同时放液时慢慢地远距离放,确认顶板、支架无异常时方准一次放完。

9、回柱过程中,对于岩子头、断层、地质破碎带、老塘悬顶(走向达到2米)等处时均要采用远距离放液。

远距离放液的方法是:

用3.5米长的绳子拴好放液把,放液把插入放液孔,人员站在距离放液把3米处进行慢慢放液。

10、回料地点上、下方5米以内不准有人逗留或平行作业。

11、挂回柱器的棚子必须牢固有劲,使用回柱器前要检查勾头、链子是否完好,不合格的回柱器不准使用,拉回柱器时人员不准正对勾头。

12、回料遇到有无行程支柱,应采用卧底方法,严禁硬拉,同时要先用小柱打好替柱方可进行卧底工作。

13、回料距正规支柱距离不少于15米,回料过程中,如煤壁片帮要停止回料,将煤帮维护好后方准继续回料。

14、回料前要将浮煤、杂物清理干净,并检查信号、勾头、小绳头等设施是否完好,不完好的禁止使用,及时更换。

15、工作面回风巷超前工作面1米回料,溜子道和切顶线回齐。

五、运输和移溜

1、运输机走勾前,先进行检查,确保各部件齐全灵敏可靠,性能良好方可起动运转。

2、各运输机司机要经过培训,到现场后要先检查后工作,操作时不准正对溜子头,运转前要先点试溜子一、二下,运转距离不超过0.5米,让运输机内的人员闪开,确认无问题后再正常运转,运转时要注意溜子内有无物料、大块矸石等,并按信号及时开、停溜子。

3、掐接溜子链条时,紧链器要挂牢,要有专人掌握控制器,掐链子人员必须站在溜子两侧,严禁在溜子内工作。

4、起吊溜子时,首先将溜子停电闭锁,然后加固好吊溜地点的支架,身体不得伸入溜子下工作。

5、使用溜子带料时必须做到:

(1)与司机联系好;

(2)料要一字形依次摆平放稳;(3)物料必须停运转后再放入或逮出;(4)放料时先放前端,逮料时先逮后端;(5)沿途每15米要设一人观察物料情况并配带哨子;(6)料过转载地点时,必须提前5米逮出并设专人摆放;(7)弯料及超宽料不得使用溜子带运,巷道高度低于1.4米时,严禁用溜子带料。

6、顺槽溜子头压溜子尾要大于500MM,否则,溜子尾要打好压柱,年有溜子减法匀要打压柱,压柱用直径16CM圆木打稳打牢,工作面溜头(尾)均要打好压柱,溜子头1根,溜子尾2根。

7、工作面移溜方式:

采用人工分段移置。

溜子采用液压千斤顶(也可用单体液压支柱替推),沿工作面倾斜方向每4至6米装一个。

8、移溜顺序:

自下而上顺序移置。

9、移溜步距和要求:

移溜步距为1.2米,溜子弯曲10至15米。

溜子不运转时应停止移置,移溜子头尾均不准开溜子,待溜子头尾移够宽度后及时打上压柱,然后方准开溜子。

移溜时严禁煤矸进入溜子,溜子推够宽度后及时打正规柱子。

10、使用单体液压支柱推溜子时,其生根柱必须正规有劲,否则,必须重新加固。

11、溜子推够宽度后,必须将推溜子的单体支柱站立,按全承载支护要求打好,面内严禁有睡倒支柱。

六、提高煤质和煤炭回收

1、严禁大块矸石进入溜子,溜子司机必须将溜子内的大块矸石捡出。

2、严格控制放炮对顶板的破坏程度。

3、严格控制采高,不丢顶底煤,浮煤清扫干净。

4、破碎顶板以手镐刨为主,以防漏顶。

七、安全出口与端头支护

1、上面材料道下帮、溜子道上帮、腰巷上、下帮自煤壁线向外20米,上面材料道上帮、溜子道下帮自煤壁向外10米,向里至切顶线扶一梁一柱走向棚加强支护。

2、出口高度:

三道出口20米范围内巷道净高不低于1.6米,50米范围内无失修的棚子。

3、出口宽度:

上出口及腰巷、溜子道,出口向外20米范围内人行道宽度不小于0.7米。

4、前后工作面的错距不大于工作面的最大控顶距。

5、工作面出口的支柱与超前修护支柱的距离不大于0.7米。

6、替改和摘除工作面溜子头煤壁侧的支柱,推溜子够1.2米后,及时打上正规支柱。

八、其它规定

1、材料道和各电绞眼的电绞走勾时严禁行人,行人时严禁走勾。

2、两道文明生产必须做到:

(1)巷道净高不低于1.6米;

(2)所有支架必须完整无缺、无断梁折柱、无空帮、空顶现象;

(3)行人侧宽不小于0.7米;

(4)巷道无积水,有积水时不超过5米长,0.1米深,无浮碴、杂物,物料码放整齐有牌。

3、工作面用的油枪每次用完后,应将其挂在煤壁第二排支柱的手把上。

 

第六章避灾路线

1、当发生火、瓦斯、煤尘事故时避灾路线为:

工作面(事故点)2106材料道、溜子道采区皮带下山主斜井地面

2、当发生水灾事故时的避灾路线为:

工作面(事故点)2106材料道、溜子道

采区皮带下山主斜井

采区轨道下山回风石门副斜井

地面

3、救灾路线与避灾路线相反。

4、发生上述事故时现场受灾人员应在班组长、安全员、瓦斯员或有经验的工人带领下,沿避灾路线有秩序地进行撤退,并尽快地进入进风流中,同时与调度室取得联系,必要时应尽快佩戴自救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