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云计算在金融业的应用探索.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212375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2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云计算在金融业的应用探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国云计算在金融业的应用探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国云计算在金融业的应用探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国云计算在金融业的应用探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国云计算在金融业的应用探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云计算在金融业的应用探索.docx

《中国云计算在金融业的应用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云计算在金融业的应用探索.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云计算在金融业的应用探索.docx

中国云计算在金融业的应用探索

  

 

  

中国云计算在金融业的应用探索

 

  

 

 

 

 

 

 

 

   

 

 

 

 

 

一金融业云计算技术发展、应用与展望

数字化转型是金融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以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5G为代表的“新基建”将进一步加快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进程,助力金融账户、支付、融资、风控等原有业务的重塑和核心能力重构,并推动金融机构从产品设计、运营管理到客户服务等各个领域的全面创新。

作为金融数字化的重要基础设施,云计算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提供了基础支撑,其与金融行业的深度融合是互联网时代的必然选择。

云计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广度和深度也在进一步提升。

(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情况

1.桌面云快速兴起

随着新一代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速度得到了质的飞跃,用户终端与后端大规模云资源的连接速度得到了有力保障,为桌面云的发展和使用奠定了基础。

桌面云的使用,以及企业内部办公使用,逐步向公有云推进。

2.全球化布局日益完善

由于业务出海布局的需求和产业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在海外地域部署服务。

在传统互联网模式下,建设机房、维护设备等大额投资对于大量中小企业来说难以承受,云计算成为其首选解决方案。

当前各大云厂商在全球多个洲部署了节点,各个企业能够方便快速地通过云厂商在海外部署业务、扩张规模。

3.云国产化进程加速推进

国家大力提倡自主可控能力,引起国内各大云厂商的关注和重视,加速推进了金融领域云技术国产化的进展。

当前,以飞腾、鲲鹏和麒麟芯片、UOS国产操作系统为基础的云基础技术矩阵,正在全面加速推进。

另外,国产数据库的发展非常迅速,尤其是国内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很多国产新型数据库的应用创造了全球独一无二的场景。

这在很大程度上缩小了国产数据库和以Oracle为代表的传统数据库之间的差距,甚至在某些层面呈现赶超之势。

4.数据迁移技术涌现

在金融业务场景中,数据的同步和迁移是常见需求,例如保险行业常见的总分系统架构,多个子库需要实时地将业务数据同步至总库汇总查询;银行核心交易系统中,需要将交易数据实时同步至分析子系统进行报表、跑批等业务操作。

随着国产化浪潮的推进,从Oracle或者DB2数据库将异构数据迁移至国产数据库的需求已经迫在眉睫,其中涌现了不少优秀的国产数据迁移同步工具。

5.微服务中间件技术取得进展

围绕微服务生命周期展开的技术更新,在开发方面,各厂商微服务中间件产品开启了对多语言的支持;在运维和运营方面,各厂商也相继提升全链路调用分析、全链路灰度发布等能力,为运行态的微服务提供保驾护航的利器。

围绕金融场景展开的技术更新,各金融机构对微服务中间件的需求不仅仅局限于提高开发效率、保障系统安全稳定、降低运维成本等基础方面,还希望将日常处理上亿交易流水的系统迁移上云,会更进一步要求其所依赖的微服务中间件具备强大的分布式事务处理能力、任务调度能力、分布式配置能力等。

而云厂商也纷纷基于自身强大的技术实力,在这些方面推出相应的功能特性,有些还将其作为单独的中间件产品推向市场。

6.消息队列中间件技术取得进展

从产品类型看,国内厂商针对不同的细分场景发展出多种消息队列中间件产品,例如面向移动互联网以及物联网领域的轻量级消息队列中间件,主要针对移动互联网以及物联网IoT场景的消息传输特点;应用于对可靠性和一致性要求较高的交易场景的消息队列中间件,通过三备份机制保障消息不丢失;满足高吞吐要求的消息队列中间件,在日志传递、数据实时处理、IoT等场景中应用广泛。

从开源生态看,当前国产的消息队列中间件产品都在从自研向与开源合作共生的方向发展,原因在于当下许多企业在业务上云前已经在使用一些稳定的开源产品,另外,开源社区的活跃性以及行业标准,能更加吸引企业开发者使用它们作为技术方案选型。

于是,云厂商现在更倾向于基于开源产品进行诸如跨区高可用部署、集群极速扩缩容、消息监控可视化等方面的改进。

(二)云计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主要应用

1.云计算技术在银行业的主要应用

目前,云计算在银行业的应用呈现私有云、公有云(或行业云)和混合云共同发展的趋势。

大中型银行具备更丰富的技术积累和人才储备,在云平台的建设上投入较多且有丰富的经验,主要以私有云为主,与互联网相关的边缘性业务选择公有云。

部分头部银行借鉴互联网科技厂商的建设思路,重点做大自己特色的金融行业云服务,快速对其生态上下游、同业提供金融科技输出。

小型银行则在积极探索业务上云路线,由于业务体量、规模和资源的限制,除了开展自建私有云的建设实践,也考虑银行同业的科技输出平台,或符合严格监管要求的行业云。

创新型的互联网银行则通过和云服务厂商的深度合作采用全部上云架构,率先体验到云计算为银行业务带来的便捷性和创新性。

在关注云平台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银行也越来越关注云生态黏性带来的金融业务价值。

2.云计算技术在保险业的主要应用

国内保险业普遍面临着数字化转型发展的任务,要求保险企业从经营理念、商业模式、产品设计、销售渠道、运营管理等多个维度提升创新能力,云计算和金融科技已经逐步成为保险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

(1)保险行业云计算应用的现状

从技术特性来看,云计算集成海量存储和高性能的计算能力,其按需服务、高可扩展性、虚拟化等特点,符合保险行业的灾备及核心系统连续性、高效性、稳定性、跨地域性的需求,具有明显的技术与需求的契合点。

从成本收益来看,企业无论借用外部运营商搭建的“公共云”,还是建设企业内部的“企业云”,通过应用云计算虚拟化技术,都可以大大减少IT基础设施投入,减轻企业建设数据中心及日常数据管理的成本压力。

从技术成熟度来看,目前国内外IT领军企业都在加快研发成熟的IaaS基础设施服务和PaaS平台服务以及SaaS软件服务,相关技术已相对成熟,保险企业可以灵活运用这些技术和工具,有针对性地提升管理和运营效率。

从技术安全性来看,为了保证敏感信息在“云”中的保密性和安全性,云计算目前已经开发了一系列技术手段以保障应用安全。

随着我国对数据安全的监管不断加强,云计算在数据安全上的可靠性也有望不断提升。

(2)保险行业云计算典型应用场景

应用场景之一:

基于金融云实现业务系统快速上云。

金融云具有只服务于持牌金融机构,与公有云隔离;为金融机构量身定制解决方案;运维等级、安全资质、可用性比公有云要求更高等独特的优势。

对于保险行业而言,金融云特别适合中小型保险公司以及新筹建的保险公司,有助于降低其一次性投入成本,实现全业务系统快速上云。

应用场景之二:

混合云模式,稳态敏态融合双模架构。

目前保险企业会优先考虑使用云计算技术建设IT系统,但由于大中型保险企业IT系统应用具有历史包袱较重的特点,对安全性、成熟度、合规性等顾虑较多,因此越来越多的保险企业最终采用混合云模式,推行稳态敏态融合IT双模架构。

应用场景之三:

云计算与人工智能、音视频等新技术融合,协同发展数字化运营体系。

产品创新场景,保险企业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产品和服务创新中,针对不同群体推出精准化定制的创新产品;智能运营场景,通过AI技术,快速分析提取客户投保、理赔的影像资料中的结构化数据信息,精准识别风险,实现智能化、自动化核保核赔;远程展业场景,保险企业日常运营和管理工作逐步走向线上、远程、可视化模式,近期零接触式销售和服务受到监管部门的认可和保险行业的关注,各个公司纷纷推出基于远程音视频的展业工具;远程办公协同场景,通过远程会议轻松开展公司级、部门级会议,支持高品质、低延时多方互动会议交流和产品培训等场景。

应用场景之四:

核心业务系统基于分布式云架构改造,实现企业发展自主可控IT战略。

业务应用系统微服务化是保险企业实现业务中台和支撑业务快速敏捷迭代发展的首选路径。

目前主流方向以虚拟化、容器、分布式数据库、分布式缓存、消息队列等作为底层技术组件,采用兼容主流开源技术体系的微服务平台作为业务应用微服务框架。

而这些技术组件、微服务平台、监控、研发运维一体化平台等都在云计算平台上以服务化、标准化、敏捷、弹性伸缩的形态提供服务,从而可以快速推进保险企业新一代业务系统的转型升级过程,为推动保险企业推进业务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保障,也为保险企业提供了发展自主可控IT战略的最佳实践路径。

3.云计算技术在证券行业的主要应用

随着智慧金融的快速发展,证券业务日趋线上化,证券机构的IT系统架构也从传统的稳态管理转向稳敏双态管理,既需要确保关键应用系统的安全、可靠、稳定,又需要充分发挥云计算弹性、灵活、敏捷的优势。

目前,证券行业主要使用私有云、公有云和行业云这三种部署模式,充分利用各方案优势,通过混合云方式实现稳敏双态的证券行业新型IT架构。

目前,在证券行业的混合云架构中,以私有云为核心的基础设施架构承载着绝大部分关键业务系统,包括交易、清算、银证、账户、资金等应用,在应用和数据层面确保安全、可控,充分满足证券行业的合规监管要求。

同时,利用云计算技术构建基于X86服务器的基础设施集群,降低对商业、封闭软硬件的依赖,并通过私有云的自助化和PaaS提升资源交付效率,敏捷响应业务变化。

在证券行业中,公有云被广泛用于承载需求变化敏捷、突发或短期性需求、不涉及敏感数据(如用户数据、交易数据)的应用系统,比如行情系统、资讯系统等。

公有云具有弹性、灵活、资源覆盖广泛的优势,高度契合行情、资讯系统的特点,业务高峰期可以实现容量和站点覆盖的快速扩展,业务回落时可以按需缩减资源。

借助公有云的广泛资源覆盖,能够有效改善行情、资讯等系统的客户体验,提升IT资源的投入产出比。

依托上述优势,公有云可以作为私有云的良好补充,帮助证券机构解决业务弹性和资源储备之间不平衡的难题。

行业云基于自主可控、安全合规的技术体系,结合多年金融科技实践,为证券行业的市场机构打造了满足行业监管要求、契合行业特点的云服务平台,面向证券行业提供云化收益显著且充分合规的云服务。

运用行业云服务,既能加强行业的标准化建设、促进合规,又能助力行业的降本增效。

例如,证券机构在开户、业务办理等场景下存在大量的人脸核身、OCR等AI能力的需求,如果采用公有云AI服务,可能存在客户信息泄露的合规隐患;而私有云自建AI服务的投入成本较高,且难以跟随业务需求迅速扩展;行业云的AI服务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痛点,按需即用、弹性灵活、安全合规,发挥了行业云的规模效应优势。

此外,行业云将充分发挥行业的聚集效应,共同探索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在行业的场景与应用,有效降低证券机构对于新兴技术的应用门槛,降低基础性、重复性投入,加快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目前,证券行业主要应用混合云架构,各个云解决方案优势互补,构建自身安全合规、敏捷弹性的基础设施架构体系,通过云计算技术助力证券行业敏捷、稳定发展。

(三)云计算技术发展面临的问题

1.安全问题

(1)云上攻击问题

相对于传统的IT基础建设,云生态环境使用虚拟化技术进行资源共享,具有相对复杂的架构和逻辑层次。

同时,由于云技术本身的共享特性,内部各层次相互关联,暴露在公众视线的资产、服务、接口更多,因此,攻击者可利用的攻击面增大,可使用的攻击路径增加,由单一租户问题引发多租户问题以及由单点问题引发多点问题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

金融机构可选择使用私有云和行业云模式,同时主流云计算服务商所具备的云安全防护能力,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产品的可用性、智能性、安全性,防范黑客的攻击。

(2)云安全策略问题

部分机构将IT基础架构迁移到云的过程中,由于对云上的安全体系建设缺乏经验,导致迁移到云中的IT资产缺乏安全性体系架构和策略,从而容易遭受黑客入侵,使得云上资产和数据面临极大的安全风险。

对于金融行业而言,重点是选择安全可靠的云服务提供商,建立一套合适的安全体系架构并制定可靠的安全策略,更多地利用云厂商提供的云原生安全能力,增强云环境中的可见性,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风险,同时为金融科技的发展提供良好而坚实的支持。

(3)云主机安全问题

云主机作为承载金融机构业务及内部运转的底层平台,其稳定、安全地运行是金融机构正常开展业务的前提。

如果黑客攻击了云主机,通常会给金融机构造成严重的危害和损失,保护主机安全是云上安全的关键一环。

整体上看,金融行业在漏洞及安全基线方面的风险呈现上升趋势。

(4)账户安全问题

随着云解决方案逐渐盛行,组织的网络、资源、服务部署变得越来越集中,账户劫持所带来的攻击影响也逐渐放大。

为了应对此类威胁,金融机构可以使用云服务提供商提供的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策略,避免在服务提供商层面影响更大范围的云服务使用者,云服务使用者同样需要做好账户分离和监管等相关工作,双方共同努力应对可能的账户劫持和利用风险。

(5)内部威胁问题

业务上云后,有访问权限的员工、承包商或其他业务合作伙伴,都有可能恶意使用或滥用访问权限,内部具有访问权限的普通员工也有可能因安全意识缺失、错误的软件/服务配置或者不规范的软件使用等造成内部安全威胁。

针对内部威胁,云服务提供商除提供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策略外,也有相对应的监控和风险控制机制来应对。

作为云服务使用者,除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外,还需要遵循职责分离和最低特权策略,同时内部建立账户监控和访问限制等安全控制措施。

2.网络问题

(1)网络可靠性问题

云计算中供租户使用的多种网络功能往往通过NFV化的服务器实现,NFV化的网络设备常常靠多台服务器节点组成集群实现高可用,但NFV设备集群化本身又带来网络的复杂性,网络复杂性的增加必然带来不稳定因素。

云计算中大量功能转移到虚拟化服务器上来分布式实现,削弱了各项性能和容量指标的确定性。

云计算中分布式虚拟化提供的网络功能技术指标往往依靠大规模应用的使用检验,对安全性要求极高的金融行业,往往需要选用经过大规模用户验证的云架构或产品。

(2)网络架构可运维性问题

多租户的云计算架构中,在基础网络之上使用Overlay技术提供租户隔离的VPC虚拟网络的做法,通过将租户私有网络和基础网络解耦,大大提升了云资源使用的灵活性和便利性,但同时使得网络结构变得复杂,给云计算的网络运维带来了较大的挑战。

网络升级是运维工作中的重要内容,金融机构在网络割接的同时要保证业务连续性。

目前大多数情况下都无法做到业务无感知平滑升级,通常采用的办法是新建数据中心启用新架构,待老数据中心业务逐渐迁移或自然消亡。

(3)广域网流量管理问题

目前金融机构广域网通过租用运营商专线连接数据中心与各地分支机构,并配备冗余线路来提高网络可用性,为了充分利用宝贵的线路资源,将不同类型流量部署到不同线路并形成互为备份的冗余机制,启用复杂的QoS(服务质量)队列进行针对性的业务保障和管控。

存在的问题有,首先,人工维护的QoS队列配置非常复杂,而流量随着业务开展具有动态变化特征,静态配置的QoS队列无法及时感知各类流量的变化特征;其次,现有网络管理平台缺乏流量感知能力,无法从全网视角实时感知网络流量状况;再次,当广域网线路质量下降(如丢包、时延和抖动)时,现有路由协议无法实时感知并实现线路动态切换;最后,传统路由协议无法依据业务类别灵活选择线路,造成带宽使用不均衡,存在线路资源严重浪费的现象。

目前业界各主流厂商推出广域网SD-WAN流量调优解决方案,但主要适用于应用流量单一的互联网环境。

各设备厂商自行研发了控制器软件,但方案既缺乏对整个网络的链路、队列和关键应用的动态感知能力,也不具备更细粒度的灵活调度能力。

同时,传统广域网SD-WAN方案在转发层面采用笨重的MPLS-TE静态隧道技术,需要同步配备RSVP(资源预留协议),整个方案复杂度高、灵活性差,无法满足复杂网络状况下智能流量调优的需求。

上述问题反映出当前广域网流量管理方式需要进一步优化完善。

3.合规问题

(1)日志保存及审计问题

在云服务模式下,硬件变更及底层系统操作日志,都应被完整记录,可供用户收集、分析,也可供第三方进行审计。

例如PCI-DSS明确要求,所有安全事件、所有关键系统组件的日志都应每日检查,并制定明确的日志保留政策。

诸如此类的认证都要求云服务供应商能够提供明确的可审计的相关条目。

(2)业务连续性问题

《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监管指引的通知》(银监发〔2011〕104号)定义了特别重大运营中断事件的分类,明确提出了业务连续性时间目标。

因此,金融行业对云计算服务商的运营支撑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常见的如两地三中心架构、实时数据备份等容灾架构设计,都可有效降低业务中断风险。

4.其他问题

(1)统一接口标准问题

当前公有云、私有云厂商较多,各个厂商都有自己的一套云平台接口,当业务多平台部署时,给整体的系统管理造成困难。

因此制定一套行业共同遵守的统一云接口非常迫切,可以加速业务的上云和多平台混布。

(2)管理组织结构问题

租户自服务是云计算相较于传统IT基础架构最大的优势之一,但租户自服务也带来了管理方式的变化。

传统数据中心架构下,业务部门只需向数据中心提资源需求及互通需求;而在租户自服务的云计算场景下,业务部门需要在云上规划自己的私有网络。

这给金融客户原有的IT系统管理结构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可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推进的适应过程。

(四)云计算在金融领域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云计算可以帮助金融机构实现金融服务的场景化、数字化、智能化、聚合化。

利用云计算技术支持业务数字化创新和场景化金融服务能力输出,是目前金融科技发展的重要趋势。

1.业务上云助力数字化创新

数字化转型已成金融行业的共识。

数字化转型必须具备三个要素:

数字化的技术核心、敏捷智能的业务平台和无边界的数字生态。

构建与业务发展相匹配的云基础设施,将数据和应用迁移到云端,并借助云平台上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创新技术为业务赋能,成为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必由之路。

业务上云可以对金融机构的IT架构和运维体系进行全面重构,通过银行金融能力和金融场景的能力开放,与生态伙伴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并可以针对不同的行业场景快速推出相对应的金融解决方案,从而帮助金融机构全面深化数字化服务渠道,打造数字化金融产品创新,提升数字化洞察能力,获得富有转型意义的商业成果。

2.构建生态云输出金融科技服务

银行业金融机构纷纷成立了金融科技公司。

打造行业生态云平台,依托云基础设施向同业和市场提供科技服务和业务服务,是银行金融科技公司的重要业务形态之一。

行业生态云可以实现内外部全方位的金融资源交换,为行业服务、市场合作、产业融合、孵化创新和产业优势能力的引入与汇聚提供场所。

根据云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的不同,行业生态云可以进一步细分为金融行业云、非金融行业云等不同形式,并可根据不同客户的上云需求,逐步实现生态云服务的不断丰富和能力的持续增强。

3.云计算核心技术安全、自主、可控

在金融行业上云的趋势下,云计算平台已经成为金融领域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

稳步推进云计算核心技术安全、自主、可控,对于防控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云计算的核心技术涉及云平台、数据库、中间件、大数据、安全产品等多个领域。

金融机构开展信息化产品应用创新,逐步探索国产化产品在云计算关键技术领域中的替代作用,不仅可以打破金融行业核心业务对国外软硬件产品的长期依赖,降低信息化建设成本,而且可以基于自主可控技术构建兼容开放、可持续发展的金融应用生态,达到国家和金融行业的安全标准和可信要求。

4.云计算技术应用标准日趋规范

金融行业上云具有行业方面的高标准、数据安全方面的高等级、监管方面的高合规等多重要求。

2018年,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发布了《云计算技术金融应用规范》,对金融行业云计算应用的技术架构、安全管理和业务连续性提出了管理要求,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选型和建设云服务,同时要求银行科技公司等云服务提供商提供更加规范和可信的云服务。

目前,《云计算技术金融应用规范》已经成为金融行业云计算建设的重要依据,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将研究制定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应用的监管规则,引导云计算在金融领域的合理运用。

二云计算应用探索与案例

(一)光大银行数据库平台云

数据库即服务(DBaaS)是一种数据库平台建设架构和数据管理运营方法,在云计算的框架下,它能够将数据库功能作为服务提供给一个或多个应用使用。

光大银行于2018年启动了数据库平台云建设项目,2019年该项目落地交付使用。

该项目充分发挥了数据库产品的技术特性,提供了开发、测试和生产环境的平台化数据库服务,相比传统分散安装、独立管理的数据库部署模式,具有交付快捷、资源投入少、维护成本低等优势。

光大银行数据库平台云支持以下功能。

不同应用租户共享数据库平台云的计算、存储、网络资源,并且支持这些资源的灵活调配及资源隔离。

以按需、自助式方式提供数据库服务,包括但不限于数据实例分配、计算及存储资源分配、数据合规性检查、SQL审核与优化建议、数据库性能分析与优化建议、数据迁移、正文备份集中管理等服务。

遵从“新建数据库优先”“低压力数据库优先”“外围系统数据库优先”的原则,生产系统的数据库逐步接入数据库平台云,使用丰富的数据库服务。

以正文备份集中管理服务为例,目前超过50%的生产数据库正在使用该服务。

此前,正文备份由每个系统各自设计、分散管理,没有统一的标准,每个系统的备份对象、备份频率、备份工具、备份路径、对备份成功与否的判断不尽相同,也很少有条件做恢复验证。

当生产系统真正需要恢复数据时,若没有熟悉应用设计的人员在场,故障处置效率大打折扣。

但接入数据库平台云之后完成了三个统一:

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验证,即备份标准统一、备份工具统一、备份文件统一进行编目管理,设置生命周期。

在专用的验证数据库中,对备份的文件定期进行自动恢复验证,确保备份文件实际可用。

实践表明,数据库平台云为信息系统建设提供更好的敏捷化供给、标准化部署、数字化管理、服务化输出。

在开发阶段,技术服务前移,提升开发质量;在测试阶段,提升测试效率,准确分析测试数据;在生产运行阶段,降低标准系统运维成本,提升关键系统运维质量,运维人员可深入掌控数据库运行信息和资源消耗,关联业务发展,评估容量趋势,同时集中专业资源,精细化运维关键系统。

(二)“人保云”应用实践

人保云是支撑中国人保新架构落地的底座。

基于多地、多中心模式的人保云采用业界先进的云服务架构体系,为新架构的业务应用提供高可用、高可靠的弹性基础资源支撑。

人保云如图1所示。

人保云可以提供三种服务模式:

一是IaaS服务,该服务将计算、存储、网络等基础设施封装成服务交付给用户;二是PaaS服务,该服务将新架构应用所需要的数据库平台服务、应用平台服务、容器服务等全套环境封装成服务直接交付给用户;三是SaaS服务,该服务直接将业务应用以云服务的方式交付给用户。

图1人保云

基础架构采用稳态敏态双模融合架构,支持随需而动的资源按需敏捷交付。

人保云基础架构采用双模架构模式,即稳态架构模式和敏态架构模式,逐步构建传统架构的稳态环境和云服务化的敏态环境。

基于云服务模式提升弹性扩展能力,支持随需而动、即插即用的基础架构资源按需敏捷交付,按需支持业务持续发展。

相较于传统资源交付,资源整体交付就绪时间从周级缩短到小时级。

1.敏捷部署和在线投产

为了支撑不断涌现的新业务模式,信息系统必须快速响应业务需求。

实现敏捷交付关键在于建立组件化、积木式的应用构建方式,在应对业务变化时,仅对某一块或几块“积木”(功能组件)进行调整,避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规模重构。

人保云新架构应用全面基于分布式微服务架构体系,同时规模化地运行在容器平台上。

为了应对这样的架构带来的在开发交付运维上的挑战,人保云依托研发运维一体化平台,实现在线投产,全流程灵活可配置、高度自动化、有效控制质量,不停机快速上线。

2.资源智能弹性扩缩

在传统模式下,当面对突发的业务访问高峰时,系统扩容需要几小时才能完成,往往会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