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初一上册说课稿打印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20787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97 大小:278.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初一上册说课稿打印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数学初一上册说课稿打印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数学初一上册说课稿打印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数学初一上册说课稿打印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数学初一上册说课稿打印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初一上册说课稿打印版.docx

《数学初一上册说课稿打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初一上册说课稿打印版.docx(9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学初一上册说课稿打印版.docx

数学初一上册说课稿打印版

1.1《正数和负数》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教材所处位置,是小学所学算术数之后数的范围的第一次扩充,是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学习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了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的表示方法,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向学生渗透"对立统一"、"实践第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学习习惯。

3、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负数的意义,

难点:

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二、学法指导:

1、学情分析:

鉴于初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概念的理解能力不强,精神不能长时间集中,但思维比较活跃。

2、知识建构、心理调节方法的指导: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学会应用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使学生不仅学到科学探究的方法,而且体验到探究的甘苦,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愉快和进步。

三、教学方法:

采取启发式教学法及情感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用大量的实例和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节学习情绪。

并利用计算机和投影胶片辅助教学,增大教学密度。

      教学过程的设计,分为四部分。

      

(一)、创设情境,引入负数;

      

(二)、联系对比,突出重点;

      (三)、课堂练习,及时反馈;

      (四)、总结提高,渗透德育。

      在引入部分,我通过介绍数的产生与发展,向学生渗透"实践第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原始社会,从打猎记数开始,首先出现自然数,经过漫长岁月,人们用数"0"表示没有,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在丈量土地进行分配时,又用小数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

使同学们感到,数的第一次发展都是为了满足社会生产与生活的需要。

      随之提问:

同学们小学都学过哪些数?

      为了给下节课讲述有理数概念及分类作好铺垫,我把学生们答出的数归类为整数和分数。

      那么小学学过的这些数能否满足社会生产生活及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呢?

      为了体现负数是从实践中产生的,我选择了三个学生较熟悉的例子,用计算机显示动画效果,采取形象化教学。

      (计算机)比如零上5°C,它比0°C高5°C,可记作5°C,而零下5°C比0°C低5°C,怎么表示呢?

珠穆朗玛峰高出海平面8848米,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米,怎样表示二者的海拔高度?

又如向东走3米与向西走3米、收入50元与支出50元等等。

还可以联系抗洪实际,让学生思考怎样用数学来区分高区警戒水位1米与低于警戒水位1米呢?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积极的思维参与,兴致勃勃的参与学习活动,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共同进入角色。

      以上实例说明,小学学过的那些数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而且数的局限也阻碍了数学自身向前发展。

如小学遇到0-2、3-5这类题我们束手无策。

以上种种矛盾及不便我们如何解决呢?

      使学生感到数的扩充势在必行,扩充的根源是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及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既然小学学过的数不能满足需要,我们需要引出新的数。

根据同学们的生活经验,零下5°C,比0°C低5°C,那么有没有比0还上的数呢?

此时,负数已到了呼之欲出的地步,学生顺利地接受了这一事实,负数自然而然的引出了。

接下来讲解正、负数的定义及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我采取联系对比的方法,始终不脱离小学所学知识。

在给出正、负数的定义时,我采取比较轻松的态度,尽量避免使概念复杂化:

小学学过的大于零的数就是正数,负数就是在正数前面加上一个"-"号。

让学生觉得数学并不难学。

在讲述正、负数的表示法、读法后,强调这里的"+""-"是性质符号,虽然与表示运算符号的加号、减号涵义不同,但又能完全统一,因此形式上是一样的。

在学运算时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从温度计上观察0°C以上的温度用正数表示,0°C以下的温度用负数表表示,说明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小于0,0是正数与负数的界限。

因此,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0是非正非负的中性数。

对于0的认识,我们小学知道,0表示没有,又知道0的一些性质:

0不能作除数、0乘以任何数都得0等。

其实,0不仅仅表示没有:

比如:

0°C并不是没有温度,水位线定为0米并不是没有高度。

在实际意义中,0是用来表示基准的数,比如海平面、警戒水位等。

因此,0是一个实际存在的数量,它比所有正数都小,又比所有负数都大。

当然,0的内涵还很丰富,我们将在以后陆续学到。

      以上对数0表示量的意义的分析,实际上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负数的认识和理解。

正数、0、负数的大上关系在学生的头脑中初步形成,也为下一节课讲述有理数分类打下基础。

      在此选取课本练习1让学生口答,巩固对正、负数的认识。

并把课本例1作为练习给出。

目的是使学生熟悉正、负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为了突出正、负数的意义这一重点,就要突出它的实践性。

那么,与引入部分呼应,有了负数以后,那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零上5°C可记作5°C或+5°C,零下5°C可记作-5°C;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吐鲁番盆地海拔-155米;收入50元记作+50元,支出50元记作-50元等等。

同学们观察、正、负数所表示的两个意义正好相反的量,叫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有趣的是,在千世界中,有上就有下,有升就有降,有收入就有支出,有赢就有亏损。

因此,上仍相反意义的量是普遍存在的。

正、负数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能表示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为了加深学生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理解,请学生再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总结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特征:

      

(1)意义相反    

(2)同一种量

并解释相反与相异的区别。

比如向东走3米向北走3米就不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并通过以下练习加以巩固。

      由于用负数表示实际问题对学生来说很不习惯,是理解上的难点,如何讲解难点呢?

在此要向学生渗透相反意义所隐含的辩证关系。

      "+""-"作为性质符号有着更深层的涵义:

      "+"表示与问题中给出意义的相同意义,

      "-"表示与问题中给出意义的相反意义,

      如:

前进+5米,表示真正前进5米,

      前进-5米,表示后退5米,

      那么,后退-5米就表示前进5米。

并通过课本例2加以巩固。

      为了加深对正、负数的意义及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理解,我安排了这样一个练习:

      图中所示是一个零件的剖面图。

用φ30±0.07表示轴直径的误差范围,说明±0.07的意义。

      因为学生第一次见到这种标注误差的方法,很难回答。

我采取铺垫式启发,先讲解;"这是一个直径为30mm的轴,在制作过程中允许产生尺寸上的误差,既可以大些也可以小些,但不许超过一定的范围,如此标准谁能说出它的意义?

"这时,学生就会根据正、负数可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这一特点回答出+0.07表示比30mm大0.07mm,-0.07表示比30mm小0.07mm。

这样使学生把正、负数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加深了对正、负数意义内涵的理解。

      接下来是课堂练习。

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通过练习巩固知识发现不足,教师及时得到反馈,检查教学效果,采取相应措施。

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养成用所学知识去思考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学生的练习分出了梯度,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所提高,有助于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各组练习在进行中,进行后,都要掌握学生的完成情况,让学生举手,加以统计,及时纠错及再讲解,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调整练习题目的多少与难易。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我通过语言、目光、动作给予鼓励与告诉,发挥评价的增益效应。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语气、神态都会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产生影响。

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在听课过程中通过有形的精神状态如眼神等所表现出来的无形思维状态加以感知,随时捕捉反馈信息,对自己的讲课进程作出相应的调整,快、慢、停、转应用自如。

      在本节课的小结部分,首先小结本课重点与难点,然后向学生提问:

你知道是哪个国家最早使用负数吗?

负数最早记载于中国的《九章算术》中,比国外早一千多年。

借此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并布置思考题及作业,目的是把正、负数与第一章所学代数式联系起来,加深对正、负数的意义的理解。

      通过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我认识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的学习习惯,更要重视教学生做人,才能真正讲出一堂好课,真正成为一名好教师。

1.2.1《有理数》说课稿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教材所处位置,是小学所学算术数之后数的范围的第一次扩充,是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学习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

教学目标

①理解有理数产生的必然性、合理性及有理数的分类;

②能辨别正、负数,感受规定正、负的相对性;

③体验中国古代在数的发展方面的贡献.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和有理数概念.

教学难点:

对负数概念的理解和有理数的分类.

教学分析

鉴于初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概念的理解能力不强,精神不能长时间集中,但思维比较活跃。

我决定采取启发式教学法及情感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用大量的实例和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节学习情绪。

本节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理解有理数产生的必然性、合理性,通过合作探索,理解有理数的分类,精心设问,适时、适度采用激励性语言,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较好地完成有理数概念的建构,达到教学目标。

学法指导

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等活动,主动探索、发现问题;互动合作,解决问题;归纳概括,形成能力。

恰如其分的问题设计,真正的让学生进行探究,突出学生教学主体的地位。

教学程序

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在家里都见过存折吧,使用存折有什么好处呢?

老师也开了个存折,谁知道“880.00元”,“-2,000.00元”这两个量分别表示什么呢?

“-”读做负号.

存入、支出意义相反,因此称存入880.00元,支出2,000.00元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如果去掉存折中的“-”号,会出现什么后果?

都表示存入,因此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无法区分量的相反意义.

怎么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呢?

我们把表示“存入”的量规定为正,用过去学过的数(零除外)来表示,如880.00…,这样的数就叫做正数;把表示“支出”的量规定为负,用过去学过的数(零除外)前面放上“-”来表示,如-2,000.00…,这样的数就叫做负数。

正数前面有时也可以放上“+”.

强调:

①“+”可省略,但“-”绝对不能省;②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由于学生平时接触的都是体温计,对实验室温度计较陌生,因此理解负温度有一定难度。

而存折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课前可让学生回家预习,引入新课水到渠成。

(二)运用新知,体验成功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我们还会遇到很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例如月球表面白天气温可高达零上123°C,夜晚可低到零下233°C,我们规定温度零上为正,则零上123°C记做123°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