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人教版小学语文第6册全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206691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229.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982年人教版小学语文第6册全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1982年人教版小学语文第6册全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1982年人教版小学语文第6册全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1982年人教版小学语文第6册全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1982年人教版小学语文第6册全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982年人教版小学语文第6册全文.docx

《1982年人教版小学语文第6册全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82年人教版小学语文第6册全文.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982年人教版小学语文第6册全文.docx

1982年人教版小学语文第6册全文

1982年人教版小学语文第6册全文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课本(试用本)语文第六册

中小学通用教材小学语文编写组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北京出版社重印

北京市新华书店发行

北京印刷二厂印刷

1979年6月第一版

1982年1月第三次印刷

书号:

K7012.0156

定价:

0.29

页数:

135

彩色插图四幅

在艰苦的岁月里

放风筝

送水

荷花

看图学文

1在艰苦的岁月里(第1页)

  红军打退了敌人的又一次进攻,在山坡上休息。

天色渐渐暗下来,周围非常寂静。

山谷中响起了悠扬的笛声。

  吹笛子的是一位老红军。

他坐在石头上,赤着脚,身上的衣服很破了,腰里挂着驳壳枪,帽子上的五角星红得十分鲜艳。

他颧骨很高,额上的皱纹很深,浓浓的眉毛下面,一双眼睛特别有神。

一位十来岁的小红军偎依在他的身旁,右手托着下巴,侧着耳朵倾听。

小红军也赤着脚,衣服也很破,搂着一支跟他差不多高的步枪。

  这位老红军,很可能原来是个长工;小红军呢,也许原来是个放牛娃。

这一老一小都来到了人民的军队,跟着共产党、毛主席闹革命。

战斗的岁月非常艰苦,可是他们充满了胜利的信心,相信一定能够彻底打垮敌人,使穷苦人都翻身做主人,过上幸福的生活。

  小红军听着笛声,出神地望着远方。

他看到了未来,看到了希望。

2放风筝(第2页)

  星期天的早晨,天气特别晴朗。

我和哥哥拿着叔叔帮我们做的风筝,高高兴兴地来到体育场。

  到体育场来放风筝的人可真不少。

他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有的已经把风筝放上了天空,有的举着风筝正要放。

风筝花花绿绿,各式各样,有“鹞鹰”,有“鹦鹉”,有“仙鹤”,有“蜈蚣”……就是没有“大蜻蜓”。

我跟哥哥说:

“快,咱们快点儿让‘大蜻蜓’飞上天吧。

  哥哥让我端端正正地举着“大蜻蜓”,他拿着线轴,飞快地向前跑,边跑边放线。

等到他喊一声“放”,我赶紧松开手。

哥哥拽着风筝又跑了一阵才收住脚,我们的“大蜻蜓”已经稳稳当当地飞上了天空。

它那两对大翅膀微微地呼扇看,两只眼睛骨碌碌直转。

这时,有架飞机从西边飞过来。

啊,我们的“大蜻蜓”仿佛比飞机飞得还高呢。

我高兴得一边拍手一边嚷:

“蜻蜓赛过飞机啦!

蜻蜓赛过飞机啦!

  一会儿,飞来几只小鸟,它们围着“大蜻蜓”叽叽喳喳地叫,好像在奇怪地说:

“你是从哪儿飞来的呀?

好漂亮啊!

”我正看得入神,西边又飞起一只美丽的“大蝴蝶”,橘红色的身子布满墨绿的斑纹,呼扇着翅膀缓缓上升。

  天空中的风筝越来越多,热闹极了。

那金黄色的“小蜜蜂”,翘着两只绿色的翅膀,好像在百花丛中飞来飞去。

那鲜红色的“大金鱼”,尾巴一摆一摆的,好像在水里游。

还有那精致的“小卫星”,闪着金光,仿佛在宇宙中飞行……

  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飘荡,衬着瓦蓝瓦蓝的天空,是那么鲜艳,那么美丽。

课文

3一定要争气(第4页)

  童第周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

他出生在浙江鄞县一个偏僻的山村里。

因为家里穷,他一面帮家里做农活,一面跟父亲念点书。

  童第周十七岁才进中学。

他文化基础差,学习很吃力,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才四十五分。

校长要他退学或降级,经他再三请求,才勉强同意让他跟班试读一个学期。

  第二学期,童第周更加发愤学习。

每天天不亮,他就悄悄起床,在校园的路灯下面读外语;夜里同学们都睡了,他又到路灯下面去学习。

值班老师发现了,关上了路灯,叫他进屋睡觉。

他趁老师不注意,又溜到厕所外边的路灯下面去看书。

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的功课终于赶上来了,各科成绩都不错,数学还考了一百分。

童第周看着成绩单,心想:

“一定要争气。

我并不比别人笨。

别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一定也能办到。

  童第周二十八岁的时候,得到亲友的资助,到比利时去留学,跟一位在欧洲很有名的生物学教授学习。

一起学习的还有别的国家的学生。

旧中国贫穷落后,在世界上没有地位,外国学生瞧不起中国同学。

童第周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为中国人争气。

  几年来,那位教授一直在做一项实验,把青蛙卵的外膜剥掉。

这是一项难度很大的手术,需要熟练的技术,还需要耐心和细心。

同学们谁都不敢尝试,那位教授自己做了几年也没有成功。

童第周不声不响地刻苦钻研,反复实践,终于成功了。

那位教授兴奋地说:

“童第周真行!

”这件事震动了欧洲的生物学界。

童第周激动地想:

“一定要争气。

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笨。

外国人认为很难办的事,我们中国人经过努力,也能办得到。

4*陶佳学英语(第6页)

  我们班上来了个新同学,叫陶佳。

她别的功课都挺好,就是英语跟不上,她原先在的学校里没有这一门课。

英语老师很关心她,经常给她补课,还让我和她一起复习。

  每天放学以后,我们做完别的功课,就一块儿温习英语。

陶佳学得可认真了。

有些单词的音她读不准,我就帮她一遍又一遍地校正发音。

  陶佳把小闹钟放在床头上。

每天清早闹钟一响,她就起来读英语。

她把学过的单词抄在小本子上,一有空就掏出来念。

为了校正发音和多学些新词,她还天天坚持听英语广播讲座。

  一个星期天,我去找陶佳打羽毛球,老远就看见她在地上写什么。

走近一看,她正在默写“老师”这个词,有几个字母写不出。

我刚要给她指出来,她摆摆手不让我说。

过了一会儿,她把这个词默写出来了。

我说:

“你简直成了英语迷了。

”她笑着说:

“多默写一遍就多巩固一遍。

不加把劲,我怎么能赶上大家呢?

  有一次,我们俩到文具店去买本子。

陶佳指着柜台里的学习用品,用英语对我说:

这是铅笔和钢笔,那是橡皮和小刀。

还问我说得对不对。

售货员阿姨看她那样认真,赞许地笑了。

  期末,英语老师对大家说:

“这学期,陶佳的英语进步很快。

她的学习精神和学习方法,值得大家学习。

”我回想起这半年来陶佳学英语的情景,心里充满了对她的敬佩。

基础训练1(第8页)

  一、读一读,按顺序写出小写字母。

  二、读一读,写一写。

  三、读下面的句子。

  四、抄写下面的句子。

  五、对话练习。

  六、学写表扬稿。

5瀑布(第10页)

  还没看见瀑布,

  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山路忽然一转,

  啊!

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这般景象没法比喻,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

  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时时来一阵风,

  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6海底世界(第11页)

  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

  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

最大的风浪,也只能影响到海面以下几十米深。

阳光射不到海底,水越深光线越暗,五百米以下就全黑了。

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光点象闪烁的星星,那是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

  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

不是的。

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

有的象蜜蜂一样嗡嗡,有的象小鸟一样啾啾,有的象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象在打鼾。

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的时候还会发出警报。

  海里的动物,已经知道的大约有三万种。

它们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有一种鱼身体象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公里,攻击其它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

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

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海底有山,有峡谷,也有森林和草地。

植物的色彩多种多样,有褐色的,有紫色的,还有红色的。

最小的单细胞海藻,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

最大的海藻长达二三百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生物。

  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煤、铁、石油和天然气,还有陆地上储藏量很少的稀有金属。

  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7麻雀(第13页)

  我打猎回来,走在林荫路上。

猎狗跑在我的前面。

  突然,我的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闻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

  风猛烈地摇着路旁的白桦树。

我顺着林荫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

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才出生不久,是从巢里摔下来的。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扑下来,象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它蓬起了全身的羽毛,样子很难看,绝望地尖叫着。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体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

可是因为紧张,它小小的身体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

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

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哇!

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8*金鱼(习作例文)(第16页)

  每次到公园去玩,我看到池子里游来游去的金鱼,就想起小时候的一段生活。

  那时候我才六岁,正上幼儿园大班,每天回家,都要到邻居湘湘家去玩。

湘湘家有个小水池,养着许多金鱼,有红的、金黄的、银白的、黑的。

我时常趴在水池的池沿上,睁大眼睛看它们在水草间游来游去。

有一次,一条银白色的小金鱼游到我身边,我探着身子,伸手想抓住它,它尾巴一摆,躲进水草里,我可差一点儿掉到水池里去。

  我多么想自己也养几条小金鱼啊。

可是金鱼要到店里去买。

爸爸妈妈都没有空。

有一天,我从幼儿园回家,看到路旁有个卖金鱼的,木盆里有好多小金鱼,许多人围着看。

我拔腿就往家里跑,拉着妈妈来买。

我想挑几条最好的,可是那些小金鱼都十分可爱,挑哪一条好呢?

花了好多功夫,我才挑了两条红的,一条银灰的和一条黑的。

卖鱼的把四条小金鱼放在圆玻璃缸里。

妈妈帮我棒着,我欢天喜地地跟在后面。

到了家里,我小心翼翼地把金鱼缸放在床前的桌子上。

  我每天从幼儿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给小金鱼换水。

我把玻璃缸放在方凳上,换完水,搬张小椅子坐在旁边看。

多活泼的小金鱼啊!

尤其是那条黑得发亮的,它一边摆着尾巴,一边顽皮地吐着水泡。

我非常喜欢它们。

金鱼缸放在桌子上,谁也不准动一动,就连妈妈擦桌子要挪一挪,我也要自己动手,生怕金鱼受惊。

  不幸的事发生了。

那年冬天特别冷,那条银灰色的和一条红的金鱼冻死了。

我非常难受,把冻死的小金鱼捞出来,装进火柴盒,埋在院子里。

我更珍爱剩下的两条小金鱼了。

听说沙子能保暖,我就找来一碗洗沙,洗得干干净净的,把它铺在玻璃缸底上。

  第二年,爸爸妈妈调动工作,我们要搬家了。

两条小金鱼已经快两寸长了,也更可爱了。

我舍不得丢掉,就把它们送给了同院的小宇。

我再三告诉他,要好好地养,要疼爱它们。

  我多么盼望跟妈妈再回老家一趟,看一看那两条可爱的小金鱼啊!

基础训练2(第18页)

  一、读一读,再组成词语写下来。

  二、照样子,缩写下面的句子。

  三、读下面的句子,写三句话,用上带点的词语。

  四、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在适当的地方停顿。

  五、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

  六、观察下面的图。

听老师讲《小鸡的生长》以后,说说每一幅图画了鸡生长过程中的哪些特点。

说后用《鸡》做题目,按照图的顺序,仿照《金鱼》一文的观察的方法,把鸡不同时期的特点写下来。

9金色的细雨(第20页)

  我和弟弟在山坡上温习功课,

  一阵隆隆的雷声忽然从头上滚过;

  弟弟还没来得及捂住耳朵,

  金色的细雨已经从空中洒落。

  哦,原来是飞机在撒播树种,

  像一只大手把荒山抚摸;

  我和弟弟刚刚明白过来,

  细雨已经从这个山坡洒过那个山坡。

  山坡上撒满了金黄的树种,

  树种将在湿润的泥土中成活。

  树种啊,你生根吧,发芽吧,

  铁路需要枕木,房屋需要梁柁……

  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片森林,

  马尾松,红松……一棵挨着一棵;

  我和弟弟好像突然长大,

  紧握油锯,伴着风雪在林间高歌……

10春蚕(第22页)

  春天是养蚕的季节。

每到这时候,我常常想起母亲来。

解放前,我们家很穷,母亲就靠养蚕换点儿钱,给我们姐弟俩交学费。

  我们家门口有几株桑树。

春天一到,桑树才发出新芽,母亲就照例拿出几张蚕种来。

每张蚕种不过一尺见方,上面布满了比芝麻还小的褐色的蚕卵。

等桑叶长到榆钱大小的时候,蚕种上便有许多极小极小的蚕儿在蠕动。

  蚕儿的生命就是这样开始的。

母亲微笑着,把这些小生命抖落在小匾里。

匾里已经撒了一层剪成细丝的嫩桑叶。

这是母亲带着我从桑树上摘来的,擦得干干净净,剪得又细又匀。

  蚕儿一天天地大起来,桑叶也一天天地剪得粗起来。

等蚕儿长到半寸来长的时候,小匾换成大匾,就开始喂整片的桑叶了。

每天清晨,姐姐把桑叶采回来,母亲吩咐我洗了手,用毛巾把一片片桑叶擦干,再轻轻地均匀地撒在匾里。

  蚕儿越来越大了,呆在一个匾里太挤了,就分成两个匾,再分成三个匾……匾一个又一个地增加着。

母亲带着我和姐姐把隔壁的一间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当作养蚕室,把七八个匾都搬了进去。

每天深夜,母亲总要起来添桑叶。

我一觉醒来,常常看见母亲拿着烛台去喂蚕。

闪闪的烛光照着她那带着皱纹的慈祥的脸。

  推开养蚕室的门,立刻传来一片沙沙的声音,像下雨似的。

那是蚕在大口大口地吃桑叶。

那些日子,采桑叶的担子就落在父亲的肩上。

父亲用很大的桑剪把桑叶连枝剪下来,成捆地背回来。

  蚕儿快“上山”了,母亲一夜要起来两次,累得她腰酸背痛。

我和姐姐也常常起来帮忙。

母亲把蚕沙大捧大捧地从匾里清出来,姐姐把桑叶大捧大捧地放进匾里。

我用簸箕接蚕沙的时候,总看见母亲的额角上渗着汗。

  蚕儿要“上山”了。

它们被捉到用一束束麦秆扎成的“山”上。

几天以后,“山”上结满了白的黄的茧子。

母亲一面摘茧子,一面轻轻地对我和姐姐说:

“孩子,上学得用功啊!

这学费可来得不易呀……”

  我抬起头,看见母亲的两鬓又添了一些银丝。

11*喇叭花(习作例文)(第25页)

  姐姐在院子里种下了喇叭花子,我天天去浇水。

这一天早晨,我又去浇水,发现喇叭花子出芽了。

我高兴得连忙喊:

“姐姐,快来看,花芽芽出来了。

”姐姐从屋里飞快地跑出来,蹲下身子,仔细地看那刚出土的新芽。

它们显得那么嫩,那么弱,是一夜春风把它们催出土的。

  我问姐姐,喇叭花什么时候开。

姐姐说:

“要到暑假才能开。

开的花可漂亮呢,就像一个个小喇叭,有紫红的,有蓝的,有白的。

咱们得给它搭个架子,让花蔓攀在架子上。

  我和姐姐找来几根长竹竿,给喇叭花搭了个架子。

每天早晨,我们俩谁先起来,谁就先跑出去看花蔓又长了多少。

花蔓顺着架子迅速向上攀,一直攀到屋檐上。

叶子越长越密,成了一垛绿色的墙。

  一天早晨,我还没有起床,听见姐姐在院子里喊:

“小松快来,咱们的喇叭花开了!

”我披上衣服就跑到院子里。

顺着姐姐指的方向,我看到在那缀满了花骨朵的绿叶中,开了一朵紫红色的喇叭花,又娇嫩,又鲜艳。

这是我和姐姐培植出来的第一朵花,我们看着心里都美滋滋的。

  喇叭花开得一天比一天多。

稠密的绿叶衬着各种颜色的花,远远看去好像挂着一匹绿色的花布。

屋檐上也开了花,有一条蔓还悄悄到把几朵花送到邻居家的院子里。

基础训练3(第27页)

  一、读拼音,写汉字。

  二、下面的字可以组成哪些词语。

  三、读一读。

  四、听写下面的句子。

  五、找出下面句子里搭配不合适的地方。

  六、观察下面的图。

说说图中画的是什么植物,每一幅图画的是植物的那个部分,有什么特点。

说后用《蓖麻》做题目,按照图的顺序,仿照《喇叭花》一课的观察的方法,把蓖麻生长的情况写下来。

  七、有条理地回答下面的问题,再连接起来说一说。

12做风车的故事(第29页)

  二百多年前,英国有位大科学家叫牛顿。

  牛顿生在一个农民家庭里。

他在小学念书的时候,特别喜欢做手工。

奶奶给他的零用钱,他总是攒起来买锯,买钉锤,买凿子。

他整天忙着做手工,学习成绩不怎么好。

  有一天,牛顿放学回家,看见村子旁边正在安装磨面的风车。

他停下来仔仔细细地看,几乎忘了回家。

以后每天放学,他都要跑去看一阵子。

风车装好了,牛顿帮奶奶背着一口袋麦子去磨面,只见风车带动石磨,白花花的面粉从石磨周围撒下来。

牛顿说:

“奶奶,回去我也要做一个”。

  牛顿每天放学回家,就钻在屋子里,丁丁当当地忙个不停。

过了些日子,一架小小的风车果然做成了,用扇子一扇,风车就吱吱地转起来。

奶奶说:

“你的风车能磨面吗?

”牛顿天真地说:

“能!

”奶奶笑了。

  第二天上学,牛顿把他那小小的风车带去,摆在课桌上。

同学们都围上来看。

牛顿得意地转着风车,大家也夸奖他做得好。

正在这时候,同班的卡特大声说:

“牛顿,风车为什么会转,你能讲出道理来吗?

  “道理?

”牛顿从没想过,做手工还要懂得道理。

卡特看牛顿发愣了,笑着说;“光会做有什么希罕呢?

又讲不出个道理来。

真可笑!

”同学们也都笑起来。

不知被谁一推,那架小风车掉在地上摔坏了。

  牛顿羞得满脸通红。

他捡起摔坏的风车,心里难受极了,但是没有流一滴眼泪。

从此,牛顿发愤学习,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为什么,渐渐地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13爱迪生(第31页)

  爱迪生是世界闻名的发明家。

他是美国人,小时候因为家里穷,只上过三个月的学,十一二岁就开始卖报。

他热爱科学,常常把钱节省下来,买科学书报和化学药品。

他做实验的器具,是从垃圾堆里拣来的一些瓶子罐子。

他背着的那个装报纸的大口袋,经常鼓鼓囊囊的,里面有科学书报,还有化学药品和瓶瓶罐罐。

  爱迪生十二岁的时候,在火车上卖报。

火车有一节专供乘客吸烟的车厢,车长同意他在那里占用一个角落。

他把化学药品和瓶瓶罐罐都搬到那里,卖完了报,就做各种有趣的实验。

  有一次,火车开动的时候猛地一震,把一瓶白磷震翻了。

磷一遇到空气马上燃烧起来。

许多人赶来,和爱迪生一起把火扑灭了。

车长气极了,把爱迪生做实验的东西全扔了出去,还狠狠地打了他一个耳光,把他的一只耳朵打聋了。

  爱迪生钻研科学的决心没有动摇。

他省吃俭用,重新搞起化学实验来。

有一次,硫酸烧毁了他的衣服;还有一次,硝酸差一点弄瞎了他的眼睛。

他没有被危险吓倒,继续顽强地做实验。

  爱迪生试制电灯,为了找到一种价钱便宜、使用时间长的灯丝,不知做了多少次实验。

他常常在实验室里一连工作几十个小时,实在太累了,就躺在实验台上睡一会儿。

他这样不懈地努力,终于找到了合适的灯丝,发明了电灯。

后来,爱迪生又发明了电影、留声机……他一生中发明的东西有一千多种。

14*一次科技活动(习作例文)(第33页)

  少年宫组织的这一次航空航海模型表演,今天在人民公园先锋湖举行。

我赶到的时候,湖岸上已经聚集了很多学校的同学。

指挥台上摆着各式各样的飞机和舰艇的模型,都是各校的同学在辅导员老师的帮助下做成的。

  九点钟,指挥台宣布表演开始。

两个少先队员把一艘二尺来长的气垫船放下水。

随着螺旋桨的转动,气垫船划开水面向前冲去。

接着,从船底喷出强大的气流,气垫船就离开了水面,像离弦的箭一样向前飞驰。

一个参加表演的同学,通过扩音器告诉观众:

真的气垫船不但能在水上航行,还能在雪地和沼泽上航行,能越过壕沟,还能沿着山坡向上攀登。

湖里的气垫船又快又稳地在水面上奔驰着。

我兴致勃勃地边看边想:

他们能做成这么好的气垫船,真了不起!

  气垫船刚上岸,一架无线电遥控的小飞机起飞了。

飞机在空中灵活地做着各种动作:

时而盘旋爬高,时而俯冲下来,时而翻着跟头,时而侧身飞行……我目不转睛地望着,要是自己也能操纵这么一架飞机多好啊。

  随着“嗡嗡”的响声,又一架小飞机起飞了。

它飞着飞着,投下一个个小降落伞。

每个伞上都挂着一条标语,有的写着“从小爱科学学科学”,有的写着“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

降落伞象撒在天空的一朵朵鲜花,徐徐下降。

场上的小观众都仰着头,跳着,笑着,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我们还观看了“军舰发射鱼雷”、“飞机打气球”等好多项精彩表演,都有趣极了。

  表演结束的时候,指挥台宣布了下一次科技活动的内容和时间。

啊,该轮到我们无线电收发报小组表演了。

我盼望着那一天赶快到来。

基础训练4(第36页)

  一、用音序查字法,从字典里查出下面的字。

  二、读下面的词,注意带点的字。

  三、写下面的字,注意字的结构部位。

  四、选词填空。

  五、读一读,看看每组里几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六、找出下面句子里意思矛盾的地方。

  七、口述你参加过的一次活动。

要说清参加活动的时间、地点和人,进行了什么活动,最后说说自己的想法。

说后用《一次纪念革命先烈的活动》或《烈士墓前》做题目,仿照《一次科技活动》的写法,重点写好纪念活动的段落。

15游击队歌(第38页)

  我们都是神枪手,

  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我们都是飞行军,

  哪怕那山高水又深!

  在密密的树林里,

  到处都安排同志们的宿营地;

  在高高的山冈上,

  有我们无数的好兄弟。

  没有吃,没有穿,

  自有那敌人送上前;

  没有枪,没有炮,

  敌人给我们造。

  我们生长在这里,

  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

  无论谁要抢占去,

  我们就和他拼到底!

16手术台就是阵地(第40页)

  一九三九年春,著名的齐会战斗打响了。

气势汹汹的日寇刚到齐会镇,就挨了当头一棒,被我军消灭了五百多人。

  战斗在激烈地进行着。

我军的伤员陆续从火线上抬下来。

在离火线不远的一座小庙里,白求恩大夫正在给伤员动手术。

他已经两天两夜没休息了,眼睛布满了血丝。

突然,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

黑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

白求恩仍然十分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

他接过助手递过来的镊子,从伤员的腹腔里敏捷地取出一块弹片,扔在盘子里。

  敌机不断地在上空盘旋,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

师卫生部长匆匆赶来,对白求恩说:

“师长决定让你和一部分伤员离开这里。

”白求恩沉思了一会儿,说:

“我同意撤走部分伤员。

至于我个人,要和战士们在一起,不能离开。

”部长恳求说:

“白求恩同志,这儿危险,让你离开这里,是战斗形势的需要啊!

”白求恩说:

“谢谢师长的关心。

可是,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

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

部长同志,请你转告师长,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

”白求恩低下头,继续给伤员做手术。

  一连几发炮弹落在小庙的周围。

庙的一角落下了许多瓦片。

门口挂的布帘烧着了。

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

助手们赶忙把火扑灭了。

担架队抬起做过手术的伤员,迅速向后方转移。

白求恩仍然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做了一个又一个。

  齐会战斗胜利结束了。

这次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

17△二虎子(第43页)

  天快亮的时候,冀中平原的一个村子被一百多个日本兵包围了。

消息很快传到二虎子家里,二虎子的妈可急坏了,她怕老王被敌人抓走。

老王是区上的干部,头天来这里开会,还没走,住在二虎子家里。

  “大娘,你家有地洞吗?

”老王问。

  “没有。

  “有什么地方躲一躲吗?

  “也没有。

咱们另想办法。

  老王从腰里拔出手枪,想冲出去。

二虎子的妈忙拦住他说:

“这样吧,你躺在床上装病。

敌人来了,我掩护你。

  老王点点头,把手枪插在腰里。

他刚躺下,枪声响了,村里一片嘈杂,乱起来了。

一会儿又平静下来,只听见一阵脚步声,敌人已经冲进了村子。

  “出来,出来,统统出来!

”敌人打着每一家的门,直着脖子喊。

  全村的人都被赶到场上。

敌人站在四周围,闪着明晃晃的刺刀,两头还架起了机关枪。

敌人叫男的站在一边,女的站在一边,小孩站在另一边。

场上挤得满满的,大家板着脸,一点儿声音都没有。

  一个敌人走近孩子一边,说话了:

“你们一个一个走出来,把家里的人认回去。

不要认错了,认错了就要杀头,一家人统统杀掉!

”他转过身,恶狠狠地对大人说:

“不许说话,说话就杀头!

”他两只眼睛盯着男人们的脸色。

老王站在人群里,一点儿也不惊慌。

  开始认人了。

第一个走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