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西北大学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204995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25.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行为学西北大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组织行为学西北大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组织行为学西北大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组织行为学西北大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组织行为学西北大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组织行为学西北大学教案.docx

《组织行为学西北大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行为学西北大学教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组织行为学西北大学教案.docx

组织行为学西北大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

【本章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你应该能够:

1.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

2.了解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

3.使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4.理解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意义

5.了解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由来及其理论发展

第一节组织行为学的基本问题

一、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

(一)组织

1.组织是一个人群集合体

2.组织必须具有目标

3.组织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实现目标,具有一定的结构

4.组织必须遵循一定的规范

(二)心理以及心理学

1.心理的实质

(1)心理现象是人脑的机能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的、能动的反映

2.心理学

(三)行为以及行为科学

1.行为的实质

(1)巴甫洛夫(Parlor)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

(2)斯金纳(BurrhusFrederickSkinner)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

(3)勒温(KartLewin)的行为公式

2.行为科学

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

(一)个体心理与行为

(二)群体心理与行为

(三)组织心理与行为

三、研究方法

(一)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系统性原则

(二)具体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调查法

(1)问卷调查法

(2)面谈法

(3)电话调查法

(4)网络调查法

3.实验法

4.心理测验法

5.个案法

四、研究意义

(一)研究组织行为学可以帮助管理者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

(二)研究组织中个体的心理与行为,可以提高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使用人才的水平,进行因人而异的管理

(三)研究组织中群体的心理与行为,可以使管理者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凝聚力

(四)研究组织中组织的心理与行为,可以促进组织变革与发展

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

(一)心理学

(二)社会学

(三)人类学

(四)政治学、伦理学、生物学、生理学等

二、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由来

(一)科学组织理论时期:

组织行为学的准备阶段

1.泰罗的组织理论

2.法约尔的组织理论

3.韦伯的组织理论

(二)行为科学理论时期:

组织行为学的形成阶段

(三)系统组织理论时期:

组织行为学的成熟阶段

第二章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

【本章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你应该能够:

1.了解组织行为学重视人性研究的原因。

2.掌握“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和“复杂人”假设的基本内容及管理措施。

3.了解“主观理性人”假设的基本内容。

4.掌握组织行为的管理模式。

第一节西方人性假设

一、组织行为学重视人性研究的原因

二、几种西方人性假设

(一)“经济人”假设

(二)“社会人”假设

(三)“自我实现人”假设

1.管理重点的改变

2.管理人员职能的改变

3.奖励方式的改变

4.管理制度的改变

(四)“复杂人”假设

三、“主观理性人”假设

1.权变的管理方式

2.通过各种手段改造员工的偏好集合

3.建设信息沟通渠道,及时向成员提供对双方都有利的信息

4.根据个体具有的共同特征采取较为一致的管理方法

5.个体主观效用函数的多维性给组织提供了多种激励的方式

第二节组织行为的管理模式

一、专制模式

二、监护模式

三、支持模式

四、联盟模式

第三章知觉与归因

【本章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你应该能够:

1.了解知觉的概念及特性

2.了解社会知觉的含义及分类

3.掌握知觉偏见的内容及如何克服

4.掌握归因的理论

第一节知觉

一、知觉

(一)知觉的概念

(二)知觉的特性

1.选择性

2.理解性

3.整体性

4.恒常性

(三)影响知觉的因素

1.客观因素

(1)知觉对象具有的特征

(2)对象和背景的差别

(3)对象的组合

(4)动态与静态

(5)新奇与熟悉

(6)重复

2.主观因素

(1)需要和动机

(2)兴趣

(3)个性特征

(4)知识经验

(5)暗示与从众心理对知觉的影响

(6)情绪因素对知觉的影响

二、社会知觉

(一)社会知觉的含义

(二)社会知觉的分类

1.对他人知觉

2.人际知觉

3.自我知觉

(1)以人为镜,即通过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获得自我的认识

(2)角色扮演,以促进自我知觉的发展

(3)通过社会比较来认识并评价自己

(4)通过个人对自己心理活动的分析来实现自我知觉和自我评价

(三)知觉偏见

1.第一印象

2.晕轮效应

3.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4.定型

5.定势效应

第二节归因理论

一、归因的概念

二、归因理论

(一)海德(Heider)的归因理论

(二)维纳(Weiner)的归因理论

(三)凯利(Kelley)的归因理论

(四)常见的归因偏差

1.观察者与行为者的归因不一致性

2.涉及个人利益与否导致归因不一致

3.忽视普遍性的偏见

4.情感因素的影响

第四章情绪、情感与管理

【本章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应该能够:

1.了解情绪与情感的概念、功能

2.掌握情绪与情感对人的影响

3.了解爱抚管理的概念、特点

4.掌握爱抚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措施

5.了解情绪智力的概念、基本结构

6.掌握情绪智力在管理中的应用

第一节情绪与情感

一、情绪与情感概述

(一)情绪与情感的概念

(二)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三)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1.适应功能

2.动机功能

3.组织功能

4.信号功能

二、情绪、情感对人的影响

(一)情绪、情感对健康的影响

1.情绪状态与免疫系统

2.情绪状态与求医行为

3.情绪状态与心理适应

4.情绪状态与不健康行为

(二)情绪、情感对管理的影响

1.认知

2.激励

3.领导能力

4.人际关系

第二节爱抚管理

一、爱抚管理的内涵

二、爱抚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措施

三、爱抚管理的实施效果

第三节情绪智力

一、情绪智力的含义

二、情绪智力的基本结构

(一)情绪的评价和表达

(二)情绪的调节

(三)利用情绪解决问题

三、情绪智力在管理中的应用

(一)录用和选拔

(二)培训

(三)管理行为诊断

第五章态度与工作满意度

 

【本章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你应该能够:

1.了解态度的概念、结构、特征

2.掌握态度对组织行为的影响

3.掌握态度形成和改变的理论

4.了解如何改变员工的态度

5.了解态度的测量

6.了解工作满意度的概念、内容及其测量

7.掌握如何提高工作满意度

第一节态度

一、态度的概念

二、态度的结构

(一)认知成分

(二)情感成分

(三)意向成分

三、态度的特征

(一)社会性

(二)对象性

(三)稳定性

(四)内隐性

四、态度对组织行为的影响

(一)态度影响社会性判断

(二)态度影响挫折容忍力

(三)态度影响学习效率

(四)态度影响工作效率

五、态度形成和改变的理论

(一)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

(二)海德的认知平衡理论

(三)墨菲的沟通改变态度理论

(四)勒温的参与改变理论

(五)凯尔曼的态度改变与形成三阶段论

六、如何改变员工的态度

(一)宣传法

(二)员工参与法

(三)组织规范法

七、态度的测量

(一)量表测定法

1.五点法

2.七点法

3.十一点法(又称瑟斯顿量表)

(二)观察记录法

(三)生理反应法

(四)自由反应法

第二节工作满意度

一、工作满意度概述

(一)工作满意度的含义

(二)工作满意度的内容

1.工作背景的满意程度

2.工作群体的满意程度

3.组织的满意程度

(三)决定工作满意度的因素

1.有心理挑战性的工作

2.公平的奖酬

3.支持性的工作环境和融洽的同事关系

二、工作满意度对员工绩效的影响

三、工作满意度的测量

(一)职务描述指数量表

(二)洛克的工作满意度量表

(三)明尼苏达满意问卷

(四)面孔量表

四、如何提高员工工作满意度

第六章个性管理

【本章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你应该能够:

1.了解个性的概念、特点及测量

2.了解能力的概念、种类、差异

3.了解气质的概念、类型

4.了解性格的概念、结构及类型

5.掌握能力、气质、性格在管理中的应用

第一节个性概述

一、个性概念

二、个性的基本特点

(一)独特性与共同性的统一

(二)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统一

(三)社会性与个体性的统一

三、影响个性形成的主要因素

四、个性的测量

(一)能力测验

1.一般能力测验

2.特殊能力测验

3.成就测验

(二)个性测验

(三)职业测验

(四)诊断测验

第二节能力

一、能力概述

(一)能力的概念

(二)能力与知识、技能

(三)能力的种类

(四)能力的个体差异

1.能力的类型差异

2.能力发展水平差异

3.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

二、能力差异与管理

(一)量材使用,人尽其才

(二)双向选择,职能相配

3.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

二、能力差异与管理

(一)量材使用,人尽其才

(二)双向选择,职能相配

(三)科学、客观地进行两项评价

(四)全面合理的能力培训

第三节气质

一、什么是气质

二、气质的类型与特征

(一)多血质

(二)胆汁质

(三)粘液质

(四)抑郁质

三、气质与管理

(一)气质与职业

(二)气质与管理教育

(三)根据人的气质特征来合理调整班子结构,增强团体战斗力

第四节性格

一、什么是性格

(一)性格是个体对社会环境的较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二)性格是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

(三)性格是个体的本质属性,在个体心理特征中起核心作用

二、性格结构

(一)性格的态度特征

(二)性格的意志特征

(三)性格的情绪特征

(四)性格的理智特征

1.在感知方面

2.在记忆力面

3.在想象方面

4.在思维方面

三、性格的类型

(一)按心理机能分类

(二)按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分类

(三)按人类社会文化生活形式分类

(四)按竞争性特点分类

(五)按独立性特点分类

第七章工作压力

【本章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你应该能够:

1.了解压力的概念、来源及结果

2.掌握压力的管理

3.了解心理辅导的概念

4.掌握心理辅导的原则、内容及方法

第一节压力概述

一、压力的概念

二、压力的来源

(一)工作压力源

1.工作要求

2.工作量过多或过少

3.角色压力

4.工作技能不足

5.绩效评估欠明确

6.人际关系紧张

7.人情负荷过重

8.缺少参与的机会

9.不良的工作环境

10.组织变革

(二)生活压力源

三、压力的结果

(一)对个人的影响

1.工作压力对身体健康有很大的不利影响

2.工作压力对心理就像对身体一样有明显的影响

3.强烈的压力会使人们在行为上发生明显的表现

(二)压力对组织的影响

四、压力的管理

(一)组织方面的管理

1.合理的工作安排

2.创造良好的组织氛围

3.减少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

4.开展员工心理辅导

(二)个人方面的管理

1.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

2.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

3.生活规律化

4.适时地转移

5.学习放松的方法

6.行为带动

7.运动

8.寻求心理医生帮助

第二节员工心理辅导

一、什么是员工心理辅导

二、员工心理辅导的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二)和谐关系原则

(三)发展性原则

(四)系统性原则

三、员工心理辅导的内容

(一)自我认知的辅导

(二)人际交往辅导

(三)压力辅导

(四)挫折辅导

(五)认知辅导

(六)职业生涯辅导

四、员工心理辅导的方法

(一)心理测验法

(二)教育培训法

(三)心理咨询

(四)角色扮演法

(五)组织员工进行有益的体育锻炼

(六)为员工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

第八章激励理论

【本章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你应该能够:

1.了解需要、动机及激励的概念

2.掌握内容型激励理论的内容

3.掌握过程型激励理论的内容

4.掌握行为修正型激励理论的内容

5.掌握综合激励理论的内容

6.运用以上各种理论分析实际中存在的关于激励方面的现象和问题

第一节激励概述

一、激励的有关概念

(一)需要

(二)动机

(三)需要、动机与行为

1.需要与动机

2.需要、动机与行为

二、激励的概念

(一)激励是一个过程

(二)激励过程受内外多种因素的制约

(三)激励具有时限性

三、激励的过程

四、激励的机制

五、激励的重要性

第二节内容型激励理论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一)生理需要

(二)安全需要

(三)社交需要

(四)尊重需要

(五)自我实现需要

二、ERG理论

(一)生存需要

(二)关系需要

(三)成长需要

三、双因素理论

(一)双因素理论的内容

(二)关于双因素理论的争论

四、成就需要理论

(一)成就需要

(二)权力需要

(三)归属需要

第三节过程型激励理论

一、期望理论

(一)激励力量

(二)效价

(三)工具性

(四)期望值

二、目标设置理论

第四节行为修正型激励理论

一、公平理论

二、强化理论

(一)正强化

(二)负强化

(三)惩罚

(四)自然消退

1.奖励与惩罚相结合

2.以奖为主,以罚为辅

3.及时而正确地强化

4.因人而异,形式多样

三、挫折理论

(一)挫折的含义

(二)挫折后的行为表现

1.攻击

2.回归

3.固执

4.妥协

(1)文饰

(2)投射

(3)表同

(4)冷漠

(5)逃避

(三)如何管理挫折

1.正确地对待挫折

2.对受挫折者采取宽容的态度

3.改变情景

4.采取精神发泄方法

第五节综合型激励理论

一、波特—劳勒激励模式

(一)努力程度

(二)工作绩效

(三)奖酬

(四)满意

二、迪尔综合激励模式

(一)提高Eia的有效途径

(二)提高Eej的途径

(三)提高Vej的途径

(四)提高Vit及Via的途径

第九章群体行为基础

【本章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你应该能够:

1.了解群体的概念及类型

2.了解群体发展阶段理论

3.了解群体的规模及结构

4.掌握群体的规范及压力

5.掌握群体的凝聚力

6.掌握群体决策的优缺点及如何进行群体决策

第一节群体概述

一、群体的概念及类型

(一)群体的定义

(二)群体的功能和作用

1.安全的需要

2.情感需要

3.尊重和认同的需要

4.完成任务的需要

(三)群体的类型

1.大型群体和小型群体

2.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3.开放群体和封闭群体

二、群体发展的阶段

(一)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

(二)间断—平衡模型

(三)当前中国群体心理发展变化的特征

1.群体压力减小,从众心理弱化

2.群体对个体的影响减弱

3.非正式群体作用和影响范围增大

第二节群体的静态和动态研究

一、群体的规模与结构

(一)群体的规模

1.群体规模的上限和下限

2.群体组成人员的奇数和偶数问题

3.群体规模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二)群体的结构

1.群体结构的概念和意义

2.群体结构的同质性与异质性

二、群体的规范与压力

(一)群体的规范

1.群体规范的概念

2.群体规范的功能

(1)群体支柱的功能

(2)评价准则的功能

(3)对成员的约束功能

(4)行为矫正功能

3.群体规范的一般类型

4.群体规范的形成与建立

(1)主管或同事的明确声明

(2)群体历史上的特殊事件

(3)最初的做法

(4)过去延续下来的做法

5.群体规范分析法

(1)明确规范内容

(2)制定规范剖面图

6.群体规范的影响因素

(1)个体特征

(2)群体的构成

(3)群体的任务

(4)地理环境

(5)组织规范

(6)群体的绩效

(二)群体的压力与从众行为

三、群体协同效应

(一)群体促进效应

(二)社会惰化效应

(三)协同效应

四、群体的凝聚力

(一)影响凝聚力的因素

1.态度和目标的一致性

2.外部的威胁

3.群体的规模

4.奖酬体制

5.班组的组合

6.与外界的关系

7.群体的绩效

8.领导作风

(二)凝聚力的作用

1.满意感

2.沟通

3.生产率

4.群体意识

第三节群体决策

一、群体决策的优缺点

(一)群体决策的优点

1.更完全的信息和知识

2.增加观点的多样性

3.提高了决策的可接受性

4.增加合法性

(二)群体决策的缺点

1.浪费时间

2.从众压力

3.少数人控制

4.责任不清

(三)群体决策的效果与效率

二、群体思维与群体转移

(一)群体思维

1.顺从性思维

2.有倾向性地选择信息

3.盲目乐观情绪

4.相信群体无所不能

5.首创精神的假象

(二)群体转移

三、群体决策技术

(一)头脑振荡法

(二)德尔菲法

(三)提喻法

(四)方案前提分析法

(五)非交往型程式化决策术

(六)电子会议

第十章沟通与人际关系

【本章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你应该能够:

1.了解沟通的概念、过程、类型与特征

2.掌握沟通的障碍及其消除

3.了解人际关系的含义、作用

4.了解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5.应用人际关系的相关理论进行人际关系的分析

6.掌握人际关系的测量

第一节沟通

一、沟通及特点

(一)沟通的过程

(二)沟通的类型与特征

1.按沟通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口头沟通、书面沟通和非语言沟通

2.按沟通的方向可以分为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和平行沟通

3.按照组织的结构特征又可以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二、沟通的障碍及其消除

(一)影响有效沟通的主要障碍

1.失真源

2.沟通焦虑

3.过滤

4.选择性知觉

5.情绪

6.语言

(二)有效的倾听

1.使用目光接触

2.展现赞许性的点头和恰当的面部表情

3.避免分心的举动或手势

4.提问

5.复述

6.避免中间打断说话者

7.不要多说

8.使听者与说者的角色顺利转换

第二节人际关系

一、人际关系的含义

二、人际关系的作用

三、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一)容貌、外表

(二)个性特点

(三)距离的远近

(四)交往的频率

(五)相似性

(六)互补性

(七)互惠

四、人际关系的理论解释

(一)人际关系中的人性观问题

1.偏好正性刺激

2.自私性

3.寻求归属性

4.情绪的转移性

5.他人尊重性

6.个别性

7.异性相吸性

8.喜新厌旧性

9.恋爱情感的变色性

(二)人际关系的相关理论

1.人际关系的平衡和改变

2.PAC理论

3.周哈利窗口分析

五、人际关系的测量

(一)社会测量法

(二)参照测量法

第十一章团队建设与管理

【本章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你应该能够:

1.了解团队的概念、类型及特征

2.了解有效团队的目标和功能

3.掌握团队领导者的内容

4.掌握如何建设和有效管理团队

5.应用团队建设理论指导团队工作

第一节团队概述

一、团队的概念及类型

(一)团队的概念

(二)团队的类型

1.按照团队存在的目的和形态可以将团队划分成问题解决型团队、自我管理型团队和跨职能团队

2.按团队在组织中发挥的功能可以将团队分为生产/服务团队、行动/磋商团队、计划/发展团队、建议/参与团队

(三)团队的角色

二、有效团队的特征

(一)目标明确

(二)非正式的气氛

(三)参与

(四)倾听

(五)君子之争

(六)共识

(七)公开的沟通

(八)明确的角色与任务分派

(九)分享领导权

(十)对外的关系

(十一)多元化风格

(十二)自我评估

三、团队的目标和功能

(一)团队的目标

(二)团队的功能

1.学习沟通与交往

2.提供归属感和人性关爱

3.提供并分享经验

4.锻炼合作精神

5.提高能力

6.治疗功能

7.整合功能

8.创造功能

第二节团队的建设和管理

一、团队的建设

(一)团队的创立

(二)团队的检查

(三)团队成员的培训

二、团队的领导和管理

(一)行政管理方法

(二)经济管理方法

(三)法规管理方法

(四)教育管理方法

(五)激励管理方法

(六)效率管理方法

三、建设有效团队的策略

(一)认识成员

(二)确定团队的目标

(三)明确角色

(四)建立标准

(五)描绘计划

(六)鼓励提出问题

(七)维持均衡

(八)分享荣誉

(九)强大参与

(十)庆祝成就

(十一)评估团队的有效程度

第十二章冲突与谈判

【本章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你应该能够:

1.了解冲突的含义、种类、层次

2.掌握冲突的根源和过程

3.应用冲突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4.了解谈判的含义、类型

5.掌握谈判的过程和策略

第一节冲突概述

一、冲突的含义

(一)传统观念

(二)人际关系观念

(三)相互作用观念

二、冲突的种类

(一)根据冲突的影响,可以分为建设性冲突和破坏性冲突

(二)根据冲突内容,可分为目标冲突、认识冲突、感情冲突和程序冲突

三、冲突的层次

(一)个体层次的冲突

1.个体内心冲突

2.个体角色冲突

3.人际间冲突

(二)群体层次的冲突

1.群体内部冲突

2.群体间的冲突

(三)组织层次的冲突

四、冲突的根源

(一)杜布林的冲突根源分类

1.人的个性

2.对有限资源的争夺

3.价值观和利益的冲突

4.角色的冲突

5.追逐权力

6.职责规定不清

7.组织变动

8.组织风气不佳

(二)比斯诺对冲突根源的分类

1.生物社会型根源

2.个性和交往型根源

3.结构型根源

4.文化和观念形态型根源

5.复合型根源

五、冲突的过程

(一)庞蒂的五阶段说

1.潜伏期

2.认知期

3.感知期

4.显现期

5.余波期

(二)罗宾斯的冲突五阶段模型

1.沟通因素

2.结构因素

(1)组织规模

(2)职责明确性

(3)目标相容性

(4)参与

(5)直线部门与职能部门

(6)奖酬制度

(7)资源相依性

(8)权力

3.个人因素

第二节冲突管理

一、冲突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

(二)全面性原则

(三)和谐性原则

(四)具体性原则

二、预防冲突的办法

(一)合理选人,优化结构

(二)建设组织文化,诱导组织风气

(三)设置超级目标

(四)找出共同的“敌人”

(五)加强沟通和交流

(六)推行工作分析,责权利界定清晰

(七)组织重构

(八)求助于外在力量

三、引发冲突的办法

(一)通过组织文化来激发冲突

(二)委任开明的管理者

(三)重新编组

(四)适当地鼓励竞争

(五)提出惊人的消息

四、解决冲突的方法

(一)竞争

(二)协作

(三)回避

(四)迁就

(五)折中

(六)调解

(七)仲裁

(八)沟通

(九)教育

(十)转移

(十一)重组

(十二)变革

第三节谈判

一、谈判的含义

二、谈判的类型

三、谈判的过程

(一)准备阶段

(二)制定方案

1.评估谈判力

2.确定谈判策略

3.选择谈判人员

4.确定谈判时间和地点

(三)开局

(四)报价

(五)讨价还价

1.让步

2.打破僵局

(六)结束

1.签订协议

2.落实协议

3.谈判总结

四、谈判的策略

(一)分配谈判

1.心理战

2.疲劳战

3.声东击西

4.白脸红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