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模式的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204805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养结合模式的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医养结合模式的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医养结合模式的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医养结合模式的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医养结合模式的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养结合模式的调研报告.docx

《医养结合模式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养结合模式的调研报告.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养结合模式的调研报告.docx

医养结合模式的调研报告

医养结合模式的调研报告

医养结合模式的调研报告

医养结合调研报告范文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我国今后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民革中央一直思考的问题。

今年全国两会上,民革中央提交的37篇提案中,《关于大力发展康养产业的提案》引起广泛关注。

民革中央认为,健康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养老问题则是当前我国最重要的社会热点之一。

健康与养老产业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养老观念的转变,老年人在养老机构养老,除了日常生活照料外,更关注疾病治疗、身心健康和精神生活等问题。

及时有效地获得医疗保健和养老服务是老年人安度晚年的重要保障。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调查了解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情况,积极探索推进养老服务新模式,20xx年7月21日-23日,以省卫生计生委党组成员、干部保健局局长兰青为组长的调研组深入无锡市社区、养老和医疗机构,走访考察了南山家园养老中心、江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朗高护理院、滨湖区太湖街道养老院、无锡市社会福利中心老年公寓、市康复医院和同仁康复医院,并召开医养结合工作座谈会针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进行了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无锡市开展医养结合基本情况无锡市是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全国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和全国康复医疗服务分级医疗双向转诊试点重点联系城市。

近年来,该市通过政府试点、机构探索、社会协作等方式推进医养结合,取得了较好成效。

截至20xx年底,全市拥有养老机构150家,居家养老服务机构1092家,护理院11家,康复专科医疗机构7家,其中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28家,每千老人养老床位39张,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55%以上。

具体做法是: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制度建设。

无锡市将养老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领导,加大投入,超前谋划,统筹推进。

近五年,仅市、区、街道三级财政资金投入就超过20亿元。

20xx年,制定《无锡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提出到20xx年市区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65%,江阴、宜兴等农村地区不低于55%,2020年护理型养老机构要大幅度提高,在社区形成融老年活动、照料、护理、老年健康的十分钟服务圈。

20xx年,市政府制定《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更加突出养老机构医疗护理服务功能的建设。

20xx年,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医养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做好医养融合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主要任务、时间安排及工作要求。

去年,市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无锡市养老机构条例》,以地方法规形式,将养医融合、医疗服务、医保定点等养老服务中涉医服务的具体事项作了规定,形成了医养结合发展的法律保障。

二是坚持试点先行,优化服务内容。

医养结合是一项创新性工作,无锡市坚持试点先行,点面结合,不断优化,逐步完善。

20xx年,在市级层面上,选择滨湖区朗高养老院开展内设老年护理院及医保定点试点工作。

20xx年,开放了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门诊医保定点政策。

20xx年,又对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住院医保定点政策作了具体规定,对符合要求的,不设门槛、数量,一律纳入住院医保定点范围。

这些政策起到了很好的效应,促进了医养结合工作的开展。

与此同时,该市不断优化医养结合服务内容,鼓励开通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预约就诊绿色通道,协同做好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护理,明确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开设老年病科,提倡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规范开展老年常见慢性病诊治,满足老年人医疗和康复需求,推动二级以上医院与老年病医院、老年护理院、康复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等之间的转诊与合作,积极构建养老、医护、康复、临终关怀服务相互衔接的服务模式。

三是落实激励措施,加强政策引导。

无锡市在推进医养结合工作中,勇于创新,敢于突破,不断完善政策保障机制。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将符合住院定点的机构,优先纳入门诊定点医保范围。

民政部门对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接收护理型老人等实施专项补贴和运作补贴。

其中对养老机构内部设置医疗机构的,给予10万元一次性补贴。

对接收全护理、半护理老人,按实住老人床位数,分别给予每月180元、120元运行补贴。

对收住进市失能老人托养中心的低保、低收入家庭的失能老人,分别给予老人家庭每月每人1425元、1200元补贴。

卫生计生部门鼓励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支持各类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养老机构合作,畅通设置审批绿色通道,推进医养融合信息化建设。

其他相关部门积极支持医养结合工作,完善相应的扶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引导社会各方参与健康养老,更好地促进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服务模式发展。

二、医养结合发展模式及存在问题医养结合服务是以基本养老服务为基础,着重提高疾病诊治护理、健康检查、大病康复、临终关怀等医疗服务质量的一种服务方式。

从医疗与养老服务关系看,医养结合将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本质是养老服务的充实和提高。

目前全省各地医养结合类型和路径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三种模式:

一是医养整合模式,即由单一机构提供医养结合服务,包括具备医疗功能的养老机构和具备养老功能的医疗机构。

一种是养老机构自办医疗机构,另一种由医疗机构依托自身医疗资源建设护理院。

该种模式打破医养封闭分割,老年患者在疾病加重期或治疗期进入住院状态、在康复期和病情稳定期转为养老院休养状态,形成一体化服务。

无锡朗高护理院将服务区域分为病理区、护理区和养老区3个功能区,为入住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康复理疗等服务。

二是医养联盟模式,即由一个或多个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互利共赢。

以无锡市社会福利中心、南山家园养老中心、滨湖区太湖街道养老院等为代表,这个三个养老机构都和医疗机构紧邻,他们充分利用地域优势,整合养老和医疗两方面资源,建立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签约合作关系,医疗机构为养老机构入住老人提供预约挂号、会诊等专业技术指导,并开辟转诊绿色通道,护理院提供病后的护理和康复服务,实行无缝对接。

三是医养协作模式,即医疗机构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开展合作,为居家社区老年人提供健康服务,实现居家式生活照料服务与专业化的医护服务有机结合,筑起一所没有围墙的医养结合模式。

我省各地还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居家养老服务相结合,为目标人群提供医疗和保健服务。

调研中我们也了解到,各地在推进医养结合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但在服务能力、医保结算、政策引导等方面,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亟待研究解决。

一是在服务政策方面。

康复养老不等同于医疗,入住者多是以慢性病和老年病为多,收费相对低廉,直接经济效益低,在政府投入补偿不到位的情况下,社会创办热情不高。

而目前,多数养老机构所属的医务室医疗水平偏低,无法取得首诊资格,也无能力与医疗机构相对接。

而诊疗水平高、信誉好的医疗机构,特别是大型医院本身医疗资源十分紧张,缺乏为养老机构提供医疗支持的动力。

二是在医保政策方面。

由于养老不属于诊疗项目,即治病的医保钱不能转为养老钱。

因医保报销金额和住院时间的限制,造成康复期较长的老年患者不得不连续出院转院,或采取各种方式压床。

无锡市具备医疗条件的28家养老机构中仅有8家实行了住院医保定点,即使老年人在养老机构中能够就医,也无法享受医保报销。

三是在人才政策方面。

老年人护理特别是对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护理有一定的专业性和特殊性,目前一线护理人员和专业养老服务管理人员十分短缺,难以为老人提供专业康复保健、健康咨询等服务。

同时,养老护理员工作劳动强度大、福利待遇低,就业吸引力有限,专业化护理人员不愿从事养老护理。

此外,我们调研中也发现,不同部门对医养结合工作在认识上还不完全统一,存在不同程度的部门本位主义。

三、推进医养结合的思考和政策建议推进医养结合既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发展养老服务业和健康服务业的重要任务,更是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必然要求。

国家已经将发展养老服务业和健康服务业,打造健康养老服务体系作为发展服务业,推进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改革的优先方向。

省委省政府坚持养老服务和医疗卫生相结合,全面推进医养融合发展,着力解决老年人生活照料和医疗服务需求高度叠加问题。

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实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已初步建立;通过实施医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条件显著改善,社区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卫生服务功能得到加强;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基本医疗保险等已实现了制度全覆盖。

基本养老、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保险已具备互联互通、统筹推进的条件,这些都为今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目前的医养结合工作还处于起步、爬坡阶段,推进医养结合,构建健康养老服务体系,为老人提供及时、便利、优质的医疗服务,还有许多基础性工作要做。

一是要明确医养结合的服务对象。

这是难点,也是重点,涉及到医养结合的服务内容和路径的选择,也牵涉到医保政策的确定。

医养结合机构主要针对需要中长期专业医疗服务的老年人,即失能、半失能老年人与老年慢病和恶性疾病患者的重合部分,其服务特征是治疗时间长,医疗技术含量偏低,生活照料等劳务费用比重较大。

服务的内容以生活护理服务、精神慰藉服务为基础,医疗诊治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等为重点。

而普通老年慢病中的生活自理老人,可以通过医院门诊解决医疗康复问题。

处于急性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期的老人,由于治疗时间短、技术含量高、药品和检查费用比重大等原因,应采取医疗机构住院治疗方式解决。

对于健康老人,以及失能、半失能老人中的未患病人群,由于无治疗项目,养老仍应以生活照料为主,辅之以健康管理、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

建议率先开展老年人能力评估和服务需求评估工作,确定养老服务和医疗服务需求类型。

二是要确定医养结合的发展路径。

针对不同的养老服务形式选择不同类型的医疗服务,实现医疗机构和养老的有机对接。

要坚持政府引导和社会参与,强化政府统筹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发展设置规划,探索建立基本医疗保险支持政策,在科学界定服务对象和服务需求前提下,以整合和利用现有养老和医疗卫生资源为重点,以发挥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在健康管理、家庭病床、老年病治疗方面的作用为基础,鼓励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开展双向转诊、远程医疗、协议委托等多种合作,合理引导养老机构、养老居住社区建设医疗机构,以及部分

一、二级医院和专科医院转型为老年人康复院、护理院。

稳步推进养老机构建设医疗机构,提升养老机构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建议推进养老和医疗机构结合集团化发展道路,一方面鼓励大型和综合型医疗机构依托现有的医疗资源,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另一方面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机构,提供专业化医疗服务,建立医疗型护理院。

三是要优化医养结合的政策措施。

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推进医养融合的文件精神,统筹基本养老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保险以及商业保险等多方资源,破解制度藩篱。

要将医养结合作为养老机构设立许可指导的重要内容,加强民政和卫生计生部门在规划和审批环节的合作,做好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建设的规划衔接。

要理清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的责任界限,在规范医保资金监督管理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医保结算方式,将养老护理费用适度纳入医保范围,切实解决部分高龄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长期患有慢性病老人经济负担较重的实际问题,让更多的老年人能够看得起病、养得起老。

建议积极推广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促进长期护理保险与医保政策的衔接。

充分发挥商业保险的风险分担作用,设计开发适应医养结合需要的商业护理保险,健全寿险、健康险、意外险等多种人身保险险种,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医养结合选择。

各级政府应设立养老扶持专项资金支持建设,加大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向医养结合养老机构。

金融部门加大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人信贷支持,放宽贷款条件,提供优惠利率,给予税费优惠政策。

此外,要优先保障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建设用地等。

四是要提供医养结合的人才支撑。

要鼓励高校、中职学校开设老年护理和管理专业,培养老年护理和管理专业人才。

应将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技能培训纳入城乡就业培训体系,对在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就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执行与医疗机构、福利机构同等执业资格、注册考核政策,护理人员经培训考试合格后颁发等级证书、持证上岗,努力培养一支能够满足养老需求的专业护理服务队伍。

此外,还要发挥各类社会培训机构培养养老服务人员,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培养养老服务人才,缓解当前一线专业护理人员和管理人员短缺问题。

同时,建议发动社会参与,通过倡导开展关爱老人志愿活动,充分发动社会力量,在全社会培育从事养老服务的志愿者队伍,大幅降低失能老人的养护成本,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养老服务的良好格局。

五是要创新医养结合的监督管理。

努力打破行业界限,大力发展跨部门、跨行业的养老机构。

管理模式上要积极创新,可以通过公共招标、委托管理等形式,引进有先进养老服务管理经验和先进医疗、康复技术及设备的专业机构经营,以提高医养结合的专业化水平。

此外,医养结合是一种新的养老模式,要从制度上加以规范,要有严格的准入制度,制定建设标准和收费标准,对设备配置、医疗水平等方面要有明确要求。

要加快出台和完善相关服务标准、设施标准和管理规范,抓紧制定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建设标准,建立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准入退出机制,健全等级评定制度、评估制度、奖惩制度和科学合理的服务价格形成机制。

根据养老机构资金投入、设备配置、医疗水平等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形成差异化的医养结合服务层次,让有不同需求的老人都能享受到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优质服务。

为全面掌握201X年上半年全市农业生产形势,客观分析目前农业、农村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张掖市统计局按照省统计局调研要求,会同省局农村处调研组到高台、临泽、甘州、山丹四个县区进行了实地调研。

调研组一行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查看农作物长势,通过与企业负责人、养殖户户主进行深入交流座谈,对全市上半年农业生产形势和全年农村经济运行态势有了比较全面客观的了解认识。

现将上半年全市农业农村经济情况报告如下:

一、上半年农业生产基本情况

(一)农作物播种面积继续增加。

今年以来,张掖境内气候条件较好,特别是进入5月份以来,降雨充沛,夏粮长势良好,农业生产形势健康向好,经初步统计,201X年上半年完成农作物正茬播种面积41

4.2万亩,同比增长

4%,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8

7.8万亩,同比增加

5.6万亩,增长

1.99%.在粮食作物面积中,夏粮面积10

6.45万亩,同比减少0.45万亩,下降0.42%;秋粮面积18

1.3万亩,同比增加

6.05万亩,增长

3.5%.制种面积12

8.46万亩,同比增加

9.97万亩,增长

8.4%.其中玉米制种面积10

9.68万亩,同比增加

10.62万亩,增长

10.7%.

(二)粮食总产量呈现"夏减秋增"态势。

预计夏粮总产量达到

4.14亿公斤,同比减少57

4万公斤,下降

1.36%;如果后期农业生产不再有大的自然灾害发生,秋粮单产按530公斤亩计算,秋粮总产将达到96099万公斤,同比增加3002万公斤,增长3%左右。

预计全年粮食产量达到1

3.75亿公斤,增长2%左右。

(三)经济作物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

经济作物面积增加的绝对量和速度均有上升,油料、蔬菜、中药材和蔬菜及其它制种分别达到3

8.21万亩、3

09万亩、2

3.55万亩和1

5.56万亩,其中蔬菜及其它制种面积增幅较大,增长13%,四大作物占到经济作物面积的9

4.8%.

(四)畜牧业生产稳步健康发展。

从青饲料面积达到

10.96万亩,增长4

5%;预计大牲畜存栏90.38万头,增长

1;牛存栏7

8.22万头,增长

5.09%;牛出栏

10.35万头,增长

5.5%猪存栏7

13万头,增长

53%;猪出栏4

8.19万头,增长

3.1;羊存栏34

1.67万头,增长

6.6%;羊出栏7

7.37万头,增长

7.81%.

二、上半年农业生产主要特点201X,全市上下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发展,对新建日光温室、钢架大棚等设施农业建设,发展高原夏菜、绿色有机农产品、草食畜牧产业,建立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予以大力支持。

(一)设施农业发展加快。

县区通过整合惠农资金、政府贴息贷款、协调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等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了对设施农业的扶持力度,设施农业发展得到长足发展。

如甘州区对连片新建50座以上的日光温室,每座补助5000元;临泽县从201X开始每年整合涉农项目资金5000万元,实行差别化扶持政策;高台县对当年采用新型材料连片打建,种植温室30座、50座、100座以上的,每座分别给予1000元、201X元、3000元奖励补助;民乐县对连片新建10座以上的高标准层架式食用菌大棚,每座一次性补助资金6000元。

由于各级政府扶持力度加大,进一步调动了种植大户、农村合作组织、龙头企业从事设施种植的积极性。

201X年新建日光温室4890座、钢架大棚9250亩,全市设施农业面积达到1

6.5万亩,设施种植业面积呈两位数增长态势。

(二)创新经营机制增活力。

将创新农业经营机制作为激发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抓手,加大农村土地流转力度,积极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

通过土地资源大量流转,催生了一大批专业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了农作物制种、马铃薯、高原夏菜、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了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建设步伐。

201X年,全市农地流转面积12

35万亩,比上年增加

5.6万亩。

整村流转60个,面积20.67万亩。

全市50-100亩规模经营单位3148个,100-500亩规模经营单位2093个,500-1000亩规模经营单位497个,1000亩以上规模经营单位245个。

通过土地流转形成的规模化经营对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高台县绿洲农业有限公司,在高台县的南华、宣化两镇以亩均8001000元价格流传农民土地

1.8万亩,新建活动式钢架大棚3000座,陆地标准化种植蔬菜

1.5万亩,今年亩均收入可达到5000元以上。

(三)龙头企业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生力军。

各级政府把扶持龙头企业作为创新农业经营机制,激发农业发展活力的重要抓手,加大培育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农业企业、专业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为主体的新型经营主体呈快速发展势头。

201X年农业龙头企业国家级1个,省级41个,市级101家。

如张掖市绿涵公司积极发展以高原夏菜为主的特色蔬菜产业,先后投资

1.3亿元在荒滩上修建5万吨、占地2万平方米的全市最大的蔬菜水果保鲜库、6000平米集约化全自动育苗中心、618座钢架拱棚标准化设施蔬菜示范区,采取订单种植、最低保本价收购、保鲜贮藏、定点运销相结合的经营模式,在甘州,高台,临泽、民乐等地落实高原夏菜面积4万多亩,年销售收入达到

2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农民收入的稳定增加。

201X年2月28日,绿涵公司与俄罗斯CTK贸易公司成功签订了50万吨果蔬出口协议,首批300吨果蔬产品于5月27日正式启运。

今年1-4月份,张掖市农产品外贸出口逆势上扬,实现自营出口总额6437万元,同比增长29%.

(四)畜牧业生产健康稳定发展。

以建成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试点市建设为主线,狠抓政策扶持、规模养殖、疫病防控、项目建设等关键环节,全市畜牧业生产呈显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年初,市、县区党委、政府均以1号文件形式出台扶持草食畜牧业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采取引导鼓励扶持的办法支持散养户出院入区,鼓励养殖大户以区建场,以区带户,以户促场,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势头强劲。

今年已新建各类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区117个,其中:

肉牛36个、肉羊65个、奶牛11个、生猪5个。

201X年张掖调查队畜禽监测大型规模养殖户,生猪饲养量5000头以上27户,比上年增加2户;牛饲养量1000头以上的32户,比上年增加13户;羊饲养量1000头只以上的149户,比上年增加6户,禽饲养量10万只以上的3户,比上年增加2户。

三、农畜产品价格形势分析根据这次调研及农业、畜牧部门提供的资料分析,今年上半年,农产品价格基本保持稳定波动不大,畜产品价格起伏较大。

(一)粮食价格基本稳定。

上半年主要农产品小麦、大麦、马铃薯价格维持在

1元公斤、

1.8元公斤、

1.5元公斤,与上年同期相比基本稳定,略有上涨,玉米价格从去年年底的

1.7元公斤,恢复性上涨到目前的

1元元左右。

(二)蔬菜价格波动较大。

今年春节前,受冰雪冷冻灾害天气影响,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影响春节期间蔬菜价格大幅度上涨,同比上涨2-3倍。

进入5月份以来,以娃娃菜、甘蓝、西兰花、叶菜等为主的大宗蔬菜出现价格大幅度下跌,下跌幅度达到50%以上,蔬菜批发市场娃娃菜、甘蓝、叶菜类批发价格在0.4-0.5元公斤之间,种菜效益大幅度下滑,特别是规模种植户出现严重亏损状态。

(三)牛肉价格保持稳定,羊肉价格开始回升。

二季度,牛肉价格达到54元公斤,与一季度环比基本持平;肉羊生产经过一年多的价格低位运行,现已企稳回升,平均价格在42元公斤左右。

(四)生猪产品价格继续走高。

一季度,生猪及猪肉价格平稳,分别达到19元公斤和27元公斤。

二季度,生猪和猪肉价格持续走高,分别达到22元公斤和32元公斤,环比分别上涨1

5.8%和1

8.5%.受生猪价格大幅上涨影响,仔猪价格居高不下,15公斤仔猪出售价格达到800-900元,20公斤仔猪价格达到1200元,仔猪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翻了一番。

生猪价格大幅度上涨的主要原因:

一是生猪产能下降,供小于求。

经历了201X-201X年近2年的养殖亏损之后,大量中小散户退出养猪业,淘汰自繁母猪,压缩存栏量,缩小养殖规模,导致母猪存栏下降,仔猪补栏不足,产能下降;二是部分自繁自育规模养殖户,囤栏惜售仔猪,导致仔猪价格比上年同期翻了一番或待贾而沽,不愿出售,造成有意愿养猪的养殖户望而却步;三是在微利和亏损的情况下,很多散养户坚持不下来,从事散养的人越来越少。

(五)禽类产品价格逐步回暖。

一季度,鸡蛋和活鸡价格走低,分别达到

8.2元公斤和16元公斤。

二季度,鸡蛋和活鸡价格逐步回暖,分别达到

8.8元公斤和18元公斤,环比分别上涨

7.3%和1

5%.麸皮、胡麻饼、育肥猪料、蛋鸡饲料、肉鸡饲料价格上涨,环比涨幅分别为

9%、3%、1

7.2%、20.7%、

7.5%.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灾害性天气影响农业生产。

进入4月下旬,全市出现大风、扬沙天气,部分地方发生沙尘暴,使日光温室、钢架大棚、拱棚和大田覆膜作物受损。

4、5月份气温温差波幅较大,甚至出现极端低温、霜冻,导致正值出苗的玉米制种及沿山地区油菜幼苗受到低温冻害的影响。

(二)农畜产品价格波动大。

进入5月份以来,以娃娃、甘蓝,叶菜等为代表的大宗蔬菜价格创历年新低,菜农种植效益严重受损,种植效益下滑,规模种植户出现严重亏损状态;羊出栏价格连续两年持续走低,进入5月份以来价格虽有所回升,但规模养殖户仍处于亏损状态,养殖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的挫伤,补栏积极性不高;生猪价格近期居高不下,价格超出了理性上涨预期,加大了居民的日常生活消费支出,严重影响到城乡居民生活水平。

五、意见建议一是切实抓好农作物田间管理。

抓好"三夏"、"三秋"农业生产,指导农户加强以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