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详解_精品文档.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1949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详解_精品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安徽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详解_精品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安徽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详解_精品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安徽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详解_精品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安徽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详解_精品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详解_精品文档.doc

《安徽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详解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详解_精品文档.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详解_精品文档.doc

2016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

(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6页。

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答题过程中,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正版学生字典。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任选其中6句)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

②,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③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④,小麦覆陇黄。

(白居易《观刈麦》)

⑤晓镜但愁云鬓改,。

(李商隐《无题》)

⑥,百废具兴。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⑦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⑧,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默写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后四句。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9分)

与泰山相比,黄山要文气一些,没有寺庙香火,像一个不ān世事的人,自然,质朴。

进山的人不求佛拜祖,不烧香许愿,它就这样敞开自己,接纳每一个有缘相见的人。

作为一座山,这正是它的本分。

山风凌厉,劲松回击,那些松树终把山风抽打到呜咽。

奇石耸立,云海变幻,黄山总在不经意间给人带来心灵的振撼。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不ān()世事劲()松呜咽()

(2)文中画线的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3)“厉”在《新华字典》中有下面三个义项。

文中“凌厉”的“厉”意思应为()

A.严格B.严厉C.凶猛

(4)将下面的句子改为反问句,不得改变原意。

作为一座山,这正是它的本分。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

(1)~

(2)题。

(4分)

(1)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

“却才老军所说,五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

”便去包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

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

带了钥匙,信步投东。

以上文段出自《》,描写的人物是(人名)。

(2)《海底两万里》是一部出色的悬念小说。

小说从海面上“怪兽”出没开始,到(潜艇名)被大西洋漩涡吞噬结束,悬念迭出,环环相扣,读者始终想解开一个谜:

船长(人名)究竟是什么人?

4.九年级某班以“我是合格小公民”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2分)

(1)普法活动我宣传

活动中,班级进行《环保法》普法宣传,请你使用比喻或对偶的修辞手法,拟写一则宣传语。

(2)道德风尚我倡议

陈洁同学为本次活动拟了一份倡议书。

下面是倡议书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她修改。

为了强化同学们的公民意识,营造“争做合格小公民”的浓郁氛围,特向大家发出如下倡议:

一、爱国守法,自觉培育爱国情操,遵守各项法令制度;

二、诚实守信,严于律己,[A]坚决杜绝考试没有舞弊行为;

三、团结友善,与同学和睦相处,尊敬师长,关心他人;

四、乐于奉献,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以感恩之心回报社会。

[B]同学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切实执行一个合格小公民应尽的责任。

①[A]处画线句中有不合逻辑的问题,应将“”一词删除。

②[B]处画线句中有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一词改为“”。

(3)助人为乐我践行

张爷爷患高血压病,近日收到女儿从外地寄来的降压药,但不知怎么服用。

下面是降压药说明书中的部分内容。

请你从中选取必要的信息,用自己的话转告张爷爷,要求语言简明,表达得体,不超过30字。

【性状】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薄膜衣后显白色。

【适应症】用于治疗高血压。

【规格】5mg/片。

【用法用量】成人每日推荐剂量为10mg,每日一次,早晨服用较好,饭前饭后均可。

可以长期连续用药。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23分)

那个春天,很暖

章月珍

女儿一岁时,婆婆得了精神疾病,生活基本上能够自理,自己每天买菜做饭洗衣服,只是一到傍晚,就会出现幻觉,常常会无缘无故地把家里的东西扔掉。

记得有一次女儿感冒,她竟把感冒药全部扔到了池塘里,还振振有词地说那些都是毒药。

说着说着,婆婆害怕地哭了。

女儿一边咳嗽,一边也哭个不停。

我看着两个泪人,也忍不住哭了。

那个冬天,很冷……

女儿五岁那年,有一天她()对我说:

“妈妈,我可不可以换掉我奶奶呀?

我要让惜愉的奶奶做我的奶奶!

”我说为什么呀,她说:

“我的奶奶一点都不好!

从来没有疼爱过我!

但是惜愉的奶奶对惜愉可好了!

每天来幼儿园接惜愉回家,回到家还给他做好多好吃的,冬天她灌好热水袋给惜愉焐手,夏天她拿着扇子不停地给惜愉赶蚊子。

”我把女儿搂在怀里:

“这世上每一个做奶奶的都会疼爱自己的孙女。

奶奶没有好好疼爱你照顾你,那是因为她病了。

从你出生的那天起,她注定是你一辈子的奶奶,这是谁也无法替代的。

”女儿()低下了头。

女儿七岁时,上小学一年级。

有一天,她回家狠狠地把书包扔在桌上()说:

“我有这么个奶奶真是倒霉死了!

害得我天天被同学们嘲笑,抬不起头来!

”我问怎么了,她说:

“奶奶每天去菜市场买菜,每天都经过我们学校。

你说她可笑不可笑,冬天扇扇子,夏天戴个绒线帽,同学们都说她是疯婆子!

”我气得把女儿的书包扔在地上,恶狠狠地说:

“别人可以看不起你奶奶,可以嘲笑她,歧视她,但是你不可以!

因为你是她最亲的人,你的身上流着她的血!

你要想同学们尊重你奶奶,首先要做到自己尊重你奶奶!

不管奶奶变成什么样子,她永远是你要去敬重的人!

”女儿第一次看到我情绪如此激动,不停地说:

“妈妈,我错了。

女儿九岁那年,有一天我送她去学校。

远远地看见学校门口有三个男孩正将香蕉皮扔向婆婆,我刚想制止,却见女儿用力挣脱我的手,飞一般地跑过去,用小小的身体护着奶奶,大声喊着:

“不许你们欺负我奶奶!

”三个男孩愣住了,呆立在那里。

我走过去,轻声对他们说:

“我不跟你们讲大道理。

每个人都会有老的一天,每个人也都会有生病的时候,想想看是不是?

”三个男孩愣了一会儿,默默地走到我女儿面前说:

“我们再也不欺负你奶奶了。

女儿十一岁那年,院子里开满了鲜花。

祖孙俩手持一根木棍,木棍的一头系着一根漂亮的红丝线,红丝线在风中轻盈地飘着。

女儿说她在和奶奶钓蝴蝶。

我问,没有钩怎么能钓得着蝴蝶呢?

女儿说,她和奶奶不是在钓蝴蝶的身子,而是在钓蝴蝶的快乐!

看着祖孙俩灿烂的笑容,我笑了。

那个春天,很暖……

(选自《2015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有改动)

5.“女儿”对“奶奶”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

请依据原文,在表格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4分)

五岁时

七岁时

觉得奶奶可笑,看不起奶奶

九岁时

十一岁时

与奶奶一起做游戏,关爱奶奶

6.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怯怯地愤愤地失望地

B.失望地愤愤地怯怯地

C.愤愤地怯怯地失望地

D.怯怯地失望地愤愤地

7.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6分)

①那个冬天,很冷……

②女儿说,她和奶奶不是在钓蝴蝶的身子,而是在钓蝴蝶的快乐!

8.文中的“我”既是儿媳,又是母亲,分别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分)

9.“女儿”的经历给你带来哪些关于“成长”的思考?

请结合原文,写出两点启示。

(4分)

[二](17分)

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铁凝

①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

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地“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

但我觉得,人们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②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

记得扉页的题记是这样两句话:

“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

”这两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

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量。

③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着田野上的草垛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

问他当时为什么读这些书,他只说是因为喜欢。

④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

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撞击你,让你既甜蜜又酣畅。

⑤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

这“轻”,不是轻浮,而是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

⑥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

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的、实用的书:

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书海已经“茫茫”。

各取所需的阅读看上去已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而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

⑦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

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

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

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

这种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或许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吧。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0.第①段中加点词语“这样说”具体指代文中哪一句话?

(2分)

11.本文②③段,列举以及“我”的一位亲人在下放农村时因喜欢而通读《资本论》和《列宁全集》这两个事例,证明这一中心论点。

(5分)

12.第⑤段画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4分)

13.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实现“有重量”的阅读?

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只需答出两点)(6分)

[三](15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节选)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节选)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

(1)豁然开朗豁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