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岩复习.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193546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60.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沉积岩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沉积岩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沉积岩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沉积岩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沉积岩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沉积岩复习.docx

《沉积岩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积岩复习.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沉积岩复习.docx

沉积岩复习

1.沉积岩的概念(重点)

沉积岩是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之一。

它是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宇宙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2.沉积岩石学的概念

沉积岩石学是研究沉积岩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岩石类型及其形成作用、沉积环境和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

3.沉积学的概念

沉积学(sedimentology)是在沉积岩石学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完整而独立的地质学科,是研究沉积物和沉积岩的成分、成因与形成机制、沉积环境的科学。

4.与岩浆岩相比,沉积岩有哪些特征

1)矿物成分特点:

①在岩浆岩中大量存在的高温矿物,如橄榄石、辉石、角闪石等铁镁矿物以及基性斜长石,在沉积岩中则很少。

 ②岩浆岩中数量甚多的矿物,如钾长石、酸性斜长石及石英,在沉积岩中也广泛存在。

          

③有些矿物是在沉积作用过程中新生成的。

如粘土矿物、某些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盐类矿物、碳酸盐矿物,它们是沉积岩主要矿物之一,但在岩浆岩中极少或缺乏。

④沉积岩富含有机质(油气形成物质),而岩浆岩中无。

2)化学成分的特点:

①两者铁的总量大体相等,但在岩浆岩中FeO略高于Fe2O3,而在沉积岩中Fe2O3要高于FeO。

 ②沉积岩中碱金属的含量远低于岩浆岩,尤其是Na的含量。

 ③沉积岩中富含CO2和H2O,岩浆岩中则极少。

 ④在沉积岩中含有大量有机质,这是它们与岩浆岩最重要的区别之一。

3)结构构造的特点:

沉积岩的结构类型和特点取决于其形成方式:

由机械搬运和机械沉积形成的沉积岩具有:

“碎屑结构”(由机械破碎的陆源碎屑组成的岩石)

“火山碎屑结构”(由火山喷发的碎屑组成的岩石)

“泥状结构”(由化学风化形成的陆源粘土组成的岩石)

由机械作用形成的内源岩具有“粒屑结构”

由化学和生物化学作用形成的岩石具有“结晶粒状(晶粒)结构”

由生物作用形成的岩石具有“生物结构”

绝大部分沉积物是在流体(水、空气)中进行搬运和沉积的,因此在沉积岩中常常具有成层构造、层内构造以及层面构造。

岩浆岩的构造:

块状构造、斑杂构造、球状构造、气孔构造、杏仁构造、柱状节理构造、枕状构造

5.风化作用的概念及类型

风化作用(weathering)是地壳最表层的岩石在温度变化、大气、水、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变化的一种作用。

类型:

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6.各种矿物抗风化能力的强弱(重点)

石英(quartz):

主要的造岩矿物,在风化作用中稳定性极高,它几乎不发生化学溶解作用,一般只发生机械破碎作用。

长石(feldspar):

稳定性次于石英,风化稳定性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钾长石、多钠的酸性斜长石、中性斜长石、多钙的基性斜长石。

云母(mica):

白云母抗风化能力较强

黑云母的抗风化能力比白云母差得多。

橄榄石、辉石、角闪石等镁硅酸盐矿物抗风化能力低。

各种粘土矿物(如高岭石、蒙脱石、水云母等)在风化带中相当稳定。

各种碳酸盐矿物如方解石、白云石等,风化稳定性甚小,极易溶于水并顺水转移。

各种硫酸盐矿物(如石膏、硬石膏)、硫化物矿物(如黄铁矿)、卤化物矿物(如石盐)等,风化稳定性最低,最易溶于水,呈溶液状态流失走。

重矿物(heavymineral):

风化稳定性的差别很大,如石榴石、锆石、金红石、电气石等较稳定,为沉积岩中常见的稳定重矿物。

7.各类沉积岩抗风化能力的强弱(重点)

其中以蒸发岩最易溶解、最易风化,碳酸盐岩次之,粘土岩、石英砂岩、硅岩等最难风化

8.风化过程中元素的转移顺序(重点)

最易转移元素(Kx=n·10~n·102):

CI,Br,I,S

易转移元素(Kx=n~n·10):

Ca,Mg,Na,K

可转移元素(Kx=n·10-1~n):

Mn,Si(硅酸盐),P,Cu

略可转移元素(Kx

Fe,Al,Ti,

基本不转移元素(Kx=n·10-10):

Si(石英)

9.母岩风化的阶段性

(1)破碎阶段(碎屑阶段):

以物理风化为主,风化产物主要为岩屑或矿物碎屑

(2)饱和硅铝阶段:

岩石中的氯化物和硫酸盐将全部被溶解,首先带出Cl-和SO42-。

然后在CO2和H2O的共同作用下,铝硅酸盐和硅酸盐矿物开始分解,游离出碱金属和碱土金属(K+、Na+、Ca2+、Mg2+)盐基,其中Ca和Na的流失比K和Mg要快些。

这些阳离子组成弱酸盐,使溶液呈碱性或中性反应,并使一部分SiO2转入溶液。

此阶段的粘土矿物有蒙脱石、水云母、拜来石、绿脱石等。

同时碱性条件下难溶的CaCO3开始堆积。

(3)酸性硅铝阶段(粘土型风化作用):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大量被溶滤掉,SiO2进一步游离出来。

因此碱性条件逐渐为酸性条件所代替。

使上阶段形成的矿物(蒙脱石和水云母等)转变成在酸性条件下稳定的不含碱和碱土金属的粘土矿物高岭石和变埃洛石等。

(4)铝铁土阶段(红土型风化作用):

风化的最后阶段。

在此阶段,铝硅酸盐被彻底地分解,全部可移动的元素都被带走。

主要剩下铁和铝的氧化物及一部分SiO2,在原地形成水铝石、针铁矿、赤铁矿及蛋白石的堆积。

由于它是一种红色疏松的铁质或铝质土镶,所以也称红土。

10.母岩风化的产物类型(重点)

碎屑残留物质:

母岩的岩石碎屑或矿物碎屑(岩屑和矿屑)。

新生成的矿物:

主要是在化学风化作用过程中新生成的一些矿物,如水白云母、高岭石、蒙脱石、蛋白石和铝土矿等。

溶解物质:

主要是指在化学风化过程中被溶解的那些成分,如CI、S、Ca、Mg、K、Na、Si、Fe、Al、P等。

11.风化壳的概念

由风化残余物质组成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或者说已经风化了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

12.层流与紊流、急流与缓流划分的依据(难点)

雷诺数(Re)=惯性力/粘滞力=V2d2ρ/Vdμ=Vdρ/μ

层流(laminarflow):

一种缓慢流动的流体,流体质点作有条不紊的平行线状运动,彼此不相掺混。

紊流(turbulentflow):

湍流,一种充满了漩涡的多湍流的流体,流体质点的运动轨迹极不规则,其流速大小和流动方向随时间而变化,彼此相互掺混。

Re=1时,流动呈层流Re>40时,出现“卡门涡街”,紊流

佛罗德数Fr=惯性力/重力=V2/Lg

Fr>1,急流,超临界流,水浅流急

Fr=1,临界流

Fr<1,静流,缓流或临界以下的流动,水深流缓

13.流水搬运碎屑物质的方式

推移搬运(滚动搬运,包括跳跃搬运)、悬浮搬运(悬移搬运)

14.尤尔斯特隆图解的含义(重点)

15.沃克图解的含义

当流动强度为P时,它所能滚动的砾石最大粒径为8cm,同时所悬浮的颗粒最大粒径为2.2mm。

当流动强度略小于P时,可使粒径为8cm和2.2mm的砾石同时沉积,从而形成双众数的砾岩。

当流动强度在P附近反复变动时,则可能形成粗、细砾石沉积的互层,其平均粒度分别为8cm和2.2mm。

如果流动强度急剧减少,则可能造成分选极差的多众数的砾、砂、粉砂和泥的混合沉积物。

沉积1mm砂粒所需的流动强度比沉积7cm砾石所需强度小得多,故在平均粒度为7cm的砾石沉积的孔隙中所充填1mm的砂,不可能是同时沉积物。

16.浪基面的概念

浪基面——波浪作用的下限,即波浪所影响的最大深度。

17.碎屑物质在流水中的搬运和沉积作用(重点)

碎屑颗粒在流水中的搬运和沉积,主要与水的流动状态(是层流还紊流,是急流还缓流)关系密切;还与碎屑颗粒的本身特点(大小、相对密度和形状等)有关。

(2)机械沉积作用

处于搬运状态的碎屑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主要是当流水的动力不足以克服碎屑的重力时,碎屑物质就会沉积下来。

(3)碎屑物质在流水搬运过程中的变化

成分:

不稳定组分逐渐减少,稳定组分则相应增加,同其它组分也就变得更加简单了。

碎屑颗粒度逐渐变小

碎屑颗粒的圆度逐渐变好

碎屑颗粒的球度也有所增高

18.碎屑物质在海水、空气和冰川中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1)碎屑物质在海水中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波浪

当波浪运动的方向与海岸垂直,而海底又位于浪底之上时:

☐远离海岸深水区:

碎屑往返运动、向海方向运动;

☐近岸浅水区:

碎屑作往返运动、向岸方向运动;

☐在二者之间的区域,碎屑只作往返运动。

如果波浪不垂直海岸,而与海岸斜交,则海底碎屑运动的路线呈更加复杂的“之”字形。

其最大特点是波浪作用力方向与重力沿岸分力作用的方向不一致,而使物质沿着二者合力方向移动。

阵发性的风暴浪将浅海沉积物卷起而重新搬离或搬向海岸,形成风暴沉积物。

潮汐作用对滨岸地区的碎屑物质影响很大,在潮汐作用带,水体作大规模地涨潮和落潮运动,因此也使水底的碎屑物质作相应的往返运动。

近岸地带的海流或深海浊流、等深流、内潮汐流、冷流、暖流、赤道洋流和上返洋流等对碎屑物质的搬运和沉积均有一定的作用。

(2)碎屑物质在湖水中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与海洋相比,湖泊面积小,缺乏潮汐作用,波浪和湖流较弱。

加之靠近物源区,因此,沉积产物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较低。

碎屑物质在空气中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一般情况下,风只能搬运较细粒的碎屑物质,如砂以下的碎屑;只有在特大的风暴时,才能搬运砂和砾石(飞砂走石)。

搬运能力远比水小,同样的速度下,风的搬运能力约为流水的1/300,因此,风一般只能搬运较细粒的碎屑物质。

风的搬运能力有限,选择性较强,因此风成沉积的粒度分选性较好。

空气密度小,颗粒碰撞磨蚀导致其圆度较好,常具小麻坑和霜状表面。

碎屑物质在冰川中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冰碛物—冰川携带的碎屑物质

冰川具有巨大的搬运能力

冰碛物的基本特征:

结构疏松,大小混杂,分选极差;冰碛物中砾石磨圆极差;一般缺乏层理构造。

19.胶体物质搬运和沉积的控制因素

引起胶体质点搬运的主要因素是同种电荷的胶体质点之间的相互排斥力。

不同电荷电解质的加入,可使胶体质点的电荷中和,从而使胶体质点发生凝聚而下沉。

不同电荷胶体的相互作用,也可使它们的电荷中和,发生胶体沉淀。

其它因素(如水介质中的腐植酸、生物作用、蒸发作用、Eh值和pH值等)也影响胶体溶液物质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20.真溶液物质搬运和沉积的控制因素

溶液物质的搬运及沉积作用的根本控制因素是它们的溶解度:

◆溶解度越大,越易搬运,越难沉积。

◆溶解度越小,越易沉积,越难搬运。

21.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和化学沉积分异作用的概念(重点)

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碎屑物质在搬运和沉积过程中,根据粒度、密度、形状和成分等特征发生先后沉积的现象。

化学沉积分异作用:

溶解物质(包括胶体溶液物质和真溶液物质),在搬运和沉积过程中,根据其本身的化学性质(主要是其在溶液中化学活泼性或溶解度大小),从溶液中按一定先后顺序沉淀出来的现象。

22.两种沉积分异作用的关系及地质意义(重点)

(1)关系:

机械沉积分异作用进行得较早,化学沉积分异作用进行得较晚

(2)意义:

●两种沉积分异作用的结果,就形成了各种类型的机械沉积岩和化学沉积岩以及相应的各种沉积矿产。

●分异作用进行越彻底,各种类型的沉积岩在成分上和结构上的成熟度就越高,从而越易形成各种沉积矿产。

23.沉积后作用阶段的划分

根据粘土矿物成分来划分

早成岩阶段、中成岩阶段、晚成岩阶段、近变质阶段

根据煤岩学来划分

成岩作用阶段、后生作用阶段、近变质作用阶段

根据地球化学环境来划分

同生成岩阶段、深埋藏成岩阶段、表生成岩阶段

根据埋深来划分

浅成岩带、中成岩带、深成岩带、超深成岩带

综合划分方案

同生成岩阶段、早成岩阶段、中成岩阶段、晚成岩阶段、表生成岩阶段

24.沉积岩的分类(重点)

 

 

原始物质成分来源

 

 

 

1.主要由母岩风化产物形成的沉积岩(按母岩风化产物的类型和其搬运沉积作用不同,再划分为两类)

碎屑岩

按粒度

划分

砾岩

砂岩

粉砂岩

粘土岩

化学岩

按成分

划分

碳酸盐岩

硫酸盐岩

卤化物岩

硅岩

其它化学岩

2.主要由火山碎屑物质组成的沉积岩

火山碎屑岩

3.主要由生物遗体组成的沉积岩

按可燃性划分

可燃生物岩

非可燃生物岩

25.陆源碎屑岩的四种基本组成部分

碎屑颗粒(矿物碎屑和岩石碎屑)、杂基、胶结物、孔隙。

26.碎屑颗粒、杂基、胶结物及孔隙四种组分的区别(从含义、在碎屑岩中的分布状况及所起的作用、搬运方式、沉积方式及控制因素、水动力条件、形成阶段等方面)(重点)

 

碎屑颗粒

杂基

化学胶结物

孔隙

含义

母岩机械破碎的颗粒,是碎屑岩的主体和骨架,决定着碎屑岩的生要特征

与碎屑颗粒同时沉积下来并充填在碎屑颗粒之间的细小机械混入物,其粒级与碎颗粒有明显区别

在碎屑颗粒沉积之后由粒间孔隙水中某些物质达到过饱和时而产生化学沉淀的物质,对碎屑颗粒起着胶结作用

碎屑岩中未被固体物质充填的碎屑颗粒之间的那一部分空间,沉积时或沉积后形成的

分布状况及所起的作用

岩石的主体和骨架

充填于碎屑颗粒之间,起胶结作用

碎屑颗粒之间、杂基之间的空孔隙,起主要胶结作用

分布于碎颗粒之间

搬运方式

挪动、滚动、跳跃

悬浮

溶解

 

沉积方式及控制因素

机械沉积,受流体力学定律支配

机械沉积,受流体力学定律支配

化学沉积,受化学和物理化学定律支配

 

水动力条件

强而稳定

由强急剧减弱

弱而稳定

水动力强而稳定时,孔隙多

形成阶段

二者同时沉积

同生、成岩、后生

沉积时或沉积后

27.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的概念、成熟度指数的含义(重点)

成分成熟度:

碎屑岩的成分接近于终结产物的程度称为成分成熟度。

成熟度——指碎屑物质在风化、搬运过程中,被改造趋向于最终产物的程度。

碎屑岩的成分成熟度反映碎屑组分所经历的地质作用的时间和强度,即碎屑物质被改造彻底的程度,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受气候和大地构造条件的制约。

28.粒度的表示方法

体积值:

可用标准直径(dn)表示,代表着与颗粒同体积的球体直径。

线性值:

直观度量出来的线性直径,颗粒的长、中、短直径:

dL(A)、dI(B)、dS(C)

29.碎屑岩的粒度分类和命名(重点)

粒级

粒径,mm

砾石

>2

粗砂

0.5~2

中砂

0.25~0.5

细砂

0.1~0.25

粉砂

0.03~0.1

杂基

<0.03

(1)三级命名法:

●≥50%的粒级定为岩石的主名,即基本名;

●介于50-25%之间的粒级以形容词“××质”的形式写在基本名之前;

●25-10%的粒级作次要形容词,以“含××”的形式写在最前面;

●含量﹤10%的粒级一般不反映在岩石的名称中

(2)复合命名:

若碎屑岩的粒度分选较差,所含粒级较多,没有含量>50%的粒级,而含量介于50~25%的粒级又不止一个,进行复合命名,以“××—××岩”的形式表示,含量较多的写在后面。

(3)若碎屑岩的粒度分选更差,粒度含量均<25%,则应将此岩石的全部粒度组分分别合并为砾、砂和粉砂三大级别,然后按前两条原则命名。

30.球度与圆度的分级

圆度:

棱角状、次棱角状、次圆状、圆状

球度:

圆球体、椭球体、扁球体、长扁球体

31.杂基与胶结物的区别(重点)

杂基

定义:

碎屑岩中与粗碎屑一起沉积下来的细粒填隙组分,粒度一般小于0.03mm

地质意义:

杂基的含量和性质可以反映搬运介质的流动特性,反映碎屑组分的分选性,也是水动力强度的重要标志,是碎屑岩结构成熟度的重要标志。

杂基成分:

多为粘土矿物,有时见有灰泥、云泥及一些细粉砂碎屑颗粒。

胶结物:

胶结物是碎屑岩中以化学沉淀方式形成于粒间孔隙中的自生矿物。

 

32.杂基的分类、胶结物的结构分类

33.胶结类型与支撑结构的分类和二者间的关系(重点)

基底胶结——填隙物(杂基)含量较多,碎屑颗粒在杂基中互不接触呈漂浮状,填隙物主要为原杂基(或正杂基)。

又可称杂基支撑结构。

代表高密度流快速堆积的特征。

形成于沉积同生期

孔隙胶结——最常见的颗粒支撑结构,碎屑颗粒构成支架状,颗粒之间多呈点状接触,胶结物充填在碎屑颗粒之间的孔隙中。

接触胶结——亦为一种颗粒支撑结构,颗粒之间呈点接触或线接触,胶结物含量少,分布于碎屑颗粒相互接触的地方,孔隙中无胶结物。

镶嵌胶结—在成岩期的压固作用下,特别是当压溶作用明显时,砂质沉积物中的碎屑颗粒会更紧密地接触,颗粒之间由点接触发展为线接触、凹凸接触,甚至形成缝合线接触。

34.结构成熟度的概念(重点)

结构成熟度——指碎屑物质结构上被改造趋向于最终产物的程度。

等大、分选好、圆状、球形、无杂基

35.粒度分析资料的应用(重点)

36.沉积岩的构造的概念

沉积构造是指岩石各组成部分在空间上的分布和排列方式。

37.沉积岩的构造分类

按形态划分:

层理构造、层面构造、结核

按沉积岩形成阶段划分:

沉积构造、成岩构造、后生构造

按成因划分:

物理成因构造、化学成因构造、生物成因构造

物理成因构造

化学成因

构造

生物成因

构造

流动成因构造

准同生变形成因构造

暴露成因构造

层面构造

波痕

冲刷痕

刻压痕

 

重荷模构造

包卷构造

砂球和砂枕构造

碟状构造

柱状构造

滑塌构造

 

干裂

雨痕

冰雹痕

泡沫痕

流痕

结核

缝合线

叠锥

晶体印痕

示顶底构造

鸟眼构造

成岩层理

 

生物遗迹构造

生物扰动构造

叠层石构造

植物根痕迹

层理构造

水平层理

平行层理

波状层理

交错层理

递变层理

韵律层理

块状层理

叠瓦状构造

38.波痕要素

波长(L)—两个相邻波峰或波谷之间的水平距离

波高(H)—波峰与波谷之间的高差

波痕指数(RI)=L/H,表示波痕相对高度及起伏情况

不对称指数(RSI)=L1/L2,表示波痕的不对称程度

39.流水波痕、浪成波痕和风成波痕的基本特征

流水波痕特点:

谷均圆滑,呈不对称状,不对称指数RSI>2(2.5),波痕指数RI>5(8~15),陡坡倾向指示水流方向,波谷比波峰粗。

浪成波痕①对称波痕波峰尖锐、波谷圆滑,波脊多平直,部分分叉,波痕指数RI=4~13(多为6~7);②不对称波痕与流水波痕类似,峰谷均圆滑,不对称指数RSI=1.1~3.8,波痕指数RI=5~16(多为6~8))

风成波痕特点:

波峰波谷圆滑、开阔,峰窄谷宽,呈不对称状,不对称度比流水波痕更大,波痕指数RI=10~70,陡坡倾向与风向一致,波峰粒度比波谷粗。

40.槽痕与槽模的形成与特征

41.层理的组成要素

42.水平层理、平行层理、波状层理的基本特征

(1)水平层理:

纹层呈直线状互相平行,且平行于层面。

主要产于泥质岩、粉砂岩以及泥晶灰岩中

(2)平行层理:

纹层平行而又几乎水平,主要产于砂岩中。

波状层理:

纹层呈对称或不对称的波状,但总的方向平行于层面。

43.板状交错层理、楔状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波状交错层理、爬升波纹层理的基本特征

板状交错层理:

系之间的界面为平面而且彼此平行,纹层与层系界面斜交。

特点:

层系顶界为直脊水流波痕;垂直水流方向为平行砂纹,倾向与水流方向一致;纹层内常呈下粗上细变化,有的纹层在顺水流方向上向下收敛。

楔状交错层理:

层系界面为平面,且互相不平行,层系厚度变化明显呈楔形;平行于流动方向上纹层与层系界面斜交,垂直于流动方向上纹层与层系界面大致平行或斜交,纹层倾向和倾角变化不定。

槽状交错层理:

层系底界为槽形冲刷面,纹层顶部被切割。

44.羽状交错层理、浪成波纹交错层理、冲洗交错层理、丘状和洼状交错层理、脉状和透镜状交错层理的指相意义

45.递变层理、韵律层理、块状层理和叠瓦状构造的地质意义

46.遗迹化石的分类

47.沉积岩颜色的成因分类

按成因可分为三类:

继承色、自生色、次生色,其中继承色和自生色都是原生色。

原生色与层理界线一致,分布稳定,次生色一般切穿层理,分布不均匀。

自生色:

定于沉积物堆积过程中及其早期成岩过程中自生矿物的颜色

继承色:

要决定于碎屑颗粒的颜色

次生色:

后生作用阶段或风化过程中,原生组分发生次生变化,由新生成的次生矿物所造成的颜色。

48.基本的氧化色和还原色有哪些

49.砾岩、角砾岩的概念

粒径大于2mm的碎屑颗粒超过30%的碎屑岩称为砾岩或角砾岩

砾岩(conglomerates):

圆状和次圆状砾石含量>50%。

角砾岩(breccias):

棱角状和次棱角状砾石含量>50%。

50.底砾岩、层间砾岩和层内砾岩的特点、成因及环境意义(重点)。

底砾岩分布于侵蚀面上,常常位于海侵层位的最底部,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为海侵开始阶段的产物。

层间砾岩整合地夹于其它岩层之间,它的存在并不代表有侵蚀间断,与下伏地层是连续沉积的。

层内砾岩是指该岩层在准同生期尚处于半固结状态时,经侵蚀、破碎和再沉积而成的砾岩沉积物,再经成岩作用而成的砾岩,如竹叶状灰岩。

51.滨岸砾岩、河成砾岩、洪积砾岩、冰川角砾岩、滑塌角砾岩和岩溶角砾岩的异同点。

 

滨岸砾岩

河成砾岩

洪积砾岩

冰川角砾岩

滑塌角砾岩

岩溶角砾岩

成因

在波浪作用的滨岸地带,由河流搬运来的砾石沿海(湖)岸长期改造而成

山区河流,河床沉积的底部滞留沉积

山区洪流流出山间峡谷进入平原时,流速骤减,致使带出的碎屑物质快速堆积而成

由冰川作用形成的冰碛岩

地形陡峻地区的边界地带或斜坡,由于重力等作用发生崩塌或地滑而形成的角砾岩

下伏物质(如膏盐层)被溶解而移去、上覆地层的坍塌作用而形成的

砾石成分

较单一,以稳定组分为主

复杂,有不稳定组分

复杂

复杂,常可见新鲜不稳定组分

复杂

单一

成分成熟度

分选性

较差

很差

极差

很差

毫无分选

磨圆度

极好

中等-好

多呈棱角状,砾石表面常可见丁字形擦痕

棱角状与磨圆砾石可同时存在

高度棱角状

填隙物

杂基少,胶结物多

杂基较多

杂基多

杂基多

杂基多

杂基多

结构成熟度

较低

●粘土岩的定义

以粘土矿物为主(含量>50%)的沉积岩。

 

●粘土岩的物质成分

矿物成分以粘土矿物为主,次为陆源碎屑矿物、化学沉积的非粘土矿物及有机质。

●粘土岩的转化与石油之间的关系(重点)

与粘土矿物有关的有机质占沉积物中全部有机质的80~85%,而蒙脱石粘土沉积物是有机质最主要的寄存者。

粘土矿物是有机质向石油转化的催化剂。

在早期,由于粘土矿物的存在促进了脂肪酸的脱羧基作用而形成长链烷烃,这个过程大致在地温<60℃、埋深<1500m、蒙脱石脱去大量孔隙水的第一阶段。

在蒙脱石向混层粘土转化过程中,由于脱水形成的酸性环境进一步促进了长链烷烃的裂解,形成石油烃,这是石油形成的主要阶段,埋深约1500~2700m、地温约60~130℃,相当于蒙脱石脱水的第二阶段。

52.沉积后作用的类型有:

压实压溶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