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视原理讲解.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189898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54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字电视原理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数字电视原理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数字电视原理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数字电视原理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数字电视原理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字电视原理讲解.docx

《数字电视原理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字电视原理讲解.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字电视原理讲解.docx

数字电视原理讲解

//第一章

1.说明色温和相关色温的含义。

在近代照明技术中,通常选用哪几种标准光源?

答:

色温:

当某一光源的相对辐射功率波谱及相应颜色与绝对黑体在某一特定热力学温度下的辐射功率波谱及颜色相一致时,绝对黑体的这一特定热力学温度就是该光源的色温,色温的单位是开(K)。

相关色温:

当某光源的相对辐射功率波谱及相应光色只能与某一温度下绝对黑体的辐射功率波谱及相应光色相近,无论怎样调整绝对黑体的温度都不能使两者精确等效时,使两者相近的绝对黑体的温度称为该光源的相关色温。

五种标准白光源:

①标准光源A:

色温为2856K的透明玻壳充气钨丝灯。

②标准光源B:

相关色温为4874K的辐射,光色相当于正午阳光。

③标准光源C:

相关色温为6774K的辐射,光色相当有云的天空光。

④标准光源D:

模拟典型日光的标准照明体D65,相关色温为6504K。

⑤标准光源E:

假想的等能白光(E白)相关色温为5500K,。

2.彩色三要素的物理含义。

答:

亮度:

光作用于人眼时所引起的明亮程度的感觉。

色调:

指颜色的类别,通常所说的红色,绿色,蓝色等就是色调。

色调与光的波长有关,改变光的波谱成分,就会使光的色调发生变化。

色饱和度:

是指彩色光所呈现色彩的深浅程度。

色调与色饱和度合称为色度,它既说明彩色光的颜色类别,又说明颜色的深浅程度。

3.阐述三基色原理及其在彩色电视系统中的应用。

答:

三基色原理是指自然界中常见的大部分彩色都可由三种相互独立的基色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

三基色原理是彩色电视的基础,人眼的彩色感觉与彩色光的光谱成分有密切关系,但不是决定性的,只要引起的彩色感觉相同,都可以认为颜色是相同的,而与他们的光谱成分无关。

利用三基色原理就可以大大简化彩色电视信号的传输。

4.什么是隔行扫描和逐行扫描?

答:

隔行扫描是指电子束在摄像管的光电靶上拾取图像信号或在显像管上重现图像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将一桢完整的电视画面分为两场,每一场包含了一桢中的所有奇数扫描行或者偶数扫描行,通常先扫描由所有的奇数行构成的奇数场,然后再扫描所有的偶数行构成的偶数场。

奇数场和偶数场,两场光栅均匀相嵌,够成一桢完整的电视画面。

逐行扫描是指电子束在摄像管的光电靶上拾取图像信号,或在显像管上重现图像时,一行紧接一行的扫描一次,连续扫描完一桢完整的电视画面。

5.隔行扫描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答:

优点:

利用视觉暂留效应,在保证无闪烁感的同时,使图像信号的传输带宽下降一半,可以有效的节省电视广播频道的频谱资源。

缺点:

行间闪烁现象;并行现象引起垂直清晰度下降;易出现垂直边沿锯齿化现象;隔行扫描产生的视频信号给压缩处理和后期视频制作带来困难。

6.隔行扫描的总行数为什么是奇数,而不是偶数?

答:

隔行扫描的关键是要使两场光栅均匀相嵌,否则屏幕上扫描光栅不均匀,甚至产生并行现象,严重影响了图像清晰度。

为此,选取一桢图像总行数为奇数,每场均包含有半行。

并设计成奇数场最后一行为半行,然后电子束返回到屏幕上方的中间,开始偶数场的扫描;偶数场第一行也为半行,最后一行为整行。

7.如何理解亮度?

如何理解对比度?

答:

亮度是表征发光物体的明亮程度的物理量,是人眼对发光器件的主观感受。

在电视机和显示器中,亮度用于表征图像亮暗的程度,是指在正常显示图像质量的条件下,重现大面积明亮图像的能力。

对比度是表征在一定的环境光照射下,物体最亮部分的亮度与最暗部分的亮度之比。

电视机和显示器的对比度(C)是指在同一幅图像中显示图像最亮部分的亮度(Bmax)和最暗部分的亮度(Bmin)之比。

8.什么是图像分辨力?

什么是图像清晰度?

这两者的联系与区别?

答:

图像分辨力:

指相关标准规定的整个数字电视系统生成、处理、传输和重现图像细节的能力。

图像清晰度:

电视图像清晰度是人眼能察觉到的电视图像细节的清晰程度,图像清晰度用电视线做单位。

联系:

图像清晰度既与电视系统本身的图像分辨力有关,也与观察者的视力状况有关。

区别:

图像分辨力是物理性能指标;图像清晰度是数字电视接收机和数字电视显示器的重要质量指标。

9.1电视线是否就是1个电视扫描行?

答:

不是。

电视线是重现电视图像清晰度的单位。

电视图像通过行、场扫描传送。

10.图像显示格式是什么?

什么是720@60P,1920×1080i,1080p?

答:

图像显示格式是指图像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有效像素数。

720@60p表示有效扫描行数为720行,桢频为60hz的逐行扫描,p是progressive第一个字母,表示逐行扫描。

1920×1080i表示一帧图像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有效像素数分别为1920和1080,扫描方式为扫描,其中i是interlaced的第一个字母,表示隔行扫描。

1080p标示有效扫描行数为1080行的逐行扫描。

11.彩色电视广播为什么传送亮度信号和色度信号,而不直接传送三基色信号?

答:

彩色电视为了与黑白电视兼容,必须传送一个亮度信号,以便黑白电视机接收。

根据财色具有亮度,色调和饱和度三个要素的理论,传送彩色图像必须选用三个独立的信号。

除了亮度信号外,还必须选择另两个信号来代表彩色的色度信息,这两个信号与色调和饱和度之间应存在确定的相互变换关系。

在彩色电视中常用两个色差信号B-Y和R-Y来代表色度信息。

//第二章

1.什么是数字电视?

与模拟电视相比,数字电视有哪些技术特点与优点?

答:

数字电视(DTV)是数字电视系统的简称,是指采用数字技术将音频,视频和数据等信号进行信源编码,信道编码和调制等处理,经存储和实时广播后供用户接收播放的电视系统。

和传统的模拟电视相比,数字电视具有的优点如下:

电视信号数字化之后,数字电视具有画面清晰,音响效果好等优点、便于信号的存储,可大大改善电视节目的保存质量和复制质量、可以引入数据压缩技术,使有限的频谱资源能得到充分利用、便于开展各类有条件接收的收费业务、便于开展各种综合业务和交互业务。

有利于构建三网融合的信息基础设施。

2.发展数字电视的意义?

答:

发展数字电视的真正意义在于,数字电视广播系统将成为一个数字信号传输平台,不仅是整个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和传输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信道资源利用率大大提升,还可以提供其他增值业务,如数据广播,电视购物,电子商务,软件下载,视频点播等,是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从形态,内容到服务方式发生革命性的改变,为三网融合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

3.什么是HDTV?

它和数字电视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

HDTV(HighDefinitionTelevision)是高清晰度电视。

原CCIR(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改名ITU-R)定义:

高清晰度电视是一个透明的系统,一个视力正常的听众在观看距离为显示屏高度的三倍处所看到的图像的清晰程度,与观看原始景物或表演的感觉相同。

高清晰度电视的特点:

图像清晰度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均近似为现行模拟电视图像清晰度的两倍,图像分辨率为1920×1080像素;色域宽,扩大了彩色重现范围,色彩更加逼真;图像宽高比从常规电视的4:

3变为16:

9,符合人眼的视觉特性,视野宽,临场感强;配有高保真、多声道环绕立体声。

关系:

数字电视业务包括数字高清晰度电视(HDTV)和数字标准清晰度电视(SDTV)。

4.数字电视有哪些类别?

答:

类别:

从图像清晰度的角度:

数字高清析度电视HDTV;数字标准清晰度电视SDTV。

按传输数字电视信号的途径和方式等分类:

卫星数字电视;有线数字电视;地面数字电视。

5.简述数字电视系统的组成及其关键技术。

答:

数字电视系统由前端,传输与分配网络以及终端组成。

前端分为:

信源处理、信号处理和传输处理。

设备包括数字摄录像机,数字录像机,非线性编辑设备,音频编码器,视频编码器、TS流复用器、信道编码器、调制器等。

传输与分配网络包括:

卫星广播,各级光纤/微波网络,有线宽带网,地面无线传输等,既可单向传播和发射,也可组成双向传输与分配网络。

终端设备包括:

调谐器,解调器,解扰器,信道解码器,TS流解复用器,音频解码器,视频解码器等。

关键技术:

信源编解码,传输复用,信道编/解码,调制/解调,中间件,条件接受以及高清晰度平板显示技术。

6.国际上主要有哪些数字电视标准体系?

答:

国际上主要存在四种数字电视标准体系:

美国的ATSC、欧洲的DVB、日本的ISDB、中国的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标准(GB20600-2006)。

//第三章

1.请说明电视信号数字化的三个步骤

答:

采样:

在时间上将模拟信号离散化。

量化:

用有限个幅度值近似表示原来连续变化的幅度值,把模拟信号的连续幅度变为有限数量,有一定间隔的离散值。

编码:

按照一定的规律,把量化后的离散值用二进制数字表示,已进行传输和记录。

2.如何理解量化是信号数字化过程中重要的一步,而这一过程又是引入噪声的主要根源这句话的含义?

通过哪些途径可减小量化误差?

答:

理解:

量化既然是以有限个离散值来近似表示无穷多个连续量,就一定会产生误差,这就是所谓的量化误差,由此产生的失真也就是量化失真或量化噪声。

途径:

减小量化间隔,即增加量化级数;采用非均匀量化或非线性量化,即当信号幅度小时取小的量化间隔,而当信号幅度大时取大的量化间隔。

对于声音信号的非均匀量化处理,通常采用压缩,扩张的方法,即在发送端对输入信号进行压缩处理再均匀量化,在接收端再进行相应的扩张处理。

3.对单极性信号,若采用用均匀量化,请推导量化信噪比与量化比特数n之间的关系。

4.什么叫复合数字编码?

什么叫分量数字编码?

它们各有什么优缺点?

答:

复合数字编码是将彩色全电视信号直接进行数字化,编码成PCM形式。

分量数字编码是分别对亮度信号Y和两色差信号B-Y,R-Y分别进行PCm编码。

分量数字编码与复合数字编码相比有如下优点:

①可使从摄像机输出到发射机输入的所有环节都是数字信号的形式,避免了复合数字编码时因反复解码所引起的质量损伤和器件的浪费,且编码几乎与电视制式无关,大大简化了国际间的节目交换。

②在现代的电视节目制作技术中,后期制作的实时预处理十分重要,常用的静止图像和存储图像的慢动作回放必须用数字信号的分离分量来完成。

若是复合数字编码还得进行数字解码,会引起图像的质量损伤。

反之,由于分量编码只要求采样频率与行频保持一定的关系,采样点排列是固定的正交结构,这对行,桢间的信号处理提供了方便。

③对Y,B-Y,R-Y信号分别进行编码,在传输时可采用时分复用方式,不会像复合数字编码那样因频分复用带来亮,色串扰,可获得高质量的图像。

④对各分量信号分别进行PCM编码,亮度信号和色度信号的带宽可取得高些或低些,便于制定一套适用于各种图像质量需要的可互相兼容的编码标准。

5.ITU-RBT.601建议有哪些内容?

有何实际意义?

答:

①ITU-RBT.601建议确定了以分量数字编码4:

2:

2标准作为演播室彩色电视信号数字编码的国际标准。

该建议对彩色电视信号的编码方式,采样频率,采样结构都做了明确的规定。

②该建议考虑到现行的多种彩色电视制式,提出了一种世界范围兼容的数字编码方式,是向数字电视广播系统参数统一化,标准化迈出的第一步。

6.请画图示意说明4:

4:

4,4:

2:

2,4:

1:

1,4:

2:

0采样格式。

7.我国数字电视视频信号有哪些基本参数?

每帧总扫描行数

1125

R、G、B、Y每帧有效扫描行数

1080

隔行系数

1:

1

帧频/Hz

24

行频/Hz

27000

每行总样点数

R、G、B、Y

2750

CR、CB

1375

模拟RGBY信号标称带宽/MHz

30

采样频率/MHz

R、G、B、Y

74.25

CR、CB

37.125

8.什么是比特并行接口?

什么是比特串型接口?

扰码器的作用是什么?

答:

比特并行接口:

每个数据字的同位比特均在同一通道上传输。

比特串行接口:

将每一数据字的10bit用并/串转换电路变成D9D8…D1D0串行数据流,用单芯同轴电缆传输。

扰码器作用:

对原始数据进行扰码处理,或称随机化处理,以使数据流中的0与1出现的概率接近50%。

9.说明压缩方式摄/录像机的格式种类与特点。

答:

DigitalBetacam格式:

该格式的录像机使用宽度为12.7mm的涂敷型金属格式磁带,是一种记录分量信号的数字录像格式,磁带最长工作时间为127min。

Betacam-SX格式:

可录制8bit4:

2:

2数字分量视频信号;可记录重放4通道16bit不压缩数字音频信号;可兼容重放模拟信号的Betacam和Betacam-SP格式带。

DV格式:

磁带盒小,磁骨小,机芯小,记录密度大。

DVCPRO-25和DVCPRO-50格式:

两种格式除在磁鼓结构,磁迹数量等方面有区别外,磁带宽度均为6.4mm,具有便于生产,体积小,重量轻,机动灵活的一体化摄像机的特点。

//第四章

1.人耳的听觉感知特性有哪些?

答:

感知特性有:

响度,音调,音色,人耳的听觉掩蔽效应。

2.子带编码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进行子带编码的好处是什么?

解:

基本思想:

子带编码是频率域上寻求压缩的途径。

首先用一组带通滤波器将输入信号分成若干个在不同频段上的子带信号,然后将这些子带信号经过频率搬移转变成基带信号,再对它们在奈奎斯特速率上分别重新采样。

采样后的信号经过量化编码,并合并成一个总的码流传送给接收端。

在接收端,首先把码流分成与原来的各子带信号相对应的子带码流,然后解码、将频谱搬移至原来的位置,最后经带通滤波、相加,得到重建的信号。

好处:

1)可根据每个子带信号在感知上的重要性,对每个子带内的采样值分配不同的比特数。

2)由于分割为子带后,降低了各子带内信号能量分布不均匀的程度,减少了动态范围,从而可以按照每个子带内信号能量来分配量化比特数,对每个子带信号分别进行自适应控制。

3)通过频带分割,各个子带的采样频率可以成倍下降。

3.什么叫听阈?

什么叫痛阈?

什么叫频域掩蔽?

什么叫时域掩蔽?

听阈:

当声音强度减弱到人耳刚刚可以听见时,此时的声压级称为最小可听阈值。

痛阈:

当声音增强到使人耳感到疼痛时,这个听觉阈值称为“痛阈"。

频域掩蔽(同时掩蔽)是指掩蔽音与被掩蔽音同时作用时发生掩蔽效应,又称同时掩蔽。

时间域掩蔽(异时掩蔽):

在一个强音信号之前或之后的弱音信号,也会被掩蔽掉。

4.什么是临界频带?

简述它在音频编码中的应用。

临界频带是指如果掩蔽信号覆盖一定的频率范围,其带宽逐渐增大时,掩蔽效应并不随着带宽的增大而改变,直到带宽超过某个值,掩蔽效应才不再保持不变,这个带宽就是临界频带。

应用:

在按临界频带划分子带时,低频段取的带宽窄,即意味着对低频有较高的频率分辨率,在高频段时则相对有较低的分辨率。

这样分配,符合人耳的灵敏度特性,可改善对低频段压缩编码的失真。

5.为什么要对图像数据进行压缩?

其压缩原理是什么?

图像压缩编码的目的是什么?

目前有哪些编码方法?

原因:

视频信号数字化之后,巨大的数据量给存储和传输带来的压力。

数据压缩技术以压缩编码的形式存储、传输,节约存储空间,提高通信信道的传输效率,使计算机实时处理视频信息,保证播放出高质量的视频节目。

压缩原理:

数据压缩的理论基础是信息论。

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压缩就是去掉数据中的冗余,即保留不确定的信息,去掉确定的信息(可推知的),也就是用一种更接近信息本质的描述来代替原有冗余的描述。

目的:

在保证重建图像质量一定的前提下,以尽量少的比特数来表征图像或视频信息。

6.一个无记忆信源有4种符号0、1、2、3。

己知p(0)=3/8,p

(1)=1/4,p

(2)=1/4,p(3)=1/8。

试求由6000个符号构成的符号序列所含的信息量。

7.一个信源包含6个符号,它们的出现概率分别为0.3、0.2、0.15、0.15、0.10,0.10,试用二进制码元的哈夫曼编码方法对该信源的个符号作信源编码,并求出码字的平均长度和编码效率。

8.设有一个信源具有4个可能出现的符号X1,X2,X3,X4,其出现的概率分别为1/2,1/4,1/8,1/8。

请以符号序列X2X1X4X3X1为例解释其算术编码和解码过程

首先4个符号X1,X2,X3,X4把单位区间按比例分成4份,符号序列第1个符号为X2,则编码结果落在了区间[1/2,3/4);将此区间按比例再分为4份,符号序列第2个符号为X1,则编码结果落在区间[1/2,5/8);将此区间按比例再分为4份,符号序列第3个符号为X3,则编码结果落在区间[39/64,5/8);将此区间按比例再分为4份,符号序列第4个符号为X4,,则编码结果落在区间[159/256,319/512);将此区间按比例再分为4份,符号序列第5个符号为X1,则编码结果落在区间[159/256,637/1024),以此类推。

编码到第5个符号,编码的结果为[159/256,637/1),即[0.62109375,0.62207031)区间任一数字,比如0.62109376。

当收到0.62109376进行解码。

;首先,该数字在[1/2,3/4),即[0.5,0.75)区间,故解出第1个符号为X2;该数字又落在了[1/2,3/4)区间更小区间的[1/2,5/8),即[0.5,0.625)中,故解出第2个符号为X1;再细化区间,[39/64,5/8)即[0.609375,0.625)包含收到的码字,故解出第3个符号为X4,以此类推,细化到[159/256,319/512),即[0.62109375,0·623046875),解出第4个符号为X3;细化到[159/256,637/1024),即[62109375,0.6220703125),解出第5个符号为由此解出符号序列为X1。

由此解出符号序列为X2X1X4X3X1。

9.试对算术编码和哈夫曼编码进行比较,算术编码在哪些方面具有优越性?

答:

哈夫曼编码是一种分组码,算术编码是一种非分组码,它用一个浮点数值表示整个信源符号序列,克服了哈夫曼编码用一个特定的〈整数码长)代码表示一个信源符号的缺点,可以更逼近无失真信源编码的极限。

10.请说明预测编码的原理,并画出DPCM编解码器的原理框图。

预测编码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图像数据的相关性,利用已传输的像素值对当前需要传输的像素值进预测,然后对当前像素的实际值与预测值的差值(即预测误差)进行编码传输。

11.预测编码是无失真编码还是限失真编码?

为什么?

答:

预测编码是通过减小图像信号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相关性来进行数据压缩的,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邻近像素之间存在的相关性,将某一个像素点的灰度值用与它相邻近的像素点的灰度值来估计,并把估计值与实际值之差值作为样本进行编码。

如果这个差值即预测误差,不被量化而直接编码传送,就是无失真编码。

如果允许压缩过程中,存在客观信息损失(在保证传输质量的前提下),则可以进一步利用人的主观视觉特性,对预测误差量化后再编码传送,就是限失真预测编码。

因为量化的过程是失真产生的根源。

12.DCT能不能压缩数据,为什么?

请说明DCT编码的原理。

答:

DCT本身并不能压缩数据,它只把信号映射到另一个域,但由于变换后系数之间的相关性明显降低,为在变换域里进行有效的压缩创造了有利条件。

13.目前最常用的运动估值算法是什么?

其假设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块大小的选择与运动矢量场的一致性是如何考虑的?

答:

(1)块匹配算法。

(2)假设的前提条件:

位于同一图像子块内的所有像素都作相同的运动,且只作平移运动。

(3)方块大小的选取受到两个矛盾的约束:

块大时,一个方块可能包含多个作不同运动的物体,块内各像素作相同平移运动的假设难以成立,影响估计精度;但若块太小,则估计精度容易受噪声干扰的影响,不够可靠,而且传送运动矢量所需的附加比特数过多,不利于数据压缩。

14简述运动自适应帧内插的原理及其特点。

答:

运动自适应帧内插的原理如图所示。

在内插帧第K-1帧中,该运动物体的中心处于(x1+(1/2)dx,y1+(1/2)dy)处,即该帧中位于(x1+(1/2)dx,y1+(1/2)dy)处的像素值应由第K-2帧中位于(x1,y1)的像素值和第K帧中位于(x1+dx,y1+dx)的像素值内插得到。

//第五章

1.声音压缩的依据是什么?

MPEG-1编码利用了听觉系统的什么特性?

答:

1)依据心里学模型以及声音样本数据的相关性;2)利用了听觉系统的阈值特性和掩蔽效应。

2.MPEG-1音频比特流数据帧中的比例因子起什么作用?

答:

充分利用量化器动态范围,通过比特分配和比例因子配合,可以相对降低量化噪声电平。

3什么叫5.1声道环绕立体声?

答:

杜比AC-3系统有6个独立声道,左/右声道,中置声道,左/右环绕声道和低频音效增强声道。

前五个称为主声道,频带范围为20HZ-20KHZ,超低音声道叫0.1声道。

4.简述杜比AC-3的音频编码原理,并画出编码器原理框图?

5怎样理解AC-3的音频编码中的“指数”、“尾数”、“指数策略”?

答:

时域的PCM取样信号从时域变换到频域,得到一系列的频率系统,每个频率以二进制指数形式表示,即由一个指数和一个尾数构成,指数反映信号的频谱包络,用频谱包络决定分配给每个尾数,获取高的声音质量,因此需对每一个归一化尾数的比特进行优选化分配,用频谱包络(指数)决定分配给每个尾数多少比特。

6.数字电视信源编码遵循什么标准?

答:

世界各国视频大部分遵循MPEG-2标准的第二部分,音频用MPEG-1第三部分中的层二或杜比AC-3标准或MPEG-2AAC。

7.国际上主要有哪些数字音视频编码标准?

答:

(1)ITU-T推出的H.26X(包含H.261-H.264,和H.263+/++)。

(2)ISO/IEC推出的MPEG系列标准。

(3)我国自主的AVS

8.压缩数字视频数据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

数据压缩的理论基础是信息论。

压缩就是去掉数据中的冗余。

视频信号压缩主要依据视觉特性、图像本身的特点及信号的统计规律。

利用视觉特性,最大限度的去除视频图像序列的空间、时间冗余度和编码数据流的统计冗余度。

9.MPEG-1、MPEG-2定义了哪几种编码图像类型?

哪类压缩比高,哪类低?

答:

(1)三种,I帧P帧B帧,分别为帧内编码帧,前向预测编码帧,双向预测编码帧。

(2)B帧压缩比高,I帧压缩比低。

10.帧重排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

由于B帧需要前后参考帧编码前后进行编码,为此,MPEG视频编码器输出码流的帧顺序,解码器输入码流的帧顺序要进行重新排序,同理送去显示帧的顺序也要重排,这就是帧重排。

11.请画出MPEG-1视频编码的原理框图,说明框图中每个模块的功能,并回答下列问题。

(1)在具有运动补偿的帧间预测编码中,如果运动矢量估计得不准,产生的后果是什么?

是否会产生图像失真?

为什么?

答:

残差大,质量差,会产生图像失真。

(2)经上述编码器压缩的图像,在解压缩之后会出现“方块效应”,产生“方块效应”的根源是什么?

答:

由于视频在压缩编码的时候用到的DCT变换是基于块的,以及帧内帧间编码都是基于宏块划分的。

(3)在DCT变换之后进行Zig-zag扫描的目的是什么?

答:

把二维系数矩阵变为一维数组序列,然后再进行游程编码,以降低“0”的输出。

12.MPEG-2视频编码中的“级“和“类”的概念。

答:

MPEG-2在针对不同的应用,规定不同压缩处理的方法,即不同的语法子集,称为“类”由于同一语法中,需要的输入图像格式可能差别很大,又提出级的概念,级规定了语法元素的取值范围“类“规定了可以使用哪些语法元素。

13.MPEG-2比MPEG-2在哪些方面做了扩展和改进?

(1)MPEG-2有按帧编码和按场编码,MPEG-2增加了隔行扫描,MPEG-1只支持逐行扫描,对运动补偿和DCT变换也有扩充,提高压缩编码效率。

(2)MPEG-2增加了可分级编码模式,视频压缩一次,以不同时间的分辨率,空间分辨率或视频质量进行解码。

(3)MPEG-2定义了“类”和“级”的概念。

MPEG-2标准适用范围广,具有较强的通用性,也就是说充分考虑到了各种应用的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