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地理事物成因进行分析_精品文档.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1881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对地理事物成因进行分析_精品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如何对地理事物成因进行分析_精品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如何对地理事物成因进行分析_精品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如何对地理事物成因进行分析_精品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如何对地理事物成因进行分析_精品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对地理事物成因进行分析_精品文档.doc

《如何对地理事物成因进行分析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对地理事物成因进行分析_精品文档.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对地理事物成因进行分析_精品文档.doc

如何对地理事物成因进行分析

分析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理解影响该地理事物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哪些方面,进而从各方面进行分析。

一、地形成因分析

    主要从内力作作和外力作用两方面进行分析

1.内力作用与地形:

(1)一般背斜成山,向斜成谷,但也有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其原因是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2)地垒--庐山、泰山;地堑--东非大裂谷、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2.外力作用与常见地貌:

①流水侵蚀——沟谷、峡谷、瀑布、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表、溶洞(喀斯特地貌)

②流水沉积——山麓冲积扇、河口三角洲、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

③风力侵蚀——风蚀沟谷、风蚀洼地、蘑菇石、风蚀柱、风蚀城堡等

④风力沉积——沙丘、沙垄、沙漠边缘的黄土堆、黄土高原

3.湖泊的成因:

①构造湖:

内力作用使地表断裂凹陷,积水成湖,如日月潭、东非大裂谷中的一些湖泊、贝加尔湖等

②火山湖:

火山口积水成湖

③河成湖:

一些平原地区的河流由于河道摆动、淤积等情况,在河道上形成湖泊

④堰塞湖:

由于地壳运动(如地震、火山喷发等)或外力作用等引起山崩,造成河道或河床堵塞,形成湖泊。

⑤冰川湖:

由于冰川作用形成的湖泊,如北美的五大湖和欧洲阿尔卑斯山地的一些湖泊

⑥人工湖

4.岛屿的成因

①大陆岛:

由于地壳运动大陆的一部分沉降而成,其特征是面积大、海岸线曲折、地势陡峻。

如台湾岛、海南岛;

②珊瑚岛:

热带浅海中的珊瑚虫遗体沉积而成,其特征是面积小、海拔低,如大堡礁,我国南沙群岛中的一些岛屿等

③火山岛:

海底火山喷发堆积而成,其特征是面积小、地势陡,如夏威夷群岛

④沉积岛:

河水携带的泥沙在河口沉积而成,其特征是地势低平,如崇明岛

三角洲成因分析:

形成三角洲的条件:

①河流挟带大量的泥沙(物质条件);②泥沙沉积(河流动力减弱,流速变缓。

如:

河口地势低平、海潮的顶托等。

③内力作用(地壳的升降)

典型例题:

刚果河口为什么没有形成明显的三角洲呢?

(2008年全国卷一第36题)  

参考答案:

 泥沙来源方面:

①刚果河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水土流失较轻。

②刚果河流经刚果盆地时,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入海泥沙量较少。

 泥沙沉积方面:

刚果河入海口附近因地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大,泥沙不易沉积。

因此在入海口地区未形成明显的三角洲。

二、气候类型及相关气候要素的成因分析

1.气候类型相关成因的分析

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

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状况(地形、海陆分布、洋流)、人类活动等

2.主要气候要素的分析

(1)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

①纬度;②地形、地势;③下垫面性质(海陆位置、植被状况、洋流等);④天气状况(降雨多,削弱太阳辐射,气温低);⑤人类活动(如城市热岛效应)

(2)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

①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②地形、地势:

迎风坡、背风坡;③海陆位置(距海远近);④洋流(暖流:

增温增湿;寒流:

降温减湿);⑤下垫面:

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⑥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3)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主要因素

①太阳高度(取决于纬度高低);②天气状况;③地势

三、与河流有关的问题成因分析

1.分析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

一是落差(位于阶梯过渡地带、地势起伏大的地区,河流落差大);

二是径流量大(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

2.河流航运条件的分析

自然条件:

①地形:

平坦,流经平原,水流平缓;②气候:

降水丰富均匀,河流流量大,季节变化小, 冰期短;③河道:

宽阔平直,水深

社会经济条件:

流域内人口多,经济发达,联系密集,运输需求量大

3.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

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气候特征)

人为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

植被破坏、围湖造田)

例如,长江洪灾的原因分析如下:

(一)自然原因:

水系特征方面:

 

(1)流域广,支流多;

(2)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3)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水文特征方面:

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气候特征方面:

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二)人为原因:

  

(1)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4.河流断流的原因:

一般可从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支流汇入少、冬季河流结冰、中上游用水量大等方面进行分析

如分析黄河下流断流的原因:

由于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泥沙含量大,下游泥沙堆积形成地上河;无支流汇入,流域面积小;中下游工农业用水量大;蒸发旺盛;人口、城镇密集,生活用水量大;水源浪费严重。

5.沼泽形成的原因:

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导致容易积水;②纬度高,蒸发量小;③冻土层发育,不利于地表水下渗;④河网密布、容易洪水泛滥地区

6.湖泊萎缩的原因:

(1)湿润地区的淡水湖:

流域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从而泥沙淤积;围湖造田

(2)内陆干旱地区的咸水湖:

气候干旱,蒸发加剧;由于大量引水灌溉导致汇入湖泊的水量减少;围湖开垦、泥沙淤积等

7.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的成因分析:

①气候(降水季节变化的大小);②湖泊、水库的调节作用;③气温的变化(主要是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

8.地区水资源紧张的原因:

自然原因:

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平稳;人为原因:

①人口剧增、经济发展导致用水量增加;②水污染、水浪费;③不合理人类活动(砍伐森林、排干湖泊等)使水的时空分布朝不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9.咸潮产生的原因:

自然方面:

①降水少,河流处于枯水期,流量较小;②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引起海水倒灌;③河口地区地势低平,河汊纵横;人为原因:

④人类生产、生活用水增多;⑤下游无序采沙,使河床降低

四、其它自然地理成因分析

1.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①纬度(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②山地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

    另外,影响同一自然带分布高度的主要因素是热量

2.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

①纬度(纬度越低,雪线越高);②降水量(降水量越多,雪线越低);③地形坡度(越平缓,雪线越低);④同一山体向阳坡比阴坡雪线要高

3.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形成因素:

海陆分布、地形、洋流、水源等

4.渔场的形成原因分析

①位于大陆架上,光照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②河流入海口,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③寒暖流交汇处(海水扰动,把下层丰富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给鱼类提供饵料);④上升流(原因同③)

五、环境问题成因分析

1.全球气候变暖

①自然原因:

全球气候冷暖交替,目前处于间冰期

②人为原因:

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排放大量CO2等温室气体;毁林

2.酸雨

人类使用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SO2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3.臭氧层空洞

人类使用致冷剂向大气中排放氟氯烃

4.水土流失

自然原因:

①气候:

降水集中,多暴雨(冰雪融化引发洪涝);②土壤特征:

如黄土高原黄土土质疏松,云贵高原土层浅薄;③地形条件:

地势起伏大,地表破碎;④植被覆盖率低

人为原因:

毁林、陡坡开垦(人地矛盾)、过度放牧、樵采、不合理开矿、滥用土地等

5.土壤盐碱化的原因

自然原因:

干旱加剧蒸发

人为原因:

①不合理灌溉(大水漫灌,只灌不排);②沿海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海水倒灌③④

6.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

①生物生存环境遭到破坏;②人类过度捕杀

7.泥石流的成因

①地质条件:

一般多发生在地壳运动活跃或地质构造脆弱地区;②地形条件:

一般地形起伏大的山区;③气候条件:

水源(如特大暴雨、冰雪融水或大量地下水;④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加剧泥石流的形成

8.滑坡的成因

①地形和物质条件:

松散土层、碎石土、风化壳和半成岩土层的斜坡;②动力条件:

雨水的大量渗透、地震等;③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如开挖坡脚、爆破、矿山开采、水库蓄水等

六、人文地理成因分析

1.影响人口分布、人口增长、人口迁移的原因

2.工业区向郊区迁移的原因

3.发达国家(地区)出现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的原因

4.工业集聚或分散的原因

5.产业转移的原因(寻找最佳区位优势)

6.影响城市地价的因素

7.我国首先在东南沿海地区大力发展核电的原因

8.交通线布局的成因分析

①地形(平原地区建设成本低,且有利于通行);②人口、城镇分布(便于人们出行);③资源分布(便于资源开发、运输);④环境保护的需要(如保护良田、名胜古迹等);⑤水文地质条件(尽量避开沼泽地、沙漠等环境恶劣地带,尽量避免跨越河流,避开断层带、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区)

9.影响农产品价格的成因分析

①劳动生产率低,科技水平低,单产低;②生产成本高(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价格高);③受自然灾害影响(农产品受损失大)

例6:

铁路选线时,通常选择经过平原地区,俄罗斯亚洲部分南部多山,可西伯利亚大铁路不从北部经过而沿南部山区修建,这是为什么?

(北部气候寒冷,冻土沼泽广布,人口稀少;南部气候较温暖,人口、城镇较多,运输量较大。

例7.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十分突出。

俄罗斯对外贸易为什么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并不十分突出?

试从地理角度简述其原因。

自然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自给率高;工、农业产品进口额较低(对外依赖较小);国内市场大。

地理成因分析建模与应用

1、水土流失成因分析模式:

 

形成原因

主要危害

治理措施[因地制宜]

 

气候

①暴雨集中,冲刷力强;

①养分物质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减产;

②植被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恶化;

③河流含沙量增加,河床抬升、湖泊(水库)淤积,防洪压力大

植树种草,恢复植被,提高水土保持能力;合理耕牧,退耕还林、还草、还牧;有序开矿,实行土地复垦绿化;采取工程措施护坡、保土,增加水流入渗,削减地表径流。

地形

②地势起伏大,坡度陡;

植被

③植被覆盖率低,水土保持能力差;

土壤

④土质疏松或土层薄;

⑤过垦、过牧、过樵;⑥不合理的耕作、灌溉制度,露天采矿等行为导致植被破坏。

[分析模式的应用]中国主要水土流失成因的比较:

 

形成原因

 

影响

黄土高原

 

①养分物质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减产;

②植被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恶化;

③河流含沙量增加,河床抬升、湖泊(水库)淤积,防洪压力大

 

南方低山丘陵

云贵高原

2、土地荒漠化成因分析模式:

分布

形成原因

整治措施

西北[风蚀]

自然:

降水少、日照强、大风日数多;植被稀疏、地表裸露、土质疏松,风力侵蚀强烈。

人为:

过垦、过牧、过樵;不合理的耕作、灌溉;露天采矿等导致植被破坏。

退耕还林、还草,促使植物天然更新;合理耕牧科学灌溉,发展节水农业;建立早期预警机制,加强监控力度。

南方[水蚀]

(参见水土流失)

 

华北[盐碱

化]

自然:

春旱多风沙,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水盐运动强烈;地势低平,海水倒灌;地下水位较高,或洼地排水不畅,盐分向地表积聚。

人为:

不合理的灌溉;工业“三废”对土壤的污染。

以治水为中心,采用井排井灌、引淡淋盐、覆盖和生物技术等措施,科学调控水盐运动,使土壤脱盐。

青藏[冻融]

冻融现象突出,冻土深厚广布,不适合植被的生长。

 

[分析模式的应用]

3、区域(或城市)水资源短缺的成因分析模式:

 

形成原因

应对措施

资源性缺水

①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季节分配不均);②居民生活、生产用水量大

①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的季节调控能力;

②跨流域调水,协调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的矛盾;

③加强环保立法和监督,提高污水处理技术,防止和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