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教案_精品文档.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1871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_精品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_精品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_精品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_精品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_精品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_精品文档.doc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平天国运动教案_精品文档.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_精品文档.doc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丁蜀高级中学王黎黎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洪秀全创立和宣传拜上帝会;冯云山在紫荆山区的革命活动;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太平军胜利进军和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军的北伐、西征、东征和军事上的全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的分析,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这一过程的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的全过程。

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教学,使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天朝田亩制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其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通过对北伐军征战过程的讲述,使学生感受到以林凤祥为首的北伐军不畏强敌直至全部牺牲的惨烈悲壮,从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爱憎观、道德观、英雄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背景和原因、《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和评价

教学难点: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以及出现的新特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者的比较。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进行复习提问:

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以此引出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鸦片大量进口,10年当中,每年从3万箱增至6、7万箱,造成白银大量外流,引发了银贵钱贱现象并日益严重。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排挤了土布、棉布:

“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亦因之壅滞不能出口。

材料三:

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

官府常抓人毒打交不起税的人。

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根据三则材料分析鸦片战争对太平天国运动产生的影响。

由此产生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背景是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

讲授新课:

一、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

1.鸦片战争后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加剧对中国的侵略,导致国内阶级矛盾的空前激化。

其次,五口通商后洋货输入量也大大增加。

中国的财政金融受到严重威胁。

  通过对“银贵钱贱”现象的分析,理解农民和手工业者纳税负担增加,致使东南沿海地区的手工业者和农民纷纷破产,天灾人祸使得人民陷入饥饿死亡的困境,广大农民被迫走上了反抗斗争的道路。

2.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与自身经历必不可分。

他用宗教理论表达反清思想,对于没有文化的农民来说,更容易接受。

但同时也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3.金田起义(1851.1.11)

1851年1月,广西桂平县金田村洪秀全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4.永安建制

  金田起义后不久,洪秀全在称天王。

1851年9月,太平军攻占永安。

在那里,洪秀全颁布军律、历法,制定官制,分封诸王,太平天国初步建立了政权,这就是永安建制。

太平天国已初步具备了立国的规模。

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的标志就是1851年秋天的永安建制。

5.定都天京

  1851年9月—1852年4月,太平军在永安停留了半年时间,此时,清军已包围了永安。

洪秀全为了摆脱清军的围困,于1852年4月开始突围北上。

1853年1月,太平攻克武汉三镇,声威大振。

队伍迅速发展到50万人。

他们沿途诛杀贪官污吏、地主、豪绅,焚烧官府衙门、田契、债券,把粮食和财物分给贫苦农民。

2月,50万大军分水陆两支出发,沿江而下,向南京挺进。

太平军的官兵绝大多数过去没有打过仗,是激烈的阶级斗争把他们带到了战场。

他们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多次打败了多于自己几倍的敌国。

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

从此,在南方出现了一个与北方的清政府遥相对峙的农民革命政权。

表明了太平天国正式建立了政权。

分析概括一下太平军胜利进军的原因。

请同学回答。

根据内外因来分析。

内部太平军的组织纪律,外部清政府的组织纪律以及人民群众的反应来分析太平天国用了短短一年的时间就从永安到达了南京的原因。

最后得出结论,洪秀全等制订的斗争纲领比较明确,太平军纪律严明,所到之处,诛杀贪官污吏,焚毁田契债券,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和支持。

另外,清军的腐败无能,不堪一击,也是太平军节节胜利的一个原因。

6.北伐和西征

太平军的北伐

①简答太平军北伐的时间、目的、领导者、进军路线。

②②太平军北伐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北伐虽然失败,但产生了怎样积极的影响

太平军的西征

(结合《太平天国形势图》讲)在北伐的同时,太平天国为了巩固天京,控制长江中游,举行西征。

西征军一路杀敌,很快就攻占了安庆、湖口、武昌等地。

在进军湖南时,他们和曾国藩的湘军交上了手。

(指导学生看教材介绍曾国藩组建湘军的内容后,指出)曾国藩率湘军攻打驻在长沙的太平军,被太平军打得大败。

后来,湘军进行疯狂反扑,西征军连连失利。

在西征受挫的危急关头,杨秀清立即派石达开主持西征军务。

太平军连续占领了安徽、湖北、湖南以及江西。

意义:

太平军夺取了清朝的半壁江山,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

二.《天朝田亩制度》

  看书,回答问题:

《天朝田亩制度》的时间、颁布者、内容、性质以及评价。

评价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

它有什么进步性?

还有哪些不足?

封建社会一切矛盾的根源,是封建土地所有制。

其核心是地主占有土地。

这也是农民受剥削的根源。

摆脱封建剥削,获得土地,是千百年来广大农民最好迫切的要求。

他们为此也进行了无数次的斗争。

《天朝田亩制度》就突出地反映了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废除土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它是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中提出的“均贫富”、“均田免粮”等口号的总结和发展,把农民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要求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因此,这具有鲜明的反封建的革命意义。

但是,这个制度本身又带有空想性。

太平天国所描绘的这种“无处不均匀”的理想社会蓝图是不可能实现的。

它所规定的平均土地的办法和它为广大农民所设计的图景,都是不科学的。

因为这一制度本身是小农思想的产物,是想以小农经济来改造社会,把消灭剥削,消灭贫困的理想建立在落后的小农经济基础之上,不可能成功。

由于《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和连年战争形势,它的分田方案没有实行。

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后,天京上空却风云突变。

三、天国悲剧

1.天京变乱

  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如何认识导致这一严重事件的原因和它所造成的危害是学习过程中的难点。

  教师指出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领导集团内部逐渐出现明显的问题:

在军事斗争上,骄傲轻敌,不思进取,对主要战略任务——灭亡清政权,没有摆在应有的位置上。

在统治方法上,制订礼仪,用森严的封建等级制辅助宗教神学来巩固统治。

在个人生活上,贪图享乐,广建宫室,迅速奢靡腐化。

在领导集团关系上,洪秀全避处深宫,杨秀清大权独揽,权力重心偏移,彼此疏远,为争夺权势而进行的斗争则愈演愈烈。

  导致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在任何情况下,太平天国的绝对平均主义理想都是不可能成为现实的,在缺乏先进科学的革命理论指导的情况下,农民运动只会使封建的生产关系受到某种程度的冲击、破坏,但绝不会彻底摧毁它,在这样的社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农民起义政权,不可避免地具有封建性,并会随着形势的发展而日趋浓厚,太平天国的领导人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随着地位的巨变,自觉不自觉地在追求平等的同时制造了新的不平等,在反对特权的同时建立起新的特权,无法超越历史发展的规律。

  天京变乱的过程讲述完后,指出杨秀清、韦昌辉及其部下数万人相继被杀,石达开率精兵20万出走。

太平天国初期形成的领导核心已经瓦解,主力部队也所剩无几,造成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困难,清军趁机反扑,出现险恶的军事形势很易理解。

除此以外,给太平天国运动带来的更深层次的影响还有:

贪欲和特权从根本上破坏了原来的理想;滥杀和猜忌代替了团结合作;太平天国中央再也无人能像杨秀清那样驾驭整个政治、军事局面,行使指挥大权。

从而使太平天国不仅是在军事上,而是在各方面由盛转衰。

2.《资政新篇》

  主要回答《资政新篇》的内容、性质以及对它的评价。

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但迫于形势,没有实行。

3.洪秀全重建太平天国领导核心

  强调天京变乱后太平天国内部已是“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岌岌可危的局面。

这时,洪秀全果断地提拔了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朝气蓬勃的青年将领。

他们临危受命,积极防御,给中外反动势力以沉重打击,稳定了天京的局势,使太平天国革命事业一度出现了转机。

另外,1859年,拜上帝教的最早信徒之一、洪秀全的族弟洪仁玕从香港辗转来到天京,被封为干王,总理全国政事。

同年陈玉成被封为英王,李秀成为被封为忠王。

太平天国后期的三人领导核心形成了。

4.太平军后期的防御战

  ①打破江北大营、江南大营

  ②李秀成大破洋枪队

  ③陈玉成保卫安庆

  ④李秀成进攻上海

5.天京陷落(1864)

  1862年初春,清军分三路进攻太平军。

到1864年,天京外围已无回旋余地,城内将士食野草充饥,而围城湘军又增至5万余人,太平天国危在旦夕。

6月,洪秀全病逝。

7月,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但天国的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中国人民抗争史上的壮丽篇章,其顽强斗争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组织学生讨论: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教师指导:

指出我们在分析一个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时,应从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两个方面进行考虑,同时考虑造成这个原因的经济和阶级根源。

四.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可以分为两方面:

一是外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太平天国,反革命力量大大超过革命力量;二是内因,有以下三点:

(1)农民是小生产者,他们不可能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掌握科学的理论武器;

(2)农民阶级不代表新的生产方式,不能彻底催毁封建经济、建立新的社会经济制度;(3)农民阶级本身的弱点与缺点,导致太平天国的领导者不可避免地在斗争中犯了一些战略错误。

强调内因是主要的,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起作用。

五.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功绩方面主要是反封建反侵略,并且还有第一个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另外指出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告诉我们: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战胜中外反动势力,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

六.太平天国与以往农民运动相比,有什么新特点?

关键是当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导致了一系列的新的变化。

变现为,起义背景新:

外来资本主义侵略。

起义背景新:

利用外来基督思想。

革命纲领新:

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担负任务新:

发封建同时反侵略。

另外,失败原因也与众不同:

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共同镇压下失败。

板书设计:

  一、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

  1.鸦片战争后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

  2.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3.金田起义(1851.1.11)

  4.永安建制

5.定都天京

6.北伐和西征

二、《天朝田亩制度》(1853)

1.内容、目的

2.性质、评价

三、天国悲剧

  1.天京变乱

  2.重振国威

军事上:

提拔青年将领

政治上:

颁布《资政新篇》

  3.天京陷落(1864)

四.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五.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六.太平天国的新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