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校级联考山东省莘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185252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50.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校级联考山东省莘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全国校级联考山东省莘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全国校级联考山东省莘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全国校级联考山东省莘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全国校级联考山东省莘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校级联考山东省莘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全国校级联考山东省莘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校级联考山东省莘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校级联考山东省莘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全国校级联考山东省莘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全国校级联考】山东省莘县【最新】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有四位同学对学过的隋唐史的特征进行了概括,你认为其中较为准确的是(  )

A.甲:

中华文明的起源B.乙:

中华民族大融合

C.丙: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丁:

中华帝国的衰弱

2.589年,隋朝重新统一全国.他灭掉的南北朝最后一个政权是

A.北汉

B.北周

C.梁朝

D.陈朝

3.唐朝,一个值得我们骄傲并深入探究的时代。

它在隋末的废墟上昂扬勃兴,为中国人绘制了一幅诙去壮丽的历史画卷。

下列与唐朝建立无关的事件是

A.618年建立

B.都城是长安

C.李世民建立

D.建立后消灭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平定全国

4.在封建的男权社会中,武则天作为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引发了时人和后人更多的关注和争议。

下列这些评论中,最准确的是

A.严刑酷法,实行残暴统治

B.颇有作为,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

C.奢侈腐化,心狠手毒

D.选贤任能,政治清明,创“开元盛世”

5.“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被唐太宗誉为“一面镜子”的著名进谏的名臣是

A.程咬金

B.李世民

C.魏征

D.秦叔宝

6.下图所示为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工具,“形似纺车,四周缚以竹筒,依靠水力旋转,转动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昼夜不息,并能把低水引用到高地灌溉。

”它是()

A.唐代曲辕犁B.汉代水排

C.唐代筒车D.唐代纺车

7.“穿越小说”、“穿越电视剧”成为时下的流行话题。

如果你是故事中的主人公,穿越到了唐代长安,你可能看到的是(  )

①一起饮茶诵诗的年轻人

②外国人购买“唐三彩”

③“遣唐使”

④进京赶考的读书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8.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通过下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

A.商朝B.秦朝C.西汉D.唐朝

9.唐朝著名的诗人有很多。

有一位诗人创作了大量的忧国忧民,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诗作,“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他的名句。

后人称他为“诗圣”。

他是

A.王维

B.杜甫

C.李白

D.白居易

10.某历史兴趣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一些资料。

下面这组图片资料体现的主题是()

A.唐朝的经济繁荣

B.明朝的科技成就及影响

C.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D.古代的对外友好交往

11.七年级某历史小组编排“安史之乱”历史剧,剧中不应该出现的历史人物是()

A.安禄山、史思明B.杨贵妃、杨国忠

C.黄巢、朱温D.唐玄宗、唐肃宗

12.下列事件存在某种关联,其中排序正确的是(  )

①黄巢起义

②安史之乱

③唐玄宗统治腐败

④藩镇割据

A.①②④③B.③②④①C.③②①④D.①②③④

13.下列对联中,描写宋太祖的是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

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

14.公元964年,赵匡胤下令,将各地每年所收的民租和专卖收入,除地方支用外,一律运往京师,地方不得占留。

为了把地方税收权力转移到中央,宋代在地方设立的机构是()

A.禁军B.节度使C.通判D.转运使

15.岳飞名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中的“胡虏”“匈奴”在这里借指

A.匈奴统治者

B.女真统治者

C.契丹统治者

D.党项统治者

16.“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之根。

语日‘苏湖熟,天下足”’。

陆游这段话中提到的现象最终完成是在什么时期?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17.“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宋高宗材料中说的“市舶”是

A.我国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央政权在边境设置的互市市场

B.宋朝政府开设的专供外商居住的场所

C.东京城中的娱乐场所

D.宋朝时政府设置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

18.以下是小华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的图片资料。

他研究的主题是()

A.盛唐气象B.宋代的都市生活C.宋代经济的发展D.民族关系的发展

19.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统一的王朝是

A.清朝B.元朝

C.宋朝D.辽朝

20.马克思在谈到某位历史名人时曾说“他成马位您,征战终生,统一了蒙古,为中国统一而战.....,材料中的“他”指()

A.阿保机

B.阿骨打

C.元昊

D.铁木真

21.风吹草低,金戈铁马,还有震动欧亚的血与火交织的武功,组成了元朝历史的“风景线”。

下列与元朝有关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忽必烈继承汗位②蒙古政权建立③忽必烈定都④元朝建立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④①③②D.②①④③

22.下图是一幅山东区划图,据图判断,当时我国对地方管理实行的制度是()

A.郡县制B.郡国制C.州县制D.行省制

23.哪一机构的设置可以说明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A.西域都护府B.宣政院C.澎湖巡检司D.察合台汗国

二、填空题

24.24.唐朝后期,中央权力衰微,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___________的局面:

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___________”。

25.唐太宗时,___________西游天竺,根据他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___________》是研究中外交流的珍贵文献。

26.宋朝时最著名的大商港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7.按要求填出相对应的人物:

①他建立元朝,定都大都,灭亡南宋:

___________;②他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力保忠节,誓不降元:

___________

28.按要求填出下列少数民族政权相对应的内容:

①西夏政权的都城:

___________;②元朝统一全国的时间___________。

三、综合题

29.29.读材料回答问题。

(1)请写出运河A、B两处的古地名。

(2)这条运河是谁主持开凿的?

大运河的中心在哪里?

(3)隋朝开凿关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大运河的开通有什么历史意义?

(4)如果隋朝时有一个商人想要运载一船粮食从洛阳到江都,试写出他所要经过的河段名称。

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贫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

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的内容。

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1)科举制度正式确立于哪个朝代?

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指出科举制度有哪些特点?

(言之有理,答出两点即可)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

(不少于两点)

材料二:

唐太宗深知“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人不计资历名望,不计亲疏恩怨,凡有治国安邦之方,都委以重任。

(3)材料三反映唐太宗重视人才,为选拔官员,他是怎样完善了科举制度的?

31.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年间,一位吐蕃赞普统一青藏高原。

他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朝把一位公主嫁给他。

材料二:

唐朝时期,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

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被北方和西北的各族首领尊奉为“天可汗”。

材料三:

他治理国家很有能力,他即位以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在两位贤相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他统治前期,经济繁荣,民众生活安定,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1)材料一中的“公主”指的是谁?

材料中反映的唐蕃和亲有什么意义?

(2)材料二中的“天可汗”指的是哪位皇帝?

(3)材料一、二中唐朝的做法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4)材料三中“他”指的是哪位皇帝?

”材料中的“鼎盛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

32.阅读下列材料:

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宋代手工业取得了巨大进步,商业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请结合课本内容回答:

(1)“南方形成天下闻名的‘粮仓”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两宋时期成为全国最重要粮仓的地区具体在什么流域?

(2)“宋代乎工业取得了巨大进步”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名称叫什么?

最早在什么地方出现的?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唐历史的基本特征是繁荣与开放,繁荣的表现是出现了历史上盛世局面,如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开放的表现有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遣唐使等。

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2.D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589年,隋朝灭掉了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陈,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南北重归统一,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D项符合题意。

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3.C

【解析】本题是否定式的选择题。

依据课本所学,618年,隋朝灭亡,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随后消灭了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平定了全国。

唐高祖退位以后,传位李世民。

李世民就是唐太宗,年号贞观。

唐朝建立者不是李世民。

C项错误,符合题意;ABD三项正确,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点睛:

4.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作为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后人对她执政时期的评价是颇有作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故选B。

5.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注重纳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当时比较著名的纳谏大臣是魏征,他前后向太唐宗进谏二百多次,是最著名的谏臣,受到唐太宗的器重,后来魏征去世,唐太宗十分痛心,说自己失去了一面镜子,可见题干材料中被唐太宗誉为“一面镜子”的著名进谏的名臣是魏征,所以答案选择C。

6.C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形似纺车,可知这工具不是纺车,故D项排除;四周缚以竹筒,依靠水力旋转,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唐代是出现的筒车,故C项正确;水排是汉代的冶铁鼓风工具,故B项排除;曲辕犁是农具,故A项排除;故选C。

7.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唐朝时期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北方受到南方饮茶习惯的影响,唐朝时期唐诗繁盛,故①正确;唐三彩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以黄、绿、白三色为主,体现了唐朝手工艺的高超成就。

唐朝时期对外政策友好包容,所以有大量的外国人来到中国,故②正确;唐朝时期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故③正确;科举制在唐朝时期进一步发展完善,故④正确。

①②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

A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8.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题干文物是唐代的唐三彩,代表了唐代制陶也的突出成就。

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9.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他的诗深刻反映了那个动荡的历史时代,真挚地表现了他关心国家盛衰和民生疾苦的心情,人们称之为“诗史”。

杜甫感情真挚,笔触细腻,风格雄浑,语言简练。

被后人尊为“诗圣”,B符合题意。

王维被称为诗佛,A不符合题意。

李白被称为诗仙,C不符合题意。

白居易被称为诗魔,D不符合题意。

所以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10.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西汉张骞通西域的基础上,开创了丝绸之路。

古代的“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到西亚,再转运欧洲。

“丝绸之路”成为横穿欧亚的陆上交通要道。

明朝前期郑和奉命七次下西洋,彰显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精神。

唐朝时,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游天竺取经,体现了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

所以组图片资料体现的主题是古代的对外友好交往,故D项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应选D。

11.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的领袖,朱温是黄巢起义的将领,后投降唐朝,907年,建立后梁,唐朝灭亡,黄巢、朱温不是剧中应该出现的人物,C符合题意;“安史之乱”是安禄山和他的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的叛乱,安禄山、史思明是剧中应该出现的人物,A不符合题意;“安史之乱”的背景是开元末年,唐玄宗宠爱杨贵妃,从此荒废朝政,重用宦官高力士,把朝政交给李林甫,提拔杨贵妃的堂哥杨国忠任宰相,这些人把持朝政,营私舞弊致使朝廷黑暗腐败,杨贵妃、杨国忠是剧中应该出现的人物,B不符合题意;“安史之乱”爆发后,安史叛军先攻占洛阳,又攻下潼关,逼近长安,唐玄宗仓皇出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即位,即唐肃宗,唐玄宗、唐肃宗是剧中应该出现的人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题干中“安史之乱”是解题的关键,联系教材中“安史之乱”背景、爆发、过程等内容,通过对比得出正确答案。

12.B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①黄巢起义指的是公元878年至884年黄巢领导的反抗唐朝政府黑暗腐朽残酷统治的农民起义运动,是王仙芝起义的后续。

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战争;②安史之乱是唐代于755年至763年发生的一场政治叛乱,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造成唐代藩镇割据。

安史之乱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③唐玄宗统治后期,宠爱杨贵妃,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政事,还重用奸诈的李林甫、杨国忠,政治十分腐败,以致酿成安史之乱;④藩镇割据通常指的是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外地将领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方面不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一直持续百多年直至唐朝灭亡。

按时间顺序为:

③②④①,B项符合题意。

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13.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北宋王朝。

北宋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赵匡胤又通过“杯酒释兵权”,剥夺了朝中大将的兵权。

D符合题意。

A项描述的是唐太宗,B项描写的是武则天,C项描写的是唐玄宗,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14.D

【解析】

依据题中时间限制“宋代”,结合课本所学,中国唐代以后各王朝主管运输事务的中央或地方官职,宋初为集中财权,把地方税收权力转移到中央,宋代在地方设立置诸路转运使掌一路财赋,并监察地方官吏,D项符合题意;禁军是封建时代直辖属于帝王,担任护卫帝王或皇宫、首都警备任务的军队,A项不合题意;唐初沿北周及隋朝旧制,重要地区置总管统兵,旋改称都督,惟朔方仍称总管,边州别置经略使,有屯田州置营田使。

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节度使,B项不合题意;通判是指一个官名。

在州府的长官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C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15.B

【详解】

岳飞是南宋抗金将领,诗句中的匈奴和胡虏是秦汉时期南下侵扰的少数民族,因此被岳飞用来代指灭亡北宋的金,金由少数民族女真族建立的,因此B正确。

匈奴在北宋之前就已经被汉化消失了,因此A错误。

契丹族建立的辽,在1125年被金朝所灭。

南宋1127年建立,因此C不是岳飞抗击目标。

诗词中岳飞谈到“靖康耻,犹未雪”靖康之变是金造成的,与党项族无关,因此D错误。

综上故选B。

16.D

【解析】依据“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之根。

语日‘苏湖熟,天下足”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结合课本所学,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唐中后期至五代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最终完成。

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点睛:

“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之根。

语日‘苏湖熟,天下足’”是解题的关键,首先理解其意:

朝廷的财政收入在东南方,南方的农业可以供给天下。

由此可知经济重心南移了。

据所学,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17.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动以百万计”的意思是:

港口贸易获利最多,如果经营方法得当,所获得的利益可以用上百万来计算。

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南宋的对外贸易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

因此宋高宗材料中说的“市舶”是宋朝时政府设置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故选D。

18.C

【解析】

依据图片《耕获图》反映了宋代农业迅速发展,农业获得大丰收的场景;宋代手工业兴盛,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

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宋代商贸繁荣也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宋代的海船反映了宋朝的海外贸易的发展,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由此看出四幅图片反映了宋朝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总体是宋朝经济的发展。

C项符合题意。

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19.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统一的王朝。

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20.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并在1206年建立蒙古政权,被尊为成吉思汗。

A项阿保机统一了契丹族,建立辽国政权;B项阿骨打统一了女真族,建立了金国政权;C项元昊统一了党项族,建立西夏政权。

故选D。

21.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1272年忽必烈定都大都,1271年元朝建立,按时间顺序排列是②①④③,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22.D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云南行省和四川行省出现在元朝时期,因为这是元朝时期疆域辽阔,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在地方上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D项符合题意;郡县制是秦朝实行的地方管理制度,郡国制是西汉初期实行的郡县制和分封制并行的制度;州县制是隋朝时期继郡县制之后实行的地方管理制度。

ABC项均与地图不符,故选D。

点睛:

通过分析地图中云南行省和四川行省,联系所学可直接做出判断,或分析选项的地方管理制度实施的朝代,以示区别。

23.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

“设置成为中央直接管辖西藏的机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世祖设立的中央政府的官署,掌管全国佛教的事务和吐蕃地区的军事、行政。

宣政院是中央政府最早设置的管理西藏地区的行政机构。

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24.藩镇割据五代十国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后期,中央权力衰微,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907年,唐朝的节度使朱温建立后梁,唐朝被藩镇所灭。

后梁之后,我国黄河流域相继出现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历史上把唐朝灭亡后,黄河流域相继出现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25.玄奘大唐西域记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唐朝时中国同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曾历尽千辛,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研习佛法,遍访天竺的名寺。

十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的佛经回到长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贡献。

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

故填玄奘大唐西域记

26.广州泉州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中国商朝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故填广州泉州

27.忽必烈或元世祖文天祥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1260年,他继承了汗位。

他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建立年号。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与大都。

元朝建立后,继续进攻南宋。

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南宋灭亡后,文天祥继续抗元,写下《正气歌》《过零丁洋》等诗作,后兵败被俘,力保忠节,誓不降元,表现出坚贞不屈,崇高的气节。

故填忽必烈文天祥

28.兴庆府1279年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11世纪前期,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党项族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

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西夏文字。

1271年忽必烈该国号为元。

1279年元军灭到南宋残部。

元灭南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故填兴庆府1279年

29.

(1)涿郡、余杭

(2)隋炀帝、洛阳

(3)目的: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历史意义:

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4)通济渠、邗沟。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运河A、B两处的古地名是涿郡、余杭;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在中国的历史上产生过巨大的作用,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工程。

(2)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条运河是隋炀帝主持开凿的,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南至余杭,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在中国的历史上产生过巨大的作用

(3)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大运河的开通的历史意义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4)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属运用层面的要求,有一定难度。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想要运载一船粮食从洛阳到江都,他所要经过的河段名称是通济渠、邗沟。

30.

(1)隋朝,隋炀帝设进士科。

(2)特点:

政府主导、自由报考、公开考试、平等竞争、考试内容丰富、择优录取。

作用:

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

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强了中央

集权(答两点即可)

(3)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解析】

(1)依据课本所学,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的科举制正式诞生。

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为统治者提供了人才,同时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2)根据材料一“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由此得出科举制度的特点:

政府主导;由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得出:

自由报考;“不论贵族和拼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

”得出:

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的内容。

”得出:

考试内容丰富;“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

”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结合课本所学,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