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组评价.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184425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小组评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关于小组评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关于小组评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关于小组评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关于小组评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小组评价.docx

《关于小组评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小组评价.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小组评价.docx

关于小组评价

关于小组评价

——评价是激励的杠杆

 

评价是指挥棒,是撬动合作学习的一只杠杆。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需要针对各个环节进行评价,“缺什么评什么,评什么就会有什么”,持续的推动学生发展。

(一)评价的形式和容

评价分为个人和小组。

评价的方式很多,有定性评价,也有定量评价,有针对个体的评价,也有针对集体的评价,有侧重学习过程的评价,也有侧重学习结果的评价。

评价容包括

1.日常行为评价:

课堂纪律(宿舍纪律)、卫生、安全、文明养成习惯

2.课堂学习评价:

对学生课堂学习过程进行及时准确有效的评价。

分为合作学习、展示交流和达标训练三个部分进行。

评价方式分为组评价和教师评价;自主学习和作业训练由组评价,合作学习和展示交流、点评由教师评价。

评价可分为两种类别进行。

第一种:

标准分数。

自主学习任务完成、小组合作学习参与效果、课堂展示、对抗质疑点评得分。

第二种:

鼓励分数。

在展示、质疑等环节表现特别优秀,或者产生意外良好效果得到老师和同学一致认可的,一次加5分。

3.激励性评价:

针对个人和团队激励评价,有奖有罚才是真正的激励。

4.红黄绿牌评价

5.任务报到站(参考表六)

6.其他形式评价

比如等级式评价、学生成长档案袋、学业发展报告……

(二)设计评价制度

1.分数评价:

用分数量化来评价学生展示交流的情况和效果。

通常分为1、2、3分,记录在评价得分表上。

2.捆绑评价:

将整个学习小组捆绑在一起,展示交流得1分,那么全组所有成员全部加1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奠定合作的基础。

3.分层评价:

异质分组,将一个小组分为不同的层次,不同层次的学生展示后的量化分值都有所不同,这样,必然导致小组为了拼命拿高分,而促进后进生的进步与发展,改变被边缘化了的学生状况。

教师鼓励学习小组自己开会,制定拿高分的办法与方案,自己管理小组。

(三)制定评价程序

1.制定评价方案

2.具体操作办法

(1)列表(见文后各类小组评价表)

(2)记录

各小组轮流记录。

每小组有两个人负责,一人负责常规量化记录,一人负责高效学习量化记录。

每节课由评价小组学生记录后,交给上课教师签名后,每天6记录表收集并统计名次与结果,将记录结果交班级副班长,副班长每周汇总一次并报班主任。

交班主任签名。

一周结一次帐。

(3)汇总公示

A.每周一将得分情况在班级公示栏进行公示。

教室设光荣栏。

B.年级组每两周评选一次优秀小组。

C.学校每月评选一次优秀小组,小组全体成员集体拍照,贴在学校荣誉榜上。

D.产生“优秀团队”:

五星组员、五星团队

E.学校期末三好学生评选,奖学金发放、优秀班干部评选等等活动,以学期为单位,候选者所在小组,必须要有一次被评选为优秀小组的条件。

3.制定激励方案

获得优秀学习小组称号的小组:

(1)免去小组打扫卫生一次,由最后的小组补上。

(2)情况允许的话,奖励一节自由活动课。

(3)奖励文具,笔或者笔记本。

(4)在学校围,与自己喜欢的老师包括校长合影一,并公示在学校荣誉榜上。

(5)给家长发喜报,加上表扬。

(6)在升旗时候进行全校表扬。

(7)学生自己提出合理要求,只要合理,老师要全力配合。

加分细则:

(1)小组合作愉快。

成员都乐于听从组长的安排,每人加1分。

(2)小组讨论热烈、积极、纪律好(没有人讲小话、开小差、睡觉、吃东西),每人加1分。

(3)积极主动发言,声音洪亮,回答正确,加2分。

(4)主动评价、补充其他小组的交流,加2分,评价好,再加2分。

(5)主动展示交流学习成果的,加2分,展示效果好的,再加2分。

(6)抢答多,回答正确的,加2分。

(7)按照要求做好笔记的,加2分。

(8)主动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加3分,帮助成功的,再加2分,

(9)每次默写、听写、背书,小组成员全部过关的,每人加2分。

每周所有作业,小组全体成员都能按时完成的,每人加2分。

(10)每次检测,平均分在第一名的小组,每人加6分,第二名,每人加4分,第三名,每人加2分,第四名,每人加1分

(11)主动承担讲课任务的,每人加5分,上课上得好的,每人再加3分。

扣分细则:

(1)小组成员之间合作不愉快。

成员不听从组长的安排,每人扣1分。

(2)小组讨论有人讲小话、开小差、睡觉、吃东西,每人扣1分。

  (3) 不按照要求做笔记的,每人扣2分。

 (4)每次默写、听写、背书,小组成员有一人不能过关的,每人扣2分。

每周所有作业,小组成员有不能按时完成的,每人扣2分。

(5)每次检测,平均分在全班倒数第一名的小组,每人扣6分,倒数第二名,每人扣4分,倒数第三名,每人扣2分。

(四)教师在小组管理中的作用

1.学生的主体是前提,教师的主导是对学生主体的主导,是在学生主体基础上的主导。

2.教师要营造尊重学生,善待学生的和谐氛围。

3.教授同班的学科教师要合作互助,让小组学习真正展开。

4.教师要有善于反思,促优正劣的改革勇气。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就是要达到通过认可、尊重,以评价为外驱力,运用利益驱动的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态度,由冷漠变为热情,由外驱力变为驱力,持续推动学生万马奔腾上战场。

使我们的整个课堂教学质量得到大面积提升的目标。

 

 

附一:

小组评价表格模板

(一)小组课堂学习过程评价表

 

日期        星期        课节        团队     

成员

得分情况

自主学习

合作学校

展示交流

达标训练

个人综合得分

小组得分

 

 

 

 

 

 

 

 

 

 

 

……

 

 

 

 

 

 

(二):

有针对性的小组成员每天学习记录表(缺什么评什么)

日期        星期      课节         团队     

 表(三):

小组(周、月)学习统计表

    月    周      团队      

表(四):

任务报到站

 表(五):

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评价表

分值型表格(全班一个表格)

 任务型表格(每组一个表格)

 表(六):

小组活动评价标准

 

 附二:

评价方案示例

(2)班“五星”、“星级小组”评价实施方案

☆“勤奋之星” 评价标准:

(此星评价以鼓励后进为主)

1.课前能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学案等各类练习。

2.能按照教师要求做好课前相关的学习准备(如:

学习用具、黑板的板书、双色笔等)。

3.每次的课堂常规能认真执行等。

☆“参与之星”

“参与之星”评价标准:

1.课堂上主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2.能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展示。

3.能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评价等各个学习环节

☆“点评之星”评价标准:

1.听讲要认真。

如听到有价值的容要及时把它记录下来。

2.声音响亮,表达清晰。

3.观点鲜明,有自己的思想。

4.不重复之前已说清楚的容,以节约课堂时间。

5.课堂上杜绝参考书,可在预习时参考,课堂上应说出自己心最真诚的感受。

☆“展示之星”评价标准:

1.仪态自然,心情放松。

2.面向更多的同学,必要时手指黑板。

3.声音响亮,要求脱稿。

4.把握容,要有重点。

5.能与其他小组互动,并适时点评其它补充的容

☆“希望之星”评价标准:

综合以上“四星”提名最多的学生,最终由班主任综合评定为准。

(1)班学习小组考评方案

为营造良好的竞争,互助的学风,形成团结,和谐的班风,将班级建设为学生,学校,家长和老师都满意的班级体,鼓励先进,激励后进,现制定如下考评方案:

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从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考评。

考评依据班级日常行为规和学校日常考评制度,根据各小组的表现加分或扣分。

每天一小结,每周一总结,根据分数排名,分别评出两个优秀小组和两个落后小组。

对优秀小组给予适当的奖励,对落后小组给予一定的处罚(罚负责卫生一周)。

一、学习方面

1.各学科在本周每次测验平均分为基础分,高于平均分则加分,反之为减。

2.学科教师要求作业检查,在检查过程中未完成者,每人次扣小组考评分2分。

3.在小组学习活动中表现出色,得到老师认可并提出表扬者,每人次加所在小组考评分2分。

受表扬的优秀小组加该组人数总和考评分。

4.单科测验前三名的学生给所在小组分别加6,4,2分。

5.在测验中舞弊者扣所在小组考评分5分

    该项由徐明忠负责

二、纪律方面

1.无故迟到,旷课者,每人次分别扣所在小组考评分5,10分

2.上课不遵守课堂纪律,如说话,起哄等,每人次扣所在小组考评分2分,严重扰乱课堂正常秩序的扣所在小组考评分5分

3.违反学校日常考评制度,如就寝纪律,留校纪律等且扣分者,每人次扣所在小组考评分5分,如只是生活老师通报批评则扣2分。

4.不穿戴校服校牌者每人次扣所在小组2分。

5.每天评出一个纪律优秀小组,并给该组加所有人次总和分。

    该项由橙、付子楠负责

三、卫生方面

1.学校教师或主管班干抽查教室卫生时发现有垃圾的小组,扣该小组考评分5分

2.违反学校日常考评制度,如教室卫生,包干区卫生等且扣分的小组扣该小组考评分人次的总和分,寝室扣分者每人次扣所在小组考评分5分。

3.在本月获得流动红旗的寝室,分别给所在小组加考评分5分

4.卫生受表扬的小组给该小组加考评分5分

    该项由余曼曼负责

四、其他方面

    在校级竞赛活动中获一、二、三等奖同学分别给所在小组加10、6、4分,受到学校口头表扬者,每人次给所在小组加2分。

    该项由王思思负责

高二

(1)班小组评价方案

为了班级的学生自制,为了使高二

(1)班更加团结,在同学们的制定与老师的参与下出台了“四

(1)班自主评价规则”如下:

    1.各组长负责记录组人员当天的自主学习、自主生活和自主管理的情况,每天晚三下课交给值日班长。

    2.值日班长负责汇总并记录到评价表上,并以此为参考对当天表现优秀的个人及小组提出表扬。

    3.值周班长对一周的“三力建设”情况进行汇总、奖励,并公布下周“周冠军”的特权。

     4.评价细则及晋级方案见下表。

        

       5.本方案解释权归高X·X班班委,如有变动,另行通知。

 

关于导学问题的设计

---问题是教学的起点

 

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

“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

如果将合作学习课堂看作一个系统,那么如何撬动这个系统,使其有效的运作起来呢?

从杠杆原理来说,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是动力臂,教师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有效引导则是按动这个动力系统的那根金手指。

问题的设计与引导,则是撬动整个合作学习课堂的支点(作用点);整个系统中,只有找准了能够撬动的支点,才能有效的让这个系统运转起来。

由此可见导学问题设计的重要性。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泰德.雷格博士认为“提问是教师最主要的职业工具。

”他曾跟踪研究了一千名教师的教学,他发现一个教师的职业生涯中提的问题可能会超过一百万个!

由此,他将教师课堂提出的问题分为三类:

第一类:

检查知识和理解类问题

第二类:

鼓励学生去交谈和思考的问题

第三类:

管理类

以上问题在课堂提问中的比例分别占到35%、8%、57%。

自课程改革以来,虽然我们的课堂发生了许多喜人的变化,我们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关注学生思维的培养;课堂学习过程逐步由包讲包灌的方式向着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建构知识的目标迈进,但还存在着导学问题设计质量不高,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等现象。

所以我们急需解决导学问题设计的难题。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问题才是好的问题呢?

一、好问题的标准:

1.与学习目标直接相关,有明确的目标指向。

2.具有确定的容和关注点。

3.能促进学生在规定水平上的思考。

4.语言表述明确简洁。

案例分析

学习目标:

1、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

2、能分析发展生产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导学问题:

1、你能说说身边环境污染的例子吗?

2、面对这些严重污染环境的现状,我们该怎么办?

修改后的问题:

2、既然工厂、饭店对环境造成这么大的污染,我建议把它们统统关门,大家同意不同意?

学生回答的理由:

1、饭店关门我们聚会就没地方了;工厂关门我爸就下岗了。

2、治理环境要钱,所以保护环境离不开发展生产。

3、依靠科技发展生产、保护环境。

由此可见,好问题是打开学生智慧大门的钥匙!

二、合作学习课堂各环节的导学问题设计

(一)课前导入问题设计

好问题赏析:

小学五年级《圆的认识》的导入问题设计

小朋友们围成一个圆圈在做游戏,想一想,你站在什么位置上到每个小朋友的距离相等?

小组里讨论好,选代表到台上指出来。

(学生经过讨论,指出了正确位置)师:

你站在什么位置?

    

(学生回答“中间”)师:

能把话说完整吗?

  

生:

我站在中间,到每个小朋友距离相等。

(教师出示学习目标:

我将认识圆的特征,并学会画圆)

评析:

课前导入,紧扣学习目标,用学生熟悉的游戏设问,运用“中间”、“距离”、“相等”的经验,为自主建构圆的特征准备了原知识。

导入要为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做准备。

因此,好的导入应能联系学生的原知识原技能、激起学习兴趣、并与新知识(学习目标)紧密联系。

(二)自主学习问题设计

用问题链引导学生主动思维,培养科学严谨的思维习惯、有条理的表达思维结果的能力。

例如:

《背影》自主学习问题链设计:

(1)父亲的背影是什么样的?

(2)你如何感受到父亲买橘子的困难呢?

(3)父亲在什么情况下的背影让儿子难以忘怀?

(4)对儿子而言,父亲的背影意味着什么?

这组问题链,围绕如何理解“背影”形象展开,先整体把握形象的外形特点,接着抓住形象中的细节描写揣摩想象特点的传神之处,再联系背景体会形象的深刻涵,最后揭示作者塑造形象的意义。

从外在形象入手,到具体细节,再到想象意义。

这是体会形象意义的一般思路,通过这一组问题链,揭示这一思维过程,让学生在思维中体验这一过程,经常进行这样的思维实践训练,可以逐步养成思维习惯,最终学生能自己运用这种思维过程独立完成对文本的阅读和理解。

(三)合作探究学习问题设计

有效合作学习关键在于有合适的任务,即用好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与思考,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合适的任务是指不是学生个体能独立完成的任务,需要集思广益;有多种思路、多种方法解决的任务。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中,很多老师设计的问题由于不具有探究性,学生独学就能完成了,往往会造成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学生的能力训练落空的情况,那么怎样设计具有探究性的导学问题呢?

其基本的思路是: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体方法如下。

1.巧用“为什么”,找理由,找依据。

设计的问题应该是能引发争议的判断、开放的;可以做不同层次回答的;分析这个结论是在什么证据下成立的;思考这个问题所有的答案的。

例如:

农村联产承包制发源于的什么地方?

→的小岗村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一面旗帜?

纪昌是一位怎样的射箭能手?

→纪昌是怎样练成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的?

X=4是方程3x-5=7的解吗?

→X=4为什么是3x-5=7的解?

2.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设问为什么答案是正确的。

例如:

问法一

问法二

这个人物值得信任吗?

这个人物值得信任,理由是什么?

这首曲子的节奏是3/4拍吗?

这首曲子的节奏是3/4拍,依据什么判断

7是质数吗?

7为什么是质数?

水能够变成水蒸汽吗?

怎样才能使水变成水蒸气?

以上两种问法对学生的思维层次要求不同,既关注答案,又探索过程,优化学生思维品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设计寻找过程的问题。

分析结论是由哪些步骤实现的,因为有些问题的结论涉及到几个核心的概念,即把大问题化为小问题。

例如:

五四运动为什么是新主义的开始?

→五四运动是新主义的开始,“新”在何处?

它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什么关系?

学生首先聚焦在“新”的特征,帮助构建解决问题的第一个步骤,问题2帮助构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知识体系,学习探究历史的方法,学会由现象到本质,归纳历史的规律。

4.设计找方法的问题。

直接让学生回答用了什么方法,或者谈讨论相反、不同、例外的问题,变需要回忆的问题为可能引发争议的判断,扩展探究性。

例如:

回忆知识问题

探究性问题

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吗?

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对还是错?

为什么?

什么药物对人体有害?

所有的药物都是有害的,对还是错?

光合作用的公式是什么?

如果植物需要来为自己提供食物,为什么最大的植物不是生长充足的在沙漠里的?

 

5.设计找方案的导学问题。

知识整体呈现,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怎么做更好”,让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例如:

策划一次班级互助活动,为重病住院的同学募捐→策划一次爱心活动,帮助重病住院的同学解决问题

去掉“班级”、“募捐”这两个限制的条件,提出一个条件开放的问题,不设限制,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结果学生设计出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方案。

示例:

语文课《塞翁失马》合作探究环节问题设计

有人说塞翁是“善术者”,就是能未卜先知,早知道祸福的人。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问题引起学生热烈争论。

教师让学生在小组辩论时要用理由支持自己的观点。

最终同学们得出两点共识:

1、事物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2、要有居安思危、危难不坠其志的心态。

第二点感悟超出教师的预设!

评析:

从人人都能发表意见的水平上设问,引导学生为说服别人深入思考,最终在更高的认知层面上获得读书的感悟。

五年级语文《丰碑》问题的修改:

学习目标:

我能用自己的话总结人物的精神。

课堂上,老师在导入后设计了一个问题:

读了课文,你能说说什么是“丰碑”吗?

原以为这个问题具有开放性,但实际上课时只有少数学生举手,说的容与教师的预设相差很远。

分析:

1、问题的语言不明确。

2、教师的本意是为什么课文用“丰碑”作为题目。

由于脱离了文本,又超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小学生第一次接触“象征”这种表现手法),学生没有表现出老师期望的讨论兴趣。

经过分析、修改,老师将这个问题变成了三个不同的提问,分别放在初读、精读和品读三个节点上:

1、课文中哪一句话直接把军需处长和丰碑联系起来呢?

(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谁能说说“丰碑”指什么?

2、军需处长再高也不过两米,那怎么说是晶莹的丰碑呢?

3、同学们,当我们读完最后一句“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大家想一想,丰碑在哪里?

(学生的结论:

在战士们的心里。

在红军队伍里。

在我们的心中。

点评:

开放的问题不能漫无边际,探究需要教师的适当引导。

原问题正是犯了设计“开放”问题常见的毛病。

修改后的问题从了解、理解、应用不同认知层面设计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实现了对丰碑是主人公—丰碑是“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精神—丰碑是我们要世代传承的精神的理解。

案例分析:

五年级语文《半截蜡烛》(剧本),讲的是二战期间发生在法国的故事。

母亲伯诺德夫人将重要的情报藏在半截蜡烛里,并嘱咐儿子杰克、女儿杰奎琳要不惜生命保护秘密。

德国军人来到家中,点燃了蜡烛。

母亲点起油灯吹灭蜡烛,但还是被德国少校点着。

杰克要拿着蜡烛到柴房去取柴草生火取暖,被少校制止。

眼看蜡烛即将燃尽,重要情报就要被暴露的时候,杰奎琳“打了个懒懒的哈欠,问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

”少校望着这个“笑容像百合花一样”的“美丽的小天使”,同意了她的请求。

在她踏上楼梯最后一节的时候,蜡烛熄灭了。

导学问题设计:

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保护了情报和情报站的?

——(复述情节)

老师后来修改了问题,将问题由“知道”层面提升到“评价”层面:

同学们,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

学生首先都回答是杰奎琳。

但也有的说杰克,有的说是妈妈。

教师让同学用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

生:

杰克在当时的情形下,如果不是那么“从容”,不就会引起敌人怀疑吗?

生:

还有妈妈呢,“轻轻地吹灭蜡烛”,表现的那么镇定。

生:

还有,一开始妈妈拿出油灯,杰奎琳才有可能拿走蜡烛。

师:

同学们能把前后联系起来思考很好!

我觉得还可以想的更远一些。

生:

两个孩子还小,他们能够在敌人面前那样镇静、勇敢,是妈妈长期影响形成的。

   …

师:

同学们说得很有道理。

当然,如果没有最后杰奎琳的灵活应变,后果还是不堪设想。

大家能不能准确地回答老师刚才的问题呢?

生:

全家人都为保住情报做出了贡献,小女儿杰奎琳起了关键作用。

《涉世家》小组讨论的问题设计:

请比较下面两个问题的价值:

A.为什么涉会率领农民揭竿起义?

找出课文中相应的文字。

(同学们多数划出“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等死,死国可乎?

”都从起义的直接原因上认识问题)

B  如果那天没有下大雨,会发生涉起义吗?

用课文中的句子证明你的观点。

(对于这个假设情境的问题,开始意见并不统一。

经过讨论,认识到下大雨是起义发生在此一时刻的条件,联系王朝暴政、农民必然的结局以及涉自身的志向、才能,认为,起义的发生有必然性。

他们找出的正是文章的“文眼”——”天下苦久矣。

”)

三、要重视问题的语言质量——清晰、简明

预设的问题需要推敲语言的质量,一个好问题由于语言不明确就不能把教师的意图准确传达给学生。

我们推荐以下的策略:

(一)课堂提问时,一个问题只涉及一个议题。

“酸雨是怎样形成的,它对我们造成哪些影响?

”这是两个问题,学生思考和回答时往往顾此失彼。

(二)当需要向学生提供上下文知识以帮助他们理解你的问题时,应在提问前先用述句说明背景,再提出问题。

例如:

“请说出同学们在进行人物外貌描写时看到什么写什么,写了很多文字却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情况非常普遍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 在你听完这个问题的时候,你可能已经忘了问的是什么。

所以不如先述背景,然后再用一句清晰、简明的句子提出问题,学生就会联系这些背景来组织答案。

问题修改为:

我们发现许多同学在进行人物外貌描写时看到什么写什么,写了很多文字却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请你联系写作实际分析有哪些原因

老师在学完平行线的单元后,提了这样的问题:

你能用两块三角板画出平行线吗?

——会画出平行线

修改后的问题:

你能画出平行线吗?

——满足于一种方法

再修改的问题:

列举画平行线的方法。

(两块三角板;一块三角板;半块三角板;三角板加直尺;一根直尺;电脑上用鼠标画…学生兴趣盎然地举出十多种方法。

)——运用了本单元所有的知识(包括相交线、平行线、同位角、错角、同旁角等)

四、导学问题设计的方法小结

“+、−、×、÷”法,即增加情境、减少条件、“一”乘以“三”、除去限制:

1.增加情境:

把问题放到生活中去,调动学生的联想和体验,将认知目标由“知道”向“理解”、“运用”提升。

例如:

怎样画平行线?

→如果让你在马路中间画分隔线,你会怎么画?

除了土壤和水之外,植物生长还离不开什么条件?

→有人为了保护名贵的兰花,经常用纸箱把花盆罩起来,这样做对吗?

2.减少条件:

  在原来的问题里减少条件,使之具有发散性。

例如:

两条直线相交会有几个交点?

→两条直线会有几个交点?

水(H2O)在常态下是液体,这句话正确吗?

→水是液体,这个结论正确吗?

3.“一”乘以“三”:

把“是什么”

(一)变成为什么、怎样、哪个(三),使得记忆型的问题变成探究性的、或者形成性的、或者评价性的问题。

例如:

始皇实行的一项对文化发展有重大意义的措施是什么?

→始皇为什么实行“书同文”?

这一段文章的主题句是什么?

→你是怎么找到这一段文章的主题句的?

去括号(3x+5)(2x−3)→6x²−15;6x²+19x−15;6x²+x−15哪个正确?

4.除去限制:

把原题中提示围的限制除去,让学生考虑所有的相关答案。

例如:

你能用两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