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习指南doc.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178684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269.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习指南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习指南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习指南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习指南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习指南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习指南doc.docx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习指南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习指南doc.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习指南doc.docx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习指南doc

 

城市管理专业

学习指南

 

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制

2016年9月

 

一、公共管理学院简介

一、学院简介

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是一个历史悠久又面貌全新的学院,最早可以追溯到1955年开办的政治教育专业和1960年成立的政治教育系。

历经政治教育系、经济法律学院和公共管理学院。

学院现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一级学科博士点(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建设),公共管理、政治学、社会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公共管理硕士(MPA)和社会工作硕士(MSW)2个专业硕士学位点,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城市管理等4个本科专业。

政治学一级学科为福建省重点学科;公共管理学科为福建师范大学重点学科。

学院下设哲学与政治学系、公共管理系、社会学与社会保障系、城市管理系和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中心。

学院现有福建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福建省公务员培训基地等学术和研修机构。

有“行政管理学”、“社会保障学”、“中国政治思想史”等省级精品课程。

形成了全日制本科教育、学术型研究生教育、专业型研究生教育、博士后研究、公务员在职培训、继续教育等多层次办学结构。

目前各类在校生1100余人,其中本科生500余人,学术学位和专业硕士研究生600余人。

学院获得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校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学生综合素质较高,曾经获得过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艺术作品三等奖、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季军、福建好新闻通讯类一等奖和全国三等奖、福建省优秀学生干部、福建省优秀共青团员、福建省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2014届毕业生林欣本科在读期间入选全国第十七届团代会代表。

学院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老中青结合、学缘结构优良的教师队伍。

现有教职工50人,其中教授7人(另有外聘教授10人),副教授15人,博士生导师6人(含外聘2人)。

超半数中青年教师从985高校获得博士学位或具有海外高校进修经历。

教师队伍中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福建省优秀教师、福建省教学名师、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人选、福建省新长征突击手等10余人。

春秋砥砺数十载,薪火相传谱新篇。

凝聚了几代人心血与汗水的公共管理学院正以崭新的面貌、励精图治,开创新业,力争建成福建省高水平的政治学、公共管理、社会学等领域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

 

●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

陈文,男,硕士,副研究员,现任学院党委书记。

1988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曾担任历史系辅导员、校党办秘书、校党办(校办)科长、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

多次组织、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取得优异成绩,获得学校嘉奖。

参与编写《大学生导航》、《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获得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福建省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工作者、福建师大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个人、福建师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福建师大热心支持工会工作的党政领导、福建省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

曾盛聪,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学院副院长。

1996、1999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分获学士、硕士学位。

200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获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公共行政学、政治哲学的研究。

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2项,省级重大、重点和一般项目5项。

出版专著(合著)4部。

在CSSCI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

获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二、三等奖4项。

先后入选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2006)、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2006);福建师范大学第二届“十佳”青年教师科研先进个人(2006);福建师范大学第四届“十佳”青年教师(2008);福建师范大学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教育计划(2011);福建师范大学高层次领军人才计划(第三层面)(2015)等。

主要兼职有: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理事;中国伦理学会理事;福建省行政管理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等。

●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

徐挺汉,男,硕士,教管助理研究员二级,现任学院党委副书记,分管学生工作。

1997年7月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分获文学学士、硕士学位,留校工作后曾担任教务处研究生科科员、研究生处科员、培养管理科副科长和科长、研究生院学位与培养办公室主任、校学位办秘书,2013年7月担任学院党委副书记。

学院学生就业工作连续三年获得学校表彰,创立“大学生时政论坛”等多个学生工作品牌,主持一项省思政教育研究会课题和一项校研究会综合改革项目,曾在《福建论坛》、《福建师范大学学报》、《福建教育学院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系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先进集体成员之一,多次被评为学校信息工作积极分子和优秀信息员、校报信息工作先进个人,荣获“校长嘉奖令”、中共福建师范大学机关委员会“优秀共产党员”和“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

吴立明,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学院副院长,分管本科教学工作和MPA、成人教育的宣传管理工作。

1991年7月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政教系本科并留校任教至今,1995-1997曾兼任政教系九三级政治辅导员及年级党支部书记。

主编、参编教材七部;主持、参与国家、省、校科研课题十几项,发表科研论文近二十篇;曾担任省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思想品德》九年级副主编;省思想政治学科优秀小论文评委;省普通高考自行命题(思想政治)专家组成员。

承担本科《组织行为学》、《公共关系学》、《行政组织学》,公共管理专业硕士和行政管理硕士《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政策价值观与研究方法论》等课程的教学任务。

获得MPA优秀教师、成人教育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二、专业简介

城市管理专业是公共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

由于现代化城市已经发展为一个巨型的复杂系统,城市管理的内涵变得越来越丰富,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发展导致各种“城市病”凸显,使城市管理更趋复杂化,管理日新月异的现代城市需要专业性的技能,亟需培养一大批现代城市管理人才。

城市管理专业旨在为社会培养优秀的现代城市管理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国家和地方输送具备现代管理学、城市社会学、城市经济学、城市建设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现代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手段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城市建设管理能力;能在城市建设部门、城市管理机构、城市社会团体、城市企事业单位、城镇社区、教育科研等部门从事城市建设规划管理、城市社区物业管理、小城镇建设管理、城市安全与应急管理、城市发展管理等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中高级管理人才。

2012年我校首次招收城市管理本科专业学生。

(一)师资力量

城市管理专业现有专业任课教师23人,专业核心课程教师10名,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4人,教授4名,副教授10名,讲师9名,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2名,具有硕士学位人员9名。

师资队伍情况见下表。

序号

姓名

性别

专业技术职务

学位

1

张铃枣

教授

博士

2

曾盛聪

教授

博士

3

林少敏

教授

博士

4

傅慧芳

教授

博士

5

李月凤

副教授

硕士

6

鄢龙珠

副教授

学士

7

刘素芬

副教授

硕士

8

吴立明

副教授

学士

9

郑少翀

副教授

博士

10

刘颖

副教授

博士

11

张廷君

副教授

博士

12

郑碧强

副教授

硕士

13

卢红飚

副教授

博士

14

蔡健晖

讲师

硕士

15

郑臣

讲师

博士

16

刘苏

讲师

博士

17

黄飞君

讲师

硕士

18

王昉荔

讲师

硕士

19

宋惠芳

讲师

硕士

20

王万喜

讲师

硕士

21

黄东阳

讲师

博士

22

游海疆

讲师

硕士

23

张翔

副教授

博士

专业负责人:

林少敏,男,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博士所学专业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

主要从事政治学、行政学研究和教学,主要承担国际政治、政治学、西方政治思想史、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等本科和研究生课程,任行政管理学、政治学理论、公共管理、马哲等专业硕士生导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项;在《政治学研究》、《哲学研究》等权威学术期刊、核心期刊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著作三本;科研成果获第八届、第九届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刘素芬,女,福建龙海人,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管理、城市管理、管理心理学方向的研究。

承担本科生课程《市政学》与《城市管理概论》的教学任务,治学严谨,教风端正,诚信育人,为人师表,注重因材施教,善于调动课堂气氛;承担研究生课程《管理心理学》的教学任务,担任行政管理专业、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PA)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生导师,已毕业的研究生曾获得校优秀硕士论文二等奖。

近年来主持和参与的科研省部级课题共4项;主持和参与的课改项目共5项;学术专著1部,主编及参编教材5部;在国家级A类刊物发表论文1篇,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20多篇。

(二)专业特色

城市管理涉及的范围非常广阔,以多学科为基础,具有很显著的交叉性学科特点,因此依托我校优势学科和精良师资,根据我校在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专业的历史沿革和学科优势,我们的学科定位与课程设计,主要体现以下特色:

(1)在我国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中,中小城镇的科学管理是个薄弱环节,亟需一大批适应中小城镇发展的城市管理人才,我院根据城镇化发展的实际对人才的需求和就业市场的变化,在城市管理专业课程建设规划中着力打造“中小城镇公共管理及公共服务人才”的专业培养特色,在教育部规定的核心课程以外,设置了多门专业特色课程,例如:

《小城镇城市设计》、《城市美学》、《城市生态与环境管理》、《城市社区管理》、《城市交通管理》、《城市文化》等课程。

(2)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教材教学资料库建设,并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力求做到知识培养与能力培养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知识性课程与技能性课程结合。

培养服务于城市管理领域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

(三)就业方向

本专业具广阔的发展前景。

城市管理专业人才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急需的人才,从业人员缺口大,具有长久稳定的就业潜力。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许多有待专业人士综合解决的问题,如人口问题、交通问题、环境资源问题、公共安全问题等。

然而,目前城市管理的现有工作人员受过系统专业教育者比例较低,或为非专业人员改行,城市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状况却远滞后于城市化发展速度,因此,为提高城市建设质量,城市管理系统十分渴求大批的有系统专业知识的专门人才,这意味着城市管理专业的价值处于与日俱增的增量过程,具有光明的发展前景。

该专业可选择的就业方向包括:

政府机构。

如,城建、市容市政、行政执法、村镇建设、乡镇事物管理、交通、财政、经贸、国土资源、园林、科技、信访、环保、统计局城市调查队等系统。

非政府组织或社会团体。

如,媒体、城镇社区、社工等各类协会与团体。

企业。

如,房地产类公司、物业管理类公司、市政公类司等。

科研工作。

通过继续深造,获得硕士、博士学位,进入国内外大学或研究机构从事城市管理领域的科研教学工作。

三、培养目标及基本规格

(一)培育目标

城市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优秀的现代城市管理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城市社会学、城市经济学、城市建设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现代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手段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城市建设管理能力;能在城市建设部门、城市管理机构、城市社会团体、城市企事业单位、城镇社区、教育科研等部门从事城市建设规划管理、城市社区物业管理、小城镇建设管理、城市安全与应急管理、城市发展管理等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中高级管理人才。

(二)培育规格

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现代管理学、城市经济学、城市社会学、城市管理学、社会调查与统计、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熟悉国内外有关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备城市规划管理、城市建设项目管理、城市公共事业管理、城市社区物业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方面基本技能;掌握查阅、检索本专业文献资料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具备运用现代手段进行调查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具备较强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宽厚专业素养和良好的人文修养以及科学的思维方法、创新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四、培养模式和具体举措

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城市管理专业知识、技能和能力的中高级专门人才,培

养过程中,同时为学生提供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事业单位、非营利性组织实践的机会,以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城市管理专业是依托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经济学、社会保障与社会学等多学科优势和精良的师资力量组建。

学院现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流动站、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政治学、社会学、公共管理),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公共管理硕士(MPA)、社会工作硕士),2个校级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行政管理),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在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以及MPA培养中,亦进行了城市管理专业的教学以及培养方向的探索,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一)城市管理专业人才的核心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发展要求

城市管理人才在知识结构上应体现文、理、工、经、管、法相互渗透,属于应用型人才,专业课程学习要体现城市规划的整体性、城市管理的开放性和综合性、城市管理的市场化导向性、城市发展的决策的科学化等。

为了适应城市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特点,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现代管理学、城市经济学、城市社会学、城市管理学、社会调查与统计、城市管理法规、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方法,城市规划管理、城市社区物业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方面技能的基本训练;通过理论讲授、案例分析、上机实习、城市管理见习、城市管理实习等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熟悉国家有关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备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了解现代城市管理科学的前沿理论和发展动态,并能应用综合的现代化城市管理知识、技能和方法,综合分析及协调解决城市发展与建设管理问题,通过管理使城市发挥更好的功能。

城市管理专业培养的核心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见表2。

表2城市管理本科专业人才核心知识、能力和素质发展细目表

核心知识、能力

和素质模块

主要课程和教育培养措施

备注

或说明

城市管理专业基础课程

管理学概论、行政学概论、社会学、逻辑学、管理伦理学、经济学原理、公共政策概论、组织行为学、公共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社会调查与统计、决策科学、公共关系学、高等数学等。

城市管理专业核心课程

管理学概论、经济学原理、政治学原理、行政学概论、城市管理概论、法学概论、公共政策概论、城市经济学、城市社会学、城市规划管理、城市数字化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共经济学等。

城市管理专业方向模块课程

城市规划管理、城市发展史、城市土地资源管理、城市生态与环境管理、政治学原理、城市社区管理、城市管理概论、法学概论、城市经济学、城市交通管理、社会保障学、国外城市管理、城市数字化管理、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等。

城市管理专业实践性课程

外语、专业实习、学年论文、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毕业论文等。

(二)强化主干课程教学质量,优化专业基础结构

城市管理专业在培养模式上坚持以“宽口径,厚基础,强技能、重能力”为原则;在课程结构上突出体现“理论+实践”、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

具体而言,在课程结构方面,突出主干课程,优化专业基础课结构,增强课程和知识体系的适应性,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增大学科方向及特色课程和指定选修课程比例,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在掌握了牢固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力度。

在课程设计上,我们通过课程模块注重对学科前沿和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注重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注重专业的社会需求和市场定位。

此外,每年我们将根据社会形势和就业市场的变化,调整教学计划;保证了学生的知识面和专业知识学习的要求。

(三)鼓励教学改革、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

教学研究与改革总体思路清晰,有具体计划,配套措施有力,执行良好,教师教研教改积极性高,改革成效明显。

目前本专业有《行政管理学》省级精品课程,有《管理学概论》、《行政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公共管理应用与写作》等学校的“优质教学与教案建设”立项。

同时我们鼓励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目前多数教师能够比较熟练地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行政管理学》多媒体课件研制获得福建省教改项目;《公共行政管理学》获得校级教材建设基金重点项目。

此外,教材建设上,城市管理专业在全国属于新增专业,教材建设处于起步阶段。

我们本着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专业课程均选用教育部推荐教材及国家级获奖教材。

在教材选用程序上,由任课教师提出要求与说明,专业负责人审核,主管教学的副院长审批,学校教材科统一订购与分发,确保教材使用的规范性。

优秀教材的使用不仅有利于课堂学习,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深造也起到承接作用。

(四)重实践教学

城市管理专业是一门理论与实务并重的学科,对操作性技能的要求比较多。

因此本专业很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设置科学合理,计划性强,过程管理严格。

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入学教育、军训、劳动、计算机上机、课程模拟上机、专业学术论坛、专业实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寒暑假社会调查与实践、毕业实习、学年论文、毕业论文撰写与答辩、毕业教育等,实践性教学活动方式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进行安排。

与社会实践结合是本专业教育的特色和强项,学院对学生的实习有严格的要求、周密的计划和指导、系统和具体的评估标准。

实习前有指导,实习期间有巡视和检查,实习后有总结。

此外,还要求学生在寒暑假开展社会调查,有汇报,有经验交流,使学生能够更全面、深刻地了解变化的世界,促进专业学习。

目前,该专业校内外实习基地完善、稳定,有实习基地数8个,见表3。

习教学环节设置科学合理,计划性强,过程管理严格。

未来三年,我系将继续根据专业规划与发展,开展实习基地的拓展与建设工作,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

表3现有实习基地

1

对湖街道办事处

2

福建省社会医疗保险协会

3

仓山区工商局

4

福建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

5

福州金山工友之家社区大学

6

福州市联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7

泉州海西社工事业发展中心

8

福州市鼓楼区水部街道闽都社区

(五)加强实验室、文献资料等资源建设

城市管理专业将配备专任实验教师1人,负责全程实验课程的管理与实验设备的更新与维护。

城市管理专业拥有设备先进的电子政务实验室和案例教室。

本实验室装备城市管理教学实验系统和电子政府管理软件,开设政府信息化、政务流程再造、案例解析、师生互动等具有城市管理特色的实验课程,并且支持学生创新型实验。

包括:

电子政务流程,政府办公系统实验(应用基础、协同办公),公文传输实验,GIS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应用,统计软件SPSS的操作和应用,城市生态设计,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演示,公共管理案例实验,科学决策实验模拟,国内外城市管理经典案例,国有资产管理实验,行政审批实验,政府信息门户实验(注册单位及信息管理),政策过程实验,政策执行实验,组织冲突与行政沟通实验。

另外,可共享福建师大文科综合实验室和MPA综合实验室。

学校和学院两级完善的实验室配备,以及先进的设备,为人才培养提供坚实保障。

购买安装了ILAS系统,逐步实现网络化管理,并与校图书馆联网,师生可在资料室检索到所需的资料,校园网络为学生提供了更快捷、优质的图书和期刊的借阅、查询、检索服务。

专业图书资料上,学院近三年总计投入图书文献资料购置经费15万元,为本专业订阅了大量图书资料。

专业文献资料种类齐全,拥有期刊数(种)(含电子读物)中文650种,外文60种,满足了师生专业阅读的需要。

学院每年将加大投入,购买更多体现学科发展前沿的新书,尤其注意购买外文新书。

(六)引进高素质的人才,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我们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龙头,以科研促教学,形成了有效

地人才培养模式。

公共管理学院的行政管理系专门负责本专业学生的培养。

近年来培养和引进了4位博士;入选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1人;入选“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

现有城市管理系专任教师9人,所有老师有硕士以上学位。

同时还鼓励支持中青年教师到国内重点大学进修,并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积极倡导学院教师到国外进修或做访问学者,并为此提供条件。

进一步优化专业师资结构,进一步提高高级职称教师、拥有博士学位教师比率,严格做到高职称教师均上专业基础课。

(七)实行“班导师制”

对班导师的职责进行细致的规定,如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介绍

本专业的前沿问题、学科动态,通报本专业的就业形势和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开设讲座,参加本专业的学生活动,及时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疑惑等等。

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将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和个人志向的培养,并有针对性的加以培养,如对有意继续深造的学生,将引导他们关注学术前沿,特别是阅读本专业的经典著作和前沿学术论文,关注学术界的学术会议与发展动态,对有意选择直接就业的学生,将侧重对他们的就业指导,提供他们更多社会实践的机会,鼓励他们面向社会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八)确立以教学为中心的思想,完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

1、建立教学档案,由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负责,由教学秘书兼任教学档案员,各教研室主任配合,共同做好教学档案的收集整理和提供利用工作。

2、以系为单位,定期开展教研活动,研究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充分发挥教研室的作用。

3、严格执行考勤制度,每天由学习委员点名,由辅导员签字后上报办公室。

4、学生考试方法开始从单纯的应答性向多样化转变。

本专业的主干必修课程建有试卷库,做到了教考分离,一些课程考核采取笔试加实践相结合的办法,也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5、每个学年按教学计划开设课程,编写教学进度表、课程表,并严格执行。

院领导对本专业管理有力,听课、教学检查、召开学生座谈会制度化,对教学问题能及时解决,对本专业给予大力扶持。

我院规定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得少于4节,教研室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得少于6节。

每次听课后,必须认真填写听课、评课表,交院办公室汇总统计。

超额完成者,给予奖励,未完成者年终扣款。

6、课堂教学方面,院系鼓励教师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特别倡导任课老师主动收集学生对本门课程教学的意见与建议(一般每学期进行三次),以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状态。

强调在课堂上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与参与。

提倡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目前主干课程全程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7、抓好教师的年度考核工作。

我院根据学校制定的考核标准,针对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考核实施细则。

管理制度健全,执行严格,效果明显。

目前,我院质量标准基本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基本形成,运行有效。

对每位教师的年度教学、科研情况进行量化测评,每学年对照考核标准和实施细则,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估,奖勤罚懒。

有效地激发了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增强了工作的责任感,有力地推进了教学科研工作。

五、学制

标准学制4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