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N1106工作面顺槽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178358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79 大小:674.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N1106工作面顺槽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煤矿N1106工作面顺槽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煤矿N1106工作面顺槽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煤矿N1106工作面顺槽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煤矿N1106工作面顺槽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矿N1106工作面顺槽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煤矿N1106工作面顺槽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N1106工作面顺槽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7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煤矿N1106工作面顺槽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煤矿N1106工作面顺槽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编制目的、原则和依据

一、编制目的

为了正确指导、科学组织陕煤集团神木柠条塔矿业有限公司N1106工

作面顺槽工程施工,统筹企业内部技术经济活动,充分利用我公司人力、物力、财力,协调建设、生产、施工、设计各方关系,在确保安全、质量、工期的前提下,使陕煤集团神木柠条塔矿业有限公司N1106工作面顺槽工

程建设取得快速优质、高效低耗、安全文明的成果,编制本施工组织设计。

二、编制原则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各项建设方针、技术和经济政策,在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优选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和工程进度。

2、积极合理地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推广国内外行之有效的先进施工经验,选用成熟配套的施工设备,提高机械化程度,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

3、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增强时间、资金周转观念,坚决按合理的工期组织施工,做好投资、工期、质量三大控制。

4、尽量利用永久设施施工,在满足施工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减少大临建工程量。

5、根据当地具体条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努力节约原材料、降低工程造价。

6、按照ISO9001—2000质量体系标准,严格对质量进行控制。

三、编制依据

1、陕煤集团神木柠条塔矿业有限公司N1106工作面顺槽工程施工招标文件(招标编号:

SXQY(2009)A1-165)。

2、国家颁发的有关规程、规范、制度,其中包括《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煤矿井巷工程锚杆喷浆、喷射砼支护设计试行规范、施工试行规程和质量标准》、《煤矿井巷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煤矿安全规程》等。

3、《中国煤矿建井技术》;《建井工程手册》。

4、施工质量依据设计要求、国家及地方标准《煤矿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砌碹巷道施工技术规范》(GB50086-200)《煤矿井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MT5009-94)等。

第二章工程概况

第一节井田概况

一、位置与交通

柠条塔井田位于陕西省神木县西北部,距神木县城约36km属于神府

矿区南区的一部分,行政区划隶属神木县孙家岔镇、麻家塔乡管辖。

地理座标:

东经110°09/29.515〃〜110°16/23.355〃,北纬38°57,24.238,39°07,57.126〃。

矿区交通状况良好,煤炭外运有充分保障。

包神铁路及包神公路

从井田以东通过,向南与榆(林)神(木)公路、铁路相接,府(谷)

新(街)公路沿考考乌素沟从井田中部通过。

包神铁路北与神朔线、大秦线相连,直抵外运港口;南与陇海线、西康线、西宁线等相连直达华中、华南及西南地区。

沿西包公路向南进入省内“米”字型公路网,向北到神木经府谷跨黄河可达山西省保德县,经大柳塔可达内蒙古自治区东胜、包头;南经榆林、延安可达西安。

西安至榆林、北京至榆林航线已开通,每周往返七次,鄂尔多斯飞机场已从2007年8月份开始商业

运营。

井田交通位置见图1.1-1,柠条塔矿井至周边主要城市及铁路站点里程

为:

柠条塔矿井-

神木北火车站(店塔)

22km

柠条塔矿井-

神木县城

36km

柠条塔矿井-

鄂尔多斯(内蒙)

130km

柠条塔矿井-

榆林市

170km

二、地形地貌

井田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东北部,陕北黄土高原北部,毛乌素沙漠东

南缘。

矿区地形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在庙沟源头柴敖包,标高

+1364.40m,最低在考考乌素沟的井田东界处,标高+942.2m。

一般标高

在+1200〜+1250m相对高差150〜200m。

矿区地貌单元可分为风沙区、河谷区和黄土丘陵沟壑区三种地貌类型,其中以风沙区和黄土丘陵沟壑区为主。

以考考乌素沟为界,考考乌素沟以北主要为黄土丘陵沟壑区,以南主要为风积沙区,河谷区分布在庙沟、考考乌素沟。

1.风沙区

主要分布于井田南部,占井田面积的二分之一多。

沙丘沙地:

由流动、固定、半固定沙丘及沙丘链、长条形沙垄,平缓的沙地等交错组成。

沙丘、沙垄一般长数十米至百米,底宽数十米,高一般10〜30m在较大沙丘之间有风蚀所成的丘间洼地,沙丘受西北风吹蚀不断向南移动,地表干旱,缺乏水分。

风沙滩地:

地表形态主要表现为较平坦的滩地,四周被沙丘包围,形成不规则带状,地下水多不能外泄,只能向低洼处汇集,因而潜水位埋藏较浅,仅1〜3m。

滩地内多由湖积沙、亚粘土组成。

这里夏季水草丰茂,绿树成行,是主要农作物耕作区。

2.黄土丘陵沟壑区

主要分布于考考乌素沟以北,约占全区面积的1/3左右,为黄土丘

陵沟壑区,区内沟谷纵横交错,梁峁相间分布,地形支离破碎,沟谷陡峻狭窄。

其特点是黄土覆盖于老地层之上,厚度较大,一般50〜100m

由于受外力作用,形成一系列特殊的黄土地貌,地形复杂,沟壑纵横,坎陡沟深,地表侵蚀强烈,有疏密不等的短小冲沟,现代地貌作用以流水侵蚀为主,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基岩裸露于沟谷两侧,塬上半固定沙屡见不鲜。

3.河谷区

在庙沟、考考乌素沟及其支流肯铁令河、新民沟、石峡沟、好赖沟等,由于河流侵蚀堆积,形成了河谷和河间地块地貌单元,河床、河漫滩和阶地次级地貌单元发育,由冲积及风积沙土组成。

阶地面平缓,呈条带形,以第四系冲积物为主,农作物及植物生长茂盛。

水系:

地表水由北向南主要为庙沟、考考乌素沟及其支沟。

考考乌素沟:

发源于井田西部的超害石梨附近,由西向东流经井田

南缘,于陈家沟岔注入窟野河,该河全长41.9km,流域宽约6.2km,流

域面积259.5km2,河道比降为7.9%。

据在沙渠和刘家石畔观测:

历年平均流量为0.7491m3/s,最大流量为为26.0113m3/s,最小流量为为

0.101m3/s;而在该沟上游的乔家塔站观测,历年平均流量为0.2277m3/s,最大流量为0.5171m3/s,最小流量为0.0685m3/s。

肯铁令沟:

发源于露天区西南边界外,自西南流向东北,纵贯区内

西北部的肯铁令区段,全长约3km,切割深10〜30m,沟宽50〜150m,系常年性沟流,流量0.016〜0.027m3/s,沟口流量为0.049〜0.107m3/s,自南而北流入考考乌素沟。

地表水受季节影响较大,一般规律是每年冬末(三月份)和雨季(七

—九月份)为丰水期,而春季和秋季则为枯水期。

三、气象

矿区地处我国西部内陆,为典型的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

气候

特点为:

冬季寒冷,春季多风,夏季炎热,秋季凉爽,四季冷热多变,昼夜温差悬殊,干旱少雨,蒸发量大,降雨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

全年无霜期短,十月初上冻,次年四月解冻。

据榆林市神木县气象站近年气象资料,主要气象参数如下:

极端最咼气温

38.6

C(1951-2001)

极端最低气温

-29.7

C(1951-2001)

近年平均气温

8.8

C(1991-2000)

多年平均降雨量

394.6mm

(1951-2000)

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六度

五、矿区运输情况

公路交通方面:

井田内、外公路交通较为便利。

其中,省道府(谷)

新(街)二级公路沿考考乌素沟从井田中部通过;省道包(头)一神

(木)一榆(林)二级公路从井田以东约20km处以南北向通过,目前,

该公路榆神段正准备改建为一级公路(双幅),设计工作正在进行;210

国道西(安)一包(头)公路从井田西侧约60km处通过。

包括县乡级道

路在内,井田周围公路交通已基本形成“米”字型公路网。

铁路交通方面:

既有包神线(包头一神木北)、神延线(神木北~延安)、西延线(西安〜延安)各段已全线铺通;又有神朔线(神木北〜朔县)西起本井田东北方向的神木北站,东至朔州与既有的朔黄线和北同蒲线交会。

在上述各条既有线中,神延线距本井田最近,从井田以东约21km处南北向通过。

在建铁路有两条,一是包西复线,该线北段并未沿既有线路位置并行修建,而是自包头起,途径东胜、神木西,于大保当和原神延线交会并行;二是红柠铁路专用线,该线东起神延线红柳林车站(现为预留站),西至在建包西线神木西车站,沿线先期开设张家峁站、柠条塔站,在红柳林站和神木西站均设交接场。

红柠铁路专用线为陕煤集团控股,主要为沿线陕煤集团所属各矿修建的外运煤炭专用线。

该线在本矿井工业场地以东约3km处的考考乌素沟北边设有柠条塔站,为本矿井煤炭外运提供了保证。

六、现有电源、水源情况

1.电源

根据陕煤集团神木柠条塔矿业公司与榆林市供电局签定的供电协议,榆林市供电局在柠条塔矿井工业场地东南2km处建110kV变电站,

为柠条塔矿井提供2个35kV出线,保证矿井生产期间供电。

施工电源引至现有柠条塔35kV变电站。

2.供水

矿区地处黄土梁峁区,地形破碎,地表迳流条件好,不利于地表水渗入补给。

本区虽然沟流发育,但均属季节性沟流,比较适合作为矿井水源的只有河谷漫滩或阶地地下潜水,考考乌素沟第四系冲洪积潜水含水层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取水条件优越,可作为矿井生活用水水源。

矿井工业场地东南方向2-2、3-1煤层烧变岩含水层含水丰富,水质优良,亦可作为矿井生活用水水源。

矿井井下排水经处理后,可用于井下消防洒水和生产用水,矿井水源可靠。

3.通讯条件

神府矿区南区行政通信交换网络为星型组网结构,以神木县电信局为中心,在各矿井分别设置行政程控数字交换机。

神府矿区南区中心区设于神木县城,其行政用户直接纳入神木县电信局。

各矿行政交换机与神木县电信局共同组成本地网,各矿至神木县电信局为数字中继。

第二节地质特征

一、地层

据钻孔揭露及地质填图资料,区内地层由老至新依次有:

三叠系上统永坪组(T3y),侏罗系中统延安组(J2y)、直罗组(J2z),新生界第三系红土(N2)及第四系中更新统离石组(Q2L)、上更新统马兰组(Q3m)、全新统风积沙(Q4eol)及冲积层(Q4al)。

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1.三叠系上统永坪组(T3y)

为煤系沉积基底,井田内地表未见出露。

岩性为灰绿色巨厚层状细、

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夹灰绿~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

砂岩中含较多的黑云母、绿泥石矿物,分选与磨园度中等,泥质胶结。

大型板斜层理及槽状、楔形层理发育,泥岩中常见有巨大的枕状、球状菱铁矿结核及包裹体。

据区域资料,全厚88~200m

2.侏罗系中统延安组(J2y)

假整合于上三叠统水坪组之上,是井田的含煤地层,厚度170.52~

240.90m,平均214.96m。

上部不同程度遭受新生界地层剥蚀,中部考考乌素沟厚度急剧减薄,井田大部为上覆地层掩盖,仅在考考乌素沟、肯铁令沟、新民沟、石峡沟、好赖沟等沟谷中断续出露该组上部地层。

本组地层系一套陆源碎屑沉积,岩性以浅灰白色中细粒长石砂岩、

岩屑长石砂岩、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组成,夹少量钙质砂岩、炭质泥岩及透镜状泥灰岩、枕状或球状菱铁矿及粘土岩。

表1.2-1陕北区域地层一览表

岩性特征

厚度

(m)

分布范围

系统

新生界

第四系

全新统

(Q4)

(Q4al)

以现代风积沙为主,主要为中细沙及亚沙土,在河谷滩地和一些地势低平地带还有冲、洪积层

0〜60

榆林以西、神木以西及横山一带

上更新统

马兰组

(Q3m)

灰黄〜灰褐色亚沙土及粉沙,均质、疏松、大孔隙度

0〜30

鱼河堡以东

(Q3)

萨拉乌苏组

©s)

灰黄〜褐黑色粉细沙、亚沙土、砂质粘土,底部有砾石

0〜160

鱼河堡、榆林、神木以西

中更新统

(Q2)

离石组

(Q2l)

浅棕黄色〜黄褐色亚粘土、亚沙土,夹粉土质沙层、古土壤层、钙质结核层,底部有砾石层

20〜165

神木、榆林以东

下更新统

(Qi)

三门组

(Qis)

褐红色〜浅肉红色亚粘土、砾石层,夹钙质结核层

0〜50

响北堡、镇川

上新统

(N2)

保德组

(N2b)

棕红色〜紫红色粘土或砂质粘土,夹钙质结核层,含脊椎动物化石

0〜110

出露于大河谷中下游

中生界

白垩系

下统

(Ki)

洛河组

(Kil)

紫红〜桔红色巨厚层状中粗粒长石砂岩,胶结疏松,底部为砾岩层

237〜500

红碱淖、小壕兔、横山以西

侏罗系

中统

(J2)

安定组

(J2a)

上部以紫红〜暗紫色泥岩、砂质泥岩为主,下部以紫红色中粗粒长石砂岩为主

50〜114

神木窝兔采当、榆林刀兔、横山以西

直罗组

(J2Z)

紫杂〜泥岩、砂质泥岩、砂岩,底部有时有砂砾岩

70〜134

神木瑶镇、榆林红石峡、横山樊家河以西

延安组

(J2y)

浅灰〜深灰色砂岩及泥岩系,夹有泥灰岩及黄铁矿透镜体,含多层可米煤层,是盆地的主要含煤地层,最多含可采煤层13层,一般3〜6层,可采总厚最大27m单层最大厚度12m

150〜280

府谷沙川沟、神木安崖、榆林房家沟以西

下统

(J2)

富县组

(J2f)

紫红、灰紫、灰绿色砂质泥岩为主,夹黑色泥岩、薄煤线、油页岩、石英砂岩,底部为细〜巨砾岩

0〜142

府谷孤山川、神木冋豕堡最后,其余地方断续分布

叠系

上统

(T3)

瓦窑堡组

(T3W)

灰白、黄绿色砂岩与深灰色粉砂岩、泥岩不等互层,夹黑色页岩、泥灰岩及薄煤

89〜378

鱼河堡以南发育较好

永坪组

(T3y)

以灰白〜灰绿色巨厚层状细中粒长石石英砂岩为主,夹灰黑〜监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含薄煤线,是含油层

88〜200

窟野河、秃尾河、子洲、米脂一带出露

煤系岩性组合宏观上有如下特点:

a.砂岩以细,中粒居多,少量粗粒或含砾砂岩,且多集中在煤系上、F部位。

b.细碎屑岩以粉砂岩占优势,泥岩多局限于几个层位。

c.煤系中部砂岩相对较少,泥质岩较丰。

d.少有粘土岩,而煤系中部常见有泥灰岩、菱铁质岩及碱性粘土岩,砂岩多为钙质胶结,沉积上反映弱碱性水介质环境。

3.中侏罗统直罗组(J2Z)

本组因受后期剥蚀,区内仅残存下部地层,零星出露于考考乌素沟、

肯铁令沟和小候家母河沟的梁峁边缘,厚度0.58〜101.60m,平均29.95m。

上部为灰绿或兰灰色砂质泥岩、粉砂岩及含菱铁矿结核。

下部为灰白

色,局部灰绿色中〜粗粒长石砂岩,夹绿灰色泥岩,具大型板状斜层理,或不显层理,含植物茎叶化石,镜煤团块及黄铁矿结核,底部砂岩偶含石英砾石,砾径2〜150mn不等,与下伏煤系呈假整合接触。

4.中侏罗统安定组(J2a)

本组地层仅在区内庙沟,杜家梁一带分布,仅保留有下部地层,钻孔中仅在179号孔见到有本组地层,厚度20.0m。

其底界与下伏直罗组整合接触,与上覆第三系保德组红土或第四系呈不整合接触。

其岩性组合与直罗组无大差异,但色调显著不同,岩性是褐红色〜紫红色巨厚层状、分选性极差的细粒长石砂岩,夹薄层泥岩,多不显层理,团块状构造,棱角状风化,破碎。

5.第三系上新统保德组(N2b)

主要分布在黄土梁峁丘陵区下部,厚度0〜107.81m,平均厚度27.51m,出露于各大沟谷上游,岩性为浅棕红色粘土、亚粘土,夹多层钙质结核层,局部钙质富集成钙板,结核层厚一般0.40m,粘土层厚度0.50〜2.00m,呈互层状,结构密实,具粘滑感,塑性好,地貌上多冲蚀为“V”型沟谷。

庙沟底部有薄层浅灰色砾石,砾石成份复杂,砾径一般0.5〜1.0cm左右。

6.第四系(Q

(1)中更新统离石组(QI)

厚度0〜59.26m,平均22.06m,出露于梁峁区。

为棕黄色〜黄褐色亚粘土,局部夹灰黄色亚沙土。

无层理,质地均一,上部具零星的钙质结核,

有稀疏的垂直节理。

(2)上更新统马兰组(Qm)

厚度0〜10.0m,平均4.90m,分布于梁峁区,灰黄色亚沙土,手捻粗糙感。

含少量零星散状钙质结核,垂直节理发育,形成陡壁,岩性较均一,结构疏松,具大孔隙。

(3)上更新统萨拉乌苏组(Qs)

厚度0〜27.53m,平均7.61m,出露于井田西部及东部流水壕。

上部为黄褐色中细沙与亚沙土互层;中下部为细沙及粉沙互层,间夹薄层黑色粉细沙透镜体富含蜗牛化石;底部为黄褐色〜灰绿色亚沙土和粉沙,具明显的水平层理和波状层理。

(4)全新统冲、风积层(Q)

风积层(CT):

厚度0〜28.0m,—般厚7.72m,为灰黄色半固定沙〜流动沙,以细粒沙为主,圆度好,零星分布于其它地层之上。

冲积层(Q4al):

为沙、砾等河流冲积物,分布于考考乌素沟及主要沟谷下游,厚度0〜6.05m。

二、构造

井田位于神府矿区西南部,是一个地层倾角极其平缓的单斜构造,倾角小于1°,煤层底板坡降5〜9%。

,未发现断层和褶皱,构造简单。

各煤层底板等高线反映出一些“S”形是单斜构造面上的宽缓“鼻状”和“箕状”构造,根据柠条塔露天的勘探成果,其翼宽250〜900m幅高1〜4m,常“凹”“凸”成对地略呈雁行状出现。

三、煤层与煤质

(一)含煤地层

延安组含煤岩系为大型浅水湖泊三角洲沉积,横向变化大,但以可采煤层为主的垂向层序结构却十分清晰,因而能把井田煤系自下而上划分为

五个中组旋回岩段;分别含5个煤组,自上而下编号为1〜5煤组,煤层位于岩段上部。

现将五个岩段自上而下分别叙述如下:

1.延安组第一段(Ji—2y1)

厚度17.56〜58.95m,平均33.18m,东南厚,西北薄,除井田中部极小地区为单一旋回结构外,其余大部地区为上、下两个亚旋回。

下亚旋回通常是厚层状灰白色中〜厚层状细粒砂岩为主,砂岩的上部及下部常有深灰色粉砂岩、石英杂砂岩,5-3煤位于顶部。

上亚旋回以粉砂质泥岩及白色中〜厚层状细粒砂岩为主,波状层理,小型小错层理,透镜状层理发育。

5-2上煤位于顶部。

2.延安组第二段(」1-2『)

本段厚34.54〜70.98m,平均49.20m,以细碎屑岩为主,夹多层薄煤、泥灰岩透镜体及菱铁质岩,以富含瓣鳃类动物化石为特征,按岩性差异大致可分上、下两个亚段。

下亚段厚约35m下部常是灰白色中〜细粒砂岩。

中部以灰色砂质泥岩粉砂岩为主,夹薄煤层,富含瓣鳃类化石;偶夹具迭锥构造的泥灰岩透镜体,薄层浅灰〜绿灰色粘土岩或蒙脱质粘土岩。

上部为浅灰色粉砂岩。

本段砂岩分选中等,磨圆较差。

上亚段厚约20m以浅灰色粉砂岩,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为主,夹浅恶化色白色细粒砂岩,偶夹泥灰岩透镜体;4-2及4-3煤层分别位于其顶、底部。

3.延安组第三段(」1-2『)

本段厚33.70〜64.08m,平均50.61m,层序是个完整单一旋回结构。

岩性组合全井田基本相同,是浅灰〜浅绿灰色粉砂岩,砂质泥岩为主,层段的上部和下部时有中〜厚层状浅灰色中、细粒砂岩,3-1煤位于顶部。

套细碎屑岩条带状,缓波状,似水平层理及小型交错层理发育,并有大量

虫孔构造,含大量球状菱铁矿及根土岩,夹煤线,其中有一层薄煤在3-1煤

下3.0〜6.0m处(未编号),虽不可采,但层位稳定,可做为3-1煤对比的辅助标志。

4.延安组第四段(Ji-2y4)

本段厚23.70〜43.70m,平均35.27m。

在井田南部,岩段层序是个完整单一旋回结构,下部是厚层状浅灰色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其底部多有浅灰色粉砂岩,砂质泥岩;上部以灰色粉砂岩为主,夹黑色泥岩及不等厚浅灰色细粒砂岩。

2-2煤位于顶部,是一种前积相序。

另一种层序结构的岩性以粉砂岩及泥岩为主,仅夹少量中〜薄层状细粒砂岩,属边缘湖湾,分流间湾沉积物。

井田北部该段分为上、下两个亚旋回。

下亚旋回以灰色粉砂岩,砂质泥岩为主,夹薄〜中厚层状细〜中粒砂岩,顶部即为2-2下煤层。

在井田西北部2下煤层之下10.0〜23m处断续见有一薄层蒙脱质粘土岩,是2下煤层辅助对比标志。

上亚旋回是浅灰色粉砂岩与细粒岩不等厚互层,偶夹巨厚层透镜状浅灰色中〜细粒长石砂岩,顶部为2-2煤层。

5、延安组第五段(Ji-2y5):

厚度1.31〜63.38m,平均38.13m。

因古受直罗河冲刷及新生界剥蚀,井田内保留不全。

本段以砂岩丰厚、岩性色调浅、粗碎屑多为特征。

岩段下部的白色,灰白色粗〜中粒长石砂岩或长石石英砂岩,多呈巨厚层状,厚达20.0m,含大量炭化或菱铁化树杆化石及镜煤团块或透镜体,夹煤线,

1-2煤层位于其顶部。

砂岩风化后呈豆渣状而有异于其它岩段砂岩,本段出露于考考乌素沟上游及其支沟好赖沟、肯铁令沟、石峡沟上游。

(二)煤层

延安组含煤十余层,其中可分层对比者有:

1-2上、1-2、2-2、2-2下、3-1、

4-2、4-2下、4-3、5-2上、5-2等10层。

其主要特征及煤层间距详见表1.2-2。

1、1-2上煤层

位于延安组第五段上部,主要分布于肯铁令区,为局部可采煤层,

平均煤厚0.46m,在可采范围内,煤厚最大为2.48m,最小为0.90m,其

可采连片仅见于10个见煤点,结构简单,厚度变化大,为不稳定煤层

表1.2-2主要煤层特征一览表

煤层编号

层位

可采面积(km2)

厚度最大值-最小值

平均值

(m

间距最大值-最小值

1吉构

稳定类型

可采性

平均值

(m

1-2上

第五段上部

0〜2.48

0.46

简单

不稳定

局部可采

1-2

第五段中部

54.0

0〜3.59

1.14

2.54-27.50

11.80

简单

较稳定

局部可采

2-2

第四段顶部

125.8

0.70-9.46

8.14-44.03

简单

稳定

基本全区可采

6.11

28.40

2-2下

第四段中上部

0.20-2.02

0.80-15.33

简单

不稳定

零星可采

1.14

5.67

3-1

第三段顶部

131.7

1.82-3.24

2.85

21.93-37.17

27.52

简单

稳定

基本全区可采

4-2

第二段顶部

95.2

0.15〜4.68

2.48

28.77-61.35

47.56

简单

稳定

大部可采

4-2下

第二段中上部

0.12-1.60

0.69

0.80-10.38

8.91

简单

不稳定

不可采

八3

第二段中部

67.5

0.03-2.19

20.46-41.72

简单

较稳定

局部可采

4

1.03

31.47

-2上

5

第一段顶部

50.1

0.21-2.84

1.25

0.80-34.56

14.29

简单

稳定

局部可采

-2

5

第一段中上部

135.1

0.80-7.08

4.22

简单

稳定

全区可采

2、1-2煤层

位于延安组第五段中部,沿考考乌素沟及其支沟出露,这一带的

煤层自燃较严重。

厚度在0〜3.59m之间,分布区平均厚度1.14m。

平面上东北部和西南部相对较厚,在井田中部有一大致北北西向展布的变薄带,见煤点厚度多不可采,东南部煤层尖灭,可采区以中厚煤层为主。

1-2煤层一般不含夹矸,局部含夹矸1层,煤厚变化小但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